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實驗材料過少會怎麼樣

生物實驗材料過少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8-23 18:37:09

Ⅰ 部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初中生物實驗創新與改進

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學科教學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令人堪憂,很多實驗由於實驗材料選擇不當、實驗方法不夠合理、實驗教學的組織管理不夠到位,使得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多年來始終在低效的水平上徘徊。近年來我們組織本區初中生物教師對蘇教版中部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實踐,積極改進,大膽創新,提高了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1實驗材料的改進

1.1觀察種子的結構
問題分析:教材選用大豆種子作為觀察種子結構的材料,由於大豆種子較小,胚芽、胚軸、胚根不易觀察到;子葉中澱粉含量較少,用碘液鑒定澱粉時,實驗效果不明顯。
改進材料:選取顆粒比較大的芸豆種子替代大豆種子,觀察前將芸豆種子浸泡24h,讓芸豆種子種皮變軟,胚芽稍稍萌發。在觀察種子內部結構時,肉眼即可清晰地觀察到胚芽、胚軸、胚根等結構,在教學中可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水筆對觀察到的胚芽、胚軸、胚根進行著色標記,以便教師檢測學生觀察的結果是否正確。用碘液對子葉中的澱粉進行鑒定時,澱粉遇碘變藍現象明顯。

1.2外界溶液濃度影響細胞吸水的實驗
問題分析:教材中選用的實驗材料為兩對以上葉的豆類幼苗,將其分別放在清水和10%的鹽水中,觀察幼苗吸水挺直、失水萎蔫的現象,一般需要20多分鍾時間,由於不能及時觀察到實驗現象,影響了教學的順利開展,且培養兩對以上葉的豆類幼苗需要數天的時間。
改進材料:可選用黃豆芽或綠豆芽代替兩對以上葉的豆類幼苗進行實驗,把豆芽分別放在清水和10%的鹽水中,2min後就會出現放在清水中的豆芽保持硬挺,放在鹽水中的豆芽發生萎蔫的現象。教師可及時利用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原因。且豆芽是人們常食用的食物,課前教師可以在菜場或超市購買到,方便快捷。

1.3觀察葉片的結構
問題分析:該實驗一般選用菠菜葉做葉橫切,觀察葉片結構,但菠菜葉容易失水萎蔫,早晨買來的菠菜上午做實驗時就萎蔫了,葉子捲成卷,很不好切。如用水將菠菜泡起來,葉子易變脆,切的切片多不完整,導致上表皮或下表皮缺失。
改進材料:可用綠蘿的葉替代菠菜葉,這種葉很容易切出完整的葉橫切片,而且不怕萎蔫,摘下來放置兩天依然能做出理想的切片。綠蘿在花卉市場很容易買到。

1.4觀察莖輸導功能實驗
首租
問題分析:「觀察莖輸導功能」實驗中,一般選用楊樹帶葉的枝條進行實驗,但是根據課時進度,在進行該實驗時南京地區已經是深秋,楊樹的形成層已經停止活動,樹皮很難剝,即韌皮部和木質部分不開,實驗效果不佳。
改進材料:可用大葉黃楊代替楊樹,大葉黃楊是一種常綠植物,即使在深秋,它的形成層也在活動,樹皮也很容易與木質部分離;用大葉黃楊做實驗材料,把帶葉枝條浸入稀釋的紅墨水中,至於陽光下,一晝夜紅墨水即可上者陪兆升到葉脈處,剝下樹皮,可以明顯看到木質部變紅而韌皮部不變紅,說明紅墨水是從木質部向上運輸的。

2實驗方法的改進

2.1探究蚯蚓在什麼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
問題分析:根據教材的提示,一般該實驗的設計是將一條粗壯的蚯蚓先後放在不同的物體(如玻璃、硬紙板)表面上,觀察哪種表面比較適合蚯蚓移動?實驗後發現:蚯蚓在玻璃上移動快,在硬紙板上移動慢,與預測的結果正好相反。其原因可能是由於硬紙板吸收了蚯蚓身上的黏液,與蚯蚓粘在了一起,不利於蚯蚓的移動,或者蚯蚓身上黏液減少,呼吸減弱,產生能量少,活動力降低。
改進方法:准備兩塊長方形玻璃板,將一塊打磨,另一塊保持光滑。為了確保蚯蚓在玻璃板上直線運動,可用兩根玻璃棒作為直線的軌道,讓其在軌道中運動。

2.2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問題分析:教材中該實驗的設計如下:
①實驗前一天,分別將100g新鮮和燙過的蔬菜分別裝入不漏氣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軟管扎緊袋口,並用止水夾夾緊軟管,亂纖不加標記。
②隨機取一袋蔬菜,將軟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中,移開止水夾,輕輕地積壓擠壓塑料袋,觀察石灰水有無變化,推測袋中裝的蔬菜是新鮮的還是燙過的。
但在實際操作中,軟管和止水夾一般要到化學實驗室去借,軟管在扎塑料袋口的時不易處理,過緊實驗時氣體不容易排出,過松會漏氣。初一的學生第一次接觸止水夾,使用不熟練,易導致氣體泄漏,最後皮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中,因二氧化碳氣體不足導致實驗效果不明顯。
改進方法:可利用較硬的塑料吸管代替軟管插入黑塑料袋中,便於扎緊袋口;用凡士林替代止水夾封住吸管口,驗證氣體時,可將吸管口塗有凡士林的部分剪去,然後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瓶中。改進後的實驗不僅取材方便,操作簡便,而且效果更明顯,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

2.3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問題分析:教材中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取等量新鮮的植物和燙過的植物分別放入密閉的錐型瓶中,在黑暗中放置一晝夜。
②將燃燒的小棒伸入放有新鮮的植物的錐形瓶中,小棒的火苗立即熄滅,放到燙過的植物的錐型瓶中依然燃燒。
結論:燙過的植物已經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不消耗氧氣;小棒繼續燃燒。新鮮的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掉了瓶內的氧氣,小棒在無氧的條件下不能燃燒。該實驗的設計不夠嚴謹,因為新鮮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同時,也釋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燃燒的小棒也會熄滅。因此實驗時應考慮排除二氧化碳產生的干擾。
改進方法:准備兩個小試管,分別裝入少量的20%NaOH溶液,將兩個小試管分別放入兩個錐形瓶內,其他的步驟與教材上的一樣。NaOH溶液可以吸收植物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從而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擾。實驗現象和上述的一樣,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這樣設計實驗更科學、嚴謹。

2.4觀察草履蟲的形態結構、探究其對刺激的反應
問題分析:草履蟲活潑好動,在顯微鏡下觀察,很快會逃出視野,即使偶爾看到,由於它各部位都是透明的,也難以分辨。實驗效果不理想。
改進方法:在載玻片的草履蟲培養液中鋪幾條棉花纖維,以限制草履蟲的活動范圍;或製作裝片時,在蓋上蓋玻片後,用吸水紙將多餘的水從蓋玻片的邊緣吸走,使草履蟲的活動變得困難,速度變緩;或在載玻片的草履蟲培養液中滴一滴蛋清液,以增加培養液的粘稠度,使草履蟲的運動速度減慢。以上操作均利於在顯微鏡下充分觀察到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運動狀況。在臨時裝片的蓋玻片一側滴少許稀釋的紅墨水,幾分鍾後可將草履蟲的食物泡著色,同樣方法用2%的冰醋酸或甲基綠溶液可使草履蟲的細胞核著色,以利觀察時看清草履蟲的結構。

3實驗創新

教材中有關吸煙危害人體健康的內容只是提供了一些文字說明,如「香煙燃燒產生的煙霧中含有3 000多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等文字信息,學生閱讀後對吸煙的危害並沒有很深刻的印象,教學中教師自創的吸煙有害的模擬實驗,讓學生對吸煙的危害感受更直觀,印象更深刻。
試驗設計:用一個u型管,在u型管的一側插上香煙,另一側放人一些棉花。點燃香煙,用洗耳球在另一側吸氣(圖1)。
本模擬實驗中,棉花模擬人的肺,洗耳球模擬人吸食香煙。為了不讓教室內充滿煙霧,可將洗耳球吸來的煙霧吹入裝有水的試管里,減少香煙燃燒的煙霧對學生健康的危害。在用洗耳球吸10次以後,取出u型管里的棉花,會發現棉花變成黃色,從而模擬證明香煙燃燒後產生的化學物質會使肺發黃變黑,危害身體健康。

Ⅱ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大全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開展好實驗教學,是學好生物的前提條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實驗總結範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一: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一、實驗原理:

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3、鹽酸的作用

①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

②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DNA與染色劑的結合

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台、

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取材?

①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

③塗:將牙簽上的碎屑塗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

④烘:將塗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乾。?

2、水解

①解:將烘乾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鍾。?

3、沖洗塗片

①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鍾;

②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鍾;

②吸:吸去多餘染色劑;

③蓋:蓋上蓋玻片。

5、觀察?

①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

② 高:轉到高倍物鏡,調節細准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

五、考點提示:

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太多的雜質;

2、取洋蔥表皮細胞時,盡量避免材料上帶有葉肉組織細胞;

3、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

4、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於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

5、烘烤後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鍾。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二:物質鑒定

還原糖 +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脂 肪 + 蘇丹III 橘黃色

脂 肪 + 蘇丹IV 紅色 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 紫色反應

1、還原糖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還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蘿卜。

(2)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現配現用。

(3)步驟:取樣液2mL於試管中→加入剛配的斐林試劑1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水浴加熱2min左右→觀察顏色變化(白色→淺藍色→磚紅色)

★模擬尿糖的檢測

1、取樣: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氏試劑或尿糖試紙

3、結果:(用斐林試劑檢測)試管內發生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而正常人尿液中無還原糖,所以沒有發生反應。

2、脂肪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組織越好,如花生的子葉。

(2)步驟: 製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將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載玻片中央

染色(滴蘇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後吸去染液→滴體積分數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餘的酒精)

製作裝片(滴1~2滴清水於材料切片上→蓋上蓋玻片)

鏡檢鑒定(顯微鏡對光→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3、蛋白質的檢測

(1)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驟:試管中加樣液2mL→加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加雙縮尿試劑B液4滴,搖勻→觀察顏色變化(紫色)

考點提示:

(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 )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

(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三: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1、材料:新鮮蘚類葉、黑藻葉或菠菜葉,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原理:葉綠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球形或橢球形。

用健那綠染液染色後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成藍綠色,細胞質接近無色。

知識概要:

取材 製片 低倍觀察 高倍觀察

考點提示:

(1)為什麼可直接取用蘚類的小葉,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葉?

因為蘚類的小葉很薄,只有一層細胞組成,而菠菜葉由很多層細胞構成。

(2)取用菠菜葉的下表皮時,為何要稍帶些葉肉?

表皮細胞除保衛細胞外,一般不含葉綠體,而葉肉細胞含較多的葉綠體。

(3)怎樣加快黑藻細胞質的流動速度?最適溫度是多少? 進行光照、提高水溫、切傷部分葉片;25℃左右。

(4)對黑藻什麼部位的細胞觀察,所觀察到的細胞質流動的現象最明顯? 葉脈附近的細胞。

(5)若視野中某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在裝片中該細胞的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怎樣的? 仍為順時針。

(6)是否一般細胞的細胞質不流動,只有黑藻等少數植物的細胞質才流動?

否,活細胞的細胞質都是流動的。

(7)若觀察植物根毛細胞細胞質的流動,則對顯微鏡的視野亮度應如何調節?

視野應適當調暗一些,可用反光鏡的平面鏡來採光或縮小光圈。

(8)在強光照射下,葉綠體的向光面有何變化?葉綠體的受光面積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四: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實驗目的:

1、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與前面的知識:顯微鏡的使用聯系)

2、觀察不同濃度的溶液對細胞吸水失水的影響,掌握此種方法的具體應用。

3、通過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明確滲透系統的組成以及具體應用。

二、實驗原理:

1、成熟的植物細胞放到一定濃度的溶液中構成一個滲透系統。當細胞大量失水時原生質層與細胞壁的伸縮程度不同,導致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分離。

2、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根據擴散作用原理,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於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則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後的質和壁又復原。

三、實驗材料:紫色特別深的洋蔥外表皮、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實驗用具:顯微鏡、鑷子、刀片、載玻片、蓋玻片、滴管、吸水紙

五、方法步驟:

1、用刀片在洋蔥鱗片葉的外表面劃一個小方塊,用鑷子撕取這一小塊洋蔥表皮,在洋蔥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劃一些方塊,用鑷子輕輕撕取一小塊(撕取的僅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仍然作為一個問題留給學生)。在取標本時,可以將洋蔥的內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進行對折,不要太用力,然後取其外表皮作為材料,將它平展地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並蓋上蓋玻片。

2、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3、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蔗糖溶液中。注意重復3-4次。

4、再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5、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清水中。

6、還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六、實驗結論:

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於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當外界溶液濃度低於細胞液濃度時,則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後的質和細胞壁又復原。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五: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一、實驗原理:

1、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散布於細胞質中,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形態。

2、線粒體普遍存在於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健那綠染液能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通過染色,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處於生活狀態的線粒體的形態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二、實驗材料:新鮮的蘚類的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新配製的質量分數為1%的健那綠染液(將0.5g健那綠溶解於50mL生理鹽水中,加溫到30-40攝氏度,使其充分溶解)

三、實驗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簽

四、方法步驟:

1、觀察葉綠體

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高倍鏡下觀察。

2、觀察線粒體

染色→製片→低倍鏡下找到口腔上皮細胞→高倍鏡下觀察。

五、考點提示:

1、觀察葉綠體時選擇蘚類葉的原因:蘚類屬於低等植物,葉片是綠色的單層細胞,不需加工即可進行觀察。

2、臨時裝片中的材料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的原因:保證細胞器的正常形態並能懸浮在細胞質基質中,否則,細胞失水收縮,將影響細胞器形態的觀察。

Ⅲ 生物樣品的採集、制備和化學處理

85.3.1.1 生物樣品的採集

生物的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同一種類的生物,其成分及其含量也會因品種、產地、成熟期、加工或保存條件不同而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同一分析對象的不同部位,其成分和含量也可能有較大差異,因此樣品的採集必須從大量的、組成成分不均勻的被檢物質中採集能代表全部被檢物質的樣品。

組成不均勻的固體樣品 (肉、魚、果品、蔬菜、頭發等) ,個體大小、成熟程度、不同部位差異較大,取樣更應注意代表性,可按下述方法采樣。

肉類 根據分析目的和要求不同,有的可從不同部位采樣,混合後形成原始樣品,再分取縮減得到所需數量的代表該只動物的平均樣品。有的從一隻或很多隻動物的同一部位采樣,混合後形成原始樣品,再分取縮減得到所需數量的代表該動物某一部位情況的均勻試樣。

魚類可隨機採取多個檢樣,切碎、混勻後形成原始樣品,再分取縮減得到所需數量的平均樣品。對個體較大的魚,可從若干個體上切割少量可食部分得到檢樣,切碎、混勻後形成原始樣品,再分取縮減得到所需數量的均勻試樣。

果蔬體積較小的,可隨機採取若干個整體作為檢樣,切碎、混勻形成原始樣品,再分取縮減得到所需數量的平均樣品。體積較大的(如西瓜、蘋果、蘿卜等),可按成熟度及個體大小的組成比例,選取若干個個體作為檢樣,對每個個體按生長軸縱剖分4份或8份,取對角線2份,切碎、混勻得到原始樣品,再分取縮減得到所需數量的平均樣品。體積蓬鬆的葉菜類(如菠菜、小白菜等),由多個包裝分別抽取一定數量的檢樣,混合後搗碎、混勻形成原始樣品,再分取縮減得到所需數量的均勻試樣。

人發人發樣一般以2~5g為宜,要求取同一部位的頭發,男發以枕部為准,女發原則上選取短發,取得的頭發應洗凈,烘乾保存。

貽貝類用純凈的自來水沖洗泥沙,去外殼,並將貝肉搗碎混勻,分取部分作試樣。

籽粒類要在脫粒後混勻,鋪開後用方格法和四分法縮分,取得所需的試樣。

85.3.1.2 生物樣品的干基制備

各類生物樣品送達實驗室時,應及時制樣。若無法及時制樣,應將樣品保存於冰櫃中,以免腐爛變質。由於生物樣品制樣工作量大,應與送樣方協調好送樣事宜,以便送檢樣能及時處理,送檢樣要做好記錄工作。

由於生物樣品一些元素含量太低,直接用鮮樣進行測試,很多元素的報出率不足,難以達到分析要求;以鮮樣製成干基後,一方面能大幅度提高分析元素的檢出限,另一方面生物樣由於製成干基使樣品更為均勻,干基樣品分析手段更趨多樣合理,同時也便於樣品保存,使外檢成為可能。

生物樣品的種類繁多,所含的水分、脂肪、糖分、蛋白質差異較大,因此不同種類的生物樣品制備方式各異,不同種類的生物樣品的干基制備可採用如下辦法。

蔬菜類樣品先剔除已萎蔫部分後,用自來水洗去帶泥土、灰土或沾有的肥料、農葯等,多次洗滌干凈後,蒸餾水再沖洗干凈、擦乾後立即稱其鮮樣質量,切成細塊狀,用電風扇吹過夜(目的是除去表面水分)後置於60℃烘箱烘至乾燥,稱量,計算干濕比。干樣用高速破碎機製成粉樣,用紙袋外套塑料袋封裝保存。

水果類樣品剝取(或切取)有代表性的足量樣品,稱量後切成小塊,於烘箱60℃烘乾,稱干基質量,計算干濕比。由於有些果實含糖分較高,容易吸潮發黏,故試樣在烘乾後應立即制樣,用高速破碎機製成粉樣用紙袋外套塑料袋封裝,保存於乾燥器中,及時分析。若已制的樣品放置時間過長而吸潮結塊,需在樣品測試前於烘箱60℃烘乾後重新制樣。

貽貝類樣品先將樣品剔除空殼及石子泥沙等外來物後,表面清洗干凈,將清洗干凈的樣品先冷凍過夜後再取出去殼(目的是貝類產品凍死後易於剝殼),稱量後於60℃烘乾,稱干基質量,計算干濕比。干樣經高速破碎機製成粉樣,用紙袋外套塑料袋封裝保存。

人發樣品發樣先經1%的中性無磷洗潔精浸泡12h,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剪成細段,再用蒸餾水沖洗干凈,最後用去離子水清洗2次,於60℃烘乾備用。

籽粒類樣品由於樣品為固體,水分含量少、硬度較大,可先烘乾後用粉碎機或研缽磨碎並混勻。若為需脫殼的穀物,可用專用設備先脫殼,後去膜,再烘乾後於高速破碎機製成粉樣,試樣用紙袋外套塑料袋封裝保存。

魚類樣品用刀切下可食部分,稱量後剁成細塊,置於60℃烘乾,稱量,計算干濕比,於高速破碎機製成粉樣。

葉片類樣品先用水進行漂洗,再用1%的中性無磷洗潔精洗去污物後,用自來水多次洗滌,蒸餾水沖洗干凈,擦乾後稱量,於烘箱60℃烘乾,稱量,計算干濕比,干樣用高速破碎機製成粉樣,用紙袋外套塑料袋封裝保存。

根、莖、枝類樣品用自來水多次沖洗干凈後,再用蒸餾水沖洗干凈,擦乾,稱其鮮樣質量,用鍘刀切成或剪刀剪成細片,置於烘箱60℃烘乾,稱量,計算干濕比,干樣用高速破碎機製成粉樣,用紙袋外套塑料袋封裝保存。

難以採集的生物樣品(如浮游植物)由於採集的樣品量較少,可直接取鮮基於消解灌中,60℃烘至近干,再加酸消解分析。

對於難以製成干基的樣品(如含脂肪較高的樣品)呈直接將檢樣搗成勻漿,取樣後直接分析。

注:干濕比指生物樣品鮮基質量與干基質量的比值,生物試樣檢測結果採用干基結果報出時,同時報出含水率。也可換算為鮮基結果報出:鮮基結果=干基結果×干濕比。

注意事項

由於生物樣品類型各異,因此在實際干基製作中,參照以上干基製作的同時可採取靈活變通的辦法。在樣品加工中要避免所用器具帶來的污染,所用的各種器具和容器應盡量選用惰性材料,如不銹鋼、合金材料、玻璃、陶瓷、高強度塑料等。

85.3.1.3 生物試樣的化學前處理

由於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分析化學領域中,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微量元素分析研究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等離子體質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電化學分析法等在生物試樣分析中得到廣泛應用。

生物試樣組成復雜,有機質含量高、基體干擾較大,因而生物試樣元素分析的成敗,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試樣的消解方法。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消解方法主要有高溫爐干法灰化法、敞口濕法消化法、高壓封閉罐消化法和微波消解法。

各種消解方法的原理與特點分述如下。

(1)干法灰化

干法灰化是一種用高溫灼燒的方式破壞試樣中有機物的方法,因而又稱為灼燒法,試樣在灰化爐(一般溫度為550℃)中被充分氧化。除汞等易揮發元素外,大多數金屬元素和部分非金屬元素的測定都可採用這種方法對試樣進行預處理。

原理。一定量的試樣在坩堝中加熱,使其中的有機物脫水、炭化、分解、氧化之後,再置於高溫的灰化爐(一般溫度為500~550℃)中灼燒灰化,使有機成分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氣體而揮發,直至殘渣為白色或淺灰色為止,所得的殘渣即為無機成分,用酸提取的溶液即可供測定。

方法特點。方法的優點:①基本不添加或添加很少量的試劑,故空白值較低。②多數試樣經灼燒後所剩下的灰分體積很小,故可加大稱樣量,改善檢出限,提高檢出率。③有機物分解徹底。④操作簡單,灰化過程中不需要看管,可同時做其他實驗的准備工作。方法的缺點:①處理樣品所需要的時間較長。②由於敞口灰化,溫度高,容易造成某些揮發性元素的損失。③盛裝試樣的坩堝對被測組分有一定的吸留作用。由於高溫灼燒使坩堝材料結構改變成微小孔穴,使某些被測組分吸留於孔穴中很難溶出,致使測定結果和回收率偏低。

(2)常壓濕法消化

常壓濕法消化簡稱消化法,是常用的試樣無機化方法。即向樣品中加入強氧化劑(如濃硫酸、硝酸、高氯酸、高錳酸鉀等)而使其消化,被測物質呈離子狀態保存在溶液中。

原理。通過向試樣中加入氧化性強酸(如濃硝酸、濃硫酸和高氯酸),並結合加熱消煮,有時還要加一些氧化劑(如高錳酸鉀、過氧化氫)或催化劑(硫酸銅、硫酸汞、二氧化硒、五氧化二釩等),使試樣中的有機物質被完全分解、氧化,呈氣態逸出,而待測成分則轉化為離子狀態存在於消化液中,供測試用。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採用多種試劑結合使用。

方法特點。方法的優點:①由於使用強氧化劑,有機物分解速度快,消化所需時間短。②由於加熱溫度較干法灰化低,故可減少金屬揮發逸散的損失,同時容器的吸留也少。③被測物質以離子狀態保存在消化液中,便於分別測定其中的各種微量元素。方法的缺點:①在消化過程中,有機物快速氧化常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因此操作需在通風櫥內進行。②消化初期,易產生大量泡沫外溢,故需操作人員時時照管。③消化過程中大量使用氧化劑等,試劑用量較大,空白值偏高。

(3)高壓罐消解法

高壓罐消解法是指試樣於密閉的高壓消解罐中,加入消解劑,在高壓狀態下,達到分解試樣的目的。

原理。試樣在高壓狀態下,進行內部加熱,通過消解劑的氧化作用,試樣的表面層不斷地攪動破裂,不斷產生新鮮表面與之反應,分子間產生高速碰撞和摩擦,促使試樣迅速分解。

方法特點。方法的優點:①試樣消化完全、試劑用量少、空白值低。②特別適合揮發性元素如Hg、Se、As的分解測定。③勞動強度低、操作簡單。目前已在生物、地質、冶金、煤炭、醫葯、食品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方法的缺點:①試樣處理較其他方法危險。②對消解罐的密封性、耐壓性要求高。③消解罐的投資成本大。

(4)微波消解法

微波消解法是一種嶄新的、高效的樣品消解方法,是將樣品置於密閉消解罐中,採用微波加熱方式,達到樣品消解的目的。

原理。微波是一種頻率范圍為300~3000000GHz的電磁波,具有內加熱及吸收作用等傳統加熱不具備的獨特優點。以這樣的微波場作用於液態性分子,分子即以每秒24.5億次的速度不斷改變正負方向,分子間產生高速碰撞和摩擦,於是產生高熱;對於離解物質,在微波場的作用下,離子定向流動形成離子電流,並在流動中與周圍的分子和離子發生碰撞和摩擦,從而轉化為熱能,促使試樣迅速溶解。

方法特點。方法的優點:①試樣消化完全、節能、省時、污染少。②適合易揮發性元素的分解測定。③操作簡單,勞動強度低。方法的缺點:①試樣處理較其他方法危險。②對消解罐的密封性、耐壓性要求高。③每次處理試樣數量少,對大批量、多重復的實驗比較麻煩。④設備昂貴,分析成本高。

Ⅳ 高中生物課本實驗總結

實驗是高中生物的必考知識點,高中生物課本實驗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課本實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課本實驗 總結

實驗一 低倍鏡、高倍鏡

1、是低倍鏡還是高倍鏡的視野大,視野明亮?為什麼?

低倍鏡的視野大,通過的光多,放大的倍數小;高倍鏡視野小,通過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數高。

2、為什麼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後,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鏡觀察,往往由於觀察的對象不在視野范圍內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並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3、用轉換器轉過高倍鏡後,轉動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鏡觀察,只需轉動細准焦螺旋即可。轉動粗准焦螺旋,容易壓壞玻片。

4、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和要點是什麼?

答:(1)首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

(2)轉動轉換器,用高倍鏡觀察,並輕輕轉動細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為止。

5、總結:四個比例關系

a.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而目鏡正好與之相反。

b.物鏡頭放大倍數與玻片距離:倍數越大(鏡頭長)距離越近。

c.放大倍數與視野亮度: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

d.放大倍數與視野范圍: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

實驗二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即Cu ( OH )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澱粉遇碘變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二、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

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三、實驗注意事項

1、可溶性糖的鑒定

a.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 OH ) 2生成。

2、蛋白質的鑒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

c. 蛋清要先稀釋;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

3、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的區別:

驗三: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

1.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與染色劑結合。

實驗四:體驗制備細胞膜的 方法

實驗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用這樣的紅細胞做實驗材料就只有細胞膜一種膜結構。

實驗五: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一、實驗原理

1.葉綠體的辨認依據:葉綠體是綠色的,呈扁平的橢圓球形或球形。

2.線粒體辨認依據:線粒體的形態多樣,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3.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二、實驗材料

觀察葉綠體時選用:蘚類的葉、黑藻的葉。取這些材料的原因是:葉子薄而小,葉綠體清楚,可取整個小葉直接製片,所以作為實驗的首選材料。

若用菠菜葉作實驗材料,要取菠菜葉的下表皮並稍帶些葉肉。因為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

三、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不是靜止不動的?為什麼?

答:不是。呈橢球體形的葉綠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可以運動,這種運動能隨時改變橢球體的方向,使葉綠體既能接受較多光照,又不至於被強光灼傷。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麼關系?

答: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都有利於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葉綠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改變方向。又如葉子上面的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比下面的多,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實驗六 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實驗原理:

1.質壁分離的原理:當細胞液的濃度小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通過滲透作用而失水,細胞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到溶液中,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由於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收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分離。

2.質壁分離復原的原理:當細胞液的濃度大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通過滲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過原生質層進入到細胞液中,整個原生質層就會慢慢地恢復成原來的狀態,緊貼細胞壁,使植物細胞逐漸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二、實驗材料和方法:

紫色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因為液泡呈紫色,易於觀察。也可用水綿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質壁分離劑對細胞無毒害作用。

質壁分離的方法(引流法):製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臨時裝片。然後,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即可。

質壁分離復原的方法:改用清水實驗。

三、討論

1.如果將上述表皮細胞浸潤在與細胞液濃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這些表皮細胞會出現什麼現象?答:表皮細胞維持原狀,因為細胞液的濃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相等。

2.當紅細胞細胞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時,紅細胞會不會發生質壁分離?為什麼?

答:不會。因為紅細胞不具細胞壁。

實驗七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一、實驗原理

鮮肝提取液中含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經計算,質量分數為3.5%的FeCl3溶液和質量分數為20%的肝臟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數,大約是每滴肝臟研磨液中過氧化氫酶分子數的25萬倍。

二、實驗注意事項

1.不讓H2O2接觸皮膚,H2O2有一定的腐蝕性

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於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會影響實驗准確性

3.肝臟研磨液必須是新鮮的,因為過氧化氫酶是蛋白質,放置過久,可受細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臟組織中酶分子數減少,活性降低

4.肝臟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壞肝細胞結構,使細胞內的酶釋放出來,增加酶與底物的接觸面積。

實驗八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

實驗原理:

1、澱粉遇碘後,形成紫藍色的復合物。

2、澱粉酶可以使澱粉逐步水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麥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後不顯色。

註:市售a-澱粉酶的最適溫度約600C

實驗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實驗原理: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生存,屬於兼性厭氧菌,因此便於用來研究細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根據石灰水混濁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變成黃色的時間長短,可以檢測酵母菌培養CO2的產生情況。

3、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乙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在酸性條件下,變成灰綠色。

注意事項

增加水中氧氣的方法:用橡皮球或氣泵通入空氣,並用NaOH溶液除去空氣中的CO2

實驗十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原理與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是有機物,不溶於水,易溶於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離的原理:層析液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葉綠體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慢。分離方法:紙層析法。用毛細吸管在濾紙條的下端沿鉛筆線劃一條濾液細線,待濾液干後再劃一兩次,然後將濾紙條插入層析液中(濾液細線不能接觸層析液)。分離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出現四條色素帶:橙黃色(最窄,胡蘿卜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最寬,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胡蘿卜素與葉黃素之間距離最大,葉綠素a與葉綠素b之間距離最小。

二、實驗注意事項

1.加SiO2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時葉綠素受到破壞。因為葉綠素含鎂,可被細胞液中的有機酸產生的氫代替,形成去鎂葉綠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壞釋放的有機酸,防止葉綠體被破壞。

3.加無水乙醇是因為葉綠體色素易溶於無水乙醇等有機溶劑。

三、實驗討論:

1.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為什麼不能觸及層析液?

答: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如觸及層析液,濾紙上的葉綠體色素就會溶解在層析液中,實驗就會失敗。

2.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什麼?

答:提取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①葉片要新鮮、濃綠;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濾液收集後,要及時用棉塞將試管口塞緊,以免濾液揮發。分離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一是濾液細線要細且直,而且要重復劃幾次;二是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線。

閱讀全文

與生物實驗材料過少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