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檢驗酸奶中的乳酸菌要具體的實驗步驟和方法及原理
太麻煩的,要有條件,把樣品稀釋後,例如估計含乳酸菌的量,稀釋到每毫升大約30-300個左右,再用特殊的平板培養基,添加了1%碳酸鈣的平板培養基,採用傾注法與呈液體狀態的40度含碳酸鈣的瓊脂營養培養基混合,倒制於90毫米在小平皿中,培養後,長出菌落,同時,菌落周圍有透明圈的,就是乳酸菌,還可以計數,再剩稀釋倍數,還可得含量。
Ⅱ 乳酸菌活性測定的簡單方法
他們的異化作用類型不同,比如,芽孢桿菌是需氧型的,乳酸菌是厭氧型,而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的。所以可以通過控制氧氣條件來鑒別吧。
如果真要鑒別的話,因為是微生物,可以選擇用菌落也是行得通的
Ⅲ 大腸桿菌 乳酸菌如何做實驗檢測
大腸桿菌的檢測:大腸菌群測定的操作細則
大腸菌群系指一群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該菌主要來於人畜糞便,故以此作為糞便污染指標來評價食品的衛生質量,推斷食品中有否污染腸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腸菌群數系以100mL(g)檢樣內大腸菌群最可能數(MPN)表示。
1 設備和材料
1.1 溫箱:36±1℃。 1.2 冰箱:0~4℃。 1.3 恆溫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顯微鏡。1.6 均質器或乳缽。 1.7 平皿:直徑為90mm。 1.8 試管。 1.9 吸管。 1.10 廣口瓶或三角燒瓶:容量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徑約5mm。 1.12 載玻片。 1.13 酒精燈。 1.14 試管架。
2 培養基和試劑
2.1 乳糖膽鹽發酵管:按GB 4789.28中4.9規定。
2.2 伊紅美藍瓊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規定。
2.3 乳糖發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規定。
2.4 EC 肉湯:按GB 4789.28中4.11規定。
2.5 磷酸鹽緩沖稀釋液:按GB 4789.28中3.22規定。
2.6 生理鹽水。
2.7 革蘭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規定。
3.1 檢樣稀釋
3.1.1 以無菌操作將檢樣25mL(或g)放於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予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最好用均質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處理1min,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3.1.2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
3.1.3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條操作依次做10倍遞增稀釋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3.1.4 根據食品衛生標准要求或對檢樣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
3.2 乳糖發酵試驗
將待檢樣品接種於乳糖 膽鹽發酵管內,接種量在1mL以上者,用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單料乳糖膽鹽發酵管。每一稀釋度接種3管,置36±1℃ 溫箱內,培養24±2h,如所有乳糖膽鹽發酵管都不產氣,則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如有產氣者,則按下列程序進行。
3.3 分離培養
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 溫箱內,培養18-24h,然後取出,觀察菌落形態,並做革蘭氏染色和證實試驗。
3.4 證實試驗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腸菌群菌落1-2個進行革蘭氏染色,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置 36±1℃溫箱內培養24±2h,觀察產氣情況。凡乳糖管產氣、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的無芽胞桿菌,即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陽性。
3.5 報告
根據證實為大腸菌群陽性的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大腸菌群的MPN值。
4 糞大腸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種環將所有產氣的乳糖膽鹽發酵管培養物(見3.2條)轉種於EC肉湯管內,置44.5±0.2℃水浴箱內(水浴箱內的水面應高於EC肉湯液面),培養24±2h,經培養後,如所有EC肉湯管均不產氣,則可報告為陰性;如有產氣者,則將所有產氣的EC肉湯管分別轉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 培養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則證實為糞大腸菌群陽性。
4.2 結果報告
根據證實為糞大腸菌群的陽性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糞大腸菌群的MPN值
乳酸菌的檢測:
一 概述
乳酸菌是指一群能分解葡萄糖或乳糖產生乳酸,需氧和兼性厭氧,多數無動力,過氧化氫酶陰性,革蘭氏陽性的無芽胞桿菌和球菌。這類細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可棲居在人和各種動物的口腔、腸道等器官內,在土壤、食品、飼料、水及一些臨床標本中都有乳酸菌的存在。乳酸菌在工業、農業和醫葯等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應用價值很高,相當多的乳酸菌對人、畜的健康起著有益的作用,但個別菌種能對人畜致病,乳酸菌主要包括23個屬的細菌。
二 樣本採集
檢樣主要為含乳酸菌活菌的飲料和微生態制劑,樣本應放入冰箱保存,心快檢驗。
三 檢驗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乳酸菌飲料中乳酸菌的微生物學檢驗GB/T 16347-1996)
乳酸菌菌總數的測定:乳酸菌菌落總數是指標樣在一定條件下培養後,所得1ml檢樣中所含乳酸菌菌落的總數。
(一)檢驗程序
乳酸菌菌落總數檢驗程序如下:
(二)培養基和試劑
改良TJA培養基(改良番茄汁瓊脂培養基);改良MC培養基(modified Chalmers培養基);0.1%亞甲藍牛乳培養基;6.5%氯化鈉肉湯參照;pH9.6葡萄糖肉湯;40%膽汁肉湯;澱粉水解培養基;精氨酸水解培養基;乳酸桿菌糖發酵管;七葉苷培養基;革蘭氏染色液;3%過氧化氫溶液;蛋白腖水、靛基質試劑;明膠培養基;硝酸鹽培養基、硝酸鹽試劑;生理鹽水:定量分裝於三角瓶和試管內滅菌。
(三)操作步驟
1.以無菌操作將經過充分搖勻的檢樣25ml(或25g)放入含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的來菌廣口瓶內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2.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內(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觸及管內稀釋液)。
3.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順序,作10倍增稀釋液,如此每遞增一次,即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4.選擇2~3個以上適宜稀釋度,分別在作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即以吸取該稀釋度的吸管移1ml稀釋液於滅菌平皿內,每個稀釋度作兩個平皿。
5.稀釋液移入平皿後,應及時將冷至50℃的乳酸菌計數培養基(改良TJA或改良MC)注入平皿約15ml,並轉動平皿使混合均勻。同時將乳酸菌計數培養基傾入加有1ml稀釋液檢樣用的滅菌生理鹽水的滅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以上整個操作自培養物加入培養皿開始至接種結束須在20min內完成。
6.待瓊脂凝固後,翻轉平板,置36℃±1℃溫箱內培養72h±3h取出,觀察乳酸菌菌特徵,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計算後,隨機挑取5個菌落數進行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並做過氧氫酶試驗。革蘭氏陽性,過氧化氫酶陰性,無芽胞的球菌或桿菌可定為乳酸菌。根據證實為乳酸菌菌落計算出皿內的乳酸菌數,然後乘其稀釋倍數即得每亳升樣品中乳酸菌數。例如,檢樣10-4的稀釋液在改良TJA瓊脂平板上,生成的可疑菌落為35個,取5個鑒定,證實的乳酸菌的4個,則1ml檢樣中乳酸菌數為:
35×4/5×104=2.8×105
7.乳酸菌在改良TJA和改良MC培養基上菌落生長形態特徵。
(四)乳酸菌的鑒定
對上述分離到的乳酸菌需進行菌種鑒定時,則作以下試驗。
1.菌種制備 自平板上挑取菌落,接種於改良TJA或改良MC瓊脂斜面,於36℃±1℃,24~48h培養,刮取菌苔,分別進行下列試驗。
2.乳酸桿菌鑒定試驗 極少見還原硝酸鹽,不液化明膠,不產生靛基質和硫化氫。
3.常見乳桿菌屬內種的碳水化合物反應。
4.產酸乳的鏈球菌的鑒別試驗。
Ⅳ 乳酸菌的鑒定方法
1.形態和培養特徵觀察
採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將已純化後的甘油菌種活化後於37℃下培養20~24h ,並進行革蘭氏染色及菌體形態和菌落特徵的觀察。染色方法參照微生物鑒定實驗指導
2.生長條件試驗
(1)耐鹽性試驗(NaCl 濃度:0. 85 、1. 20 和1. 71) (mol/ L) ;
(2)耐酸鹼試驗(p H :4. 3 、5. 7 、6. 8 、8. 4 、8. 6 和8. 7) ;
(3)溫度梯度試驗(溫度: 10℃、30℃、40℃、50℃、55℃、60℃和65℃) 。
分別將參試菌接種於以上處理的液體培養基中培養48 h ,記錄生長狀況。
3.生理生化試驗
⑴過氧化氫酶測定
將實驗菌接種於PGY培養基斜面上,37℃培養20h—24h,取一環接種的培養物,塗於干凈的載玻片上,然後在其上滴加3%-—15%的過氧化氫,有氣泡則為陽性反應,無氣泡為陰性反應。
⑵葡萄糖產酸產氣實驗
在PY基礎培養基內加入30g葡萄糖和5%吐溫-80,1.6g/100mL的溴甲酚紫1.4mL作指示劑, 在培養基內放置一小倒管,分裝試管置37℃培養24h, 經培養後,指示劑變黃表示產酸,倒管內出現氣泡,表示產氣。
⑶澱粉水解實驗
接種新鮮的菌種於含有0.5g可溶性澱粉的PY基礎培養基中,取少許培養液於比色盤內,同時取未接種的培養液作對照,分別在其中加入盧哥氏碘液.不顯色表示澱粉水解,顯藍黑色或藍紫色時,表示澱粉未水解或水解不完全。
⑷明膠液化實驗
將實驗菌接種於明膠基礎培養基中,置37℃培養,以一支未接種的試管作為對照。將接種的和未接種的對照管置於冰箱或冷水中,等待對照管凝固後記錄實驗結果,反復觀察對比多次。如對照管凝固時,接種管液化為陽性反應,凝固為陰性反應
⑸甲基紅(M.R)試驗
接種實驗細菌於PYG培養基,於37℃培養2天後,於培養物中加入幾滴甲基紅酒精溶液,如呈紅色,表示陽性。
⑹乙醯甲基甲醇V-P實驗
接種新鮮的實驗菌種於培養基中, 37℃培養2天後,取培養液1mL在其中
加入1ml 10%的NaOH,混勻,再加入3-4滴2%氯化鐵溶液。數小時後,培養基表面的下層出現紅色者,為陽性
⑺檸檬酸鹽
取幼齡菌種接種於檸檬酸鹽斜面培養基上,適溫培養3-7天,培養基呈鹼性(藍色)者為陽性反應,不變者則為陰性
⑻酪素水解試驗
牛奶平板的制備:取5g脫脂奶粉加入50mL蒸餾水中(或用50mL脫脂牛奶),另稱1.5g瓊脂溶於50mL蒸餾水中,將兩液分開滅菌。待冷至45-50℃時,將兩液混勻倒平板,即成牛奶平板。將平板倒置過夜,使表面水分乾燥,然後將菌種點接在平板上,每皿可點接3-5株菌。適溫培養1、3、5天,記錄菌落周圍和下面酪素是否已被分解而呈透明。配製該培養基時,切勿將牛奶和瓊脂混合滅菌,以防牛奶凝固
⑼厭氧生長測定
將菌種接入營養肉湯平板後,用密封帶包好放入CO2培養箱37℃培養2天後,觀察生長情況,生長則為陽性
(10)厭氧硝酸鹽產氣
接種封油:以斜面菌種用接種環接種後,用凡士林油(凡士林和液體石蠟為1:1)封管,封油的高度約1厘米。必須同時接種不含有硝酸鉀的肉汁腖培養液作對照。
觀察結果:培養2-7d,觀察在含有硝酸鉀的培養基中有否生長和產生氣泡。如有氣泡產生,表示反硝化作用產生氮氣,為陽性反應。但如不含硝酸鉀的對照培養基也可產生氣泡,則只能按可疑或陰性處理。
(11)石蕊牛奶的反應
牛奶中主要含有乳糖和酪蛋白,在牛奶中加入石蕊是作為酸鹼指示劑和氧化還原指示劑。石蕊在中性時呈淡紫色,酸性時呈粉紅色,鹼性呈藍色,還原時則自上而下地褪色變白。觀察其產酸、產鹼、腖化、酸凝固、凝乳酶凝固、還原情況
(12)糖發酵實驗
將需要測定的糖或醇類等碳水化合物加入PY基礎培養基中,按表分裝含5mL培養基的試管.分別取0.2mL,被鑒定菌株接到滅菌後的碳水化合物培養基中37℃培養24h,振盪培養。檢測時取培養液少許置於比色盤內,同時取未加碳水化合物的PY培養液作為對照,滴加試劑比較顏色的變化,記錄產酸的強弱.
附一些培養基:
①PY培養基(100mL):蛋白腖1.0g,酵母提取物1.0g,無機鹽溶液4.0mL[鹽溶液成分:無水CaCl2 0.2g,MgSO4 20.0g ,K2HPO4 1.0g, ,KH2PO4 1.0g,NaHCO3 10.0g,NaCl 2.0g](將CaCl2和MgSO4一起溶解於300mL蒸餾水中,再加500mL蒸餾水,一邊攪拌一邊緩慢加入其他鹽類.繼續攪拌直到全部溶解,加蒸餾水定容至1000mL,混合後貯備於4℃)
②PYG培養基:PY在基礎培養液內加入1.0g葡萄糖
③營養明膠 蛋白腖5g、牛肉膏3g、明膠120g、蒸餾水1000mL、pH6.8~7.0;加熱溶解、校正至pH7.4~7.6,分裝小管,121℃高壓滅菌10min,取出後迅速冷卻,使其凝固。復查最終pH應為6.8~7.0
④檸檬酸鹽斜面培養基:檸檬酸鈉 3g NH4H2PO4 1g MgSO4 0.2g
K2HPO4 1g NaCl 5g 瓊脂15—20g 水1000mL 加熱溶解後,調pH至7,再加入1.6%溴麝香草酚藍指示劑10mL,培養基呈綠色,分裝試管,每管5mL,121滅菌30min
⑤含硝酸鉀的營養肉湯 加入2g硝酸鉀入營養肉湯
4.16S rDNA 序列分析
這個LZ另外查好了,很多學問。
5.生長曲線
活菌計數方法:採用塗布法,進行菌落計數,每隔一段時間(2-4小時)測
Ⅳ 生物顯微鏡觀察乳酸菌
酵母菌是個單細胞真菌.乳酸菌屬於細菌;細菌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有些細菌還有鞭毛、莢膜等特殊結構;真菌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所以酵母菌和乳酸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明顯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故D說法正確.
故選;D
Ⅵ 鑒定乳酸菌需要做哪些生理生化試驗結果如何請做過乳酸菌的人回答`。
細菌的生理、生化試驗簡介
微生物生化反應是指用化學反應來測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生化反應常用來鑒別一些在形態和其它方面不易區別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應是微生物分類鑒定中的重要依據之一,微生物檢驗中常用的生化反應介紹如下:
一、糖酵解試驗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類的能力有很大差異,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產氣或不產氣。可用指示劑及發酵管檢驗。
試驗方法:以無菌操作,用接種針或環移取純培養物少許,接種於發酵液體培養基管中,若為半固體培養基,則用接種針作穿刺接種。接種後,置36±1.0°C培養,每天觀察結果,檢視培養基顏色有無改變(產酸),小倒管中有無氣泡,微小氣泡亦為產氣陽性,若為半固體培養基,則檢視沿穿刺線和管壁及管底有無微小氣泡,有時還可看出接種菌有無動力,若有動力,培養物可呈彌散生長。本試驗主要是檢查細菌對各種糖、醇和糖苷等的發酵能力,從而進行各種細菌的鑒別,因而每次試驗,常需同時接種多管。一般常用的指示劑為酚紅、溴甲酚紫,溴百里藍和An-drade指示劑。
二、澱粉水解試驗
某些細菌可以產生分解澱粉的酶,把澱粉水解為麥芽糖或葡萄糖。澱粉水解後,遇碘不再變藍色。
試驗方法:以18~24h的純培養物,塗布接種於澱粉瓊脂斜面或平板(一個平板可分區接種,試驗數種培養物)或直接移種於澱粉肉湯中,於36±1°C培養24~48h,或於20℃培養5天。然後將碘試劑直接滴浸於培養表面,若為液體培養物,則加數滴碘試劑於試管中。立即檢視結果,陽性反應(澱粉被分解)為瓊脂培養基呈深藍色、菌落或培養物周圍出現無色透明環、或肉湯顏色無變化。陰性反應則無透明環或肉湯呈深藍色。
澱粉水解系逐步進行的過程,因而試驗結果與菌種產生澱粉酶的能力、培養時間,培養基含有澱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關系。培養基pH必須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適。澱粉瓊脂平板不宜保存於冰箱,因而以臨用時制備為妥。
三:V-P試驗
某些細菌在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中能分解葡萄糖產生丙酮酸,丙酮酸縮合,脫羧成乙醯甲基甲醇,後者在強鹼環境下,被空氣中的氧氧化為二乙醯,二乙醯與蛋白腖中的胍基生成紅色化合物,稱V-P(+)反應。
試驗方法:
1)O』Meara氏法:將試驗菌接種於通用培養基,於36±1°C培養48h,培養液1ml加O』Meara試劑(加有0.3%肌酸Creatine或肌酸酐Creatinine的40%氫氧化鈉水溶液)1ml,搖動試管1~2min,靜置於室溫或36±1°C恆溫箱,若4h內不呈現伊紅,即判定為陰性。亦有主張在48~50°C水浴放置2h後判定結果者。
2)Barritt氏法:將試驗菌接種於通用培養基,於36±1°C培養4天、培養液2.5ml先加入a萘酚(2-na-phthol)純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氫氧化鉀水溶液0.2ml,搖動2~5min,陽性菌常立即呈現紅色,若無紅色出現,靜置於室溫或36±1°C恆溫箱,如2h內仍不顯現紅色、可判定為陰性。
3)快速法:將0.5%肌酸溶液2滴放於小試管中、挑取產酸反應的三糖鐵瓊脂斜面培養物一接種環,乳化接種於其中,加入5%α-萘酚3滴,40%氫氧化鈉水溶液2滴,振動後放置5min,判定結果。不產酸的培養物不能使用。
本試驗一般用於腸桿菌科各菌屬的鑒別。在用於芽胞桿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細菌時,通用培養基中的磷酸鹽可阻礙乙醯甲基醇的產生,故應省去或以氯化鈉代替。
四:甲基紅(Methyl Red)試驗
腸桿菌科各菌屬都能發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過程中產生丙酮酸,進一步分解中,由於糖代謝的途徑不同,可產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產物,可使培養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紅指示劑變紅。
試驗方法:挑取新的待試純培養物少許,接種於通用培養基,培養於36±1°C或30°C(以30°C較好)3~5天,從第二天起,每日取培養液1ml,加甲基紅指示劑1~2滴,陽性呈鮮紅色,弱陽性呈淡紅色,陰性為黃色。迄至發現陽性或至第5天仍為陰性、即可判定結果。
甲基紅為酸性指示劑,pH范圍為4.4~6.0,其pK值為5.0。故在pH5.0以下,隨酸度而增強黃色,在pH5.0以上,則隨鹼度而增強黃色,在pH5.0或上下接近時,可能變色不夠明顯,此時應延長培養時間,重復試驗。
五:靛基質(Imdole)試驗
某些細菌能分解蛋白腖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顯色反應表現出來。吲哚與對二甲基氨基苯醛結合,形成玫瑰吲哚,為紅色化合物。
試驗方法:將待試純培養物小量接種於試驗培養基管,於36±1°C培養24h時後,取約2ml培養液,加入Kovacs氏試劑2~3滴,輕搖試管,呈紅色為陽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搖動試管以提取和濃縮靛基質,待其浮於培養液表面後,再沿試管壁徐緩加入Kovacs氏試劑數滴,在接觸面呈紅色,即為陽性。
實驗證明靛基質試劑可與17種不的靛基質化合物作用而產生陽性反應,若先用二甲苯或乙醚等進行提取,再加試劑,則只有靛基質或5-甲基靛基質在溶劑中呈現紅色,因而結果更為可靠。
六、硝酸鹽(Nitrate)還原試驗
有些細菌具有還原硝酸鹽的能力,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氨或氮氣等。亞硝酸鹽的存在可用硝酸試劑檢驗。
試驗方法:臨試前將試劑的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B(α-萘胺乙醇溶液)試液各0.2ml等量混合、取混合試劑約0.1ml、加於液體培養物或瓊脂斜面培養物表面,立即或於10min內呈現紅色即為試驗陽性,若無紅色出現則為陰性。
用α-萘胺進行試驗時,陽性紅色消退很快、故加入後應立即判定結果。進行試驗時必須有未接種的培養基管作為陰性對照。α-萘胺具有致癌性、故使用時應加註意。
七、明膠(Gelatin)液化試驗
有些細菌具有明膠酶(亦稱類蛋白水解酶),能將明膠先水解為多肽,又進一步水解為氨基酸,失去凝膠性質而液化。
試驗方法:挑取18~24h待試菌培養物,以較大量穿刺接種於明膠高層約2/3深度或點種於平板培養基。於20~22℃培養7~14天。明膠高層亦可培養於36±1℃。每天觀察結果,若因培養溫度高而使明膠本身液化時應不加搖動、靜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後、再觀察其是否被細菌液化,如確被液化,即為試驗陽性。平板試驗結果的觀察為在培養基平板點種的菌落上滴加試劑,若為陽性,10~20min後,菌落周圍應出現清晰帶環。否則為陰性。
八、尿素酶(Urease)試驗
有些細菌能產生尿素酶,將尿素分解、產生2個分子的氨,使培養基變為鹼性,酚紅呈粉紅色。尿素酶不是誘導酶,因為不論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細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活性最適pH為7.0。
試驗方法:挑取18~24h待試菌培養物大量接種於液體培養基管中,搖均,於36±1℃培養10,60和120min,分別觀察結果。或塗布並穿刺接種於瓊脂斜面,不要到達底部,留底部作變色對照。培養2,4和24h分別觀察結果,如陰性應繼續培養至4天,作最終判定,變為粉紅色為陽性。
九、氧化酶(Oxidase)試驗
氧化酶亦即細胞色素氧化酶,為細胞色素呼吸酶系統的終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細胞色素C氧化,然後此氧化型細胞色素C再使對苯二胺氧化,產生顏色反應。
試驗方法:在瓊脂斜面培養物上或血瓊脂平板菌落上滴加試劑1~2滴,陽性者Kovacs氏試劑呈粉紅色~深紫色,Ewing氏改進試劑呈藍色。陰性者無顏色改變。應在數分鍾內判定試驗結果。
十、硫化氫(H2S)試驗
有些細菌可分解培養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產生硫化氫氣體,硫化氫遇鉛鹽或低鐵鹽可生成黑色沉澱物。
試驗方法:在含有硫代硫酸鈉等指示劑的培養基中,沿管壁穿刺接種,於36±1℃培養24~28h,培養基呈黑色為陽性。陰性應繼續培養至6天。也可用醋酸鉛紙條法:將待試菌接種於一般營養肉湯,再將醋酸鉛紙條懸掛於培養基上空,以不會被濺濕為適度;用管塞壓住置36±1℃培養1~6天。紙條變黑為陽性。
十一、三糖鐵(TSI)瓊脂試驗
試驗方法:以接種針挑取待試菌可疑菌落或純培養物,穿刺接種並塗布於斜面,置36±1℃培養18~24h,觀察結果。
本試驗可同時觀察乳糖和蔗糖發酵產酸或產酸產氣(變黃);產生硫化氫(變黑)。葡萄糖被分解產酸可使斜面先變黃,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觸空氣而氧化,加之細菌利用培養基中含氮物質,生成鹼性產物,故使斜面後來又變紅,底部由於是在厭氧狀態下,酸類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黃色。
十二、硫化氫-靛基質-動力(SIM)瓊脂試驗
試驗方法:以接種針挑取菌落或純養物穿刺接種約1/2深度,置36±1℃培養18~24h,觀察結果。培養物呈現黑色為硫化氫陽性,混濁或沿穿刺線向外生長為有動力,然後加Kovacs氏試劑數滴於培養表面,靜置10min,若試劑呈紅色為靛基質陽性。培養基未接種的下部,可作為對照。
Ⅶ 乳酸菌的抑菌實驗能否用OD值來測定呢
OD值用來測菌液內濃度,但是對菌液內活菌控制是很難的,因為OD值不能辨認活菌與死菌,但是如果你認為培養的細菌幾乎沒有死菌可以採用OD值來測量,但作為生物學的學生,從微生物的角度來說還是不建議你用此法。
Ⅷ 在乳酸檢測過程中如何鑒定乳酸桿菌。
按照國家標准《GB 4789.35-2010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乳酸菌檢驗》上面所說的方法進行檢驗,不過乳酸菌往往是需要計數的,而不是鑒定。
篇幅比較大我就不多說了,你在網上搜索一下這個國家標准看看吧!
Ⅸ 乳酸菌標准
GB/T 4789.35-2008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食品中乳酸菌檢驗 (單行本完整清晰掃描版) 447KB
QB 1554-1992乳酸菌飲料 154KB
GB/T 5009.186-2003 乳酸菌飲料中脲酶的定性測定 43KB
GB/T 4789.35-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乳酸菌飲料中乳酸菌檢驗 168KB
GB 16321-2003 乳酸菌飲料衛生標准 86KB
GB 16321-1996乳酸菌飲料衛生標准 93KB
QB 1554-92乳酸菌飲料 253KB
GB/T 5009.186-2003乳酸菌飲料中脲酶的定性測定 70KB
GB/T 4789.35-2003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乳酸菌飲料中乳酸菌檢驗 1247KB
GB 16321-2003乳酸菌飲料衛生標准 169KB
GB/T 16347-1996乳酸菌飲料中乳酸菌的微生物學檢驗 180KB
到易啟標准網搜索後下載吧。
易啟標准網有這些全文電子版免費下載的. 上面是我幫您在易啟標准網搜索到的搜索結果列表,供您下載參考。
下載方法,先在Google谷歌和網路搜索到易啟標准網,打開網站免費注冊成為會員,登陸後搜索您要的標准或者書籍,然後下載.如有問題可參考這個網站的幫助文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