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生物反饋治療
生物反饋治療是訓練病人利用反饋信息,正確地調整或控制自己的軀體功能,以治療疾病。反饋信息則依靠各種現代的電子儀器——生物反饋儀提供,將生理情況予以記錄,並轉化成病人能夠辨認的簡單信號,如聲音或光線等。
它的基本原理是內臟功能是由大腦皮質參與調節的。Pavlov及其弟子倡導的「皮質內臟相關學說」,以及以後其他學者的一些有關內臟活動的操作條件化實驗,均證明即使是植物神經系統支配的非自主活動,也是有可能加以控制或調整的。氣功療法、瑜珈療法、呼吸療法及植物神經訓練法,都可認為是這一范疇的臨床應用嘗試。但生物反饋療法的真正實施,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電子儀器的革新,為臨床提供了可供實用的反饋治療儀。
治療時,要根據疾病的病理生理選擇相應的反饋指標。例如,治療高血壓,反饋指標便是血壓。常用的反饋指標還有脈搏、皮膚溫度、皮膚電反應、肌電、腦電等,更復雜的還有腸道張力和胃液酸度等,但這類指標需要較復雜的裝置。
治療的基本方法並不復雜。首先是要求病人盡量放鬆,具體實施和行為治療中的鬆弛技術相仿。接著根據治療儀上的反饋信號,進行自我調整。例如,治療的目的是消除心臟的期外收縮,假定在治療時發生期外收縮,治療儀便發出信號,病人即應調整自己的鬆弛狀態,以便使期外收縮減少或消除。然後,在脫離治療儀的情況下,按照已學會的自我調整技術進行操練。治療計劃宜循序漸進,訂出階段指標,分階段地實施。
它的主要適應症為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有關的所謂「心身疾病」,諸如緊張性頭痛、血管性偏頭痛、閉塞性脈管炎、高血壓、心律紊亂、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哮喘、陽痿和早泄等,以及功能性或器質性的肌肉痙攣和不全麻痹,如面肌抽動及癱瘓、嚼肌痙攣、痙攣性斜頸、職業性肌痙攣、卒中後遺症等。另外,也適用於焦慮症和恐怖症等。
有些研究者認為,有反饋信號的治療,較單純鬆弛訓練效果好。但有些作者認為,在許多情況下,病人能察覺生理狀態的改變並不需要反饋信號的證實。只有兩種例外情況,才需要附加的反饋信號,一是正常感覺功能受損,例如脊髓損傷時;另一是需要獲得生理活動的精確改變,如要求心率減慢10次/分鍾。但這兩種情況並不多見。生物反饋治療的另一缺點是治療儀相當昂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實施和應用。
② 生物反饋療法的治療步驟
(1)在非常安靜、光線柔和、溫度26℃左右的治療室內, 求治者坐在一張有扶手的靠椅、沙發或是呈45度角的躺椅上,解松緊束的領扣、腰帶,穿換拖鞋或便鞋,坐時雙腿不要交叉,以免受壓。軟墊寬椅使感覺舒服,頭後有依託物更好。
(2)第一次治療與以後每次治療前的5分鍾,記錄安裝電極所獲基線數據(baselinedata)或檢查患者「家庭作業」 所獲成績。
(3)訓練病人收縮與放鬆前臂肌肉,訓練面部肌肉活動令病人抬額、皺眉、咬牙、張嘴,然後一一放鬆。告訴病人觀察肌表面電位微伏器上指針變化及其轉方向,與此同時,傾聽反饋音調變化並理解其信號的含義。
(4)給病人增加精神負荷,如連續計算100—7,回憶驚險和痛苦經歷。此時觀察肌電、皮膚電導、指端皮濕、脈搏 血壓等的變化,找到最敏感的反應指標,作為下一步訓練的 選擇指標;在精神負荷下無顯著變化的生物反應指標,以後訓練中亦無法判定療效,故不宜選擇。
(5)全身肌肉放鬆程序。根據Jacobson方法,依次為上 肢、下肢、軀干(腹部、腰部、肩背部)、頸部、面部肌肉。 首先作收縮與放鬆交替的練習,最後作全身肌肉放鬆練習。
(6)呼吸要求自然、緩慢、均勻。請受試者設想鼻孔下面有兔子,呼吸不能吹動兔毛。
(7)盡量保持頭腦清靜。排除雜念,不考慮任何問題,使自己處於旁觀者的地位,觀察頭腦中自發地涌現什麼思想,出現什麼情緒,這叫做被動集中注意(passiveconcentration)。 如無法排除雜念,可在每次呼吸時,反復簡單數數字如「一、 二」,或是默念:「我的胳膊和腿部很重,很溫暖」,達到自我 暗示作用(Bason)法。此時,也可想像躺在有溫暖陽光的海灘或鄉村草地上,由施治者描述視覺景象及鳥語、濤聲與溫 暖感覺。入靜好的可達思維停止,萬念俱寂。病人可嗜睡,但應避免完全入睡。
(8)施治者注意調節反饋信號,調節陽性強化的閾值,閾值上下的兩種信息用紅綠燈光或不同頻率的音調反饋,務使 閾值調整恰當,使病人獲得自控生物指標的陽性信號占 70%,陰性信號佔30%左右。當陽性信號達90%以上甚至 100%時,即提高閾值的標准要求;當陽性信號只在50%左右 時,降低閾值標準的要求,使訓練循序漸進。每次練習完畢, 指出所獲成績,布置家庭作業並提出下次實驗室練習任務,例 如額肌鬆弛的表面肌電指標,由開始治療的5微伏,通過每 次練習,達到如4.5、4、3.8、3.4微伏等。每一次練習 的20~30分鍾內,反饋信息亦可中途關閉,只在開始與結束 時檢查肌電指標,每次治療結束後,讓病人做幾次肢體屈伸運動,使病人感到輕松愉快,再離開治療室。
(9)在沒有儀器監測的情況下,要求病人每日做「家庭 作業」,你比較方便時(如中午、晚上睡覺前或清晨),自己練習,每次10~30分鍾,每日1~2次,並持之以恆。
(10)治療的一個療程約10次左右,可以每周二次,其 餘5天都在自己家裡練習,亦可在開始治療時每周
(11)如果通過多次練習每種反饋性生物反應指標,並無 明顯變動,應該與病人交談是否已了解練習的目的與方法,如果不是理解與技術中的問題,應考慮另擇反饋性生物指標。還有一種情況是通過治療,生物反應指標有明顯變動,自我調節良好,但臨床症狀仍無明顯進步。例如肌肉鬆弛甚好,而焦慮依然如故,亦可另擇其他生物性指標進行訓練,或改用其他治療方法。但應注意有求全責備性格的病人,以及對現 實生活有許多不滿或歉疚者,包括對療效的低估,並非治療實際無效。
(12)治療前、治療過程中與治療結束後,由觀察者填寫 記錄單,病人自填症狀變化量表,這樣可作出對比,確定有 無療效。
③ 生物反饋療法的療法分類
常用的有:、血壓和脈搏反饋儀等。
1.肌電反饋儀骨骼肌的活動是由中樞神經系統復雜的沖動引起的。這種沖動從腦、脊髓通過運動神經通路最終達到肌肉纖維,出現相繼的肌肉收縮,當神經沖動減少後便出現肌肉鬆弛。伴隨肌肉活動產生的電活動稱為肌電。肌電常常可以通過貼附在該部皮膚表面的電極測得。肌肉的緊張程度是與肌電的高低呈比例的,因此,肌電是肌肉收縮或鬆弛的一個直接的生理指標。肌電反饋儀把測得的肌電放大,然後整流、集合變成聲光信號,告訴被試者他的肌肉是相對的緊張或是鬆弛。被試者還可在聲、光信號的提示下體會自己肌肉的細微變化,這些變化一般是感覺不到的。通過這種訓練,可以使被試者對肌肉活動獲得空前的自我控制能力,這種控制能力對於使緊張的肌肉鬆弛和恢復衰退肌肉的運動機能有特殊的意義。
2.皮電反饋儀汗腺和它周圍的組織形成了一個電的環路,如果汗腺經常出汗它就產生了相對於皮膚表面來說的負電勢。當出汗增加時,皮膚表面和汗腺之間的電阻下降,結果造成皮膚導電性的增加。所以,皮膚導電性直接受汗腺影響,而汗腺又受控於交感神經。在緊張、焦慮、恐懼等情況下,交感神經興奮,泌汗增加,因而使皮膚導電性能增加。皮電是情緒活動的一個重要指標。
3.腦電反饋儀大腦活動時會不斷地產生一些微弱的電信號,腦電反饋儀就是將個體覺察不到的腦電活動轉換成直觀的信號,並讓被試者理解這些信號的意義。在被試者體驗到這些直觀信號與各種心理狀態之間的關系後,學習按要求改變這些信號—實際上就是隨意控制腦電活動。
4.皮溫反饋儀當交感神經被激活時,接近皮膚表面的血管壁的平滑肌就會收縮,致使血管管腔縮小,血流量減少,因此皮膚表面溫度下降。相反,當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下降時,血管壁的平滑肌鬆弛,血管管腔擴張,血流量增加,皮膚溫度上升。在環境因素恆定的情況下,皮膚的變化與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密切相關。而交感神經的活動又能特別地反映出與情感有關的高級神經活動。
具體方法是讓病人在安靜的診療室里,躺在生物反饋儀旁,接上儀器的電極就可以進行治療了。首先,進行肌感練習,以達到消除緊張的目的。病人一邊注意聽儀器發出的聲調變化,一邊注意訓練部位的肌肉系統,逐步讓病人建立起肌感。同時在進行訓練時,要採取被動注意的態度,病人利用反饋儀會很快掌握這種技巧 ,迅速打破長期緊張的疾病模式而進入放鬆狀態。其次,為了逐步 擴大放鬆的成果,將儀器靈敏度減低,使病人適應性提高。這就是所謂的塑造 技術,此技術能將放鬆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上。最後,病人學會在沒有反饋儀的幫助下,也能運用放鬆技術來得心應手地處理所遇到的各種事件。這就是將技能轉換成完全適應日常生活的技術,可以使病人完全自覺地運用放鬆技術,這就達到了治療的目的了。生物反饋療法主要適用於緊張性頭痛、血管性頭痛、支氣管哮喘、消化性潰瘍、高血壓、腰背痛、兒童多動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痛經、內分泌失調、生殖系統發育不良、精卵質量低下等。
④ 生物反饋療法的適應症
(1)神經系統功能性病變與某些氣質性病變所引起的局 部肌肉集攣、抽動、不全麻痹,如嚼肌痙攣、痙攣性斜頸、磨 牙、面肌抽動與癱瘓、口吃、職業性肌痙攣、遺尿症、大便 失禁等;
(2)焦慮症、恐怖症及與精神緊張有關的一些身心疾病;
(3)緊張性頭痛;
(4)高血壓、心律不齊;
(5)偏頭痛;
(6)其他,如消化性潰瘍、哮喘病、性功能障礙等。 使用生物反饋療法應注意:①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讓軀體 肌肉放鬆,及精神狀態放鬆。即任其自然,解除焦慮患者習以為常的警覺過度與反應過度的身心狀態。②心理要求處於 此時此地的狀態,既不對過去念念不忘,也不對將來憂心忡 忡,不要把思維集中在解決任何現實性問題上,而應任何無 意志地自由飄浮。③鬆弛狀態下可能出現一些暫時性的軀體 感覺,如四肢沉重感、刺痛感、各種分泌的增加、精神不振、 飄浮感等,就應事先告知求治者,以免引起求治者不必要的恐慌和焦慮。
⑤ 如何自己進行生物反饋療法
(1)在非常安靜、光線柔和、溫度26℃左右的治療室內, 求治者坐在一張有扶手的靠椅、沙發或是呈45度角的躺椅上,解松緊束的領扣、腰帶,穿換拖鞋或便鞋,坐時雙腿不要交叉,以免受壓。軟墊寬椅使感覺舒服,頭後有依託物更好。
(2)第一次治療與以後每次治療前的5分鍾,記錄安裝電極所獲基線數據(baselinedata)或檢查患者「家庭作業」 所獲成績。
(3)訓練病人收縮與放鬆前臂肌肉,訓練面部肌肉活動令病人抬額、皺眉、咬牙、張嘴,然後一一放鬆。告訴病人觀察肌表面電位微伏器上指針變化及其轉方向,與此同時,傾聽反饋音調變化並理解其信號的含義。
(4)給病人增加精神負荷,如連續計算100—7,回憶驚險和痛苦經歷。此時觀察肌電、皮膚電導、指端皮濕、脈搏 血壓等的變化,找到最敏感的反應指標,作為下一步訓練的 選擇指標;在精神負荷下無顯著變化的生物反應指標,以後訓練中亦無法判定療效,故不宜選擇。
(5)全身肌肉放鬆程序。根據Jacobson方法,依次為上 肢、下肢、軀干(腹部、腰部、肩背部)、頸部、面部肌肉。 首先作收縮與放鬆交替的練習,最後作全身肌肉放鬆練習。
(6)呼吸要求自然、緩慢、均勻。請受試者設想鼻孔下面有兔子,呼吸不能吹動兔毛。
⑥ 腦電生物反饋治療 原理是什麼
生物反饋治療儀運用生物反饋技術將正常情況下病人感受不到的自發的微弱肌電信號轉變為視覺可看到的肌電信號(數字和圖形),讓病人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肌肉的運動,並結合電刺激幫助病人完成訓練動作。可以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所致的運動功能障礙以及盆底肌功能障礙的康復訓練。
(6)生物反饋治療時如何讓肌肉放鬆擴展閱讀:
近年來採用腦反饋治療多動症,取得明顯的效果,已成為多動症有效治療方法之一,以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為手段,通過訓練,選擇性地強化某一頻段的腦電波,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應用於人的過程,就是當腦電波而滿足要求時,就會獎勵的方式反饋給患者,通過一段時間的自身調節,便可以改善腦電波行,從而調節大腦的功能狀態。
隨著神經電生理的研究進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多動症兒童與同齡兒童相比,o波增多、r波和β波減少,o波與白日夢和睏倦狀態有關,r波與閑散的放鬆狀態有關,β波則以高度警覺,認知加工過程關系密切,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在國外見用於多動症兒童的治療。
⑦ 什麼是生物刺激反饋療法
你說的是生物刺激反饋儀吧, 生物刺激反饋儀全名為MT生物刺激反饋系統(MyoTrac),是加拿大Thought公司最新推出面向醫院康復科和神經科的新一代多功能的診斷和治療設備。
該系統有機結合了表面肌電分析、神經肌肉電刺激、肌電觸發電刺激、生物反饋、失禁治療等多種功能,提供高層次全方位的整合解決方案。
該產品主要面向醫院康復醫學科、神經內科、骨科、老年醫學科、兒科、神經外科、肛腸科、婦產科、泌尿科.。
主要適用疾病
1. 慢性便秘
2. 肛門墜漲
3. 慢性便秘
4. 長期卧床、制動導致的失用性肌萎縮
5. 二便失禁
6. 肌源性運動功能障礙
7. 周圍神經系統病損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
8. 中樞神經系統病損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特別是卒中後的運動功能康復)
主要禁忌症
1. 急性化膿性炎症
2. 急性濕疹
3. 出血傾向
4. 嚴重心臟病、或佩戴心臟起搏器者
5. 對直流電過敏患者
功能詳解
1、多媒體EMG生物反饋治療
原理:患者完全運用自己的意志(即收縮控制肌肉的能力)來控制電腦動畫
手段:六大類、30餘種可選動畫,同步音樂反饋
特點:易堅持、有趣味、目標明確、效果實時
肌力增強訓練 :2級以上肌力即可訓練
肌肉放鬆訓練:預防痙攣,治療痙攣,更有心理放鬆的作用
肌肉耐力訓練;協調能力訓練:(健側引導患側進行訓練)
精準活動訓練:(抓握、作業治療訓練)
模板引導訓練:(適用於盆底康復)
2、肌電觸發電刺激
閾值(觸發點):臨床醫師設置訓練目標,或自動設定訓練目標
表面肌電信號 :患者主動收縮意識的體現
肌電觸發電刺激:將醫師目標與患者意識完美結合
生物反饋和功能性電刺激完美結合
當患者努力嘗試做一動作,就會發出自己的表面肌電信號(SEMG),當信號達到或超過所設定的閾值時,
MyoTrac就會發出電刺激幫助患者完成這個動作。經過反復的訓練,促使病人加大肌肉收縮意識,以引發進一步的肌肉刺激,
向中樞神經系統提供了大量的輸入沖動,使大腦中樞逐漸恢復對癱瘓肌肉的控制。肌電觸發電刺激是以生物反饋、認知學習理論、
運動再學習療法為理論基礎,通過反復的治療幫助患者重新建立新的大腦指揮功能,幫助患者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其生活質量。
3、功能性神經肌肉電刺激
方案化設計,分為6大部位,100多種專業的臨床應用方案,更有針對性,更科學,更安全通過MyoTrac靈活設置的恆流源電刺激
(可調整刺激頻率、脈沖寬度、電流強度、刺激/間歇時間等),可對不同情況的患者進行神經肌肉電刺激。防止肌肉萎縮,
促進肌力增強,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等,使肌肉維持正常的代謝,避免神經網路重建過程中的肌肉萎縮。
這些在網路里都有,我聽說武漢有家叫武漢眾康醫療公司的在賣這個產品,還不錯。希望對你有用,望採納
⑧ 什麼是生物反饋療法
生物反饋療法(biofeedback therapy),心理治療方法之一。運用生物反饋技術,通過操作條件作用機制,利用現代生理科學儀器,將原本不易覺察的微弱心理生理變化過程的信息採集並放大。
以容易辨別的視覺、聽覺形式顯示出來,個體覺察到這些生理或病理變化後,進行有意識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訓練,控制和調節不正常的生理反應,以達到調整機體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生物反饋的方式
生物反饋即藉助電子儀器將體內一般不能被人感知到的心理活動變化信息,如肌電、皮膚電、皮膚溫度、血管容積、心率、血壓等加以記錄、放大並轉化成為能被人們所理解的聽覺和視覺信號,並通過這些信號的認識和體驗,學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生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