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技術專業怎樣
若是將來想要深造,對科研領悟進行深入探究,那麼非常建議選擇生物專業,前景很廣,學識越高越好。但是,若是不想走這條路,建議換個專業。
B. 應用生物技術有怎樣的發展
應用生物技術方法可以大量合成來源於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毒素、病毒。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沖破比現有裝備毒劑的毒性大30~100倍的新毒素和病毒將出現,使現有的化學戰劑發生很大的變革。1998年英國波頓化學防護研究所所長皮爾遜提出了化學生物戰劑譜的新概念。
C. 應該如何利用生物技術來發展農業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目前農業生物技術重點項目有:1、人畜共患重大疫病防治技術及產品研製;2、基於品種設計的超級雜交稻;3、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的基因組工程;4、轉基因植物及產業化;5、動植物生物反應器;6、新型、安全、高效生物農葯及肥料產品研製;7、植物抗逆與營養高效利用生物技術育種;8、農林生物質的開發與利用
D. 生物技術就業前景如何
生物科學本科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非常少,原因在於研究類職位對本專業的專業素質的要求非常高(碩士或博士)。因此,除了考研繼續深造以外,本科畢業生最好的出路則只有轉往銷售、管理或教育等方向。
本科生畢業後去做研發,要面對眾多研究生的競爭,因此,求職難度相當大。但並不意味著就完全沒有勝算。我們可以提前規劃好自己求職的方向,越具體越好。例如,你看好某個行業甚至某個企業的某個職位,然後,你再根據你所確定的方向制定職業規劃。當然,首先要了解行業和企業各方面的信息(發展趨勢、行業人才供需情況、是否有自己的親友引薦、職業通道等等)。
有些學校的生物科學專業為了有利於學生就業,還會在專業內劃為微生物、動物或植物等方向。
對於學微生物方向的,你可以瞄準一些生物制葯廠和做疫苗的公司,現在社會上外資和醫院附屬的制葯廠比較多,做疫苗的公司也不少,不防一試,雖說不是專門學生物制葯的,但是基礎知識你都有,不足的可以在崗位上學,要注意的是你面試時對這個公司的背景、產品和專業知識等要有充足的准備,還要有個思想准備:你會受到生物制葯專業畢業生的挑戰。
對於學動物方向的,你可以瞄準一些畜牧獸醫站、養殖場和相關單位等等,當然同樣要受到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的挑戰。
對於學植物方向的,你可以瞄準一些植物所、公園、苗木園、園藝場、種苗公司等,當然也會受到園藝園林、植保等專業的沖擊。
既然先天有劣勢,那就只能依靠我們「笨鳥先飛」了。從大一開始,就制定實習計劃,爭取每個假期都能到你心儀的行業中積累到相關經驗——實習經驗和實習報告上的鑒定對你未來的就業非常有幫助。
薪資水平:外資企業對新招入員工薪水一般在4000元/月(存在地區和企業差異),民企和國企開出的待遇大致為2000元/月,甚至更低。
E. 生物技術的前景怎麼樣
本專業對於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嚴格。畢業生主要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國家機關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高級管理工作。
生物技術一直是政府所支持的重點產業領域,包括克隆在內的尖端研究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進行的,所以相關生物學專業的就業狀況一直以來都是趨向於良好發展。
無論是在研究機關或者生物公司,投資每年都有所增長。而職位的增長速度也保持在4-5%左右。生物專業是一個交叉性十分強的學科,伴隨科技飛速發展,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學科交叉性越來越強,許多生物相關的新興學科方興未艾。
此外,生物相關的應用類學科包括公共衛生,食品,營養等,人才缺口也較基礎研究類大。
生物技術專業簡介:
生物技術專業培養以現代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為基礎、以分子克隆技術為手段的現代生物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著重掌握分子生物學技術、細胞與組織培養技術、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制葯技術、葯用植物化學分析技術、植物工廠化繁育與生產的技術、動植物檢疫技術、市場營銷、企業策劃等知識和技能。
畢業生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工業、醫葯、商檢、食品、農林生產、環保、科技情報、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F. 如何看待生物技術
1.克隆人的倫理問題
生命科學與人自身及人類社會的聯系比其他任何自然學科都更加緊密,它關繫到每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由此引發的爭論當然也最激烈。克隆人引發的爭論有技術上的,也有社會倫理方面的。其焦點問題還在於它帶來了某些潛在的威脅和社會倫理方面的問題。
克隆技術一旦用於人類自身,人類新成員就可以被人為地創造,成為實驗室中的高科技產物,他們不是來自合乎法律與道德標準的傳統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人倫關系必將發生混亂。人們很難想像和接受這種對人類社會基本組織——家庭的巨大沖擊。這對人類社會現有法律、倫理、道德產生威脅,對人類的觀念是嚴峻的挑戰。2.試管嬰兒問題試管嬰兒試驗成功的新聞引起的問題不該是「向神挑戰」(1),而是「向人挑戰」。根據英文「時代雜志」及「新聞周刊」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報導,英國科學家所做的,是把精卵在母體外結合,再移入母親子宮內,而生出正常的嬰兒。假定這項「種卵」技術確實是順利完成了,──不少學者,包括試管受精的先鋒P. Steptoe博士在內,抱著懷疑的態度──再假定有一天,體外妊娠,即把受精卵移殖到人工胎盤上面,使它在母體外成長,也成了事實的話,那時候,性愛、婚姻、家庭、天倫等種種觀念和制度,使人成為人的觀念和制度,就要受到嚴重的考驗。因為它們的生理基礎已經不存在,至少不是像今天這樣普遍必需的了。
考驗不是全面的摧毀。正如俗語說的:「真金不怕火煉」。經過初期的震盪與沖擊,傳統思想的糟魄會被淘汰,留下的卻是它的精華,反映永恆真理的精華。可是這需要關心人類前途的學者積極主動的思考辨析,尤其需要科系間的(Interdisciplinary)合作與交談。美國天主教最近成立了「肯尼迪生物倫理中心」及「神學科技會談研究所」。後者一九七四年的會談主題即是「築造的人」(Fabricated Man)(2)
生物醫學的事實與構想
研究母體外受精的主要動機是幫助不能生育的婦女,使她們能夠懷孕生產子女,促進家庭天倫之樂。根據統計,結婚而不能有子女的夫婦相當多,約占結婚夫婦總數的百分之十五。人渴求有後代的本能這幺強,在美國,有的夫婦願意出兩萬伍千美元或更高的價錢得到一個嬰兒,甚至傾家破產在所不惜。(美軍「太平洋星條報」,一九七五年五月一日,「聯合報」仝年五月二十一日)
在不孕的夫妻中,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是因為「先生」不能授精;而這些男人之中,許多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精液。除了荷爾蒙或心理治療方法之外,使得這對夫婦得以養育親生子女的方法之一即是「以丈夫之精液人工授精」,簡稱AIH(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the Husband)。原來,這些精液不足的男人射精時的前幾滴精液含有精子較多。因此,醫生可把這幾滴精液收集儲藏,以後直接放入陰道內(3)。今天,這樣的人工授精術是事實。當然實際上診斷治療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這里只說出最基本的要點,作為倫理研討的基礎。
有的夫婦本來能夠生育,只是發現男方帶有遺傳病症,借著正常的懷孕方法,就會生出殘廢病態的子女。怎幺辨呢?此外,少數的男子患有「無精子症」,不能使用AIH。在這些和別的類似的情形下,「以捐助者之人工授精」就會被使用,簡稱AID(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a Donor)。這種人工授精術也是醫學事實。儲藏捐助者的精液的地方稱為「精子行庫」(Sperm Bank)。這樣的機構不僅在美國有,一九七三年在法國有一家,在比國至少有兩家。後者在比國電視節目中作宣傳,引起不少疑問。魯汶大學在一九七三年五月卅一日至六月一日,舉行一次講習會,主題即是「人工授精術」。(NRTh, 1973, 764)
假若醫生診斷出不孕的不因是婦女的輸卵管阻塞或已經結根扎或割除,上述的兩種人工授精術便沒用了。因為即使男方的精液正常,女方排出的卵也沒有毛病,但是精卵卻無法適合。一九六九年,上面我們提過的Steptoe博士和兩位英國科學家成功地使精卵在試管中結合,但一直不能把受精卵種植到母體內,使之長大成胎兒。在本文開始,說到去年有人把這件事完成了。但究竟是不是事實,還不確定。因此我們討論這件個案時,暫且還把它當做理論或科學家的構想。也許當這篇文字與讀者見面的時候,它已經成為科學的,即可以重復的手術了。不論如何,倫理的原則在此處是相同的,貼到理論上或貼到理論的實現上是沒有分別的。
科學家再進一步的構想是所謂的「代理母親」(Surrogate mother)當一位婦女不能或不願經過九個月的妊娠階段,就可以把她身內的受精卵移到另一婦女的子宮內,由她代為孕育。這種「代理母親」原則上該是自願的。能不能變成強迫性的呢?遺傳學家諾貝爾獎金得主 H. J. Muller 就提出使人驚訝的構想。他主張未來的父母應該取用人類最「優秀的」受精卵移植到母體身內,這樣可以保護及改
G. 現代生物技術是怎樣發展的
20世紀50年代,阿爾伯(Arber)的實驗室發現大腸桿菌能夠限制侵染的噬菌體,60年代末證明大腸桿菌細胞內存在修飾—限制系統,即給宿主自身DNA打上甲基化標記並切割入侵的噬菌體DNA;1970年史密斯(Smith)等人從流感嗜血桿菌(emphasisrole=)中分離出特異切割DNA的限制酶;翌年,內森斯(Nathans)等人用該酶切割猴病毒SV40DNA,最先繪制出DNA的限制圖譜(restrictionmap)。
現代生物技術就是以20世紀70年代DNA重組技術的建立為標志的。
1972年美國Berg和Jackson等人將猿猴病毒基因組SV40DNA、噬菌體基因以及大腸桿菌半乳糖操縱子在體外重組獲得成功;翌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Cohen)和博耶(Boyer)等人在體外構建出含有四環素和鏈黴素兩個抗性基因的重組質粒分子,將之導入大腸桿菌後,該重組質粒得以穩定復制,並賦予受體細胞相應的抗生素抗性,由此宣告了基因工程的誕生;1973年史密斯和內森斯提出修飾—限制酶的命名法;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可用以在特定位點切割DNA,限制酶的發現使分離基因成為可能。
為表彰上述科學家在發現和使用限制酶中的功績,1978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被授予阿爾伯、內森斯和史密斯;1975年桑格(Sanger)實驗室建立了酶法快速測定DNA序列的技術;1977年吉爾伯特(Gilbert)實驗室又建立了化學測定DNA序列的技術。
分子克隆和測序方法的建立,使重組DNA技術系統得以產生。
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伯格、吉爾伯特和桑格,以肯定他們在發展DNA重組與測序技術中的貢獻;1977年,日本的Tfahura及其同事首次在大腸桿菌中克隆並表達了人的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基因。
幾個月後,美國的Ullvich隨即克隆表達了人的胰島素基因。1978年,美國Genentech公司開發出利用重組大腸桿菌合成人胰島素的先進生產工藝,從而揭開了基因工程產業化的序幕;1982年,美國科學家將大鼠的生長激素基因轉入小鼠體內,培育出具有大鼠雄健體魄的轉基因小鼠及其子代;1983年利用攜帶有細菌新黴素抗性基因的重組Ti質粒轉化植物細胞,首例轉基因番茄、煙草培育成功,開創了採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農作物品種的先河;1990年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能源部(DOE)聯合發表了美國人類基因組計劃,1990年10月1日正式啟動,耗資30億美元;1994年轉基因番茄在美國上市,貨架期比普通番茄延長了兩個月,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轟動一時。轉基因技術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夠打破物種之間的界限,可以按照人們的意願來設計和創造具有經濟價值的農作物新品種,這是傳統方法不可能做到的。1997年英國愛丁保羅斯林研究所的有關科學家宣布,應用轉基因技術首次育成克隆羊「多莉」,引起世界轟動,首次證明動物細胞也具有全能性;2000年6月26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在白宮舉行了記者招待會,鄭重宣布:經過上千名科學家的共同努力,被比喻為生命天書的人類基因組草圖已經基本完成,人類終於能夠解讀生命的天書。
H. 生物技術就業前景如何
就業前景:現在生物技術專業的需求人才主要體現在尖端,因此本科畢業生的的就業前景十分困難,但是對於高層次的人才還是很好就業的;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各類生物製品公司,其中大部分是生物制葯、酒水飲料食品、保健品企業等。
補充:
生物技術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高技術之一。70年代發明了重組DNA技術和雜交瘤技術;80年代建立了細胞大規模培養轉基因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制葯始於八十年代初,特別是發明了pcr技術,使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90年代,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以及重要農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信息技術的滲入,相繼發展起了功能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組合化學,生物晶元技術以及一系列的自動化分析測試和葯物篩選技術和裝備。各種新興的生物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醫療,農業,生物加工,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並對制葯等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生物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傳統生物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兩個階段,發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為核心技術。由於生物技術將會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糧食、健康、環境、能源等開辟廣闊的前景,它與計算機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術等被列為高科技,被認為是21世紀科學技術的核心。目前生物技術最活躍的應用領域是生物醫葯行業,生物制葯(常指基因重組葯物)被投資者看作為成長性最高的產業之一。世界各大醫葯企業瞄準目標,紛紛投入巨額資金,開發生物葯品,展開了面向21世紀的空前激烈競爭。
0 108
更多回答(4)
108
更多回答(4)
I. 生物技術是怎樣發展的
生物技術不是一門新學科,它可分為傳統生物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是從傳統生物技術發展而來的。
傳統生物技術是指舊有的製造醬、醋、酒、麵包、乳酪、酸奶及其他食品的傳統工藝;現代生物技術則是指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以現代生物學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基因工程為核心的新興學科、當前所稱的生物技術基本上都是指現代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