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儀器有哪些
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計數等),熒光顯微鏡(萊卡,奧林巴斯等)(免疫熒光反應觀察細胞內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的表達情況;)co2培養箱(熱電,三洋等)(動物細胞培養專用),超凈工作台(江蘇安泰,熱電等);CO2罐,冰箱,液氮罐,離心機以及一些其他的常用儀器
㈡ 怎樣能學好細胞生物學
以翟中和的《細胞生物學》為例:
學好細胞生物學,有一個最好的捷徑就是:把書上重要的圖示配合下面小字或者書的正文完全理解,這樣比你只讀文字要容易許多,因為圖比較容易記憶。如果時間比較緊可以略去書上正文的文字直接看圖,遇到不懂的再去文字里找解釋(一般重點都在圖下面的小字里)。
另外一點就是細胞生物學重要的原理基本都要通過圖來體現,理解並記住了圖,就等於是抓住了重點!
㈢ 細胞生物學實驗技術有哪些
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用的實驗技術包括:遺傳學、病理學、免疫學、生物化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探討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為整個疾病過程尋求特異的分子診斷指標,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為這些分子診斷指標建立臨床實用的檢測方法。
細胞培養技術指的是細胞在體外條件下的生長,在培養的過程中細胞不再形成組織(動物)。
培養物是單個細胞或細胞群。細胞在培養時都要生活在人工環境中,由於環境的改變,細胞的移動或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培養時間加長,傳代導致細胞出現單一化型。
㈣ 細胞生物學中常用的實驗技術或者方法
第二節 細胞生物學實驗方法與技術
當前細胞生物學與醫葯保健事業聯系的較為緊密的熱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1)真核細胞基因結構及其表達調控;2)細胞膜、膜系、受體與信號傳遞研究;3)細胞生長、分化、衰老、癌變、死亡,尤其是程序性細胞死亡的研究;4) 細胞工程,包括基因工程及體細胞核移植的研究。
一、細胞培養常用方法
1、細胞原代培養(primay culture) 又稱初代培養,即直接從機體取下細胞、組織、或器官、讓他們在體外維持與生長。原代細胞的特點是細胞或組織剛離開機體,他們的生物狀態尚未發生很大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他們在體內的狀態,表現出來源組織或細胞的特性,因此用於葯物實驗尤其是葯物對細胞活動、結構、代謝、有無毒性或殺傷作用等研究是極好工具。常用的原代培養方法有組織快培養法及消化培養法。前者方法簡單,細胞也較易生長,尤其是培養心肌有時能觀察到心肌組織塊的搏動。細胞從組織塊外長並鋪滿培養皿或培養瓶後即可進行傳代。2、細胞的傳代培養 當細胞生長至單層匯合時,便需要進行分離培養否則會因無繁殖空間、營養耗竭而影響生長,甚至整片細胞脫離基質懸浮起來直至死亡。為此當細胞達到一定密度時必須傳代或再次培養,目的是藉此繁殖更多的細胞,另一方面是防止細胞的退化死亡。
二、器官培養方法
器官培養(organ culture)是指用特殊的裝置使器官、器官原基或它們的一部分在體外存活,幷保持其原有的結構和功能。器官培養可模擬體內的三維結構,用於觀察組織間的相互反應、組織與細胞的分化以及外界因子包括葯物對組織細胞的作用。
器官培養方法很多,最經典的方法即表玻皿器官培養法;一種最常用的方法是不銹鋼金屬網格法及Wolff培養法和擴散盒培養法,實驗者可根據情況選擇採用。
三、放射自顯影術測定
放射自顯影術(autoradiography)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電離輻射對核子乳膠的感光作用,顯示標本或樣品中放射物的分布、定量以及定位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在緊密接觸的感光乳膠中記錄下它存在的部位和強度,准確顯示出形態與功能的定位關系。現已可將放射自顯影術與電鏡以及生物分子結合起來。不但可以研究放射性物質在組織和細胞內的分布代謝,而且可以揭示核酸合成及其損傷等改變,目前已在生命科學各領域被廣泛應用。
四、染色體分析技術
染色質或染色體是遺傳物質在細胞水平的形態特徵。前者是指當細胞處於合成期時遺傳物質經鹼性染料著色後,呈現出細絲狀彌漫結構;當細胞進入分裂期時,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化凝聚為形態有特徵的染色體。特別是在分裂中期,復制後的染色體達到最高程度的凝聚,稱為中期染色,是進行染色體形態觀察分析的最佳時期。染色體分析應用領域越來越廣,主要用於以下幾方面:1)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手段;2)研究不育和習慣性流產發生的遺傳基礎;3) 通過檢查胎兒的染色體,預防有染色體異常患兒出生(先天愚型);4)根據染色體的多肽性進行親子和異型配子的起源研究;結合DNA重組技術可以將基因定位於染色體的具體區帶上。
五、電鏡技術
早在1940年,英國劍橋大學首先試製成功掃描電子顯微鏡,但因解析度低無實用價值。1965年英國劍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開始生產出商品掃描電鏡,其以顯著優點廣泛用於生物學、醫學、物理學、化學、電子學及勘探、冶金、國防、公安、機械與輕工業等諸多領域,並已成為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
㈤ 細胞生物學一般做些什麼實驗
細胞原代培養,傳代培養,流式細胞儀測定細胞數目及檢測凋亡細胞等等。
㈥ 關於細胞生物學實驗的問題!!!!
實驗、葉綠體的分離與熒光觀察
實 驗 目 的
1. 通過植物細胞葉綠體的分離, 了解細胞器分離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 觀察葉綠體的自發熒光和次生熒光, 並熟悉熒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實 驗 原 理
將組織勻漿後懸浮在等滲介質中進行差速離心,是分離細胞器的常用方法。葉綠體的分離應在等滲溶液(0.35mol/L氯化鈉或0.4mol/L蔗糖溶液)中進行, 以免滲透壓的改變使葉綠體到損傷。將勻漿液1000r/min的條件下離心2min, 以去除其中的組織殘渣和未被破碎的完整細胞。然後,在3000r/min的條件下離心5min,即可獲得沉澱的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核)。分離過程最好在0~5℃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在室溫下,要迅速分離和觀察。
利用熒光顯微鏡對可發熒光的物質進行檢測時,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溫度、光、淬滅劑等。因此在熒光觀察時應抓緊時間, 有必要時立即拍照。另外,在製作熒光顯微標本時最好使用無熒光載片、蓋片和無熒光油。
實 驗 用 品
一、器材
1.主要設備: 普通離心機、組織搗碎機、粗天平、熒光顯微鏡。
2.小型器材: 500ml燒杯2個, 250ml量筒1個, 滴管20支, 10ml刻度離心管20支, 試管架5個,紗布若干,無熒光載片和蓋片各4片。
二、材料 新鮮菠菜。
三、試劑 0.35mol/L氯化鈉溶液,0.01%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實 驗 方 法
一、葉綠體的分離與觀察
1. 選取新鮮的嫩菠菜葉,洗凈擦乾後去除葉梗脈,稱30g於150ml 0.35mol/L NaCl溶液中,裝入組織搗碎機。
2. 利用組織搗碎機低速(5000r/min)勻槳3~5min。
3. 將勻漿用6層紗布過濾於500ml燒杯中。
4. 取濾液4ml在1000r/min下離心2min。棄去沉澱。
5. 將上清液在3000r/min下離心5min。棄去上清液,沉澱即不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核)。
6. 將沉澱用0.35mol/LNaCl溶液懸浮、
7. 取葉綠體懸液一滴滴於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後即可在普通光鏡和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1)在普通光鏡下觀察。
(2)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葉綠體的直接熒光。
(3)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葉綠體的間接熒光:取葉綠體懸液一滴滴在無熒光載片上,再滴加一滴0.01%吖啶橙熒光染料, 加蓋片後即可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二、菠菜葉手切片觀察
用剔須刀片將新鮮的嫩菠菜葉切削出一斜面置於載玻片上,滴加1~2滴0.35mol/L NaCl溶液,加蓋片後輕壓,置顯微鏡下觀察。
(1)在普通光鏡下觀察。
(2)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其直接熒光。
(3) 觀察間接熒光:向手切片上滴加1~2滴0.01%吖啶橙染液,染色1min,洗去余液, 加蓋片後可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間接熒光。
實 驗 結 果
一、葉綠體的分離和觀察
1. 普通光鏡下,可看到葉綠體為綠色橄欖形,在高倍鏡下可看到葉綠體內部含有較深的綠色小顆粒,即基粒。
2. 以Olympus熒光顯微鏡為例,在先用B(bule)激發濾片、B雙色鏡和O530(orange)陰斷濾片的條件下,葉綠體發出火紅色熒光。
3. 加入吖啶橙染色後,葉綠體可發出桔紅色熒光,而其中混有的細胞核則發綠色熒光。
二、菠菜葉手切片觀察
1. 在普通光鏡下可以看到三種細胞 (1)表皮細胞: 為邊緣呈鋸齒形的鱗片狀細胞; (2)保衛細胞: 為構成氣孔的成對存在的腎形細胞;(3)葉肉細胞: 為排列成柵狀的長形和橢圓形細胞。葉綠體呈綠色橄欖形,在高倍鏡下還可以看到綠色的基粒。
2. 在熒光顯微鏡下,葉綠體發出火紅色熒光,但其熒光強度要比游離葉綠體弱, 氣孔發綠色熒光,兩保衛細胞內的火紅色葉綠體則環繞氣孔排列成一圈。表皮細胞內的葉綠體數量要比葉肉細胞少。
3. 用吖啶橙染色後,葉綠體則發出桔紅色熒光,細胞核可發出綠色熒光, 氣孔仍為綠色。
作 業
1. 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用目微尺和台微尺測量一下葉綠體的長軸和短軸,分別測量5~10個葉綠體,求其平均值。
2. 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葉綠體的自發熒光時,更換濾鏡系統,葉綠體的顏色是否有變化?
實驗五、 植物染色體標本制備與觀察
實驗目的
學習植物染色體標本的制備技術,了解Feulgen反應的基本原理,學習其操作方法和壓片法,初步掌握細胞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核酸是生物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核酸分為兩大類,即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們在細胞內的分布及化學性質均有所不同.DNA主要分布在核的染色質或有絲分裂過程中出現的染色體內.RNA分布在細胞質和核仁內.但在染色質及染色體中也含有少量的RNA,核仁中也有少量的DNA.在線粒體,葉綠體等細胞器內除含有RNA外,也含有少量的DNA.
實驗原理
Feulgen反應的原理是根據DNA經弱酸(1mol/L)水解後,打開料嘌呤和脫氧核糖連接的鍵,在脫氧核糖的一端形成有離的醛基.這些醛基就在原位與Schiff試劑結合,形成含醌基( )的化合物,醛基是一個發色團所以具有顏色,因此凡有DNA的部位,就呈現紫紅色.
實驗材料
大麥、黑麥或小麥種子
實驗內容
植物染色體標本的制備及DNA的顯示法-Feulgen反應
壓片法
細胞有絲分裂相的觀察
實驗步驟
(一)植物染色體標本的制備
1、將植物種子放在潮濕的濾紙上,20°C發芽,待胚根長至1~2cm時,切取0.5cm長的根尖部分。
2、預處理:將切下的根尖浸入0.1%秋水醯素液中,室溫下處理3~4小時。
3、固定、水解及染色:
Camoy固定劑
固定10-30分鍾 ➞ 95%酒精10分鍾 ➞ 70%酒精10分鍾 ➞ 蒸餾水 →(對照) 5%三氯醋酸 ➞ 90oC 15分鍾
➞ 1mol/L HCl ← 蒸餾水 ➞ 1mol/L HCl ➞ 60 oC 8分鍾 ➞ Schiff試劑40 -60分鍾 ➞ 亞硫酸水(1,2,3) ➞ 換3次,每次5分鍾自來水 ➞ 將染色後的根尖漂洗干凈,懸著染色效果好的材料 ➞ 蒸餾水 ➞ 壓片 ➞ 鏡檢
(二) 壓片法
壓片的操作步驟如下,把根尖放在載片上,用刀片切取根尖(0.3cm),縱切根尖,加一滴水,用解剖針將根尖縱向分成若干小條,保留1-2小條,加蓋玻片,用鉛筆端輕輕敲擊蓋玻片,使細胞分離,壓平呈雲霧狀.
(三)蠶豆(或洋蔥)根尖壓片的觀察
首先在低倍鏡下,區分根尖的分生組織區及延長組織區的細胞,然後,在高倍鏡下,觀察細胞核的形態,注意在你的片子上,是否有有絲分裂細胞,如有,你能找到細胞分裂期的幾個階段,其特徵如何 (可參照附錄)
做Feulgen反應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固定劑的選擇:一般常選用Carnoy固定液.其他的固定劑如Flemming固定劑及Champy固定劑等均可用,但不能使用Bouin固定劑.
水解時間:水解時間一定要合適,不宜過長或不足,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如用Carnoy固定液固定的材料,水解時間一般在8-15分鍾之間.水解時間的長短要隨不同的材料及不同的固定劑而定.
Schiff試劑的質量:在做Feulgen反應時,重要的因素就是Schiff試劑的質量問題.實驗時,要注意試劑顏色是否正常,有無SO2的氣味.
洗滌劑的重要性:漂洗時,所用的亞硫酸水,最好在每次實驗前臨時配製,以便保持較濃的SO2.
實驗對照組:一定要做對照片,以便說明實驗結果的真實性.
操作過程中,用鑷子鑷取根尖的生長區部位,切勿夾取根冠部位.
鴉片過程中盡量使根尖分生組織細胞保持原來的分布狀態.
習題
簡述Feulgen反應的原理
欲得到一張好的Feulgen反應製片,製片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
繪制細胞分裂圖。
實驗六 植物原生質體的制備
實驗目的
1.學習植物原生質體的分離制備技術,觀察原生質體的形態。
2.學習植物原生質體的融合技術,觀察不同方法融合細胞的形態及變化。
實驗用品
顯微鏡,擦鏡紙,剪子,鑷子,小平皿,吸管四支,直式漏斗,300目尼龍網,10ml離心管,載片,蓋片。
實驗原理
原生質體(protoplast)這個術語最早是由Hanstein在1880年提出來的。確切地說,食用菌原生質體是指細胞壁完全消除後餘下的那部分包裹的裸露的細胞結構。
植物的花瓣細胞在經過纖維素酶,離折酶處理後,纖維素和果膠成分遭到破壞,造成原生質體脫離細胞壁進入培養液中。
植物花瓣細胞中的大液泡中存在有大量色素,且不同的細胞色素不同,因此可以在不對細胞染色的情況下,通過顏色范圍辨認不同細胞的原生質體,以及同種間細胞融合和異種間細胞融合情況。
PEG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由於含有醚鍵而具有負極性,與水,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一些正極化基團形成氫鍵。當PEG分子足夠長時,可作為鄰近原生質體表面之間的分子橋而使之粘連。PEG也能連接Ca2+等陽離子。Ca2+可在一些負極化基團和PEG之間形成橋,因而促進粘連,在洗滌過程中,連接在原生質體膜上的PEG分子可被洗脫,這將引起電荷的紊亂和再分布,從而引起原生質體融合,高Ca2+高pH清洗則增加了質膜的流動性,因而大大提高了融合頻率,洗滌時的滲透沖擊對融合也可能起作用。
實驗試劑
1.洗滌液:
甘露醇 0.6 M
CaCl2?2H2O 8 mM
NaH2PO4?H2O 2 Mm
Ph 5.6
實驗步驟
1.酶液的制備 把纖維素酶(EAS-867)溶於0.5~0.7摩爾/升甘露醇內,加10毫摩/升氯化鈣溶液作穩定劑。酶溶解後,經4000轉/分離心機沉降原生質體,20分鍾後,取上清液。經針筒型過濾器,再經0.45微米微孔濾膜過濾後,在無菌箱內把酶液分裝在三角燒瓶內,貯存在冰箱里備用。
2.材料准備 把生長在溫室,苗齡60天以上的煙草植株,取上中部全展葉,在日光下照射2小時,使它萎蔫。也可以用溫室生長的蠶豆葉作同樣處理,或用大田收獲的胡蘿卜,放在0℃以上低溫備用。萎蔫後的葉片浸在3%的漂白精片溶液中15~20分鍾,再用無菌水沖洗干凈,用無菌吸水紙吸干表面水分。
3.酶解 用尖頭鑷子撕去葉片下表皮,剪成小塊。胡蘿卜則用刀片削去表皮和中柱,取用皮層部,切成小塊。以上材料1克,放入盛有10毫升酶溶液的培養皿里,加蓋。在28~30℃下保溫1.5~3小時。
4.洗滌 葉片或其他組織經酶解後會出現圓形的游離原生質體,原生質體懸浮液內有未消化的組織、碎片、細胞和破裂的原生質體。用濾紙或尼龍布濾去粗雜質,再把原生質體懸浮液移到離心管,用手搖離心機轉動2分鍾,吸去上清液(見圖),再加入0.5毫升甘露醇洗滌2~3次,最後就得到較為純凈的原生質體,可以供進一步培養或作其他實驗用。
實驗七 細胞融合方法
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動物細胞PEG融合的方法。
2、學習細胞融合及其應用的有關知識。
實驗原理
2個或2個以上的細胞合並為1個細胞的現象,稱為細胞融合。細胞融合的主要方法有病毒法、聚乙二醇(PEG)法和電融合方法。
用PEG處理細胞,能使質膜性質發生改變,導致細胞膜融匯,胞質流通,最後導致細胞融合。
實驗器材、材料與試劑
1、儀器:
光學顯微鏡,離心機,恆溫水浴鍋,C02培養箱,超凈台,倒置顯微鏡等。
2、材料
新鮮雞紅細胞,無菌注射器,6號針頭,刻度離心管,試管,載玻片,蓋玻片。
3、試劑
50%PEG,Hanks液,甲醇,Giemsa染液,碘酒,75%乙醇
實驗方法
(1)取新鮮雞血以0.85%生理鹽水製成10%的懸液。
(2)稱取0.5克PEG(MW=4,000)放入試管內,在酒精燈上融化之,迅速加入0.5ml預熱的Hanks液混勻製成50%的PEG溶液。放入37℃水浴中待用。
(3)取上述10%的雞紅細胞懸液1ml放入離心管中,再加入5ml Hanks液混勻,然後以1,000rpm離心5分鍾,小心棄去上清,用指彈法將細胞團塊彈散。
(4)取上述50%PEG溶液0.5ml,在1分鍾內滴加到雞紅細胞懸液,邊加邊輕輕搖動混勻。待PEG全部加入後靜置1分鍾左右。此全部過程都要求在37℃水浴內進行。
(5)緩慢滴加9ml Hanks液以終止PEG的作用,在37℃水浴內靜置5分鍾。
(6)離心棄上清後,取一滴融合後的細胞懸液滴片,加蓋片鏡檢。
㈦ 細胞生物學實驗常用的三種顯微鏡及其作用
倒置生物顯微鏡和生物顯微鏡
㈧ 細胞生物學實驗中常用來固定細胞或細胞器的方法有哪些
細胞固定化方法有:Adsorption(吸附);covalent bonding(共價結合);Cross linking(交聯);Entrapment(包埋)、Encapsulation(微膠囊) 。下面對這幾種做具體介紹。
一、吸附法
1,原理
利用載體和細胞表面所帶電荷的靜電引力(van der Walls forces),使細胞吸附於載體上。吸附法可分為物理吸附和離子吸附兩種。該法操作簡單,固定化過程對細胞活性影響小。
2,載體的材料
採用吸附法固定細胞,所用的載體主要有:硅藻土、木屑、多孔玻璃、活性炭、
多孔陶瓷、離子交換樹脂和等。塑料
3,影響吸附固定化的因素
(1)Z-電位
(2)細胞的性質和細胞壁的組成
(3)載體的性質
(4)pH
二、共價結合法
利用細胞表面的反應基團(如氨基、羧基、羥基、巰基、咪唑基)與活化的無機或有機載體反應,形成共價鍵將細胞固定。用該法制備的固定化細胞一般為死細胞。
三、交聯法
利用雙功能或多功能試劑與細胞表面的反應基團(如氨基、羧基、羥基、巰基、咪唑基)反應,從而使細胞固定。常用的交聯劑包括:戊二醛、甲苯二異氰酸酯、雙重氮聯苯胺。
由於交聯試劑的毒性,這一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包埋法
包埋法是細胞固定化最常用的方法。包埋法可以分為:
1,微膠囊法:利用半透性聚合物薄膜將細胞包裹起來,形成微型膠囊;
2,凝膠包埋法:是在無菌條件下,將生物細胞和膠溶液混合在一起,然後再經過相應的造粒處理,形成直徑為1-4mm的膠粒。
常用的包埋劑為:聚丙烯醯胺、瓊脂、海藻酸、卡拉膠、二醋酸纖維、三醋酸纖維、明膠等。
五、固定化方法的比較
吸附法:條件溫和、方法簡便、載體可再生。但操作穩定性差。
共價法:操作穩定性高。但由於試劑的毒性,易引起細胞的破壞。
交聯法:可得到高細胞濃度,但機械強度低,無法再生,不適於實際應用。
包埋法:細胞和載體間沒有束縛,固定化後,細胞仍保持較高活力。但這類方法只適用於小分子底物。
㈨ 生物實驗的基本儀器有哪些
首先要明確生物實驗室有不同的側重和分類,如微生物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組織培養實驗室等。根據不同的生物實驗室,其常用的儀器也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微生物實驗室常用儀器有:恆溫培養箱、黴菌培養箱、生化培養箱、超凈工作台、高壓滅菌器、烘箱、加熱板、電爐、電子分析天平、磁力攪拌器、水浴鍋、搖床、離心機、低溫保存箱、移液器、PH計、分光光度計、光學顯微鏡、掃描顯微鏡、均質器等。
分子生物學以及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常用儀器有:二氧化碳培養箱、生物安全櫃、低溫保存箱、烘箱、高壓滅菌器、分析天平、普通天平、移液器、離心機、倒置顯微鏡、PCR儀、電泳儀、脫色搖床等。
組織培養實驗室常用儀器有:高壓滅菌器、烘箱、搖床、光照培養箱、人工氣候培養箱、分析天平、普通天平、超凈工作台等。
而從實驗室工作流程來看,則分為樣品保存、樣品前處理、培養過程、觀察分析等。在不同的工作環節則需要不同的儀器。
一般來說,樣品保存常用儀器有冰箱/超低溫冰箱、液氮罐等。樣品前處理常用儀器有移液器、天平、均質/攪拌系列、離心機、凍干機、高壓滅菌器以及電泳儀等。
在培養過程常用儀器有培養箱系列、生物安全櫃/超凈工作台、發酵罐、搖床、水浴、轉瓶機、PCR儀、酶標儀等。觀察分析時常用儀器有顯微鏡、菌落計數儀、流式細胞儀、DNA測序儀、高效色譜系列等。在生物實驗室中還可能會用到洗瓶機、超純水系列、超聲波清洗機等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