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真核微生物特點有哪些

真核微生物特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1 05:50:22

Ⅰ 真核微生物無性繁殖的特點及方式

你好,黴菌的無性繁殖是指黴菌不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營養體直接以斷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質割裂的方式產生後代新個體。
黴菌無性繁殖的基本特徵是營養繁殖。無性繁殖產生的各種孢子統稱為無性孢子。
無性繁殖的方式有,斷裂,裂殖,芽殖,原生質割裂。真核生物是一類細胞核具有核膜,能進行有絲分裂,細胞質中存在線粒體或同時存在葉綠體等多種細胞器的生物。菌物界的真菌、黏菌,植物界中的顯微藻類和動物界中的原生、後生動物等都是屬於真核生物類的微生物,故稱為真核微生物。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Ⅱ 原核微生物與真核微生物的特點各是什麼

一、原核生物mRNA的特點為:

1)半衰期短.原核生物中,mRNA的轉錄和翻譯是在同一個細胞空間里同步進行的,蛋白質合成往往在mRNA剛開始轉錄時就被引發了.

2)許多以多順反子的形式存在.原核細胞的mRNA(包括病毒)有時可以同時編碼幾個多肽.

3)原核生物mRNA的5』端無帽子結構,3』端沒有或只有較短的多聚A結構,原核生物起始密碼子AUG上游有一被稱為Ribosome Binding Site (RBS)或SD序列(Shine –Dalgarno sequence)的保守區,因為該序列與16S-rRNA 3』端反向互補,所以被認為在核糖體-mRNA的結合過程中起作用。

4)原核生物常以AUG(有時GUG,甚至UUG)作為起始密碼子;

二、真核生物mRNA的特點為:

1)真核細胞mRNA的合成和功能表達發生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范疇內.mRNA以較大分子量的前體RNA出現在核內,只有成熟的、相對分子質量明顯變小並經化學修飾的mRNA才能進入細胞質,參與蛋白質的合成.

2)以單順反子形式存在 .

3)真核生物mRNA的5』端存在帽子結構,除組蛋白基因外,真核生物mRNA的3』端具有多聚A結構,真核生物的mRNA中,由DNA轉錄生成的原始轉錄產物-----前體mRNA,要經過5』加「帽」和3』酶切加多聚腺苷酸,再經過RNA的剪接,編碼蛋白質的外顯子部分就連接成為一個連續的可譯框,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真核生物的mRNA還可以通過RNA編輯在初級轉錄物上增加、刪除或取代某些核苷酸而改變遺傳信.

4)真核生物幾乎永遠以AUG作為起始密碼子.

Ⅲ 真核微生物的真核微生物 - 特點

① 細胞核有核膜、核仁、能進行有絲分裂。
② 有線粒體、內質網等細胞器。

Ⅳ 什麼是微生物,分為幾類,各有何特點

1.原核微生物

細菌(Bacteria)

放線菌

螺旋體

支原體

立克次氏體

衣原體

古菌(Archaea)

2.真核微生物

真菌(Fungi)

原生生物(protozoan)

藻類(algae)

3.無細胞生物

病毒(virus)

類病毒(virusoid)

擬病毒(viroid)

朊毒體(亦稱朊病毒、蛋白質質感染性顆粒)(prion)

由於微生物體積極之微小,故相對面積較大,物質吸收快,轉化快。

微生物在生長與繁殖上亦是很迅速的,而且適應性強。從寒冷的冰川到極酷熱的溫泉,從極高的山頂到極深的海底,微生物都能夠生存。

由於微生物適應性強,又容易在較短時間內積聚非常多的個體(例如10^10個/毫升的數量級),因此容易篩選並分離到突變株。容易得到微生物突變株的性質。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Ⅳ 真菌是一類低等真核生物,其有哪些特點

真菌的特點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類群龐大,約有十幾萬種,形態差異極大。菌體小至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單細胞酵母菌,大至肉眼可見的分化程度較高的靈芝等蕈菌的子實體。生殖方式為無性或有性,同宗或異宗配合。

真菌是一類低等真核微生物,主要有4個特點:①有邊緣清楚的核膜包圍著細胞核,而且在一個細胞內有時可以包含多個核,其他真核生物很少出現這種現象;②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異養吸收型,即通過細胞表面自周圍環境中吸收可溶性營養物質,不同於植物(光合作用)和動物(吞噬作用);③以產生大量無性和有性孢子進行繁殖;④除酵母菌為單細胞外,一般具有發達分枝的菌絲體。

真菌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們可以作為食品的來源,為人類提供美味食品和蛋白質、維生素等資源,同時還可為人類提供真菌多糖、低聚糖等提高免疫力、抗腫瘤的生物活性物質。有些真菌還可產生抗生素、酒精、有機酸、酶制劑、脂肪、促生長素等。用作名貴葯材的靈芝、茯苓等也是真菌的菌體。真菌還可以將環境中的各種有機物降解為簡單的復合物和無機小分子,在自然界的物質轉化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另外,真菌還是進行基礎生物學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

但是真菌也有對人類有害的一面,如許多真菌可引起人畜的疾病、植物病害、導致工業原料及農產品的霉變、食品和糧食發霉,甚至在食品和糧食中產生毒素,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損失。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

Ⅵ 真核微生物細胞的結構,成分特徵

微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十萬種以上。
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一、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二、。

Ⅶ 有關真核微生物

真菌包括黴菌和酵母菌。它們的細胞具有與原核微生物不同成分和結構的細胞壁、原生質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細胞內還含有各種不同功能的細胞器。水生真菌能產生 9+2 結構的鞭毛。
黴菌的營養體為菌絲組成的菌絲體。菌絲有無隔菌絲和有隔菌絲之分。有些真菌產生菌絲變態、菌絲組織體以適應其生長需要。酵母菌為園形或卵園形單細胞真核微生物。真菌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無性繁殖能產生 5 種無性孢子。有性繁殖能產生 4 種有性孢子。黴菌和酵母菌菌落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徵。
真核微生物的特點是細胞中有明顯的核。核的最外層有核膜將細胞核和細胞質明顯分開。真菌、藻類和原生動物都屬於真核微生物。真菌與藻類的主要區別在於真菌沒有光合色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有真菌都是有機營養型的,而藻類則是無機營養型的光合生物。真菌與原生動物的主要區別在於真菌的細胞有細胞壁,而原生動物的細胞則沒有細胞壁。本章只介紹真菌。�

真菌大多為分枝絲狀體,少數為單細胞個體。通常所說的真菌包括黴菌、酵母和蕈子。形成疏鬆、絨毛狀菌絲體的真菌稱黴菌,如毛霉、根霉、青黴、麴黴等。酵母是單細胞真菌。由大量菌絲緊密結合形成真菌的大型子實體叫蕈子,如蘑茹、木耳等。

真菌在生長和發育的過程中,表現出多種多樣的形態特徵。不僅有多種多樣的營養體,還有多種多樣由營養體轉變而成 ( 或產生 ) 的繁殖體。�

一、真菌的營養體

(一)、真菌細胞結構和功能 �

真菌的細胞結構一般包括細胞壁、原生質膜、細胞質及細胞器、細胞核 ( 圖 2.1) 。
1 、細胞壁�

真菌細胞壁厚約 100~250nm, 它占細胞干物質的 30%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多糖,其次為蛋白質、類脂。在不同類群的真菌中,細胞壁多糖的類型不同。真菌細胞壁多糖主要有幾丁質 ( 甲殼質 ) 、纖維素、葡聚糖、甘露聚糖等,這些多糖都是單糖的聚合物,如幾丁質就是由 N- 乙醯葡萄糖胺分子,以 b -1 , 4 葡萄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多聚糖。低等真菌的細胞壁成分以纖維素為主,酵母菌以葡聚糖為主,而高等真菌則以幾丁質為主。一種真菌的細胞壁組分並不是固定的,在其不同生長階段,細胞壁的成分有明顯不同(表 2.1 )。

真菌細胞壁結構分為有形微纖維部分和無定形基質部分。微纖維部分都以幾丁質(卵菌以纖維素)為主構成細胞壁骨架,而基質部分則猶如骨架上的填充物,包括葡聚糖、甘露聚糖和一些糖蛋白質。細胞壁中的各種組分之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加強細胞壁強度,一些葡聚糖和幾丁質之間有共價結合,葡聚糖之間也通過側鏈結合在一起。

細胞壁決定著細胞和菌體的形狀,具有抗原性、保護細胞免受外界不良因子損傷以及某些酶結合位點等作用。

表 2-1 真菌細胞壁多糖的主要成分�

真菌類群 纖維結構部分 基質部分
卵菌(Oomycota) 纖維素, b -1,3- b 1,6- 葡聚糖 葡聚糖
壺菌(Chytridiomycota ) 幾丁質 , 葡聚糖 葡聚糖
接合菌( Zygomycota) 幾丁質 , 殼聚糖 多聚葡糖醛酸,葡糖醛酸甘露糖蛋白
子囊菌(Ascomycota) 幾丁質 , b -1,3—1,6- 葡聚糖 a -1 , 3- 葡聚糖,半乳糖甘露糖蛋白
擔子菌(Basidiomycota ) 幾丁質, b -1 , 3- b -1 , 6- 葡聚糖 b -1 , 3- 葡聚糖, 木糖甘露糖蛋白

2 、原生質膜�

真菌細胞的原生質膜與原核生物十分相似,主要由蛋白質和脂類組成。它們在功能上的差異可能僅是由於構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質種類不同而形成的。此外,在化學組成中,真菌細胞的質膜中具有甾醇,而在原核生物的質膜中很少或沒有甾醇。真菌細胞的內膜系統除原生質膜外,還有細胞核膜、線粒體膜和液泡膜等。

3 、細胞質和細胞器

位於細胞質膜內的透明、粘稠、不斷流動並充滿各種細胞器的溶膠,稱為細胞質 (cytoplasm) 。在真菌的細胞中,由微管( microtubules )和微絲 (microfilaments) 構成了細胞質的骨架。微管是中空管狀纖維,直徑約為 25nm ,主要成分為微管蛋白( tubulin ),具有支持、運輸功能。微絲由肌動蛋白 (actin) 組成的實心纖維,若對它提供 ATP 形式的能量,就能發生收縮。細胞骨架為細胞質提供了一些機械力,維持了細胞器在細胞質中的位置。細胞質內含有豐富的酶蛋白、各種內含物以及中間代謝物等,是細胞代謝活動的重要基地。

① 核蛋白體 �核蛋白體是細胞質和線粒體中無膜包裹的顆粒狀細胞器,具蛋白質合成功能。核蛋白體包括 RNA 和蛋白質,直徑為 20-25nm 。真核細胞的核蛋白體比原核細胞的大,其沉降系數一般為 80S ,它由 60 S 和 40 S 的 2 個小亞基組成。細胞質核蛋白體有的呈游離狀態,有的和內質網及核膜結合。線粒體核蛋白體存在於線粒體內膜的嵴間,但沉降系數為 70 S 。

② 內質網 (endoplasmic reticulum) 是存在於細胞質中折疊的膜系統。典型的內質網是成對的平行膜,由狹窄的腔分隔形成封閉的管道系統,有時是分枝的管道。內質網的主要成分是脂蛋白,但游離蛋白和其他物質有時也合並到內質網上,且時常被核蛋白體附著形成粗糙型內質網,這在菌絲的頂端細胞中常可見到。沒有被核蛋白體附著在上面的內質網稱為光滑型內質網。內質網溝通著細胞的各個部分,它與細胞質膜、細胞核、線粒體等都有聯系。內質網是細胞中各種物質運轉的一種循環系統,同時內質網還供給細胞質中所有細胞器的膜。

③ 線粒體 (mitochondria) �線粒體是含有 DNA 的細胞器。它具有雙層膜,內層較厚,常向內延伸形成不同數量和形狀的脊。線粒體的形態、數量和分布常因真菌的種類和發育階段而異。線粒體是氧化磷酸化作用和 ATP 形成的場所。其內膜上有細胞色素、 NADH 脫氫酶、琥珀酸脫氫酶和 ATP 磷酸化酶,此外三羧酸循環的酶類、核糖核蛋白體、蛋白質合成酶和 DNA ,以及脂肪酸氧化作用的酶也都在內膜上。外膜上也有多種酶,如脂類代謝的酶類等。總之,線粒體是酶的載體,細胞的「動力房」。

④ 高爾基體 (dictyosome ,或 Golgi body) �真菌的高爾基體在細胞中大多呈網狀,少數為鱗片狀、顆粒狀或桿狀,均勻分布於核的周圍,往往與內質網相連。高爾基體與細胞的分泌機能有關,是凝集某些酶原顆粒 ( 如消化酶原 ) 的場所,且與細胞膜的形成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關。目前高爾基體僅在少數幾種真菌中發現。�

⑤ 邊體 (lomasome) 是某些真菌菌絲細胞中由單層膜包裹的細胞器,位於細胞壁和細胞膜之間。形態呈管狀、囊狀、球狀、卵圓形或作多層折疊的膜,內含泡狀物或顆粒狀物。有些邊體與細胞膜連接在一起。邊體分泌水解酶或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⑥ 溶酶體 ( lysosome ) 是一種由單層膜包裹、內含多種酸性水解酶的小球形、囊膜狀細胞器,含有多種酸性水解酶,主要功能是細胞內的消化、維持細胞營養及防止外來微生物或異體物質侵襲的作用。

⑦ 微體 ( microbody ) 是一種由單層膜包裹、與溶酶體相似的小球形細胞器,主要含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其功能可使細胞免受 H 2 O 2 毒害 ,並能氧化分解脂肪酸等。

⑧ 液泡 ( vacuole ) 由單位膜分隔,其形態、大小受細胞年齡和生理狀態而變化,一般在老齡細胞中液泡大而明顯。真菌的液泡中主要含有糖原、脂肪和多磷酸鹽等貯藏物,精氨酸、鳥氨酸和谷氨醯胺等鹼性氨基酸,以及蛋白酶、酸性和鹼性磷酸酯酶、纖維素酶和核酸酶等各種酶類。液泡不僅有維持細胞滲透壓、貯存營養物等功能,而且還有溶酶體的功能,因為它可以把蛋白酶等水解酶與細胞隔離,防止細胞損傷。

4 、細胞核 �

真菌細胞核通常為橢圓形,直徑一般為 2~3 μ m ,能通過菌絲隔膜上的小孔在菌絲中很快地移動。用相差顯微鏡觀察真菌活細胞,可觀察到被一層均勻的核質包圍的中心稠密區,即核仁。核仁除 DNA 外還含有 RNA ,但 RNA 在細胞核分裂時消失。核膜一般為兩層,厚 8~20nm 。膜上有小孔,以利核內外物質交流。核膜孔徑大小差異很大,孔的數量隨菌齡而增大。核膜的外膜常有核蛋白附著。真菌核膜在核的分裂過程中一直存在,這與其他高等生物不同。

5 、鞭毛

在低等水生真菌游動孢子和配子表面有能產生運動的細胞附屬器即鞭毛,單極生或雙極生,長度為 20~2000 μ m 。真菌的鞭毛與細菌的鞭毛在運動功能上雖相同,但在構造、運動機理和所耗能源形式等方面都有顯著差別。

真菌鞭毛由鞭桿( shaft )和基體( basel body )組成。鞭桿的橫切面呈「 9+2 」型,即中心有一對包在中央鞘內的相互平行的中央微管,其外圍繞一圈( 9 個)微管二聯體,整個鞭桿由細胞質膜包裹。每一個二聯體是由亞絲 A 和 B 組成的,亞絲 A 由 13 根原纖維形成。亞絲 B 僅 10 根原纖維,其中有 3 根是與亞絲 A 合用的。從二聯體的 A 管伸出二條側臂,對著相鄰二聯體的亞絲 B ,臂長約 30nm ,寬 9nm ,兩臂之間的間隔為 16-22nm 。在二聯體之間有連絲連接。此外,還從亞絲 A 向中央一對微管發出輻射狀的連絲,稱為放射輻。放射輻的輻頭是自由的,不與中央鞘相連。

基體又稱生毛體或動體,呈短桿狀,直徑約 120~170nm ,長為 200~500nm ,橫切面觀察,外圍有 9 個三聯體,中央沒有微管和鞘,為 9+0 型 ( 圖 2.2) 。

真核微生物鞭毛微管主要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相關蛋白( 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共同組成,它們與運動的產生、微管聚合和解聚的調節或微管和其它細胞組成之間的連接等相關(表 2-2 )。

成分
活性

在鞭毛軸絲中:
動力蛋白 1
動力蛋白 2
連接蛋白
在細胞質微管中:
高分子量蛋白質

tau
蛋白激酶

MAP1
MAP2

ATP 酶活性
產生運動
形成相鄰二聯體微管之間連接

調控微管的起始和延伸

促進環中和微管中微管蛋白的聚合
微管蛋白亞單位的磷酸化

在二聯體的側臂上存在的 ATP 酶,稱為動力蛋白( dynein ),它可以水解 ATP ,放出能量,供鞭毛運動所需。在二聯體之間的橫橋中,有連接蛋白( nexin ),這是一種溶於酸,分子量為 165000Da 的蛋白質,因其連接相鄰的二聯體,故稱其連接蛋白。其作用可能是在鞭毛運動時限制兩相鄰二聯體間的滑行量。在鞭毛的間質中還含有間質蛋白,約占鞭毛總蛋白的 40% 。真菌鞭毛運動為均勻的波動。

( 二 ) 、菌絲和菌絲體 �

大多數真菌的營養體是由分枝的菌絲 (hypha) 所構成的菌絲體 (mycelium) 。菌絲的寬度約 5~10 μ m ,比一般細菌和放線菌的寬度大幾倍到幾十倍。菌絲一般是由孢子萌發後延長的,或是由一段菌絲細胞增長出來的。菌絲在條件適合時總以頂端伸長方式向前生長,並產生很多分枝,相互交錯成一團菌絲稱為菌絲體。�

真菌的菌絲結構有兩種類型:(1)無隔膜菌絲,整個菌絲多為長管狀單細胞,細胞質內含多個核。其生長過程只表現為菌絲的延長和細胞核的裂殖增多以及細胞質的增加。(2)、有隔膜菌絲,菌絲由橫隔膜分隔成多細胞,每個細胞內含有一個或多個核。橫隔膜上具有小孔,細胞質和細胞核都能自由流通,因此每個細胞的功能相同。絕大多數的卵菌和接合菌的菌絲為無隔膜菌絲,子囊菌和擔子菌的菌絲為有隔膜菌絲。�

(三) 、菌絲的變態 �

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下,真菌的營養菌絲發生多種變態,可更有效地攝取養料,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

1 、吸器 �

寄生真菌在寄主細胞間的菌絲常發生旁枝,侵入寄主細胞吸取養料,這種伸入寄主細胞內的特殊菌絲分枝,稱為吸器 ( 或吸胞 haustoria) 。吸器有各種形狀,如球狀、指狀、根狀和絲狀等 ( 圖 2.4) 。一般專性寄生真菌,如銹菌、霜黴菌、白粉菌等都有吸器。

2 、菌環和菌絲網 �

有些捕食性真菌,在菌絲分枝上形成環狀菌絲,藉以捕捉線蟲,這叫菌環。菌網是由菌絲形成的許多網眼所組成。每一網眼都極富於粘性,當線蟲與之接觸,它就象捕蠅紙粘蒼蠅一樣,立刻把線蟲粘住。然後從菌網的粘蟲處生出一小枝,穿透蟲體而進入體內,吸收蟲體內的營養物質

此外,還有些真菌的菌絲頂端常膨大甚至分枝,藉以附著寄主或其它目的物,稱為附著枝。 匍匐絲和假根也是菌絲的適應性變態。�

( 四 ) 、菌絲的組織體�

許多真菌在發育循環 ( 生活史 ) 的某個階段,菌絲常相互交織起來,組成一定的組織體。常見的組織體有菌索、菌核和子座等。�

1 、菌索�

有些高等真菌的菌絲體平等排列組成長條狀似繩索,叫做「菌索」。菌索周圍有外皮,尖端是生長點,多生在樹皮下或地下,根狀,白色或其它各種顏色。它有助於真菌迅速運送物質和蔓延侵染的功能,在不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呈休眠狀態。�

2 、菌核 �

菌核 (sclerotium) 是由菌絲體交織成團狀的一種堅硬休眠體。它的外層由深色厚壁菌絲組成,內層由淡色菌絲構成。不同真菌所產生的菌核,其形狀和大小也各不相同,葯用的茯苓、豬苓、茯神、雷丸和麥角等都是真菌的菌核。引起水稻紋枯病的離心絲核菌 ( Rhizoctonia centrifuga ) 所形成的菌核小如油菜籽。大的茯苓重達 60kg 。在條件適合時,菌核可萌發產生子實體,菌絲和分生孢子等 ( 圖 2.5) 。�

3 、子座 �

子座 (stroma) 是由菌絲體組成的一種墊座組織,有時是由真菌菌絲和寄主組織混合構成。子座有墊狀、殼狀及其它各種形狀。在子座上面或裡面產生各種子實體。子座和子實體是連續形成的,故子座可稱作繁殖體的一部分 ( 圖 2.6)。

(五) 、單細胞真菌 - 酵母菌 �

有一小部分真菌營養體外形不同於一般黴菌,不形成菌絲,它們是圓形或卵圓形的單細胞真菌,例如酵母菌。酵母菌無性繁殖以出芽繁殖或分裂繁殖。出芽繁殖是酵母菌最普遍的方式,先在細胞一端生一小突起,叫生「芽」,當芽長到正常大小時,或脫離母細胞;或與母細胞相連接,在子細胞上又長出新芽,如此反復進行,最後成為具有發達或不發達分枝狀的假菌絲 ( 見圖 2.7) 。假菌絲與真菌絲不同,其兩細胞間有一細腰,而不象真正菌絲橫隔處兩細胞寬度一致。

有些真菌既有菌絲狀又有酵母狀細胞形態。

二、真菌的繁殖體

真菌通過營養階段之後,便進入繁殖階段,經過繁殖產生許多新個體。真菌的繁殖方式通常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二類。有性繁殖以細胞核的結合為特徵,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細胞的配合便能產生新的個體,即營養繁殖為特徵。大部分真菌都能進行無性與有性繁殖,並且以無性繁殖為主。有的菌種缺少無性繁殖階段,而另一些菌種缺少有性繁殖階段。

Ⅷ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特徵各有哪些

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除了核糖體外沒有其他細胞器。而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細胞核,以及線粒體等各種細胞器。
轉自網路: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區別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 ①真核細胞具有由染色體、核仁、核液、雙層核膜等構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無核膜、核仁,故無真正的細胞核,僅有由核酸集中組成的擬核。 ②真核細胞的轉錄在細胞核中進行,蛋白質的合成在細胞質中進行,而原核細胞的轉錄與蛋白質的合成交聯在一起進行。 ③真核細胞有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等細胞器,原核細胞沒有。 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類群(如甲藻等)的細胞以外,染色體上都有5種或4種組蛋白與DNA結合,形成核小體 ;而在原核生物則無。 ⑤真核細胞在細胞周期中有專門的DNA復制期(S期);原核細胞則沒有,其DNA復制常是連續進行的。 ⑥真核細胞的有絲分裂是原核細胞所沒有的。 ⑦真核細胞有發達的微管系統,其鞭毛(纖毛)、中心粒、紡錘體等都與微管有關,原核生物則否。 ⑧真核細胞有由肌動、肌球蛋白等構成的微纖維系統,後者與胞質環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關;而原核生物卻沒有這種系統,因而也沒有胞質環流和吞噬作用。 ⑨真核細胞的核糖體為80S型,原核生物的為70S型,兩者在化學組成和形態結構上都有明顯的區別。 ⑩真核細胞含有的線粒體,為雙層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組、核酸合成系統與蛋白質合成系統,其內膜上有與氧化磷酸化相關的電子傳遞鏈。 11真核生物細胞較大,一般10~100納米,原核生物細胞較小,大約1~10納米。 12真核生物一般含有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等),原核生物的細胞器沒有膜包裹。 13真核生物新陳代謝為需氧代謝(除了amitochondriats),原核生物新陳代謝類型多種多樣。 14真核生物細胞壁由纖維素或幾丁質組成,動物沒有細胞壁,原核生物真細菌中為肽聚糖。 15真核生物動植物中為有性的減數分裂式的受精、有絲分裂,原核生物通過一分為二或出芽生殖、裂變。 16真核生物遺傳重組為減數分裂過程中的重組,原核生物為單向的基因傳遞。 17真核生物鞭毛為捲曲式,主要由微管蛋白組成,原核生物鞭毛為旋轉式,由鞭毛蛋白組成。 18真核生物通過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原核生物通過膜進行呼吸作用。 19真核生物在進化上是單源性的,都屬於三域系統中的真核生物域,另外兩個域為同屬於原核生物的細菌和古菌。但由於真核生物與古菌在一些生化性質和基因相關性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時也將這兩者共同歸於Neomura演化支。

Ⅸ 真核生物有哪些特徵

與原核生物比較,真核生物的基因組更為復雜,可列舉如下。
1. 真核基因組比原核基因組大得多,大腸桿菌基因組約4×106bp,哺乳類基因組在109bp數量級,比細菌大千倍;大腸桿菌約有4000個基因,人則約有10萬個基因。
2. 真核生物主要的遺傳物質與組蛋白等構成染色質,被包裹在核膜內,核外還有遺傳成分(如線粒體DNA等),這就增加了基因表達調控的層次和復雜性。
3. 原核生物的基因組基本上是單倍體,而真核基因組是二倍體。
4. 如前所述,細菌多數基因按功能相關成串排列,組成操縱元的基因表達調控的單元,共同開啟或關閉,轉錄出多順反子(polycistron)的mRNA;真 核生物則是一個結構基因轉錄生成一條mRNA,即mRNA是單順反子(monocistron),基本上沒有操縱元的結構,而真核細胞的許多活性蛋白是由 相同和不同的多肽形成的亞基構成的,這就涉及到多個基因協調表達的問題,真核生物基因協調表達要比原核生物復雜得多。
5. 原核基因組的大部分序列都為基因編碼,而核酸雜交等實驗表明:哺乳類基因組中僅約10%的序列為蛋白質、rRNA、tRNA等編碼,其餘約90%的序列功能至今還不清楚。
6. 原核生物的基因為蛋白質編碼的序列絕大多數是連續的,而真核生物為蛋白質編碼的基因絕大多數是不連續的,即有外顯子(exon)和內含子(intron),轉錄後需經剪接(splicing)去除內含子,才能翻譯獲得完整的蛋白質,這就增加了基因表達調控的環節。
7. 原核基因組中除 rRNA、tRNA基因有多個拷貝外,重復序列不多。哺乳動物基因組中則存在大量重復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s)。用復性動力學等實驗表明有三類重復序列:1)高度重復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s),這類序列一般較短,長10-300bp,在哺乳類基因組中重復106次左右,占基因組DNA序列總量的10-60%,人的基因組中這類序列約佔20%,功能還不明了。2)中度重復序列 (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s),這類序列多數長100-500bp,重復101-105次,占基因組 10-40%。例如哺乳類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稱為Alu的序列,長約300bp,在哺乳類不同種屬間相似,在基因組中重復3×105次, 在人的基因組中約占 7%,功能也還不很清楚。在人的基因組中18S/28SrRNA基因重復280次,5SrRNA基因重復2000次,tRNA基因重復1300次,5種組 蛋白的基因串連成簇重復30-40次,這些基因都可歸入中度重復序列范圍。3)單拷貝序列(single sequences)。這類序列基本上不重復,佔哺乳類基因組的50-80%,在人基因組中約佔65%。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為蛋白質編碼的基因在單倍體基因 組中都不重復,是單拷貝的基因。
從上述可見真核基因組比原核基因組復雜得多,至今人類對真核基因組的認識還很有限,使現在國際上制訂的人基因組研究計劃(human gene project)完成,繪出人全部基因的染色體定點陣圖,測出人基因組109bp全部DNA序列後,要搞清楚人全部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特別是要明了基因表達調控的全部規律,還需要經歷很長期艱巨的研究過程。

閱讀全文

與真核微生物特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