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活中的光源有哪些
△ 自然光源:太陽、星星、螢火蟲、燈籠魚、斧頭魚、水母等。
△ 人造光源:火把、篝火、電燈、霓虹燈、蠟燭、油燈、手電筒等。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❷ 什麼叫做生物光源什麼叫非生物光源
生物光源 水母螢火蟲.電鰻
非生物光源太陽
.蠟燭的火焰煤油燈手電筒螢火燈.火柴
鑽石也是光源?!不清楚~
❸ 生物光源有什麼作用
生物光源有什麼作用
生物發光是生命活動的一種行為表現,往往與一個種的生存和繁衍有關。如許多深海魚懸擺發光的誘餌物,以吸引餌料生物;有些蝦類常分泌光霧,迷惑和逃脫敵害;齒裂蟲等在繁殖季節,以其發光尋求配偶。生物性冷光有多種用途,如發光菌燈可作為火葯庫的安全照明。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發光監測磷酸酶、腺苷三磷酸的技術也被廣泛應用。生物發光不僅具有經濟的和生態學的意義,同時也是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研究的對象。 參考書目 E.N.Harvey,Bioluminescence,Academic Press,New York,1952. P.J.Herring,ed., Bioluminescence in Action,Academic Press,London,1978.
(1)自發光且持續發光的:恆星(包括太陽),極光,螢火蟲光,夜明珠。
(2)自發光非持續的:閃電。
(3)非自發光的光源:天空光,月光。
❹ 生物光源的代表是什麼。
生物光源代表是作用於激發熒光蛋白發出熒光的激發光源,用於研究各種生物工程。現在sunlonge激發光源都是LED的,壽命比之前的鹵素燈長而且激發效果更好,波段有單波段的,雙波段的,多波段等。
❺ 自然界里的光源有哪些
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天然光源有太陽,螢火蟲,能發光的水母,斧頭魚
❻ 天然光源有什麼
自然光源有:
(1)自發光且持續發光的:恆星(包括太陽),極光,螢火蟲光,夜明珠;
(2)自發光非持續的:閃電;
(3)非自發光的光源:天空光,月光。
研究生物發光的意義:
生物發光是生命活動的一種行為表現,往往與一個種的生存和繁衍有關。如許多深海魚懸擺發光的誘餌物,以吸引餌料生物。有些蝦類常分泌光霧,迷惑和逃脫敵害;齒裂蟲等在繁殖季節,以其發光尋求配偶。生物性冷光有多種用途,如發光菌燈可作為火葯庫的安全照明。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發光監測磷酸酶、腺苷三磷酸的技術也被廣泛應用。生物發光不僅具有經濟的和生態學的意義,同時也是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研究的對象。
❼ 自然界中的光源有什麼有什麼又不是光源
光源,顧名思義,發光的源頭
那麼只要本身發光的都可以稱做光源
但是折射反射的不算
一、 概論
光源的發展史:
照明的最佳光源是太陽光。太陽以可見的光譜提供光線,千百年來,人們的眼睛已經熟悉了這種光譜。現在人類已經開始重視對日光源的應用,一些創新的技術如側窗、天窗、光柵板和光線管道等,可將日光引入大樓內部,作為主要的照明光源。
人工光源分物理光源與電光源
物理光源主要是從人工取火開始,人工取火是一件意義十分重大的發明。恩格斯說:「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因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馬恩選集》第3卷154頁)。從這兒可以看出照明對人類的文明的意義有多麼重大。
鑽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據說是在上古時期,西方荒遠的地方有一個遂明國,終年暗無天日,唯一靠一棵大樹閃閃發光照明全國。後來一個聰明的人發現,是一些形狀象鶚的長腳爪、黑脊背、白肚子的大鳥在啄樹干,一啄的頃間便放射出燦爛的火光。這人反復思緒,就用樹支試鑽,不一會就發熱冒煙而後起火,從此,真正的火就產生了,遂明國也變成了光明的國度。人們為了感謝這位鑽木取火的發明者,就稱他為「燧人」。
1879年,愛迪生最先成功發明的是白熾燈。現代的白熾燈是將電流通過一小圈鎢絲,使鎢絲受熱而發亮。白熾燈是照明領域最成功的產品。目前在幾乎所有家用照明應用中佔主導地位。然而由於白熾燈只能將約二十分之一的電能轉化為光能,它的效率很低。
托馬斯愛迪生為了設計這種新發明以替代舊有的煤沒燈以及汽燈,他和他的同事們試用了上千種不同質料的燈絲,同時也把原設計做了上千次的個性在1879年的一次實驗中,他們終於獲得了成功。他們在一個抽掉了空氣的燈光中放入一段碳化的棉線做燈絲,結蛤灑泡連續發光13小後燈絲才被燒斷。現代燈泡使用的是更為耐久的用鎢做的燈
燈具的發展史:
遠古時代,世人沒有燈具,沒有火種。而黑夜從來不是人類的朋友,它桎梏著先民們原本低級的生存活動,也為野獸的肆虐和侵襲製造了可乘之機……這一切,因火的使用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火,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驅散了蟲豸和野獸,也消減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憂患;同時,人類漸漸地有意識地固定火源,而這些用來固定火源的輔助設備經過不斷改進和演變,也就出現了專用照明的物事——燈具。
人類社會自鑽木取火以來,經歷了製造和使用動物油燈、植物油燈、煤油燈到白熾燈、日光燈的漫長歷史過程。
燈具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將光源發出的光線經燈具控光器件後按預定的要求分配到需要的方向中去。一般控光方式後有反射式,透射式和反射——透射式。現代燈具的三大構件為電光源、燈罩和管架。燈罩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它不僅能夠提高光量的利用率、保護光源和視力,而且作為一種裝飾品,創造著現代高度的審美情趣。
燈具造型追求藝術性與科學性的有機結合 ,燈具造型除了功能合理外,還應有美化環境、裝飾建築、創造氣氛的作用 。燈具造型設計既要彩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還要體現文化特色,要把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而不能片面追求科學性(功能性)或藝術性。
特別是當今流行的 "建築化" 照明,把發光器件 (光源)和建築構件(頂棚、梁、柱牆和 地面等)及室內設施(寫字台、傢具、吊扇等)融為一體,有僅使用權照明燈具的內涵不斷深化與擴展,而且形式多種多樣,讓人耳目一新。
照明燈具的設計技術水平正不斷提高。燈具設計軟體,即CAD將逐步推廣並普及化。在理論上,應用場論來設計燈具的[L]=[S]X[O]方程可望求解。按場論概念分析,燈具改變光源的光分布,用[S]表示光源的光場,[O] 為燈具光學系統的光場,[L]為燈具的光分布的光場。
未來燈具的 光學設計、熱學設計、安全設計、機械與工藝設計的科學化程度將大大提高,可用正行或逆行光路法和FIELD法計算配光技術;溫度場分布、熱流模型和氣流分布等研究成果及技術,特別是燈具系統化設計的理論和技術 。將得到推廣和應用。
當今的燈具不僅要有最 佳的內在質量,而且還要簡潔、明快、美觀大方和安全經濟,以滿足人們生活、生產和文化娛樂的要求 ,為人們提供一個最佳的視覺光照環境。
以往室內照明燈具的藝術化實例甚多 ,並給人美的享受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工廠和道路照明功能性很強的燈具 ,近年來也悄悄地發生變化,國際上近年來推出的藝術路燈和工礦燈,不僅功能合理,而且具有很高藝術觀賞價值。
光的傳播
當光線到達一表面,其中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還有一部分透射過去。反射面可以像鏡子一樣光滑,或者像塗漆的表面一樣將入射光散射。吸收光通常被轉化成熱量。沒有被反射或吸收的部分則透過表面。
光源與燈具的光學設計應用以上光線傳播的方式來創造想要得到的效果。
光源
宇宙間的物體有的是發光的有的是不發光的我們把法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太陽、電燈、燃燒著的蠟燭等都是光源。光也有能量
物理學上指能發出一定波長范圍的電磁波(包括可見光與紫外線、紅外線和X光線等不可見光)的物體。通常指能發出可見光的發光體。凡物體自身能發光者,稱做光源,又稱發光體,如太陽、恆星、燈以及燃燒著的物質等都是。但像月亮表面、桌面等依靠它們反射外來光才能使人們看到它們,這樣的反射物體不能稱為光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可見光的光源,可見光以及不可見光的光源還被廣泛地應用到工農業,醫學和國防現代化等方面。
光源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熱效應產生的光,太陽光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蠟燭等物品也都一樣,此類光隨著溫度的變化會改變顏色。
第二種是原子發光,熒光燈燈管內壁塗抹的熒光物質被電磁波能量激發而產生光,此外霓虹燈的原理也是一樣。原子發光具有獨自的基本色彩,所以彩色拍攝時我們需要進行相應的補正。
第三種是synchrotron發光,同時攜帶有強大的能量,原子爐發的光就是這種,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接觸到這種光的機會,所以記住前兩種就足夠了。
參考資料:http://..com/browse/984?lm=8
❽ 光源有哪些
光源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熱效應產生的光,太陽光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蠟燭等物品也都一樣,此類光隨著溫度的變化會改變顏色。
第二種是原子發光,熒光燈燈管內壁塗抹的熒光物質被電磁波能量激發而產生光,此外霓虹燈的原理也是一樣。原子發光具有獨自的基本色彩,所以彩色拍攝時我們需要進行相應的補正。
第三種是synchrotron發光,同時攜帶有強大的能量,原子爐發的光就是這種,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接觸到這種光的機會,所以記住前兩種就足夠了。
光是電磁波,可見光是波長為400-700納米的電磁波。小於400納米的電磁波為紫外線,如X-射線;大於700納米的電磁波為紅外線,如微波、廣播無線電波。波長單位為納米,
什麼是光
我們一直在爭論「光」是屬於波還是粒子,甚至以古典力學聞名世界的牛頓也討論過這個問題。物理學此後發展到了量子論(1900年)、量子力學,然後愛因斯坦於1904年發表了相対論,對光的定義做出了全新的解釋:光既是一種波,同時又是一種粒子。也就是說,一直爭論不休的雙方都沒有錯。
光是電磁波的一種,也是能源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達到每秒鍾30萬公里,沒有任何物質的速度會超過光——也有人說尚不能絕對的這樣說。黑白攝影時,我們通常使用紅色或綠色的濾鏡,它的原理是用濾鏡吸收與它自身顏色不同的光線,並把吸收的光能轉換為熱能釋放出來。使用濾鏡時常常感到它在發熱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對於電磁波,人類的眼睛可以識別的稱為可視光,就是平常我們稱作的「光」。光本身是看不到的,我們只有注視光源和依靠反射物才能夠感覺它。有些昆蟲使用紫外線識別對象,蝮蛇則通過紅外線識別,而狗、牛、貓和馬都不能識別色彩。
光的種類
光源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熱效應產生的光,太陽光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蠟燭等物品也都一樣,此類光隨著溫度的變化會改變顏色。
第二種是原子發光,熒光燈燈管內壁塗抹的熒光物質被電磁波能量激發而產生光,此外霓虹燈的原理也是一樣。原子發光具有獨自的基本色彩,所以彩色拍攝時我們需要進行相應的補正。
第三種是synchrotron發光,同時攜帶有強大的能量,原子爐發的光就是這種,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接觸到這種光的機會,所以記住前兩種就足夠了。
光的印象
光是直線前進的,碰到東西時它會反射,如果是透明物體還會透過去,根據物質的密度還會有曲折現象發生——這就是鏡頭的原理。另外,光在遇到半透過物質(比如柔光板)是還有散射現象,就是失去了平行性,往任何一個方向散射開,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光在傳播過程中強度減小了。反過來,如果光一直保持不散開的狀態就可以傳播的很遠。我們知道激光就有這樣的特性,而身邊最常見的例子是探照燈,我們會在後面講到。具體拍攝時所使用的有散光、直射光或者兩者的混合光,知道這些區別,拍攝寫真會有很大的幫助。
直射光和反射光
散光是指散亂的光線,想想一下午後透過窗簾傳播到室內的陽光,就會有個大致的印象。散光分為兩種,一種是由透過光形成,另一種由反射光形成的(實際拍攝中,我們利用柔光板得到散光,反射光則是由反光板反光而來的)。
如果讓太陽光透過柔光板,光線被柔光紙作用散射向四處。這時處在附近的被拍攝體暗部光線被加強,同時高光部的光線被減弱,拍攝出來的照片就會顯得非常柔和。此時主光源就是柔光板——正確的說應該是柔光板被陽光照射的部分。如果這時整個柔光板是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而被光照射的部分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那麼主光源的大小應該是這邊長為1米的范圍。
當模特接近柔光板時,主光源相對變大,散光效果會較先前更加明亮。此外,使用白紙和白布的效果也是一樣。散光,就是把光線的平行性打亂的方法,因此散光的環境下很難出現明顯得陰影部分,陰影的輪廓線將很模糊,甚至看不到。而希望得到清晰的陰影邊線是,通常是使用直射光。
下面來討論一下直射光,可以想像一下太陽光直接照射到人物臉部時候的情形。與四周的反射光相比較,此時的太陽光非常強烈,明暗的差別也相當大,給人的印象是分明、極富對比性。我們從復數的物體陰影開始,向造成陰影的物體的相對點畫直線,直線延長後會相交於一處,光源就存在於交叉點上,交叉點的數目和光源的數目應該是等同。太陽和月亮的光是平行的(我們幾乎無法用物理手段證明它不是平行),所以不會產生交點。這一現象可以用幾何學得到證明。
對比度
對比度是指明暗的差異,簡單說就是高光部和陰影部之間的光量差。我們說的對比度強烈,所指的就是高光部和陰影部之間的光量差很大;對比度小,則剛剛相反。
如此可以得知,用散光拍攝的照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之下,對比度應該相對的低一些——給人的印象是光線非常光滑、柔軟,烘托出一種華貴的氛圍。但是這種照片由於對比度不夠,可能會顯得層次不夠分明。另一方面,光亮差小的好處是有助於彩色膠片再現各種顏色。
和散光相反,直射光下拍攝的圖像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如果明暗的比例適中,還可以起到強調被拍攝物立體感的作用。同時照片中影像的邊緣看起來比較分明。這種光線很難正確顯示被拍攝物的色彩。
散光比較適合日本畫,尤其是那些強調表現微妙的色彩差異、情緒性、主觀性的畫面。直射光適合於西方繪畫,或者是希望給人客觀性印象的時候。在印刷方面,直射光適合於黑白,散光適合於彩色方面。我們會在以後繼續加以介紹。
望遠鏡頭和散光的組合,比較適合於日本畫以及裝飾性的拍攝;直射光和望遠鏡頭的組合適合於表現強有力的影像——比如運動場面。廣角鏡頭加直射光的組合非常具有客觀性,給人以西方的印象;散光和廣角鏡頭的組合位於中間,最是難以控制。東洋繪畫技法中本來就沒有光和陰影的概念。
有時遇到物理性的名詞可以去查查現代漢語詞典的,如果說根本不知道的話也是可以先去看看文字上的解釋.(參見<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第468頁)
光:通常指照在物體上,使人能看見物體的那種物質,如太陽光,燈光,月光等.可見光是波長0.77-0.39微米的電磁波.此外還包括看不見的紅外光和紫外光.因為光是電磁波的一種,所以也叫光波;在一般情況下光沿著直線傳播,所以也叫光線.
光的知識
狹義來說,光學是關於光和視見的科學,optics(光學)這個詞,早期只用於跟眼睛和視見相聯系的事物。而今天,常說的光學是廣義的,是研究從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直到 X射線的寬廣波段范圍內的,關於電磁輻射的發生、傳播、接收和顯示,以及跟物質相互作用的科學。
光學的發展簡史
光學是一門有悠久歷史的學科,它的發展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
人類對光的研究,最初主要是試圖回答「人怎麼能看見周圍的物體?」之類問題。約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的代),中國的《墨經》中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學知識。它有八條關光學的記載,敘述影的定義和生成,光的直線傳播性和針孔成像,並且以嚴謹的文字討論了在平面鏡、凹球面鏡和凸球面鏡中物和像的關系。
自《墨經)開始,公元11世紀阿拉伯人伊本?海賽木發明透鏡;公元1590年到17世紀初,詹森和李普希同時獨立地發明顯微鏡;一直到17世紀上半葉,才由斯涅耳和笛卡兒將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觀察結果,歸結為今天大家所慣用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665年,牛頓進行太陽光的實驗,它把太陽光分解成簡單的組成部分,這些成分形成一個顏色按一定順序排列的光分布——光譜。它使人們第一次接觸到光的客觀的和定量的特徵,各單色光在空間上的分離是由光的本性決定的。
牛頓還發現了把曲率半徑很大的凸透鏡放在光學平玻璃板上,當用白光照射時,則見透鏡與玻璃平板接觸處出現一組彩色的同心環狀條紋;當用某一單色光照射時,則出現一組明暗相間的同心環條紋,後人把這種現象稱牛頓環。藉助這種現象可以用第一暗環的空氣隙的厚度來定量地表徵相應的單色光。
牛頓在發現這些重要現象的同時,根據光的直線傳播性,認為光是一種微粒流。微粒從光源飛出來,在均勻媒質內遵從力學定律作等速直線運動。牛頓用這種觀點對折射和反射現象作了解釋。
惠更斯是光的微粒說的反對者,他創立了光的波動說。提出「光同聲一樣,是以球形波面傳播的」。並且指出光振動所達到的每一點,都可視為次波的振動中心、次波的包絡面為傳播波的波陣面(波前)。在整個18世紀中,光的微粒流理論和光的波動理論都被粗略地提了出來,但都不很完整。
19世紀初,波動光學初步形成,其中托馬斯?楊圓滿地解釋了「薄膜顏色」和雙狹縫干涉現象。菲涅耳於1818年以楊氏干涉原理補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為人們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圓滿地解釋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也能解釋光的直線傳播。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觀察到了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干涉。為了解釋這些現象,菲涅耳假定光是一種在連續媒質(以太)中傳播的橫波。為說明光在各不同媒質中的不同速度,又必須假定以太的特性在不同的物質中是不同的;在各向異性媒質中還需要有更復雜的假設。此外,還必須給以太以更特殊的性質才能解釋光不是縱波。如此性質的以太是難以想像的。
1846年,法拉第發現了光的振動面在磁場中發生旋轉;1856年,韋伯發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等於電流強度的電磁單位與靜電單位的比值。他們的發現表明光學現象與磁學、電學現象間有一定的內在關系。
1860年前後,麥克斯韋的指出,電場和磁場的改變,不能局限於空間的某一部分,而是以等於電流的電磁單位與靜電單位的比值的速度傳播著,光就是這樣一種電磁現象。這個結論在1888年為赫茲的實驗證實。
然而,這樣的理論還不能說明能產生象光這樣高的頻率的電振子的性質,也不能解釋光的色散現象。到了1896年洛倫茲創立電子論,才解釋了發光和物質吸收光的現象,也解釋了光在物質中傳播的各種特點,包括對色散現象的解釋。在洛倫茲的理論中,以太乃是廣袤無限的不動的媒質,其唯一特點是,在這種媒質中光振動具有一定的傳播速度。
對於像熾熱的黑體的輻射中能量按波長分布這樣重要的問題,洛倫茲理論還不能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並且,如果認為洛倫茲關於以太的概念是正確的話,則可將不動的以太選作參照系,使人們能區別出絕對運動。而事實上,1887年邁克耳遜用干涉儀測「以太風」,得到否定的結果,這表明到了洛倫茲電子論時期,人們對光的本性的認識仍然有不少片面性。
1900年,普朗克從物質的分子結構理論中借用不連續性的概念,提出了輻射的量子論。他認為各種頻率的電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確定分量的能量從振子射出,這種能量微粒稱為量子,光的量子稱為光子。
量子論不僅很自然地解釋了灼熱體輻射能量按波長分布的規律,而且以全新的方式提出了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整個問題。量子論不但給光學,也給整個物理學提供了新的概念,所以通常把它的誕生視為近代物理學的起點。
1905年,愛因斯坦運用量子論解釋了光電效應。他給光子作了十分明確的表示,特別指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時,光也是以光子為最小單位進行的。
1905年9月,德國《物理學年鑒》發表了愛因斯坦的「關於運動媒質的電動力學」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文中指出,從伽利略和牛頓時代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古典物理學,其應用范圍只限於速度遠遠小於光速的情況,而他的新理論可解釋與很大運動速度有關的過程的特徵,根本放棄了以太的概念,圓滿地解釋了運動物體的光學現象。
這樣,在20世紀初,一方面從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運動物體的光學現象確證了光是電磁波;而另一方面又從熱輻射、光電效應、光壓以及光的化學作用等無可懷疑地證明了光的量子性——微粒性。
1922年發現的康普頓效應,1928年發現的喇曼效應,以及當時已能從實驗上獲得的原子光譜的超精細結構,它們都表明光學的發展是與量子物理緊密相關的。光學的發展歷史表明,現代物理學中的兩個最重要的基礎理論——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都是在關於光的研究中誕生和發展的。
此後,光學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以致於成為現代物理學和現代科學技術前沿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發現了愛因斯坦於1916年預言過的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輻射,並且創造了許多具體的產生受激輻射的技術。
愛因斯坦研究輻射時指出,在一定條件下,如果能使受激輻射繼續去激發其他粒子,造成連鎖反應,雪崩似地獲得放大效果,最後就可得到單色性極強的輻射,即激光。1960年,梅曼用紅寶石製成第一台可見光的激光器;同年製成氦氖激光器;1962年產生了半導體激光器;1963年產生了可調諧染料激光器。由於激光具有極好的單色性、高亮度和良好的方向性,所以自1958年發現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引起了科學技術的重大變化。
光學的另一個重要的分支是由成像光學、全息術和光學信息處理組成的。這一分支最早可追溯到1873年阿貝提出的顯微鏡成像理論,和1906年波特為之完成的實驗驗證;1935年澤爾尼克提出位相反襯觀察法,並依此由蔡司工廠製成相襯顯微鏡,為此他獲得了195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48年伽柏提出的現代全息照相術的前身——波陣面再現原理,為此,伽柏獲得了197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開始把數學、電子技術和通信理論與光學結合起來,給光學引入了頻譜、空間濾波、載波、線性變換及相關運算等概念,更新了經典成像光學,形成了所謂「博里葉光學」。再加上由於激光所提供的相干光和由利思及阿帕特內克斯改進了的全息術,形成了一個新的學科領域——光學信息處理。光纖通信就是依據這方面理論的重要成就,它為信息傳輸和處理提供了嶄新的技術。
在現代光學本身,由強激光產生的非線性光學現象正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注意。激光光譜學,包括激光喇曼光譜學、高解析度光譜和皮秒超短脈沖,以及可調諧激光技術的出現,已使傳統的光譜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成為深入研究物質微觀結構、運動規律及能量轉換機制的重要手段。它為凝聚態物理學、分子生物學和化學的動態過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
光學的研究內容
我們通常把光學分成幾何光學、物理光學和量子光學。
幾何光學是從幾個由實驗得來的基本原理出發,來研究光的傳播問題的學科。它利用光線的概念、折射、反射定律來描述光在各種媒質中傳播的途徑,它得出的結果通常總是波動光學在某些條件下的近似或極限。
物理光學是從光的波動性出發來研究光在傳播過程中所發生的現象的學科,所以也稱為波動光學。它可以比較方便的研究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以及光在各向異性的媒質中傳插時所表現出的現象。
波動光學的基礎就是經典電動力學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波動光學不詳論介電常數和磁導率與物質結構的關系,而側重於解釋光波的表現規律。波動光學可以解釋光在散射媒質和各向異性媒質中傳播時現象,以及光在媒質界面附近的表現;也能解釋色散現象和各種媒質中壓力、溫度、聲場、電場和磁場對光的現象的影響。
量子光學
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時,為了從理論上推導出得到的與實際相符甚好的經驗公式,他大膽地提出了與經典概念迥然不同的假設,即「組成黑體的振子的能量不能連續變化,只能取一份份的分立值」。
1905年,愛因斯坦在研究光電效應時推廣了普朗克的上述量子論,進而提出了光子的概念。他認為光能並不像電磁波理論所描述的那樣分布在波陣面上,而是集中在所謂光子的微粒上。在光電效應中,當光子照射到金屬表面時,一次為金屬中的電子全部吸收,而無需電磁理論所預計的那種累積能量的時間,電子把這能量的一部分用於克服金屬表面對它的吸力即作逸出功,餘下的就變成電子離開金屬表面後的動能。
這種從光子的性質出發,來研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學科即為量子光學。它的基礎主要是量子力學和量子電動力學。
光的這種既表現出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的現象既為光的波粒二象性。後來的研究從理論和實驗上無可爭辯地證明了:非但光有這種兩重性,世界的所有物質,包括電子、質子、中子和原子以及所有的宏觀事物,也都有與其本身質量和速度相聯系的波動的特性。
應用光學
光學是由許多與物理學緊密聯系的分支學科組成;由於它有廣泛的應用,所以還有一系列應用背景較強的分支學科也屬於光學范圍。例如,有關電磁輻射的物理量的測量的光度學、輻射度學;以正常平均人眼為接收器,來研究電磁輻射所引起的彩色視覺,及其心理物理量的測量的色度學;以及眾多的技術光學:光學系統設計及光學儀器理論,光學製造和光學測試,干涉量度學、薄膜光學、纖維光學和集成光學等;還有與其他學科交叉的分支,如天文光學、海洋光學、遙感光學、大氣光學、生理光學及兵器光學等。
http://222.16.142.50/dszsexx/science/wzybh/wzybh2.1.htm
參考資料:http://www.dpnet.com.cn/column/column_show.asp?id=1413
❾ 生活中常見的光源有哪些
根據光源的工作原理,目前廣泛應用於照明的電光源有兩類。
(1)熱輻射光源
主要是利用電流將物體加熱到白熾程度而產生光的光源,例如白熾燈、鹵鎢燈。
(2)放電光源
利用電流通過氣體(蒸汽)而發射光的光源。
❿ 有哪些海洋生物是光源
《科學》雜志上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生活在海洋里的80%的生物都能產生熒光。
深海生物善於發光,比較典型的有烏賊、磷蝦、安康魚、甲藻、深海水母和某些珊瑚等(其實有許多浮游生物和細菌都可以發光),另外有些鯊魚比如角鯊也能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