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生物 化學之類的專業好不好啊
女生最好別學啊。
一是對身體不好,女生碩士畢業後基本就要開始考慮生小孩了,生物化學類的工作基本都是有毒的,只是毒性輕重的一個問題。
二是女生學這類專業就業前景不太好,化工企業一般優先考慮招那種即不怕死又不怕累的男生。
三是對皮膚不好,女生愛美,你自己把握了。
㈡ 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是什麼
生物學的分支學科。它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的基礎生命科學。
http://ke.soso.com/v51517.htm
有機化學
又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制備的學科,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稱為有機化合物是因為以往的化學家們認為含碳物質一定要由生物(有機體)才能製造;然而在1828年的時候,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在實驗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種生物分子),自此以後有機化學便脫離傳統所定義的范圍,擴大為含碳物質的化學。
http://ke..com/view/3932.htm
㈢ 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的關系大不大,求助前輩
關系非常大,生物體內絕大多數代謝反應都有有機物參與和生成,所以學好有機化學對學生化幫助很大,一些特別復雜的生化反應過程(比如檸檬酸循環)用有機化學原理從分子結構角度分析理解完很快就記住了
㈣ 有機化學。 葯物化學。 毒理學。 生物化學。哪個作實驗比較多 對人類有貢獻。畢業好找工作
做實驗都很很多。對人類都很有貢獻。這個沒法比較。找工作的難度:有機化學>葯物化學>毒理學>>生物化學。有機合成是化學專業里的搶手專業,就業沒的說。另外一句話叫勿輕易碰無機和生化,除非你非常感興趣並且想以後畢業從事學術工作。
㈤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就天天在實驗室做實驗對人的健康有沒有問題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 一、實驗須知
1.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有著獨特的實驗技能和基本操作。學生應本著認真、積極的態度,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每次實驗。不僅要明白實驗的原理、步驟和關鍵所在,還要能發現問題,積累經驗,並對實驗結果展開討論。
2.課前認真預習,實驗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實驗結果和數據應如實、及時記錄,並當堂寫出原始實驗結果記錄,經教師檢查同意並簽字後,方可離開。實驗報告應在實驗後一天內完成並交到指定地點。
3.遵守課堂紀律,不得遲到早退,實驗室內不得吸煙、飲食、大聲喧嘩,學生之間應互助友愛。
4.愛護實驗器材。在了解儀器性能和操作規程之前,不得冒然使用,更不可擅自拆卸或將部件帶出室外。實驗過程中,如發現儀器損壞或運轉異常,應立即妥善處理。
5.注意安全。對腐蝕性試劑或易燃有機溶劑的操作應格外小心;水電煤氣在停用時應及時關閉。
6.保持室內整潔,公用試劑用畢應立即蓋好,放回原處,實驗中應注意節約。
7.學生應輪流值日,負責實驗室的衛生和安全,並協助教師從事一些服務性工作。
二、安全措施
1.進入實驗室必須穿實驗工作服。
2.實驗室內嚴禁吸煙,易燃易爆物品應遠離火源。低沸點的有機溶劑,不得在火焰上直接加熱;必須加熱時,可在水浴進行。
3.使用電器設備要嚴防觸電。切忌用濕手觸摸電器。發現儀器漏電時,立即報告並停止使用。萬一發生觸電事故,應立即關閉電源,並用干木棍將導線挑離被電者身體;對呼吸停止者, 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並及時送醫院搶救。
4.強酸、強鹼液體或劇毒液體,不得用口經吸量管吸取,必須使用橡皮球,萬一不慎吸入口內或沾及皮膚,應立即用清水多次漱口或局部沖洗。若為強鹼灼傷,清洗後可用5%硼酸溶液清洗;若為強酸灼傷,水洗後可用5%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嚴重灼傷者,應立即將殘留在身體上的液體輕輕沖洗後,送醫務部門處理。
5.用後的濃酸、濃鹼殘液,應倒入指定的容器。不要直接倒入水池內,以免蝕損水管;若少量殘液已倒入池內,應立即放水沖稀流走。
6.萬一著火,不要驚惶失措,要立即切斷火源和電源,搬走易燃物品,同時立即報告指導老師進行緊急處理,嚴防火勢蔓延;若火勢蔓延,應立即報警。萬一衣服著火,切忌驚慌奔跑,可用衣服包裹身體或就地翻滾,藉以絕氧滅火。
三、玻璃器皿的洗滌與乾燥
生化實驗常用各種玻璃儀器,其清潔程度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准確性。因此,清潔玻璃儀器不僅是實驗前後的常規工作,也是—項重要的技術性工作。清洗玻璃儀器的方法很多,需根據實驗要求,污物的性質和沾污程度選用合適的清潔方法。
1.新購玻璃儀器的清洗:新購玻璃儀器,其表面附有鹼質,可先用肥皂水刷洗,再用流水沖凈,浸泡於l~2%鹽酸中過夜,再用流水沖洗,最後用蒸餾水沖洗2~3次,乾燥備用。
2.使用過的玻璃儀器的清洗
(1)一般玻璃儀器:如試管、燒杯、錐形瓶等,先用自來水洗刷後,用肥皂水或去污粉刷洗,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去盡肥皂水或去污粉,最後用蒸餾水淋洗2~3次。乾燥備用。
(2)容量分析儀器:吸量管、滴定管、容量瓶等,先用自來水沖洗,待晾乾後,再用鉻酸洗液浸泡數小時,然後用自來水充分沖洗,最後用蒸餾水淋洗2~3次,乾燥備用。
(3)比色杯:用畢立即用自來水反復沖洗。洗不凈時,用鹽酸或適當溶劑沖洗,再用自來水沖洗。避免用鹼液或強氧化劑清洗,切忌用試管刷或粗糙布(紙)擦拭。
上述所有玻璃器材洗凈(以倒置後器壁不掛水珠為干凈的標准)後,根據需要晾乾或烘乾。
1.晾乾:不急用的玻璃儀器洗凈後,可瀝盡水分。倒置於無塵的乾燥處,讓其自然風干。
2.加熱烘乾:一般玻璃儀器洗凈並瀝盡水分後,可置於電烘箱中烘烤,溫度控制在105~ 110℃,烘1h左右。但帶有刻度的量器不宜在高溫下烘烤。有蓋(塞)的玻璃儀器,如容量瓶、稱量瓶等,應去蓋(塞)後烘烤。
四、移液器的使用
1.刻度吸量管的使用方法(圖l-1)
刻度吸量管的規格有0.1ml、0.2ml、0.5ml、lml、 2ml、5ml及10ml等,供量取10ml以下任意體積的液體之用:
(1)執管:將中指和拇指拿住吸量管上口以食指控制流速;刻度數字應朝向操作者。
(2)取液:把吸量管插入液體內(切忌懸空,以免液體吸入洗耳球內),用洗耳球吸取液體至所取液量的刻度上端1-2cm處,然後迅速用食指按緊吸量管上口,使管內液體不再流出。
(3)調准刻度:將已吸足液體的吸量管提出液面,用濾紙片抹乾管尖外壁液體,然後垂直提起吸量管於供器內口(管尖懸離供器內液面)。 用食指控制液流至所需刻度,此時液體凹面、視線和刻度應在同一水平面上,並立即按緊吸量管上口。
(4)放液:放鬆食指,讓液體自然流入受器內,(如移液管標有「吹」字,則應將管口殘余液滴吹入受器內)此時,管尖應接觸受器內壁,但不應插入受器內的原有液體之中,以免污染吸量管及試劑。
㈥ 有機化學實驗和無機化學實驗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不同
1、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這一名詞於1806年首次由貝采利烏斯提出。當時是作為「無機化學」的對立物而命名的。19世紀初,許多化學家相信,在生物體內由於存在所謂「生命力」,才能產生有機化合物,而在實驗室里是不能由無機化合物合成的。
2、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是研究無機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和反應的科學,它是化學中最古老的分支學科。無機物質包括所有化學元素和它們的化合物,不過大部分的碳化合物除外。(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碳酸鹽等簡單的碳化合物仍屬無機物質外,其餘均屬於有機物質。)
二、研究內容不同
1、有機化學的研究內容
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有機化學之所以成為化學中的一個獨立學科,是因為有機化合物確有其內在的聯系和特性。
位於周期表當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過與別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層電子而達到穩定的電子構型的。這種共價鍵的結合方式決定了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氮、氧幾種元素構成,少數還含有鹵素和硫、磷等元素。因而大多數有機化合物具有熔點較低、可以燃燒、易溶於有機溶劑等性質,這與無機化合物的性質有很大不同。
2、無機化學的研究內容
無機化學在成立之初,其知識內容已有四類,即事實、概念、定律和學說。
用感官直接觀察事物所得的材料,稱為事實;對於事物的具體特徵加以分析、比較、綜合和概括得到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化合、化分、氧化、還原、原子等皆是無機化學最初明確的概念;組合相應的概念以概括相同的事實則成定律。
三、發展不同
1、有機化學
由於科學條件限制,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只能是從天然動植物有機體中提取的有機物。因而許多化學家都認為,在生物體內由於存在所謂「生命力」,才能產生有機化合物,而在實驗室里是不能由無機化合物合成的。
2、無機化學
原始人類即能辨別自然界存在的無機物質的性質而加以利用,後來偶然發現自然物質能變化成性質不同的新物質,於是加以仿效,這就是古代化學工藝的開始。
如至少在公元前6000年,中國原始人即知燒粘土製陶器,並逐漸發展為彩陶、白陶,釉陶和瓷器。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類發現天然銅性質堅韌,用作器具不易破損。後又觀察到銅礦石如孔雀石(鹼式碳酸銅)與燃熾的木炭接觸而被分解為氧化銅,進而被還原為金屬銅,經過反復觀察和試驗,終於掌握以木炭還原銅礦石的煉銅技術。
以後又陸續掌握煉錫、煉鋅、煉鎳等技術。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即掌握了從鐵礦冶鐵和由鐵煉鋼的技術,公元前2世紀中國發現鐵能與銅化合物溶液反應產生銅,這個反應成為後來生產銅的方法之一,此法也叫「濕法煉銅」。
㈦ 學生物化學對身體的危害
學生物化學應該不要長期呆在有毒氣體的環境下啊,我曾專門研究表面活性劑,研究有機,長期在實驗室中,只要防護做到位,不要擔心!!我們研究有機化學的,應該說是我們化學專業中"最毒"的了,我們都不怕,他研究生化,更不要擔心啊.不過你作為她的女朋友,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多做些木耳類,或豬血類可以潤肺的食物給他,對他的健康有好處!!
㈧ 生物化學對化學的影響
生物化學,顧名思義是研究生物體中的化學進程的一門學科,常常被簡稱為生化。
它主要用於研究細胞內各組分,如蛋白質、糖類、脂類、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而對於化學生物學來說,則著重於利用化學合成中的方法來解答生物化學所發現的相關問題。
生物化學(Biochemistry)這一名詞的出現大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得更遠,其早期的歷史是生理學和化學的早期歷史的一部分。例如18世紀80年代,A.-L.拉瓦錫證明呼吸與燃燒一樣是氧化作用,幾乎同時科學家又發現光合作用本質上是植物呼吸的逆過程。又如1828年F.沃勒首次在實驗室中合成了一種有機物──尿素,打破了有機物只能靠生物產生的觀點,給「生機論」以重大打擊。1860年L.巴斯德證明發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但他認為必需有活的酵母才能引起發酵。1897年畢希納兄弟發現酵母的無細胞抽提液可進行發酵,證明沒有活細胞也可進發這樣復雜的生命活動,終於推翻了「生機論」。
生物進化學說認為地球上數百萬種生物具有相同的起源並在大約40億年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生物化學的發展為這一學說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例如所有種屬的 DNA中含有相同種類的核苷酸。許多酶和其他蛋白質在各種微生物、植物和動物中都存在並具有相近的氨基酸序列和類似的立體結構,而且類似的程度與種屬之間的親緣關系相一致。DNA復制中的差錯可以說明作為進化基礎的變異是如何發生的。生物由低級向高級進化時,需要更多的酶和其他蛋白質,基因的重排和突變為適應這種需要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可見,有關進化的生物化學研究將為闡明進化的機制提供更加本質的和定量的信息。
但是,人們對生化系統自身是如何起源的仍然知之甚少,在生物化學的教科書中也無人提及。其實,生化系統的成型也就意味著生命的誕生。最近,有學者提出原始生命是在光合系統的演化中開始的,能量(光能,地球上最普遍而恆久的能量來源)的轉化與利用是生化系統運轉的核心,而ATP在光合作用、代謝通路和遺傳信息之間架起了橋梁,它亦是遺傳密碼起源的關鍵(ATP中心假說)。
㈨ 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是什麼
生物學的分支學科.它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的基礎生命科學.
生物化學若以不同的生物為對象,可分為動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物生化、昆蟲生化等.若以生物體的不同組織或過程為研究對象,則可分為肌肉生化、神經生化、免疫生化、生物力能學等.因研究的物質不同,又可分為蛋白質化學、核酸化學、酶學等分支.研究各種天然物質的化學稱為生物有機化學.研究各種無機物的生物功能的學科則稱為生物無機化學或無機生物化學.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質、應用以及有關理論的科學,又稱碳化合物的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