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疾病是啥意思
生物性致病因素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各種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它們可引起各種傳染病、寄生蟲病、中毒病和腫瘤性疾病。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主要致病特點是:
①對被侵的動物種屬具有一定的選擇性,有比較嚴格的傳染途徑、侵入門戶和作用部位等。
②病原侵入機體後在體內繁殖、生長並產生毒素,通過各種毒性產物發揮致病作用。
③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具有相對恆定的潛伏期,有比較規律的病程,有一定器官的特異性病理變化和臨床症狀以及有特異免疫反應等。
④病原侵入機體後,其數量和毒力會不斷地發生變化,並作用於整個病程。有些病原還隨排泄物、分泌物和滲出物排出體外,而造成疾病的傳播。
⑤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過程取決於機體的反應性抵抗力。當機體防禦機能健全、抵抗力強時,雖然體內帶有病原微生物,也不一定發病。反之,若機體抵抗力降低,則平時存在於體內不顯致病作用或毒性不強的微生物,也可引起發病。
B. 常見的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包括慢性病嗎
包括。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幾類:
碘缺乏病:指從胚胎發育到成人期由於攝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流產、早產、死胎等,主要流行地區是山區、丘陵及遠離海洋的內陸。食用加碘食鹽,是預防碘缺乏病的首選措施。
地方性氟中毒:是長期攝入過量氟而發生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分白堊型、著色型和缺損型三型,氟骨症的主要症狀是腰背和四肢大關節持續性疼痛,且多為酸痛。根據氟來源的不同,地方性氟中毒可分為飲水型、燃煤型和磚茶型,預防氟中毒需依據不同的類型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地方性砷中毒:是長期飲用含砷量過高的天然水而引起的一種地方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末梢神經炎、皮膚色素代謝異常、掌跖部皮膚角化、肢端缺血壞疸、皮膚癌變,祖國醫學將砷中毒引起的腳趾皮膚發黑、壞死、脫落等改變稱之為「脫骨」。
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是由於在地區地殼的漫長發展過程巾,因各地形成專土壤的母質(岩石)成分、氣候、地形及地貌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地球表面的化學元素分布不均.一些地區的水、土壤、空氣中某些或某種化學元素過多或缺乏,影響到該地區人群對化學元素的攝入量,從而產生的疾病。烏腳病是由於長期自環境介質中攝入過量的砷而引起的地方性砷中毒的症狀之一,是由於砷化物作用於下肢遠端腳趾部位的血管,使血供減少,腳趾疼痛明顯,早期以間歇性跛行為主要表現,久之皮膚發黑、壞死稱為烏腳病。地方性氟病是由於一定地區的環境中氟元素過多,而致生活在該環境的居民經飲水、食物和空氣等途徑長期攝入過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水俁病是由於當地居民長期使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魚貝類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痛痛病是由於當地居民長期食用含鎘量高的稻米,使鎘在體內大量蓄積而引起慢性中毒。
C. 生物病毒的種類有哪些
生物病毒的種類:
病毒不僅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從結構上還分為:單鏈RNA病毒,雙鏈RNA病毒,單鏈DNA病毒和雙鏈DNA病毒。
病毒的生命過程大致分為:吸附,注入(遺傳物質),合成(逆轉錄/整合入宿主細胞DNA),裝配(利用宿主細胞轉錄RNA,翻譯蛋白質再組裝譽畝敗),釋放五個步驟。
因為病毒會拉近細胞間距離,易使細胞相融形成多核細胞,進而裂解。
(3)生物包括哪些疾病擴展閱讀:
病毒感染:
1、隱性感染(亞臨床感染),多數病毒感染為隱性感染。
2、顯性感染,少數病毒感染為顯性感染。顯性感染可分急性感染和持續性感染兩型。
(1)急性感染發病急,進展快,病程一般為數日至數周。除少數在急性期死亡及發慶顫生後遺症者外,多數病例最終以組織器官中病毒被清除而痊癒。
(2)持續性感染病毒長期存在於寄主體內,可達數月至數年,造成慢性持續性感染,又可分以下3型:
潛伏性感染。當病毒與人體免疫力處於相對平衡狀態時,病毒可長期潛伏在人體組織內,不引起症狀。一旦人體免疫力降低,病毒可重新繁殖而引起症狀。例如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潛伏性感染。
慢性感染。病毒長期存在人體組織器官中耐如,造成慢性持續性病變,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病毒感染。潛伏期長,可達數年,病變逐漸發展,最後導致死亡。
D. 生物性有害因素導致的疾病有哪些
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職業病包括:炭疽、布氏桿菌病、森林腦炎三種,其致病微生物分別為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
一、炭疽
炭疽是炭疽桿菌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於草食動物,人接觸病畜及其產品後而被感染。炭疽是我國法定職業病之一。
1、病因及發病機制
炭疽桿菌為有莢膜革蘭陽性需氧芽孢桿菌。炭疽桿菌在宿主體內或含有血清的培養基上有莢膜形成。莢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和很強的致病性。炭疽桿菌在活的動物體內不形成芽孢。在體外,暴露於充足氧氣和適當溫度下可形成芽孢。芽孢耐受性強。細菌的繁殖體抵抗力弱,對熱和普通消毒劑都非常敏感。
二、布魯菌病
布魯菌病,是布魯桿菌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常見於牧區,也是我國法定職業前改段病之一。
1、病因及發病機制
布魯桿菌屬革蘭陰性短小球狀桿菌,無鞭毛,不形成芽孢或莢膜,可分為6個種19個生物型。對人類致病的有馬爾他布魯桿菌(羊種菌)、流產布魯桿菌(牛種菌)、豬布魯桿菌、犬布魯桿菌4種類型。其中,以羊種菌致病力最強,也慧譽最常見。該菌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但對日光、熱、常用消毒劑很敏感。
本病殲侍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細菌、毒素、變態反應均不同程度地參與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本病病理變化廣泛,受損組織包括幾乎所有的器官和組織.以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的病變最為顯著。可引起菌血症、敗血症或毒血症。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內生長繁殖的病原菌多次進入血流,使臨床症狀反復加重,形成波浪式熱型。
三、職業性森林腦炎
森林腦炎,又名蜱傳腦炎,是由森林腦炎病毒經硬蜱媒介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勞動者在森林地區從事職業活動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森林腦炎,即為職業性森林腦炎。
1、病因及發病機制
森林腦炎病毒屬於黃病毒科黃病毒屬,其形態結構、培養特性及抵抗力均類似乙腦病毒。該病毒耐低溫,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強,對高溫和消毒劑敏感。病毒侵入人體後,大多數患者呈隱性感染或臨床表現輕微。本病的病理變化與乙腦相似,神經系統出現廣泛的炎症病變。神經細胞有變性、壞死和腦組織軟化灶等,病變涉及大腦、間腦、腦干、脊髓,重者可波及延髓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拓展資料:
一、生物性有害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是存在於生產原料和生產環境中的對職業人群的健康存在有害影響的一類生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及動植物、昆蟲等及其所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生物性有害因素會造成多種危害,但主要是對職業人群健康的損害。
二、生物性有害因素導致的生物危害
由生物性有害因素導致的疾病稱為生物危害。生物危害分為五類:①職業性細菌傳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等。②職業性病毒傳染病,常見的有森林腦炎、口蹄疫、狂犬病等。③職業性真菌病,如放線菌病、皮膚真菌病等。④職業性螺旋體傳染病,如鉤端螺旋體病。⑤職業性寄生蟲病,常見的有包囊蟲病、絛蟲病、鉤蟲病等。這類職業性傳染病往往與非職業性傳染病同時存在,具有地區性。
生物性有害因素對職業人群健康的損害,除引起如炭疽、布氏菌病、森林腦炎等職業病之外,因病原體不同,也可引起鼠疫、口蹄疫、擠奶工結節、牧民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等疾病。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豬鏈球菌病等新的傳染性疾病,對禽、畜類相關行業職業人群的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資料鏈接:網路--生物性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