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報告怎麼寫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食品中菌落總數(Aerobic plate count)的測定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食品中菌落總數的測定。
2 術語和定義
2.1 菌落總數 aerobic plate count
食品檢樣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如培養基、培養溫度和培養時間等)培養後,所得每g(mL)檢樣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總數。
3 設備和材料
除微生物實驗室常規滅菌及培養設備外,其他設備和材料如下:
3.1 恆溫培養箱:36 ℃±1 ℃,30 ℃±1 ℃。
3.2 冰箱:2 ℃~5 ℃。
3.3 恆溫水浴箱:46 ℃±1 ℃。
3.4 天平:感量為0.1 g。
3.5 均質器。
3.6 振盪器。
3.7 無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頭。
3.8 無菌錐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無菌培養皿:直徑90 mm。
3.10 pH 計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試紙。
3.11 放大鏡或/和菌落計數器。
4 培養基和試劑
4.1 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見附錄A 中A.1。
4.2 磷酸鹽緩沖液:見附錄A 中A.2。
4.3 無菌生理鹽水:見附錄A 中A.3。
5 檢驗程序
菌落總數的檢驗程序見圖1。
圖
1 菌落總數的檢驗程序
6 操作步驟
6.1 樣品的稀釋
6.1.1 固體和半固體樣品:稱取25 g 樣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均質杯內,8000 r/min~10000 r/min 均質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釋液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拍擊式均質器拍打1 min~2 min,製成1:10 的樣品勻液。
6.1.2 液體樣品:以無菌吸管吸取25 mL 樣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錐形瓶(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無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勻,製成1:10 的樣品勻液。
6.1.3 用1 mL 無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樣品勻液1 mL,沿管壁緩慢注於盛有9 mL 稀釋液的無菌試管中(注意吸管或吸頭尖端不要觸及稀釋液面),振搖試管或換用1 支無菌吸管反復吹打使其混合均勻,製成1:100 的樣品勻液。
6.1.4 按6.1.3 操作程序,制備10 倍系列稀釋樣品勻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 次1 mL 無菌吸管或吸頭。
6.1.5 根據對樣品污染狀況的估計,選擇2 個~3 個適宜稀釋度的樣品勻液(液體樣品可包括原液),在進行10 倍遞增稀釋時,吸取1 mL 樣品勻液於無菌平皿內,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同時,分別吸取1 mL 空白稀釋液加入兩個無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6.1.6 及時將15 mL~20 mL 冷卻至46 ℃的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可放置於46 ℃±1 ℃恆溫水浴箱中保溫)傾注平皿,並轉動平皿使其混合均勻。
6.2 培養
6.2.1 待瓊脂凝固後,將平板翻轉,36 ℃±1 ℃培養48 h±2 h。水產品30 ℃±1 ℃培養72 h±3 h。
6.2.2 如果樣品中可能含有在瓊脂培養基表面彌漫生長的菌落時,可在凝固後的瓊脂表面覆蓋一薄層瓊脂培養基(約4 mL),凝固後翻轉平板,按6.2.1 條件進行培養。
6.3 菌落計數
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或菌落計數器,記錄稀釋倍數和相應的菌落數量。菌落計數以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6.3.1 選取菌落數在30 CFU~300 CFU 之間、無蔓延菌落生長的平板計數菌落總數。低於30 CFU 的平板記錄具體菌落數,大於300 CFU 的可記錄為多不可計。每個稀釋度的菌落數應採用兩個平板的平均數。
6.3.2 其中一個平板有較大片狀菌落生長時,則不宜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落生長的平板作為該稀釋度的菌落數;若片狀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餘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勻,即可計算半個平板後乘以2,代表一個平板菌落數。
6.3.3 當平板上出現菌落間無明顯界線的鏈狀生長時,則將每條單鏈作為一個菌
⑵ 以五點法做微生物怎麼出報告
食品做微生物實驗需要做5個樣,那麼出檢驗報告怎麼出
我國衛生部頒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標有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和致病菌三項。
1、菌落總數
菌落總數是指食品檢樣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培養後所得1g或1ml檢樣中所含細菌菌落的總數。它可以反應食品的新鮮度、被細菌污染的程度、生產過程中食品是否變質和食品生產的一般衛生狀況等。因此它是判斷食品衛生質量的重要依據之一。
2、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包括大腸桿菌和產氣桿菌的一些中間類型的細菌。這些細菌是寄居於人及溫血動物腸道內的腸居菌,它隨著的大便排出體外。食品中如果大腸菌群數越多,說明食品受糞便污染的程度越大。故以大腸菌群作為糞便污染食品的衛生指標來評價食品的質量,具有廣泛的意義。
3、致病菌
致病菌既能夠引起人們發病的細菌。對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場合,應該選擇一定的參考菌群進行檢驗。例如:海產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為參考菌群,蛋與蛋製品以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作為參考菌群,米、面類食品以蠟樣芽孢桿菌、變形桿菌、黴菌等作為參考菌群,罐頭食品以耐熱性芽孢菌作為參考菌群等等。
4、黴菌及其毒素
我國還沒有制定出黴菌的具體指標,鑒於有很多黴菌能夠產生毒素,引起疾病,故應該對產毒黴菌進行檢驗。例如:麴黴屬的黃麴黴、寄生麴黴等,青酶屬的桔青酶、島青酶等,鐮刀酶屬的串珠鐮刀酶,禾穀鐮刀酶等等。
5、其它指標
微生物指標還應包括病毒,肝炎病毒、豬瘟病毒、雞新城疫病毒、馬立克氏病毒、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豬水泡病毒等;另外,從食品檢驗的角度考慮,寄生蟲也被很多學者列為微生物檢驗的指標:如旋毛蟲,囊尾蚴,住肉孢子蟲、蛔蟲,肺吸蟲,弓形體,蟎,薑片吸蟲,中華分枝睾吸蟲等等 。
⑶ 微生物檢測報告單怎麼寫啊(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
這個可以你們自己設計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啊
我這里是我們使用的,不過這種表格大部分是通用的
文檔格式發不上來,就弄了個截圖,你看一下,看看是否適用。
然後你只要把「合格標准」那一欄改成你要的標准就行。
譬如你要細菌總數,你可以說:產品中細菌總數要求不得高於3000CFU/g。
譬如說大腸桿菌,你可以說:產品中大腸桿菌不得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