⑴ 微生物是如何吸收營養成分的
首先,微生物的營養包括6大營養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長因子、無機鹽和水。其中根據對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方式不同分為,異養微生物(利用有機碳源),自養微生物(利用無機碳源),氨基酸自養微生物(利用簡單氮源,如尿素、銨鹽能直接合成氨基酸),氨基酸異養微生物(利用現成的氨基酸)。
除了原生動物(真核類微生物)可以通過胞吞和胞飲攝取營養物質外,其他大類有細胞的微生物通過細胞膜的滲透和選擇吸收作用從外界吸收營養物。細胞膜運送營養物質的方式有4種,即單純擴散、促進擴散、主動運送和基團位移。
1. 單純擴散
屬於被動運送,指疏水性雙分子層細胞膜在無載體蛋白參與下,單純依靠物理擴散方式讓許多小分子被動通過的運送方式。
2. 促進擴散
指溶質在運送過程種,必須藉助存在於細胞膜的底物特異性載體蛋白的協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類擴散性運送方式。
3. 主動運送
指一類須提供能量,並通過細胞膜上特異性載體蛋白構象的變化,使膜外環境種低濃度的溶質運入細胞膜內的一種運送方式。
4. 基團移位
指一類既需要特異性載體蛋白的參與,又需耗能的一種物質運送方式,其特點是溶質在運送前後還會發生分子結構的變化。
⑵ 什麼叫微生物營養體
營養就是(nutrition) 食物所含的養分;吸收養分滋補身體具有生物從外界攝取養料以維持其生命的作用。營養學即是研究食物對生物的作用的科學。營養學家對營養所作的解釋是:食物中的營養素和其他物質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對健康和疾病的關系,以及機體攝食、消化、吸收、轉運、利用和排泄物質的過程。營養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包括食物進入機體內的變化,如參與生化反應和結合到組織細胞中;還包括指導人們如何選擇食物以保障機體的正常生長、發育與繁殖。所以營養學除了有其生物學意義外,還有其社會經濟意義。
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單細胞生物到高等動植物,從水中生活到陸地生活,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態各異。因之,所需要的養料和攝取養料的方式也不相同。生物所需的養料,其元素組成,大量的有氫、氧、氮和碳。這些是組成生物體的蛋白質和儲存能量的主要元素。此外,還有少量的硫、磷、鈣、鎂、鉀、鈉、氯和多種微量元素。有些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僅有痕量。
含有葉綠素和紫色素的植物和微生物能夠經過根、葉或細胞膜直接從外界吸取這些無機化合物,並利用日光的能量來合成自身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所需的有機物質,如蛋白質、脂質和碳水化合物(糖類)等。具有這樣營養方式的生物稱為自養型或無機營養型生物。另一些生物(如動物)不能直接利用外界的無機物合成自身生命所需的有機物,必須從自養型生物或其它同類生物獲取養料。通過代謝過程將攝取的物質轉變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具有這樣營養方式的生物則稱為異養型生物。
營養素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攝入生物體的食物成分。現代營養學對於營養素的研究,主要是針對人類和禽畜的營養素需要。營養素分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5大類。
編輯本段蛋白質
機體組織細胞成分主要為蛋白質,體液也含蛋白質。蛋白質的營養作用在於它的各種氨基酸。組成食物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餘種,其中有數種不能在人體與動物體內合成,而必須獲自食物,這些氨基酸被稱為「必需氨基酸」,即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此外,幼兒生長尚需組氨酸,禽類如雞還需精氨酸和甘氨酸。除這些必需氨基酸以外的其他氨基酸,因為都能在機體內合成,故被稱為「非必需氨基酸」。
各種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與含量是不相同的。有的蛋白質缺少某種必需氨基酸,如明膠蛋白不含色氨酸,玉米膠蛋白不含賴氨酸。因此,評價一種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主要應視其所含的各種必需氨基酸量是否能滿足機體的需要。不足時,機體就不能有效地合成體蛋白質,其他種氨基酸只能經脫氨代謝,生成糖(糖原異生)和作為燃料供給熱能。由此可知,食物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是決定其質的優或劣的關鍵。現在國際上以全雞蛋的必需氨基酸模式,或人乳中必需氨基酸模式,或根據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量提出的假設模式,作為評價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標准。這就是所謂蛋白質營養價值的化學分評價法。另外,還有生物評價法,是根據食物蛋白質在機體內的利用率作出營養評價。常用的有「蛋白質生理價值」(簡寫為BV,為體內存留氮量與吸收氮量的百分比)、「凈蛋白質利用率」(簡寫為NPu,為體內存留氮量與攝入氮量的百分比,即 BV×蛋白質的消化率)、或「蛋白質效能比值」(簡寫為PER,為攝入每克蛋白質的體重增加量)。
編輯本段脂質---fat
包括中性脂肪和類脂。前者主要是供給能量,後者多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質的基本組成為脂肪酸,有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之分。必需脂肪酸主要有3種,即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這3種必需脂肪酸的生物活性不相同,以花生四烯酸的為最大,亞油酸的為其次,亞麻酸的為最?S裳鍬樗嵫萇?0碳與 22碳的長鏈脂肪酸,在腦與視網膜的發育與功能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動物缺乏必需脂肪酸時,生長遲緩,出現皮膚症狀(脫毛、濕疹性皮炎、鱗皮等)。有人報道幼兒缺乏必需脂肪酸時也有同樣症狀。但成年動物和人很難產生缺乏症狀,這是因為體內有較大量亞油酸儲存之故。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細胞膜磷脂的脂肪酸組成的改變,因而影響膜的功能;並可減低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的前體為18碳和20碳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有人建議以測定血中三烯酸和四烯酸的比值,作為必需脂肪酸是否缺乏的指標。這是由於脂肪酸代謝過程中有酶系統的競爭作用。當亞油酸缺乏時,由亞油酸延長碳鏈並經脫飽和作用而生成花生四烯酸的量減少,另一族脂肪酸——油酸的代謝加強,大量生成二十碳三烯酸,因此血中三烯酸與四烯酸的比值乃有增高。人的必需脂肪酸需要量按其熱量計約為每日熱能需要量的1~2%。
編輯本段糖類
糖類也稱碳水化合物,因為它們的分子式通式為Cn(H2O)m。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糖類中的氫、氧原子個數比不一定的是2:1,也不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並且有些符合通式的物質也不是糖,所以碳水化合物這個名字已經失去原來的意義而很少使用了。
(糖類)供給生物熱能的一種主要營養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多糖(澱粉)和纖維素。多糖的降解產物單糖,可為絕大多數生物所利用,而纖維素則僅在具有纖維素酶的生物體內才能被降解和利用。在膳食熱量攝入不足時,機體的脂肪組織和蛋白質將被分解以補充熱量的不足。表現為生長停滯,體重下降。嚴重時可致死亡。人類的飲食習慣不同,膳食碳水化合物供給的熱量一般占總熱能消耗的45~80%。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可高達 90%以上,這是因為碳水化合物是最廉價的熱能來源。若膳食碳水化合物的熱量過低,脂肪熱量過高將會發生酮症。減肥的人常過多的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限制熱量的攝入,並增強勞動以消耗體脂,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出現酮症。因此,來源於碳水化合物的熱能不宜少於總熱能的45%。
纖維不能為人和多數動物所消化利用。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藻多糖和木質素。早年在測定纖維時,用酸、鹼消化植物組織,其殘渣為粗纖維,其餘的纖維組分大部分在測定過程中遭受損失。現在的新方法可分別測定纖維的各種組分。膳食纖維經胃腸道中細菌的纖維素酶發酵,可有大部分被酶解為短鏈脂肪酸。草食動物即以此為能量來源。
流行病學及實驗室工作證明,膳食纖維可降低腫瘤的發生,如結腸癌。其原因在於它們的親水性和形成凝膠的能力,增大糞便體積,利於排出,從而加速致腫瘤活性的固醇代謝物的排泄,減少了與結腸接觸的時間。膳食纖維也有利於對其他疾病,如冠心?⒏哐ⅰ⑻悄蠆〉鵲姆樂危訟鈦芯可性詡絛小?
蛋白質、脂質和碳水化合物都屬於產生熱能的營養素。在進行一切生物反應時必須要有足夠的熱能。膳食蛋白質、脂質和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熱能,在扣除未被消化吸收部分後的熱能值,稱為生理熱能值。每克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熱能值分別為4.0、9.0和4.0千卡。這就是通常用以計算膳食熱量的數據。
熱量的攝入與消耗,在正常情況下,應處於平衡狀態,即攝入量與消耗量相等,是為能量平衡。生物在生長階段,機體的物質在增加,尤其是蛋白質和脂質,因而有能量的儲存。但攝入量超過需要時,即以脂質的形式存於體內。與此相反,在攝入量低於需要時,將消耗自身的物質導致消瘦。
編輯本段礦物質
19世紀中葉就發現僅用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飼喂動物不能維持其生命,因而認為食物燃燒後的灰分必具有生理作用。但補充飼以灰分後動物仍死亡。直到20世紀初發現了維生素,並逐漸闡明了礦物質的重要作用,才對營養素有了較全面的了解。人體內有數十種礦物元素,廣泛分布於全身。目前尚未能證明這些元素全部都具有生理功能。其中少部分元素具有生理功能的,被稱為必需元素。按其在體內的含量又分為大量營養元素和微量營養元素。前者有鈣、磷、鎂、鉀、鈉、氯、硫。後者有鐵、銅、鋅、錳、鉬、鉻、鈷、鎳、釩、錫、碘、硒、硅、氟等。
鈣、磷、鎂是骨骼和齒的主要成分。鎂又是植物葉綠素的重要成分。鈣、磷、鎂的生理功能為:鈣與鎂在肌纖維收縮、神經傳導、激活生化反應中,以及鈣在凝血作用中都起著極重要的作用。磷與能量代謝有關。三磷酸腺苷(ATP)是儲存和釋放能量的重要化合物。鎂為產生三磷酸腺苷的激活物質。鎂、鉀、鈉、氯都是維持體液酸鹼平衡和適宜滲透壓的重要電解質。硫為含硫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和幾種維生素,如硫胺素、泛酸和生物素的組分。硫與氫組成的巰基在生物反應中有重要作用。
在微量營養元素中,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為攜帶氧的載體。銅與鐵在血紅蛋白合成中有協同作用。碘是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鉻是糖耐量因子的成分。鈷是維生素B12的成分。已知鋅是40餘種酶的輔基,缺乏時將導致生長停滯和性發育不成熟。錳、鉬、硒也都是酶的成分。氟由於具有防齲齒作用,因此,也是必需元素。其餘的元素如鎳、釩、錫、硅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有缺乏表現,但其機制尚未闡明。必需元素攝入過量時,對機體也可產生不利影響。
編輯本段維生素
維生素多多益善。
由於維生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有些人認為維生素吃得越多越好,這種做法不但錯誤,而且非常危險!維生素可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等攝入過多時,不能又尿直接排除體外,易在體內大量蓄積,引起中毒。如長期大量口服維生素A,可發生骨骼脫鈣、關節疼痛、皮膚乾燥、食慾減退、肝脾腫大等中毒症狀。長期大量口服維生素D,可導致高血鈣症、厭食、惡心、嘔吐、彌散性肌肉乏力、肌肉疼痛等。至於水溶性維生素,多吃後雖可以從尿中排出,毒性較小,但大量服用仍可損傷人體器官。如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可能刺激胃黏膜一起出血。此外,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可使機體對食物中的維生素的吸收率降低,一旦停服,會導致維生素缺乏的症狀。因此,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不是科學的做法。正常人服用的劑量,應連同食物中的維生素在內,達到我國膳食標准規定的數量即可。
人體所必需的6種營養成份:
碳水化合物(占所攝入熱量的50%~60%)、脂肪(占所攝入熱量的20 %~30%)、蛋白質(占所攝入熱量的10%~15%)、維生素、礦物質、纖維是人體必需的六種營養成份。
碳水化合物世間它是能量的主要來源,細胞能夠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要注意,當我們吃水果的時候,我們正從中獲取每日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水分。碳水化合物存在於水果、蔬菜、糖、麵粉、奶、小麥、玉米、燕麥和大米等糧食以及堅果和穀物中。
脂肪脂肪可以為我們提供大量的能量,包括協調機體活動所需的脂肪酸,它還將一些可溶於脂肪的維生素運送到機體的各個部位。飽和脂肪存在於牛肉、豬肉、雞肉、魚肉、乳製品、蛋類和熱帶可可油等食品中,不飽和脂肪可以從純橄欖油、植物油、花生和鱷梨中攝取。
蛋白質有科學家提出富含動物蛋白的食品容易引發冠心病,因為它含有大量的毒素和動物自身細胞所排放的廢物。但現代營養學家認為含有動物蛋白的食品更有益於健康。主要的動物蛋白來自禽魚肉。
含蛋白質的食物有畜肉、禽魚肉、乳製品、蛋類、小麥、黑麥、玉米、燕麥、大麥、小米、食用菌、豆類和堅果等。
維生素維生素是機體所需的重要成分。所有的食品都含有一定成份的維生素,但水果和蔬菜的含量最高。
維生素是調節機體功能所必不可少的。與前面提到的營養成分不同,維生素不提供熱量,但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您可以從以下食物中獲取維生素:胡蘿卜、菠菜、蘑菇、蛋、奶、酵母、麥芽、檸檬、橙子、菠蘿、甜瓜、番石榴、魚肝油和蛋黃。
礦物質所有的食物中都含有少量的礦物質,但水果和蔬菜的含量最高。對人體最重要的礦物質是鐵、鈣、磷、銅、碘和鉀。礦物質主要存在於奶、乳酪、奶油、魚肉、西紅柿、菠菜和黃油中。
纖維纖維存在於菜豆、糧食、水果、蔬菜、麥麩和全麥麵包中。盡管纖維並沒有被認為是最主要的營養成分,但卻是醫生和營養學家極為推崇的。它可以促進消化,特別是在清除體內垃圾方面有著神奇的功效。最新研究表明,纖維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大部分醫生都建議每日攝入一定量的纖維。起初的攝入量應該少一些,然後逐步增加, 以避免因適應能力差而造成的不良反應。
⑶ 微生物生長的六大營養要素是什麼
微生物生長的六大營養要素是什麼
微生物生長的六大營養要素是什麼。生物生長是需要營養元素的,人要吃飯,熊貓要吃竹子,莊稼要施肥。因為這些生物需要從外界取得進行生命活動的原料和燃料。下面看看微生物生長的六大營養要素是什麼。
微生物需要的營養要素可分為六大類,即碳源、氮源、能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和水。
碳源
人要吃米飯、饅頭或麵包,這些食品的主要成分在化學上叫做碳水化合物,因為這些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比較多的碳元素,所以叫做碳源。它也是微生物食物中的一種主要口糧,因為微生物細胞中的許多成分都是由碳元素構成的。
同時碳源又為微生物提供能量,供它們運動和進行各項生命活動。能被各種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種類極多,從簡單的無機含碳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鹽等到比較復雜的有機物(糖類、醇類、酸類等),更為復雜的有機大分子如蛋白質、
核酸等,都能被微生物作為碳源分解利用,甚至連石油以及對一般生物有毒的腈類化合物、二甲苯、酚等也能被一些微生物用作碳源。不過有的微生物所能利用的碳源種類極其有限,例如甲基營養細菌只能利用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醇和甲烷作為碳源。
氮源
人需要吃肉或喝牛奶,其中主要含有蛋白質,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氨基酸裡面含有較多的氮元素,所以這類營養叫做氮源。微生物能利用的氮源種類也比人或植物要多,動植物能利用的氮源微生物都能利用,而一般植物和動物不能利用的空氣中的氮氣,微生物也能利用。
氮源給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時合成原生質和細胞其他細胞結構的原材料。缺少氮源微生物就難以生長,就像長期缺少蛋白質營養的兒童長不高一樣。氮源一般不作為微生物的能源。但是有些細菌,例如硝化細菌能利用銨鹽、亞硝酸鹽作為氮源和能源。
能源
能源是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物質。例如太陽光的光能就是許多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的直接能源。自然界中的不少物質,如葡萄糖、澱粉等,既可作為碳源,又可作為能源;蛋白質對於某些微生物來說,是具有碳源、氮源和能源三種功能的營養源。至於空氣中的氮氣,則只能提供氮源,而陽光僅提供能源。
無機鹽
人需要吃鹽、補鈣,莊稼需要用草木灰補充鉀。與高等生物一樣,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中,除了需要碳源、氮源和能源之外,還需要其他元素,例如硫、磷、鈉、鉀、鎂、鈣、鐵等元素,還需要某些微量的金屬元素。
諸如鈷、鋅、鉬、鎳、鎢、銅等。上述元素大多是以鹽的形式來提供給微生物的,因此稱它們為無機鹽或礦質營養。這些無機鹽是組成生命物質的必要成分,其中有些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必需的,有些則是用於促進或抑制某些物質的產生。
生長因子
人和動物需要維生素,許多微生物也需要維生素。維生素是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機物質,它們對微生物生命活動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酵母菌和乳酸細菌必須由外界提供生長因子才能夠生長或生長良好。
有些微生物,例如大腸桿菌、多數真菌和放線菌能夠自行合成生長因子,不需要從外界獲得。還有些微生物能產生過量的生長因子,因此可以利用它們來生產維生素,例如人們常常需要補充的維生素B2(核黃素)就是利用一種酵母菌生產的。
水
同一切生物一樣,微生物的營養中不可缺少水。水是微生物細胞的主要化學組成之一。生命活動基本上是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實現的,這些化學反應絕大多數是在水中進行的。細胞內外物質的交換,通常也是溶解在水中進行的;水還可以維持生命大分子,例如核酸、蛋白質的分子結構穩定性;水還可以參與體內的化學反應,例如水解、水合反應等。
微生物需要的營養要素可分為六大類,即碳源、氮源、能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和水.碳源人要吃米飯、饅頭或麵包,這些食品的主要成分在化學上叫做碳水化合物,因為這些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比較多的碳元素,所以叫做碳源。
它也是微生物食物中的一種主要口糧,因為微生物細胞中的許多成分都是由碳元素構成的,同時碳源又為微生物提供能量,供它們運動和進行各項生命活動.能被各種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種類極其多樣,從簡單的無機含碳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鹽等到比較復雜的有機物
(糖類、醇類、酸類等),更為復雜的有機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都能被微生物作為碳源分解利用,甚至連石油以及對一般生物有毒的腈化合物、二甲苯、酚等也能被一些微生物用作碳源.微生物學家曾用過90多種碳源喂養一種叫做洋蔥伯克雷爾德氏菌(Burkholderiacepacia)的細菌,發現它不僅能利用葡萄糖、果糖,還可以利用不少有機酸,甚至可以利用石炭酸(苯酚)和對人和動物有劇毒的腐胺、精胺和色胺等屍體腐敗後產生的化合物.不過有的微生物所能利用的碳源種類極其有限。
例如甲基營養細菌只能利用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醇和甲烷作為碳源.氮源人需要吃肉或喝牛奶,其中主要是含有蛋白質,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氨基酸裡面含有較多的氮元素,所以這類營養叫做氮源.微生物能利用的'氮源種類也比人或植物要多。
動植物能利用的氮源微生物都能利用,而一般植物和動物不能利用的空氣中的氮氣,微生物也能利用.氮源給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時合成原生質和細胞其它細胞結構的原材料.缺少氮源微生物就難以生長,就象長期缺少蛋白質營養的兒童長不了個一樣。
氮源一般不是作為微生物的能源.但是有些細菌,例如硝化細菌能利用銨鹽、亞硝酸鹽作為氮源和能源.能源能源是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物質.例如太陽光的光能就是許多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的直接能源.自然界中的不少物質,如葡萄糖、
澱粉等,既可作為碳源,又可作為能源;蛋白質對於某些微生物來說,是具有碳源、氮源和能源三種功能的營養源.至於空氣中的氮氣,則只能提供氮源,而陽光僅提供能源.無機鹽人需要吃鹽、補鈣,莊稼需要用草木灰補充鉀.象高等生物一樣,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中。
除了需要碳源、氮源和能源之外,還需要其它元素,例如硫、磷、鈉、鉀、鎂、鈣、鐵等元素,還需要某些微量的金屬元素,諸如鈷、鋅、鉬、鎳、鎢、銅等.上述元素大多是以鹽的形式來提供給微生物的,因此稱它們為無機鹽或礦質營養。
這些無機鹽是組成生命物質的必要成分,或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必需的,有些則是用於促進或抑制某些物質的產生.無機元素(除碳、氮源外)的來源和功能元素人為提供形式生理功能生長因子人和動物需要維生素,許多微生物也需要維生素。
維生素是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機物質,它們對微生物生命活動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酵母菌和乳酸細菌必需由外界提供才能夠生長或生長良好.有些微生物,例如大腸桿菌、多數真菌和放線菌能夠自行合成生長因子,不需要從外界獲得。
還有些微生物能產生過量的生長因子,因此可以利用它們來生產維生素+,例如人們常常需要補充的維生素B2(核黃素)就是利用一種酵母菌生產的.水同一切生物一樣,微生物的營養中不可缺少水.水是微生物細胞的主要化學組成之一。
生命活動基本上是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實現的,這些化學反應絕大多數是在水中進行的.細胞內外物質的交換,通常也是溶解在水中進行的;水還可以維持生命大分子例如核酸、蛋白質的分子結構穩定性;水還可以參與體內的化學 應例如水解、水合反應等.
一、微生物細胞物質的分析
對各類微生物進行分析,微生物的化學成分和有機物見表1-2、表1-3。
二、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
(1)水分 水是微生物生長所必不可少的,微生物離開水就不能進行生命活動。
(2)碳源 自養型微生物不需要外界供給有機碳素化合物,它們以CO2作為唯一碳源,異養型微生物以各種有機碳素化合物作為碳源和能源。常用的有機碳素化合物主要有單糖、多糖、有機酸、醇類、脂類等。氨基酸除供給氮源外,還能提供碳源。
(3)氮源 許多微生物除利用有機氮素化合物外,也能利用無機氮素化合物作為氮源。在無機氮素化合物中硝酸鹽和銨鹽最為常用,如硝酸鉀、硫酸銨、尿素等。
(4)生長因子 微生物生長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質稱生長因子(生長素)。包括各種氨基酸、嘌呤、嘧啶和維生素。
(5)無機鹽 包括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兩類。主要元素有磷、鎂、鉀、鈣等
微生物與環境因素的關系
微生物除了需要營養外,還需要合適的環境(如溫度、pH值、氧氣、滲透壓、氧化還原電位等)才能生存。如果環境條件不合適,會影響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甚至引起變異或死亡。現將微生物群體生長需要的環境因素及其影響作一概述。
佛山科普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微生物控制領域研究。在密封材料、橡塑、紡織、日化、鞋服、皮革、塗料、膠水等行業領域,提供成熟防霉抗菌解決方案及產品。
2017年成立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並於2019年按照CANS最高認證標准升級實驗室,目前已經可以獨立完成產品研發、多數材料的抗菌測試檢測和防霉測試檢測。並取得多項發明專利,夯實高新技術企業基礎。
為了健康和潔凈,創立業內的知名品牌KEPUYIN。攜手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制定行業標准,引領行業,立足中國,服務全球。
⑷ 生物體獲得營養方式有哪些
生物的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兩種方式。
自養: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合成儲藏著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澱粉),作為自身的有機養分,這種營養方式叫做自養。進行自養的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
異養:從外界攝取現存的有機物並轉化為自身的有機物,以獲得有機營養,這種營養方式叫異養。
異養的營養方式主要包括 捕食、寄生、腐生 等幾種形式。
捕食:就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營養的方式。
寄生: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表或體內,並且從這種生物的體內攝取營養來維持生命活動的營養方式。
腐生: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的遺體或其他有機物中吸收營養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的營養方式。
⑸ 什麼叫做生物的營養方式與生活方式有什麼區別嗎
就是自養異養
自養是自己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供自己使用
異養是同化其他生物的有機物(吃)共自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