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在自然界除了分布有動物、植物外,還生活著多種多樣微小的生物,稱為微生物。微生物種類繁多,包括細菌、真菌(黴菌和酵母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及病毒等,微生物絕大多數對人類和動物無害而有益。它們對於物質的分解、轉化、綜合和循環,罩首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土壤中的固氮菌、定氮菌、硝化菌、亞硝化菌等,是植物物氏數氮素營養供應的重要來源。此外,微生物在工業、醫葯、農業和畜牧方面也被廣為利用,尤其是在釀造、抗生素和疫苗製造方面最為突出。僅有極少數微生物對人和動物有害,可引起各種傳核賣染病,故稱為病原微生物。如引起豬肺疫的巴氏桿菌,引起豬瘟的豬瘟病毒,引起仔豬紅痢的密螺旋體等。
Ⅱ 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體、寄生蟲(原蟲、蠕蟲、醫學昆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體,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或稱病原體。病原體中,以細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
澆灌糞肥的蔬菜會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距離施肥時間越近,蔬菜表面大腸菌群數量越多,用自來水浸泡、沖洗等方法對去除蔬菜表面的大腸菌群有一定效果,其中以沖洗效果最佳。此外,最好的殺滅蔬菜病原菌的方法是沸水浸泡。
(2)傳染病病原微生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每個人一生中可能受到期150種以上的病原體感染,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條件下並不引起疾病,有些甚至對人體有益,如腸道菌群(大腸桿菌等)可以合成多種維生素。
這些菌群的存在還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較強的細菌的繁殖,因而這些微生物被稱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但當機體免疫力降低,人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被破壞時,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故又稱它們為條件致病微生物(條件致病病原體)。
機體遭病原體侵襲後是否發病,一方面固然與其自身免疫力有關,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病原體致病性的強弱和侵入數量的多寡。一般地,數量愈大,發病的可能性愈大。
尤其是致病性較弱的病原體,需較大的數量才有可能致病。少數微生物致病性相當強,輕量感染即可致病,如鼠疫、天花、狂犬病等。
Ⅲ 病原微生物分為幾類
病原微生物分為6類。
一、細菌病原微生物
1、細菌是可繁殖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於其他生物體內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類和動物的多種傳染病。細菌有多種致病機制,如侵襲性、毒素產生、免疫抑製作用等。
2、經過近百年的探索,目前已發現約8000種細菌,其中有些已被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如青黴素、凱寬紅黴素等抗生素。
二、病毒病原微生物
1、病毒是一種非常小的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細胞內復制繁殖,並通過宿主細胞釋放出來傳播。病毒可以引起人類和動物的多種傳染病,包括流感、艾滋病、皰疹、乙型肝炎等。
2、當前,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屬於病毒病原微生物。
五、立克次體病原微生物
立克次體是一類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微生物,生長在寄主細胞內,可以引起人類和動物多種疾病立克次體的致病機制包括侵襲性、毒素產生和免疫抑製作用。其代表性疾病有恙蟲病、Q熱等。
六、原生動物病原微生物
原生動物是一類單細胞的生物,基本上都是寄生於其他生物體內的微生。原生動物通過祥瞎多種方盯宴亮式進行致病,包括損傷宿主組織、分泌異物等。該類病原微生物主要引起瘧疾、疥瘡、弓形蟲病等。
Ⅳ 病原微生物分為哪幾大類
病原微生物分為:朊毒體、寄生蟲(原蟲、蠕蟲、醫學昆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人體就是病原體生存的場所,醫學上稱為病原體的宿主。病原體在宿主中進行生長繁殖、釋放毒性物質等引起機體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這一過程稱為感染。
不過人體或動物不像人工培養細菌的培養基,可以讓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長繁殖,輕易地導致機體死亡。病原體入侵人體後,在發生感染的同時,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一系列免疫應答與之對抗,這稱之為免疫。
部分上述的幾類病原微生物的介紹如下:
1、朊病毒
朊病毒與常規病毒一樣,有可濾過性、傳染性、致病性、對宿主范圍的特異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規病毒還小得多(約30~50nm);電鏡下觀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結構,且不呈現免疫效應,不誘發干擾素產生,也不受干擾作用。
2、真菌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個類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約有 1萬屬12萬余種(屬與種都是單位,且屬大於種),真菌學家戴芳瀾教授估計中國大約有4萬種(種為單位)。
按照林奈(Linneaus)的兩界分類系統,人們通常將真菌門,分為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和半知菌亞門。
3、細菌
細菌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
Ⅳ 列舉20種病原微生物求答
病原微生物只有11個分類,分別是:
1、細菌:屬於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漿和原始核,但無核膜和核仁,缺乏細胞器,其繁殖是簡單無性二分裂法;可引起各種化膿性感染及傷寒、痢疾、百日咳等傳染性疾病;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可見,可被高溫、乾燥、紫外線、多種化學毒劑和抗菌素殺滅或抑制。
2、病毒:是非細胞型微生物,體積微小,能通過濾菌器,一般在光學顯微鏡下不可見,主要由核酸和包在核酸外的蛋白質殼組成,以復制形式增殖,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增殖,可以引起麻疹、流感、小兒麻痹症、腦炎等病疾;絕大多數病毒對磺胺及抗生素不敏感。
3、立克次氏體:是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有相似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繁殖方式,雖義寄生在各種節肢動物體內(恙蟲、虱、蚤),並通過這些節肢動物為媒介進行傳播,能引起斑疹傷寒、恙蟲病等疾病;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繁殖方式為二分裂,對一些抗生素如氯黴素、四環素敏感,對磺胺不敏感。
4、螺旋體:是食亍細菌與原蟲之間的一類微生物,體形細長、彎曲,呈螺旋狀,具有細菌所有的基本結構,二分裂繁殖,可引起梅毒、回歸熱及鉤端螺旋體等病。
5、真菌:為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膽餐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具有完整的細胞器,以出芽形成菌絲,產生孢子:及菌絲分枝斷裂等方式繁殖,可引起各種皮膚癬、白色念珠菌病等。
6、革蘭陽性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可引起免疫缺陷者、老年人、嬰幼兒敗血症。B群鏈球菌常可引起新生兒敗血症。炭疽芽胞桿菌(肺型、腸型、皮膚型)均可引發敗血症。
7、革蘭陰性桿菌: 常見的細菌有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假單胞菌(主要是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產單核細胞李氏菌、沙門菌屬、坂畸腸桿菌、空腸彎麴菌、鼠疫耶氏菌。
8、厭氧菌:無芽胞厭氧菌(脆弱類桿菌),產氣莢膜梭菌。
9、非細胞生物:主要包括病毒和朊粒等。病毒無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衣包裹核酸構成,如甲型肝炎病毒、SARS冠狀病毒等。朊粒是一種感染性蛋白質分子,能夠引起動物和人類腦組織慢性海綿體變性,如瘋牛病及...
10、原核細胞型生物:由裸露的DNA盤繞形成原始核質,沒有核膜和細胞器,包括細菌、立克次體、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屬於廣義的細菌范疇。
11、真核細胞型生物:包括真菌、原蟲等。
病毒性質分析
病毒它是沒有細胞結構的,但是它比細菌還小,它是有遺傳有這種復制能力的這樣一種微生物。所以說它的這種產生和它的致病性。
它的這種特點,比如這幾年出現的一些病毒性肝炎,像各種病毒的這樣一些感染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這種變異性很快,所以對於病毒性的這種特別,在發明這種疫苗生產比較難,跟這個是有關系的。
Ⅵ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可分為四類,其中哪類危害程度最高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可分為第一類病原微生物、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第三類病原微生物、第四類病原微生物四種。第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1、第一類病原微生物,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2、第二類病原微生物,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
3、第三類病原微生物,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實驗室感染後很少引起嚴重疾病,並且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4、第四類病原微生物,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的微生物。
(6)傳染病病原微生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人體就是病原體生存的場所,醫學上稱為病原體的宿主。
病原體在宿主中進行生長繁殖、釋放毒性物質等引起機體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這一過程稱為感染。不過人體或動物不像人工培養細菌的培養基,可以讓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長繁殖,輕易地導致機體死亡。病原體入侵人體後,在發生感染的同時,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一系列免疫應答與之對抗,這稱之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