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有哪些生物的活動規律

有哪些生物的活動規律

發布時間:2023-08-23 21:42:18

⑴ 哪些生物的活動是按晝夜節律進行 的

發光菌的發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動物的攝食,軀體活動,睡眠和覺醒等行為顯示晝夜節律。
生物體的各種生理機能適應外界環境的晝夜變化而建立起的規律周期。自然界、生物界都有它本身的特有的嚴謹的節律。
人體的生物節律與自然節律相適應,人類才得以生存下來。地球上億萬年的晝來夜往,永不停息。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隨之建立了有規律的晝夜周期,睡眠和醒覺節律就是一例。人體的一些生理活動晝夜之間有周期性變化。
人的體溫早晨稍低,白天逐漸上升,到黃昏又高一些。新陳代謝活動,白天分解過程旺盛,晚間則同化過程增強。白天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夜晚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人體的腎上腺素含量在白天某一時刻達到一定水平,然後逐漸下降,12小時後再度上升。這些生理變化,一天之中的波動范圍是恆定的,周期和時鍾相似,又稱生物鍾。
人類習慣於白天工作夜晚睡眠,一天24小時,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與之相適應的是人的機體白天適宜於活動,夜晚身體機能使白天產生的變化得以恢復。

⑵ 有哪些動植物有生物節律

很多植物都擁有自己的生物鍾,人也有自己的生物鍾,舉幾個簡單例子: 在南非有一種大葉樹,它的葉子每隔兩小時就翻動一次,因此當地居民稱其為「活樹鍾」;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種野花能報時,每到初夏晚上8點左右便紛紛開放,被稱為「花鍾」。 哺乳動物的皮膚組織里存在生物鍾,而且與腦內的生物鍾步調一致 牽牛花一定要在清晨開,葫蘆和夜來香的花一定要在晚上開,另外還有許多種花也在特定的時間開放。假如我們調查一下各種植物的開花時間,就可能做出一個由花卉指示時間的鍾來。

⑶ 生物節律與周期現象有哪些,其機制是什麼

生物節律與周期現象有哪些
1、日節律:以24小時為周期的節律,通稱晝夜節律(如細胞分裂、高等動植物組織中多種成分的濃度、活性的24小時周期漲落、光合作用速率變化等).
2、潮汐節律:生活在沿海潮線附近的動植物,其活動規律與潮汐時相一致.
3、月節律:約29.5天為一期,主要反映在動物動情和生殖周期上.
4、年節律:動物的冬眠、夏蟄、回遊,植物的發芽、開花、結實等現象均有明顯的年周期節律.
一種認為生物體系根據外界自然周期現象定時,因而產生了與天體物理因子等同步的節律.這是一種外源說.生物節律
另一種假說是內源說,它認為生物鍾是先天性和遺傳性的,是一種內在的振盪機制;節律周期之所以與自然周期一致,則是在外界調時因子作用下,長期適應和自然選擇的結果.1974年D.恩賈斯曾提出生物鍾的膜模型,以離子濃度和離子運轉功能間的反饋循環所產生的振盪,解釋晝夜節律.A.F.溫弗里(1971)和T.帕夫利迪斯(1969)認為,晝夜節律可能來源於一些周期為分鍾量級的生化振子的偶合.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次研究證明哺乳動物的時間結構位於視交叉上核(SCN).如佐佐木正己1980年提出,視交叉上核通過上頸部神經節向分布在松果腺的交感神經細胞不斷發放信號,促使正腎上腺素不斷釋放,從而控制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的過程,而褪黑激素具有晝夜節律.美國哈佛大學用猴子試驗並觀察患者證實,人腦視交叉上部寬度不到1/4毫米的細胞群為時限細胞,是生物鍾細胞的一種.

⑷ 生物界遵從的最基本規律有哪些

生物界遵從最基本的規律是:物盡天擇,適者生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指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叢林法則。在自然界生物優勝劣汰是最基本的自然規律。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曾提出來只有生物不斷進化,適應自己的生存環境才不至於被淘汰。各種生物互相進行生存斗爭,由天(自然)來選擇,適應自然變化就存活,不適應的就滅亡。生物的生存競爭,自然選擇,相互競爭,適應者才能生存下來。
生物界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不管在哪裡都需要生物與環境的協調適應,這個「適」不僅是生物適應所處的環境,還包括周圍的生物配合和互助。生物物種間弱肉強食,通過群落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來連接,種群中為了生存會通過生存斗爭、相互競爭等,生物的進化由自然選擇決定,不能違背食物鏈和食物網原則、地球自轉公轉、太陽東升西落、白晝與黑夜、下雨下雪等自然現象,應該保護大自然,一旦違背了自然規律,就會受到大自然的嚴懲。
 

⑸ 生物 植物的自然規律

生物節律現象直接和地球、太陽及月球間相對位置的周期變化對應。①日節律。以24小時為周期的節律,通稱晝夜節律(如細胞分裂、高等動植物組織中多種成分的濃度、活性的24小時周期漲落、光合作用速率變化等)。②潮汐節律。生活在沿海潮線附近的動植物,其活動規律與潮汐時相一致。③月節律。約29.5天為一期,主要反映在動物動情和生殖周期上。④年節律。動物的冬眠、夏蟄、洄遊,植物的發芽、開花、結實等現象均有明顯的年周期節律。除天體物理因子外,光線、溫度、餵食、葯物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起調時作用。此外,還有一些生物節律不受外界影響,正常成人心搏每分鍾70次,酶合成和酶活性的振盪周期為1到幾十分鍾,神經電位發放頻率則可達101~102赫。通常把生物體內激發生物節律並使之穩定維持的內部定時機制稱為生物鍾。對生物鍾有兩種假說:一種認為生物體系根據外界自然周期現象定時,因而產生了與天體物理因子等同步的節律;另一種認為生物鍾是先天性和遺傳性的,是一種內在的振盪機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個奇特的農場,100多匹毛驢是這個農場的職工,它們承擔了那兒所有的農活。有趣的是,正午時所有的毛驢都會自動停止工作,到了中午12點,誰也無法強迫它們繼續幹活。而到了下午6點,它們又會重新干起活來。 除此之外動物還懂得日程,燕子每年都要進行一次「長途旅行」。冬天,燕子南飛,到南洋群島、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地「避寒」;春暖花開的時節,它們又成群結隊地北上,早春二月,它們飛到我國的廣東,3月間到達福建、浙江及長江下游,4月初就可以在秦皇島看到它們的蹤跡。 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沿海,一年一度總有一群來自北冰洋的灰鯨前來「拜訪」。北半球漫長的冬天開始後,成百頭灰鯨告別北冰洋,以每小時6.4千米的速度南遊,穿越白令海峽,橫渡浩瀚的太平洋,在2月初到達墨西哥,旅程長達1萬千米。它們從不「失約」,每年到達的時間,最多相差四五天。 最奇妙的要算一種叫琴師蟹(也叫招潮小蟹)的動物了,這是生活在海灘上的一種小蟹,它的雄蟹有一隻巨大的螫,使雄蟹看上去就像一位正在拉小提琴的琴師,為此人們就把它叫做琴師蟹。白天,琴師蟹藏在暗處,這時它們身體的顏色會變深;夜晚,它們四齣活動,身體的顏色又會變淺。引人注目的是,琴師蟹體色最深的時間,每天會推遲50分鍾。要知道,大海漲潮和落潮的時間,每天也恰好推遲50分鍾。看來,動物與大海之間也有著某種默契。 每年5月,在月圓以後,美國太平洋沿岸會出現一次最大的海潮。閃閃發光的銀魚,就是被這一年一次的巨大海潮沖上海岸的。在海岸上,銀魚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又被海浪卷回大海。 究竟動物們的時間觀念來自何處?原來,在動物的體內有一種類似時鍾的結構,這就是生物鍾,正是它使動物的活動顯示出了極強的規律性。 科學家用蟑螂做了一個實驗。每當傍晚時分,它們都顯得特別活躍。科學家把蟑螂關在一個黑暗的籠子里,發現它們的活動周期是23小時53分,和地球的自轉周期非常相近!那麼蟑螂的生物鍾在哪裡呢?科學家在蟑螂的食道下方,終於找到了這個生物鍾,它是一種神經組織,這一組織能在體內有節律地產生控制蟑螂活動的激素。 如果把一種綠蟹的眼柄摘除,它們的體色隨晝夜變化的規律就會消失,這說明綠蟹控制這一規律的生物鍾就在眼柄內。 近年來發現,鳥兒的生物鍾就在它腦子的松果腺細胞里。一到黑夜,雞的松果腺細胞便分泌一種叫黑色緊張素的激素,使雞知道該去睡覺了;如果把一隻麻雀的松果腺摘除,這只麻雀每天的活動周期就消失了,這時若將別的麻雀的松果腺移植進去,活動周期便恢復了。 現在已經知道,生物鍾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有和晝夜相適應的日鍾,有和潮汐相適應的潮汐鍾,還有和地球公轉、季節變化相適應的年鍾。正是這些生物鍾,使動物能在大自然中,正常地生活、覓食和活動。

⑹ 生物有節律性行為是什麼 主要是那四類

動物體的活動或運動適應環境中自然因素的變化而發生有節律性的變動,稱之為節律性行為。

1)晝夜節律:動物的活動和生理機能與地球的晝夜相聯系,出現大約每隔24小時重復進行的現象,稱為晝夜節律。根據晝夜活動的特性,可以分為四類:白天活動的,稱晝行性,如多數鳥類。昆蟲、一部分哺乳類;黃昏或晨曦活動的,稱晨昏性,如夜鷹;黑夜活動的,稱夜行性,如貓頭鷹;不規則活動的,稱無節律性,如多數土壤動物。

2)月運節律:很多海洋生物的活動是與潮水的漲退相聯系的,稱之為潮汐節律或月運節律。潮汐產生的條件是由月、日位移的引力而造成的。蛤蜊、藤壺等,漲潮時在水下覓食;蟹類漲潮時躲藏在洞穴內,當潮水退落時爬出洞穴,在海灘上捕食。

3)季節節律:地球表面所接受的太陽輻射的時數發生季節變化,這種晝夜長短的變化影響著許多動物的活動。生活在溫帶地區的動物表現出典型的季節性活動周期。如大多數動物都有一定的繁殖季節,通常在春季繁殖;許多在冬季來臨之前遷往南方溫暖地區越冬。在熱帶草原地區,在一年中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因而生活在這里的動物的活動則與降雨量變化相適應。

4)生物鍾:生物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就叫做生物鍾。比如公雞到清晨一定時刻雞啼,貓頭鷹的體溫恰好在夜裡十二點最高。生物鍾是一種比喻的說法,並不是在動物體內真正有這種具體的形態結構,而是指動物體內存在著類似時鍾的節律性。其實,生物鍾不只是動物有,植物的生命活動也存在這種節律性。節律行為對於動物獲得食物和適宜的生活環境,避開不良的生活條件有重要作用。

⑺ 動物的活動有什麼規律嗎

我們知道人有「生物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植物也有花鍾,開花、閉合時間都有規律。動物的活動有什麼節律嗎?

像喜鵲、燕子等動物喜歡在白天活動,夜幕降臨時會巢穴棲息,像它們這種被統稱為晝行性動物;像貓頭鷹等動物喜歡在夜裡活動,像它們被稱為夜行性動物。無論晝行性動物還是夜行性動物,都是根據光照持續時間長短來安排它們的活動、休息和生殖的時間的。當白晝逐漸變長的時候,夜行性動物便推遲出巢活動的時間,而晝行性動物卻醒的更早。因此,科學家可以通過改變光亮與黑暗的時間來改變動物的行為。當把待在黑暗環境里的晝行鳥放在明亮的燈光下時,僅僅十五分鍾,它們就會活躍起來;當用明亮的燈光照射夜行鳥時,它們變很快進入睡眠狀態。根據這個原理,養雞場在秋天光線逐漸暗淡時,會打開雞舍的電燈以製造人工白晝,提高雞蛋產蛋的數量。

⑻ 常見的生物規律有那些

1、在生物界的前進運動中,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形態結構的逐步復雜化和完善化;與此相應,生理功能也愈益專門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2、從總體上看,遺傳信息量隨著生物的進化而逐步增加。

3、內環境調控的不斷完善及對環境分析能力和反應方式的發展,加強了機體對外界環境的自主性,擴大了活動范圍。

4、生物體能不斷地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同時生物體內也不斷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其實質就是生物體能不斷進行自我更新。新陳代謝是生命體最主要的生命活動形式,如果新陳代謝停止了,生命也就結束了。

(8)有哪些生物的活動規律擴展閱讀:

古代人們在栽培植物和馴養動物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關於生物的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知識,注意到生物機體的變化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逐步形成了樸素的生物進化思想。

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通過對他那個時代有關動物的知識的系統整理,把540種動物按性狀的異同分為有血的和無血的兩大群,每群之下又分為若干類。他進一步提出生物等級即生物階梯的觀念,認為自然界所有生物形成一個連續的系列,即從植物一直到人逐漸變得完善起來的直線系列。

中國戰國時期匯集的《爾雅》一書記載了生物類型的變化;漢初的《淮南子》一書,不僅對動植物作了初步分類,而且提出各類生物是由其原始類型發展而來的。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生物的活動規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