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海底微生物有哪些資料

海底微生物有哪些資料

發布時間:2022-04-07 16:50:32

⑴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哪些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噬菌體、病毒、原生動物、藻類等。

1、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2、真菌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現在已經發現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現在成為自己的界,分為四門。

3、噬菌體

噬菌體(phage)是侵襲細菌的病毒,也是賦予宿主菌生物學性狀的遺傳物質。噬菌體必須在活菌內寄生,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其取決於噬菌體吸附器官和受體菌表面受體的分子結構和互補性。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布最廣的群體。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腸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體。

4、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細胞內有特化的各種胞器,具有維持生命和延續後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動、營養、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個原生動物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5、藻類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bryophyte)相同。

⑵ 海洋里主要有哪些微生物

http://ke..com/view/399863.htm
http://..com/question/1847495.html

以海洋水體為正常棲居環境的一切微生物。但由於學科傳統及研究方法的不同,本文不介紹單細胞藻類,而只討論細菌、真菌及噬菌體等狹義微生物學的對象。海洋細菌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作為分解者它促進了物質循環;在海洋沉積成岩及海底成油成氣過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還有一小部分化能自養菌則是深海生物群落中的生產者。海洋細菌可以污損水工構築物,在特定條件下其代謝產物如氨及硫化氫也可毒化養殖環境,從而造成養殖業的經濟損失。但海洋微生物的頡頏作用可以消滅陸源致病菌,它的巨大分解潛能幾乎可以凈化各種類型的污染,它還可能提供新抗生素以及其他生物資源,因而隨著研究技術的進展,海洋微生物日益受到重視。
【特性】
與陸地相比,海洋環境以高鹽、高壓、低溫和稀營養為特徵。海洋微生物長期適應復雜的海洋環境而生存,因而有其獨具的特性。
嗜鹽性
海洋微生物最普遍的特點。真正的海洋微生物的生長必需海水。海水中富含各種無機鹽類和微量元素。鈉為海洋微生物生長與代謝所必需此外,鉀、鎂、鈣、磷、硫或其他微量元素也是某些海洋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的。
嗜冷性
大約90%海洋環境的溫度都在5℃以下,絕大多數海洋微生物的生長要求較低的溫度,一般溫度超過37℃就停止生長或死亡。那些能在 0℃生長或其最適生長溫度低於20℃的微生物稱為嗜冷微生物。嗜冷菌主要分布於極地、深海或高緯度的海域中。其細胞膜構造具有適應低溫的特點。那種嚴格依賴低溫才能生存的嗜冷菌對熱反應極為敏感,即使中溫就足以阻礙其生長與代謝。
嗜壓性
海洋中靜水壓力因水深而異,水深每增加10米,靜水壓力遞增1個標准大氣壓。海洋最深處的靜水壓力可超過1000大氣壓。深海水域是一個廣闊的生態系統,約56%以上的海洋環境處在100~1100大氣壓的壓力之中,嗜壓性是深海微生物獨有的特性。來源於淺海的微生物一般只能忍耐較低的壓力,而深海的嗜壓細菌則具有在高壓環境下生長的能力,能在高壓環境中保持其酶系統的穩定性。研究嗜壓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必需藉助高壓培養器來維持特定的壓力。那種嚴格依賴高壓而存活的深海嗜壓細菌,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迄今尚難於獲得純培養菌株。根據自動接種培養裝置在深海實地實驗獲得的微生物生理活動資料判斷,在深海底部微生物分解各種有機物質的過程是相當緩慢的。
低營養性
海水中營養物質比較稀薄,部分海洋細菌要求在營養貧乏的培養基上生長。在一般營養較豐富的培養基上,有的細菌於第一次形成菌落後即迅速死亡,有的則根本不能形成菌落。這類海洋細菌在形成菌落過程中因其自身代謝產物積聚過甚而中毒致死。這種現象說明常規的平板法並不是一種最理想的分離海洋微生物方法。
趨化性與附著生長
海水中的營養物質雖然稀薄,但海洋環境中各種固體表面或不同性質的界面上吸附積聚著較豐富的營養物。絕大多數海洋細菌都具有運動能力。其中某些細菌還具有沿著某種化合物濃度梯度移動的能力,這一特點稱為趨化性。某些專門附著於海洋植物體表而生長的細菌稱為植物附生細菌。海洋微生物附著在海洋中生物和非生物固體的表面,形成薄膜,為其他生物的附著造成條件,從而形成特定的附著生物區系。
多形性
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菌形態時,有時在同一株細菌純培養中可以同時觀察到多種形態,如球形橢圓形、大小長短不一的桿狀或各種不規則形態的細胞。這種多形現象在海洋革蘭氏陰性桿菌中表現尤為普遍。這種特性看來是微生物長期適應復雜海洋環境的產物。
發光性
在海洋細菌中只有少數幾個屬表現發光特性。發光細菌通常可從海水或魚產品上分離到。細菌發光現象對理化因子反應敏感,因此有人試圖利用發光細菌為檢驗水域污染狀況的指示菌。
【分布】
海洋細菌分布廣、數量多,在海洋生態系統中起著特殊的作用。海洋中細菌數量分布的規律是:近海區的細菌密度較大洋大,內灣與河口內密度尤大;表層水和水底泥界面處細菌密度較深層水大,一般底泥中較海水中大;不同類型的底質間細菌密度差異懸殊,一般泥土中高於沙土。大洋海水中細菌密度較小,每毫升海水中有時分離不出1個細菌菌落,因此必須採用薄膜過濾法:將一定體積的海水樣品用孔徑0.2微米的薄膜過濾,使樣品中的細菌聚集在薄膜上,再採用直接顯微計數法或培養法計數。大洋海水中細菌密度一般為每40毫升幾個至幾十個。在海洋調查時常發現某一水層中細菌數量劇增,這種微區分布現象主要決定於海水中有機物質的分布狀況。一般在赤潮之後往往伴隨著細菌數量增長的高峰。有人試圖利用微生物分布狀況來指示不同水團或溫躍層界面處有機物質積聚的特點,進而分析水團來源或轉移的規律。
海水中的細菌以革蘭氏陰性桿菌占優勢,常見的有假單胞菌屬等10餘個屬。相反,海底沉積土中則以革蘭氏陽性細菌偏多。芽胞桿菌屬是大陸架沉積土中最常見的屬。
海洋真菌多集中分布於近岸海域的各種基底上,按其棲住對象可分為寄生於動植物、附著生長於藻類和棲住於木質或其他海洋基底上等類群。某些真菌是熱帶紅樹林上的特殊菌群。某些藻類與菌類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營養供需關系,稱為藻菌半共生關系。
大洋海水中酵母菌密度為每升 5~10個。近岸海水中可達每升幾百至幾千個。海洋酵母菌主要分布於新鮮或腐爛的海洋動植物體上,海洋中的酵母菌多數來源於陸地,只有少數種被認為是海洋種。海洋中酵母菌的數量分布僅次於海洋細菌。
在海洋環境中的作用。海洋堪稱為世界上最龐大的恆化器,能承受巨大的沖擊(如污染)而仍保持其生命力和生產力;微生物在其中是不可缺少的活躍因素。自人類開發利用海洋以來,競爭性的捕撈和航海活動、大工業興起帶來的污染以及海洋養殖場的無限擴大,使海洋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遭受嚴重破壞。海洋微生物以其敏感的適應能力和快速的繁殖速度在發生變化的新環境中迅速形成異常環境微生物區系,積極參與氧化還原活動,調整與促進新動態平衡的形成與發展。從暫時或局部的效果來看,其活動結果可能是利與弊兼有,但從長遠或全局的效果來看,微生物的活動始終是海洋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最積極的一環。
海洋中的微生物多數是分解者,但有一部分是生產者,因而具有雙重的重要性。實際上,微生物參與海洋物質分解和轉化的全過程。海洋中分解有機物質的代表性菌群是:分解有機含氮化合物者有分解明膠、魚蛋白、蛋白腖、多肽、氨基酸、含硫蛋白質以及尿素等的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類者有主要利用各種糖類、澱粉、纖維素、瓊脂、褐藻酸、幾丁質以及木質素等的微生物。此外,還有降解烴類化合物以及利用芬香化合物如酚等的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的終極產物如氨、硝酸鹽、磷酸鹽以及二氧化碳等都直接或間接地為海洋植物提供主要營養。微生物在海洋無機營養再生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某些海洋化能自養細菌可通過對氨、亞硝酸鹽、甲烷、分子氫和硫化氫的氧化過程取得能量而增殖。在深海熱泉的特殊生態系中,某些硫細菌是利用硫化氫作為能源而增殖的生產者。另一些海洋細菌則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不論異養或自養微生物,其自身的增殖都為海洋原生動物、浮游動物以及底棲動物等提供直接的營養源。這在食物鏈上有助於初級或高層次的生物生產。在深海底部,硫細菌實際上負擔了全部初級生產。
在海洋動植物體表或動物消化道內往往形成特異的微生物區系,如弧菌等是海洋動物消化道中常見的細菌,分解幾丁質的微生物往往是肉食性海洋動物消化道中微生物區系的成員。某些真菌、酵母和利用各種多糖類的細菌常是某些海藻體上的優勢菌群。微生物代謝的中間產物如抗生素、維生素、氨基酸或毒素等是促進或限制某些海洋生物生存與生長的因素。某些浮游生物與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營養關系。如細菌為浮游植物提供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浮游植物分泌乙醇酸等物質作為某些細菌的能源與碳源。
由於海洋微生物富變異性,故能參與降解各種海洋污染物或毒物,這有助於海水的自凈化和保持海洋生態系統的穩
定。

⑶ 海洋中的微生物有多少種

廣袤無垠的海洋,是個巨大的寶庫。在那裡,不僅生活著為數眾多的名貴珍稀海洋生物,還蘊藏著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科學家查明,海水中含有將近80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如鎂有2100萬億噸,鉀600萬億噸,溴100萬億噸,碘900多億噸,金550萬噸,銀4億噸。許多陸地上儲量少、分布散的稀有金屬,如鈾、鍶、銣、鋰等等,海水中的儲量也十分豐富。拿原子能燃料鈾來說,海水裡溶解有45億噸,比陸地上已探明的鈾礦儲量要多兩千倍!

然而,直到現在,我們還只能從海水中提取氯、鈉、溴、鎂、碘、鉀等少數幾種,大多數元素還無法開發利用。這是因為它們在海水中的濃度實在太低,比如鈾,300噸海水中才含有1克,採集起來太困難了。現在,科學家發現:有些海洋生物具有富集某些元素的本領,如果我們發現和培養能夠富集某些化學元素的微生物,利用它們繁殖快、數量大的特點,把它們釋放到海水裡大量繁殖,讓它們從海水中「吃飽喝足」各種礦物元素,然後再想辦法把它們收集起來,便可以提取出各種有用物質來。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海洋微生物將在海水采礦事業中,大顯身手。新物種的創造者——微生物

基因工程是人工創造新物種的有效途徑,在這個工程中,微生物有著很大的用途。

⑷ 關於海洋底棲微生物的資料

鯊魚屬於魚綱鯊目,是肉食性海洋魚類。鯊又叫鯊魚、鮫,是軟骨魚類。身體呈紡錘形,眼睛大都在頭部兩側,無鰾。生活在深海區。全世界有300多種鯊魚,性情溫和的鯊魚吃小魚蝦`和貝類;兇猛的鯊魚會吃海獸,甚至攻擊人類。多數卵生或卵胎生,少數胎生。
鯊魚的種類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鯊魚都能傷害人類,只有少部分個頭大的鯊魚能傷害人。鯊魚的嗅覺十分靈敏,主要靠嗅覺尋找食物,所以,它們能在除北冰洋以外的所有大洋里安家。鯨鯊是最大的鯊魚,但是它們不吃肉,而是吃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一般的鯊魚則吃魚類、章魚、貝類,有的鯊魚甚至會把個頭小的鯊魚當成食物。

大白鯊這是一種人類絕不會認錯的鯊魚。身體呈巨大的紡錘體,鰓裂也是巨大的,鼻子又尖又長。它們的呈鉤狀的第一背鰭非常寬大,遠遠大於第二背鰭,胸鰭較大和尾鰭一樣為新月形。背部顏色均勻為灰色或者為棕灰色,在背部與白色的腹部之間有明顯的界線,大白鯊也是游泳好手,它們每小時可前進25公里,體溫在10℃—15℃之間,它們什麼都吃包括鯨魚。這種鯊魚的危險程度就不用再說了吧!

海馬是海龍的同類。尾卷附在海藻上,過著固定性生活。游泳時直立身體,擺動背鰭和胸鰭,游泳前進。到春天,雌海馬在雄海馬的育兒囊中產卵,經過50~60天,幼魚會從育兒囊里出來。

海馬和海龍同屬海龍科(Syngnathidae)魚類,對飼養生存的水質要求並不苛刻。在國內水族市場比較多見的是黑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灰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和斑節海龍(Dunkerocampus Dactyliophorus),比較名貴的紅海馬(Hippocampus Coronatus)、黃金海馬(Hippocampus Kuda)和產於澳洲的槳鰭龍王(Pyhllopteryx Taeniolatus)並不多見。 Oj
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於游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沖走。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龍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
海馬和海龍的嘴很小,並且只宜覓食活餌,而不善於游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盡管它們深受海水水族愛好者的寵愛,但是,這種獨特的習性,使得它們在水族箱里的飼養存活頗具難度。雖然,豐年蝦、輪蟲、仔魚苗,都是適合它們的餌料,但是如何才能使它們能夠充分的覓食,這一點是海馬和海龍飼養存活的關鍵所在,餵食過程中需要關閉過濾系統造就一個平靜的無流環境,以便它們能夠慢絲條理的覓食,還有一點就是它們的生活夥伴--如果,將海馬、海龍和較為活潑的魚類飼養在一起,那麼在餵食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活餌將是被那些魚類所搶先吞噬……因此,要成功地飼養海馬和海龍,根據我的經驗,最好還是將它們單獨飼養在水流平緩、環境安靜的海藻造景缸中,同時,選擇蝦魚科(Centriscidae)的刀片魚(Aeoliscus Strigatus)、松球魚科(Monocentridae)的鳳梨魚(Monocentris Japonica)等等這些生活習性差不多的小巧魚類共同飼養,它們將是海馬和海龍良好的生活夥伴。
海馬和海龍的雌雄鑒別很簡單,就是雄魚有腹囊(俗稱:育兒袋),而雌魚沒有腹囊。
雄海馬腹部有一個小袋,可用來裝小海馬.每次可裝2000隻小海馬。海馬孕期從10到25天不等。每當交配季節來臨,「對上象」的雄海馬與雌海馬的尾部就會交織在一起,纏綿動人,很有詩意。更重要的是這種交配動作使雌海馬卵子巧妙地放到雄海馬的育兒袋裡,而雄海馬也能夠准確地接住卵子。海馬的「愛情」之舞大約持續8個小時。交配前,雄海馬下腹部的腹袋就會脹大,准備接受雌海馬的卵。雌海馬長著長長的產卵管,可將卵子排入雄海馬的腹袋裡。這些卵在爸爸的腹袋裡經過數周後,便會孵化成小海馬,准備誕生。這時雄海馬就會用尾巴勾住一根結實的海草莖,不斷地來回彎曲或伸展身體,尤如人類女性生育時陣痛時的痙攣。同時它們腹袋的口微微張開並逐漸擴大。隨後,一隻小海馬從開口處噴了出來,雄海馬不斷痙攣,小海馬也不斷蹦出腹袋。小海馬出生後馬上升到水面吸氣,讓體內的魚鰾充滿空氣。每隻小海馬約有1厘米長,出生後不久就開始自行攝食水中的小生物,雄海馬此時也巳精疲力竭。

鯨類的拉丁學名是由希臘語中的「海怪」一詞衍生的,由此可見古人對這類棲息在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實,鯨類動物的體形差異很大,小型的體長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則可達30米以上。它們中的大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中,僅有少數種類棲息在淡水環境中,體形同魚類十分相似,體形均呈流線型,適於游泳,所以俗稱為鯨魚,但這種相似只不過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種趨同現象。因為鯨類動物具有胎生、哺乳、恆溫和用肺呼吸等特點,與魚類完全相同,因此屬於哺乳動物。

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大約為35.5℃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癒合現象,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一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終生保留。

鯨類動物的祖先原來也是在陸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濱一帶的食蟲類或食肉類,後來由於被水中的魚類等食物所吸引,經過漫長的歲月,又從陸地回到了海洋,並逐漸了適應海洋生活。最早的鯨是出現在大約5500萬?/FONT>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鯨、始齒鯨和始新世後期的原鯨等,它們和現存的鯨比較,頭骨比較小,鼻孔位於頭部的前方,尚未移至頭的上方,牙齒和古代的食蟲類、肉齒類的牙齒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齒形、頭骨也很相像等,僅有少數不同點,但它們已經具有適應在海水中生活的、與魚類相似的體形。

須鯨類動物的體形巨大,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於6米。口中沒有牙齒,只有在胚胎發育時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齒,但上頜左右兩側的齶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齒狀排列的角質須。須的顏色、形狀和數目因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有2個,位於頭頂,呼吸換氣時可以噴出兩股水柱。頭骨極大,有的種類可達體長的1/3,左右對稱。頸椎癒合或者分離。胸骨較小,僅有1—2對肋骨與胸骨相連接,胸廓不完全。沒有鎖骨。鰭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腸。主要以磷蝦等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吃小型群游性魚類,以及底棲的魚類和貝類。須鯨類在全世界有露脊鯨科、灰鯨科和長須鯨科等3個科,共約6屬、11種。

齒鯨類的體形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圓錐狀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牙齒的形狀、數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僅具1枚獨齒,最多的則有數十枚,有的還隱藏在齒齦中不外露,所以也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只有1個,因此呼吸換氣時只能噴出一股水柱。頭骨左右不對稱。鰭肢上具有5指。胸骨較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主要以烏賊、魚類等為食,有的還能捕食海鳥、海豹以及其他鯨類等大型動物。齒鯨類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鯨科、劍吻鯨科、一角鯨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領航鯨科等8個科,大約34屬、72種。

金槍魚類屬鱸形目鯖科又叫鮪魚,是大洋暖水性洄遊魚類,主要分布於低中緯度海區,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廣泛的分布。同金槍魚最相似的是鰹屬魚類,最簡單的區分方法是鰹屬腹部有4—6條黑色縱帶,其它相近魚種如舵鰹、狐鰹等有暗色縱帶等。而金槍魚類,魚體無任何黑斑,或深色縱紋。

金槍魚體呈紡錘形,具有魚雷體形,強勁的肌肉及新月形尾鰭,鱗以退化為小圓鱗,適於快速游泳,最高游速達每秒20米。魚體肥滿,其橫斷面略呈圓形。金槍魚活動旺盛,生命力很強金槍魚的主要品種有:黃鰭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長鰭金槍魚和鰹魚,其中前三種為延繩釣的主捕對象,後一種為桿釣的主要對象。它的產卵期很長,產卵海域甚廣,使得全年都有金槍魚在各海域中產卵,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全世界的食家才得以享受它得鮮美滋味。

由於金槍魚必須時常保持快速游動,才能維持身體的供給,加上只在海域深處活動,因此肉質柔嫩鮮美,且不受環境污染,是現代人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味美新鮮的金槍魚向來是日本、台灣人最愛的海鮮料理之一,尤其是金槍魚生魚片堪稱生魚片之中的極品,不但老食客深得其中滋味,即連少吃生魚片得人也會選擇金槍魚生魚片大塊地品嘗一番。

金槍魚的肉質非常特別,生食是極品,熟食也香濃美味,製成罐頭的油浸金槍魚非常可口,俗稱海底雞,不但深受東南亞一帶人民喜愛,連歐美人士也喜歡用來配製三明治。

金槍魚是魚類中營養價值較高的種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及其廣闊,日本、西歐和美國是金槍魚產品的三大市場。日本對金槍魚的需求量很大,一般年消費80—90萬噸,約佔世界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鮮金槍魚更受喜歡,消費量是需求量的60%,每年進口額約10億美元。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國人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會吃、也越來越注重飲食保健,對高檔的海鮮如龍蝦、象拔蚌、三文魚等海鮮,已失去了新鮮感。因此我現正開拓國內市場,將一部分運往日本市場銷售的金槍魚直接運回國內銷售,以期國人可以隨時享用這個美味而營養的海中珍寶。

金槍魚種類

1、黃鰭金槍魚(Yellowfin Tuna):魚體呈紡錘型,稍側扁,頭小,尾部長而細,肉粉紅色。體背呈藍青色,體側淺灰色,帶點黃色,有點狀橫帶,成魚的的二背鰭和臀鰭及其後面的小鰭,均呈鮮黃色。第一背鰭和腹鰭均帶有黃色。體長1—3米,因不同海區而異,體重一般為40—60公斤。

黃鰭金槍魚食性很廣,以魷魚、表層魚和大型甲殼類為主。作長距離洄遊,其洄遊與海流的季節變化有關,在熱帶雨季,它遠離較淡的沿岸水域,游向高鹽度的海區。

黃鰭金槍魚廣泛分布斗爭三大洋的赤道海域,是熱帶海區的代表種。 黃鰭金槍魚常見水深達160米,水溫達20—28℃,最大游泳速度為90公里/小時。

黃鰭金槍魚佔全球金槍魚產量的35%。大部分用來制罐頭,生鮮和冷凍產品也持續增長。黃鰭金槍魚現在以處於合理開發狀態。

2、藍鰭金槍魚(Bluefin Tuna)是金槍魚類中最大型的魚種。身體短而結實、錐狀細長的身軀,尾鰭成交叉狀;身軀底部至側邊的色彩明亮,上身軀則是深藍色,鰭是深暗色,小鰭則是呈現微黃色,尾柄隆起嵴呈黑色。全身被鱗,口相當大,眼不大,胸鰭短,末端不到第一背鰭的中央,這是本種的最大特點。體長一般1—3米,大者長達3米多,體重700多公斤。

藍鰭金槍魚常以50—60尾成群,也有1000尾以上的魚群。棲息水層從表層至50米深層,最適宜水溫10—20℃,餌料以鯡魚、沙丁魚、鮐魚、魷魚和甲殼類為主。

平均大小:200 ~400公斤

3、大眼金槍魚(Bigeye Tuna)又稱肥壯金槍魚和副金槍魚,體長約1.5—2.0米,體重大的在100公斤以上,一般為16—35公斤。體背藍青色,側面及腹面銀白色。肉粉紅色,略柔軟。胸鰭長,其末端甚突,達第二背鰭下方,第二背鰭也較窄,與第一背鰭高度相近。魚體呈灰色,肥滿、尾短、頭和眼明顯較大。

大眼金槍魚棲息水深較深,可達200—300米,性為成熟的個體棲息於表層。主要以深海性魚類為食,小魚、魷魚和大型甲殼類為主。最大游速可達100公里/小時。

目前大眼金槍魚漁獲產量較低,但價格較高,很有發展潛力。

4、長鰭金槍魚(Longfin Tuna)體背呈深藍色,側面及腹側為銀白色,體色均勻。體長 1—1.5米,體重15公斤左右。大的個體可達45公斤。肉粉紅色,胸鰭呈刀狀、極長,長度大於頭部是本種最顯著的特點。

長鰭金槍魚白天主要分布在90—150米水層,有時較深達150—200米深層,傍晚分布在近表層。長鰭金槍魚適溫范圍為14—20℃。餌料以沙丁魚以及甲殼類為主。

長鰭金槍魚的產量約占金槍魚總產量的7%,大部分用於制罐。

閱讀全文

與海底微生物有哪些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