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魚缸里有寄生蟲
孔雀魚(詳情介紹)
寄生蟲疾病一般分為體內寄生蟲和體外寄生蟲,一般孔雀魚感染寄生蟲疾病都會出現蹭缸的症狀。魚友們只有注意觀察才能區分出是內寄還是外寄,小編就為你介紹幾種孔雀魚常見寄生蟲疾病的症狀及治療。
一、魚虱病
鯴病又稱魚虱病。魚虱為寄生甲殼動物,活體透明,與寄主的體色很相似。外形似臭蟲,又有魚虱病和魚龜病之稱。魚鯴寄生在魚的體表和鰓上,吸取魚的血液,使魚體逐漸消瘦。在取食時用口刺和大顎刺傷或撕破魚的皮膚,造成許多傷口,促使感染水中的微生物,從而引起病魚死亡。此外,鯴用口刺吸血時所分泌的毒液對魚有刺激作用。因此,病魚在水中極度不安,急劇狂游和跳躍,每尾魚只要有幾個鯴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治療方法:可用百萬分之零點二五至五(0.25~5ppm)濃度的敵百蟲溶液浸洗病魚,也可用鑷子摘除,還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六六六溶液浸洗,或將魚放入1.o%~1.5%食鹽水中,經2~3天即可驅除寄生蟲。
二、三代蟲病
患三代蟲病的幼魚,魚體開始褪色而變得蒼白無光澤,體表粘液增多;魚鰭下垂,末端捲曲且逐漸裂開;呈現極度不安狀態,時而狂游於水中或急側游於水底,企圖擺脫寄生蟲的騷擾,繼而食慾不振,游泳遲緩,逐漸消瘦,嚴重時引起病魚死亡。魚鰓上寄生三代蟲後會造成呼吸困難,不久即窒息死亡。
治療方法:治療此類吸蟲病最常用且有效的葯物首推甲醛(福爾馬林液)。用福爾馬林液驅殺吸蟲時,其劑量一定要足,否則會導致吸蟲產生耐葯性,形成具有抵抗力的突變種,而使葯物難於驅殺。一般用葯有兩種方法:一是低劑量長時間,如用百萬分之二十至四十(20~40ppm)葯浴24小時後,進行換水二分之一以上;二是高劑量短時間,如用百萬分之二百至二百五十(200~250ppm)葯浴1小時後,進行換水90%以上。由於病魚被吸蟲寄生時需氧量較大,故在治療中要不斷打氣增加溶氧。
三、小瓜蟲病
又稱白點病,患病的孔雀魚為緩解身體不適也會不停的蹭缸。小瓜蟲為凹口科、小瓜蟲屬、多子小瓜蟲。這是一類體型比較大的纖毛蟲。它的形態在幼蟲期和成蟲期有很大的差別。小瓜蟲的幼蟲侵襲魚的皮膚和鰓,尤以皮膚為普遍。孔雀魚魚體感染初期,胸、背、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分布,此時病魚照常覓食活動,幾天後白點布滿全身,魚體失去活動能力,常呈呆滯狀,浮於水面,游動遲鈍,食慾不振,體質消皮膚伴有出血點,有時左右擺動,並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游動蹭癢,游泳逐漸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傳染速度極快,若治療不及時,短時間內可造成大批死亡。
治療方法:1、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恆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
2、保持恆定水溫:應該保持恆定的水溫,減少水中的污染,防止小瓜蟲的產生。
3、初期水溫提高:當發現鸚鵡患上白點病,初期可以將水溫提高,破環小瓜蟲繁殖生長的環境,讓小瓜蟲自己滅亡。
4、甲基藍結晶粉:水中釋放少量的甲基藍結晶粉,是整個水質變色即可,可以很好的消滅小瓜蟲病原。
5、移除缸中水草: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葯,水草對各種葯物敏感很快枯死。
6、加強飼養管理: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葯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
四、預防寄生蟲的措施和要點
1、提高魚體自身抵抗力
(1)要注意加強魚類的營養,選用較好的配合飼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
(2)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一部分營養及免疫調節劑,例如免疫活性促長劑、魚飼佳等,
(3)可使魚類的體質得到較快的恢復,大大提高對外界寄生蟲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蟲病的暴發。
2、改善水體環境
(1)氧量不足時會產生大量的有毒中間產物,使魚類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蟲在內的各類疾病的機率增加。
(2)除了要適當換水外,一定要保持水體的高溶氧與良好的水質環境,可定期使用水質改良劑與消毒劑,例如每10-15天施用一次益池保,或15 -20天施用一次保水王,有效促進水體浮游植物的生長和水色的好轉及魚類的攝食,防止代謝廢物的積累,有效改善魚類生存的水體環境。
3、殺滅魚體攜帶的寄生蟲
(1)由於魚體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帶有一定的寄生蟲,水溫一有升高,這些寄生蟲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魚體大量感染。
(2)為了防止寄生蟲病暴發,可選用市場上一些安全、高效、無公害的葯物,例如「魚蟲殺星」、「克蟲王」系列葯物等,較徹底地殺滅越冬魚體本身攜帶的少量寄生蟲。
4、預防魚兒寄生蟲的其它方法:
(1)不要購買生病的或有異常的魚。
(2)買魚時多觀測他們,看看他們的體色正常嗎?游動活潑嗎?索食勤快嗎?有沒有排白便的情況?
(3)做好新魚的檢疫。
(4)盡量不要餵食活餌,特別是紅線蟲、紅蟲、水蚤,就是要喂也可以把活餌先冷凍起來,這樣帶菌的情況沒有活餌那樣嚴重了。
(5)做好水質的消毒工作。
(6)減少魚只的緊迫感,以免降低抵抗力。
(7)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沒有細菌的危害,營養又豐富,只是魚接受程度要比活餌慢些。
(8)做好預防性的驅蟲工作,我每月最後幾天就是這樣的,先體外,後體內(體內用的是驅蟲漢堡)。
⑵ 幫忙看一下這是什麼微生物,魚缸里的水中觀察到的,長337微米,寬56微米,視野直徑是1100微米。
綠色小圓點是綠藻,微囊藻之類。細長的應該是眼蟲,原生動物!這些都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標志生物,有光照的水大多數都有這類生物!
⑶ 魚缸里的這是什麼蟲
魚虱形似臭蟲,略透明,體灰綠色,懷卵期蟲體略呈黃色,體長約3-4 mm,一般多由天然餌料把它帶入魚缸中。病原體多寄生於金魚體上,熱帶魚患此病者不多見。寄生時以它的一對吸盤吸附在魚體上,靠吮吸魚體血液為生。在寄生生涯中,魚虱經常在魚體上爬行,撕咬表皮及肌肉組織,使魚痛癢難忍。初期病魚急劇快游,急燥不安,有時以軀體摩擦池底、池壁以冀擺脫痛苦。被魚虱寄生的魚,食慾減退,體質逐漸瘦弱,抗病能力降低。當細菌、水黴菌和其它微生物侵入被魚虱撕破的傷口處而發病,造成魚的死亡。魚虱繁殖生長的旺季是4月至8月,流行地區很廣。
⑷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哪些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噬菌體、病毒、原生動物、藻類等。
1、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2、真菌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現在已經發現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現在成為自己的界,分為四門。
3、噬菌體
噬菌體(phage)是侵襲細菌的病毒,也是賦予宿主菌生物學性狀的遺傳物質。噬菌體必須在活菌內寄生,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其取決於噬菌體吸附器官和受體菌表面受體的分子結構和互補性。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布最廣的群體。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腸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體。
4、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細胞內有特化的各種胞器,具有維持生命和延續後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動、營養、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個原生動物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5、藻類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bryophyte)相同。
⑸ 魚缸水裡的生物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非常小
魚虱(fish louse)亦稱鯉虱(carp louse),復數為fish lice或carp lice。雌雄性形狀相似,頭部與第一至第三胸節癒合,形成頭胸部。頭胸部寬而背腹扁平,通常呈卵圓形。頭胸部的前端有1塊額板,多數種類的額板有2個吸附器官,稱作前月面,但有的種類無前月面。頭胸部的後端中央突出部分稱中葉,兩側有2個突出的側葉。頭胸甲上有幾丁質的隆線,呈「H」形,稱為肋脊,從肋脊的兩側還有2個側肋伸向側葉。頭胸甲的邊緣有1圈透明的緣膜。第四胸節甚小,為自由胸節,所以活動關節通常在第三、四胸節之間。生殖節擴大,但一般不大於頭胸部。腹部一般較窄小,但亦有長於生殖節者,分l一4節;尾叉形狀不同,末端通常有尾剛毛。頭胸部的附肢有第一、二觸角,大顎,第一、二小顎,第一、二顎足,第一至第三對胸足。獨立的第四胸節上有第四胸足,生殖節的後側角上還有第五、六胸足,僅為1個小突起上的1或數根剛毛。此外,在頭胸部腹面中央第一胸足的前方有1個倒「u」字形的幾丁質結構稱為胸叉,胸叉的形狀是本科種類的鑒別特徵之一。
魚虱大部分時間都寄生在魚的身上,只有幼蟲和准備產卵的成蟲才到水中游動,「魚虱的腹部有兩個吸盤,用來吸附在金魚身上,口部呈針狀,用來刺進魚體,吸取血液。數量少的魚虱對金魚危害性不大,但數量多了很可能會致使金魚死亡。」
用3%的鹽水葯浴就行。原來魚缸里的水肯定是要徹底換的。魚虱一遇鹽水就會從魚體上脫落,浸泡鹽水20分鍾左右之後把魚撈出,放入新水中飼養。這新水必須是暴曬2天以上的,以滅殺細菌和寄生蟲。如果魚虱弄傷了魚體,用紅貢或者紫葯水塗抹傷口。最後一項最重要的事兒就是找出寄生蟲來源。如果是在戶外飼養就很難避免感染寄生蟲。喂養的活食也容易帶進寄生蟲,還有水生植物、養魚飼水來源等等,具體情況得看你如何養了。特別注意的是水的問題,因為水一般是放在室外暴曬,這就有可能受到室外的動植物的污染了。譬如含有寄生蟲的鳥糞、下雨雨水把寄生蟲從樹葉上沖進暴曬的水中等等。如果治療程序合理,魚虱很快就沒了。
⑹ 科學題:魚缸里的水變綠是為什麼微生物
水變綠是綠藻大量繁殖的原因,臭氧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殺死綠藻,可是如果直接將臭氧通入到水族箱中,同樣也是會殺死魚和水草的,所以通常是利用臭氧接入蛋白質分離器,水流經過臭氧作用、揮發後,干凈的水流入缸中,所以臭氧只會殺死浮游的綠藻,對於附著性的綠藻卻毫無辦法,而且這種方法成本很高,只有水族發燒友才會用到,而他們利用臭氧也主要不是為了除綠藻的,所以這個方法不太實用。
首先你大可不必為這些綠藻感到驚慌,中國傳統的金魚養殖方法中就極力提倡使用綠水養魚,因為綠藻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質並釋放氧氣,也是金魚很好的輔助食物,綠水養出的金魚身體健康、活波、顏色鮮艷,所以很多養魚愛好者都極力希望養出一盆好的綠水。
⑺ 魚缸中的有益菌靠什麼生存
魚缸里有很多種有戲細菌例如
硝化細菌的存活條件:硝化細菌的存活需要水分,還需要很高的氧氣,所以只能生活在生化棉、生化球、玻璃環、陶瓷環等各種有微孔的濾材中。只有同時滿足了水分與氧氣的供應,它們才能存活。硝化細菌最適宜在在弱鹼性的水中生活,在溫度達到25度左右時生長繁殖最快。它的繁殖不遵循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硝化細菌與魚類養殖
誤區
不少魚友對硝化細菌的認識產生了一定的誤解,有的人認為硝化細菌能夠分解糞便;有的認為可以凈化水質,中和水中的懸浮物,這些認識是不準確的,或者可以說是錯誤的,硝化細菌是生產者。
關於分解有機物
首先先說說分解有機物,這個粗重的體力勞動可不是嬌貴的硝化細菌能完成的,他是靠其它凈水細菌完成的。在水生態循環系統中,若無其它異營性細菌存在,水中將到處充斥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此種自我污染的水族環境一樣使魚兒無法生存其中。因此,它們常被視為是水質自凈作用的先鋒部隊,其重要性並不亞於硝化細菌。這類細菌普遍存在於各種不同環境,它們幾乎無所不在,而繁殖速度相當驚人,大部份的異營性凈水細菌,在理想的環境只需幾十秒鍾即可自行增殖一倍,一般只需二十幾分鍾即能增殖一倍。但要是裸缸飼養,我們就要藉助物理循環,把水中的剩餌或糞便吸出。
關於凈化水質,中和水中懸浮物的問題。
魚友中不少人去買硝化細菌,按照說明每星期按時添加,這樣做對嗎?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你們的做法沒錯,可你們對硝化細菌的認識產生的錯誤。因為我們買的這種每星期添加的所謂的硝化細菌其實是光合細菌。
光合細菌
光合細菌,俗稱:b菌。光合細菌是一種水中微生物,因具有光合色素,包括細菌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等,而呈現淡粉紅色,光合細菌能在厭氧和光照的條件下,利用化合物中的氫並進行不產生氧的光合作用。 光合細菌可以在某種污染環境下生存,並擔負著重要的凈化水質的角色。但只有在生存環境和污染物質符合其生理、生態特性時,才會發揮其作用,否則很難獲得預期。例如在無光或者有氧環境下,光合細菌就很難發揮效果。 水族箱中若存在光合細菌,它將那些有機質或硫化氫等物質加以吸收利用,而使耗氧的異營性微生物因缺乏營養而轉為弱勢,因而降低發生有毒分解產物的機會,同時,底質中的水質藉以得到凈化,而促使養殖的水族生物的健康成長。 目前,水族市場出售的光合細菌,主要是光能異營型紅螺菌科(rhodospirilaceae),特別是其中的紅假單細胞屬(rhodopseudomonas)的種類。這種光合細菌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能以不同的代謝方式,有效地凈化水質。需要注意:光合細菌在水質ph8.2-8.6的環境下發揮效果最佳,因而比較適合在海水水族箱中使用。所以這中光合細菌只能起到短暫的效果,因為我們魚缸里沒有他生活的理想環境。除非我們製作一個無氧過濾區還要有照明。
⑻ 誰知道魚缸里的小蟲是什麼蟲嗎,如何消除。
扁形動物門的渦蟲。
渦蟲是重要的環境指示生物,它只生活在清澈的含氧量高的水中,所以出現渦蟲說明水質良好,在有魚的草缸里沒什麼事,但在蝦缸里卻是致命的.(蝦缸是那種不混養魚的缸.)小蝦及剛褪殼的蝦極易受到攻擊.渦蟲以蠕蟲、甲殼類、昆蟲等為食,咽吸住食物後,腸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為液狀物,再吸入腸內,進行消化。雌雄同體,卵在體內受精,數個受精卵和卵黃(營養物質)被生殖囊分泌的粘液形成的膜狀卵繭包裹,排出體外,在外界孵化成幼渦蟲。渦蟲再生力極強,橫切為2段或多段,每段均可再生成一完整的渦蟲,如切為3段,前段再生出後端,後段生頭,中段前生頭後生後端。
渦蟲處理
如果發現渦蟲數最不多,可用食物誘捕。選擇新鮮的魚鰓或動物肝臟作誘餌,用罐子DIY將誘餌放在有渦蟲生活的缸中。過幾小時後再檢查,往往會見到有許多渦蟲在誘餌罐取食。(目前用DIY的東西.放飼料還沒抓到蟲..蛋疼啊..我哪找新鮮魚腮和動物肝臟啊~)也能放稍微大點的小型魚吃掉.虎皮魚.神仙什麼的~
⑼ 池塘或魚缸的水中有什麼微生物
大腸桿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等
⑽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類群有哪些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類群有:
非細胞類型: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蟲病毒),噬菌體(細菌病毒),真菌病等。
原核細胞類型:細菌、放線菌、藍細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支原體等。
真核細胞類型:真菌、原生動物、後生動物、顯微藻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