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戰發展史是怎樣的
進行生物戰的手段,時常與化學戰不同。前面描述的生物戰後果表明,敵人是在不放一槍一炮、兵不血刃的情況下取勝的。聯合國在有關生物戰的報告中指出,近代世界要進行生物戰可能有以下幾種途徑:①與化學戰一樣,使用炸葯進行爆炸,將生物戰劑,即細菌或病毒分散開來。這種方法倒是乾脆,但卻存在諸多缺點,即難以准確對准目標、炸葯的破壞性沖擊和爆炸產生的熱量使很大一部分菌劑損失而不能發揮作用。②用噴灑器噴灑,噴出可懸浮於大氣中的菌劑。③用飛機布撒干劑或製成細菌戰彈。此外,還存在著專門適用於秘密戰和恐怖行動的生物戰手段,它們與特務、間諜之謀殺、縱火、投毒等行徑相似,是新時期值得人們重視的罪惡行徑。
生物戰的圖景之一,就是前述那些神秘的帶手提包的放毒者,對水庫、通風系統、車站、商店等場所進行布毒污染。這種行動在戰爭中,如在核襲擊後的敵國衛生機構混亂中或緊急動員時,就會變得更為有效。一旦生物戰付諸實施,其造成的損失將無法估計。蘇聯專家說,若將核武器、化學武器與生物武器三者進行比較,生物武器對人員所造成的傷亡損失,將是最大的。
生物戰古已有之,只是其方法更加天然,幾乎沒有什麼科技含量,但也體現了人類的智慧。據我國史書記載,公元前483年,晉侯伐秦時,就有「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的毒殺對方的作戰戰例。這是對世人的戰爭啟迪,當然會有後續的戰例。真正列入生物戰史冊的是法卡要塞之役。1374年,韃靼人圍攻黑海附近熱那亞地區的法卡要塞時,因守衛者頑強抵抗,久攻而不下。於是便有人提出建議,將自己隊伍中死於鼠疫的人的屍體投到敵人要塞之中。守塞之人不知其中是計,放鬆警惕,要塞內果然暴發了鼠疫,疾病迅速蔓延,人員大量死亡,被迫棄城而逃,致使韃靼人兵不血刃地得到勝利。
幾百年後,又一場生物戰發生。這場生物戰雖然也是利用天然病菌,但是已帶有人工痕跡,在某些地方加入了人的智能操作,使用了傳播病菌的媒體。1763年,英國殖民主義者軍隊入侵加拿大,遭到當地印第安人的頑強抵抗,進攻連連受挫。在此情況下,英國的一位將軍傑佛里·阿莫斯德便給英軍上校亨利·博克特指揮官寫了一封信,信中建議:「我們必須用各種計策去征服他們,不能只是強攻,可否設法將某種病菌帶到印第安人之中?」博克特照此提示,便遣人將醫院中天花病人用過的幾條花色鮮艷的毛毯和幾塊綉滿美麗圖案的手帕收集起來,以派人和印第安人談判為名,用「化干戈為玉帛」的方式,將這些東西帶去以示親善。朴實的印第安人首領不知是計,便欣然而隆重地接待了使者,接受了禮物。幾個月後,幾個首領便卧床不起,發高燒、頭痛、嘔吐,皮膚出現大量皮疹和膿包,接著便很快死去。隨後,又有很多人得了天花病倒下,形成了一次瘟疫。這便是歷史上又一次有名的細菌戰。
20世紀以來,科學進一步發展,生物學、微生物學和武器生產技術的發展,為研製生物武器提供了條件。細菌戰、生物戰也隨著科技發展的足跡發展起來。生物武器的研究、發展和實戰大致可分下述3個階段:
(1)從20世紀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主要研製國家為德國,研製的戰劑僅僅是人、畜共患的致病細菌,如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和鼠疫桿菌等。其生產規模小,施放方法簡單,主要由間諜用細菌培養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和飼料。1917年,德國間諜曾在美索不達米亞用馬鼻疽桿菌感染協約國的幾千頭騾馬。
(2)20世紀30—70年代,這是生物武器空前發展的時期。其突出表現是機構增多,經費增加,專家從業人員劇增,科技含量特別是高科技含量空前增多。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發展的戰劑增多,生產規模擴大,主要施放方式是用飛機施放帶有戰劑的媒介物,擴大了攻擊范圍。1936年,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東北哈爾濱等地區建立了大規模研究、試驗和生產生物武器的基地,其代號為731部隊。該部隊司令官為日本軍官中將石井四郎,基地有工作人員約3000人。基地編有眾多醫學專家和部隊文職人員。基地設有細菌研究部、實戰研究部、濾水器製造部和細菌生產部等。不少專家直接深入課題研究班內。這些班似乎既像研究室,又像專題組。班的名稱各異,內容不同,它們是昆蟲班、病毒班、凍傷班、鼠疫班、赤痢班、炭疽班、霍亂班、病理班、血清班、傷寒班、結核班、葯理班、立克次氏體班、跳蚤班等。這些課題班針對中國氣候、土壤、疫情等具體情況,以中國人或前蘇聯人、朝鮮人為實驗對象,進行以中國為目標的細菌戰研究活動。基地建成後,細菌戰劑每月生產能力為鼠疫桿菌300千克、霍亂弧菌1噸,每月能生產45千克的跳蚤並研製出包括石井式細菌炸彈在內的8種細菌施放裝置。1940年7月,日軍無視國際公約,在中國浙江寧波地區空投傷寒桿菌70千克、霍亂弧菌50千克和帶鼠疫桿菌跳蚤5千克;1941年夏季、1942年夏季又分別在湖南常德,浙江金華、玉山一帶投放細菌,污染土地、水源及食物,造成上述地區近千人死亡。在這期間,英國自1934年開始從事對生物武器的防護研究,1939年決定從防護性研究過渡到進攻性生物武器研究。1941年—1942年,英國曾在蘇格蘭的格林亞德荒島上進行炭疽桿菌芽孢炸彈的威力試驗,受試羊群大部得病而死。多年來,該島仍被炭疽病威脅。德國於1943年在波森建立生物武器研究所,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飛機噴灑細菌氣溶膠的方法、裝置。研究的菌劑有鼠疫、霍亂、斑疹、傷寒、立克次氏體和黃熱病病毒等。
美國也是細菌戰大國。美國國防部1941年11月成立了生物戰委員會,1943年4月在馬里蘭州的迪特里克堡建立了生物戰研究機構,該機構佔地5.2平方千米,有2500名雇員和500名研究人員,1944年在猶他州達格威試驗基地建立生物武器野外試驗場。此外,埃基伍德兵工廠和松樹崖兵工廠也承擔某些研製任務。美國在生物武器研究方面,有2個重要的成就,在當時轟動世界,並被認為是生物武器技術的2大突破,即①完成了一系列空氣生物學的實驗研究,即「氣霧罐計劃」,對生物戰劑在氣體中懸浮的存活情況、動物染病機理和感染劑量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奠定了生物氣溶膠雲霧作為攻擊方式的基礎。此乃一切細菌、生物或器材,特別是炸彈、布灑器方面的設計、使用之基本理論。②研製成功大量冷凍燥粉狀生物戰劑,提高了生物戰劑的穩定性和儲存時間。這一點作為儲存、運輸和使用有重大意義。生物戰劑與化學戰劑之間的重大區別就在於前者是活性生命物質。美國軍隊研究的戰劑有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布氏桿菌、類鼻疽桿菌、鼠疫桿菌、鳥疫衣原體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大的細菌生物戰行動屬美國50年代的細菌戰活動。50年代的朝鮮戰爭中,美國曾在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地區猖狂地進行細菌戰。細菌戰的主要方式是用飛機撒布帶菌昆蟲、動物及其他雜物。經國際調查證明,它使用的生物戰劑有鼠疫桿菌、霍亂弧菌及炭疽桿菌等10餘種,進犯次數達3000次。60年代後期,美國政府宣布放棄使用生物武器。1972年4月10日,美英蘇三國簽署了《禁止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產及儲存以及銷毀此類武器公約》。美國等國家的生物武器研製表面上停止了。
前蘇聯在這個時期也進行過細菌生物戰研究活動。據外電報道,由微生物細菌攜帶者蚊蠅蚤虱轉向鳥類,特別是定期遷徙的候鳥是蘇聯生物戰之一大發明,引起人們的重視。另外,前蘇聯在生物戰研製活動中,曾發生前面所敘述過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爆炸事件,受到世界的強烈譴責,此後活動便大大收斂。
(3)開始於70年代中期。由於生物技術迅速發展特別是脫氧核糖核酸,即生物的遺傳物質基因的發現和重組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生物戰的發展展現了極為廣闊的前景,因為它不但有利於生物戰劑的大量生產,而且還為研製、創造和生產特定的適合於生物戰要求的新戰劑創造了條件。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已將傳統的生物武器帶進了「基因武器」新階段,從而再次引起一些國家對生物武器的重視。盡管已有禁止生物戰公約在世,盡管生物武器已被帶入「基因武器」范疇,我們仍應對生物戰戰劑有一基本了解。
生物戰,原名細菌戰,其所以稱生物戰,是因為現在使用的戰劑不光是原有的那些球菌、桿菌、螺旋體菌,而且還包括不能稱之為細菌的立克次氏體、病毒、毒素、衣原體和真菌等。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在顯微鏡沒發明以前,人們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而把病、死看成是神鬼作怪。有了顯微鏡,人們發現了細菌,才從病人身上找到致病原因。立克次氏體是一種比細菌還要小的東西,其體積在細菌和病毒之間,在顯微鏡下呈球形或短桿形。這種微生物低溫凍不死,但懼怕高溫,可用其作為生物戰劑傳播Q熱和斑疹傷寒等。病毒小到即使在普通顯微鏡下也不能看到。它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一定活細胞內寄存。病毒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可成為生物戰劑的有多種動物病毒,如黃熱病病毒及各種腦炎病毒等。毒素是在某些致病性細菌在其生長繁殖過程中合成出的有毒害作用的物質,如肉毒桿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
最後還有衣原體及真菌,它們也可成為生物戰劑。它們中有粗球孢子菌以及鳥疫衣原體等。所有這些戰劑物質,現都可以人為地在實驗室大量培養,並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增加它們的毒性,提高它們的傳染能力,然後藉助各種載體(包括昆蟲、鳥獸、器材武器乃至人員)進行分散、傳播,最終使人致病,形成瘟疫,從而達到使用者的政治目的。
然而不管使用哪種生物戰劑載體和哪種生物戰劑,總是要有一定途徑,才能達到使人致病的目的。致病的細菌,有的從空氣中來,如通過帶菌者咳嗽、噴嚏排出的痰液和唾沫等,使病人成為二次媒介,造成天花、流感、腦膜炎等蔓延起來。有的細菌出自糞便,由蒼蠅的行跡來決定,通過食物、飲水,從口而入,到達胃腸內作病,如霍亂、傷寒、痢疾等。有的細菌潛伏在灰塵、泥土、獸毛和獸皮上,通過人的血液孔進入人體,專門從皮膚傷口潛入作病,如炭疽桿菌所致的炭疽病等。還有的躲在蚊子、跳蚤、虱子身上,通過它們咬人時,乘機進入人體,引起鼠疫、瘧疾、黃熱病、立克次氏病等。當然,人類在發現生物戰劑、研究生物戰劑和發展生物戰劑的同時,也在研究生物戰劑的防護、預防和治病。我們作為公民則應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講求衛生,減少疾病。強壯的體質,講求衛生的習慣,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和警惕性,不但是國防的需要,也是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需要。知識點對付生物戰的辦法
對付生物戰的主要辦法是:採取各種偵察手段,了解敵人研製使用生物武器的動向,積極做好各方面的准備;以積極打擊的手段,摧毀敵人發射生物武器的陣地和施放工具;採取各種防護措施,預防人、畜、農作物受染和發病,迅速消除其後果。生物戰給對方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取決於對方的防護准備、防護措施和衛生條件。
因為生物戰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世界各國大多都非常慎重,1971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禁止細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產及貯存以及銷毀這類武器的公約》,並於1972年在蘇、美、英三國首都開放簽署。但一些國家違犯公約原則,仍在繼續研製生物武器,並裝備部隊。因此,許多國家軍隊都重視反生物戰的訓練,強調在平時做好反生物戰的准備。那些病毒捕手那些病毒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