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天增的介紹
博士,研究員,1960年6月5日出生,河南項城人,1981年 7月畢業於百泉農專,同年留校任教。現任中共河南廣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河南廣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B. 河南科技學院是什麼時候成的二本
河南科技學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12月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生物系,之後經過多次變遷。
1951年升格為平原農學院;
期間再次經過多次拆分、合並,
1958年9月,改稱百泉農學院;
1959年,百泉農學院更名為新鄉專區農學院,9月,新鄉專區農學院改建百泉農業專科學校;
1987年2月,百泉農業專科學校升格為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當年河南省為數不多的本科院校)。
2004年5月,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不考慮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農學院,到1987年2月已經是現在所說的二本院校了,由於當年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所以國家對該校的定位是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師資。
雖然河南科技學院是河南省15所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高校之一,但是作為三十多年的老本科院校,總體而言發展相對緩慢,需要奮起直追。
河南科技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6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1個省A類特色學科,12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省級重點一級學科(6個):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畜牧學。
省級重點二級學科(2個):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數學。
省A類特色學科(1個):作物學 。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作物學、獸醫學、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農林經濟管理、機械工程、畜牧學、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化學、系統科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獸醫、風景園林、藝術、體育、教育、機械工程、農業推廣 。
河南科技學院___網路
師資力量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1638人,其中專任教師1211人,教授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24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20餘人,雙聘院士、中原學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24人。有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人;河南省優秀教師21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98人。聘請70餘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級教學團隊6個。 [1]
雙聘院士(6人):張新友(中國工程院院士) [7] 、陳宗懋(中國工程院院士) [8] 、陳煥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中國工程院院士) [9] 、吳孔明(中國工程院院士) [10] 、喻樹迅(中國工程院院士) [11]
中原學者(1人):茹振鋼 [12]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李成偉 [13]
全國模範教師(1人):茹振鋼 [14]
全國優秀教師(2人):胡建和 [15] 、王清連 [16]
省級教學名師(3人):李敬璽、郭運瑞、吳國梁 [17]
省級教學團隊(6個):作物遺傳育種教學團隊(2007年) [18] 、動物疫病防控教學團隊(2009年) [19]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教學團隊(2011年) [20]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2012年) [21] 、農科基礎化學教學團隊(2013年) [22] 、飼料科學教學團隊(2015年) [23]
河南科技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6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1個省A類特色學科,12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24]
省級重點一級學科(6個):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畜牧學 [25]
省級重點二級學科(2個):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數學 [25]
省A類特色學科(1個):作物學 [26]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作物學、獸醫學、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農林經濟管理、機械工程、畜牧學、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化學、系統科學 [24] [27]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獸醫、風景園林、藝術、體育、教育、機械工程、農業推廣 [24] [28]
河南科技學院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3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虛擬模擬實驗中心,1個省級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3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個省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6個省級精品課程。 [17] [26]
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河南中原中農良種有限責任公司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市場營銷學科教學法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農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
省級特色專業(13個):農學、園藝、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醫學、市場營銷、機電技術教育、應用電子技術教育 、植物保護 、園林、烹飪與營養教育、食品質量與安全、國際經濟與貿易 [17]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生物學、食品科學、動物醫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園林學、經濟管理 [17]
省級虛擬模擬實驗中心(1個):生物與發酵工程虛擬模擬實驗中心 [29]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高等數學
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個):數學欣賞
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個):基因工程 、肉品工藝學、動物微生物學
省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個):中學生心理輔導、職業生涯規劃、現代教育技術、數學學科教學法、動物醫學學科教學法、化學教學法
省級精品課程(16個):遺傳學、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高等數學、管理學、植物化學保護、動物病理學、生物化學、生態學、公共關系學、基因工程、肉品加工工藝學、蔬菜栽培學、動物免疫學、心理學、微生物學 [17]
教學成果
截至2019年7月,學校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9項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9項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1項河南省教學成果鑒定。 [30]
獲獎等級
獲獎項目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雙崗實習:職教師資雙技能培養新模式
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新時期大學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人才能力資本與高校發展研究
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教育教學觀念問題研究
地方高等學校定位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涉農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構建「學科—專業—基地—公司—農戶」教學載體培養創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優化與方式創新研究
信息技術卓越教師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河南省中小學為例
高等學校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下地方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研究與實踐
種植類專業基礎課試驗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理論與實踐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研究
高等學校市場營銷專業專升本教育中專科與本科教育銜接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研究與改革實踐
園林專業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服裝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
服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
陽光教育運動下普通高校大學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研究
高中新課改下普通高校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新課程背景下地方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教育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研究與對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監護一體化建設研究
應用型本科院校社會資源嵌入式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職教師范類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EAP教學法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
制葯工程專業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
基於「雙導師制」的中學英語教師教育力職前和職後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
新時期師范生師德教育探索與實踐
河南省教學成果鑒定
地方性院校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及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研究與實踐
當代大學生職業輔導體系的實證研究
大眾教育環境下的綜合性本科院校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班級活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與實踐
應用寫作思維教學「四步法」研究
高等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新型校企合作:動物生產類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網路建設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學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地方本科高等學校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教育創新背景下高校種植類專業實驗課創新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機械類專業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新形勢下農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
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果蔬食品工藝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成人高等數學實例教學法的研究
動物醫學專業融教學、科研、科技服務一體化團隊建設的創新與實踐
高等學校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模式的構建及培訓體系研究
農學學科碩土研究生培養聯盟的構建與實踐
電子信息類人才訂單培養模式研究
高等院校「兩翼四驅」生產實習組織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基於「能力導向」的園藝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與實踐
電子信息類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校產「雙向互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現代農業背景下卓越農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構建「本科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30]
河南科技學院學校榮譽
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學院獲「河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31]
洛陽校友捐贈
2018年4月,河南科技學院獲「改革開放40周年具有國內影響力河南高校」。 [32]
2019年4月,河南科技學院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傑出貢獻單位」。 [33]
2020年1月,河南科技學院新媒體工作室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統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 [34]
河南科技學院學術研究
編輯
河南科技學院科研機構
據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建有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1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4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7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8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2個廳級科研創新團隊。 [35]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1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蜜蜂)新鄉綜合試驗站
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現代生物育種河南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棉麥分子生態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河南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智能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組編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產品精深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組學與分子育種國際聯合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實驗室(7個):畜禽智能化清潔生產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種與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糧食資源深度利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起重設備安全運行監控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農業物聯網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功能吸附分離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農作物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園藝植物資源利用與種質創新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動物病毒病防控與免疫檢測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棉花遺傳改良與害蟲防治院士工作站 [35]
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個):作物栽培生理實驗室、作物分子育種實驗室 [36]
省級科研創新團隊(8個):河南省棉花育種與分子生物學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動物病毒病防控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精密加工與特種製造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農產品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小麥高光效育種與雜種優勢利用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功能性吸附分離材料研究及產業化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優異園藝植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農業數學模型分析與應用創新型科技團隊 [37]
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8個):動物病毒致病及免疫機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作物分子遺傳育種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南瓜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農產品深加工及質量控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動物病源和新獸葯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食品質量與安全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昆蟲分類學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畜禽疫病防控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1個):教育與區域經濟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
新鄉市創新型科技團隊(3個):百農207小麥育種研發團隊、智能農業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團隊、農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創新團隊 [38]
河南科技學院科研成果
據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攻關、轉基因生物重大科技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課題3629項,獲科技成果獎1546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39]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1] [40]
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情況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獎項等級
獲獎年份
矮抗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矮抗58選育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13年 [39]
生豬主要違禁葯物殘留免疫試紙快速檢測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8年 [40]
小麥品種「百農3217」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1985年 [1]
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質量控制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2017年 [41]
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
成果名稱
申報人
獲獎等級
改革開放以來漢語舊詞新義研究 宋培傑 特等獎
知識經濟時代美國中小學生經濟素養教育研究 高佳 一等獎
地方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程建鋒 一等獎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背後邏輯的歷史探尋 馮麗 二等獎
河南長篇小說(1949—1999)研究 張東旭 二等獎
基於認知負荷理論的微課視頻設計與應用研究 馮小燕 三等獎
中國與比利時合辦企業的創新研究:秦皇島耀華玻璃公司(1921-1936) 方強 三等獎 [42]
2018年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成果獎名單
獲獎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獲獎等級
畜禽健康養殖環境智能化監控平台構建及應用 劉艷昌,左現剛,張志霞,李國厚,蔡磊,侯志松,趙明富,余周,楊獻峰,李琳芳,趙欣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發酵面製品復合抗老化劑及其協同作用機制研究 曾潔,高海燕,孫俊良,何承雲,李光磊,李雲波,河鴻舉,蘇同超,婁文娟,賈甜,張瑞瑤,宋孟迪,曹蒙,姜繼凱,孟可心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鋰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關鍵性技術及其應用 許光日,楊理,李元超,趙二慶,馬晶晶,李曉波,范淑敏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食用菌凝膠食品開發及加工廢液綜合利用技術 李波,蘆菲,楊偉,聶遠洋,何承雲,李雲波,張兆沛,徐貴華,周浩宇,高海燕,屈曉清,周海旭,蘇曉,劉英偉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世紀香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新鄉市贇豐菌業有限公司 一等獎
高效健康環保型豬雜粕飼料產業化關鍵技術 劉長忠,姜金慶,賀永惠,劉本國,陳金永,崔艷紅,劉興友,梁曉曉,王澤政,陳福水,韓慶功,何雲,王元元,王永強,吳世秀 河南科技學院,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廣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鄉好運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新鄉市酵守康飼料有限公司 一等獎
雞內源性限制因子對雛雞感染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調控及應用 余燕,馬金友,張艷紅,孫瑞,段佩玲,徐之勇,王秋霞,歐長波,劉婷宇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高產穩產早熟廣適國審棉花新品種百棉1號、百棉985選育及應用 王清連,張志勇,張金寶,李成奇,張新,劉孝峰,余學科,劉桂珍,晁毛妮,張寶紅,董娜,孫潤潤,胡根海,付遠志,薛惠雲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站,中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種子管理站 一等獎
高益生活性蝙蝠蛾擬青黴胞外多糖發酵關鍵技術及應用特性研究 武忠偉,黃玲,王正榮,張朝輝,宋琳琳,李志剛,李林波,王寶石 河南科技學院,新鄉市大明飲品有限公司,新鄉市天界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獎
葡萄耐寒性鑒定與雜交授粉技術 李桂榮,朱自果,余義和,張少偉,趙瑞芳,扈岩松,李紅波,劉遵春 河南科技學院 二等獎
雞場主要病原微生物防控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徐彥召,張守平,杭柏林,王青,朱惠麗,李春艷,柳東陽,劉保國,秦保亮,王永強,張慧輝,楊雪峰,胡建和,董海廣,高冬冬 河南科技學院 二等獎
鳥苷高產菌株選育及發酵監測工藝優化 楊天佑,田靜,單長卷,常景玲,張志宏,李林波,王寶石,張蕾,付慶雲 河南科技學院 二等獎 [43]
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調研課題聯獲獎清單
調研題目
獲獎編號
主持人
獲獎等級
智能網路沖擊下個人信息傳播安全性問題研究 SKL-2018-687 徐濤 一等獎
健全河南新型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問題研究 SKL -2018-3830 董亞輝 一等獎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機制研究 SKL-2018-297 陳佳 二等獎 [44]
河南科技學院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圖書館有中外文藏書總量約371萬冊(種),其中紙質圖書143萬余冊,電子圖書約228萬種;紙質報刊1577種;中外文資料庫48個。 [45]
圖書館正門 [45]
學術期刊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是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河南科技學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截至2012年6月,有《河南科技學院學報》和《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兩刊。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分別出版社會科學版和職業教育版。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登政治、哲學、經濟、法律、德育、文學、藝術等社會科學方面的文章;職業教育版主要刊登職業教育理論研究、高等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與經濟、農村職教、成人教育與培訓、思想道德建設、職教史研究、比較職教、職業指導、課程研究、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文章,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維普網、萬方資料庫收錄,被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系Caj-cd規范獲獎期刊。 [46]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主要刊登農學、植保、食品、園藝、畜牧、獸醫、機械、電子、通信、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方面未曾發表過的論文,被維普網、萬方資料庫、中國知網收錄,被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館藏,系Caj-cd規范獲獎期刊。 [47-48]
河南科技學院合作交流
編輯
截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學院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烏克蘭等國家的20餘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為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能力的人才,學校探索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學生赴外交流等模式。
學校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合作舉辦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信息工程、教育學等3個本科課程合作項目。2018年,學校申報了人力資源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環境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旅遊管理、物聯網工程、生物技術、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學前教育等中外本科課程合作項目。
學校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開展了研究生聯合培養,成立了「中烏國河南科技學院-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國際聯合研究生院」,截至2018年12月,已有74名師生赴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2018年6月,學校依託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合作舉辦的本科課程合作項目,選派了3個合作專業20名學生赴南澳大學參加了體驗周活動;學校與馬拉西亞博特拉大學開展了1學期的交換生項目,截至2018年12月,派出35名學生;2018年6月,學校依託與印度尼西亞泗水大學合作的「中國-印尼跨文化科研合作項目」,派出12名學生赴泗水大學交流。 [49]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河南科技學院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合作舉辦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50]
C. 湖南廣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榮譽資質
公司已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獸葯GMP、飼料安全HACCP三大國際認證;是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被農業部評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機構」;是湖南省實施「5255」工程,承擔「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企業。公司主打產品「廣田」牌系列產品榮獲湖南省名牌產品、湖南省高新技術產品、湖南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
D. 湖南廣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發展大事件
2010年8月,公司更名為湖南鑫廣安農牧股份有限公司。
E. 河南省廣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河南廣安(集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畜牧行業第一家由省政府批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科技飼料為主營業務,以飼料原料、動物保健品、網路信息服務、種畜種禽為輔助業務的農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廣安集團設立了北京、鄭州、上海、廣州、長沙、新野六大生產基地,下設預混料、濃縮料、商貿、養殖、網路五大事業部,擁有河南廣安生科、北京廣安孚德、廣州廣安、上海廣安森威、新野廣安、南陽種豬場、安徽渦陽萬頭豬場、湖南廣安動保等13多個子公司,40多個銷售分公司,總資產9000多萬元。集團公司下屬的中國牧業網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畜牧行業商務、信息網路平台,被譽為「環球牧業的電子通道」。廣安集團致力於直接或間接地為社會提供安全、健康食品及服務的宏偉事業,連年加大科技開發投入力度,不斷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以其獨有的文化、人才、技術、產品和信息優勢,成為中原地區最有優勢的畜牧產業化企業,並具備了大規模快速發展的條件。經過九年精心經營,廣安獲得了「中國飼料十佳名優品牌」、「中國飼料產品市場首選放心信譽品牌」等榮譽稱號。
F. 2016年廣安生物,地理中考成績
撥打當地中考教育部門的查分電話。根據語音提示輸入自己的准考證號、學號、身份證號等信息,一定要仔細核對好再輸。要注意電腦語音會重復你所輸入的信息,核對好後就可以收聽自己的成績了。
G. 2009年山東省濰坊市生豬價格預測
2008與2009年生豬價格走勢分析與預測
豬肉作為我國民眾最為偏愛的肉類品種,占國內肉類消費量的比重超過6成。端午節、春節、清明、國慶、中秋節、紅白喜事等傳統習俗成為肉類消費的集中時節,致使以往的生豬價格幾乎在每個年度內出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發展格局。自2000開始至2003年期間,生豬價格低位徘徊,2003自「非典」後豬價開始呈現回升的良好發展態勢,生豬養殖盈利狀態一直持續到2005年9月之後才開始由南向北迅速下跌,至06年5月跌至「低谷」後又開始回升直至現在仍保持在歷史最高價位,以往的波動規律逐步打破。今後豬價走勢如何,尤其是09年,已經成為當前業內最為關注的問題。在此,筆者結合個人多年來對生豬市場價格分析的經驗並參考業內眾多市場分析人士的觀點,從決定生豬供需矛盾的生豬生產形勢、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生豬進出口,生豬期貨等四大因素與大家一起來分析與預測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生豬價格走勢,並提出幾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全國生豬生產形勢總體向好。
作為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我國基本上是自給自足。2006年生豬存欄4.9億頭,首次比上年下降2.6%:母豬存欄4700萬頭,下降3.6%。2006年豬肉產量5197萬噸,佔全球產量的52%。2007年豬肉生產達5970萬噸,略高於世界總產量的50%,然而人均豬肉消費量33.8kg,屬世界最高,僅略低於香港地區、歐盟和台灣地區。
08年上半年生豬生產質量穩步提高,價格市場供應平穩,2007年上半生豬價格為2.15~2.4元/千克,豬糧比5.22:1,養豬處於盈利區,至今效益整體較好。預計08年上半年全國肉類總產量為3515噸,同比增長3.2%,上半年全國生豬存欄4.71億頭,同比增長9.4%,其中能繁母豬存欄5175萬頭,同比增長22.5%,占生豬存欄的11%,生豬出欄2.88億頭,同比增長2.1%。6月底生豬存欄同比增長10.6%,出欄同比增長4.8%。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幅超過20%,占生豬總存欄比重的10.8%。規模養殖發展迅速,散戶養殖穩定增長。6月份規模養殖戶生豬存欄同比增長16.9%,出欄增長17.6%,散養戶生豬存欄同比增長5.3%,出欄同比下降4.5%,仔豬數量明顯增加,斷奶至兩月齡仔豬存欄同比增加20.2%。
二、畜牧業扶植政策有力推動了生豬市場的發展。
隨著豬價上漲帶來的影響逐步擴大,經濟學界、各大媒體甚至整個社會都將關注的目光轉向養豬業。國務院、農業部、商務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紛紛出台包括「補貼、保險、貸款」等各個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動養豬生產,希望通過宏觀調控平抑居高不下的豬價。
能繁母豬補貼政策:2007年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別拿出11.06億元、12.59億元,按每頭50元的標准,對飼養能繁母豬的養殖戶給予補貼,累計核查補貼能繁母豬4656.6萬頭,2008年能繁母豬補貼標准追加至100元/頭,補貼政策將於近期正式啟動實施。能繁母豬政策性保險:根據中西部給予差別性補貼,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別補貼11.5億元,11.38億元。截止08年5月底,全國參保能繁母豬超過4100萬頭,覆蓋率達80%左右。年初冰雪災害中,有10多萬頭死亡母豬得到理賠。生豬大縣獎勵政策:2007年中央財政下撥15億元,對全國253個生豬調出大縣進行獎勵,2008年獎勵計劃增至21億元。其中15億元已按2007年明確的調出大縣數量和標准下達各地。這253個生豬調出大縣出欄數量佔全國總量的30%以上。生豬良補政策: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1.8億元,對全國200多個縣(農場)900萬頭能繁母豬實施生豬人工授精良種補貼,截止2008年5月底各項目縣已基本完成項目實施任務。2008年補貼資金增加至3.6億元,項目實施方案已經下發,近期補貼資金也將下達各地。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政策:2007年中央投入25億元支持10791個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今年再安排25億元支持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前期申報評審工作全部結束,近期將下達投資計劃。良種繁殖體系建設:2007年中央投入3億元,支持原種場、擴繁場和資源場建設。2008年繼續安排3億元資金,近期將下達項目投資計劃。
三、豬肉出口大於進口,我國大量進口豬肉可能性不大。
8月23日電,在今天下午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表示,中國是一個生豬的生產大國,豬肉產品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近十年來,我國的綜合豬肉生產增長率為每年5.1%。目前仍然是出大於進,大量進口生豬是不可能的。
我國的生豬出口市場主要是香港、日本和俄羅斯。據海關統計,2007年生豬出口增加16%,達到200萬頭。截止6月30日,今年深圳口岸月度豬肉出口量基本穩定在4000噸左右水平,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下降39.3%,價值8026.6萬美元,增長10.4%。今年上半年,主要出口省市均有不同程度下跌。湖南、四川、廣東經深圳口岸分別出口豬肉8602噸、6823噸和4347噸,分別下跌17.4%、57.6%和8.8%,以上3省出口合計占同期深圳口岸豬肉出口總量的84.8%。
中國也一直進口一定數量的豬副產品,也有少量豬肉進口。2006年進口豬副產品20萬噸,豬肉2.4萬噸。2007年頭11個月當中,美國占我國進口市場總量37%的份額,是我國最大的豬雜碎進口來源。據了解,到2007年末,美國豬肉庫存預計為23萬噸,與上年持平。受國內旺盛需求影響,今年以來廣東省豬肉進口持續高速增長,5月再創新高,進口價格保持平穩。1-5月廣東省進口豬肉7.9萬噸(私營企業進口豬肉4.9萬噸,增長6.3倍;國有企業進口2.9萬噸,增長30倍),是去年全年2.6倍,其中自歐盟進口豬肉5.1萬噸,增長10.2倍;自美國進口1.7萬噸,增長32.2倍;自加拿大進口1.1萬噸,增長2.9倍。
四、生豬期貨市場呼之欲出,現貨市場價格決定養多少豬的方式即將得到改變。
2006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也將推動期貨市場的發展列入其中,以品種創新推動市場發展已成為各界共識。生豬期貨就是最合適的創新品種之一。
目前,我國生豬期貨上市面臨生豬市場規模、良種覆蓋率及出欄率高、生豬市場大起大落明顯和肉食品加工業快速發展等四大有利因素,同時也面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指標與市場難以統一、地方保護主義阻礙統一市場的流通、市場不規范缺乏市場准入和統一的組織協調、病死豬與注水肉泛濫、資訊條件差缺乏科學預測市場走勢的信息等六大制約因素。日前已經完成的我國首次生豬期貨模擬交割。我國第一個生豬期貨標准也已產生,作為全國三大期貨交易所之一的大商所,目前正在加緊籌備生豬期貨上市。
根3月16日在長沙召開的全國生豬期貨上市研討會上透露:我國生豬期貨將在兩年內上市。業內人士稱,這意味著長期以來農民看現貨市場價格決定養多少豬的方式將得到改變,養豬農民可利用期貨市場的遠期價格發現功能,決定生豬的合理飼養量,從而迴避價格風險,增加和穩定收入。將推出的生豬期貨上市也為生豬需求和生產都提供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加速行業內規模經營和行業間的縱向整合,有助於避免生豬價格的大幅波動,有利於促進生豬養殖與加工業規模化發展,將出現生豬養殖業與其上下游企業的縱向整合。
四、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生豬市場分析、預測與建議
1、生豬供應形勢預測:受07年生豬高價、國家生豬扶植政策、農民收入多元化、外屆生豬投資更加理性和規模與散養比例趨高、養殖成本逐增、疫情致死率升高、天災異常、生豬期貨信息等多重影響,自去年5月份起至今年6月份,母豬存欄呈現恢復性增長。如果這樣推論,即補充後備母豬到母豬所產第一窩豬育肥上市,至少需要4個月體成熟+妊娠期114天+150天出欄,共12個月的時間,根據對以往母豬、生豬補欄積極性及存欄結構變化的分析驗證,2007年的5-8月份為母豬存欄的低谷階段,照此推論下去,分析認為,若不考慮國家後續政策的影響,國內生豬供應預計到2009年1月之後會達到「飽和狀態」。
2、生豬需求形勢預測:分析2008年1-8月份生豬價格走勢,前期的母豬補欄已經明顯地反映到生豬出欄上,豬價走低態勢日益明顯,尤其是7-8月份,預計9月份前後,生豬出欄的持續增加將同時迎來需求的反彈直至年底,可能會因為春節的階段性影響保持在較高價位震盪,但距離均衡價位已經不遠了。分析認為2008年7月份新一輪的盈虧周期已經拉開了序幕,到09年第二季度,豬價有可能接近成本線,2009年春節過後有可能正式進入微利平衡期,分析形勢不容樂觀。當然,受運輸成本、飼料原料、勞務等其他成本趨高的可能性影響,正常區間有可能前移,微利在2008年底到來的可能性也存在。
綜上所述,分析認為今後的供需矛盾將朝緩和的方向發展,到09年底達到供需平衡。不考慮物上漲因素的影響,生豬價將呈現走低的發展態勢,若再綜合考慮如下因素,將加快生豬價格走低速度:奧運過後截至12月31日,我國將冷凍豬肉的進口關稅將從12%下調至6%,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進口豬肉的增加,並幫助拉低肉價。同時國家對家禽、水產等養殖業的扶植力度以及我國民眾肉食消費的結構性調整都將豬肉需求產生影響。至於生豬期貨能否成為09年供需矛盾的一大因素,對生豬養殖和豬價走勢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有待業內人士今後高度關注。
3、關於下一步生豬養殖的建議:其一,2008年下半年普通散養戶一定要走出「等行情,重價格,輕防疫」的不利局面,凡是主動出擊,更多地關注養豬的綜合經濟效益,即單位時間內單位成本獲得的養豬綜合經濟效益,即採用什麼樣的產品,怎樣的飼養模式和技術可以獲得更好的養豬綜合經濟效益,更多地關注現代生豬養殖技術,重點關注保育豬的成活率及35日齡和63日齡的斷奶個體重及母豬的產健壯仔數和母豬的泌乳量與乳質,注重肥豬的出欄體型和時間,飼喂一定量的強化大豬料不失為上策。湖南廣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最近推出的三高產品組合和三高養豬技術值得廣大養殖戶廣泛試用(湖南廣安三高技術咨詢熱線:0731-6807956/6807928)。其二,適時優化存欄結構,尤其需要控制好2008年底、2009年初母豬的總存欄數量以及發情配種母豬數。盡量避免預測09年7月份虧損期到來前妊娠母豬、哺乳仔豬、育肥豬存欄量過大,導致不必要的存欄損失。建議虧損期間存欄結構以後備母豬、暫停配種的能繁母豬為主,這樣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虧損期的損失,成功渡過2009年的虧損期,迎來新一輪的盈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