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防止微生物菌種的退化

如何防止微生物菌種的退化

發布時間:2022-04-21 21:38:14

『壹』 防止菌種退化的措施有哪些

(1)減少擴接食用菌的退化、種性變異,是在繁殖過程中發生的,常用控制菌種移接次數來防止。生產中,應減少菌種擴接次數。當獲得優良菌種後,其轉管擴接最多不超過5次。(2)防止基因突變可用低溫保藏菌種,一般在0~4℃之間。目前國內外公認防止菌種退化的方法是在液態氮超低溫條件下保藏菌種。(3)分離純化對保藏的優質菌種,需要經常分離純化。一般每次生產出菇後,都應挑選符合本品種特徵的優良子實體,進行組織分離。每年進行1次孢子分離,經出菇鑒定後,選擇性狀優良的再進行組織分離。總之,有性孢子分離與無性組織分離要交替使用。用有性繁殖來發現好的變異菌株,用組織分離來鞏固這些優良菌株的遺傳特性。(4)菌種復壯復壯只能使菌種恢復健康,而不能使其恢復年輕。當某一菌種因環境條件不適宜,生產發育不良時,給予它適宜的條件,菌種比原來長得旺盛起來,就叫復壯。復壯的措施很多,諸如選擇該菌種適合的培養基、培養溫度、環境、pH、防止雜菌污染及避免多品種混合栽培等。(5)添加維生素E在培養基中加入維生素E,可防止菌種衰退。方法是: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分裝試管後,每管用針筒注入1粒維生素E膠丸溶液,再按常規滅菌、製作斜面和接種。(6)改善環境三級菌種培育過程,都必須創造菌絲生長最適溫度進行培養,人為控制低溫或高溫,並注意培養室空氣的更新,以及室內外清潔衛生,不斷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

『貳』 微生物菌種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菌種的優劣是食用菌生產成敗的關鍵。菌種是國家重要的生物資源,也是微生物工廠首要的生產資料。由於微生物繁殖快、易變異,因此微生物菌種特別需要妥善保藏。世界各國對微生物菌種都很重視。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專門設立了菌種的保藏機構,為各生產單位收藏和供應各種優良菌種。當然就具體的生產單位而言,大量的生產用菌種還得靠自己來生產和保藏。
菌種保藏的目的:是使優良菌種經過較長時間後,仍能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生活能力及純度,降低菌種的衰亡速度,確保菌種的純一,防止雜菌污染及絕種。
保藏菌種的方法: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不少保藏菌種的經驗,常用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溫保藏法、液體石蠟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濾紙片保藏法、穀粒保藏法等。常用保藏菌種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斜面低溫保藏法這是最簡單最普通的保藏方法。首先將菌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一般PDA)上培養成熟後,選擇菌絲生長粗壯,邊緣保存。一般保存溫度4~6℃,除草菇和銀耳菌種外(10~15℃),此方法對其他食用菌都適宜,一般菌種可保藏2~4個月,所以需定時移接。此法保藏雖然方便,但是保藏時間短,需經常轉管,也很容易發生衰退變異現象。因此,不能用作長期保藏,最好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保藏。
另外,為了減少保藏期間培養基水分蒸發,瓊脂最好加到2.5%。為防止菌種在保藏過程中產酸分的積累,應加入0.2%的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等緩沖鹽類,同時,培養成熟後,最好將棉塞管口外剪平,並用礦蠟封或換以無菌木塞,這樣做也可以減少培養基水分的散失,延長保存時間。
在農村如果沒有冰箱,可採用土法保藏。即把保藏用的斜面菌種換上無菌橡皮塞,並用礦燭蠟封後密閉的廣口瓶中,懸入井底保藏。(2)貯藏室保藏法原種和栽培種一般只在貯藏室短期保藏,貯藏室溫度0~10℃為好。室內應清潔、乾燥、無光,應經常檢查溫度和濕度,以降低其生活力,減少變異退化,防止雜菌污染,避免過早出菇。溫度越高,保存的時間越短。

『叄』 發酵工業對微生物菌種的基本要求

內容如下:

1、能在廉價原料製成的培養基上生長,且生成目的產物產量高且易於回收。

2、生長較快,發酵周期短。

3、培養條件易於控制。

4、抗噬菌體及雜菌污染的能力強。

5、菌種不易變異退化,以保證發酵生產和產品質量的穩定。

6、對放大設備的適應性強。

7、 菌種不是病原菌,不產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和毒素。

應用領域

微生物發酵生產水平主要取決於菌種本身的遺傳特性和培養條件。發酵工程的應用范圍有:

⑴醫葯工業。

⑵食品工業。

⑶能源工業。

⑷化學工業。

⑸農業:改造植物基因;生物固氮;工程殺蟲菌生物農葯;微生物飼料。

⑹環境保護等方面。

微生物肥料由一種或數種有益微生物活細胞制備而成的肥料。主要有根瘤菌劑、固氮菌劑、磷細菌劑、抗生菌劑、復合菌劑等。微生物肥料具有增產、改善品質的功能,還有顯著減少植物體內硝酸鹽,亞硝酸鹽和重金屬含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以及培肥土壤等作用。要使微生物肥料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真正發揮增產增效環保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是一種 純天然、無毒、無害、無殘留、無污染的高科技生命體。生命力極強,適應各類地質、各類土壤。使用范圍極廣,可廣泛用於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大蔥、韭菜、大蒜、菠菜、洋蔥、土豆、西瓜、南瓜、冬瓜、西葫蘆香瓜、辣椒、香蕉、菠蘿、荔枝、龍眼、蔬菜、中葯材、速生楊、用材林、竹林、花卉、苗圃、草坪等。

『肆』 菌種的退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延緩退化

食用菌的遺傳穩定性是相對的,其變異性是絕對的,尤其退化性變異的大量存在,往往使一個優良的菌種,衰退轉化成為劣質的菌種,這是菌株的遺傳物質發生了可遺傳變化的結果。雖然食用菌菌種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可以貯藏較長時間,但是,許多常規的保存方法可能會引起菌株衰退,不當的非專業性的設施、設備和技術操作也常引起菌種的退化和老化。在生產中表現為:

(1)長速減慢

培養期間長速緩慢,特別是在PDA培養基上更加明顯。

(2)長速不一

繼代培養時,個體間長速差異明顯,不能同時完成培養。

(3)長相不一

其繼代培養物長相不完全相同,有的菌絲不舒展、有的菌絲邊緣不整齊、有的菌絲干癟、有的菌絲稀疏、有的氣生菌絲變少或變多、有的在氣生菌絲的頂端出現黃色色素,有的色素分泌到培養基中等。

(4)似非拮抗現象的出現

當在PDA培養基上培養時,出現星星點點的小菌落,這些小菌落不能隨菌落的擴展而融為一體,而是兩者邊緣之間總有都不能逾越的「三八線」,但又不呈現典型的拮抗現象。

(5)其他不良表現

長勢弱、成活率和產量降低、菇形變小、畸形、商品性降低、抗逆性和抗雜性下降等。

菌種的退化,是在傳種繼代過程中,從量變到質變的漸變結果,也是一種病態和衰老的綜合表現。對於食用菌的同一個種,或者同一個斜面上的菌絲體來說,經移接培養後形成的菌株,在遺傳物質上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會因環境與培養條件的不同出現表型上的變化,加之菌絲個體小,生長快,易受理化及生物因素作用的影響,所以容易引起衰退,這種衰退最初是在群體中個體上發生,如不及時發現,採取有效措施,仍繼續移接傳代,則衰退的個體在群體中的比例會不斷增加,從而使整個群體表現出嚴重的衰退。所以,我們應該一方面用妥善的保藏方法去延緩或遏制菌種迅速老化和變異;另一方面是給予適宜的環境條件,恢復原來的生活力和優良種性,達到復壯目的。採取下列措施,有助於延緩菌種的退化。

①要防止菌種混雜 在選留種菇,進行出菇試驗等工作中,均應加強品種隔離,減少品種間的天然雜交,以保證優良品種的遺傳組成在較長時間內能保持穩定。

②加強菌種保藏工作,並適當控制傳代次數 傳代是一個微生物技術術語,把培養物接種到新的培養基上,以保持該微生物原有性狀和旺盛活性的操作叫傳代。傳代次數是否引起食用菌退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微生物工業中,一些優質菌菌種在三代以後的孢子即表現出明顯退化;而食用菌的情況不完全相同,次生菌絲從斜面到斜面是傳代,屬於無性繁殖,穩定性強,由於操作和外界條件的影響,有時產生變異,傳代次數多,引起基因突變和發生衰退的幾率就越高。所以在生產中,引進或分離純化得到一個優良品種後,不要立即將該原始種全部用完,而應將其妥善保藏。菌種的傳代次數一般不要超過6代。

③警惕菌種可能遭受病毒的感染 確證已感染病毒的,尤其是病毒粒子含量大,菌絲體及子實體性狀已受到嚴重影響的菌種,應及時淘汰。病毒感染程度輕的,可以進行脫毒。據許襄中(1994)初步研究,採用挑取尖端菌絲(取染毒菌落尖端3~4毫米幼嫩菌絲)及高溫培養(32~34℃)相結合的方法,有一定脫毒效果。關於人工脫毒技術的開發及效果評價,值得進一步研究。

④創造菌種生長的良好營養條件和生活環境 適宜的菌種培養基,能使菌種生長健壯,減少衰退,營養不足和過於豐富都會加快菌種衰退速度。

⑤經常改變培養基的配方成分 在菌種傳代保藏過程中,切忌連續使用某一培養基固定配方,這也是防止菌種衰退的一項重要措施。

以上措施無疑都有助於延緩菌種退化的步伐。但是,由於造成退化的因素具有相當程度的普遍性和隨機性,因此,任何一個優良菌種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永遠保持優良性狀。適時對菌種進行更新換代始終是實現高產穩產的一項根本措施。總的看來,我國常見栽培食用菌菌種的更新換代工作還趕不上生產迅速發展的需要,今後應進一步加強這項工作。

『伍』 一支生產性能優良的菌株在斜面保藏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退化

菌株採用斜面低溫保藏法時,菌株仍有一定程度的代謝活動能力,保藏期短,傳代次數多,菌種較容易發生變異和被污染,所以會產生退化。
斜面低溫保藏法:將菌種接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上,待菌種生長完全後,置於4℃左右的冰箱中保藏,每隔一定時間(保藏期)再轉接至新的斜面培養基上,生長後繼續保藏,如此連續不斷.此法廣泛適用於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黴菌等大多數微生物菌種的短期保藏及不宜用冷凍乾燥保藏的菌種.放線菌、黴菌和有芽孢的細菌一般可保存6個月左右,無芽孢的細菌可保存1個月左右,酵母菌可保存3個月左右.如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再用石蠟封口,置於4℃冰箱中保藏,不僅能防止水分揮發、能隔氧,而且能防止棉塞受潮而污染.這一改進可使菌種的保藏期延長。

『陸』 常用的菌種保存方法有哪些

菌種保藏是食用菌產業的一項基礎工作,是確保野生種質資源基因留存和現有生產用種遺傳性能相對穩定的必要手段。菌種保藏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雖然保藏效果好,但投資高或操作繁雜。在生產實踐中,更需要設備投入少,能保障菌種不死亡、不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持優良種性的簡便方法,如斜面低溫短期保藏和自然基質較長期保藏相結合的方法。

一般而言,對母種進行長期保存,對原種進行短期保存。須保證優良菌種的性狀和活力不發生變異,不死亡,不被污染,確保其純度。因此,保存方法應具備取材容易、操作方便、菌種不易退化、長期保存不污染雜菌等優點。常用的菌種保存方法如下:

(一)斜面低溫保藏 該法的優點是保藏方便且所佔空間較小。具體做法是:菌絲長滿斜面後,放在0~5℃保存。以後每隔一定時間(2~3個月)轉管一次。轉管保存不能長期用PDA培養基,否則種性易退化,灰樹花降解木質纖維素的能力減弱。因此隔一定時間(1年左右)須把菌種轉接到木屑培養基上復壯,之後挑選健壯無污染的菌絲再轉回PDA培養基保存。在長期保存過程中,要防棉塞受潮滋生雜菌。菌種試管口最好用蠟燙封,以防培養基內水分過快蒸發。增加瓊脂用量(2.5%~3%)可減緩水分蒸發。還要防止菌種管上的標簽脫落而造成種系混雜。

斜面低溫保藏方法簡便易行,能隨時觀察保藏菌株的活力和純度,一旦染雜,肉眼能及時發現。

(二)自然基質保藏 此法是根據灰樹花的特性,利用自然基質保藏其菌種的方法。灰樹花是木腐菌,可以採用以木屑為主料的培養基。自然基質營養全面,且大部為緩釋養分,不易產生營養過剩或飢餓;其次,培養基理化性狀好,可吸收或緩沖菌絲代謝出的有害物質,水分與通氣協調平衡,部分菌絲扎入基質內生長,不裸露於空氣中,菌絲呼吸強度低,生命力強。

1.原料與配方 粗、細木屑比例適當,採用板栗樹木屑最佳,粗木屑粒徑為2毫米左右,細木屑為一般圓盤鋸屑,粗、細的比例為1∶2,添加干木屑重量20%的麩皮和1%的糖,含水率為60%左右。這樣的基質通氣性好,營養豐富且供菌絲分解利用的時間長,長到基質內部的菌絲比包裹在基質外部暴露於空氣中的菌絲耐受性強。不同粒徑的基質比例適當,還能協調氣與水的矛盾。粗粒過多,架空菌絲多;細粒過多,透氣性差,菌絲生長慢。應用配方如下:

栗木屑78%,麩皮20%,石膏1%,蔗糖1%,水65%配料,裝入較粗大的試管中,裝料量為試管的1/3~1/2,1.5千克/厘米2滅菌1.5小時。冷卻後,接入需保藏的菌種,在28℃下培養,待菌絲長滿木屑培養基時取出換上無菌橡皮塞,在0~5℃冰箱內保藏1~2年轉管一次。

2.容器與裝量 採用容量250毫升的葡萄糖玻璃瓶,清洗潔凈,裝量一般不超過玻璃瓶容量的3/5,填料不能過滿,瓶壁所殘留的顆粒須擦拭乾凈,否則保藏的菌種易引起污染。

3.滅菌和冷藏 滅菌時若採用棉塞封口,基質表層易失水,接種成活率低,即使菌絲復活,生長也很緩慢,所以最好採用聚丙烯膜封口,接種後換用無菌棉塞培養,待菌絲長滿後再換成有孔滅菌膠塞冰箱保藏。

用上述方法保藏的菌種經3年貯放後,接出成活率均達90%以上,出菇驗證產量及子實體形態特徵均無明顯變化。因此,自然基質保藏法具有保存期長,菌種遺傳性能相對穩定的特點。

(三)木粒PDA斜面保藏 灰樹花在自然狀態下易發生於栗樹根部,這說明其營養需求較為特殊。根據灰樹花這種習性,在PDA基礎上添加適量的栗樹木粒製成母種培養基。在多年的使用中發現,用該培養基培養的母種生長勢好,在轉接原種時,適應能力強,萌發定植快;用作菌種保藏基質時,保藏時間長,並能很好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

1.木粒PDA的製作 選取栗樹邊材,加工成0.3~0.5厘米的顆粒,及時烘乾或曬干備用。稱取葡萄糖10克,KH2PO41克,1溶解於1升清水中配製成營養液。將營養液倒入盛有木粒的小鋁鍋中,營養液以完全浸沒木粒為准。煮沸10分鍾,以加快木粒對營養液的吸收速度,起鍋靜置30分鍾讓木粒吸足營養液。撈出木粒,瀝掉表面的水,裝入試管,裝量為試管長的1/6,最多不得超過試管長的1/5,否則在擺制斜面時,不易使木粒均勻分散於斜面的表面上。

選取新鮮的馬鈴薯,去皮並切成薄片,稱取200克放入小鋁鍋中,加入1升清水,文火煮沸30分,趁熱過濾取汁,並補足1升的體積。稱取瓊脂20克,葡萄糖20克,KH2PO4 2克,MgSO47H2O 2克。先將瓊脂剪碎,加入到馬鈴薯濾液中,繼續用文火加熱,使瓊脂溶化。待瓊脂完全溶化後,加入稱好的其他3種營養成分,攪拌使這些物質溶解均勻,趁熱裝入已裝有木粒的試管中,裝至試管長的1/3處,塞上棉塞。

在0.8~1千克/厘米2蒸氣壓下滅菌40分,待氣壓降至0時,開蓋取出,趁熱輕輕抖拍試管,使木粒分散後即可擺制斜面,並使木粒呈半裸狀分布於斜面上,待凝固後便製成了木粒PDA培養基。

2.生長及保藏效果 木粒PDA斜面上培養的灰樹花母種,菌絲生長迅速、良好,12天即可長滿試管,但菌絲的後期生長勢更為粗壯、濃密,後勁足。轉接原種時,菌種適應力強,定植快。這表明,灰樹花菌絲的生長速度、生長勢不僅取決於本身的遺傳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培養基的營養。常規PDA的營養成分,主要是可溶性的速效性營養,前期營養豐富,營養利用直接,因而前期菌絲生長迅速、良好,後期營養則不足,菌絲生長不良,長勢欠佳。木粒PDA由於在增添了木粒這一緩效性營養,就木腐性的灰樹花而言,營養配伍合理,補充了菌絲生長後期所需的營養,因此後勁足。

菌絲體對基質的分解利用是通過菌絲細胞分泌的胞外酶,將基質中的大分子營養分解成小分子營養後才被吸收利用的,而這些胞外酶大多為誘導酶,其合成與分泌受基質的誘導和分解產物阻遏機制調節。就纖維素酶而論,許多易代謝碳源(如葡萄糖等)具有引起酶合成阻遏作用,同時伴隨著菌絲體的旺盛生長,酶的大量合成則出現在易代謝碳源基本耗盡之後,且受到基質纖維素的誘導,常規PDA基質,到葡萄糖等易代謝碳源基本耗盡的後期,由於營養的缺乏,菌絲生理機能下降,酶的合成量減少。而木粒PDA不僅含有易代謝碳源——葡萄糖,又含有木粒這一緩效性營養,前期葡萄糖促進了菌絲體旺盛生長,獲取了大量的菌絲體,表現為菌絲粗壯、濃密。到了易代謝碳源耗盡的後期,木粒一方面補充了後期所需的營養,使菌絲的生埋機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木粒的纖維素激活菌絲細胞纖維素酶的誘導機制,合成了大量的酶,保持了木腐生性灰樹花較強的分解木材的能力,因此,用該培養基培養的母種在轉接原種時適應力強,萌發定植快。因部分菌絲長入木粒內部,抵抗不良環境的生存能力增強,種質不易退化。木粒PDA灰樹花菌種,在0~5℃保藏2~3年再轉管活化,成活率仍達到90%左右。此外,木粒PDA應用於木腐性灰樹花種的提純復壯,效果也較理想。

(四)石蠟隔氧封藏 具體做法是將液態石蠟分裝入三角瓶內,裝量達瓶空間的1/3,塞好棉塞,於121℃滅菌2小時,然後置40℃溫箱中,使其水分蒸發,或置於乾燥器內數日以除去水分,石蠟呈透明狀為宜。在無菌條件下,用無菌吸管裝入已長好菌絲的斜面試管,使液面高出斜面頂部1厘米左右。塞上無菌橡皮塞,豎直保存。此法可使菌種存活3年以上,但以1~2年移植一次為好。移植時不必倒出石蠟,用接種鉤取一塊菌絲即可。因轉移時帶有石蠟,菌絲生長弱,需要再轉管1~2次,方能復壯。

『柒』 菌種保藏的常用方法及特點

(1)斜面低溫保藏。是一種最常用、最簡便的菌種保藏方法。首先將需要保藏的菌種接到斜面培養基上,在適宜的溫度條下培養,當菌絲健壯地長滿斜面時,即將此試管菌種取出,放置於4 ℃的冰箱中保藏。特點:
①簡單易行,適用於各類菇類菌種保藏,是目前生產及科研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②保藏時間短,需6個月轉接一次,轉管次數多菌絲變異的可能性大;③如改用橡皮塞並用石蠟扣,可保藏1年~3年。
(2)液體石蠟保藏。液體石蠟保藏也稱為礦油保藏,即用礦油覆蓋試管斜面試管保藏的方法。礦油是指無色、透明、黏稠、性質穩定、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石蠟油和液體石蠟,將其覆蓋在斜面菌種之上,可以隔絕空氣,防治培養基水分蒸發,抑制微生物的代謝活動,推遲細胞老化,從而達到長期保藏菌種的目的。特點:
①方法簡便易行,保藏條件不嚴格,保藏時間長,可作為長期保藏菌種的方法;②菌種必須垂直放,放置不方便。
(3)濾紙保藏。濾紙保藏是一種以無菌濾紙作為食用菌孢子吸附載體長期保藏菌種的方法,又稱濾紙孢子保藏法。特點:技術要求高,設備費用大,菌種不易衰老退化,菌種保藏時間長很少變異。
(4)自然基質保藏。自然基質保藏就是以不含毒性、刺激性和抑菌性而富含營養的自然生長的基質作培養基來保藏菌種的方法。自然基質很多,食用菌常用的自然基質有發酵的糞草、木屑及枝條基質等,取材方便,製作方法簡便,保藏時間也較長。使用時,只需取一塊、一粒或一條培養物放在新鮮的培養基上,並在適溫下培養即可。特點:方法簡便易行,保藏時間長。

『捌』 菌種衰退的原因是什麼怎樣防止衰退

菌種退化是客觀規律,退化的菌種很難恢復原狀。
(1)退化原因
退化菌種的菌絲在培養基上表現生長很慢,長勢弱,稀疏,伸入培養基深層無力,分泌色素差;出耳慢,中途停止發育,子實體形態不一致,大小、厚薄不均,顏色改變,產量低。菌種退化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基因變異。遺傳特性的表現是基因與環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基因往性狀差的方向發生變異時,即使環境條件適宜,也必然造成種性退化。
②無限繼代。制種技術和條件上的差別,只作組織分離、不作出耳鑒定,無限繼代、無限制地轉管,這些做法都加速了菌種的退化。
③營養不良。長期使用單一種類和配方、成分基本相同的培養基,造成營養不能達到生理要求,菌絲生長活力由強變弱,衰老退化。
④環境欠佳。菌絲生長發育期環境不良,雜菌污染,也會加速菌種退化。
(2)防止措施
根據菌種衰老退化的原因,要針對性地採取以下措施:
①減少擴接。菌種的退化、種性變異,是在繁殖過程中發生的,可採用控制菌種移接次數來防止。當獲得優良菌種後,嚴格控制轉管次數。生產中應減少菌種擴接次數。
②防止突變。採用0~4℃低溫保藏菌種,有條件時在液氮超低溫條件下保藏。
③分離復壯。優質菌種,需要經常復壯。每次生產出耳後,應挑選優良子實體,進行組織分離。每年進行一次孢子分離,經出耳鑒定後,選擇性狀優良的再進行組織分離。總之,有性孢子分離與無性組織分離要交替使用。用有性繁殖來發現好的變異菌株,用組織分離來鞏固這些優良菌株的遺傳特性。復壯的措施很多,諸如更換培養基、創造適宜環境、防止雜菌污染及避免多品種混合栽培等。

閱讀全文

與如何防止微生物菌種的退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