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胡峰有哪些生物學特性

胡峰有哪些生物學特性

發布時間:2022-04-11 11:11:52

Ⅰ 昆蟲的生物學特徵主要是說些什麼的

昆蟲 (Insect)
通常是小型到極微小的有段動物,屬於節肢動物的成員之一。昆蟲最大的特徵就是身體可分為三個不同區段:頭、胸和腹。??們有六條相連接的腳,而且通常有兩對翅膀貼附於胸部。??們在希留利亞紀時期進化,而到石炭紀時期則出現有七十公分翅距的大型蜻蜓。??們今日仍是相當興盛的族群,已有超過一百萬的種類。
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無論是個體數量、生物數量、種類與基因數,它們在生物多樣性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與人類的關系復雜而密切,有些昆蟲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有些種類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昆蟲綱Insecta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綱。在漢語中,「昆」的意思之一是「眾多」、「龐大」;而「蟲」字所指的范圍甚廣,劉安、董仲舒的「五蟲說」和《大戴禮·易本命》中「蟲」為所有動物的總稱。1890年,方旭在《蟲薈》一書中把「羽、毛、昆、鱗、介」5類動物中的219種小動物歸為「昆蟲」類,「昆蟲」一詞才具有近代概念。 西方語言中,「昆蟲」(entoma和insect,前者源於希臘語,後者源於拉丁語)最早包括的范圍也很廣。1602年,U.Aldrovandi所寫的《昆蟲類動物》(De animalibus insectis)中「昆蟲」包括了節肢動物、環節動物、棘皮動物等;1758年,林奈(Carl von Linne,或Carolus Linnaeus)在其巨著《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第10版中所命名的昆蟲綱Insecta里尚包括有蛛形綱、唇足綱等節肢動物。1825年,P.A.Latreille設立六足綱Hexapoda,才將「昆蟲」規范為體分頭、胸、腹的六足節肢動物。

【昆蟲綱】

昆蟲綱不但是節肢動物門中最大的一綱,也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綱。全世界已知動物已超過150萬種,其中昆蟲就有100萬種以上(即佔2/3)。而植物(包括細菌在內)的已知種類為33.5萬種左右,只有昆蟲種類的1/3。要知道昆蟲的確切種類數是很困難的,因為分類學家們還在不斷地描述新種,例如,根據Imms統計,鱗翅目昆蟲(蛾、蝶類)到1931年止為8萬種,到1934年增至10萬種,到1942年以達到14萬種。昆蟲綱中最大的目是鞘翅目,種類已超過25萬種,而其中的象甲總科竟多到6萬種左右。

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一個螞蟻群體可多達50萬個個體。曾有人估計,整個螞蟻的數量可能會超過全部其他昆蟲的總數。小麥吸漿蟲大發生的年代一畝地有2592萬個之多。一棵樹可擁有成10萬的蚜蟲個體。在闊葉林里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有10萬頭彈尾目昆蟲。

昆蟲的分布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從赤道到兩極,從海洋、河流到沙漠,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瑪峰,下至幾米深的土壤里,都有昆蟲的存在。這樣廣泛的分布,說明昆蟲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也是昆蟲種類繁多的生態基礎。

【昆蟲綱繁榮發展的原因】

第一,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類群。飛行給昆蟲在覓食、求偶、避敵和擴大分布等各方面都帶來莫大的好處。

第二,昆蟲一般身體都比較小。體小隻需很少量的食物便可完成發育。例如,一張白菜葉能供上千頭蚜蟲生活,一粒米就可供幾頭米象生存。也正由於體小,可使食物成為它的隱蔽場所,從而獲得了保濕和避敵的好處。

第三,昆蟲口器類型的分化,特別是從吃固體食物變成吃液體食物,大大擴大了食物范圍,並改善了同寄主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寄主不會因失去部分汁液而死亡,也不會反過來再影響昆蟲的生存。

第四,昆蟲有驚人的生殖能力。這同體小發育快(即在單位時間內,可完成較多的世代)聯系起來,成了昆蟲具有極高繁殖率的重要條件。因而在環境多變,天敵眾多的自然情況下,即使自然死亡率達到90%以上,昆蟲也能保持它一定的種群數量水平。

在追溯昆蟲的起源中,人們找到了最古的昆蟲化石,發現於中泥盆紀的岩石內。換句話說,昆蟲在地球上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三億五千萬年了。而人類的出現,大概在近古代的第三紀,距今只不過一百萬年。所以,在人類出現以前,昆蟲和它們所棲息的環境里的一切植物和動物,已經建立了悠久的歷史關系。

【昆蟲成為最繁盛的動物類群的原因】

1.有翅能飛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一類,也是動物中最早具翅的一個類群,飛翔能力的獲得給昆蟲在覓食,求偶,避敵,擴散等方面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2.繁殖力強
昆蟲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大多數昆蟲產卵量在數百粒范圍內,具有社會性與孤雌生殖的昆蟲生殖力更強,如果需要,1隻蜜蜂蜂後一生可產卵百萬粒,有人曾估算1頭孤雌生殖的蚜蟲若後代全部成活並繼續繁殖的話,半年後蚜蟲總數可達6億個左右。強大的生殖潛能是種群繁盛的基礎;

3.體小優勢
大部分昆蟲的體較小,不僅少量的食物即能滿足其生長與繁殖的營養需求,而且使其在生存空間,靈活度,避敵,減少損害,順風遷飛等方面具有很多優勢;

4.取食器官多樣化
不同類群的昆蟲具有不同類型的口器,一方面避免了對食物的競爭,同時部分程度地改善了昆蟲與取食對象的關系;

5.具有變態與發育階段
絕大部分昆蟲為全變態,其中大部分種類的幼期與成蟲期個體在生境及食性上差別很大,這樣就避免了同種或同類昆蟲在空間與食物等方面的需求矛盾;

6.適應力強
從昆蟲分布之廣,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延續歷史之長等特點我們可以推知其適應能力之強,無論對溫度,飢餓,乾旱,葯劑等昆蟲均有很強的適應力,並且昆蟲生活周期較短,比較容易把對種群有益的突變保存下來。對於周期性或長期的不良環境條件,昆蟲還可以休眠或滯育,有些種類可以在土壤種滯育幾年,十幾年或更長的時間,以保持其種群的延續。

【生物的命名與模式標本】

科學家們給每個他們研究過而又沒有記載過的生物都取一個拉丁學名,包括屬名和種名兩個拉丁字,稱為雙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學家林奈首創。定名所依據的標本稱為模式標本,其中指定一個為正模,其餘為副模。

【昆蟲和人類的關系】

自從地球上有了人,由於人要從自然中獲得生活資料,要改造自然,必然會出現同昆蟲爭奪資源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昆蟲也為人類提供了資源。因而人也就同昆蟲發生了密切的關系。

昆蟲同人類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構成復雜關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昆蟲食性的異常廣泛。根據前人的估計,昆蟲中有48.2%是植食性的;28%是捕食性的,捕食其他昆蟲和小型動物;2.4%是寄生的,寄生在其它昆蟲動物體外和體內:還有17.3%食腐敗的生物有機體和動物排泄物。這個為我們大致劃出了昆蟲的益害輪廓。但是這只不過是個自然現象,而人的益害觀是從對人的經濟利益的觀點出發的,因而要復雜的多。下面就是昆蟲對人類的有害和有益方面分別進行討論。

【怎樣識別昆蟲?】

談到昆蟲,也許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彩色紛飛的蝴蝶,訪花釀蜜的蜜蜂,吐絲結繭的蠶寶寶,引吭高歌的知了,爭強好鬥的蛐蛐,星光閃爍的螢火蟲,身手矯健、形似飛機的蜻蜓,憨厚可愛的小瓢蟲,舉著一對大刀、怒目圓睜的螳螂,令人討厭的蒼蠅、蚊子、蟑螂等等。那麼,昆蟲還有哪些呢?吐絲的蜘蛛、蜇人的蠍子是不是昆蟲?馬陸、蜈蚣呢?對這些問題,你不一定能完全答出,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什麼樣的蟲才算做昆蟲?

昆蟲和其它生物一樣,有著自己特殊的分類位置。它在動物界中屬於節肢動物門中的昆蟲綱。其主要特徵如下(仿彩萬志圖):

(1)身體的環節分別集合組成頭、胸、腹三個體段,但不分部

(2)頭部是感覺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對觸角,通常還有復眼及單眼;

(3)胸部是運動中心,具3對足,一般還有2對翅;

(4)腹部是生殖與代謝中心,其中包含著生殖器和大部分內臟;

(5)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一系列內部及外部形態上的變化,才能轉變為成蟲。這種體態上的改變稱為變態。

(6)會鳴叫的昆蟲是雄性,雌性不會鳴叫

因此,昆蟲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體軀三段頭、胸、腹,2對翅膀6隻足;1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有了昆蟲的概念,對前面的問題你現在已經知道了答案:蜘蛛、蠍子的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兩段,還長著8條腿,所以不是昆蟲。蜈蚣、馬陸的腿就更多了,幾乎每一環節(體節)上都有1~2對足,當然就更不是昆蟲了。

【最大與最小的昆蟲】

從重量來說,世界上最重的昆蟲是熱帶美洲的巨大犀金龜(鞘翅目犀金龜科)。這種犀金龜從頭部突起到腹部末端長達155毫米,身體寬100毫米,比一隻最大的鵝蛋還大。其重量竟有約100克,相當兩個雞蛋的重量。另外,巴西產的一種天牛(鞘翅目天牛科)體長也有150多毫米。但從體長來說,最長的昆蟲是生活在馬來半島的一種竹節蟲,其體長有270毫米,比一隻鉛筆還要長。

世界上最小最輕的昆蟲是膜翅目纓小蜂科Mymaridae的一種卵蜂Alaptus magnonimus Annandale,體長僅0.21毫米,其重量也極其輕微,只有0.005毫克。折算一下,20萬只才1克,1000萬只才有一個雞蛋那麼重。

【世界上有多少種昆蟲?】

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約佔地球所有生物物種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蟲種類僅100萬種,占動物界已知種類的2/3- 3/4。由此可見,世界上的昆蟲還有90%的種類我們不認識;按最保守的估計,世界上至少有300萬種昆蟲,那也還有200萬種昆蟲有待我們去發現、描述和命名。現在世界上每年大約發表1000個昆蟲新種,它們被收錄在《動物學記錄(Zoological record)》中,所以,該雜志是從事動物分類的研究人員必須查閱的檢索工具。

在已定名的昆蟲中,鞘翅目(甲蟲)就有35萬種之多,其中象甲科最大,包括6萬多種,是哺乳動物的10倍。鱗翅目(蝶與蛾)次之,有約20萬種。膜翅目(蜂、蟻)和雙翅目(蚊、蠅)都在15萬種左右。

昆蟲不僅種類多,而且同一種昆蟲的個體數量也很多,有的個體數量大得驚人。一個螞蟻群可多達50萬個體。一棵樹可擁有10萬的蚜蟲個體。在森林裡,每平方米可有10萬頭彈尾目昆蟲。蝗蟲大發生時,個體數可達7~12億之多,總重量約1250~3000噸,群飛覆蓋面積可達500~1200公頃,可以說是遮天蓋日。

【中國已知多少種昆蟲?】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是世界上唯一跨越兩大動物地理區域的國家,因而是世界上昆蟲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一般來說,我國的昆蟲種類佔世界種類的1/10。世界已定名的昆蟲種類為100萬種,我國定名的昆蟲應該在10萬種左右,可目前我國已發現定名的昆蟲只有5萬多種,要趕上世界目前的水平還任重道遠。況且,世界的昆蟲種類應該在300~1000萬種,所以我國應有昆蟲30~100萬種。由此可見,我國還有太多太多的昆蟲新種等待著有志研究昆蟲的朋友們去發現、命名、描述它們。

【昆蟲生活在哪些地方?】

昆蟲種類這么多,因此,它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場所必然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有些昆蟲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能的表現很有研究價值。可以說,從天涯到海角,從高山到深淵,從赤道到兩極,從海洋、河流到沙漠,從草地到森林,從野外到室內,從天空到土壤,到處都有昆蟲的身影。不過,要按主要蟲態的最適宜的活動場所來區分,大致可分為五類。

(1)在空中生活的昆蟲:這些昆蟲大多是白天活動,成蟲期具有發達的翅膀,通常有發達的口器,成蟲壽命比較長。如蜜蜂、馬蜂、蜻蜓、蒼蠅、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蟲在空中活動階段主要是進行遷移擴散,尋捕食物,婚配求偶和選擇產卵場所。

(2)在地表生活的昆蟲:這類昆蟲無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飛翔,或只能爬行和跳躍。有些善飛的昆蟲,其幼蟲期和蛹期也都是在地面生活。一些寄生性昆蟲和專以腐敗動植物為食的昆蟲(包括與人類共同在室內生活的昆蟲),也大部分在地表活動。在地表活動的昆蟲占所有昆蟲種類的絕大多數,因為地面是昆蟲食物的所在地和棲息處。這類昆蟲常見的有步行蟲(放屁蟲)、蟑螂等。

(3)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蟲:這些昆蟲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質為食料。由於它們在土壤中的活動和對植物根的啃食而成為農業、果樹和苗木的一大害。這些昆蟲最害怕光線,大多數種類的活動與遷移能力都比較差,白天很少鑽到地面活動,晚上和陰雨天是它們最適宜的活動時間。這類昆蟲常見的有螻蛄、地老虎(夜蛾的幼蟲)、蟬的幼蟲等。

(4)在水中生活的昆蟲:有的昆蟲終生生活在水中,如半翅目的負子蝽、田鱉、龜蝽、劃蝽等,鞘翅目的龍虱、水龜蟲等。有些昆蟲只是幼蟲(特稱它們為稚蟲)生活在水中,如蜻蜓、石蛾、蜉蝣等。水生昆蟲的共同特點是:體側的氣門退化,而位於身體兩端的氣門發達或以特殊的氣管鰓代替氣門進行呼吸作用;大部分種類有扁平而多毛的游泳足,起劃水的作用。

(5)寄生性昆蟲:這類昆蟲的體型比較小,活動能力比較差,大部分種類的幼蟲都沒有足或足已不再能行走,眼睛的視力也減弱了。有些寄生性昆蟲終生寄生在哺乳動物的體表,依靠吸血為生,如跳蚤、虱子等。有的則寄生在動物體內,如馬胃蠅。另一些昆蟲寄生在其它昆蟲體內,對人類有益,可利用它們來防治害蟲,稱為生物防治。這些昆蟲主要有小蜂、姬蜂、繭蜂、寄蠅等。在寄生性昆蟲中,還有一種叫做重寄生的現象。就是當一種寄生蜂或寄生蠅寄生在植食性昆蟲身上後,又有另一種寄生性昆蟲再寄生於前一種寄生昆蟲身上。有些種類還可以進行二重,或三重寄生。這些現象對昆蟲來說,只是為了生存競爭的一種本能。

【食用昆蟲】

提起昆蟲,人們就會想到螞蟻、蟋蟀、蜻蜓、螞蚱、蟬、毛毛蟲等各種奇形怪狀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捉來玩玩,觀賞一下未嘗不可,但要作為食物吃進肚中,可能就有很多人覺得難以想像,說不定還會惡心嘔吐。其實,昆蟲作為人類食物 吃的歷史源遠流長,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食用昆蟲的習慣。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地作為食物食用的昆蟲約有數十種。

昆蟲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例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物質如各種鹽類,鉀、鈉、磷、鐵、鈣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人體所需的游離氨基酸。根據資料分析,每100毫升的人血漿含有游離氨基酸24.4--34.4毫克,遠遠高出人血漿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昆蟲體內的蛋白質含量也極高,烤乾的蟬含 有72%的蛋白質,黃蜂含有81%的蛋白質,白蟻體內的蛋白質比牛肉還高,100克白蟻能產生500卡熱量,100克牛網卻只能產生龍活虎30卡熱量。

昆蟲作為食品除了有上述優點外,還有世代短、繁殖快、容易獲取等特點。因而在野外遇險時,昆蟲往往是遇險者的首選食物,筆者自己在野外就吃過十餘種, 感覺味道還不錯。為使戶外活動愛好者對可食用昆蟲有一些了解,筆者在此列出 我國野外較易獲取,口感尚好的可食用昆蟲,捕捉及食用方法,供打算吃昆蟲的「勇敢者」參考。蟲名後標有「*」號者為首選食用昆蟲。吃昆蟲時,可根據當時自己的條件,選擇烤、燒、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食用。

蝗蟲 食用其成蟲或幼蟲,各種蝗蟲包括蚱蜢均能食用。用帶樹葉的枝條撲打, 或用塑料薄膜平鋪在地上將蝗蟲驅趕到薄膜上,因薄膜光滑蝗蟲無法逃跑易於捕捉。
螻蛄 食用其成蟲,徒手捕捉,或在夜間用燈光引誘。
蟋蟀 食用成蟲,徒手捕捉或用樹枝撲打。
螽斯 又叫蟈蟈,捕捉方法與蟋蟀相似。
家蠶、柞蠶 主要食用蛹,系家養昆蟲,野生的不易遇見。
蛾類 包括天蛾、刺蛾、夜蛾、螟蛾各種蛾類,由於其幼蟲體表多長毛,外貌醜陋,一般多選擇吃蛹。
蝶類 各種蝶蛹均能食用,幼蟲子較蛾類幼蟲而言,大多數種類不長毛,也可食用。
白蟻 食用成蟲和卵,尋找蟻穴掘取。白蟻分為生活在樹木中和土壤里兩大類型,樹犧的白蟻體色純白,食用沒有異味。而地犧白蟻多為棕褐色,食用時有 一點怪味。
螞蟻 食用成蟲、幼蟲、蛹、卵,尋找蟻穴掘取,或用食物誘捕。食用螞蟻要特別注意螞蟻中臭蟻科的種類有毒,不可食用。臭蟻個體小,尾部上翹,有異味,易與其它螞蟻區別。
蟬* 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用膠桿粘。在南方一些山野的河灘邊有時可見到飲水後死亡的蟬大量聚集在一起,可以收集。
蜻蜓 成蟲、幼蟲均可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膠粘,也可用網捕。幼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負子蝽 食用成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石蠶 食用幼蟲,幼蟲生活於溪流中,用絲將幾塊石頭粘在一起構成犧身之處,徒手在水中撈取石蠶的石窩,捉取幼蟲。
天牛 食用幼蟲,幼蟲生活在木材里,蛀木為生,選擇多蟲眼的枯樹枝將其劃開,尋找幼蟲。
螳螂 食用成蟲、幼蟲,用手直接捕捉成蟲或幼蟲,螳螂卵也可食用。
龍虱 成蟲、幼蟲均可食用,用網具在池塘、河流里撈取。
蜂類 包括胡蜂、黃蜂、蜜蜂,食用成蟲、幼蟲和蛹。找到蜂巢後用火燒死成蟲
後,才可收集幼蟲和蛹。收集蜂類即使用火燒也有被蟄傷的危險,要選在夜間進 行,多准備幾支火力猛然的火把,同時將自己的頭、手用厚衣服或其他物品保護起來。
在野外活動中,蚯蚓、蜘蛛、螃蟹、蝦也常被作為食物,但它們都不在昆蟲之列,故不在此述及。

Ⅱ 蜂的種類

蜂有蜜蜂,馬蜂,黃領花蜂,中國蜂,紅腳細腰蜂,絨蟻蜂,台灣蛛蜂,黃腰虎頭蜂,黑腹虎頭蜂,黃腳虎頭蜂,黑尾胡蜂,黃長腳蜂,變側異胡蜂,蜚蠊瘦蜂等。多成群住在一起。膜翅目全世界分布,已知10萬多種,估計至少有25萬種。

蜂通常指所有蜜蜂總科(Apoidea)的昆蟲,主要分為兩類:胡蜂科(Vespidae,如黃蜂)及蜂族(Anthophila),和螞蟻同屬膜翅目,普通蜜蜂只是其中一科,所有的蜂都以花蜜和花粉為食物,並在為蟲媒花授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2)胡峰有哪些生物學特性擴展閱讀:

蜂的形態特徵

前翅具2~3個亞緣室,口器嚼吸式,適應吸食花蜜。觸角雌12節,雄13節。前胸不發達。腹部可見節雌6節,雄7節。雌性腹部末端具螯刺(少數無),雄性腹部末端的外生殖器構造因科而異,是比較重要的分類特徵之一。

除少數的種類體表光滑僅具少量絨毛和金屬光澤外,大多數蜜蜂均被有各色羽毛或分枝狀絨毛。

雌性采粉器官發達:比較原始的分舌蜂科、地蜂科和隧蜂科,在後足基節、轉節和腿節上有長毛;條蜂科的腿節和脛節毛刷發達;社會性的蜜蜂科後足脛節和基跗節扁平,其兩側緣由長毛組成花粉筐,用以攜帶花粉;切葉蜂科的毛刷位於腹部腹面。

雄性無采粉器官。寄生性種類體毛簡單,無采粉器官。一般體長2~30餘毫米。卵小,長卵圓形,光滑,精孔周圍有花紋,乳白色。幼蟲體粗肥,C型,無足,無單眼,不活動,口器和觸角均退化,體色淡。蛹為離蛹。

Ⅲ 胡蜂是什麼

胡蜂分布全世界。令人見而生畏。長約16毫米,觸角、翅和跗節橘黃色;身體烏黑發亮,有黃條紋和成對的斑點。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見的大胡蜂(大胡蜂屬〔Vespula〕)和小胡蜂(小胡蜂屬〔Vespa〕)。蜂窩是紙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漿製成。通常較大型的蜂窩單層蜂室可有多達2000多個幼蟲室,用多個短柄連接在牢固的懸垂物上或上層蜂室形成圓球狀。

胡蜂的別名還為:黃蜂、馬蜂、地王蜂(廣西)、地龍蜂、紅頭蜂(雲南、貴州)、大土蜂(台語);台灣大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黑腰蜂(雲南、貴州)。其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山區的叢林中。胡蜂是黃蜂的一種,是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中胡蜂總科的統稱。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種,中國記載的有200餘種,在中國分布甚廣。

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的1總科,蜂家族的一員。體壁堅厚,光滑少毛,靜止時前翅縱折,具強螫針的蜂類。本總科昆蟲通稱胡蜂,俗名黃蜂。全世界約有1.5萬種,已知5000種以上。中國記載200種。為捕食性蜂類。蜂巢結構:馬蜂亞科和胡蜂亞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枯枝、葉或者動物糞便所造成的,而非蜂蠟。這一點與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分布區域在全世界。

Ⅳ 有誰了解海南胡蜂介紹一下

胡蜂的預防和救治
[日期:2006-07-05 08:45:23 星期三]

胡蜂在我國分布廣泛,目前全國已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現胡蜂蹤跡。2002年以來,陝西省安康等地的一些村莊頻頻發生胡蜂襲人事件,致使數百人受傷,數十人死亡。該事件已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為保護人民生產生活安全,避免胡蜂傷人事件的發生,特製作此幻燈片,通過對胡蜂生物學特性、預防措施以及危害救治的基礎知識的介紹,增加廣大林業工作者及廣大人民群眾對胡蜂的了解和認識,達到科學預防的目標。
1 胡蜂簡介
胡蜂屬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總科(Vespoidea)。主要包括長腹胡蜂、鈴腹胡蜂、異腹胡蜂、狹腹胡蜂、蜾蠃、馬蜂、胡蜂等7個科。俗名黃蜂、馬蜂,為捕食性蜂類。體壁堅厚,光滑少毛,靜止時前翅縱折,具強螫針。全世界約有 1.5萬種,已知 5000種以上。中國已有記載的約240多種。
襲人胡蜂的種類:
1.虛長腹胡蜂 Zeths dolosus Bingham
2.褐胡蜂 Vespa binghami Buysson
3.茅胡蜂 Vespa mocsargama Buysson
4.黑盾胡蜂Vespa bicolor bicolor Fabricius
5.三齒胡蜂 Vespa analis parallela Andre
6.大胡蜂 Vespa magnifica Smith
7.擬大胡蜂 Vespa analis nigrans Buysson
8.大金箍胡蜂 Vespa tropica leefmansi van der Vecht
9.黃腰胡蜂 Vespa affinis (Linnaeus)
10.小金箍胡蜂 Vespa tropica haematodes Bequaert
11.黑胸胡蜂 Vespa velutina nigrithorax Buysson
12.東方胡蜂 Vespa orienalis Linnaeus
13.壽胡蜂 Vespa vivax Smith
14.黑尾胡蜂 Vespa tropica calis Smith
15.凹紋胡蜂 Vespa velutina auraria Smith
16.變胡蜂 Vespa variabilis Buysson
17.金環胡蜂 Vespa mandarinia mandarinia Smith
18.黃邊胡蜂 Vespa crabro crabro Linnaeus
19.笛胡蜂 Vespa dybowskii Ancre
20.已環胡蜂 Vespa manrinia Japonica
21.顯胡蜂 Vespa madarinia nobilis Sonan
22.近胡蜂 Vespa sinillima Smith
23.基胡蜂 Vespa basalis Smith
24.異胡蜂 Vespa velufina variana Vecnt
25. Vespa wilemani
2 生物學特性
胡蜂是社會性昆蟲,一巢有蜂後、職蜂。群居生活,1年可發生1~3代,有世代重疊現象。到了深秋季節,氣溫降低至15-17℃時,受精雌蜂離巢,遷居至石洞、草堆、牆縫、樹洞等比較避風、恆溫處越冬,常數十、數百隻聚攏抱成一團,抵禦寒冷。越冬存活率一般為10%,最適活動溫度為25 ℃,於次年4月初溫度到15℃時出蟄,出蟄時間長達34天。
建巢習性 越冬後蜂後選擇背風、向陽、近水源和它認為比較安全的地方建巢。蜂後單獨建巢,以膠柄固定在樹枝上,取樹的木質與水建成六角形蜂室,每蜂室產1卵,邊築巢邊產卵。秋季蜂巢最下面一層的蜂室最大,為雌蜂準備,它們是第二年的蜂後。蜂後一旦產卵就不棄巢,直到秋季死亡,產的卵絕大多數為雌蜂,叫職蜂,個體較小。胡蜂由卵發育到成蟲需1個月。受精卵大多為雌蜂,未受精卵為雄蜂。秋季約1/3~1/4卵未受精,雄峰數量增加,為越冬准備。雌蜂把精液帶在身體的某個部位,邊產卵邊受精。雄蜂可與本巢或它巢進行交配;而雌蜂只能在本巢活動,到它巢時會受攻擊。
毒素和螫針 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經毒2類,可引起人肝、腎等臟器的功能衰竭,特別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憂,過敏體質的人危險。胡蜂毒刺上無毒腺蓋,可對人發動多次襲擊或蜇人。
胡蜂活動與風力關系密切,風力在3級以上時,胡蜂停止外出活動。胡蜂有喜光性,在夜晚停止活動。胡蜂嗜食糖性物質,危害成熟果實。胡蜂是色盲,能辨別活動的物體。胡蜂翅縱折,遇水後易沾住打不開,雨天不活動,連陰雨時會吃自己的孩子。
胡蜂的益處 胡蜂是肉食性昆蟲,在自然界中能有效地捕食消滅農林多種害蟲,是有益昆蟲。胡蜂的成蟲、幼蟲及蜂巢都可入葯治療多種病症,蜂毒中含有治療癌症、關節炎、風濕等多種病症,好多國家都進行「蜂療」 。
胡蜂的侵害、驚擾,會引起群蜂追蟄,導致傷亡。食甜食,果園中果子成熟時,常招致胡蜂咬食,造成品質、產量下降。柞蠶和蜜蜂養殖區,胡蜂常捕食柞蠶幼蟲和蜜蜂,影響蠶農和蜂農經濟收入。
3 胡蜂對人的危害
胡蜂尾部長有螯針,人被蟄傷後,傷口往往腫起小水泡,並迅速化膿,受傷嚴重者出現無尿,或者尿呈濃茶色、醬油色的症狀,特別嚴重的在3個小時內就可以因中毒性心肌炎死亡。
2002年以來,僅僅在陝西省安康市,胡蜂已致使715人受傷,36人死亡。據安康市4個縣的林業部門一一詳查鄉(鎮)、縣級醫院病案,已發生600多起,已成為造成當地村民不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各地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4 胡蜂襲人的原因
①氣候 由於氣候變暖,特別是冬季平均溫度升高,使越冬胡蜂數量增加。安康境內目前大約有12-15萬個蜂巢(平均每縣區約2萬個) 。
②生態 林地面積的增加,昆蟲種群數量增加,為胡蜂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同時營造的大面積的經濟林如柿子、梨、杏等,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胡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數據顯示,油菜推廣率最高的紫陽縣受胡蜂危害最為嚴重,4年來有344人被螫傷,10人死亡。
③人為 傷亡人中絕大多數是主動攻擊蜂巢時遭到報復;使用的化妝品中有與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飲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擊。
5 胡蜂的控制原則
①胡蜂是有益昆蟲,是農林害蟲的天敵,林內的胡蜂應加強保護。
②對出現在村鎮、學校、道路等人為活動頻繁的地方,並且對人、畜產生危害的,應該進行控制。
6 胡蜂的控制方法
①葯物熏殺 春季是胡蜂開始建巢活動的重要時期,要重視抓住這時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隻蜂建1巢)、「葫蘆包」還較小的有利時機,在城鎮周圍、道路兩端、遊憩林區、登山路徑等區域進行普查,及時發現建巢活動,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銷毀或用布條、毛巾沾上農葯掛在小巢上熏殺。
②適時摘巢 先用殺蟲劑射噴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隨後用編織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緊袋口,然後摘除蜂巢,蜂巢連袋投入水中或澆上汽油用火燒掉。摘巢時間應在晚上或雨天進行。
③用高壓水槍除蜂、火攻 建在高處人員難以達到的蜂巢,用高壓水槍瞄準蜂巢猛噴,將蜂巢打碎。也可在長竹竿一端紮上浸過燃油的廢舊棉花,點燃後伸到蜂巢邊燒毀蜂巢。事先需疏散周圍群眾,注意防火。
④焚毀蜂群 深秋季節,當氣溫降低至15度時胡蜂就開始離巢,遷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較溫暖處去避寒,常數百隻聚攏抱成一團,抵禦寒冷。發現蜂群可用火焚燒。
⑤引誘捕殺 胡蜂有造巢取水的特點,於蜂取水的地方,可人工挖掘水坑或放置盛水器皿,加入農葯,當胡蜂吸水時即會中毒死亡。同時要注意人畜飲水安全。
⑥屍體捕殺 胡蜂不但喜食蜜蜂,也咬食同類的屍體,利用這一習性,在它撲食屍體時,用木拍消滅。拍打時一定要對准,否則大胡蜂一拍不中就會反沖蟄人。
⑦攜葯毒殺 大胡蜂笨拙,可用小紗網拍輕輕按住,然後用鑷子將它夾住,將毒性較強的農葯糖液塗在胡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們放走。這些胡蜂回巢後,其它胡蜂就會來舔食其身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使用福建農業大學研製的「毀巢靈」,通過 「自動敷葯法」進行防治,效果顯著。捕到胡蜂後,放入1OO~150毫升的瓶內,瓶內預置「毀巢靈」粉劑,借胡蜂掙脫振翅的氣流,自動將葯粉均勻地敷散到蜂體各部分,打開瓶蓋放蜂回巢,即可很快污染全巢,達到毀除蜂巢的目的。
7 胡蜂的預防
①注意不要驚擾胡蜂,出門帶帽子。
②庭院要經常修剪樹木,翻鬆土壤,減少胡蜂築巢的機會,房前屋後避免栽種多汁植物,減少胡蜂進入宅院的機會。
③不要在村莊附近養蜜蜂。
④不應在空曠地方擺放沒有掩蓋的糖類食物及飲品,以免胡蜂集結。
⑤化妝品內含的化學合成物質和氣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飲酒、使用化妝品。
⑥胡蜂是色盲,零星幾只蜂在身邊飛舞騷擾時不必理會;蜂停落在頭上、肩上時,輕輕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⑦被蜂群攻擊,應盡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動,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復撲打。
⑧野外作業時應觀察周邊環境,避免驚擾蜂巢,在胡蜂分布密集區作業要穿深色長衣褲防護。
⑨ 野外調查時如遇見單飛的胡蜂在周圍盤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圍,絕不要揮趕或騷擾它,也不要距離很近觀察胡蜂,要盡快離開,以免它發出訊息招來群蜂攻擊。
⑩ 在人類活動區附近發現胡蜂巢穴,沒有完善的防護裝備切勿自行摘巢,報告消防部門處理。野外作業人員應隨身攜帶急救葯品(如蛇葯、息斯敏等)。
8 緊急救治
胡蜂腹部毒針刺入皮膚即注入毒液。中毒後引起局部組織壞死,過敏性體質的人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肝功能衰竭。若是胡蜂蜇傷,要立即檢查蜇傷處,擠出毒液,塗抹食醋中和毒液,還可塗皮炎平、南通蛇葯、七葉一枝花、半邊蓮、紫花地丁搗爛外敷,重傷可用0.1%腎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或息斯敏等抗過敏葯物;局部劇痛者,可用0.1%利多卡因或0.5%~1%普魯卡因局部封閉。重症在傷口近心端扎止血帶,每隔15分鍾放鬆一次,結扎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盡快到醫院就診。
9 胡蜂的天敵
黃尾巢蛾 產卵於胡蜂巢中,對胡蜂巢有破壞作用。腐臭病 使胡蜂感病死亡。灰喜鵲 吃胡蜂幼蟲、成蟲。
10 加強宣傳和培訓
①宣傳 要根據胡蜂的生物學特性,充分抓住有利時機,利用各種媒體,採取宣傳畫、宣傳標語等方便快捷的形式,加大對群眾科學預防胡蜂襲人事件發生的基本知識和常識的宣傳。實現即充分利用了胡蜂的有益特性,又有效預防襲人事件發生的目標。
②培訓 首先要在林業行業內部搞好宣傳,要使廣大林業工作者,特別是縣、鄉鎮級的林業幹部都正確掌握科學預防胡蜂襲人事件發生的基礎知識。其次要深入農村生產第一線搞好宣傳,將預防胡蜂襲人事件發生作為社會主要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

Ⅳ 蜂的所有種類

一、黑小蜜蜂

該種為蜜蜂屬中,體黑且小的一種。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在中國已發現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的景洪、勐臘及臨滄地區的滄原、耿馬等北回歸線以南的北熱帶地區。

體長:工蜂7~8mm;蜂王12~14mm;雄蜂10~11mm。

體色:工蜂,體栗黑色,間或第1腹節背板端緣及第2腹節背板基部紅褐色;蜂王,體黑色,間或腹部第一節背板端緣及第2~3節基部紅褐色;雄蜂,體黑色。

黑小蜜蜂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的次生稀樹草坡的小喬木上營單一巢脾的蜂巢,一般離地2.5~3.5m。巢脾固定在樹枝上,近圓形,上部形成一厚的巢頂,將枝幹包裹其內,下部尖突,總面積近177~334cm2,情況與小蜜蜂相似。

黑小蜜蜂對溫度十分敏感,當氣溫上升到15℃時,開始活動;20℃以上時,出勤積極。每日出勤高峰期在11~17時。

黑小蜜蜂工蜂護脾能力很強,即使在繁忙的採集之時,也從不讓巢脾裸露。當暴風雨或烈日照射時,工蜂相互攀緣,層層重疊,圍護巢脾。性機警兇猛,當人們接近時,巢脾下方的守衛蜂呈警戒狀態,若觸動其巢,則紛飛出擊遠達30~40m。

取蜜時用煙驅蜂,連脾割下,每群每次約產蜜0.5kg,每年視蜜源季節,可採收2~3次。黑小蜜蜂體小靈活,為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傳粉昆蟲。

東方蜜蜂的分布范圍廣大,也具有不同顏色的蜜蜂,顏色的變化主要和緯度的高低有關,東方蜜蜂具有很強的耐寒性,適合南方東西蜜源。

Ⅵ 胡蜂的生物特性

許多有翅的膜翅目昆蟲的一種,通常有一個細長、光滑的身體,靠一個細柄與腹部相連,有發育完整的翅,咀嚼式口器,雌蜂有一根多少有點可怕的螫針,屬於很多不同的科,胡蜂又稱黃蜂,雌蜂尾端有長而粗的螫針與毒腺相通,螫人後將毒液射入皮膚內,但螫針並不留在皮內。黃蜂是社會性昆蟲,它們組成各自的群體並建造共棲的巢穴。多數黃蜂在樹上用蜂蠟或乾草等材料建造結構復雜的巢穴。這種巢穴非常結實,能夠經得住風吹雨淋。

Ⅶ 胡蜂的威力有多大

胡蜂是蜜蜂的重要敵害,特別是在山區、丘陵地區養蜂,外勤蜂常遭受胡蜂為害,受胡蜂為害嚴重的蜂群棄巢飛逃。在我國農區胡蜂約有100多種,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小胡蜂、蜂狼,金環胡蜂、墨胸胡蜂和黃蜂。
1.危害情況
大胡蜂體大而兇猛,危害蜜蜂的時間集中在8~10月,在蜜粉源缺乏時,大胡蜂除在空中追逐捕食蜜蜂外,還在蜂場巢門前等候,捕食進出的工蜂,並將嚼碎的蜂屍殘渣棄置於巢門處。群勢較弱的蜂群,巢門較大時,胡蜂可成批攻入,蜂群被迫棄巢遷逃或被毀滅。小胡蜂體小,行動敏捷,捕捉蜜蜂較大胡蜂靈巧。小胡蜂 攻擊巢門口的工蜂時,以俯沖形式捕捉,守衛工蜂擺尾發出信號,招引大批工蜂湧出,聚集巢門前,嚴陣以待。小胡蜂由於行動敏捷,捕捉1個工蜂後即飛往樹枝上,吃後又飛回繼續攻擊。因此,在巢門外守衛的工蜂沒有能力對其群起而攻之,只有當個別小胡蜂鑽入蜂群內或落入巢脾上時,大量蜜蜂包圍胡蜂螫咬致死。小胡蜂直接捕食的蜜蜂數量雖然不多,但由於干擾破壞蜂群的正常採集活動,給養蜂生產造成一定損失。
2.生物學特性
胡蜂與蜜蜂都是營群居性生活的社會性昆蟲,群體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組成,與蜜蜂不同之處是一群胡蜂中多隻蜂王可同巢。胡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後便進入越冬期,翌年3~4月開始產卵繁殖。
①蜂王
越冬後的蜂王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和補充營養後,各自尋找避風向陽的場所營巢,邊築巢邊產卵,一般產 20粒卵,當第一代工蜂羽化並參加內外勤活動後,蜂王產下第二代卵,一般產95~150粒卵。胡蜂蜂王卵巢管僅有12~16條,是義大利蜂蜂王的4%,可是胡蜂蜂王可多王同巢,彌補了產卵量少的缺陷。
②雄蜂
是由第三代工蜂中未經交尾受精的工蜂產的卵發育而成。它們可與同巢或異巢的工蜂交尾,交尾後不久死 亡。雄蜂最多時,可占工蜂總數的20%。
③工蜂
從事飼喂、清巢、保溫、築巢、捕獵食物、採集、御敵和護巢等活動。工蜂有卵巢管10~12條,發育較均勻。工蜂性情兇狠,蟄針明顯,排毒量大,攻擊力強。工蜂和蜂王無形態區別。
④營巢
常在隱蔽的山洞或大樹洞內建巢,洞內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有利於御敵、護巢。蜂巢呈球形,單脾。
⑤群勢
種類不同,群勢差異較大,一般由lOO~1000隻胡蜂組成,最大者可達4000~5000隻。
⑥食性
捕食昆蟲,多為蠅類、虻類。在其他昆蟲飼料短缺時捕殺蜜蜂,將捕捉的蜜蜂帶到附近的樹枝上,混以蜜囊里的蜜汁,井將咬碎的肌肉擰成團,帶回巢內哺喂其幼蟲。

Ⅷ 昆蟲記胡蜂的性格

大部分胡蜂種類不會主動攻擊人畜,除非有意或無意地刺激、傷害了它們,才具有強烈的攻擊性,有些種類對接近其巢穴15m以內的人畜都易發起兇猛的攻擊,其所造成的危害在世界溫帶、熱帶地區都相當嚴重。


形態特徵:胡蜂體大而兇猛,體長約19~27毫米,棕黑色,腹部2~6節黑色,頭胸部具密集的棕色毛,中胸背板中隆線明顯。胸腹節黑色,有中縱溝。腹部被棕色毛。翅為棕色。各足基節、轉節、腿節、跗節黑色,足其餘部分為棕色。

閱讀全文

與胡峰有哪些生物學特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