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生物與制茶的關系
自然界中有種叫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沒有注意其這類生物,但這類生物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很多食物與這些微生物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茶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要茶飲,而與微生物關系最密切的就是普洱茶了,那普洱茶與微生物之間的密切關系是怎樣的呢?普洱茶有分生茶與熟茶兩大類,而生茶是未經發酵直接製作而成的,但熟茶是經渥堆發酵而成的。在這發酵的過程中就會有微生物的產生,而這些微生物就會改變其茶葉中的成分,導致生茶熟茶之間的差別,而普洱茶甘甜、醇厚的味道也依賴於這些微生物。
普洱茶的神奇,一方面是普洱茶歷經滄桑,伴隨茶馬古道產生神秘的茶的故鄉——彩雲南。雲南有著豐富的大葉種茶樹資源和多民族飲茶習俗及民族風情。關於這方面,國內外崇尚普洱茶的研究人員、文人、商人和愛茶人,都從不同的角度展開了研究和闡述,推動了普洱茶的健康發展。在普洱茶的品質形成中微生物起了重要作用。可以這么說,沒有微生物就沒有普洱茶。有益的微生物對人體的作用表現在普洱茶上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形成普洱茶良好品質的特徵,甘滑、醇厚和陳香等特點;第二是代謝有益物質於普洱茶中增強普洱茶保健功效,形成茶類中的特色茶。普洱茶與微生物的密切關系如下所示:
●黑麴黴與普洱茶
黑麴黴是一種低等真核生物,作為世界公認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業生產和學術研討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參與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重要菌種,研究其生命周期極其代謝產物變化有著重要意義。在普洱茶大生產發酵渥堆過程中,黑麴黴數量始終處於優勢地位,黑麴黴可以生產胞內、胞外兩類霉,有20種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澱粉酶、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質、天然纖維、果膠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機物。
●青黴素與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青黴產生多種酶類及有機酸,同時,產黃青黴代謝產生的青黴素對雜菌、腐敗菌可能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長作用。因此,我們認為產黃青黴對普洱茶醇和品質的形成有輔助作用。
●根黴菌與普洱茶
根黴菌的澱粉酶活力較高,能產生有機酸,還產生芳香的酯類物質,但由於分泌果膠酶能力強,普洱茶在渥堆中茶葉軟化也與該霉滋生有關。在渥堆中的每個階段,控制好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提高根黴菌的比例,有利於普洱茶粘滑和醇厚品質的形成。
●灰綠麴黴與普洱茶
該菌種會使食品腐爛變質。生產中應盡量避免菌群的滋生。經試驗可知,在大生產中出現得較多,而模擬、滅菌渥堆試驗加工的普洱茶中出現的很少,後期消失。因此,控制堆溫、改善制茶環境衛生有利於純正普洱茶品質的形成。
●酵母屬與普洱茶
酵母屬是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重要菌種。在普洱茶渥堆中,由於濕熱作用為酵母菌的代謝活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增強了酶的活性,同時也給茶葉的化學成分變化提供了熱源。加之黴菌能利用各種多糖作為碳源進行糖代謝,並產生大量的多糖和單糖,為酵母提供足夠的營養後迅速繁殖。當提供有利於酵母菌滋生的環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葉的品質表現為香甜、醇滑的特點。
●細菌與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細菌數目極少,沒有發現致病細菌,這是各種微生物之間拮抗作用的結果。如酵母和黴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同時,國內外研究表明,茶葉中的茶多酚也能抑制對人或動物有致病性的細菌的生長繁殖。
總之,普洱茶在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和濕熱作用下,茶多酚的氧化、縮合,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消耗與分解以及各產物之間的聚合、縮合等一系列反應,使得色澤黃綠、滋味純正尚澀、香氣清鮮純正的曬青毛茶轉變為色澤紅褐、滋味純正回甘、香氣陳醇。而這一系列的變化也表明普洱茶與微生物之間那層微妙的關系,同時也證明普洱茶品質的好壞也依賴於微生物。熟茶具有很好的養胃、暖胃功效,胃不好的朋友不要選擇具有刺激性的生茶,而要選擇熟茶進行保鍵養生。
『貳』 普洱茶中的麴菌是紅麴菌么
1、普洱茶分為幾種?特點有些什麼?
普洱茶的「生」「熟」之分
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是中國茶葉中極具特色的茶類,在目前市場上的普洱茶商品分類上,按產品的特性,有自然分類和學科分類。自然分類即把未經渥堆發酵加工的曬青毛茶製成品俗稱為普洱生茶。學科分類普洱茶是工藝茶,即採用人工發酵加工製成的普洱茶,俗稱為普洱熟茶。保持傳統風格的
自然醇化的普洱茶產品、其品質的好壞,關鍵是選料和貯放的條件陳化時間都會起到直接的
作用。人工發酵的普洱茶,其品質形成與原料選擇、加工工藝、貯放條件等相關,缺一不可。其中加工工藝尤為復雜,除了控制好水分(濕度)、溫度、光線、空氣(氧氣)等條件外,控制有益微生物是這類普洱茶良好品質形成的關鍵措施,能否控制這些因素是發酵普洱茶品質穩定與否的重要環節。
無論是經過長時間自然醇化或人工發酵工藝的普洱茶品,目的是讓曬青毛茶的苦澀濃烈性味得到收斂,雜味散失,轉化為茶湯明亮、醇厚甘滑、溫潤香純的優良普洱茶品。
2、普洱茶如何存放?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陳放越久越好,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存放過程,這種的雲南大葉種茶葉採制的普洱茶是在不斷變化。要讓這個變化越來越好,而且盡量的快,不必等個十年、二十年的,就需要創造適宜的變化條件。這個條件,我認為是空氣、溫度、濕度三方面。
一、流通的空氣。
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有利於茶葉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葉變化。
所以要有適度流通的空氣,但不能放於風口。
另外注意周圍環境不要有異味,否則茶葉是會變味的。不可以擺放於廚房中。
二、恆定的溫度。
正常的室內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
相對來說春、夏、秋季節普洱茶的變化會比冬天變化快。
不可被太陽照射,在陰涼處為好。
三、適度的濕度。
現在好的普洱茶都講究要「干倉」存放的,「干倉」就是指在乾爽的環境中存放,忌濕。
太過潮濕的環境會導致普洱茶的快速變化,但這種變化往往是「霉變」,令茶葉不可飲用。
但是太乾燥的環境又會令普洱茶的陳化變得緩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濕氣。我有一個方法:在存放的茶葉旁邊擺放一小杯水,令空氣中濕度稍微增大。
北方怎樣保存普洱茶
3、普洱茶是坨的好,塊的好還是散裝的好?
普洱茶是中國茶中一秀,素以獨特的風味,優異的品質享譽於海內外。
雲南人們習慣以普洱茶作為雲南茶葉的通稱,即雲南所產茶葉都稱之為「普洱茶」。本文所講的普洱茶,則是採用特殊制茶工藝製成的一類茶葉。
普洱茶產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瀾滄江沿岸各縣。普洱茶有散茶和緊茶兩種。散茶外形條索粗壯、重實,色澤褐紅。緊茶系由散茶蒸壓而成,外形端正勻整,松緊適度,並按各別形狀而各具其名,如有長方形的「磚茶」、正方形的「方茶」、圓餅形的「餅茶」等。由於經過特殊的工藝製作,茶葉中對人體有益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充分氧化,因此普洱茶品質別具一格,湯色紅黃,香氣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飲後令人口角噙香,回味無窮,而且茶性溫和,有較好的葯理作用。
新中國建立後,普洱茶的產銷更有新的發展,產地擴大,產量增加,銷路日廣。近年來,普洱茶出口量增長,不僅深受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消費者的歡迎,而且遠銷日本、西歐,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喜愛的保健飲料。尤其是小包裝普洱茶,採用編織精美、鑲嵌彩色大理石的竹盒,古樸大方,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使包裝與實物齊美,相得益彰,更加引人注目,無不以先購為快。即可取名茶品嘗,又可留下包裝竹盒,置於案頭幾上,作為工藝品觀賞,一舉兩得。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游牧民族主食肉類,俗諺「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可見普洱茶對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證。
----------------------- 喝普洱茶有什麼好處?陳年的呢?
普洱茶之所以受追捧,最重要的可能還是它具有的養生、健身功效。以往珠三角及港、台地區的人喝得多,主要是著眼於這一點。普洱由被人稱為「老人茶」,到現在的「女人茶」,反映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它認識的日益深入。
林先生把普洱的作用歸納為三通一平,通即為通氣道(呼吸系統)、通血道(循環系統)、通穀道(排泄系統)。平即為人體三道常通,體內機能自然平衡。
關於普洱的研究,近年來也日益繁榮。打開互連網,輸入「普洱」的詞條,有關它最新的養生功效的信息多種多樣,日本、韓國等國在對研究與開發普洱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出了不少成果,這為普洱走向世界預先進行了輿論宣傳,這也表明,普洱發明在中國、最好的普洱在大陸,但普洱將造福全人類。
普洱茶功效的現代研究共列術這20項,即減肥、降脂、防治動脈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壓、搞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減輕煙毒、減輕重金屬、抗輻射、興奮中樞神經、利尿、防齲齒、明目、助消化、抗毒、滅菌、預防便秘、解酒及其它、部分功效是與中樞有關,如興奮中樞神經與少睡有關、利尿與排毒有關等。下面主要簡術茶葉中主要物質所產生的這些功效的作用和機理。
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陳茶在市面上已經不多,同時判斷上並不容易,原則上,普洱茶餅散發出來的氣味,可以做為判斷年份的參考之一。有甘醇氣味的應該有五到十年的陳放,氣味平平不帶雜味的有三到五年,帶有生味與雜味的,就屬於新餅了。最後,還可以看茶餅的松度,因為經過與空氣長期接觸的氧化後,茶餅會疏鬆一些。
5、喝普洱茶減肥有用嗎?普洱茶對減肥有幫助嗎?我聽說吃普洱茶,減肥效果好,可是應該吃多少呀?吃多少對身體有益???
普洱,很早就被譽為茶中減肥之冠。每餐後一杯普洱茶能夠有效的刺激你的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
許多醫學實驗證明,持續以恆的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盡30%(當然視個體而不同).
普洱茶與脂肪的代謝有很深的關連。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因為它經過獨特的發酵過程,可以提高酵素分解腰腹部脂肪的功能。普洱茶中的麴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的脂肪酶,這對脂肪分解具有效用。
麴菌後發酵普洱茶可抑制體重增加,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另附普洱茶瘦身的飲用方法:
1.想保持身材、維持體重:每日沖泡普洱茶來代替一切飲料,以茶代湯、以茶代水,禁喝其他飲品與其他餐點,皆正常食用。
2.想減肥用:除了上述要做到之外,另外沖泡一杯放到隔夜,清晨早上空腹喝,這個方法可以快速減重。
3.如遇交際應酬、及其他飯局,若不想讓熱量吸收太多:應於餐中配喝普洱茶,若在外不便請放飯局結束後盡快飲用,最好不超過二個小時,愈早愈有效;若是於茶樓飲茶,則最好點用普洱茶為佳。
養生茶 需要持之以恆
不是一兩天能見效果的
要堅持
時間長了你就能感受到變化了
但是是以保健為主的
-----------------------
北方怎樣保存普洱茶?
一、流通的空氣
雲南省思茅市普洱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何仕華說,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有利於茶葉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葉變化,但不能將普洱茶掛置在陽台上,這樣放置的茶,茶氣都給吹走、茶味都給吹散了,飲用起來感覺淡然無味。所以要有適度流通的空氣,但不能放於風口。另外,要注意周圍環境不要有異味,否則茶葉是會變味的。因此,不可以擺放於廚房中或其他有生活異味或工業異味的環境里。
二、恆定的溫度
普洱茶放置的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溫度應以當地環境為主,不用刻意地人為創造溫度,正常的室內溫度就好了,最好是長年保持在攝氏20—30度之間,太高的溫度會使茶葉加速發酵變酸。相對來說,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變化會比冬天變化快,無論什麼時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陽照射,在陰涼處為好。
三、適度的濕度
「現在好的普洱茶都講究要『干倉』存放,『干倉』就是指在乾爽的環境中存放,忌濕。」何仕華說,太乾燥的環境會令普洱茶的陳化變得緩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濕氣。在較為乾燥的環境里,可以在存放茶葉的旁邊擺放一小杯水,令空氣中濕度稍微增大。但是太過潮濕的環境會導致普洱茶的快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是「霉變」,令茶葉不可飲用。濕度應人為相應控制,年平均濕度不要高於75%,由於沿海一帶溫暖的海洋性氣侯,濕度在梅雨季節會高於75%,所以更應注意及時開窗通風,散發水份。
『叄』 如何研究茶葉中的微生物
黑茶初制過程中,渥堆是形成黑茶特有品質的關鍵工藝,微生物的促進作用占據了主導地位,決定了黑茶品質的形成。普洱茶獨特的化學反應和茯磚的「發花」都在此列。
『肆』 茶葉也需要發酵嗎發酵需要什麼條件
人們常說,中國茶葉按照「發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綜合製法,分為六大茶類。但這里的「發酵」一詞,在中國茶葉的慣用語境中,則與上述微生物發酵全然不同。
在茶葉中,同一片綠葉是通過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綠茶、紅茶、烏龍茶等,這一過程也被錯誤地稱作「發酵」。這一過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應,也許更應該被稱作「生物氧化」。茶葉的「生物氧化「是細胞壁破損後,存在於細胞壁中的氧化酶類促進兒茶素類進行的一系列的氧化過程。
在茶葉的細胞里,兒茶素類存在於細胞液中,而氧化酶主要則存在於細胞壁中,而非主要存在於微生物中,所以需要使細胞壁破損。這也自然解釋了「發酵」茶需要揉捻的原因。
根據多酚類物質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區分了「全發酵」、「半發酵」、「輕發酵」。
在紅茶中,多酚類氧化程度很高,則稱之「全發酵」;
烏龍茶中多酚類的氧化程度約一半左右,則被稱為「半發酵」。
例如在紅茶加工中,發酵目的是使葉子中所含兒茶素氧化。葉色由綠色轉變成銅紅色,生成紅茶特有的顏色。茶葉液胞膜受損傷後,液泡內的多酚類、氨基酸等物質,逐步被氧化,同時由於兒茶素氧化,使葉子中一部分物質進行化學作用,生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質。
『伍』 玫瑰花茶中的大腸桿菌等微生物怎麼處理
根據茶葉的加工工藝特點,隨機抽取烘青類茶葉在攤放後,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均有明顯增加,但經過殺青(高溫烘焙)工序後,大腸菌群可減少到30MPN/100g以下,基本達到商業無菌的要求。
『陸』 茶發酵的方法
茶葉發生吸氧作用,即稱為發酵
舉例烏龍茶發酵方法步驟如下:
(1)採摘,曬青:將人工採摘的茶葉新梢芽葉,均勻地攤放在萎凋槽上,攤放葉的厚度的10cm,通風散熱,常溫下自然萎凋20小時;
(2)茶葉含有不少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
(3)飲茶可以預防老年性白內障。
(4)飲茶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運動能力。
(5)茶葉有抑制惡性腫瘤的作用,飲茶能明顯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6)飲茶有良好的減肥和美容效果,特別是烏龍茶對此效果尤為明顯。
(7)飲茶有延緩和防止血管內膜脂質斑塊形成,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腦血栓。
(8)茶能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並有維持心臟、血管、胃腸等正常機能的作用。
(9)飲茶能抑制細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壽。茶葉的抗老化作用是維生素E 的18倍以上。
(10)飲茶對預防齲齒有很大好處。據英國的一次調查表明,兒童經常飲茶齲齒可減少60%。
(11)茶葉所含鞣酸能殺滅多種細菌,故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以及夏季易發生的腸炎、痢疾等。
(12)飲茶能保護人的造血機能。茶葉中含有防輻射物質,邊看電視邊喝茶,能減少電視輻射的危害,並能保護視力。
(13)飲茶能維持血液的正常酸鹼平衡。茶葉含咖啡鹼、茶鹼、可可鹼、黃嘌呤等生物鹼物質,是一種優良的鹼性飲料。茶水能在提內迅速被吸收和氧化,產生濃度較高的鹼性代謝產物,從而能及時中和血液中的酸性代謝產物。
(14)防暑降溫。飲熱茶9分鍾後,皮膚溫度下降1-2攝氏度,使人感到涼爽和乾燥,而飲冷飲後皮膚溫度下降不明顯。
(15)喝茶可以增強免疫機能。科學家發現茶葉中含有的一種抗體化合物也在一些病菌細胞中出現,人體面對這種化合物時會有助於建起抵抗病菌的防線。
二茶的成分及作用:
成分:
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飲茶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十分關注。現已知茶葉中含有350多種化學物質,如鞣酸,VA、VC、VB等。飲茶可補充人體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某些疾病也有防治作用。
作用:
經研究表明,飲茶可降低人體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減少毛細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以及降低血清膽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並有抗衰老和增加免疫力的功效。多喝茶水可使人興奮,有強心、利尿、收斂、殺菌、消炎等作用,長期喝茶水,能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等
營養免疫學目的就是研究如何通過飲食提高人體的健康,從而避免得到癌症。「很多人知道咖啡含有咖啡因,也知道這種物質致癌,實際上,就算無咖啡因的咖啡一樣對人體有害。但是長期喝茶的朋友也不要竊喜,就連一般的烏龍茶里所含的咖啡因都比咖啡裡面高。」這個結論讓在座許多人提高了警惕。
最近的1份研究報告指出,長期喝茶的人,腰圍與臀圍可以各少2cm,而且身體脂肪含量比例還會少20%!
在國際醫界上備受矚目、討論多時的重大疾病「代謝癥候群」,也是腹部肥胖者容易罹患的毛病。「代謝癥候群」是一種統稱,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這類的疾病共佔台灣10大死因的27.6%,遠超過第1名的癌症!
茶要喝得長長久久,解決中廣與下半身肥胖,似乎是人心所向,同時在維系健康的水平上,也有其必要性! 日前發表的「長期飲茶對身體脂肪含量比例與分布的影響」就為許多苦於擺脫腰腹贅肉的人,指出了一線曙光。
吳至行醫師在研究中指出,茶葉萃取物可能會加強熱能產生,促進脂肪氧化及24小時的熱量耗損率,刺激脂肪水解並抑制胰臟脂解酵素的活性等功用,因而會影響人體內的脂肪量。
研究結果顯示,有長期飲茶習慣的人(每周至少喝茶1次達半年以上時間),身體脂肪含量的比例會明顯地比未喝茶的人要少,同時腹部脂肪也較少。 而且隨著喝茶習慣時間愈長,燃脂效果愈是明顯。
尤其是喝茶達10年以上比未喝茶的人,體脂肪比例上減少約20%,腹部脂肪減少約2.1%;女性更顯著:分別下降達30%及5%。 所以,如果你還沒養成喝茶習慣,馬上開始吧! 沒事,多喝茶!
一般人都知道茶裡面的兒茶素具抗氧化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防止老化,但你知道茶裡面的氟化物,還能預防蛀牙嗎?因為茶可以維持口中的正常菌數,所以能改善口臭預防牙周病及扁桃腺炎,同時兒茶素也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預防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
長期飲用茶葉中所含有的數以千計的化學成份,可能影響心臟血管疾病、癌症、腦中風、血脂異常及其它疾病的罹病率。 吳至行醫師提到,肥胖引起的健康疾病相當廣泛,而且可能還在持續增加當中。
『柒』 論述微生物在茶葉上的應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飲料產品將朝著天然、健康、口味、營養的方向發展。微生物發酵茶飲料是一種新興的保健茶飲料。茶葉經過微生物發酵後品質得到很大的改善,研究開發微生物發酵茶飲料對解決中低檔茶滯銷和茶葉的綜合利用深加工開發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茶葉微生物發酵是在以茶葉為主的基質中接種特定的微生物,通過它們的代謝等作用使茶葉發生深度的良性生理生化變化,從而改善茶葉品質。茶葉經過微生物發酵後,還可以增加許多微生物代謝活性物質及微生物菌體本身等多種有效成分。現就微生物發酵茶飲料的研究現狀做一綜述,並對微生物在茶葉發酵中的應用前景進行展望。
『捌』 怎樣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長
微生物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多數為單細胞生物,其生命活動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有益,對工農業及葯物生產有利,但也有危害人類的一面,如食品和工農業產品的霉腐變質,實驗室中動植物細胞或微生物純培養物的污染,發酵工業中雜菌的污染;動植物體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患各種傳染病等。因此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長或消滅有害微生物,在實際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可採取物理或化學滅菌法消除食物微生物。
熱力滅菌法
微生物必須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才能良好生長繁殖。低於最低生長溫度時,微生物的生長受到抑制,新陳代謝降低,處於休眠狀態,所以低溫適於保藏微生物。高溫對菌體具有明顯的致死作用,細胞內有機分子發生生物化學變化,DNA斷裂、核糖體解體、蛋白質變性及細胞膜結構破壞,從而導致微生物死亡。
熱力滅菌就是利用高溫殺死微生物的方法。此法簡便、經濟、有效,應用非常廣泛。熱力滅菌法分為乾熱滅菌和濕熱滅菌兩大類。
一、乾熱滅菌法
在乾燥條件下,一般細菌的繁殖體80~100℃ 1小時可被殺死;芽胞則需160~170℃2小時才能被殺死。其作用機制是脫水乾燥和大分子變性。乾熱滅菌法包括灼燒法、焚燒法、干烤法。
二、濕熱滅菌法
濕熱滅菌比乾熱滅菌更有效。多數細菌和真菌的營養細胞在60℃左右處理5~10分鍾後即可被殺死,真菌的孢子稍耐熱些,在80℃以上的溫度才能被殺死,細菌的芽胞最耐熱,一般要在120℃下處理15分鍾才能被殺死。濕熱滅菌法包括: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間歇滅菌法、常規高壓蒸汽滅菌法等。
紫外線
紫外線波長范圍是100~400nm,在200~300nm時有殺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波長紫外線殺菌力最強。核酸、嘌呤、嘧啶和蛋白質等很多物質能吸收紫外線,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65nm。當微生物被照射時,DNA吸收紫外線,在鏈間或鏈內相鄰的胸腺嘧啶之間形成二聚體,從而改變了DNA的分子構型,干擾了DNA復制,造成微生物死亡。如果照射時間或照射劑量不足,則可引起微生物發生突變。此外,紫外線還對病毒、毒素和酶類有滅活作用。
在實際應用方面常使用人工的紫外燈。人工紫外燈是將汞置於石英玻璃燈管中,通電後汞化為氣體,放出紫外線。紫外線殺菌力強,但釋放能量較低,穿透力差,不能透過普通玻璃、紙張、塵埃和水蒸汽等,故紫外線只適用於空氣和物體表面的消毒。人工紫外線廣泛用於微生物實驗室、醫院、公共場所、動物房的空氣或不耐熱物品表面消毒等。一般無菌室內裝一支30W的紫外燈管,照射30分鍾即可殺死空氣中的微生物。空氣的濕度超過55% ~60%時,紫外線的殺菌效果迅速下降。使用紫外線消毒時,要注意防護,不能在燈下操作,紫外線會損傷皮膚和眼結膜。此外,紫外線可能誘導產生環境中有害變化而間接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如臭氧、過氧化物等。
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光波短、能量強、穿透力高、被物質吸收後能引起物體原子或分子放出電子而變成離子,產生極強的致死效應,在足夠劑量時,對各種微生物均有致死作用。其中最實用的殺菌射線是X射線、γ 射線及陰極射線等。主要用於不耐熱的塑料注射器、吸管、導管等,也可用於食品的消毒,而不破壞其營養成分。
濾過除菌
濾過除菌是用機械方法除去液體或空氣中細菌的方法。所用的器具是濾菌器。濾過除菌主要用於一些不耐高溫滅菌的血清、毒素、抗毒素、酶、抗生素、維生素的溶液、細胞培養液以及空氣等的除菌。過濾除菌主要有3種類型:1、最早使用的是在一個容器的兩層濾板中間填充棉花、玻璃纖維或石棉,滅菌後空氣通過它就可達到除菌的目的;2、膜濾器是由高分子材料如醋酸纖維或硝酸纖維製成的比較堅韌的具有微孔的膜,滅菌後使用3、核孔濾器,它是由核輻射處理的很薄的聚碳酸膠片(厚10μm)再經化學蝕刻而製成,這種濾器主要用於科研。 [1]
化學方法
編輯
化學方法是用化學葯品來殺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長與繁殖的方法。包括用於消毒和防腐的化學消毒劑和防腐劑,用於治療的化學治療劑等。化學方法很少能達到滅菌要求,它們只能從物體上除去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起到消毒防腐的作用。
消毒劑:具有消毒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消毒劑。一般消毒劑在常用濃度下只能殺死微生物的營養體,對芽胞則無殺滅作用。
防腐劑:具有防腐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防腐劑。
化學治療劑:用於化療目的的化學物質。最重要的化學治療劑有各種抗生素、磺胺類葯物和中草葯中的有效成分等。
實際上消毒劑和防腐劑之間無嚴格的界限,一種化學物質在高濃度下是消毒劑,在低濃度下是防腐劑,一般統稱為消毒防腐劑。消毒防腐劑不僅作用於病原菌,同時對機體組織細胞也有損壞作用,因此只能外用或用於環境的消毒。主要用於體表(皮膚、黏膜、淺表傷口等)、器械、排泄物和周圍環境的消毒。理想的消毒劑應是殺菌力強、作用迅速、無腐蝕性、能長期保存、對人畜無毒性或毒性較小的化學葯品。
化學療劑的最大特點是選擇性的殺滅或抑制微生物,而對機體沒有毒性或不產生明顯毒性。包括磺胺、抗生素和中草葯中的有效成分等。
『玖』 茶葉在存放過程中吸有異味,應怎樣處理和預防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健康,食品已不是為了填飽肚子,人們更看重的是它的保健功能,食品從健康型到保健型已成為必然。茶葉作為走在前列的保健品,在一定時期內要保證其質量不受或最大限度的降低影響,有效延長茶葉保鮮期,讓消費者能夠買到色、香、味、形都保存完好的茶葉產品。茶葉儲存就是在茶葉基本包裝的基礎上,確保茶葉保持原有品質所進行的一個過程。
茶葉吸濕及吸味性強,很容易吸附空氣中水分及異味,若貯存方法稍有不當,就會在短時期內失去風味,而且愈是清發酵高清香的名貴茶葉,愈是難以保存。通常茶葉在貯放一段時間後,香氣、滋味、顏色會發生變化,原來的新茶葉消失,陳味漸露。因此,掌握茶葉的儲存方法保證茶葉的品質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茶葉儲存的要點編輯
茶葉很容易吸濕及吸收異味,因此應特別注意包裝貯存是否妥當,在包裝上除要求美觀、方便、衛生及保護產品外,尚需要講求貯存期間的防潮及防止異味的污染,以確保茶葉品質。引起茶葉劣變的主要因素有︰一、光線。二、溫度。三、茶葉水分含量。四、大氣濕度。五、氧氣。六、微生物。七、異味污染。其中微生物引起的劣變受溫度、水分、氧氣等因子的限制,而異味污染則與貯存環境有關。因此要防止茶葉劣變必須對光線、溫度、水分及氧氣加以控制,包裝材料必須選用能遮光者,如金屬罐、鋁箔積層袋等,氧氣的去除可採用真空或充氮包裝,亦可使用脫氧劑。茶葉貯存方式依其貯存空間的溫度不同可分為常溫貯存和低溫貯存兩種。因為茶葉的吸濕性頗強,無論採取何種貯存方式,貯存空間的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50%以下,貯存期間茶葉水分含量須保持在5%以下。[2]
2茶葉儲存的方法編輯
根據茶葉的特性和造成茶葉陳化變質的原因,從理論上講,茶葉的儲藏保管以乾燥(含水量在6%以下,最好是3%-4%)冷藏(最好是零攝氏度)無氧(抽成真空或充氮)和避光保存為最理想。但由於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以上這些條件往往不可能兼備而有之。因此,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抓住茶葉乾燥這個必需的要求,根據各自現有條件設法延緩茶葉的陳化過程,再採取一些其他措施。茶館茶葉的儲藏方法不妨可借鑒家庭的儲藏方法。
鐵罐的儲藏法
選用市場上供應的馬口鐵雙蓋彩色茶向做盛器。儲存前,檢查罐身與罐蓋是否密閉,不能漏氣。儲存時,將乾燥的茶葉裝罐,罐要裝實裝嚴。這種方法採用方便,但不宜長期儲存。[2]
熱水瓶的儲藏法
選用保暖性良好的熱水瓶作盛具。將乾燥的茶葉裝入瓶內,裝實裝足,盡量減少空氣存留量,瓶口用軟木塞蓋緊,塞緣塗白蠟封口,再裹以膠布。由於瓶內空氣少,溫度穩定,這種方法保持效果也較好,且簡便易行。[2]
陶瓷壇儲存法
選用乾燥無異味,密閉的陶瓷壇一個,用牛皮紙把茶葉包好,分置於壇的四周,中間嵌放石灰袋一隻,上面再放茶葉包,裝滿壇後,用棉花包緊。石灰隔1-2個月更換一次。這種方法利用生石灰的吸濕性能,使茶葉不受潮,效果較好,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茶葉品質,特別是龍井、大紅袍等一些名貴茶葉,採用此法尤為適宜。[2]
食品袋儲藏法
先用潔凈無異味白紙包好茶葉,再包上一張牛皮紙,然後裝入一隻無空隙的塑料食品袋內,輕輕擠壓,將袋內空氣擠出,隨即用細軟繩子扎緊袋口取一隻塑料食品袋,反套在第一隻袋外面,同樣輕輕擠壓,將袋內空氣擠壓在用繩子扎緊口袋,最後把它放進乾燥無味的密閉的鐵桶內。[2]
低溫儲藏法
將茶葉貯存的環境保持在5攝氏度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庫或冷凍庫保存茶葉,使用此法應注意:貯存期六個月以內者,冷藏溫度以維持0~5攝氏度最經濟有效;貯藏期超過半年者,以冷凍(-10至-18攝氏度)較佳。貯存以專用冷藏(冷凍)庫最好,如必須與其他食物共冷藏(凍),則茶葉應妥善包裝,完全密封以免吸附異味。冷藏(冷凍)庫內之空氣循環良好,已達冷卻效果一次購買多量茶葉時,應先予小包(罐)分裝,再放入冷藏(凍)庫中,每次取出所需沖泡量,不宜將同一包茶反復冷凍、解凍。有冷藏(冷凍)庫內取出茶葉時,應先讓茶罐內茶葉溫度回升至室溫相近,才可取出茶葉,否在驟予打開茶罐,茶葉容易凝結水氣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之茶葉加速劣變。[1]
木炭密封的儲藏法
利用木炭極能吸潮的特性來儲藏茶葉。先將木炭燒燃,立即用火盆或鐵鍋覆蓋,使其熄滅,待晾後用干凈布將木炭包裹起來,放於盛茶葉的瓦缸中間。缸內木炭要根據胡潮情況,及時更換。
上述六種儲藏茶葉的方法比較適用於家庭,但是它的科學原理對於茶館儲藏茶葉是有參考價值的。茶館儲藏茶葉,一般都有專門的儲藏室,為了降低儲藏室的溫度可採用如下兩種方法:
一是乾燥法。即在儲藏室內的空處,放上成有石灰或木炭的容器,每隔一段時間檢查石灰是否潮解,如石灰潮解應立即換掉,這樣就保持儲藏室內的乾燥。
二是採用吸濕機除濕。此法對儲藏紅茶更適宜。茶葉儲藏室平時少開門窗,如要換氣,應選擇晴天中午,開窗半小時,以利通氣。茶葉進入儲藏室時,要檢查是否夾雜霉變茶葉,入倉後要勤查,發現霉變茶葉後要及時清除,同時要找到霉變原因,並排除不良因素。吸濕機除濕,只有在儲藏室封閉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平時進出都要及時關閉門窗。[2]
乾燥劑貯存
使用乾燥劑,可使茶葉的貯存時間延長到一年左右。選用乾燥劑的種類,可依茶類和取材方便而定。貯存綠茶,可用塊狀未潮解的石灰;貯存紅茶和花茶,可用乾燥的木炭;有條件者,也可用變色硅膠。
用生石灰保存茶葉時,可先將散裝茶用薄質牛皮紙包好(以幾兩到半斤成包),捆牢,分層環列於乾燥而無味完好的壇子或無銹無味的小口鐵筒四周,在壇和筒中間放一袋或數袋未風化的生石灰,上面再放茶葉數小包,然後用牛皮紙、棉花墊堵塞壇或筒口,再蓋緊蓋子,置於乾燥處貯藏。一般1-2個月換一次石灰,只要按時更換石灰,茶葉就不會吸潮變質。木炭貯茶法,與生石灰法類似,不再贅述。
變色硅膠乾燥劑貯茶法,防潮效果更好。其貯藏方法,與生石灰、木炭法類同,唯此法效果更好,一般貯存半年後,茶葉仍然保持其新鮮度。變色硅膠未吸潮前是藍色的,當乾燥劑顆粒由藍色變成半透明粉紅色時,表示吸收的水分已達到飽和狀態,此時必須將其取出,放在微火上烘焙或放在陽光下曬,直到恢復原來的色時,便可繼續放入使用。[2]
3各類茶葉的儲存編輯
茶葉貯存前要先分類:
1. 高山茶、烏龍茶、包種茶、龍井茶、碧螺春、白針銀毫、東方美人、綠茶類......等輕焙火。挑密封度好的茶葉罐、鋁箔袋、脫氧真空包裝,可以選擇pc塑膠真空罐、馬口鐵罐、不銹鋼、錫材質制的茶葉罐,避免陽光直射、效果較佳,可防潮、避免茶葉變質走味。一般輕焙火、香氣重的茶葉因還有輕微水份會產生發酵,建議盡速泡完,短時間喝不完,可將茶葉密封,存放於冰箱中冷藏低溫保鮮貯藏。
2. 武夷岩茶、鐵觀音、陳年老茶...等重焙火或普洱各種茶類。重焙火茶要貯存時要先把茶葉的水份烘焙乾一點,利於茶葉久放不變質,如要讓茶葉回穩消其火味,用瓷罐或陶罐都是很好的選擇。普洱各種茶類如用陶罐、瓷罐貯存,切記不要蓋蓋子,口用布蓋上,讓其通風,因為普洱各種茶類屬於後發酵,需藉由空氣中水份來做發酵,自然陳化,放的越久普洱茶的滋味就會變得更柔和、湯色鮮紅明亮、入口滑順、生津回甘。茶葉罐應放在:蔭涼通風、保持乾燥、避免陽光直射,不要貯放在有異味的儲存櫃或是跟有氣味的東西一起貯放,避免吸入異味。鐵罐/冰箱,家用的話就可以了。
4茶葉的保質期編輯
茶葉本質上就是一種農產品。所有農產品都有保質期,過期變質是不能食用或飲用的,茶葉當然也不例外。茶葉也有保質期,許多消費者不知道,茶商也不願意承認,所以許多茶葉的包裝上,不註明保質期。
目前我國的各茶廠大多是靠品茶專家通過現場鑒定來敲定一批茶到底屬於哪個級別、值多少錢的,制訂的保質期也未必非常准確。所以「保質期」就成了一個暖味不清的話題,有的說是一年,有的說是半年,有的乾脆不在包裝上標明保質期,直放到「茶味盡失」為止。
實際上,國家以食品衛生標准為依據制訂了茶葉標准,對保質期也作出了限定。但國家對普洱茶沒有制定標准,因為它是全發酵產品,比較難制定保質期標准。其他茶葉應該嚴格按照國家標准來操作,否則過了保質期,茶葉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質和韻味,若受潮發霉還對人體有害。
當然茶葉的保質期與茶葉的品質有關,不同的茶保質期也不一樣。像普洱茶、黑茶陳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質期可達10——20年;又如武夷岩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滋味醇厚;再如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磚茶、廣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反而能提高茶葉品質。
正因為這些特性,前些年,有人炒作老茶,一塊陳年普洱茶甚至被炒至上百萬元。炒作是商人的游戲,茶畢竟是給人喝的,老茶保存不當,變了質,也是劣品,不能喝。比如普洱茶,一般要求有專門的儲藏室,溫度保持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70%左右。另外室內要通風,不與有異味物品一起擺放,每隔3個月還要翻動茶葉一次。這些條件,一般茶葉愛好者、收藏者都很難做到。
通常,密封包裝的茶葉保質期是12個月——24個月不等。散裝茶葉保質期就更短,因為散裝擺放在外的過程會吸潮、吸異味,這樣不僅使茶葉喪失原茶風味,也更容易變質。如綠茶,一般還是新鮮的比較好,保質期在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不過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光線、濕度。如果存儲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則茶葉可長時間保證質量。
判斷茶葉是否過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看是否發霉或出現陳味;二是看茶湯顏色。比如綠茶是否變紅,湯色是否變褐、變暗;三是品滋味,主要看茶湯的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當然這些外行人不易看清,如果是散裝茶葉,買回家已超過18個月,那生產時間就更久了,應慎重飲用。
『拾』 茶葉的生長與多少微生物有關
生物界是由動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三界構成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很少注意微生物界,然而,微生物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又是極其重大的。在茶葉大家族中最奇特,與微生物關系最密切的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的神奇,一方面是普洱茶歷經滄桑,伴隨茶馬古道產生神秘的茶的故鄉——彩雲南。雲南有著豐富的大葉種茶樹資源和多民族飲茶習俗及民族風情。關於這方面,國內外崇尚普洱茶的研究人員、文人、商人、和愛茶人,都從不同的角度展開了研究和闡述,推動了普洱茶的健康發展。然而,在新世紀,科學、客觀地宣傳和發展普洱茶,了解與普洱茶相關的微生物的知識是必要的。我們研究表明,在普洱茶的品質形成中微生物起了重要作用。可以這么說,沒有微生物就沒有普洱茶。我們知道,有益的微生物對人體的作用表現在普洱茶上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形成普洱茶良好品質的特徵,甘滑、醇厚和陳香等特點;第二是代謝有益物質於普洱茶中增強普洱茶保健功效,形成茶類中的特色茶。在這里,讓我們一起像探尋茶馬古道一樣,走進微生物的世界重新認識雲南的普洱茶。
微生物與普洱茶
雲南普洱茶渥堆過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有黑麴黴、青黴屬、根霉屬、灰綠麴黴、酵母屬、細菌類。細菌數目極少,沒有發現有致病細菌。這些微生物中,有黑麴黴、酵母菌、根霉屬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或加工過程中優勢地位交替變化,由於優勢菌群在不同階段的作用,最終形成了目前現行廠家不同的多樣性的普洱茶。
黑麴黴與普洱茶
黑麴黴是一種低等真核生物,作為世界公認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業生產和學術研討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參與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重要菌種,研究其生命周期極其代謝產物變化有著重要意義。
在普洱茶大生產發酵渥堆過程中,黑麴黴數量始終處於優勢地位,黑麴黴可以生產胞內、胞外兩類霉,有20種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澱粉酶、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質、天然纖維、果膠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機物。水解產物大多為單糖、氨基酸、水化果膠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茶葉內含有效成分易於滲出、擴散,為增強茶湯的滋味和形成普洱茶干滑、醇厚的品質特色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所以說,在普洱茶發酵過程中黑麴黴代謝產生的有機酸和酶對普洱茶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並且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黑麴黴始終是以優勢菌群作用於普洱茶。
青黴屬與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青黴產生多種酶類及有機酸,同時,產黃青黴代謝產生的青黴素對雜菌、腐敗菌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長作用。因此,我們認為產黃青黴對普洱茶醇和品質的形成有輔助作用。
根黴菌與普洱茶
根黴菌的澱粉酶活力較高,能產生有機酸,還產生芳香的酯類物質,但由於分泌果膠酶能力強,普洱茶在渥堆中茶葉軟化也與該霉滋生有關。在渥堆中的每個階段,控制好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提高根黴菌的比例,有利於普洱茶的獨特香氣和粘滑、醇厚品質的形成。
灰綠麴黴與普洱茶
該菌種會使食品腐爛變質。生產中應盡量避免菌群的滋生。經試驗可知,在大生產中出現得較多,而模擬、滅菌渥堆試驗加工的普洱茶中卻很少出現,縱有出現後期即行消失。因此,控制堆溫、改善制茶環境衛生有利於純正普洱茶品質的形成。
酵母屬與普洱茶
酵母屬是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重要菌種。
在普洱茶渥堆中,由於濕熱作用為酵母菌的代謝活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增強了酶的活性,同時也給茶葉的化學成分變化提供了熱源。加之黴菌能利用各種多糖作為碳源進行糖代謝,並產生大量的多糖和單糖,為酵母提供足夠的營養後迅速繁殖。當提供有利於酵母菌滋生的環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葉的品質表現為香甜、醇滑的特點。可見,普洱茶甘甜、醇厚品質特點的形成直接與酵母菌消長相關。也就是說,普洱茶所表現出的陳香、醇、甘、滑等品質特點與發酵過程中的優勢菌種是分不開的。
在發酵過程中,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糖及可溶性糖,可溶性糖是構成普洱茶湯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質,同時,表現在感官上所謂的「甘」。茶葉中所含蛋白質占物質量的15%~30%,經加工後分解為多種氨基酸,賦予茶湯營養及新鮮口感;芳香物質及糖類經復雜生物化學反映產生萜烯醇化合物,並表現出陳香味;茶多酚是茶葉中最有特徵性的物質,發酵後形成的茶色素,賦予茶湯獨特的顏色以及普洱茶古樸的紅褐葉底色澤。
由此可見,酵母菌在普洱茶品質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數量控製得當,可以增加普洱茶的有效營養物質以及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物質,賦予普洱茶區別於其他茶類的有獨特療效的品質特點,而且有利於形成普洱茶甜、醇、香等品質風格。
細菌與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細菌數目極少,沒有發現致病細菌,這是各種微生物之間拮抗作用的結果。如酵母和黴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同時,國內外研究表明,茶葉中的茶多酚和鞣氨酸也能抑制對人或動物有致病性的細菌的生長繁殖。
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除上述幾種微生物外,還有少量和極少量未檢出的微生物。結合普洱茶渥堆過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消長變化與品質關系的研究結果可知:普洱茶製作過程中微生物的菌種變化是極其復雜的。從不同處理比較分析可知,黑麴黴始終處於優勢地位,酵母菌的總數居次,細菌數目極少,沒有發現有致病細菌。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這些微生物都對普洱茶的品質形成產生作用。有的微生物自始至終對普洱茶品質形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的微生物是在普洱茶加工的某一階段發揮著形成普洱茶獨特風格的作用,有的微生物則不利於普洱茶品質的形成。因此,在普洱茶加工過程中從原料入手,研究普洱茶品質形成的水熱條件,分析普洱茶渥堆過程中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是揭示普洱茶品質形成機理的核心內容。
微生物生命活動和代謝產物是普洱茶形成的重要因子。在渥堆的過程中,由於濕熱作用為微生物的活動和代謝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給茶葉的化學成分變化提供了熱源,加強了酶系活動。又因黴菌能利用各種多糖作為碳源,進行糖代謝,產生大量的多糖和單糖,為酵母提供足夠的營養後迅速繁衍,酵母和黴菌的大量繁衍,抑制了細菌的生長。同時,這些微生物所分泌的酶對茶葉內含成分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轉化作用。由此可見,良好普洱茶具有的甘滑、醇厚、活順、陳香等品質特點與黑麴黴和酵母在普洱茶渥堆中主從優勢有密切的關系。
總之,在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和濕熱作用下,茶多酚的氧化、縮合,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消耗與分解以及各產物之間的聚合、縮合等一系列反應,使得色澤黃綠、滋味純正尚澀、香氣清鮮純正的曬青毛茶轉變為色澤紅褐、滋味純正回甘、香氣陳醇的普洱茶。所以,微生物是雲南普洱茶品質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因子。這也是科學地證實了普洱茶獨特品質形成和獨特的保健功效與微生物是分不開的。——中國茶葉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