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性的描述以下哪一項是錯誤的
選項:
A.癌症是一種基因病
B.多種因素起作用
C.常為多階段演進過程
D.單個基因改變即可引起細胞惡性轉變
E.既有癌基因改變,又有腫瘤抑制基因改變答案:D解析:[考點]腫瘤,腫瘤的概念
[分析]癌症是一種基因病,其病因、發病機制復雜。多種致癌因素均可導致癌症的發生,這些致癌因素作用於細胞的DNA,引起基因發生突變,突變的基因包括癌基因、腫瘤抑制基因、凋亡調控基因和DNA修復調控基因等,多個基因的改變才會使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
㈡ 腫瘤生物學的癌細胞的十大基本特徵
1 自給自足的生長信號(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
2 抗生長信號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
3 抵抗細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
4 潛力無限的復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
5 持續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
6 組織浸潤和轉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7 避免免疫摧毀(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
8 促進腫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9 細胞能量異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
10 基因組不穩定和突變(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Douglas Hanahan和Robert A. Weinberg發表在《Cell》,2011。
㈢ 腫瘤細胞生物學特徵是什麼
大多數腫瘤細胞有遺傳學改變,如失去二倍體核型、呈異倍體或多倍體等。腫瘤細胞群常由多個細胞群組成,有幹細胞系和數個亞系,並不斷進行著適應性演變。
㈣ 腫瘤的生物學特性
自主性增殖,這是良、惡性腫瘤細胞區別於正常細胞的最顯著特徵,正常情況下,機體通過神經體液等機制,對體內一切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起著精確的調節作用。而腫瘤細胞則擺脫了機體的控制,持續不斷地增殖出與自己同樣的腫瘤細胞。腫瘤細胞的增殖速度,隨其組織來源及分化速度而異,而且某些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細胞,也並不比某些正常細胞生長快。
2.可移植性,可移植性是區別良性和惡性腫瘤的重要標志,可移植性在臨床上稱為侵襲和轉移,良性腫瘤雖能自主性增殖,但仍局限於原發部位,惡性腫瘤則能侵犯基底膜和血管壁,造成局部和遠處轉移。
3.去分化,腫瘤細胞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缺乏成熟的形態與完整的功能,像不成熟方向退行性發育,故稱之為去分化或反分化。
4.生物化學特徵。
5.細胞遺傳學特徵
㈤ 決定腫瘤生物學特徵的成分是
腫瘤是細胞突變後的結果,而其中又是細胞核為主,所以應該是細胞核裡面的物質決定的,不過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應該也有一定的關系
㈥ 癌症的細胞生物學特徵
癌細胞有三個顯著的基本特徵即:不死性,遷移性和失去接觸抑制。除此之外,癌細胞還有許多不同於正常細胞的生理、生化和形態特徵。
一、癌細胞的形態特徵
癌細胞大小形態不一,通常比它的源細胞體積要大,核質比顯著高於正常細胞,可達1:1,正常的分化細胞和之比僅為1:4-6。
核形態不一,並可出現巨核、雙核或多核現象。核內染色體呈非整倍態(aneuploidy),某些染色體缺失,而有些染色體數目增加。正常細胞染色體的不正常變化,會啟動細胞凋亡過程,但是癌細胞中,細胞凋亡相關的信號通路產生障礙,也就是說癌細胞具有不死性。
線粒體表現為不同的多型性、腫脹、增生,如嗜酸性細胞腺瘤中肥大的線粒體緊擠在細胞內,肝癌細胞中出現巨線粒體。
細胞骨架紊亂,某些成分減少,骨架組裝不正常。細胞表面特徵改變,產生腫瘤相關抗體(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二、癌細胞的生理特徵
細胞周期失控,就像寄生在細胞內的微生物,不受正常生長調控系統的控制,能持續的分裂與增殖。
具有遷移性,細胞粘著和連接相關的成分(如ECM、CAM)發生變異或缺失,相關信號通路受阻,細胞失去與細胞間和細胞外基質間的聯結,易於從腫瘤上脫落。許多癌細胞具有變形運動能力,並且能產生酶類,使血管基底層和結締組織穿孔,使它向其它組織遷移 接觸抑制喪失,正常細胞在體外培養時表現為貼壁生長和匯合成單層後停止生長的特點,即接觸抑制現象,而腫瘤細胞即使堆積成群,仍然可以生長。
圖16-2 腫瘤細胞失去接觸抑制現象
定著依賴性喪失,正常真核細胞,除成熟血細胞外,大多須粘附於特定的細胞外基質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稱為定著依賴性(anchorage dependence)。腫瘤細胞失去定著依賴性,可以在瓊脂、甲基纖維素等支撐物上生長。
去分化現象,已知腫瘤細胞中表達的胎兒同功酶達20餘種。胎兒甲種球蛋白(甲胎蛋白)是胎兒所特有的。但在肝癌細胞中表達,因此可做肝癌早期檢定的標志特徵。
對生長因子需要量降低,體外培養的癌細胞對生長因子的需要量顯著低於正常細胞,是因為自分泌或其細胞增殖的信號途徑不依賴於生長因素。某些固體瘤細胞還能釋放血管生成因子,促進血管向腫瘤生長。獲取大量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
代謝旺盛,腫瘤組織的DNA和RNA聚合酶活性均高於正常組織,核酸分解過程明顯降低,DNA和RNA的含量均明顯增高。
蛋白質合成及分解代謝都增強,但合成代謝超過分解代謝,甚至可奪取正常組織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結果可使機體處於嚴重消耗的惡病質(cachexia)狀態。
線粒體功能障礙,即使在氧供應充分的條件下也主要是糖酵解途徑獲取能量。與三個糖酵解關鍵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和同工酶譜的改變,以及糖原異生關鍵酶活性降低有關。
可移植性,正常細胞移植到宿主體內後,由於免疫反應而被排斥,多不易存活。但是腫瘤細胞具有可移植性,如人的腫瘤細胞可移植到鼠類體內,形成移植瘤。
㈦ 腫瘤細胞的生物化學異常有哪些
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質的邊緣學科。其任務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從早期對生物總體組成的研究,進展到對各種組織和細胞成分的精確分析。目前正在運用諸如光譜分析、同位素標記、X射線衍射、電子顯微鏡以及其他物理學、化學技術,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進行分析,以期說明這些生物大分子的多種多樣的功能與它們特定的結構關系。
生物化學對其他各門生物學科的深刻影響首先反映在與其關系比較密切的細胞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等領域。通過對生物高分子結構與功能進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體物質代謝、能量轉換、遺傳信息傳遞、光合作用、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激素作用、免疫和細胞間通訊等許多奧秘,使人們對生命本質的認識躍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生物學中一些看來與生物化學關系不大的學科,如分類學和生態學,甚至在探討人口控制、世界食品供應、環境保護等社會性問題時都需要從生物化學的角度加以考慮和研究。
此外,生物化學作為生物學和物理學之間的橋梁,將生命世界中所提出的重大而復雜的問題展示在物理學面前,產生了生物物理學、量子生物化學等邊緣學科,從而豐富了物理學的研究內容,促進了物理學和生物學的發展。
生物化學是在醫學、農業、某些工業和國防部門的生產實踐的推動下成長起來的,反過來,它又促進了這些部門生產實踐的發展。
醫學生化
對一些常見病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的生化問題進行研究,有助於進行預防、診斷和治療。如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電泳圖譜用於診斷冠心病、轉氨酶用於肝病診斷、澱粉酶用於胰腺炎診斷等。在治療方面,磺胺葯物的發現開辟了利用抗代謝物作為化療葯物的新領域,如5-氟尿嘧啶用於治療腫瘤。青黴素的發現開創了抗生素化療葯物的新時代,再加上各種疫苗的普遍應用,使很多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得到控制或基本被消滅。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方法與臨床實踐的結合,產生了醫學生化的許多領域,如:研究生理功能失調與代謝紊亂的病理生物化學,以酶的活性、激素的作用與代謝途徑為中心的生化葯理學,與器官移植和疫苗研製有關的免疫生化等。
農業生化
農林牧副漁各業都涉及大量的生化問題。如防治植物病蟲害使用的各種化學和生物殺蟲劑以及病原體的鑒定;篩選和培育農作物良種所進行的生化分析;家魚人工繁殖時使用的多肽激素;喂養家畜的發酵飼料等。隨著生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不僅可望採用基因工程的技術獲得新的動、植物良種和實現糧食作物的固氮;而且有可能在掌握了光合作用機理的基礎上,使整個農業生產的面貌發生根本的改變。
工業生化
生物化學在發酵、食品、紡織、制葯、皮革等行業都顯示了威力。例如皮革的鞣製、脫毛,蠶絲的脫膠,棉布的漿紗都用酶法代替了老工藝。近代發酵工業、生物製品及制葯工業包括抗生素、有機溶劑、有機酸、氨基酸、酶制劑、激素、血液製品及疫苗等均創造了相當巨大的經濟價值,特別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技術的應用更促進了酶工業和發酵工業的發展。
70年代以來,生物工程受到很大重視。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貴重葯物進展迅速,包括一些激素、干擾素和疫苗等。基因工程和細胞融合技術用於改進工業微生物菌株不僅能提高產量,還有可能創造新的抗菌素雜交品種。一些重要的工業用酶,如α-澱粉酶、纖維素酶、青黴素醯化酶等的基因克隆均已成功,正式投產後將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國防應用
防生物戰、防化學戰和防原子戰中提出的課題很多與生物化學有關。如射線對於機體的損傷及其防護;神經性毒氣對膽鹼酯酶的抑制及解毒等。
㈧ 腫瘤的主要生物學特點主要有哪些
腫瘤是由於各種致瘤因子長期作用引起的機體某部組織過度增生和異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呈腫塊,其生長相對不受控制,具有異常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特點,分化一般較不完全,與機體不協調,即使病因消除,它仍繼續生長。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良性腫瘤生長相對緩慢。常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自限性,與周圍組織有明顯的界限,對機體的危害相對較小。惡性腫瘤或稱癌。細胞分化程度較良性腫瘤低,生長相對迅速,與周圍組織無明顯界限,常呈浸潤性生長而侵入鄰近組織並且常形成轉移,對機體危害極大。
機體在生理和各種病理狀態下,如生理性再生和炎症,損傷修復也常有組織細胞的增生。
但這種增生,一般是對某種刺激產生的反應。增生的組織細胞是分化成熟的,具有基本正常的結構和功能,而且一旦引起增生的原因消除後,增生也就停止。腫瘤性增生與上述增生有本質上的不同。瘤細胞由於遺傳特性的改變,使它具有和正常細胞不同的生物學特性,並可繼續傳給子代細胞,而無須病因的繼續作用。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主要表現如下:
旺盛的增殖能力和自主性
生長瘤細胞一般都有較強的分裂增殖能力,失去了正常細胞在培養基中當彼此接觸時則停止生長的現象即喪失了接觸抑制。瘤細胞的生長在不同程度上脫離了機體的調控,而成為自主性生長。當然,所謂自主性生長也是相對而言。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和內分泌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影響腫瘤的生長和發展。
惡性腫瘤細胞分化不成熟
惡性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有很大差異,表現為形態有不同程度的異型性、功能的喪失或變異。如癌細胞能合成一系列異常的蛋白質,統稱為腫瘤相關蛋白,臨床上對這些蛋白的檢測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㈨ 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包括哪些
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包括:
一、異型性
腫瘤組織無論在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上,都與其起源的正常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稱異型性。腫瘤的異型性可以分為
(1)腫瘤組織結構的異型性:惡性腫瘤組織結構異型性明顯,瘤細胞排列紊亂,失去正常的結構和層次,喪失了極性。
(2) 腫瘤細胞的異型性
惡性腫瘤細胞具有高度異型性,包括:瘤細胞的多形性,核的多形性,包漿多呈嗜鹼性等。
二、擴散和轉移
擴散和轉移是惡性腫瘤的特徵。主要的途徑有:
(1)直接蔓延:瘤細胞由原發部位連續不斷地沿著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神經束衣等侵入鄰近組織和器官繼續生長,稱直接蔓延,如晚期子宮頸癌向前蔓延達膀胱,向後可至直腸。
(2) 淋巴道轉移:是上皮源性惡性腫瘤最常見的轉移方式。癌細胞侵入淋巴管,隨淋巴液到所屬局部淋巴結,形成淋巴管栓塞,在局部生長繁殖,形成轉移癌,淋巴結轉移一般按淋巴引流方向,一站一站轉移,最後可經胸導管入血,繼發血道轉移。
(3) 血道轉移:這是肉瘤最常見的轉移方式。瘤細胞直接侵入血管,隨血流到遠處器官繼續生長,形成轉移瘤。血道轉移雖可發生在許多器官,但最常見的是肺,其次是肝。轉移瘤的形態特點是邊界清楚,常為多個散在分布的結節且靠近器官表面
( 4)種植性轉移:是指發生於體腔內器官的惡性腫瘤,當侵及器官表面時,瘤細胞脫落並像播種--樣種植在體腔內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個轉移性腫瘤的現象。
(9)簡答腫瘤的異常生物學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惡性腫瘤可分為癌和肉瘤,癌是指來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肉瘤是指間葉組織,包括纖維結締組織、脂肪、肌肉、脈管、骨和軟骨組織等,發生的惡性腫瘤,
如由大腸黏膜上皮形成的惡性腫瘤稱為大腸黏膜上皮癌,簡稱大腸癌。由皮膚上皮形成的稱皮膚上皮癌,簡稱皮膚癌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腫瘤
人民網-發現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新機制(新知)
㈩ 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徵有哪些
腫瘤細胞只分裂不分化,呈瘋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