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物的7個特徵
生物的7個特徵有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生物的其他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植物從外界吸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製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其營養方式為自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就是通常我們所稅的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動物產生的廢物,如水、無機鹽、尿素、二氧化碳,可以通過呼吸、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體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徵
遺傳:指生物體子代與親代之間,在很多方面表現出相同的特徵。變異:指生物體親代與子代,子代與子代之間,在許多方面表現出不同特徵的現象。
7、生物的其他特徵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㈡ 各位,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本能的繁衍後代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本能的繁衍後代
(1)生物在進行有性生殖時,親代通過精子和卵細胞把自己的基因給了後代,從而使後代繼承了親代最基本的遺傳特徵.
(2)生殖方式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者的根本區別是否需要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產生後代.
①單細胞生物如細菌、草履蟲都能通過細胞分裂繁殖,酵母菌能進行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高等植物能進行營養繁殖,高等動物可以通過克隆產生後代,它們的共同特徵是都不經過精子、卵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後代.
②綠色開花植物和人都能進行有性生殖,即經過精子、卵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產生後代,綠色開花植物的子房和人的卵巢都能夠產生卵細胞.
(3)無性生殖最大的特點就是遺傳物質不會發生改變,可以使新個體完全保留母本的優良性狀.而有性生殖後代體細胞中有一半的基因通過卵細胞來自母親,另一半的基因通過精子來自父親,容易發生基因的重新組合,而出現可遺傳的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材料.
㈢ 生物的本質是什麼呢生存和繁殖有什麼意義呢
事實上,控制動物行為並不是動物本身,而是動物體內的一種基因,它們的基因決定了它們成年後吃什麼,當他們相愛和繁殖。
這是因為生物適應了地球的環境。
有機體的終極本質是宇宙中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信息和能量是有步驟的傳遞和轉化。
也就是說,在宇宙中,星系運動是信息和能量引導中有規律的循環運動的過程,坦率地說,這個大宇宙本身就是一個智能生物,地球有機體,包括人類,但卻是宇宙大生命的紐帶。
如果把身體和宇宙相比,那麼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只是細胞或細菌。他們的職責是在傳遞信息(DAN)和能量方面充當食物(能量)。
宇宙和所有的生物都在運動,運動需要能量,需要營養「這是宇宙的法則,包括大小不朽,但不亞於小人類。動物繁殖比較復雜,包括繁殖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和過程。繁殖包括一系列復雜的活動,如識別、佔有空間、求偶、交配、孵卵、喂養後代等。幾個階段。生存的本質就是〝生物〞出自環境,獨立於外界環境又依靠環境而生存(存在)。 這是〝死物質〞與〝生物機體〞的主要區別。因為〝死物質〞不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內環境,外 環境的存在。
㈣ 海洋游泳生物的主要特徵和繁殖特徵是什麼
海洋游泳生物的主要特徵:海洋游泳生物除了具有發達的運動器官、平衡器官、肌肉系統、神經系統、視覺以及適應不同生境的各種形態結構外,還具備一些特殊的適應性功能和習性。例如, 生活於外海的多數種類,鮐、金槍魚、海豚等,均具有典型的流線型體型,以減少水流阻力,敏捷地快速游動。
繁殖特徵
(i)由外海游向近岸淺海。如中國北方海域的對蝦、小黃魚、鮐、鮁魚等,每年春季從黃海南部或東海外海的越冬區,游到黃海北部和渤海灣內產卵。
(ii)溯河洄遊。如鰣魚、鱘魚、大麻哈魚等種類,在生殖期間從大海游向江河,溯河而上,到適宜的產卵場產卵。太平洋大麻哈魚的洄遊距離可達1600公里。
(iii)降海洄遊。如生長於河川的鰻鱺,性成熟後向河口移動,聚成大群,游向深海進行生殖。
㈤ 生物問題
首先,有必要先了解下關於「種」的定義生物的種是具有一定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區的生物類群。一個物種中的個體一般不能與其它物種中的個體交配,或交配後一般不能產生有生殖能力的後代。 因此,同種生物即指具有一定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區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生物體。例如,同在卧龍保護區生活的兩只熊貓彼此具有一定的形態特徵、可以交配繁殖下一代且下一代同樣具有繁殖能力(一般情況下),它們就屬於同種生物。而像雄獅與雌虎雖然能交配並產出獅虎獸,但獅虎獸不再具備生殖能力(即使有,下一代也不再是獅虎獸,詳細可以以參見獅虎獸的「獅虎獸為什麼不能繁殖」條目)總的來說,同種生物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彼此間具有一定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 2.一定自然分布區的生物兩個或兩個以上生物體
㈥ 生物生長變化
生物生長變化
生物生長變化,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生活中共充滿了為生物,很多都是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體內的有益菌,體外的各種細菌,都是微生物,以下分享生物生長變化。
生物生長屬於什麼變化
生長(growth):生物體由小到大的過程即生長。多細胞生物體的生長,要從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兩方面來考慮。是指細胞繁殖、增大和細胞間質增加,表現為組織、器官、身體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長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體成分的變化,為量的改變。
單細胞生物的增殖也具有同樣的關系。在細菌學的領域里,個體數的增加也稱為生長。
生長是極其復雜的生命現象,其奧妙至今尚未被完全揭示。從物理的角度看,生長是動物體尺寸的增長和體重的增加;從生理的角度看,則是機體細胞的增殖和增大,組織器官的發育和功能的日趨完善;
從生物化學的角度看,生長又是機體化學成分,即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水分等的積累;從熱力學角度看,生長是能量輸入與能量輸出的差值。
最佳的生長體現在動物有一個正常的生長速度和成年動物具有功能健全的器官。為了取得最佳的生長效果,必須供給動銀陸物各種營養物質的一定數量及其比例適宜的飼糧。
肥育是指肉用畜禽生長後期經強化飼養而使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積。人們對瘦肉的需求日益增加,生長肥育不但要有高的生長速度,而且要減少脂肪的沉積量。為達此目的,肥育期往往限制增重過快。
而種用畜禽,早期的生長發育影響終生的繁殖成績,合理飼養,保證具有良好種用體況更為重要。
微生物是怎麼生長的
我們都知道新鮮蔬菜被曬干後就不容易腐爛了,這是因為蔬菜的水分減少了,引起蔬菜腐爛的微生物就不容易生長。微生物的生長必須有水
但結合在分子內的水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只有游離的水才能被利用。採用「水活度」值這一概念來表示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實際含水量,微生物所需要的水活度越高, 在乾燥的環境下就越不容易生長。
微生物細胞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會不斷獲取外界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在細胞內發生各種化學變化,有些被作為能源消耗了,有些變成了細胞自身的結構組織
如果變成細胞組織的物質多於被消耗掉的物質,細胞物質的總量就會不斷增加,細胞個體就會長大.在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繁殖,即由一個細胞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最後發展成一個群體。
微生物驚人的繁殖速度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度是驚人的。我們知道,高等生物完成一個世代交替的周期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微生物完成世代交替只需要幾分鍾。細菌增殖的方式是二分裂法,即以2的n次方遞增,拿大腸桿菌來說,大腸桿菌在適宜溫度時20分鍾即形成一代,24小時則繁殖72代。
當然,因為地球上任何生物都要受到物質條件旦搏山及其他相關條件的制約,不可能無限繁殖,不過,也確實由於許多致病微生物有著驚人的繁殖速度,才使得我們的醫療手段在它們面前無能為力。
細菌如此,其他微生物也是如此。更有甚者是病毒,它們增殖的方法是復制,就像我們翻錄磁帶一樣。病毒在它們所寄生的細胞中,只需按照自己的模樣,利用細胞中的各種原料和酶無休止地復制後代個體,直到被寄生的細胞變成空殼為止。
至此,它們從這細胞中破殼而出,一次出來就是上億個細菌!然後再分別去感染臨近的其他細胞,復制新一代的個體。如此,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產生數量極多的後代,這也是高等生物自嘆不如的。
正是微生物有這樣神奇的本領,才得以在地球漫長的進行過程模中中保存下來,而許多較高等的生物卻只能在地球上走過短短的進化年代便銷聲匿跡了。
到哪裡獲取營養成分
營養是微生物生長的先決條件。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從其生存環境中獲取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在土壤中,各種有機質是異養微生物細菌、放線菌、黴菌生長所需的碳源和能源。
在茂密的叢林中,枯枝敗葉是各種土著微生物賴以生長的天然糧庫。許多大型真菌生活在草地上、樹幹上,甚至是腐木上,有些則是與樹木的根部共生,它們的營養方式為腐生、寄生,或二者兼而有之。
微生物也在相互「競爭"
面對飢餓或病毒,微生物會作出什麼反應呢。一部分微生物會形成孢子,將DNA (脫氧核糖核酸)封閉起來,使母細胞死亡,這確保了整個菌群的生存。一旦威脅消除,孢子萌發,菌群重新生長繁殖。
在此過程中,微生物還要選擇是否進入一種「競爭」狀態,即通過改變細胞膜,以更容易吸收來自鄰近其他死亡細胞的物質。如此一來,在生存壓力消失後,這些微生物可以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
雅各布教授認為,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甚至可以說是一場賭博,因為只有當其他微生物進人到孢子休眠狀態時,形勢才對進人到「競爭」狀態的微生物有利。觀測顯示,只有約10%的微生物進人到「競爭」狀態。為什麼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同時進人到「競爭」狀態呢?
這是因為微生物不會向自己的.同伴隱瞞自已的意圖,也不會說謊或推諉,它們之間可通過發送化學信息來傳遞個體的意圖。個體微生物根據所面對的生存壓力、同伴的處境、有多少細胞處於休眠狀態以及有多少細胞處於「競爭」狀態,來仔細權衡,最終決定個體的狀態。
對環境的適應
我們知道,雞蛋只有在適合的溫度下才能孵化成小雞,這是因為在細胞中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而這些反應需要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
對於大多數微生物來說,溫度太低,不能進行營養物質的運輸,也不利於各種生命過程的進行。在溫度適當升高時,細胞內的生物化學反應速度加快,就能加速微生物的生長。當溫度超過微生物所能忍受的極限時,就會導致其死亡。
當然,由於自然界的環境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有些微生物能夠在一般生物所不能生存的環境條件下生長,例如生活在南極和北極地區的嗜冷微生物、生活在高溫環境中的嗜熱微生物以及生長在熱泉和火山噴口地區的嗜高熱微生物等
從受精卵開始,要經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1.生殖、發育和生長
生殖是生物產生後代的過程,對有性生殖生物來講,受精卵的形成意味著下一代生命的開始。從受精卵分裂到性(成)熟生物體的形成是發育過程,所以,生長發育是生殖過程的繼續,是把受精卵時具有的生命可能性變成生物現實的過程。
發育過程包含著個體生長,生長發育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個體生長過程中,經過量的積累,到性(成)熟時實現質變,從而完成個體發育過程。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協調有序地進行是在神經—激素的調節下完成的。
2.個體發育、胚的發育和胚後發育
生物的個體發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發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該過程可以分為二個階段,即胚的發育和胚後發育。
(1)胚的發育:
動物:受精卵發育成幼體的過程。如青蛙是從受精卵→蝌蚪。
被子植物:受精卵和受精極核在胚珠內發育成種子的過程(實質是受精卵發育成種子的胚)。
(2)胚後發育:
動物: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發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該過程在有些動物是變態發育,如青蛙的蝌蚪發育成成蛙的過程;有些是不完全變態發育,如蝗蟲的發育過程,有些是不變態發育,如牛、羊等。
被子植物:種子萌發後,經營養生長,發育成成體;再經生殖生長,發育成性(成)熟的個體的過程。
3.極核與極體、胚囊與囊胚之間的區別
極體是動物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與卵細胞同時形成的子細胞,由於含細胞質少,缺乏營養物質,而不能發育,最終被母體吸收。
一個卵原細胞產生的三個極體,有兩個(由第一極體產生的)遺傳物質相同,另一個與卵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相同。極體、卵細胞所含染色體的數目均是本物種的一半。
極核是游離於被子植物胚囊中的兩個核,與精子結合後形成受精極核,將來發育成胚乳,供幼胚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胚珠內一個大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一個大孢子
由大孢子經三次有絲分裂產生8個細胞(含有這8個細胞的結構叫胚囊),其中一個是卵細胞,兩個極核,所以兩個極核與卵細胞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所含染色體的數目也均是本物種的一半。動物受精卵經卵裂形成囊胚腔的胚叫囊胚。
4.植物發育過程中各部分染色體與基因型的關系
為了便於記憶植物各部分染色體及基因型的情況,我們可以總結出如下規律進行理解與掌握,即「兩個除了」:
(1)從染色體數目看:(假定正常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除了精子、卵細胞、極核(一個極核)內的染色體數目為N;除了受精極核及發育成的胚乳細胞染色體數目為3N,其餘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都為2N。
(2)從基因型看:除了受精卵及發育成的胚,其基因型是由一個卵細胞和一個精子組成;除了受精極核及發育成的胚乳細胞其基因型是由一個精子和兩個卵細胞組成,其餘細胞的基因型都和母體相同。
5.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
營養生長是指植物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生長。生殖生長是指植物的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長。營養生長是生殖生長的物質基礎,但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消耗有機物、爭奪著有機物,它們影響或改變著有機物在植物體內的分布部位。
所以,對於栽培的葉、莖、根類蔬菜和牧草等,應當採取措施促進營養生長,抑制生殖生長;對於收獲穀粒、菜籽、果實的植物,應當採取措施在營養生長的同時,促進生殖生長,或當營養生長達到一定水平後,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
6.羊膜的進化意義
兩棲動物還擺脫不了水的限制,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初期)必須在水中,直接依賴外界水環境,所以,兩棲類動物不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羊膜是從爬行動物開始出現的結構,羊膜內有充足的液體——羊水
保證了胚胎發育對水環境的要求,從而解除了個體發育中對外界水環境的依賴,羊膜為脊椎動物的完全陸生打下了基礎,同時羊膜內的羊水能緩沖震盪,防止內部的胚胎出現機械損傷。
㈦ 所有生物體通過什麼繁衍後代
生物體繁衍後代的方式有如下種類:
1/入侵生殖:病毒由於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入侵到高等生物的細胞內進行繁衍.
2/分裂生殖:單細胞生物用細胞分裂的方式生殖.
3/出芽生殖:有些多細胞低等生物可在母體上生出芽來,芽長到一定程度後從母體上脫落,產生新個體.
4/胞子生殖:苔蘚/真菌等生物會在一定的時期內產生胞子,胞子成熟後離開母體,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上會生長成新個體.
5/有性生殖:以上4種方式都是單性生殖的,更高等的生物主要以有性生殖的方式進行繁殖.有性生殖有以下幾種類型:
5-1/配子生殖:某些比種子植物低等一些的植物會產生配子,不同個體產生的配子相互結合後,形成合子,合子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重新生長成新個體.(因為形成合子的兩個配子不能區分哪個是精子,哪個是卵子,所以叫配子)
5-2/精子-卵子生殖:大多數高等植物和動物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繁殖後代的.
5-2-1/雌雄同株生殖:不現植物的有性生殖也有區別,這是第一種,產生精子和卵子的是植物的同一個個體.
5-2-2/雌雄異株:同種植物中,不同的個體不能同時產生兩種生殖細胞,有的只能產生精子,有的只能產生卵子,這是第二種方式.
5-2-3/雌雄異花:有的植物開的花分兩種,一部份花只有雄蕊,另一部份花只有雌蕊,這是第三種.
5-2-4/雌雄同花:植物開的花只有一種,每一朵花中都含有雌蕊和雄蕊.
6/有的植物還有其它生殖方式,這里一並列舉出,如柳樹的插條繁殖,馬鈴薯的塊狀地下莖繁殖等等.
㈧ 關於自然界中各生物的生殖、發育的方式及特點。
生殖
亦稱繁殖。指生物體產生後代、延續種族的現象,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物界中生物類群多種多樣,生殖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非細胞結構的病毒顆粒,藉助於宿主細胞內的核酸復制和蛋白質合成的體系,進行自我復制繁殖。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是生物較原始的生殖方式,其子體是母體的直接延續,數量多而變異少,生活力有降低趨勢。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其子體是雙親遺傳物質的重組體,具有強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在生物進化上有著重要意義。
無性生殖
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子代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中最常見的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營養生殖和孢子生殖等方式。它們是由生物體的營養細胞或營養體的局部組織細胞直接發育成兩個以上的新個體;或者由營養細胞衍生成在形態和功能上特化的繁殖細胞,由這種沒有性別分化的繁殖細胞(即孢子)發育成新個體。因此,子體是母體的直接延續。無性生殖過程不經過復雜的受精和胚發育階段,其生殖數量大和子體生長發育快,有利於繁衍種族。無性生殖過程沒有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子體的遺傳信息與母體基本相同,因而子體的變異少,有利於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但是連續進行無性生殖時,其子體的生活力有降低的趨勢。無性生殖是較原始的生殖方式,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通常以這種方式進行生殖。
分裂生殖
簡稱裂殖。由一個母體分裂成兩個或多個子體的生殖方式。單細胞生物如細菌、單胞藻和原生動物的裂殖實際是一次細胞分裂。細菌和藍藻的細胞分裂方式是橫裂;變形蟲細胞通過一次有絲分裂,橫裂為兩個新個體;草履蟲細胞分裂方式為橫裂,分裂時小核進行有絲分裂,大核則進行無絲分裂;眼蟲和硅藻的細胞分裂方式是縱裂。瘧原蟲的滋養體成熟時進行多次核分裂,形成很多裂殖體。
斷裂生殖
生物由一個母體斷裂產生兩個或多個子體的生殖方式。例如,藍藻中的顫藻和綠藻中的水綿等,可斷裂成幾部分,每個片段經過細胞分裂而成為一個新群體。海葵和渦蟲一類低等無脊椎動物,也能以裂片或橫裂方式產生新個體。
出芽生殖
簡稱芽殖。生物由母體的一定部位生出芽體,芽體逐漸長大並與母體分離,形成獨立生活的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簡稱芽殖。酵母菌的芽殖過程開始於母細胞的細胞質和壁向外突出,進而細胞核以有絲分裂方式分成兩個子核,一個子核留在母細胞內,另一個子核轉移到突出部分,然後細胞在突出部分縊縮而生出芽體。芽體與母細胞暫時相連,並可以重復上述過程形成一個許多芽體彼此相連的群體。當芽體長到與母細胞大小相近時,從母體上脫落下來,成為完整的新個體。水螅的芽殖是它的體壁向外突出,逐漸長大而形成芽體,芽體長出垂唇、口和觸手,其消化腔與母體相連通,最後基部收縮與母體脫離。珊瑚蟲的芽體長大後與母體不分離,形成了群體。
孢子生殖
由母體產生出沒有性別分化的孢子,這種繁殖細胞不經過兩兩結合,每個孢子能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衣藻和小球藻等原生藻類,其營養細胞長大,細胞壁加厚,形成孢子囊,在孢子囊內的原生質體進行多次分裂,形成多個無性孢子。剛毛藻等在藻體頂部形成生殖分枝,由生殖分枝發育成的孢子囊內產生大量孢子。
各種麴黴的氣生菌絲可產生生殖分枝,形成孢子囊。青黴等生殖分枝再發育成分生孢子梗,其末端多次斷裂生成分生孢子。瘧原蟲的配子在蚊體內結合成合子,合子穿入胃壁發育成孢子囊(即卵囊),經過多次核分裂後形成許多孢子,孢子隨蚊蟲唾液傳入人體後,在肝細胞內發育成滋養體。
營養生殖
由高等植物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甘薯的塊根繁殖、草莓的匍匐莖繁殖,竹類、蘆葦、白矛和蓮的根莖繁殖,馬鈴薯的塊莖繁殖、百合和洋蔥的鱗莖繁殖、水仙和芋的球莖繁殖及秋海棠的葉芽繁殖,均為自然營養繁殖。農業、林業和園藝工作上常用分根、扦插、壓條和嫁接等方法,把植物營養器官的一部分與母體分離,使其發育成新個體,這屬於人工營養繁殖。組織培養也是人工營養繁殖的一種方法。營養繁殖能使後代保持親體的優良性狀,因此,花卉、果樹、茶、甘蔗、竹等人工栽培的植物都採用這種繁殖方式。但是,長期進行營養繁殖的植物,生活力會逐漸降低,必須用有性生殖的方法進行復壯。
組織培養
細胞的體外培養,是研究活細胞的重要方法之一。具體做法是,在無菌條件下,把動、植物細胞離體培養,給以適當的營養物質,使細胞能夠繼續生活和生長。它的優點是可將不同組織的細胞分別分離出來,在特定條件下加以培養,直接觀察生活細胞的形態及生長活動,從而了解各類細胞在一定生理狀態下所需的各種條件及其對各種條件的反應。
現在由於技術的改進,在植物細胞培養時,不僅能形成愈傷組織(一團未分化的細胞),而且還能分化成完整的植株,並開花、結實,例如煙草、胡蘿卜、矮牽牛等多種植物都已由原生質體培育為再生植株。
有性生殖
由親體產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形成合子,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分為配子生殖、接合生殖和單性生殖三種基本方式,主要是配子生殖。兩性生殖細胞的生成都要經過減數分裂,兩性生殖細胞通過受精作用隨機結合成合子。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由於兩個親體都可以通過生殖細胞為子代的形成各自提供一套遺傳信息,子代具有雙親的優點,能夠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由於異質的生殖細胞隨機結合,使子代出現多種變異類型,為物種進化提供豐富的原始材料。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生殖方式,尤其是在動物界中更為普遍。
配子生殖
由親體產生有性生殖細胞——配子,異性配子兩兩相配成對,相互融合形成合子,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配子生殖是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根據配子細胞的性別分化和形態特徵的不同,可分為同配生殖、異配生殖和卵式生殖三種。
接合生殖
某些真菌、細菌、綠藻和原生動物進行有性生殖時,兩個細胞互相靠攏形成接合部位,並發生原生質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發育成新個體,這樣的生殖方式稱為接合生殖。例如,大腸桿菌有兩種性別系,當不同性系的個體雜交時,陽性菌體細胞接觸陰性菌體細胞,三個細胞側面形成接合管,陽性系細胞的DNA通過接合管流入陰性系細胞內,形成接合子;接合子經過細胞分裂形成兩個大腸桿菌。水綿接合生殖時,陽性接合細胞內全部原生質通過接合管到達陰性接合細胞,由兩個細胞的原生質融合而生成接合子;接合子經過減數分裂生成有性孢子各2個,有性孢子萌發為水綿的營養體。草履蟲接合生殖時,每個蟲體大核消失,小核減數分裂生成4個核,其中3個核消失,留下的一個核分成動核和靜核;動核通過接合膜交換,分別與對方的靜核融合;接合結束後,兩個蟲體分開,各自經歷三次核分裂和兩次胞質分裂,形成4個新個體。接合菌的有性生殖方式也是接合生殖。
同配生殖
由兩個異性的同型配子相結合形成合子的一種簡單的有性生殖方式。大多數藻類和黴菌能以同配生殖方式產生新個體,如衣藻的單倍體營養細胞,處於不利的生活環境時將形成配子囊,不同配子囊內細胞分裂,分別產生出異性的同型配子,兩個異性的同型配子融合成合子(2n),合子經過減數分裂又形成單倍體的營養細胞,每個營養細胞是一個衣藻新個體。黴菌的生活史中,由游動孢子繁殖的單倍體,其直立菌絲的頂端形成配子囊,配子囊內細胞分裂形成異性的同型配子,兩個異性的同型配子融合成合子,由合子發育成二倍體的菌絲。
異配生殖
由兩個異型配子相結合形成合子的有性生殖方式。例如,空球藻一般是由32個與衣藻相似的細胞構成的空心群體。在進行有性生殖時,有的群體內,有些細胞經過多次分裂,產生64個細長的帶有兩根鞭毛的小配子;另一些群體內,有的細胞只生成一個球狀的有鞭毛的大配子。也有的群體能產生兩種配子。小配子成熟後暫不分離,離開原來的群體進入水中,然後彼此分開,藉助鞭毛靈活游動,並能進入具有大配子的群體內。大配子既不能游動又不離開群體。每個小配子與一個大配子結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經過減數分裂後發育成新的空球藻群體。
卵式生殖
親體產生形態和活動能力差異很大的精子和卵細胞,融合生成合子,再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的有性生殖方式。例如,團藻進行有性生殖時,群體中有的細胞經過多次分裂,形成由許多紡錘形的、有兩根鞭毛的精子組成的精子囊。同一精子囊的精子結合在一起,離開群體後彼此分開,能活躍地游動。群體中有少數細胞可以形成卵細胞。每個大型的卵細胞包在卵囊里,沒有鞭毛,不能游動。當精子進入卵囊後,有一個精子與卵細胞融合生成合子。合子在母體內生成厚壁,母體解體後脫離母體,在適宜環境下,合子經過減數分裂,發育成團藻的新群體。絕大多數動物和人類,以及部分藻類和高等植物,精子和卵細胞融合生成合子,合子不再進行減數分裂,直接發育成新個體。
單性生殖
亦稱為孤雌生殖。指有性生殖的動植物卵細胞不經過受精,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有性生殖方式,可分為天然單性生殖和人工單性生殖兩類。蜜蜂和蟻中的雄性個體是由未受精卵直接發育成的,水蚤、蚜蟲的夏季繁殖群,只有雌體,沒有雄體,也是孤雌生殖。蒲公英、早熟禾等植物也能進行單性生殖。海膽、家蠶、魚和蛙等多種動物,用人工條件可以誘導卵細胞直接發育成新個體。將被子植物的單核期花葯或胚珠,在無菌操作條件下置於人工培養基上,可培養和誘導產生出單倍體植株,也屬於人工單性生殖。單性生殖產生的新個體是單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