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實驗中做出假設指什麼

生物實驗中做出假設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22 10:11:10

『壹』 高中生物中的研究方法 例如假說演繹法 像這樣的都有什麼 怎麼區分

一、對幾個基本概念的理解

1、假說:假設的意思,指科學研究上對客觀事物的假定的說明,假說要根據事實提出,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成為理論。恩格斯曾經說過,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充分說明假說在自然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2、演繹:有發揮的意思,如演說、演繹,一種推理的方法,是由一般原理推出關於特殊情況下的結論,跟「歸納」相對。

3、歸納:一種推理的方法,由一系列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繹」相對。

4、類比:一種推理的方法,根據兩種事物在某些特徵上的相似,做出他們在其他特徵上也可能相似的結論。類比推理是一種或然性的推理,其結論是否正確還有待實踐證明。

5、推理:邏輯學指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新判斷的(結論)過程,有直接推理和間接推理。

6、假說演繹法: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這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

7、類比推理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這一屬性已為類比的一個對象所具有,而在另一個類比的對象那裡尚未發現)也相同的一種推理。類比推理的結構可表示如下: A有屬性a、b、c、d ,B有屬性a、b、c ,推出結論B有屬性d 。例如科學家在研究光的性質時,曾將光與聲進行類比。聲有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等現象,其原因在於它有波動性。後來發現光也有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等現象,因此推測光也可能有波動性。

二、例說假說演繹法的一般流程

上午第一節課的上課鈴響了,小王蓬頭垢面,匆匆忙忙的闖進教室(發現現象),老師猜想,小王今天早晨起床完了,沒有來得及吃早飯(做出假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小王在臨近中午的時候會出現飢餓、注意力不集中等低血糖症狀(演繹推理)。果然,小王在上午第四節課的時候坐立不安,經詢問得知,小王確實因為時間關系沒有來得及吃早飯(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當然我們的假設也可能不正確,如小王是因為學校停水沒來得及洗刷造成的,也就是說假說演繹的正確與否是要經過實踐檢驗的。

三、遺傳定律發現過程中的假說演繹法

1、雜交實驗,發現問題

孟德爾用純種高莖豌豆和純種矮莖豌豆作親本雜交,結果雜交後的子一代總是高莖的,將子一代自交後,經統計,發現出現了3高:1矮的性狀分離比。對其它對的相對性狀也作了以上實驗,發現這是一個共性,即子一代都是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並且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數目比例大致為3:1。

2、提出假說,解釋現象

孟德爾做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遺傳因子相互分離的假設。即:生物的性狀是有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在子一代中一個遺傳因子能夠掩蓋另一個遺傳因子的作用;生物體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受精時,雌雄配子是隨機結合的。

3、演繹推理,深入探索

依據上面的假說,子一代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不同的遺傳因子,它們應當各自對立、互不混雜。子一代可以產生兩種不同類型的配子(雌雄均如此),分別含有顯性遺傳因子和隱性遺傳因子,並且數目相等。當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發生受精作用時,子二代會出現三種不同類型的遺傳因子組成,比例為1:2:1,其中含有顯性遺傳因子的表現為顯性性狀,不含顯性遺傳因子的表現為隱性性狀,這樣,子二代就出現了3:1的性狀分離比。

4、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孟德爾的假說和演繹合理的解釋了他做的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但是,作為一種正確的假說,僅能解釋已有的實驗結果是不夠的,還應該預測到另一些實驗的結果。根據其假說和推理,如果子一代是雜合子,就可以產生兩種不同類型的配子,比例為1:1,如果用只能產生一種配子的隱性個體與子一代進行雜交,預期雜交後代會出現兩種表現型,且比例是1:1,孟德爾在預測了如上實驗(測交)的結果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了多次實驗,發現結果與其預期的結果相符,從而驗證了其假說的正確性。

5、歸納綜合,總結規律

在反復進行了相關的實驗後,確定了孟德爾假說的正確性,後人總結歸納其假說,得出了孟德爾第一定律──基因的分離定律。

四、類比推理一例──基因在染色體上

1、認真觀察,發現事物的共性

美國科學家薩頓觀察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時發現,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基因)的分離過程和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過程非常相似,即基因的行為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

基因行為

染色體行為

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

染色體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具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

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

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

在配子中成對的基因只有一個

在配子中成對的染色體只有一條

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體細胞中成對的染色體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

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自由組合

2、深入思考,依據共性作推理

薩頓根據發現的以上現象,將孟德爾遺傳定律形成配子過程中基因的行為變化與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做了深入類比分析,對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出推論,即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親代傳遞給下一代的,也就是說,基因就在染色體上。

3、實踐檢驗,團結合作出真知

類比、假說、推理後得到的結論並不具備邏輯上的必然性,不管它有多麼的合情合理,在沒有實踐的檢驗之前,還都僅僅是假說,不能作為定律來使用,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索努力,終於在1909年,摩爾根通過果蠅紅眼與白眼這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將一個特定的基因和一條特定的染色體──X染色體聯系起來,從而用實驗證明了基因確實在染色體上。

五、科學方法給我們的啟示

現代遺傳學把遺傳因子稱為基因,把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稱為等位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稱為顯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稱為隱性基因。我們應當深刻體會,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配子形成過程和受精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不知道基因位於染色體上,也並不清楚遺傳因子是什麼,孟德爾提出的假說是超越時代的一種非凡的設想,是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的,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孟德爾所處的時代,生物學所採用的常規研究方法有兩種:其一是先進行觀察和實驗,再分析結果,然後提出假說,這種方法被稱為歸納法;另一種是先提出假說,然後用實驗來證實或否證,這種方法被稱為演繹法。孟德爾在假說演繹的科學方法的指導下,針對已有的事實,發現問題,提出假說,更重要的是設計實驗驗證假說,並在不同植物的雜交實驗中分別驗證了假說的正確性,從而使其假說變成普遍的規律。這一科學方法的深入應用,為進一步研究更復雜的遺傳現象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和手段,其價值並不亞於遺傳規律本身,它對後人的科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無論是孟德爾、薩頓還是其他科學家,他們對科學的執著熱愛,對生產生活的密切觀察、深入思考等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尤為重要的是,他們不僅僅有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而且敢於依據事實,大膽假說、推理,敢於向傳統挑戰,這在科學研究和發展中及其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流程,還應當激發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大膽探究,用所學知識去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貳』 在生物學習中,假設和預言有什麼區別

假設(Hypothesizing)是建立在一定的根據基礎上提出的。
預言(預測 Predicting)是根據假設對於未來各種可能的結果進行猜測。對尚未發生、目前還不明確的事物進行預先估計,並推測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協助掌握情況,選擇對策。

假設是針對原因、預言是針對結果。

分析(Analyzing)的意義在於細致的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並以此解決問題。
評價(Evaluating)是指對評價對象的各個方面,根據評價標注進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測量過程,最終得出一個可靠的並且邏輯的結論。

分析是細分、評價是綜合。

『叄』 生物實驗的七大步是什麼,就是提出問題,做出假設什麼的。

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肆』 豌豆雜交實驗假說演繹法中的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檢驗假設,得出結論分別是什麼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豌豆等植物的不同性狀雜交實驗從未出現融合遺傳,提出問題(粒子遺傳)。作出假設:細胞中有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相對性狀是由相對基因控制的。基因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一個來自父本一個來自母本。凡是在體細胞中成對的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都稱為純合子DD,dd,組成不同的稱為雜合子Dd。配子生成時成對基因彼此分離所以配子中總是含有成對基因中的一個。雜合子內的基因互不融合或混雜保持其相對獨立性,但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有「顯性作用」。當配子生成時成對基因分離生成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完成受精作用時,不同類型的雌雄配子間隨機結合,因而有DD:Dd:dd=1:2:1性狀分離比為3:1。檢驗假設:孟德爾用高莖豌豆Dd與矮莖豌豆dd雜交,得到的64株後代中30株是高莖34株是矮莖,即這兩種性狀分離比≈1:1,然後用子一代與dd測交證明了F1是雜合子Dd,並且驗證了F1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基因發生分離(顯性性狀:隱性性狀≈3:1)並進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得出結論;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並且進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伍』 生物實驗作出假設是什麼

實際上是依據你想研究的對象或者說是研究目的作出推測假設

『陸』 生物中生物體細胞突變假設是什麼!

基因突變 又稱基因的點突變,即DNA的單個鹼基發生替換所引起的突變。
在遺傳學上將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或是實驗室中存在的一種標准品系的野生型等位基因的形式作為研究生物體變化的一種標准類型或出發點。一般記為a+(或B+)。任何離開野生型等位基因的變化稱為正向突變。即a+→a(或B+→B)。與其對應的是任何回復到野生型的突變稱反突變或稱回復突變,即a→a+(或B→B+)。

第一節 基因突變的概說

一.體細胞突變與生殖細胞突變

(一)體細胞突變
如果在保持分裂的身體組織的一個細胞發生了突變,這個細胞便成為一群相同突變細胞的祖先,因為所有這些突變細胞都來源於那個發生了突變的細胞,所以遺傳學家認為一個祖先細胞由無性繁殖而產生的所有細胞群體叫做一個克隆。一個克隆的成員趨向於緊密地相互靠近,在發育過程中通常形成一個「突變體區」。

(二)生殖細胞突變
生殖細胞突變發生在種系。如果突變的性細胞參與受精過程,那麼突變基因就會傳給下一代。
在植物里,一個芽在發育的極早時期發生突變,這芽長成枝條,上面著生的葉、花和果實跟其他枝條不同,這叫做枝變或芽變(bud sport)。芽變往往自發地產生,沒明顯達到外因。芽變在農業生產上佔有重要地位,因為果樹和花卉的許多新品種就是由芽變得來的。
講到微生物等,要區別體細胞和性細胞是不必要的。因為在這些生物中,整個個體可以從體細胞發育而成。

四.突變率

在正常的生長條件和環境中,突變率(mutation rate)往往是很低的。
果蠅的X連鎖隱性致死基因的突變率約為0.1%,第2染色體與第三染色體相似,它們的自發致死突變率較高,約為0.5%。第4染色體為點狀染色體,突變率較低。所以,果蠅的總的致死突變率約為1%。
在人類方面,突變率的估計方法之一是根據家系中有顯性性狀的患兒的出現。
人類基因的突變率跟果蠅基因的突變率相似,都位於10-5的范圍。而微生物的突變率則明顯地較低。這是由於象細菌這樣單細胞生物,突變率是以細胞分裂為基礎來計算的,在多細胞生物中,每一世代時間包括很多次連續的細胞分裂,而在每一次細胞分裂中都可發生突變,因此,突變率自然就要高些。

五.突變的性質

稀有性 指在正常情況下,突變率往往是很低的。突變率是指在一個世代中或其他規定的單位時間下,在特定的條件下,一個細胞發生某一突變事件的概率。在一定條件下,不同生物以及同一生物的不同基因的突變率也互不相同。
可逆性 突變是可逆的,野生型基因突變成為突變型基因,而突變型基因也可以通過突變成為原來的野生型狀態。
多方向性和復等位基因 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發生突變,即它可以突變為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一個基因座上可以有兩個以上的基因狀態存在,成為復等位基因。復等位基因的存在說明了突變的多方向性,但這一特性是相對的,每一基因在突變方向上是有一定限制的。

二.突變的類型

(一)形態突變 主要影響生物體的外在可見的形態結構,如形狀、大小、色澤等的改變,又稱可見突變。
(二)生化突變 影響生物的代謝過程,導致一個特定的生化功能的改變或喪失。
(三)失去功能的突變 通常是在基因(DNA)結構水平上產生隨機變化的原動力。通常是破壞性的,刪除或改變了基 因的關鍵性的功能區,干擾了野生型對某種表型的活性功能,結果產生一種喪失功能的突變。
(四)獲得功能的突變 突變事件引起的遺傳隨機變化有可能使之獲得某種新的功能。
(五)致死突變 影響生物體的生活力,導致個體死亡的一類突變。可分為隱性致死和顯性致死。
(六)條件致死突變 在某些條件下能成活,而在某些條件下是致死的。

三.突變發生的時期

突變可在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發生。如某一動物的性腺中某一配子發生基因突變,則與這個配子結合而產生的個體就是這突變基因的雜合體。如這突變基因是顯性,則子代中這一個體即表現為突變型。如動物的受精卵在進行第一次核分裂時,一對子染色體中的一條發生一個突變,那麼那麼長成的個體中,有一半細胞有這個突變基因。如果這個突變基因是顯性,則個體的一半顯示不同的性狀,就出現所謂的嵌和體(mosaic)。一般地說,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突變發生的時期越遲,則生物體表現突變的部分越少。

第二節 基因突變的檢出

一. 大腸桿菌營養缺陷型的檢出

物種代代相傳的巨大穩定性和持續性表明突變肯定是一個稀有事件。這無疑給發現(或檢出)一個突變帶來了困難。突變的檢測系統的基本條件是:使一個突變基因可以在表型水平上表現出來;保證稀有的突變事件不會被遺漏;一個新的隱性基因不被顯性的野生型基因所掩蓋。
大腸桿菌的野生型能夠在含有最低營養需要的基本培養基上生長,合成大量的有機物,說明在大腸桿菌的基因組中存在著合成這些物質的基因,如果其中某一基因發生突變 ,其相應的物質就不能合成。所以營養缺陷型突變體便不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這樣的突變就很容易被發現,而且大腸桿菌是單倍體,任何突變一旦發生就可以得到表現,只要通過簡單的篩選技術就可以把即使是很少數的突變體篩選出來。
大腸桿菌營養缺陷型突變體的篩選方法主要有:
(1)平板影印接種法 用該種方法篩選抗葯性突變體的方法基本步驟是將野生型大腸桿菌稀釋後塗布在不含鏈黴素的培養基上,是每一細菌都長成一個菌落,然後用一個包有絲絨的木塊作為「印章式」的接種工具,其直徑較培養皿略小。經滅菌後,把上述長好的菌落的培養皿倒置在「印章」上,使絲絨上粘上細菌,再將含有鏈黴素的培養皿翻轉在印章上,使其接上細菌,並使兩個培養皿的位置互相對應。經培養後,如在含有鏈黴素的培養皿長出菌落,表明這菌落對鏈黴素有抗性。然後從不含有鏈黴素的培養皿的相對位置上挑選菌落接種在另一含有鏈黴素的培養基上,結果也能長出菌落。該實驗表明,細菌對鏈黴素的抗性 不是接觸鏈黴素之後引起的,而是在接觸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如果試驗不用鏈黴素作為選擇因子,而改用其他選擇因子,也可能選出其他的突變體。
(2)青黴素法。 從一個細菌培養物上,通過誘變劑處理基本培養基上的野生型細菌,可以獲得營養缺陷型。由於營養缺陷型只佔細胞總數的很小比例,所以加入青黴素可以容易地把它們篩選出來。青黴素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它只能殺死正在生長繁殖中的細菌,而不能殺死休止狀態的細菌。這樣就導致絕大多數野生型細胞的死亡,而突變型細胞在基本培養基上不能生長,因此它們不受青黴素的影響。如果這一細胞群體經稀釋並塗布在包含補充營養物質的基本培養基上,那麼一部分尚未殺死的野生型細胞和營養缺陷型細胞都會長成菌落。當把這些菌落影印接種到補加基本培養基上時,不能生長的菌落就是營養缺陷突變體。然後,將這種突變體分別接種到某一營養物質的基本培養基上,就可選出某種營養缺陷型。

二. 真菌營養缺陷型的檢出

真菌的檢出常採用菌絲過濾法。其步驟是:先用誘變劑處理脈孢菌的分生孢子,然後接種在液體基本培養基中,不斷給培養液通氣,刺激分生孢子生長,並防止它們相互結合在一起。大約經過一天的培養,分生孢子萌發,長出菌絲。然後用棉花把萌發了的分生孢子過濾掉,未萌發的分生孢子則仍留在培養液中。這些未萌發的分生孢子可能包括3種狀況:一是死亡的分生孢子;二是需較長時間萌發的野生型;三是已突變成為營養缺陷型的。因為缺陷型在基本培養基中不能生長,以後每隔一定時期進行過濾,連續若干次之後,所剩下來的都是缺陷型的或死亡的分生孢子。對缺陷型分生孢子就可以通過各種補充培養基來鑒定它們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以確定它們屬於哪一類營養缺陷型。

三. 果蠅突變的檢出

當基因在等位上有差異時,可以運用孟德爾遺傳的雜交方法檢查出某個特定基因的存在。研究基因突變,就要檢測出能產生新的表型效應的不同等位基因,定量地測定新突變。
H.J.Muller從D.melanogaster果蠅的自發突變中建立了一系列品系,作為檢出突變的雜交材料,其中最有名的是為檢測到果蠅X染色體上的隱性致死突變而精心設計的ClB品系和Muller—5(=「Basc」)或簡稱為μ5。
Muller—5品系的X染色體上帶有B(Bar 棒眼)和ωa(apricot,杏色眼)、sc(scute,小盾片少剛毛),3個基因組合的名稱為「Basc」。此外,X染色體上具有一個重疊倒位,可以有效地抑制Muller—5 的染色體與野生型X染色體的重組。其基本原理和實驗步驟如圖所示。

閱讀全文

與生物實驗中做出假設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