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隨著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其安全性與倫理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很多領域的科學技術本來就是雙刃劍,既能為人類造福、亦能為人類造孽,甚至對人類的生存發展產生重大危害,特別是你提及的生物技術領域,如果對課題立項監管不嚴,稍有不慎就可能福禍兩重天,比如近幾年出現的非法轉基因、克隆人等等。
② 為什麼生物技術會引發大量的倫理問題
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帶來的社會影響,全球范圍內的爭論可謂如火如荼。爭論的內容幾乎涉及新興生物技術的各個領域,也世紀社會的經濟、倫理、法律等各個層面。
1.轉基因技術的安全問題
農業轉基因技術是當今世界最熱門也是發展最快的研究領域之一,他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轉基因食品,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已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擴大到2001年底的5000公頃,現在食用轉基因食品的人至少已有10億之多。轉基因技術因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而深受世人關注。一些國家出台政策對農業轉基因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積極扶持,也有一些國家特別是歐洲的一些國家對轉基因食品存有疑慮和恐慌,紛紛要求對轉基因食品的銷售採取限制措施。轉基因技術是在基因水平上進行操作,改變已有的基因,改良甚至創造新的物種。DNA是生命的藍圖,基因一旦被改動,可能引起生物體內一系列未知的結構與功能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又會通過遺傳傳遞,產生無數拷貝並代代相傳。如果轉基因技術應用不當,一旦產生不良後果,其危害會不斷擴展和傳遞。例如,人們普遍關心外源基因引入生物體特別是引入人體後,是否會影響其他重要的調節基因,甚至會激活原癌基因,轉基因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否會導致難以消滅的新病原物的出現,是否會造成生態學災難,人類攝食大量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影響人類及其後代的健康。這些問題目前還難以用確切的實驗證據來做出明確的答復,因為某些影響和作用目前還難以檢測,或者還需要經過對幾代人的分析後才能下結論。
面對沸沸揚揚的輿論,為減少消費者的擔心,很多國家採取或擬採取標識制度,讓轉基因食品亮出身份,把選擇的權力交給消費者。我國的一些科學家認為,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慌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例子證明轉基因作物有毒,農業轉基因技術是福不是禍。當然轉基因農業畢竟是前所未有的事業,由於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我國政府採取了很審慎的態度。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建立了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制度和標識制度。
人們當然也關心生物技術引發的社會問題。科技先進、研究經費充足的國家,就可能首先獲得一些涉及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生物技術,而對這些技術實行壟斷應用,特別是將生物技術應用於武器製造和戰爭,其後果將不堪設想。對人類可能將是一場比原子彈爆炸更為可怕和持久的災難。有人曾設想利用不同種族的人在遺傳基因上的特異性,設計一種生物技術武器,可以傷害一個民族的人,而對同樣環境條件下的其他民族的人毫無威脅。在這個民族矛盾仍很普遍的人類社會,這種武器可助紂為虐。另外,宗教界與生物保護組織提出種種理由反對轉基因技術應用也引發了另一方面的社會問題。
2.人類生存環境的異化
人類是地球長期自然進化的產物,而由於人的智力的進化以及科學技術在近代以後的快速發展,人產生了干預進化過程的能力。生物技術就可以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和進化方向,生物技術不但可以使人類自身異化,也可以使人類的生存環境異化。過去人類是通過適應自然而生存,而今天和未來,領先基因技術可以創造"超人",人可以"四兩搏千斤",讓自然適應人類。因而生物技術可以主導人類的進化方向並引發激烈和徹底的社會革命。人與其它物種的生存競爭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人類還可以改變環境甚至改變自身,對人類的各種自然選擇壓力都已被征服了,人類不必再通過自然選擇來被動地適應環境,人類現代的進化越來越多地受到人為的、來自科學技術的干預。人類目前的行為極大地改變著未來的物種進化過程。讓很多科學家感到憂慮的是,在現代醫學發展的同時,許多對人類產生死亡威脅的基因保存了下來。一方面,醫學科學發展以及環境改善的同時,人類喪失了對一些傳染病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現在細菌和病毒幾乎已經學會了如何對付所有的葯物,誰也不知道基因改造會給有機物帶來什麼後果。
生物工程的發展可能給我們這樣一個世界:物種會極豐富,而且有很多不是自然界進化的產物,也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人造的。現在已出現了"工程生物"的概念,工程生物是生物技術的產物,是人造的生物,其中會有一些並非人有意製造的,而是某種生產過程的"副產品"。工程生物將快速增加,可能有一天人成為真正的造物主。大量的工程生物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這是一個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問題。地球上物種的人為遷移也給人類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生物入侵"成為一個新的令人頭疼的問題。我國政府就已宣布微柑橘、紫莖則蘭等為"不受歡迎的外來物種"。
地球在過去200年間發生的變化比過去2000年還要大,而過去20年間的變化則超過了過去的200年。歷史上人類確實曾為自身的進化"買單付賬",但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再也付不起那份沉重的賬單?
3.克隆人的倫理問題
生命科學與人自身及人類社會的聯系比其他任何自然學科都更加緊密,它關繫到每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由此引發的爭論當然也最激烈。克隆人引發的爭論有技術上的,也有社會倫理方面的。其焦點問題還在於它帶來了某些潛在的威脅和社會倫理方面的問題。
克隆技術一旦用於人類自身,人類新成員就可以被人為地創造,成為實驗室中的高科技產物,他們不是來自合乎法律與道德標準的傳統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人倫關系必將發生混亂。人們很難想像和接受這種對人類社會基本組織——家庭的巨大沖擊。這對人類社會現有法律、倫理、道德產生威脅,對人類的觀念是嚴峻的挑戰。
4.基因治療的許可權問題
生物技術的深入發展促進了醫療技術的提高。隨著在分子水平上對遺傳疾病致病機理的深入研究,基因治療技術今後還將有更深入的發展和更廣泛的應用。最終可以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對變異基因進行修正。那麼,基因治療應該在什麼范圍之內進行?誰有權對基因治療"拍板"?
到目前為止所實施的所有基因治療病例都以病人的體細胞為轉基因的受體或靶細胞,這種體細胞基因治療隻影響治療對象,這種操作需得到知情的患者同意。但如果把基因治療引入胚胎細胞或生殖細胞,這種操作則涉及到後代(未出生嬰兒)基因結構的改變。雖然有可能徹底治療某種遺傳疾病,但這一改變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甚至下幾代。面對"定製嬰兒"的美好理想,人們不禁要問,父母有權挑選下一代的相貌體征甚至人格特徵嗎?一個人有權決定另一個人的基因結構或未來命運嗎?更嚴重的是,萬一這種基因操作失敗了或者造成了將來才能發現的不可挽回的缺陷和後果,誰來承當責任?
如果基因診斷的方法真能讓每個人在幼年時代便知道自己今後可能會患上某種重病,有人覺得這也是一件很不美好的事情,覺得這太過殘酷和宿命了。
還有人擔心如果某種可以增強人的體能特徵的基因被確定和被克隆下來,通過基因治療的操作來增加人的體能,比如增加運動員的身高或短跑速度,這與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有什麼本質區別?由於可能影響到人類及其個體成員的命運,所以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仍然在激烈地爭論著。
5.個人基因信息的隱私權問題
個人基因信息的隱私權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由人把它成為"後基因組時代的人權問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加速完成,使我們能夠測定每個人的基因數據,能夠鑒定或預測越來越多的與疾病相關的基因並設法治療這些遺傳疾病,但另一方面,誰有權負責保管個人的基因信息資料?如何有效保護個人的基因信息資料?公民個人的基因數據經過科學家測試、研究、開發可以加以利用,這一成果應屬於誰?權益如何劃分?利益如何分享?"個人數據"是否會被濫用?另外,有基因缺陷或差異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是否能受到真正平等和公正的對待?將來會不會像過去人們歧視某個人種那樣歧視某種基因?提出這些問題是因為個人基因信息的泄露可能會得到不正確的解釋或推測,也必然會影響一個人的升學、求職、婚姻、人壽保險費用與醫療保險費用及其他待遇等一系列的問題。
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建立之初,科學家們就十分關注基因組信息如何被正確地應用和個人與社會的利益如何有效地被保護等問題。為此,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一部分,還特別設立了人類基因信息利用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計劃(ELSI),以防止那些試圖搞種族歧視或個人歧視,甚至試圖實施種族侵略與滅絕暴行的人在人類基因組中找借口。
6.基因組資源及其管理問題
人類基因只有一套,即人類只有一個基因組,它包含的基因是有限的,所以人類基因組是有限的資源。基因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類的未來生活,所以全世界都在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各國政府不惜代價,集團企業積極參與。據估計,至今為止,全世界各公司投入基因組研究的經費已達每年數十億美元,已超過了政府的投入。中國擁有22%以上的人口,有56個民族和許多遺傳隔離群,他們在遺傳上均有其特點,故中國是基因資源的大國,因而也成為"多國部隊"眼中的"基因新大陸"。各國都在競相搜集基因樣本,以爭奪知識產權。我國政府也已認識到基因的"資源"屬性,認識到基因資源的商業價值。我國科學家也在積極推進"國家生物資源基因組"計劃,希望盡可能地對中國絕大多數有經濟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生物進行測序。
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給人們以極大的鼓舞與希望,但在面對希望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發展中的代價,這引發了人們對技術本身的思考。
第一,技術本身兩面性。
技術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再善良的人來應用科學技術,也不會只有陽光。特別是技術的應用是一個探索過程,技術的負面效應往往是在探索過程中逐漸表現出來,像滅蟲葯DDT就是先被捧後被殺的。例如轉基因農業是前所未有的事業,轉基因是品畢竟是把一種外源的基因轉移到某種生物體當中,作物由於人為的、技術的原因發生的變異到底對人的身體和環境有什麼影響,是需要生物學家認真研究的。
基因技術的兩重性還表現在為人類服務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社會問題。越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技術,人類社會對它的法律、倫理的方面的准備越是顯得不足。面對一下子出現的這些始料未及的問題,人類確實無所適從。
第二,技術目的性決定技術發展的方向。
技術是由掌握它的人來運用的,當技術應用於社會時就會體現人的目的性。不同的技術價值觀會產生不同的社會效果,別有用心的人還可能利用技術來危害社會,危害人類,此時技術手段便充當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很多技術成果本來是為人類造福的,但由於其潛在的用途中包含對人和人類社會的威脅,還是令人憂心忡忡。2002年7月,美國一個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中合成出第一個小兒麻痹症病毒。重建細菌的方法甚至更簡單。人造病毒可以幫助科學家對動植物進行基因改造,並幫助醫生治療某些疾病。但令人擔心的是,這種技術如果遭到濫用,比如用來製造生化武器,其結果將難以預料。更何況有些技術特別是武器技術,研製時的目的就很明確,就是要傷害人的。
不論從生物技術本身的急速膨脹,還是從人類對生物技術的不當利用來看,有人擔心未來可能出現"生物恐怖主義"是有一定理由的。
所以,科學技術是美好的,但人的掌握和使用可以決定科學技術的命運,也可以影響全人類的前途命運。科學技術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禍害人類甚至毀滅人類。人類要掌握好自己的前途命運,必須先掌握好自己手中的科學技術,為科學技術的航程掌好舵。
第三,對倫理問題的討論並非杞人憂天。
有的科學家有這樣的論點:凡是科學技術上能夠做的,就應該去做。現在,這一"技術至上"的觀點已受到普遍質疑。
目前不少科學家還是懷有一種理性的態度。如果由於擔心目前尚未成為現實的克隆人可能引發嚴重的倫理問題而禁止克隆技術,那就是因噎廢食,大錯特錯了。目前西方反科技的思潮認為科學技術的本性就是壞的、惡的,當代的許多問題都是科學技術造成的。因此對克隆技術容易產生偏見,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但現代科學技術是如此發達如此強大,它所可能引發的負面效應又是如此明顯如此嚴重。這就促使人們不能不思考科學技術如何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的問題,從而呼喚倫理的規范和引導。這是為了科學技術更健康有序地發展,更好地造福人類。
有人用蒸汽力技術和電力技術的例子說明我們人類在新技術面前總能"自動"過關,甚至有人說"周口店人可能也討論過能否被火燒死,但最後不是也過來了嗎?"對於這樣一種論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科學技術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都不是線性的,今天的很多技術手段的負面效應是不可逆轉的,有的甚至對人類具有毀滅性,不給人類"從頭再來"的機會。當代的科學技術與從前的科學技術不可同日而語。在小羊多利誕生後不久,柯林頓宣布禁止用聯邦經費克隆人時說,"科學往往在我們懂得其含義之前就快速前進了。因此,我們有責任小心翼翼。"當代科學技術需要倫理的規范。這並非杞人憂天。科學上邁出的一小步,可能是人類發展的一大步。這一大步邁向何方,須三思而行。
③ 怎樣看待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
1.克隆人的倫理問題
生命科學與人自身及人類社會的聯系比其他任何自然學科都更加緊密,它關繫到每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由此引發的爭論當然也最激烈。克隆人引發的爭論有技術上的,也有社會倫理方面的。其焦點問題還在於它帶來了某些潛在的威脅和社會倫理方面的問題。
克隆技術一旦用於人類自身,人類新成員就可以被人為地創造,成為實驗室中的高科技產物,他們不是來自合乎法律與道德標準的傳統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人倫關系必將發生混亂。人們很難想像和接受這種對人類社會基本組織——家庭的巨大沖擊。這對人類社會現有法律、倫理、道德產生威脅,對人類的觀念是嚴峻的挑戰。2.試管嬰兒問題試管嬰兒試驗成功的新聞引起的問題不該是「向神挑戰」(1),而是「向人挑戰」。根據英文「時代雜志」及「新聞周刊」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報導,英國科學家所做的,是把精卵在母體外結合,再移入母親子宮內,而生出正常的嬰兒。假定這項「種卵」技術確實是順利完成了,──不少學者,包括試管受精的先鋒P. Steptoe博士在內,抱著懷疑的態度──再假定有一天,體外妊娠,即把受精卵移殖到人工胎盤上面,使它在母體外成長,也成了事實的話,那時候,性愛、婚姻、家庭、天倫等種種觀念和制度,使人成為人的觀念和制度,就要受到嚴重的考驗。因為它們的生理基礎已經不存在,至少不是像今天這樣普遍必需的了。
考驗不是全面的摧毀。正如俗語說的:「真金不怕火煉」。經過初期的震盪與沖擊,傳統思想的糟魄會被淘汰,留下的卻是它的精華,反映永恆真理的精華。可是這需要關心人類前途的學者積極主動的思考辨析,尤其需要科系間的(Interdisciplinary)合作與交談。美國天主教最近成立了「肯尼迪生物倫理中心」及「神學科技會談研究所」。後者一九七四年的會談主題即是「築造的人」(Fabricated Man)(2)
生物醫學的事實與構想
研究母體外受精的主要動機是幫助不能生育的婦女,使她們能夠懷孕生產子女,促進家庭天倫之樂。根據統計,結婚而不能有子女的夫婦相當多,約占結婚夫婦總數的百分之十五。人渴求有後代的本能這幺強,在美國,有的夫婦願意出兩萬伍千美元或更高的價錢得到一個嬰兒,甚至傾家破產在所不惜。(美軍「太平洋星條報」,一九七五年五月一日,「聯合報」仝年五月二十一日)
在不孕的夫妻中,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是因為「先生」不能授精;而這些男人之中,許多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精液。除了荷爾蒙或心理治療方法之外,使得這對夫婦得以養育親生子女的方法之一即是「以丈夫之精液人工授精」,簡稱AIH(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the Husband)。原來,這些精液不足的男人射精時的前幾滴精液含有精子較多。因此,醫生可把這幾滴精液收集儲藏,以後直接放入陰道內(3)。今天,這樣的人工授精術是事實。當然實際上診斷治療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這里只說出最基本的要點,作為倫理研討的基礎。
有的夫婦本來能夠生育,只是發現男方帶有遺傳病症,借著正常的懷孕方法,就會生出殘廢病態的子女。怎幺辨呢?此外,少數的男子患有「無精子症」,不能使用AIH。在這些和別的類似的情形下,「以捐助者之人工授精」就會被使用,簡稱AID(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a Donor)。這種人工授精術也是醫學事實。儲藏捐助者的精液的地方稱為「精子行庫」(Sperm Bank)。這樣的機構不僅在美國有,一九七三年在法國有一家,在比國至少有兩家。後者在比國電視節目中作宣傳,引起不少疑問。魯汶大學在一九七三年五月卅一日至六月一日,舉行一次講習會,主題即是「人工授精術」。(NRTh, 1973, 764)
假若醫生診斷出不孕的不因是婦女的輸卵管阻塞或已經結根扎或割除,上述的兩種人工授精術便沒用了。因為即使男方的精液正常,女方排出的卵也沒有毛病,但是精卵卻無法適合。一九六九年,上面我們提過的Steptoe博士和兩位英國科學家成功地使精卵在試管中結合,但一直不能把受精卵種植到母體內,使之長大成胎兒。在本文開始,說到去年有人把這件事完成了。但究竟是不是事實,還不確定。因此我們討論這件個案時,暫且還把它當做理論或科學家的構想。也許當這篇文字與讀者見面的時候,它已經成為科學的,即可以重復的手術了。不論如何,倫理的原則在此處是相同的,貼到理論上或貼到理論的實現上是沒有分別的。
科學家再進一步的構想是所謂的「代理母親」(Surrogate mother)當一位婦女不能或不願經過九個月的妊娠階段,就可以把她身內的受精卵移到另一婦女的子宮內,由她代為孕育。這種「代理母親」原則上該是自願的。能不能變成強迫性的呢?遺傳學家諾貝爾獎金得主 H. J. Muller 就提出使人驚訝的構想。他主張未來的父母應該取用人類最「優秀的」受精卵移植到母體身內,這樣可以保護及改善人類的質量。(4)
三四年前,台灣的幾家報紙曾報導某位博士研究「人工胎盤」成功,那隻是用老鼠的受精卵作實驗,胚胎成長不到二十天就死掉了。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九日的英文「時代」雜志(二十八頁),提到一位義大利科學家用人的受精卵,使它在母體外成長大到兩月後死掉。梵蒂岡教廷命他停止這類的實驗,他服從了。教廷認為這樣的實驗是不道德的,因為必然要毀滅不少受精卵的生命。許多科學家根本不管天主教的訓導權威,仍會繼續向這方面努力。我們的倫理問題是:如果人的受精卵可以完全在母體外孕育長大,這樣做是相反道德嗎?
下面這個構想,聽起來真是近乎荒誕了,那就是所謂的「群落式」的(Cloning)復制嬰兒(譯詞照「科學月刊」)。我們知道人體細胞的核內有二十三對染色體,而精子和卵子內卻只有二十三條染色體。精卵結合形成一個新生命時,也就有了二十三對染色體。一切為遺傳必需的資料就在具有二十三對染色體的細胞核內。科學家的構想是:先使卵內的僅有二十三條染色體的核停止生活,再放入一個有四十六條染色體的身體細胞核;這時候,卵有了全部必需的遺傳數據,就能夠開始繁殖成人了。這是不是可能的呢?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九日的「時代」雜志(二十八頁)說,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在一種青蛙身上完成了這種「群落式」的復制新生命的方式。假如,在人體上也實驗成功了,用它來復制出來的嬰兒,能不能活得像有自由、有位格尊嚴的人?
最後,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百的科學家,集中他們的智慧心力,從事於改良人類遺傳密碼的研究;他們的目的不僅是生育出生方面無缺陷的人,而且是「創造」出比現在的人種更「優良」的超人。這也是本文研討的對象。想到以上這些科學家事實或構想對人類能產生的效果,誰都會看出事情的嚴重。論及教會──它不只是訓導權威,它包括一切信友,尤其是他們中的智識份子─對人類前途負有職責使仁命,F. Houtart 說:「明天真成為問題的問題(The problem)即是遺傳控制。」3.基因檢測---個人基因信息的隱私權問題
個人基因信息的隱私權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由人把它成為"後基因組時代的人權問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加速完成,使我們能夠測定每個人的基因數據,能夠鑒定或預測越來越多的與疾病相關的基因並設法治療這些遺傳疾病,但另一方面,誰有權負責保管個人的基因信息資料?如何有效保護個人的基因信息資料?公民個人的基因數據經過科學家測試、研究、開發可以加以利用,這一成果應屬於誰?權益如何劃分?利益如何分享?"個人數據"是否會被濫用?另外,有基因缺陷或差異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是否能受到真正平等和公正的對待?將來會不會像過去人們歧視某個人種那樣歧視某種基因?提出這些問題是因為個人基因信息的泄露可能會得到不正確的解釋或推測,也必然會影響一個人的升學、求職、婚姻、人壽保險費用與醫療保險費用及其他待遇等一系列的問題。
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建立之初,科學家們就十分關注基因組信息如何被正確地應用和個人與社會的利益如何有效地被保護等問題。為此,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一部分,還特別設立了人類基因信息利用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計劃(ELSI),以防止那些試圖搞種族歧視或個人歧視,甚至試圖實施種族侵略與滅絕暴行的人在人類基因組中找借口。
④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 聯系實際 談談生物技術對現代社會有何影響
現代生物技術在人類生活的應用
現代生物技術是在傳統生物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DNA重組技術的建立為標志,以現代生物學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基因或基因組為核心,生物技術產業以基因產業為核心,並輻射到各個生物科技領域。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進步,生物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巨大。生物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決人們的健康和食品匱乏等常見的生活問題,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隨著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難題。解決環境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大類,其中,生物法應用最為普遍。生物技術在能源開發,廢水處理,塑料處理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物能以其可再生,無公害等優點,在能源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已經可以利用現存的植物進行基因工程改造。生物能源是指通過生物的活動,將生物質、水或其他無機物轉化為沼氣、氫氣等可燃氣體或乙醇、油脂類可燃液體為載體的可再生能源。
分子生物技術已經成為醫學領域極其有力的研究工具之一,在醫學研究中,基因工程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核酸序列測定技術,基因診斷與基因體外擴增技術,生物晶元技術,分子納米技術在幫助人們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疾病診斷和葯物研製與開發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現代生物技術對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實際應用中,我們要正確看待問題的發展,科學的應用生物知識,將生物技術的作用發揮到最優。
⑤ 現今生物科技前沿問題主要是哪些方面
現今生物科技前沿問題主要是哪些方面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主要是從微觀即分子的角度來研究生物現象,在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的本質,研究生物體的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調節。該專業涉及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的交叉,滲透於生物學的其他專業之中,屬於基礎性研究專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目前自然科學中進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領域。 通過學習,將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數理化、生物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術;
2、掌握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國家科技政策、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4、了解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5、掌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資料的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該領域的實驗設計、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化學、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現代遺傳學、現代分子生物學、生化工程、生物技術制葯、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蛋白組學等。
⑥ 生命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在人類發展中有何影響如何表現
總的來說,理論為技術服務,技術為生產實踐服務
這里有2篇文章,是從網上下載的。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
一、生物技術給農業帶來的益處
廣義上講,生物技術是利用有機體、死細胞、活細胞以及細胞內含物,採用特殊的過程生產出特殊的產品應作到農業、醫葯以及環境修復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現,它能改變、取代物種的基因。
生物技術在農作物中已有廣泛的應用。最初通過遺傳工程獲得而進入市場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們經轉基因後具有抗除草劑和棉鈴蟲的能力。這種玉米、大豆和棉花從Bt細菌獲得基因,經遺傳改良後具有防蟲害的能力。利用Bt細菌獲得經遺傳改良的作物的潛力是相當大的。例如:美國有200萬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亞有40萬hm2,兩者各相當於2.5億美元價值。如果將Bt玉米引種在美國1000萬hm2的土地上,只要增產5%,就意味著能增加3.5億美元收入。這項技術進一步促進了Bt制劑控制蟲害在商業上的應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經轉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種,這些品種能同時抗除草劑和一些蟲害。
生物技術在畜牧業上應用所獲得的益處與在農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術有助於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滅競爭者。促進畜禽生長的物質有生長激素以及促進其生長的調節劑,這些物質可由基因工程而獲得。如利用鼠類基因(該基因能促進角蛋白的形成)能獲得了經遺傳改良的綿羊,這種綿羊比普通棉羊產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術在提高農作物產量、質量的同時,有助於提高畜牧業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例如,通過控制飼料作物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業生產力;利用基因調控技術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內一些作物的蛋白質含量,減少飼料作物中難消化的木質素含量等。達比等人已生產出一種轉基因三葉草,可應用於澳大利亞綿羊牧場。該基因來自向日葵,經轉基因的三葉草能製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質,該蛋白質經食物鏈進入綿羊體內,進而能提高產毛量。
生物技術給人類帶來的益處也包括在生態和環境兩個方面。利用生物技術提高現有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可以減低農業向原始的、自然、半自然生態系統擴張的要求,因此,它有助於有人類保存、保護地球上僅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及其資源,有助於人們未來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資源開發新的產品。
生物技術已用於生產抗蟲害、抗除草劑作物。正如前面所述,一些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具有抗蟲害、抗除草劑的能力。1995年人們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到轉基因馬鈴薯,這種馬鈴薯能產生水晶蛋白,而水晶蛋白對科倫那多馬鈴薯甲蟲有毒害作用。這些轉基因作物能減少殺蟲劑的用量,降低殺蟲劑及其殘留物對食物鏈、水體造成污染,從而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
在許多農業生產區,土壤氮素可利用量是制約農業生產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子。而一高科技農業生產區使用人造氮肥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製造氮肥要利用大量能源,據統計,英聯邦農場平均投入的能源大約有50%來自肥料。由施用肥料而產生的溫度氣體(二氧氣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不可避免地促進地球氣候變暖。除此之外,農業土壤的氮素流失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
生物技術的利用能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潛在的、真正有價值的幫助。
同樣,人們可以利用真菌來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溫萊指出:特定的真菌類能促進土壤養分的釋放,從而促進作物生長;真菌也能通過分解有機物質(例如纖維素等)釋放出糖類,促進固氮菌的生長。進一步提高土壤養分有效性的可能,包括獲得轉基因細菌和真菌,以進一步增強它們製造養分和釋放土壤養分的能力。轉基因作物的最終目標是使作物本身能夠自行固氮,避免、減少使用人造肥料,從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在目前尚不可能,但在將來卻有望實現這個目標。
二、生物技術帶來的不利
從經濟角度上講,生物技術帶來的不利並不明顯,然而,它會引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因為,生物技術公司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輸出生物技術產品而獲得利潤。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由於技術、及其產品還遠沒有被廣泛接受。
生物技術可能引起生產方式和人類健康的退變。這種情獎品可能會隨著需要特定處理的轉基因作物的出現而產生,特別是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出現。農民必須從同一公司購買種子和除草劑,否則除草劑起不了作用。同樣的問題也可能在需人造肥料的轉基因作物上出現,這些轉基因作物會取代傳統的依靠有機肥的作物,後者在發展中國家是很普遍的,並且也有利於環境保護。生物技術在食品上的應用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民也會造成許多困難。生物技術也會對人類的健康製造麻煩。近年來在英國已有這方面的報道。特別是當能引發人體過敏反應的基因轉入農作物時,例如,堅果能引發人體過敏反應,若它的基因被導入其他作物,則有可能其他作物也會引起人體過敏。為了預防起見,轉基因作物產品必須經免疫測定篩選後才能利用。
生物技術也可能引發環境問題。人們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出抗旱、耐鹽、抗病蟲害作物同時,也導致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破壞,甚至導致一些物種滅絕。這一結果是由於生物技術促進農作物向它原本不適應的地域擴張而造成的。生物技術同樣加速土壤侵蝕和沙漠化。農業,尤其是耕作農業的擴張會增加除草劑、殺蟲劑、人造肥料的使用,農業中不斷投入的能源促進全球變暖。與此同時,氮素生物化學循環的改變也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直接影響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
另一個令人擔心的是:轉基因植物、動物、微生物脫離當地農業生態系統所造成的危害。許多有意或無意的動植物引起當地嚴重的生態問題。最明顯的例子是澳洲引進的兔子。1500年以來,世界各國動植物的交流,有些已成為當地的有害動植物。至於轉基因作物脫離當地農業生態系統後有可能引發:第一,轉基因作物使自生作物成為嚴重的雜草問題;第二,轉基因作物通過雜交後產生雜種;第三,轉基因作物影響食物安全。任何一種轉基因作物都存在對生態環境產生沖擊的可能性。
未來20年,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農業將經歷具有重大意義的革新。毫無疑問,生物技術作為科學和技術在這場變革中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原則上講,生物技術本身有能力幫助人們提高農業生產力和保護環境,但在實踐中,生物技術作為環境保護的代理人其作用相對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人們對它在環境保護以及促進人類進步中的作用仍將拭目以待。
http://lunwen.zhupao.com/Article/2005-2-24/5078.shtml
淺談生物技術在當今社會中的作用
作者:張復毅
1987年,美國農業委員會主席帕特里克在國會上發表的題為「美國未來的生物技術競爭力」的長篇演說詞中說:「我國正處在一場變革的前沿,這場變革將決定我國經濟前途的命運。這是一場由生物技術引起的科學革命……生物技術正在開創新的廣闊的21世紀市場——這不僅對美國的農業產品,而且對於為數眾多的其他產業都如此。生物技術也許會對世界的重大問題——飢餓、疾病、能源及污染等提供解決的辦法……」如今,生物技術已被世界各國視為一項高新技術,它對於提高國力,迎接人類所面臨的食品短缺、健康、環境及經濟問題的挑戰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什麼是生物技術呢?
生物技術,有時也稱生物工程,是人們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先進的工程技術手段和其他基礎科學的科學原理,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為人類生產出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以往,人們將生物技術分為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工程。這種分類是相對的,它們之間互相滲透、互為補充、互為上下游。這五個工程雖是生物工程的重要內容,尚不能涵蓋生物技術的全部內容。隨著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向縱深發展,不斷有一些新的內容出現,特別是人類和生物的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生物晶元、生物信息學等重大技術的出現,已經大大擴展了生物技術的內涵。
近年蛋白質工程的出現,把基因工程研究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使得改造基因、改造蛋白質乃至改造生命成為可能。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與微電子技術的結合,開辟了生物分子電子學的新領域。生物感測器、生物晶元的研製與應用,特別是生物電子計算機的研製成功,將使整個人類的文明登上一個新的高峰。
目前,生物技術在醫學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在醫葯衛生方面,僅美國就已有50多種生物葯物疫苗和各種生物制劑投放市場。人類基因治療由原來僅用於治療單基因缺陷遺傳病,迅速擴大到治療癌症、愛滋病、乙型肝炎、心腦血管病等疾病。將帶有人體基因的轉基因豬的心、肺、腎等器官,移植至人體,為解決人類器官移植供體不足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美國科學家將胰蛋白酶(用於治療肺氣腫等疾病)基因轉至山羊,其中的一隻每天可製造出7萬美元的胰蛋白酶,遠比從動物胰臟中提取該酶的產量高、成本低。重組人干擾素,是我國第一個知識產權的葯物,2000年,我國已有20—30個基因工程葯物問世,如:人的乙肝疫苗,單克隆抗體等。
在農業方面,應用生物技術可以培育高產優質的抗蟲抗逆性好的農作物新產品。如近年來,人們將蘇雲金芽孢桿菌基因導入植物,成功地培育出抗蟲棉花、水稻、番茄、煙草、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新品種。1996年,全世界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為170萬公頃,1997年為1280萬公頃,1998年上升為2780萬公頃。世界上種植轉基因作物面積最大的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阿根廷和加拿大,這四國合計佔有全世界轉基因作物面積的99%。目前,我國的抗二化螟蟲水稻、抗稻飛虱水稻、抗稻瘟病水稻、抗螟蟲玉米、抗病馬鈴薯、保鮮番茄等一大批轉基因植物即將進入商品化階段。大家知道,人體無法合成一些必需氨基酸,這些氨基酸要從外界食物中攝取。而禾穀類和豆類的種子又恰恰缺少某些類型的氨基酸,例如,玉米中缺少賴氨酸和色氨酸,豆類貯存的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也很少。現在,科學家已通過基因克隆使這些蛋白酶生產基因轉移到了一些植物細胞中,並在其中得到了表達。這些轉基因食物,為人類的營養和健康需求提供了新的科學保證,是對傳統食品的一次革命。
總之,由於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我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思想觀念將在今後幾十年裡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突飛猛進的現代生物技術,已經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福利,同時,它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日新月異充滿希望的未來。
原載《中學生物教學》2004年11期
⑦ 生物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什麼益處和問題
生物科技給人創造了美好的未來。人類利用生物技術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增強自身改造自然的能力,戰勝疾病,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如糧食問題。人類的生活水平正在大步前進,衣、食、住、行生活的各個方面變得的更好。利用生物生物科技可以重新設計生命的藍圖,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合諧的因素,這些的解決都要依賴生物科技。同時生物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在自然界的地們。
與此同時,生物技術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人們普遍關注的如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及倫理問題,還有關於和平的生物武器問題,不同的國家地區有不同的生物資源,是研究合作,還是基因資源的掠奪?等等問題。
⑧ 如何看待DNA技術產生的倫理學問題
基因倫理
人類基因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改變自然基因工程技術服務於人類進步很快。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類的基因工程重視不夠的哲學和倫理問題。從克隆技術的重要發現,因為人類的基因組,這些問題已成為日益突出,比較的過程中,人類社會的道德體系尚未建立。
基因倫理的封面上,其內容,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生態倫理,一方面,社會倫理。基因的生態倫理,規范和協調基因工程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社會道德的基因,主要是為了規范和協調基因工程和的社會和倫理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基因倫理的產生和發展,不僅不會阻礙自然科學的發展,反而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認識科學的本質,而且也將有助於我們一個道理,法律因果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人類基因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改變自然基因工程技術服務於人類進步很快。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類的基因工程重視不夠的哲學和倫理問題。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理念,導致許多生態問題,特別是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很大,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基因工程已經導致了許多社會和倫理問題。從克隆技術的重要發現,因為人類的基因組,這些問題已成為日益突出,比較的過程中,人類社會的道德體系尚未建立。
基因倫理看到它的內容,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生態倫理,一方面,社會道德。基因的生態倫理,規范和協調基因工程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社會道德的基因,主要是為了規范和協調基因工程和的社會和倫理方面的矛盾和問題。
生態倫理規范和合理的限制植物基因研究工作主要是對生物多樣性的考慮。近年來,植物基因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進步推動了一系列的農業革命,特別是在食品革命。然而,這與植物的基因優化的革命導致了物種多樣性的破壞。例如,它下降到超過5000種,使人們吃的食物超過150種。同樣,化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產量,縮短生長期,但也造成土壤板結和表面損傷。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動物基因的研究和應用。例如,試管牛和試管羊的人來控制基於這種技術使人類可以達到控制生物種群生物性別。對於一個人口中,男性數量並不需要太多的,但女性的人數是很重要的,根據法律的性質,男性對女性的出生概率大致相同,如何出生的最大化女性數量,關鍵是要降低男性的數。但這樣一來,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人口的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失衡,導致自然生態失衡。當這一技術被應用於人類,更多的問題。討論前一段時間關於克隆技術一旦用於人類基因的克隆技術,可帶來或造成麻煩,甚至不是我們能想像到。
基因倫理的基因工程和基因技術的矛盾?顯然不是,因為基因倫理與基因技術對人類的服務基本上是完全一樣的。這兩個要求是必要的,充分利用基因技術造福於人類,但同時,盡可能避免一切有害的社會隨之而來的現象。只是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程度和比例不同。對於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重點是如何去克服的負面影響,基因工程,基因技術,但如何讓最有可能利用基因工程和基因技術對經濟發展沒有這么多。例如,我們現在知道,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自然基礎,是生物進化是不是主要的「適者生存」的生存,但一個多元化之間的協同作用的優點單調優化的必然走向。然而,基因工程是最好的最好的,顯然違反了同一方向的生物多樣性,而事實上在實踐中導致了這樣的問題。然而,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讓他們解決了許多困難的實際問題。
可以了解到,和基因倫理的建立和發展不僅不會阻礙自然科學的發展,反而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認識科學的本質,將有助於我們的事實上,新的因果律的理解。顯然,基因工程,毫無疑問是符合大自然的規律。它的結果,但是,有興趣的性質在不斷發展的社會帶來嚴峻的挑戰,這不能不引起人們對真理和科學問題的深入思考。真正的問題是中西文化交匯中的實質性內容。一些中國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在談論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他說,「真理」的「法」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西方科學的概念是「同樣的事情, 「事實上,如果單的現象,這似乎是,然而,仔細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學的法律概念,主要反映的性質,自然,自我發展,合理的想法?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秩序。雙方共同在傳統的中國文化,想著天堂,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各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廣義的一部分,並遵守的法律性質。然而,也有許多差異。一方面,法律的本質是肯定會被導向平衡,穩定,有序和可持續發展,自然災害也表現的自然法則,自然,人尚未產生之前,他們就淘汰許多物種。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有人的行為不符合法律的性質會導致的破壞可持續發展問題,是大自然的規律,必然導致可持續發展。事實上,它可能會導致地球滅絕人類通過科學發現和形成的「核」力量的現實,在許多星系發生,或正在發生,但根本就不是不可能的人存在。看,大自然的規律,既可以形成一個有序的演變可能會自發地破壞。另一方面,大自然的規律是沒有準備的人的社會秩序,列寧有深刻的理解,他的哲學筆記,自然不會自動滿足人民群眾,人們必須用自己的實踐來改變自然。列寧說的幾何公理如果違背人民的意志,人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它。有沒有社會秩序,是完全自動生成的自然世界,相反,每一個社會秩序是人的思想的結果。在這里,人類被擺脫的食物鏈,它必然要試圖去超越自然的世界。在另一個方面,在不同的情況下,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例如,可以使用核能使破壞性武器,並且也可以被用來提供人類具有強大的能量。顯然,自然規律和有利於人類社會的選擇。自然規律是有利於人類社會是有害於人類社會,完全取決於人類社會,大自然的規律的認識和使用。可見,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科學的法律的理由,是不完全「一樣的東西」。西方文化的法律概念主要集中在大自然的規律,中國傳統文化的理由,主要集中在社會秩序和可持續發展。該基因是相同的,首先,它有一個模式,但在同一時間,它也有一個社會問題。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基因倫理的創建。
同時,道德的基因不會阻礙社會科學的發展,但將進一步推進社會科學研究的辯證關系,將大大有助於防止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天才論」,「血統」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可能死灰復燃。 「天才論」,「血統」的歷史哲學,柏拉圖黃金和其他家庭出身的「烏托邦」很長一段時間在做的合理描述,這是一個很長的時期內存在人類歷史上社會,但到目前為止,在不同種族的存在。但是,像梵高,愛因斯坦已證明了「天才」的基因可能恰恰是有缺陷的。事實上,基因技術本身是很難引起各方面的能力,平衡哪些方面的所謂正常的人。
⑨ 結合例子談談對生物技術的看法
生物與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傳統上一直是農學和醫學的基礎,涉及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醫療、制葯、衛生等等方面。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現在,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如果考慮到仿生學,它還影響到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
人口、食物、環境、能源問題是當前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目前,世界人口每年的增長率約20%,大約每過35年,人口就會增加一倍。地球上的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著。人口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生態學問題。人們必須對人類及環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行周密的定量的研究,才能對地球、對人類的命運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而學會自己控制自己,使人口數量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數字上。在這方面生物學應該而且可能做出自己的貢獻。內分泌學和生殖生物學的成就導致口服避孕葯的發明,已促進了計劃生育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在人口問題中,除了數量激增以外,遺傳病也嚴重威脅人口質量。一些資料表明,新生兒中各種遺傳病患者所佔的比例在 3%~10.5%之間。在中國的部分山區,智力不全者佔2%~3%,個別地區達10%以上。揭示產生遺傳病的原因,找到控制和征服遺傳病的途徑無疑是生物學又一重要任務。目前,進行家系分析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遺傳病,對患者提出有益的遺傳指導和勸告;通過對胎兒的脫屑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和各種酶的生化分析,以診斷未來的嬰兒是否有先天性遺傳性疾病。這些方法都能避免或減少患有遺傳病嬰兒的出生,以減輕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將基因工程應用於遺傳病的治療稱為基因治療,在實驗動物上對幾種遺傳病的基因治療已取得一些進展。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基因治療將為控制和治療人類遺傳病開辟廣闊的前景。
和人口問題密切相關的是食物問題。食物匱乏是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未能解決的嚴重問題,當前世界上有幾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從目前到21世紀初,糧食生產至少每年要增長3%~8%才能使食物短缺狀況有所改善。人類食物的最終來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在陸地上擴大農業生產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增加食物產量的主要道路是改進植物本身。過去,在發展科學的農業和「綠色革命」方面,生物學已做出巨大的貢獻。今天,人類在一定限度內定向改造植物,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培育優質、高產、抗旱、抗寒、抗澇、抗鹽鹼、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已經不是不切實際的遐想。近年來,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些關鍵技術已經有所突破,得到了一些轉基因植物。此外,利用富含蛋白質的藻類、細菌或真菌,進行大規模培養,並從中獲得單細胞蛋白質。由於成功地利用了基因工程並取得了大規模連續發酵工程的技術經驗,單細胞蛋白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單體,植物蛋白往往缺少某幾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如果在食品中添加某種氨基酸,將會大大提高植物蛋白的生物學價值。目前,用微生物發酵、固定化細胞或固定化酶技術生產氨基酸,已經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可以預料,氨基酸生產將在營養不良問題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現代生物學成就和食品工業相結合,已使食品工業成為新興的產業而蓬勃地發展起來。
20世紀生態學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研究,喚醒人類重視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工業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的大量排放,農用殺蟲劑、除莠劑的廣泛使用,使大面積的土地和水域受到污染,威脅著人類生產和生活。這就要求人們更深入地研究生物圈中物質和能的循環的生態學規律,並在人類的經濟生活以及其他社會生活中,正確的運用這些規律,使生物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現代生物學證明,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催化活性是極為廣泛的,利用富集培養法幾乎可以找到降解任何一種含毒有機化合物的微生物,利用基因工程等技術還可以不斷提高它們的降解作用。因此,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及其酶制劑就成為消除污染的有力手段。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蟲,以部分代替嚴重污染的有機殺蟲劑也是大有前途的。在農業中盡快使用生物防治、生物固氮等新技術,改變農業過分依賴石油化工的局面,這是關繫到恢復自然生態平衡的大事,也是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大量消耗資源的傳統農業必將向以生物科學和技術為基礎的生態農業轉變
全世界的化工能源(石油、煤等)貯備總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枯竭。因此,自然界中可再生的生物資源(生物量) 又重新被人所重視。自然界中的生物量大多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將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學的方法結合起來加工,就可以把纖維素轉化為酒精,用作能源。有人估計,到20世紀末全世界的汽車約有35%將使用生物量(酒精)。沼氣是利用生物量開發能源的另一產品。中國和印度利用農村廢料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已作出顯著成績。世界上已經出現了利用固相化細胞技術的工業化沼氣厭氧反應器。一些單細胞藻類中含有與原油結構類似的油類,而且可高達總重的70%,這是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太陽能是人類可以利用的最強大的能源,而生物的光合作用則是將太陽能固定下來的最主要的途徑,可以預測,利用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能源問題是大有希望的。
此外,對人口、食物、環境、能源等問題進行綜合研究,開創各種綜合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的農業生態工程的興起,最終將發展新的、大規模的近代化農業。
上面的敘述,僅就人口、食物、環境、能源問題和生物學的關系而言,也還是很不充分的。但由此可以看到,生物學的發展和人類的未來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