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高中生物教師教案怎麼寫

高中生物教師教案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8-26 18:36:57

① 新課標高一的生物教案如何寫好像要體現什麼三維目標

一、圍繞三個維度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直接關繫到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課堂不是簡單的擺事實講道理,而要把學生作為長久性發展目標來培養。生物學是社會的科學,自然的科學,與人類生活、環境保護、社會活動等息息相關,現代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所以生物教學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首先,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指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解題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只有在理解、掌握某知識點的基礎上才會有相應的應用行為,學生之所以不能對題目正確的解決或無從下手,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缺少一定的知識儲備。教學應從學生的長遠利益出發,知識與技能目標設定為以實為要,基礎知識伴隨學生的終生成長。
其次,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指對學習過程的體驗、解題方法的選擇,是對知識和技能的反思和應用,是其他目標達成的媒介。高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全方位的人才,要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自強的自學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和鑽研精神。傳統的教學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不教學生動手、用腦、做人,它消滅學生的生活力、創造力,教育家陶行知深深體會到知的苦澀,行的坎坷,欲獲真知必行,故從陶知行政名陶行知。因此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定應該以活見長,考慮掌握、記憶和再現知識的重要,也應考慮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知識的可能性。
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以人為本,通過教與學達成個性發展是課程的根本目標,使學生獲得健康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使之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陶行知認為:「這個社會活動,就是我們教育的范圍」,「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是教育之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校」。教學中把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校中就能夠具備學校人和社會人雙重身份,走出課堂,走近生活。走向社會。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落實
三維教學目標強調教育的「平等性」,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首先要強調普及意識。在現實中,學生由於智力結構、思維習慣、知識積累等因人而異,在學科內容掌握上不可能齊頭並進,甚至相差懸殊,這樣就出現了學習成績「優秀生」和「學困生」之分。搞好「學困生」的教育是面向全體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1.注重「學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才的成長中,智能因素的差異只是一個基本條件,而不是唯一條件,除智能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長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是智能發展的動力因素。「學困生」與「優秀生」的差異並不僅僅在於智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信心、堅持性與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為了加快後進生的轉化,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課上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之產生成功的情緒體驗,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2.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注重因材施教。應該承認,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是普遍的、絕對的,每個人都有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點。所以教師要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只有因材施教。教師可以在處理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時,先根據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學案,注重分層作業的設計和分層評價機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被鼓勵和被要求的評價。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
1.通過情境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物學科的特點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特別是對於高中生來講,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獨立生活能力越來越強,在現實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隨之越來越多,這些問題會在他們腦海中產生許多問號。所以在刨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盡可能貼近生活,有利於學生能夠自己聯系實際,產生疑問,引起認知沖突。然後通過開展自主的學習活動,解決問題,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把學生引入一種要求參與的渴求狀態,使學生學習毫無強迫性,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思維也處於最佳狀態,智慧的火花也會不斷閃爍。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開發創造力,培養創造型人才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師應在實驗課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在動手中善於求異,創造新的方法: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1.德育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良好的品德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和諧生活、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生物教材在這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生動。可以說每一節生物專題都是德育教育的素材,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教育素材,將德育教育貫穿在生物教學的全過程。
2.注重美、體、勞等其它方面的教育。三維目標同樣強調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滲透德育,強調刨新,而且要促進學生的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自然、生物的形態美和結構美的認識,使學生提高情趣,陶冶性情,從而更加熱愛自然、熱愛生命: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生理和營養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營養飲食、科學鍛煉,以達到強健身心等目標。
在生物教學中貫徹新課程理念,是長期的、艱巨的任務,教師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從基礎做起,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實踐,讓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准確落實,使課堂煥發出教育的功能和活力。

② 高中生物教案設計

生物(英語:Biology,又稱生命體、有機體)是有生命的個體。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又稱分泌物)及遺傳。生物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這是互相相反的兩個過程,並且可以繁殖下去, 這是生命現象的基礎。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的,無生命的(包括物質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陳代謝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生物教案設計一

基因的表達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生物體的基本特徵之一,它是在生物體的最基本特徵──新陳代謝的基礎上,通過生殖和發育的過程完成的,保持了生物界物種的相對穩定。《基因的本質》和《基因的表達》是在初中生物課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分子與細胞部分的基礎上,從分子水平進一步詳盡闡述遺傳的物質基礎和作用原理。它是高中必修本中「遺傳和變異」一章中的重要基礎知識,是本章的重點、難點之一。該內容在高考中占重要的位置,其中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功能、基因的表達功能是歷來統考、高考必考的內容。同時,該部分涉及的實驗和分子學知識較多,還含有學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復習課中對dna是遺傳物質、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功能、基因的表達功能等知識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重復和對比,使學生對染色體、dna和基因的有關結構和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認識。

2.課時安排兩課時

3.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有了思維能力和 總結 、推理能力,本人所教班學生總體素質較好,思維比較活躍,在復習階段,如能給予適當的引導,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變通,讓學生通過對題目的歸納、整理,親歷思考、總結的過程,使已學知識升華,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

4.教學策略的選擇

在復習課中,老師滿堂灌的現象極為普遍,學生要在短短的一兩節課中回憶並熟練掌握大量的知識是枯燥的學習過程。新課改理念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節復習課,選取相同,相似的知識點進行歸類,並舉出相應的例題,通過老師對例題的講解,及學生對拓展題的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達到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達到以知識點幫助解題,以解題幫助鞏固知識點的目的。

二、 教育 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相應知識點及題目的復習,使學生掌握:

(1)證實dna為主要遺傳物質的過程;

(2)dna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及其中的數量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科學家研究、實驗過程的回憶,使學生進一步領會科學研究思路、遵循實驗的設計原則和採用一些科學 方法 ;通過對知識點的歸類、分析,培養學生勤於思考、自覺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的習慣和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 學習態度 ,勤於思考,善於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准確的歸納、應用的能力。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驗證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幾個主要實驗;

(2)d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2.教學難點

(1)幾種與遺傳有關的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2)在dna指導蛋白質合成過程中rna所處的位置;

(3)在dna指導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出現的計算問題。

四、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見圖1)

圖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遺傳物質是遺傳和變異的基礎,在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目的:激發學生主動回憶的_通過物質間關系圖,明確各種遺傳物質的相互間聯系。引出復習課題:遺傳物質的基礎。

提出問題:在本章所學的內容中提及的與遺傳有關的物質是哪些?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討論,並回答所學遺傳相關物質的種類,作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圖。

(二)復習

對基因的本質和基因的表達內容進行簡要的重溫

目的:讓學生在填表、看圖的過程中,對大綱要求的識記、理解的內容作進一步的回憶。

復習內容:(1)證明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兩個經典實驗過程;

(2)dna、rna的分子結構;

(3)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

學生活動:根據投影內容,填寫圖表並回答。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實驗過程和結果

結論(根據實驗現象填寫)

(a)r型肺炎雙球菌感染,小鼠不死亡

r型菌無毒性

(b)s型肺炎雙球菌感染,小鼠死亡

s型菌有毒性

(c)滅活s型肺炎雙球菌感染小鼠,小鼠不死亡

滅活的s型菌無毒性

(d)r型活細菌+滅活s型細菌感染小鼠,小鼠死亡

滅活的s型菌含有「轉化因子」,使r型活細菌轉化成s型菌

(e)r型活細菌+s型細菌dna→有s型細菌

dna是使r型菌產生穩定性遺傳變化的物質,所以dna是遺傳物質

(f)r型活細菌+s型細菌蛋白質→只有r型細菌

(g)r型活細菌+s型細菌莢膜多糖→只有r型細菌

高中生物教案設計二

第5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創設復習引入

新課學習

第一環節:生態系統穩定性

第二環節:

1.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

2.探究:草原生態系統是如何維持穩定的?

第三環節:知識遷移應用

鞏固復習

組織學生觀察並且指導觀察方法,找出生態瓶中的食物鏈。質疑:為什麼有的生態瓶中的生物存活時間較長,有的生態瓶中生物就很快死亡了?

1.組織學生自主閱讀,引導學生找出凱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參與尋找活動。

2.提問:1906年以前的凱巴森林是什麼狀態?(PPT展示)

(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多元評價 教師參與學生小組討論並且引導學生分析)

3、解釋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具體內容。

4、1906年以前的凱巴森林為什麼能維持穩定?

5、分析為什麼有的同學製作的生態瓶中的生物能生存較長時間?

6、歸納概念 並板書。

問題串設計(PPT展示)

1.圖中哪種生物數量最早達到第一個高峰?你對此怎麼理解的?

2.哪種生物數量最後達到高峰?能不能改變它的先後順序?說明你的理由。

3.你從圖上還能看出什麼規律?能解釋這種規律嗎?

4.與你小組同學交流一下這種規律對生態系統有什麼作用?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制定活動規則及過程並且組織好教學。

規則如下

a.每人准備草、鼠和狐狸的三種頭飾。

2 b.出場順序按草→ 鼠→狐狸,數量有少到多表示生物數量變化。

c.扮演草的同學被扮演鼠的同學抓住就表示吃掉了,這個同學則換成鼠的頭飾表示草減少鼠增多,以此類推。

d.當後一種生物多於前種生物1比2時捕食停止,並有部分學生換成另一種頭飾表示這種生物部分死亡。

e.被捕食的『鼠』中約有3份換成『草』1份換成『狐狸』。游戲進行到大致恢復到原來的比例時結束。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1、通過上面的游戲你能說出為什麼草原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嗎?

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84頁,有關生態系統具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的內容。並板書。

1、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所做的生態瓶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

2、下面生態系統能保持穩定嗎?(PPT展示生態系統圖片)

1、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麼?

2、你有什麼感悟?

作業:學案練習

【板書設計】

第五節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概念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原因——自我調節能力

1、負反饋調節——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2、自我調節能力的限度

三、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四、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 措施

五、設計製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

小組討論與交流。觀察課前製作的生態瓶,交流製作過程,找出有關的食物鏈(各小組交換生態瓶)。

閱讀課本82頁活動「分析凱巴森林被破壞的原因」資料的第1自然段,並寫出凱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1、閱讀書本84頁有關草原生態系統維持穩定的內容,分析寫出其中存在的食物鏈,

2、對圖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曲線」的進行解讀。

學生討論後回答

3、閱讀課本85頁[小資料] 『遠渡重洋的屎殼螂』

提出問題:草原上的各種生物數量應該有什麼樣的關系時, 該生態系統才能維持穩定?

作出假設:草原上的各種生物的數量達到一定比例時,草原生態系統才能維持穩定。

學生回憶再現本課核心內容。

學生回答自己的收獲進而形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1.了解學生課外實驗情況進行評價。

2.讓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更好的引入新課題。

通過學生對生態瓶和書本「活動」資料的分析,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有利於學生對重點概念的建構。

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上來,關注學習過程。這樣形成的概念將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而不是空殼概念。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本質內涵比較抽象,通過資料的閱讀討論,問題竄的設計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建構,同時也提升了學生技能。

體現了探究學習的理念

通過形象的活動使學生對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有更深的理解。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創新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氛圍。

歸納提升形成能力

通過學生回憶議論加深對本課內 容的理解識記 ,認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保護環境的意義。

教學 反思

1.上課前組織學生自製生態瓶活動,有利於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也使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2.上課時通過對自製生態瓶的觀察質疑,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從一開始就緊緊的抓住了學生,課堂上可以看到學生躍躍欲試的情景。

3.新課教學中將學生這種情緒引導到對教材活動資料的分析上來,凱巴森林中大多數肉食動物被捕殺而黑尾鹿數量先增後降的現象再次引發學生思維沖突,情緒再次被提升。

4.課堂中一系列的問題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入,實現了從感性向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飛躍。學生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實現了課堂的高效性。

5.角色扮演的活動將課堂推向了高潮。學生經歷了知識建構的洗禮,較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有一種心身愉樂的感覺。

高中生物教案設計三

高三生物 教案 減數分裂復習

知識精華:

掌握減數分裂概念和有性生殖細胞形成,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染色體、DNA、染色單體數目;理解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等相關概念;掌握減數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主要區別;以及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區別。

寫出下表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分子,同源染體對數(2N=4)

精原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 次組精母細胞 精細胞

染色體(條)

染色單體(條)

DNA(個)

同源染色體(對)

題例領悟:

例1、下圖是雌蛙一個卵原細胞在生殖過程中DNA含量變化圖,為研究方便,在細胞分裂成兩個以後,只對其中一個進行測定,請分析回答:

(1)b時發生的現象是_______c時的細胞叫_______細胞。

(2)c→d→e進行的是______,e時的細胞叫________。

(3)由e→f→g進行的是________,g時的細胞叫_______。

(4)h→i表示發生了________作用,i時的細胞叫________。

(5)i以後進行 ___________分裂,進入_________階段。

解析: 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的結合,對學生理解減數分裂的實質和意義起重要作用。本題的解決主要是依賴扎實的基礎知識。

答案(1)染色體復制 初級卵母細胞 (2)減數是第一次分裂 次級卵母細胞或極體 (3)減數第二次分裂 卵細胞或極體 (4)受精 受精卵 (5)有絲 胚的發育

例2、右下圖是某二倍體生物細胞分裂模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細胞中可能是次級精母或是次級卵母細胞或是極體

②該細胞中1與2,3與4為同源染色體

③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1與2為一組,3與4為一組

④該細胞中,如果1是Y染色體,那麼2也是Y染色體,

3和4為常染色體

A、只有1種說法正確 B、只有2種說法正確

C、只有3種說法正確 D、四種說法均正確

解析:加強對減數分裂過程的理解,抓住細胞分裂的特點:該圖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且細胞質為均等分裂,故只有④說法正確,答案選A

自我評價

1、觀察四分體時期效果的材料( )

A、生發層 B、幼嫩的柱頭 C、幼嫩的花葯 D、成熟的花葯

2、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的某一精原細胞,它經減數分裂後,形成的四個精子,其種類有(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3、如圖是同一種動物體內有關細胞分裂的一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只有②和③

B、動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時出現以上細胞

C、③所示的細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組

D、上述細胞中有8個染色體單體的是①②③

4、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①受精卵中全部遺傳物質的一半來自精子 ②果蠅的精原細胞含有4對染色體,減數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有2對染色體 ③男性兩側輸精管被結扎後,睾丸仍能產生精子,第二性徵不會改變 ④在精子細胞形成精子的過程中,細胞核全部在精子的頭部,細胞質全部在精子的尾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根據科學家研究證實,由精子細胞變為精子的過程中,細胞核變為精子的頭部;部分細胞質變成精子的頸部和尾部;大部分細胞質及多數細胞器被丟棄;但全部線粒體保留下來,並集中在頸部。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

(1)細胞核內含有______________,以便傳給下一代。

(2)丟棄大部分細胞質和細胞器,可使精子體積______,運動_______。

(3)精子快速運動主要靠___________ 的擺動,其運動動力主要產生於____________。

(4)保留全部線粒體的意義在於:線粒體是___________場所,通過線粒體的生理活動,形成精子運動所需的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教案設計相關 文章 :

★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

★ 高中生物上課教案稿範文

★ 高中生物教案評課稿範文

★ 高中生物細胞的增殖教案大全

★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學計劃

★ 高中生物細胞的分化教案大全

★ 高中生物老師教學安排範文4篇

★ 有哪些實用的高中生物教學方法?

★ 高中生物教學小技巧

★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學方法

③ 高一年級生物教案

高一年級生物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無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級生物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年級生物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關注維持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3)能力方面:

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舉例法、講解法、探究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學習法

高一年級生物教案【篇2】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理解感覺器官的概念和意義,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

2、了解近視和遠視,眼睛的衛生保健知識,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聽覺的形成,耳的衛生保健。

能力目標:培養預防近視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眼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難點:視覺的`形成與視覺異常,族蔽聽覺的形成、耳的結構

教具准備

眼、耳結構的掛圖與視覺、聽覺形成的示意圖及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裝置等。

課時安排

本節內容分配為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感覺器官→眼的結構→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視覺的形成→近視與遠視)

引入新課:從「任何反射的產生都開始於某感受器對刺激的感受」出發,引出本節課題:感覺器官與人的視覺和聽覺。

主體內納液容:首先明確,特殊的感受器與其附屬結構所組成的器官稱為感覺器官,然後指出眼和耳是關系視覺與聽覺形成的感覺器官。再進一步指出,視覺對我們認識周圍事物是最為重要的功能,我們首先學習眼與視覺的知識。

提出:眼的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它的結構是怎樣的?讓學生們一面觀察見圖,一面互相觀察眼的外部結構,認識角膜、虹膜、瞳孔、鞏膜等可見部分的結構部位。接著出示見圖,並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後,由外到內地簡要介紹眼球的解剖結構。以板書形式逐一歸納之,最後簡單介紹眼球附屬結構及功能。

接著指出,視覺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線首先射入眼球,這一過程類似這樣一個實驗現象——演示透鏡成像實驗,學生們仔細觀察實驗過程。教師一方面簡單明確地介紹實驗裝置,一方面提示學生注意紙屏、凸鏡、蠟燭之間的距離與成像狀況的關系及透鏡凸度與成像狀況的關系。簡明記錄實驗結果。

要求學生觀察見圖,並聯系剛才的實驗現象。教師請學生回答:物像是怎樣在視網膜上形成的?然後一步步引出視覺產生的全過程,同時以板書形式歸納。

再提出:當物體遠近、大小變化時,如何使視網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眼球結構,認識到晶狀體曲度調節的意義,同時引出近視與遠視的現象及糾正的方法。

小結:簡要總結本節課知識要點。

附:板書設計

感覺器官與人的視覺和聽覺

感覺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屬結構組成的器官

一、眼與視覺

(第二課時)

(眼的衛生保健→學習檢查視力的方法;耳的結構→聽覺的形成→耳的衛生保健)

引入新課:從青少年發生近視眼的話題出發,引出預防近視的重要性問題。

主體內容:指出近視的發生主要由於不注意用眼衛生,例舉不良用眼習慣,明確「三要」、「四不看」的措施。再提出:如何查知自己的視力?介兆茄州紹視力檢查方法。教師請一學生前來被檢,其他同學認真學習檢查方法要點。囑課後實習之。

接著提出,沙眼也是危害眼睛健康的常見疾病,指出其危害性,說明病因、表現與預防的措施。

提出耳也是重要感覺器官,我們再來學習有關耳與聽覺的知識。

先要學生觀察見圖,同時也互相觀察同學的外耳結構。教師出示耳的結構掛圖,簡明介紹各部結構與功能,並歸納於板書中。

接著結合見圖一步步說明聽覺形成的過程並總結成板書內容。

最後提出耳的衛生保健的問題。首先觀察見圖,提出保護鼓膜應採取的方法,啟發學生理解原理,明了咽鼓管的作用是平衡鼓室與外耳道的壓力。再讓學生通過自學教材有關內容了解其他幾點耳保健的注意事項。教師以談話方式提出一些問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小結:簡要總結本課知識要點

課外思考:用凹/凸透鏡糾正近/遠視的原理是什麼?

高一年級生物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簡述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後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提高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提高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過程。

難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和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設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

接著,ppt展示兩組圖片:(1)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它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2)熒光水母的圖片,熒光水母因為它體內的「熒光蛋白」,使得它能發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蛋白質有什麼樣的結構?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課題)。

(過渡)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二)資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示擁有4種氨基酸,讓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1)四種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組成?有什麼共同特點?區別是什麼?

(2)如果將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嘗試歸納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種氨基酸都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每個分子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共同點);R基不同(不同點)。

教師邀請兩位學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並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後總結,並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過渡)現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

(三)動手操作,演示蛋白質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讓一組學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嘗試怎樣才能連接起來。學生會很容易想到「手拉手」。

提問:

(1)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2)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3)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4)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還能繼續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和「氨基酸數」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用表格的形式)。

創設情景:觀看蛋白質形成的flash動畫。

課件展示:胰島素的空間結構。

師生共同探討歸納蛋白質的形成過程。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並指出生物界中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種,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這些氨基酸是怎樣形成數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活動:將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台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同學相互討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代表發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並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種類不同;氨基酸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變化多端;多肽鏈盤曲折疊形成的蛋白質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五)鞏固新知,歸納總結概念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概念圖。

(六)作業拓展

課後調查資料:科學上第一個人工蛋白質的誕生和「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研究進展及成就。

四、板書設計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和結構通式

二、蛋白質結構的形成

三、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高一年級生物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初步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了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技能】培養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了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閱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鑽研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是本課的重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教學准備

五、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初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初中的時候不是已經學過細胞了嗎?為什麼高中還要再學呢?初中的生物知識著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像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初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說明白的。

就拿細胞結構來說吧,初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於細胞為什麼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麼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說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初三、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後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初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事件以及科學家訪談錄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傑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閱讀背景資料和閱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閱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於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麼啟發呢?

(三)簡單介紹高中生物的教材、學習方法和意義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系;

2.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麼是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現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製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

的邊界已經模糊,而出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高一年級生物教案【篇5】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能力方面: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數,觀察和檢測因變數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閱讀分析「關於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地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教學難點:

⑴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⑵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問題探討

介紹教材P78斯帕蘭扎尼的實驗,討論下列問題:

⑴這個實驗要解決什麼問題?

⑵是什麼物質使肉塊消失了?

對細胞來說,能量的獲得和利用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細胞中代謝過程離不開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學生回憶:⑴化學反應中無機催化劑的概念?⑵無機催化劑的'作用、特點和條件是什麼?

學生思考:細胞內的環境是一個常溫常壓下的狀態,在這種環境下化學反應卻能高效有序地發生,應該有適合的生物催化劑——酶。

【講授】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1、實驗原理:2H2O22H2O+O22H2O22H2O+O2

2、實驗步驟及現象

3、討論

⑴——⑷見教材P79。

⑸這個實驗為什麼要選用新鮮的肝臟?為什麼要將肝臟製成研磨液?

⑹滴入肝臟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時,可否共用一個吸管?為什麼?

4、實驗結論

5、實驗過程的理論分析

⑴在做該實驗時讓學生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的突出特點——高效。

⑵控制變數:講解教材P79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實驗設計的原則。

⑶進行實驗:

[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活化能。

用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如H2O2的分解,20℃無催化劑時需活化能75kJ/mol;用鉑作催化劑時,只需活化能54kJ/mol;用H2O2酶時,活化能下降到29kJ/mol以下。(結合教材P80圖講解)

正是由於酶的催化作用,細胞代謝才能在溫和條件下快速進行。

【講授】二、酶的本質

[資料分析]教師設置下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P81——82相關內容。

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觀點分別是什麼?

2、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觀點各有什麼積極意義?各有什麼局限性?

3、科學發展過程中出現爭論是正常的。試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出現爭論的原因是什麼,這一爭論對後人進一步研究酶的本質起到了什麼作用?

4、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的爭論被哪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5、簡述畢希納實驗的過程?

6、從畢希納的實驗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7、要證明酵母細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細胞的作用一樣還需要對實驗如何改進?

8、薩姆納提取到了脲酶,他是如何證明它的化學成分的?

9、薩姆納歷時9年才證明脲酶是蛋白質,並因此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你認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0、請給酶下一個較完整的定義?

11、結合酶本質的探索歷程談談你對馬克思說的:「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討論回答:

二、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

④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

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簡述生物膜的結構

過程與 方法

以細胞膜分子結構的探究歷程為主線,動腦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並構建模型,體驗科學的實驗思想和實驗方法。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

情感態度方面

探討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二.教材分析

本節以較多的篇幅介紹了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並安排了兩個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在認識細胞膜結構的同時,了解這些知識的來龍去脈,認識到可以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說,假說仍然需要觀察和實驗來驗證。隨著技術手段的改進不斷發現新的證據,原有的觀點或理論還會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並歸納 總結 出生物膜模型建構的基本方法。此外,還應重點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學會運用該模型解釋相應的生理現象。

三.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但是對問題探索的動力主要來自對相關問題的好奇與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確。所以教師的思維導向就顯得十分重要。 本節課利用科學史實驗資料,設計學生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進行基於資料和問題的課堂探究活動。問題的設計層層深入.按照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達到一定深度,使學生順利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難點: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引入新課

2.講述膜的磷脂排布

3.演示電鏡照片

4.演示實驗過程

5.引導構建模型

6.總結內容

教師活動

介紹19世紀末,歐文頓的實驗,「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溶於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於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並提出問題:「細胞膜的組成成分

中有什麼物質?你作出推論的依據是什麼」引導學生分析回答。

「磷脂是一種由甘油 、脂肪酸和磷酸所組成的分子,頭部是親水的,尾部是疏水的。並逐步提出問題:磷脂分子在水表面(空氣-水界面)上將怎樣排布?磷脂分子在水中"呈球狀"又是怎樣排布的呢?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哪一種最可能是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

1925年荷蘭科學家用有機溶劑提取了人類紅細胞細胞膜的脂類成分,「將其鋪展在水面」,測出膜脂展開的面積二倍於細胞表面積。這是為什麼?讓學生分析,得到答案。

「若將資料中的紅細胞改為口腔上皮細胞進行實驗,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仍然恰為口腔上皮細胞表面積的2倍嗎 ?若將資料中的人紅細胞改為雞或去壁的原核細胞,進行實驗,結果又將怎樣呢?為什麼?

投影了羅伯特森電鏡下的發現及其提出的假說(見教材),然後啟發:根據不同生物之間的差異,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你能對這一模型提出質疑嗎?

隨後的一些實驗技術顯示了雙層膜脂中存在蛋白質顆粒。為此,是否驗證了你剛才的質疑?真棒!你還能推想出膜中蛋白質分子還可能有哪種分布狀態?能否將你所想的圖示出來?

播放「熒游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的融合實驗」課件,然後追問:這一實驗顯示了膜中的蛋白質分子處於一定的運動狀態,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蛋白質分子都處於運動狀態?脂質分子呢?據此,人們將膜的結構特點並沒有概括為「運動性」,而是「流動性」,你能探知其中的緣由嗎?能否舉些實例證明膜具有流動性?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善於聯想和周密思維的好習慣,激發深入探究,幫助理解「膜的流動性」。

桑格和尼克森通過對已有的模型進行修正,於1972年提出了流動鑲嵌模型,這一模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至此,同學們也能想像出這一模型的「相貌」了,先自主想像一下,再掀起它的神秘面紗。

總結歸納,隨堂練習。

學生活動

探究膜的主要成分

體驗實驗過程

思考實驗結果

觀看動畫

體驗發現過程

自主構建模型

六、板書設計

4.2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探究歷程

1、現象:脂溶性物質易進入細胞膜

結論:成分是脂質、蛋白質

2、現象:單分子層面積是膜面積的2倍 結論:磷脂雙分子層

3、現象:暗亮暗結構

結論:三層結構,靜態統一

4、現象:雜交細胞膜蛋白流動

結論:膜上分子有流動性

二.流動鑲嵌模型(圖)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二

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難點:

1、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是重點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 教學方法 :

啟發式教學、求同存異討論教學、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學生的情緒

(二)、引入新課:

問題:1、病毒是不是生物?

2、病毒在細胞外不具備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徵,它是怎麼復制的呢?

3、冠狀病毒在哪些細胞裡面復制?

(三)、問題討論:

1、瀏覽PPT上病毒的圖片以及相關資料:

2、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總結:小結上的內容,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在細胞外表現不出生命特徵,說明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徵。細胞的任何一部分脫離了細胞就不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質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徵。所以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問題:細胞能表現出哪些生命活動呢?指導學生閱讀資料並進行小組討論活動。

(四)、分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學生自學資料並思考討論

實例一:草履蟲除了分裂和運動,還能攝食、排泄、生長、應激;

實例二:精子和卵細胞作為橋梁,胚胎發育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有關系;

實例三:縮手反應的結構基礎,強調多重分化細胞之間的協調合作;

小結:細胞是生命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個細胞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是在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上實現各種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

(五)、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1、 快速閱讀 並速記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找學生上黑板板書這九個層次:

2、依次講解生命系統的幾個層次,尤其是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概念

3、強調單細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與動物的區別

小結:生命系統的宏觀結構層次為生物圈,微觀層次為細胞,各層次都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但彼此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各層次之間緊密聯系互相配合成為一個整體。

七、本節小結: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八、教學 反思 :

1、內容熟悉,能抓住重難點,條理清晰

2、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三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分析

1.教學內容

處於生活狀態下的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時刻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並利用這些物質和能量維持自身的各項生命活動,進行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細胞內部的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都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導學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質,理解酶在代謝中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非常重要。另外,學生已具備做科學的能力,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科學地思考,積極動手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節課初步引入對照實驗和控制變數。

2.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通過初三、高一階段化學的學習,對於純化學反應已熟悉,但是對於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及生物催化劑──酶的認識有限。工業制氨的化學反應是在高溫高壓催化劑下進行的,細胞內部卻是常溫常壓溫和狀態,而細胞代謝包括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進行應該有生物催化劑──酶的參與,才能使高效有序的進行,因此引入對酶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討活細胞內酶的本質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2.能力目標

①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數,觀察和檢測因變數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②在問題探討,有關實驗設計,資料分析等問題討論中,培養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查閱資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回顧科學家對酶本質的探索歷史,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②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於質疑,創新,和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 教學方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鼓勵評價法、比較說明法、卡通圖片法,

2.教學手段:藉助多媒體、設計實驗表格

四、教學流程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精心設問,步步深入(5分鍾)

[新課導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餓了。為什麼肚子會餓呢?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呢?

[問題探討]圖示1783年,斯帕蘭扎尼「鷹與籠子」的實驗,探討相關問題及實驗的巧妙之處。

[對比說明]工業制氨的條件是什麼?

細胞內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但是細胞內的化學反應依然高效有序的進行,原因何在?

[提出課題]酶的作用和本質

激發學生興趣,讓大腦快速進入思考狀態。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鳥類的胃不僅有物理性消化,還有化學性消化。

回答:

高溫、高壓、催化劑

推測:

細胞內有生物催化劑。

為引入新課作鋪墊。

此實驗是開創了酶研究先河。其問題的提出,實驗方案,實驗設想,結論與推論等過程及 創新思維 的意識對學生有學習與借鑒的意義。

[新課]探究研討,引議釋疑(30分鍾)

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20分鍾)

引導思考,設計實驗,驗證酶的高效性

[實驗原理及材料]我們知道過氧化氫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含有過氧化氫酶。如果給你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過氧化氫溶液、氯化鐵溶液,以及必需的實驗用具,你能否設計實驗?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對誰而言?

[提示2]反應物怎麼選擇呢?

[提示3] 因變數是什麼?

[提示4] 觀察那些現象可以得出結論?

[提示5]實驗預期和結果討論。

提問:為什麼酶具有高效性?

[此實驗為特別補充內容]

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過渡]細胞代謝包括很多化學反應,不僅反應速度快,而且有條不紊地進行,這說明酶作為催化劑,不僅具有高效性,還具有專一性。

提示:怎樣理解專一性?

我們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劑,如果給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漿、澱粉溶液、碘液、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請根椐需要選擇合適的試劑和的實驗用具,能否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小結]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學生實驗一]

[小組討論]

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表格記錄實驗現象及結果

回答:無機催化劑

思考:是讓無機催化劑和酶各自催化一種呢?還是催化同一種物質呢?

回答:過氧化氫分解速度

回答:

氣泡的多少及產生速度

點燃的衛生香復燃情況

結果: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鐵的催化效率高,說明酶具有高效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參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圖,結合文字敘述,形象描述。

[學生實驗二]

[小組討論]:應該體現在酶只能催化某種特定的反應,而對 其它 反應沒有催化作用。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選取何種酶?選取何反應物?如何設計對照?如何鑒定結果?預測結果?

理解關於變數、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對照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感性認識過氧化氫酶的高效性。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

[實驗一]是用兩種不同的催化劑來催化同一種物質[實驗二]是用同一種酶來催化兩種不同的物質,讓學生了解設計實驗的思路是怎樣的?怎樣選材?怎樣設計對照?從而加強實驗技能的訓練。

教師特意設置二個小陷阱,①是讓學生自行選取擇蛋白質的鑒定試劑,鞏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豐富,根據實驗需要,懂得取捨,不可貪多。

二、酶的本質(10分鍾)

1.從人物的角度來看

2.從研究結果的角度來看

從觀察到到問題,從問題到猜測,從猜測到實驗,從不完善到完善,這是做科學的必然步驟,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規律。

[補充]

(1)如四膜蟲的rrna前體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發現具催化活性的dna的報道。

3.引導與激勵

結合酶本質的探索歷程及薩姆特歷時9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過程,談談馬克思的話的理解。

[小結]酶的本質

[資料閱讀,探索酶的本質]

完成課本82頁基礎題一,體會幾位科學家的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分析每位科學家的科學結論中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

[小組討論發言]

在酶的發現歷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學性消化 →從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質的物質→脲酶結晶的提取→證實脲酶是一種蛋白質→提取出多種酶的蛋白質結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進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組感言]

科學無坦途。

科學的苦與甜。

[小組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培養學生繼承、創新、實事求是和大膽實踐等科學精神和態度。

引導學生從兩種不同角度分析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提高學生分析與推理能力的過程。

激勵性評價:科學知識都不是一承不變的,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無止境。你也可以未來科學一顆閃亮的星星。

促進學生積極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課後進一步探究] (5分鍾)

請根據下列材料設計一個證明酶是蛋白質的實驗:

實驗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雞蛋、水、唾液、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鑷子、脫脂棉。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理解酶的本質

訓練實驗思維。

五、教學小結

細胞作為開放性的生命系統,不斷地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並在此基礎上實現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對於細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種生理作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有關酶的本質的探索也處於不斷不斷完善中。近年來,酶工程的發展為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活力,而這點點滴滴的進步既歸功於大膽的猜想,又歸功於科學而巧妙的實驗設計,因此,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推理和實驗去解決問題,那麼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無形中發現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學之星就是你。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按照課標要求,倡導探究性教學,以小組互助的方式組織教學,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構建過程。本節課不僅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實驗,而且善於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更加靈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一正一反,相互輝映,使學生充分體會什麼是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以及什麼是對照實驗,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確認和控制變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節課大量採用鼓勵性評價機制,發揮學生潛能,注意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創新,大膽猜想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價值觀。不足之處是:時間較緊,使得一部分實驗留待課後操作。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相關 文章 :

★ 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

★ 高中生物教案評課稿範文

★ 高中生物上課教案稿範文

★ 高中生物《植物細胞工程》教學設計

★ 高中生物細胞的增殖教案大全

★ 高中生物選修3目的基因的獲取教學設計

★ 高一學習方法指導

★ 教案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 高中生物細胞的分化教案大全

★ 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教學設計



閱讀全文

與高中生物教師教案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9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