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螺中的是什麼生物
應該是寄居蟹,它以螺殼為寄體,平時負殼爬行,受到驚嚇會立即將身體縮入螺殼內。隨著蟹體的逐漸長大,寄居蟹會尋找新的殼體換殼,已知的寄居蟹品種有幾十種。
⑵ 田螺一般生活在哪裡,哪裡抓
田螺通常生活在池塘、水田、小溪或河溝里,可以在這些地方抓;
田螺主要攝食器官為齒舌,用於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田螺食性雜,在自然環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莖葉、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等,也濾食浮游生物,並且喜歡夜間活動和攝食。
對於乾旱和寒冷有較強的適應性,水溫低於8℃時田螺便潛入泥穴中冬眠,待來年開春水溫回升到15℃左右時,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動和攝食。
養殖
保持池塘水質鮮活,可在池塘里種植水草或水浮蓮,供田螺棲息。夏季可在池塘邊種植牽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陰,平時注意檢查田基有無漏水或老鼠洞,嚴禁生活污水、農葯、化肥污水直接排入池塘。
由於田螺喜歡攀爬,因此最好在田基上用細網製作反向的防逃網,日常的飼料投喂可投發酵的有機肥,如雞鴨豬牛糞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鮮的菜葉、瓜類等;
根據田螺的生長和攝食情況調整投飼量,田螺的快速生長周期為4個月,每年的5-9月生長發育最快,產量也最高。
⑶ 海螺後面是封閉的,那它如何排泄呢
海螺的尾部可以排泄,因為海螺尾裡面含有海螺的排泄物,所以許多海邊人吃海螺都是不吃海螺尾的。
海螺活動較慢,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為食,它們一般棲息於淺海海域,嗜食棘皮動物。殼體的外唇部極度外展,且雌螺的體型明顯大於雄螺。肉可食用,殼供觀賞,可用於雕刻。夜間活動。足位於身體的腹面,為塊狀,肌肉極發達,適於爬行。
肉食性。主要以棘皮動物等為食。這些軟體類成員通常生活在淺水或平坦的泥地,可見於深達600英尺(200米)的深水中。多數海螺使用誘捕箱或拖網捕撈,它們也可是其它產品的順帶捕撈品。
海螺屬軟體動物腹足類。貝類主要分為五大綱,全世界有7萬多種,海生的種類可通稱為海螺。
海螺貝殼邊緣輪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堅厚,殼高達10厘米左右,螺層6級。多屬軟體動物腹足類,數量極少,極其罕見。多生殖在亞洲,非洲,美洲的沿海深層海水裡面,至中、晚寒武世,始漸繁盛,早奧陶世大量輻射進化,出現許多新的屬種,廣泛分布於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沿海深層海水裡面。
螺貝殼邊緣輪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堅厚,殼高達10厘米左右,螺層6級,殼口內為杏紅色,有珍珠光澤海。最大可達18厘米,平均大小7至10厘米。因品種差異海螺肉可呈白色至黃色不等。海螺殼大而堅厚,呈灰黃色或褐色,殼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齊而平的螺肋和細溝,殼口寬大,殼內面光滑呈紅色或灰黃色,主要用於水產捕撈也可做工藝品。
⑷ 冬天螺絲去哪裡了了
在寒冷的冬季,田螺會鑽入泥土中不食不動,呈冬眠狀態。
田螺不耐高溫,但卻十分耐寒,嚴寒季節它會掘穴越冬繁殖。田螺喜棲息於底泥富含腐殖質的水域環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窪或緩流的河溝等水體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質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為食,也喜食人工飼料,如蔬果、菜葉、米糠、麥麩、豆粉和各種動物下腳料等。
田螺的生物學特性
田螺耐寒而畏熱,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水溫低於15℃或高於30℃即停止攝食,當水溫低於10℃會鑽泥,超過40℃會被燙死。
田螺食性雜,喜歡夜間活動和攝食,可自然繁殖。田螺的壽命一般為雌性四五年、雄性兩三年,仔螺前三四個月生長最快,以後逐漸緩慢,2年後基本不再生長。
⑸ 今天在海邊撿的海螺,在回來後在裡面發現了這種生物,該怎麼弄出來呢
這個是寄生蟲,您把海螺放在鹽水中泡一會這個東西就會自動跑出來逃離海螺的
⑹ 螺絲裡面有哪些寄生蟲嗎
您的問題,吃螺絲會有寄生蟲嗎?
螺絲肉里常見一種線性鉤蟲,吃了未煮透的螺絲肉輕易引起孕婦流產,而且也輕易在寶寶身體寄生;並且螺絲等蝸居動物也是很輕易招惹各種蟲及病菌寄生的地方。
螺食物相剋:
螺肉不宜與中葯蛤蚧、西葯土黴素素同服;不宜與牛肉、羊肉、蠶豆、豬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類同食;吃螺不可飲用冰水,否則會導致腹瀉。
螺做法指導:
1. 為防止病菌和寄生蟲感染,在食用螺類時一定要煮透,一般煮10分鍾以上再食用為佳;
2. 死螺不能吃;
3. 海螺的腦神經分泌的物質會引起食物中毒;海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潛伏期短(1~2小時),症狀為惡心、嘔吐、頭暈,所以在烹制過程中要把海螺的頭部去掉。
祝您愉快~
⑺ 田螺石螺裡面有寄生蟲嗎
1.田螺、石螺這些螺類大多本身攜帶著各種寄生蟲,數量之多更是令人瞠目。如今不少地方的水質都被污染了,所以吃這些水質中生長出來的螺肉如果不注意處理干凈,往往會造成惡性腹瀉、吸血蟲病、急劇嘔吐等病症,甚至造成體內寄生蟲集聚等問題。而且不少人都愛在喝啤酒的時候搭配炒石螺,很多時候上菜很快,半生半熟的石螺就這么下肚了,健康風險可想而知。
2.所以大家在食用石螺之前務必要清洗干凈,讓石螺吐干凈泥沙之後再食用,而不是買回家就直接下鍋炒了。除此之外,煮石螺的時候一定要煮熟,煮熟之後裡面如果有寄生蟲和細菌也都被殺死了,可以放心食用。一般石螺煮10分鍾之後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⑻ 生存在螺里的生物是什麼
最典型的是:寄居蟹
寄居蟹,主要產在黃海及南方海域的海岸邊緣,一般生活在沙灘和海邊的岩石縫隙里。寄居蟹以螺殼為寄體,平時負殼爬行,受到驚嚇會立即將身體縮入螺殼內。隨著蟹體的逐漸長大,寄居蟹會尋找新的殼體換殼,已知的寄居蟹品種有幾十種,在中國沿海較常見的品種有方腕寄居蟹和櫛螯寄居蟹。方腕寄居蟹比櫛螯寄居蟹體形稍大,寄居的螺體最大直徑可達15厘米以上。
詳見:http://ke..com/view/9313.htm?fr=ala0_1_1
還有一些小型魚類,喜歡躲藏在螺的空殼里。
⑼ 田螺在南方和北方都是比較常見的美食,田螺里有寄生蟲嗎
田螺里的寄生蟲主要是血吸蟲,如果不把這種寄生蟲徹底殺死的話,是很容易感染血吸蟲病的,不過這種寄生蟲是不耐高溫的,使用高溫的沸水對田螺進行燙煮就可以了,一般使用一網路的水燙煮二十分鍾,而且這主要看你怎麼吃,很多動物肉內都有寄生蟲,比如豬肉,魚肉,特別是蝦類,軟體類等都有寄生蟲,只要烹飪過程中把溫度控制好,就沒問題,千萬別生吃!熟吃就沒問題。
把它洗干凈,再把盆里放滿水讓它養倆天再吃,因為剛撿回來的田螺很多的泥土 你要把田螺表面的泥洗干凈之後,再讓它養倆天,中間要經常的換水和清洗,這樣兩天之後田螺裡面的泥巴就基本上吐干凈了。
⑽ 福壽螺和田螺怎麼區分螺上有哪些寄生蟲
中國圓田螺 學名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俗稱螺螄、田螺、田嬴、香螺。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櫛鰓目,田螺科,圓田螺屬,中國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國外分布在朝鮮、北美等。【形態特徵】 中型個體,殼高約44.4毫米,寬27.5毫米。貝殼近寬圓錐形、具6-7個螺層,每個螺層均向外膨脹。螺旋部的高度大於殼口高度,體螺層明顯膨大。殼頂尖。縫合線較深。殼面無滑無肋,呈黃褐色。殼口近卵圓形,邊緣完整,薄,具有黑色框邊。辱為角質的薄片,小於殼口,具有同心圓的生長紋,厴核位於內唇中央。【生物學特性】生活在淡水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庫、溝渠、稻田、池塘內,以寬大 的腹足爬行,對乾燥、寒冷、酷暑有極大的適應能力,遇乾燥環境時將軟體部縮入殼內,以厴將殼口封住或鑽入泥中。冬季潛入泥中冬眠,次年春暖時再出土 活動。攝食水生植物的葉、低等藻類等。卵胎生,體內受精發育,雌螺懷卵數10-100個不等。發育成仔螺後,陸續排出體外,幼螺在水中行自由生活,幼螺生長至一年左右即達性成熟。【 經濟價值】肉供食用,味美,營養價值高。凍螺肉還供出口,此外尚可作禽畜的飼料。亦是青魚、鯉的天然餌料,螺殼及肉可供葯用。【性味】味甘、咸,性寒。同中國圓田螺等【民諺】「三月螺螄四月蚌」,這是潛江的民諺,意為三四月正是潛江盛產螺螄蚌的好時節。江漢平原人吃螺螄不像外地人那樣將其囫圇地炒個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螄用開清水「濯」過,再用斷了半截的紡花錠子或者是一根竹簽剔出螺螄肉,按天(門〕潛(江〕沔(陽〕「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種食用方法,即有蚌、臘肉、豆渣粑的所謂「三味火鍋」,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館遍地開花。 螺螄:推拿穴位名。又名螺螄骨。位於腕部兩側骨突起處,即尺、橈骨莖突處。《小兒按摩經·手訣》:「猿猴摘果:以兩手攝兒螺螄上皮,摘之。消食可用。」福壽螺 名稱: 福壽螺 目前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異名:大瓶螺、蘋果螺, 學名:Amazonian smail;Ampullaria gigas spix 科別: 蘋果螺科 產地: 全國各地 棲地: 溪流、池塘、水田 尺寸: 7 cm 左右說明:原產於阿根廷,卵為鮮紅色常附著於岸邊。分類上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屬。福壽螺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1981年引入我國。其肉質細嫩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餐桌上的佳餚,由於含脂量低,是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優質滋補品。另外,它還是一些珍貴水產動物的飼料。福壽螺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我國各地均有養殖。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一、形態特徵福壽螺整個身體由頭部、足部、內臟囊、外套膜和貝殼5個部分構成。頭部圓筒形,有前、後觸手各一對,眼點位於後觸手基部,口位於吻的腹面。頭部腹面為肉塊狀的足,足面寬而厚實,能在池壁和植物莖葉上爬行。貝殼短而圓,大且薄,殼右旋,有4~5個螺層,體螺層膨大,螺旋部極小,殼面光滑,多呈黃褐色或深褐色。臍孔大且深,厴為褐色角質薄片,具同心圓生長紋,厴核偏向螺軸一側。外套膜薄而透明,包裹整個內臟囊,外套腔的背上方有一個薄膜狀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具有輔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氣後能使螺體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擾就會排出氣體迅速下沉。雄螺生殖孔開口於交接器頂端,雌螺生殖孔開口於外套腔。二、生活習性福壽螺喜生活在水質清新、餌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棲息於池邊淺水區,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莖葉上,或浮於水面,能離開水體短暫生活。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5~32℃,超過35℃生長速度明顯下降,生存最高臨界水溫為45℃,最低臨界水溫為5℃。福壽螺食性廣,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螺類,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歡吃帶甜味的食物。人工飼養條件下,喜食玉米、麩皮等精飼料,幼螺以細萍、腐殖質、精飼料為主。飢餓狀態下,成螺也會殘食幼螺和螺卵。三、生殖習性福壽螺為雌雄異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的卵生動物,良好飼養條件下,3~4月齡可達性成熟。每年3~11月為福壽螺的繁殖季節,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適宜水溫為18℃~30℃。交配通常在水中白天進行,時間長達3~5小時,一次受精可多次產卵,交配後3~5天開始產卵,夜間雌螺爬到離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樁、水生植物的莖葉上產卵。卵圓形,粉紅色,卵徑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連成塊狀,每次產卵一塊,200~1000粒,產卵歷時20~80分鍾。產卵結束後,雌螺腹足收回,掉入水中,間隔3~5天後,進行第二次產卵,一年可產卵20~40次,產卵量3~5萬粒,受精卵在空氣中孵化需10~15天,發育成仔螺後破膜而出,掉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