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原核生物出現在哪個時期

原核生物出現在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2022-03-14 15:55:48

⑴ 地球上曾經有哪些時代比如說什麼生物出現在哪個紀

生物學家告訴我們,大約在 36 億年前,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產生.生命的起源和細胞的起源的研究不僅有生物學的意義,而且有科學的宇宙觀的意義.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應當追溯到與生命有關的元素及化學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過程應當從宇宙形成之初、通過所謂的「大爆炸」產生了碳、氫、氧、氮、磷、硫等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談起.大約在66億年前,銀河系內發生過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凝集,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了太陽系.作為太陽系一員的地球也在46 億年前形成了.接著,冰冷的星雲物質釋放出大量的引力勢能,再轉化為動能、熱能,致使溫度升高,加上地球內部元素的放射性熱能也發生增溫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狀態.高溫的地球在旋轉過程中其中的物質發生分異,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為地核,較輕的物質構成地幔和地殼,逐漸出現了圈層結構.這個過程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大約在38億年前出現原始地殼,這個時間與多數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齡一致.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密切相關的.生命的構成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等是來自「大爆炸」後元素的演化.資料表明前生物階段的化學演化並不局限於地球,在宇宙空間中廣泛地存在著化學演化的產物.在星際演化中,某些生物單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於星際塵埃或凝聚的星雲中,接著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條件下產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過若干前生物演化的過渡形式最終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統,即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至此,生物學的演化開始,直到今天地球上產生了無數復雜的生命形式.38億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穩定的陸塊,各種證據表明液態的水圈是熱的,甚至是沸騰的.現生的一些極端嗜熱的古細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於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謝方式可能是化學無機自養.澳大利亞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億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證據.原始地殼的出現,標志著地球由天文行星時代進入地質發展時代,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也開始逐漸形成.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尚無較多的生物出現,一直到距今5.4億年前的寒武紀,帶殼的後生動物才大量出現,故把寒武紀以後的地質時代稱為顯生宙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時期.從生物界看,這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錄.從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個地殼薄、地熱梯度陡、火山—岩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岩層普遍遭受變形與變質、大氣圈與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也是一個硅鋁質地殼形成並不斷增長的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時期.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現了一些范圍較廣、厚度較大、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因此,在岩石圈構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顯示了較為穩定的特點.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氣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隨著植物的日益繁盛與光合作用的不斷加強,大氣圈的含氧量繼續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類植物已十分繁盛,明顯區別於太古代.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後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後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徵是後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後生動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體古植物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於繁盛,後期數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再從岩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震旦紀時地表上已經出現幾個大型的、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之上已經是典型的蓋層沉積,與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1977年10月,科學家再南非34億年前的史瓦濟蘭系的古老沉積里發現了200多個古細胞化石,便將生命起源的時間定在34億年前.不久,科學家又在35億年的岩石層中驚詫地找到最原始的生物藍藻,綠藻化石,不得不將生命源頭繼續上溯.因為8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真核生物,那時候是震旦紀.而只有地球上有了充足的氧氣之後,真核細胞才可能出現.而在此之前都是厭氧的原核生物

⑵ 原核生物時期的原始生命的形式是什麼

在原始地球上出現了有機小分子以後,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核酸也產生了,然後進一步演變成能進行自我復制的蛋白體,它們是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多分子體系,這就是原始的生命。

⑶ 原核生物出現的時期是()A.泥盆紀B.前寒武紀C.奧陶紀D.石炭

前寒武紀開始於大約45億年前的地球形成時期,結束於約5億4200萬年前--大量肉眼可見的硬殼動物誕生之時.盡管前寒武紀佔了地史中大約八分之七的時間,但人們對這段時期的了解相當少.這是因為前寒武紀少有化石記錄,且其中多數的化石,如疊層石,只適合用作生物地層學研究,人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化石,當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的化石;
古生代--地質年代的第3個代(第1、2個代分別是太古代和元古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3億年前.古生代共有6個紀,一般分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紀(Cambrian 5.4億年前)、奧陶紀(Ordovician 5億年前)和志留紀(Silurian 4.35億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紀(Devonian 4.05億年前)、石炭紀(Carboniferous 3.55億年前)和二疊紀(Permian 2.95億年前).動物群以海生無脊椎動物中的三葉蟲、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最繁盛.在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相繼出現低等魚類、古兩棲類和古爬行類動物.魚類在泥盆紀達於全盛.石炭紀和二疊紀昆蟲和兩棲類繁盛.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類為主,至志留紀末期,原始植物開始登上陸地.泥盆紀以裸蕨植物為主.石炭紀和二疊紀時,蕨類植物特別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
中生代植物,以真蕨類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據著重要地位.中生代爬行動物出現;
新生代約開始於六千七百萬年前,延續至今.新生代時地球的面貌逐漸接近現代,植被帶分化日趨明顯,哺乳動物,鳥類,真骨魚和昆蟲一起上統治了地球,並出現靈長類.
故選:B

⑷ 原核生物dna復制時間

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二54頁說:DNA的復制是在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的間期,但這都是針對真核生物而言的
www.bioon.com/Article/Class425/16818.shtml
wenku..com/...V6H1fK
這是兩個關於原核生物的DNA的復制的內容及和真核生物DNA的復制進行比較的文件

⑸ 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最早的是藍藻吧

古生物學家告訴我們,大約在 36 億年前,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產生.
生命的起源和細胞的起源的研究不僅有生物學的意義,而且有科學的宇宙觀的意義.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應當追溯到與生命有關的元素及化學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過程應當從宇宙形成之初、通過所謂的「大爆炸」產生了碳、氫、氧、氮、磷、硫等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談起.
大約在66億年前,銀河系內發生過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凝集,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了太陽系.作為太陽系一員的地球也在46 億年前形成了.接著,冰冷的星雲物質釋放出大量的引力勢能,再轉化為動能、熱能,致使溫度升高,加上地球內部元素的放射性熱能也發生增溫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狀態.高溫的地球在旋轉過程中其中的物質發生分異,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為地核,較輕的物質構成地幔和地殼,逐漸出現了圈層結構.這個過程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大約在38億年前出現原始地殼,這個時間與多數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齡一致.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密切相關的.生命的構成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等是來自「大爆炸」後元素的演化.資料表明前生物階段的化學演化並不局限於地球,在宇宙空間中廣泛地存在著化學演化的產物.在星際演化中,某些生物單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於星際塵埃或凝聚的星雲中,接著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條件下產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過若干前生物演化的過渡形式最終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統,即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至此,生物學的演化開始,直到今天地球上產生了無數復雜的生命形式.
38億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穩定的陸塊,各種證據表明液態的水圈是熱的,甚至是沸騰的.現生的一些極端嗜熱的古細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於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謝方式可能是化學無機自養.澳大利亞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億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證據.
原始地殼的出現,標志著地球由天文行星時代進入地質發展時代,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也開始逐漸形成.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尚無較多的生物出現,一直到距今5.4億年前的寒武紀,帶殼的後生動物才大量出現,故把寒武紀以後的地質時代稱為顯生宙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時期.從生物界看,這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錄.從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個地殼薄、地熱梯度陡、火山—岩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岩層普遍遭受變形與變質、大氣圈與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也是一個硅鋁質地殼形成並不斷增長的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時期.
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現了一些范圍較廣、厚度較大、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因此,在岩石圈構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顯示了較為穩定的特點.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氣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隨著植物的日益繁盛與光合作用的不斷加強,大氣圈的含氧量繼續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類植物已十分繁盛,明顯區別於太古代.
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後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後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徵是後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後生動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體古植物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於繁盛,後期數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再從岩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震旦紀時地表上已經出現幾個大型的、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之上已經是典型的蓋層沉積,與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1977年10月,科學家再南非34億年前的史瓦濟蘭系的古老沉積里發現了200多個古細胞化石,便將生命起源的時間定在34億年前.不久,科學家又在35億年的岩石層中驚詫地找到最原始的生物藍藻,綠藻化石,不得不將生命源頭繼續上溯.
因為8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真核生物,那時候是震旦紀.而只有地球上有了充足的氧氣之後,真核細胞才可能出現.
而在此之前都是厭氧的原核生物 :)

⑹ 原核生物的基因突變發生在什麼時期,它並不進行減數分裂或有絲分裂呀

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任何時期,具有隨機性。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的細胞除了間期可以發生基因突變,分裂期也可以發生基因突變,只是與分裂期相比,間期由於DNA的復制更容易突變。原核生物雖然不像真核生物那樣進行減數分裂或有絲分裂,但可以二分裂,同樣有DNA的復制。二分裂不像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不存在間期和分裂期的說法。所以,原核生物的基因突變發生在間期還是分裂期,這種提法本身就不合適。原核生物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任何時期。不分裂的細胞會發生基因突變嗎?研究表明,即使不分裂,DNA沒有復制,DNA也有可能會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如紫外線而造成損失,從而引起基因突變。因此,不分裂的細胞一樣有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

⑺ 原核生物時期的最早的生命(單細胞藻類)是什麼

原始生命在演化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由初始的非細胞形態,過著異養和厭氧生活,又經歷了漫長的演化(大約距今35億年前),形成了原始細胞。那時地球上沒有游離氧,大氣圈中更沒有臭氧層(生命的保護層),而且當時海洋中有機物也是有限的,營異養、厭氧的原始生命長此下去,則要受到限制。生命孕育著無限的變異潛力,由原核細胞,演變成真核細胞,真核細胞又分化成單細胞的動、植物。早在化學演化中就由核心卟啉環合成葉綠素的藍藻,它能進行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過自養生活。光合作用產生氧氣,致使早期大氣圈逐漸由還原性向氧化性大氣演化,產生了臭氧層,保護了生命,也提高了生物能量的代謝。自養與異養生物組成了對立統一完整的生態系統,為此後的生物圈的演化開辟了嶄新的通途,又從單細胞的動、植物演化成多細胞的動、植物。從此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地球自層圈分化以來,隨著時空的推移,也在不斷地演化,而且各層圈間彼此互相制約和互相促進,朝著新的更高一級的演化方向發展,遵循著宇宙間的永恆規律。

地層中最早留下的生命記錄是出現於南非德蘭士巴德普萊斯附近科馬蒂河谷地帶32億年前的炭質燧石層和硅質泥岩內似藻類的環狀體和球狀體(圖12)。這些環狀體和球狀體具有細絲狀組織,直徑最小的僅3微米,最大的可達74微米,個別的可達106微米,一般在20,30,40微米左右。約31億年前,出現了可靠的生命記錄,見於南非德蘭士瓦的巴伯頓附近謝巴金礦被稱為「無花果樹統」地層中的藍綠藻和可能的鞭毛蟲,前者的直徑一般為5~25微米,呈球狀體或成束的絲狀體。有的如細菌的桿狀至絲狀形態以及具同心圓狀紋層的鮞狀體,它們都是單細胞的藻類植物。藍綠藻表現出它們能夠攝取還原性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通過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放出遊離氧,使大氣層中逐漸增加了氧氣,於是生長了鐵細菌。

圖12地層中最早的生命記錄

⑻ 最早的生物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地球上動物最早出現的時間不早於5.8億年

附: 《科學》發表南古所專家的合作論文

美國《科學》雜志的網路版「科學快訊」於2月24日發表了由一個中美聯合研究小組根據宜昌三峽地區的岩石樣品測得的一組同位素年齡和系統的碳同位素數據,對寒武紀大爆發之前的全球性冰期、海水化學成份異常變化、多細胞動物起源與演化過程等科學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 這些科學家們認為,地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冰期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各個大陸幾乎同時於6億3千5百萬年前結束,在5億8千萬年前又發生一次小冰期,而後地球上才出現原始的動物。多細胞生物,特別是動物的出現和繁盛是5億5千萬年之前全球一次規模巨大的海水成份異常事件的直接原因,生物加速繁盛致使大氣層氧含量的急劇增加為隨後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奠定了基礎。

據悉,這個研究研究小組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組成。論文的第二作者朱茂炎博士指出,探索生命與環境演變的相互關系是人類求知和生存所面臨的最基本科學問題之一。發生在距今7. 5億到5.3億年這一段地質時期的環境和生命演化是倍受地球和生命科學家關注的熱門科學話題。因為這一時期是地球歷史上一段非常關鍵的轉折發展時期,科學界稱之為隱生宙和顯生宙的轉換時期,也就是說地球從沒有可見生命的荒蕪狀態向環境適宜、生物繁茂的現代藍色星球狀態轉變的關鍵階段。在此期間萌發了復雜的多細胞生物以及動物,隨後又發生了動物多樣性的快速增加,即常說的「寒武紀大爆發」。在動物出現之前,地球環境極端寒冷,至少發生了3次大的冰期。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冰川居然延伸到了赤道地區,這是地球上空前絕後的極端氣候異常。同時,地質記錄表明這一時期內全球海水化學成份發生異常變化的頻率高、規模大。階段性規模巨大的冰期與多細胞生物的出現和異常的海水化學條件變化等環境地質事件之間可能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這也就是近些年來科學界廣泛關注的「雪球假說」。然而,科學界關於這段時間內冰期的次數和持續時間、動物起源模式和精確年代、海水成份和大氣氧的變化等環境地質事件的發生過程存在著很大爭議。原因在於目前科學界的研究結果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岩石地層,已經發現的各種事件在地質時間坐標上的先後關系一直不清楚。因此,可靠且精確的同位素年齡測定是尋找地球上發生在距今7. 5億到5.3億年這一段地質時期的環境和生命演化相互關系正確答案的最基本科學依據。

地質年齡可以通過測定放射性同位素的母元素和子元素在礦物中的含量計算出來,這是由於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半周期是固定不變的。目前,科學界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同位素定年方法。地質時期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中含有一種非常穩定的礦物「鋯石」(ZrSiO4)是精確測定地質年齡最好的材料。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測定其中鈾同位素238U和鉛同位素206Pb 的含量來計算鋯石形成的年齡,也就是火山灰的年齡(* 238U衰變到206Pb的半周期為45億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熱離子質譜實驗室一直以來是國際上公認開展這一測年研究的實驗室。

碳在自然界物質循環過程中的變化影響著地球環境的變化,因為碳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兩種組成元素之一,而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含量的變化是地球氣候發生改變的關鍵。研究自然界中碳的循環規律是揭示地球環境因子變化的重要方法。大家知道,碳是生命物質最基本元素之一,生命活動是碳元素在自然界進行循環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由於生命有機物質中碳元素中「輕碳」(12C同位素)比「重碳」(13C同位素)含量高,因此科學家們可以通過研究岩石中碳的同位素組成比例的變化來了解地質時期生命活動與碳循環的關系,從而揭示大氣和海洋環境因子的變化過程。

那麼,為什麼選擇華南作為研究地區呢?因為華南具備這一地質時期完整的地質記錄,擁有典型的冰期地層,地質學家稱之為南沱冰磧雜礫岩,也具有生物化石豐富的各種地層。目前已發現了含有最早動物化石的「甕安生物群」,代表寒武紀大爆發的 「澄江動物群」,以及富含大型多細胞藻類的「廟河生物群」、具有大型動物遺跡和弱骨骼化動物化石的「高家山生物群」和「小殼動物群」等等國際著名的化石產地。因而華南地區是全球開展這一時期生命演化和環境變化的關鍵地區之一。然而,無論是華南地區冰期地層,還是這些化石群包括最早的動物化石的年齡都缺乏依據,同時環境變化事件(包括碳同位素變化)與冰期和生物群之間的時間先後順序也不確定。以致確定其地質年齡成為分清冰期的期次、生物和環境演化過程的關鍵。

據朱博士說,並非所有火山灰樣品中的鋯石都可以用來測定年齡,有的鋯石是來自更老的地層,其年齡不能代表火山噴發的時間。幸運的是研究小組終於在宜昌三峽地區的2個地質剖面上,在3個層位的火山灰中發現大量同生的鋯石,用於測定年齡的鋯石晶體長度一般只有80~150微米左右。熱離子質譜分析的結果獲得高精度的年齡。首先,覆蓋在南沱冰磧雜礫岩之上的碳酸鹽岩石中部的火山灰年齡值為6.352億年。這一年齡與發現於南非納米比亞北部同期冰磧雜礫岩頂部的年齡非常接近(6.355億年)。由於當時華南地區處於低緯度,與納米比亞分別處於南北半球,兩者相隔甚遠,但是兩個年齡的比較表明:華南地區的南沱冰期在全球各大陸上是同時的,證明了南沱冰期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冰期;這一規模巨大的冰期是在6.35億年前在全球各地同時快速結束的;覆蓋在世界各地南沱冰期雜礫岩之上的碳酸鹽岩(常稱之為「帽碳酸岩」)是由大氣中CO2濃度急劇增加而引起溫室效應的環境下海洋中快速的碳酸鹽岩沉積物,這種溫室效應正是快速結束冰期的直接原因。

第二,新的岩石同位素研究揭示了「廟河生物群」 之下發生了一次規模巨大的碳同位素負異常事件,而「廟河生物群」之上的一層火山灰5.51億年的年齡值徹底改變了人們以往對這一階段生物和環境變化過程的認識。過去認為「廟河生物群」 之下碳同位素負異常事件與南沱冰期之後的發生於5.8億年前又一次冰期相關。新的年齡表明:這次碳同位素巨大負異常事件是全球性事件,與其它大陸(北美、澳大利亞和非洲等地)類似的碳同位素負異常事件是同時的,與全球冰期無關,而是5.51億年之前多細胞生物,特別是動物的出現和繁盛所引起的。多細胞生物的興起與繁盛使大量的有機碳得以庫存,生物的加速繁盛致使大氣層氧含量的急劇增加,又使庫存的大量有機碳得以氧化進入大氣和海水參與新的碳循環,輕碳(12C同位素)在海水中急劇增加,以致在5.55億年左右全球海水中發生了一次規模巨大的碳同位素負異常事件,同時生物繁盛帶來充裕的大氣氧為隨後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奠定了基礎。

令人驚訝的是,研究結果得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結論:地球上動物最早出現的時間不早於5.8億年。因為發現含有動物最早化石的「甕安生物群」介於6.35億年到5.51億年之間的岩石地層中,「甕安生物群」之下的地層具有一個明顯的「岩溶喀斯特」面,它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平面下降事件,推測是由南沱冰期之後又一次冰期所引起的。這個冰期就是5.8億年前在加拿大紐芬蘭和歐洲等地區的有典型地質記錄的一次冰期。這一結論不僅得到了用其它方法做出的綜合地層時代對比結果想吻合。如果這一結論可靠,那麼地球上動物最早出現於南沱大冰期之後的一次冰期結束之後,表明華南代表最早動物化石記錄的「甕安生物群」與當時地球其它地區大量繁盛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差不多是同時的,改變了「甕安生物群」早於「埃迪卡拉生物群」認識。這樣一來,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模式和過程將需要在新的時間坐標上重新認識。

朱博士表示,地質年代測定的精度和密度愈高,對不同地質環境和生物演化事件之間關系的認識就愈高。這次他們發表的年齡才僅僅確認了發生於距今7. 5億到5.3億年這一關鍵地質時期一系列重要環境和生物演變事件其中的幾個年齡,這一時期還有許多重要事件需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去揭示,事件的年齡和時間先後需要等待確定,例如:這一階段3次冰期每次冰期持續時間和它們之間的間隔時間還未確定,動物首次出現時間的確定還是通過與其它地區的年齡對比所獲得的等等問題。同時新的年齡將促使地質家家對地球歷史上這一關鍵轉折階段內的時間劃分重新提出方案,因此相關的研究還將繼續。
中國科學院

⑼ 什麼時候出現的真核生物

古老而原始的生命在經歷前後近20億年的進化之後,到距今約19億年前開始出現第一次繁榮,其標志是細菌與藍藻的大發展,並且出現了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現標志著生命細胞結構的完善,現代生命都是從19億年前真核生物出現的原點上輻射進化而來的。

⑽ 原核生物的出現是不是代表原始生命的出現

原始生命的出現可能遠遠早於原核生物的出現。生命進化到原核生物時期,其實已經發展到了很成熟的階段。

閱讀全文

與原核生物出現在哪個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