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離純化微生物的方法有哪些各方法適用分離什麼菌種
主要有:劃線法、倒平板法、塗布法,根據分離的菌種選擇不同的培養基。
稀釋混合倒平板法、稀釋塗布平板法、平板劃線分離法、稀釋搖管法、液體培養基分離法、單細胞分離法、選擇培養分離法等。其中前三種方法最為常用,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分離純化效果好。
從混雜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分離與純化。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及應用中,不僅需要通過分離。
分離技術
主要是稀釋和選擇培養,稀釋是在液體中或在固體表面上高度稀釋微生物群體,使單位體積或單位面積僅存留一個單細胞,並使此單細胞增殖為一個新的群體。最常用的為平板劃線法。
如果所要分離的微生物在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數量極少或者增殖過慢而難以稀釋分離時,需要結合使用選擇培養法,即選用僅適合於所要分離的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特殊培養條件來培養混雜菌體,改變群體中各類微生物的比例,以達到分離的目的。為保證分離到的微生物是純培養,分離時必須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微生物分離純化
Ⅱ 菌體的分離原理
菌種分離原理:就是用無菌操作的方法將所需要的菌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單獨分離出來的過程。
培養基與菌種分離是指從含有多種微生物的樣品中獲得純種微生物的操作技術。菌種分離主要在培養皿上進行,常用的方法是稀釋法和劃線法。使用這兩種方法的目的是微生物的一個個體通過繁殖,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肉眼能見的群體,然後根據培養特徵,用接種針調取所需菌種並在顯微鏡下檢查,證明為單一形狀的菌體。
如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用的培養基是以纖維素為碳源的培養基,因為從這種培養基上長出來的只能是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
大多數細菌和真菌,用平板法分離通常是滿意的,因為它們的大多數種類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得很好。然而迄今為止並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例如一些細胞大的細菌、許多原生動物和藻類等,這些微生物仍需要用液體培養基分離來獲得純培養。
沒有一種培養基或一種培養條件能夠滿足一切微生物生長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養基都是選擇性的。如果某種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是已知的,也可以設計特定環境使之適合這種微生物的生長,因而能夠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把這種微生物選擇培養出來,盡管在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這種微生物可能只佔少數。這種通過選擇培養進行微生物純培養分離的技術稱為選擇培養分離,特別適用於從自然界中分離、尋找有用的微生物。
Ⅲ 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
1選擇適合於待分離微生物的生長條件,如營養,酸鹼度,溫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種抑製造成只剩於該微生物生長,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從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形成的單個菌落可以是由一個細胞繁殖而成的集合體
Ⅳ 自然界分離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驟
自然界的微生物,幾乎都是混雜在一起的。人們要想觀察、研究和利用某一種微生物,就必須將它從各種微生物混生的環境中分離開來。所以微生物的分離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
一、分離的基本方法
微生物分離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連續稀釋分離法,平板劃線分離法和單細胞分離法等方法。其中,單細胞分離法需要貴重精密儀器,中學無法開展,而連續稀釋分離法和平板劃線分離法卻簡便易行,中學完全具備開展條件。現將這兩種方法說明如下。
1.連續稀釋分離法
①取1克土樣,在火焰旁放入裝有99毫克無菌水的錐形瓶內,充分搖勻,將菌分散。
②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菌懸液1毫升,放入盛有9毫升無菌水的試管中,並進一步稀釋成1000倍,即10-3的菌懸液。按10倍稀釋法連續稀釋到10-8(每1次稀釋,都須更換移液管)。
③取3支1毫升移液管分別從10-8、10-7、10-6菌懸液中吸取1毫升菌懸液,分別注入編號10-8、10-7和10-6的培養皿內,同一稀釋液重復做3個培養皿。
④將溫度為45~50℃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其成分和配製方法見本章第三節)倒入上述各培養皿內,輕輕旋轉使菌懸液充分混合均勻,凝固後,將培養皿倒扣放置在溫暖處(28℃左右),每天觀察培養基表面有無微生物菌落。
⑤經過一定時間培養後,培養基上長出菌落,根據菌落特徵,初步判斷屬於何種類型的微生物,並在顯微鏡下檢查,若菌體形態一致,則可認為是初步分離到純菌種。
⑥將分離培養所得的純菌種,從平板培養基轉移到試管斜面培養基上培養。
2.平板劃線分離法
①取1克土樣,在火焰旁加進裝有99毫升無菌水的錐形瓶中,堵塞棉塞,製成菌懸液待用。
②取一培養皿置於實驗台上,左手將培養皿打開稍許,向培養皿內注入熔化的營養固體培養基10~12毫升,輕輕轉動培養皿,使其中的培養基分布均勻,平放桌上,使其凝成平板。然後在皿底用蠟筆劃分A、B、C、D幾個區。應連續製作幾份平板培養基。
③將培養皿底部用姆指和無名指固定成傾斜狀態,在火焰旁將培養皿稍微打開。在此同時,用環狀接種針在火焰旁取少許菌懸液,迅速送入培養皿內,在平板培養基的一邊,作第1次平行劃線 6~7條,轉動培養皿約70°角,用燒過冷卻的接種針,通過第1次劃線部分作第2次平行劃線,然後再用同樣方法,作第3次平行劃線。劃線時,應使平板培養基表面向下,以免空氣中雜菌落入。接種針應與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種針碰到培養皿邊緣,也不要將培養基劃破。
④將劃線後的培養皿倒放在28℃左右的溫暖處進行培養,待長出菌落後,鑒定微生物類群,並根據鏡檢結果,判斷是否已分離到了純菌種。如果菌種很純,則可轉移到斜面培養基上進一步培養。
連續稀釋分離法和平板劃線法,均須在無菌室或接種箱內進行。
二、各類微生物的分離
1.從土壤中分離好氣性及兼性厭氣細菌
其分離方法見本節「分離的基本方法」
2.從土壤中分離放線菌
①製作高氏一號培養基,趁熱注入培養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稱取土壤10克,放入裝有100毫升無菌水的錐形瓶中,並加入10%酚10滴,以抑制細菌生長。振盪10分鍾,製成10-1菌懸液。按照連續稀釋分離法,進一步製成10-3菌懸液。
③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懸液,注入平板培養基上,用無菌玻璃刮刀將菌懸液均勻塗抹在整個培養基上。然後將培養皿倒置於25~30℃溫箱中,培養7~10天,培養基上會出現微生物菌落。如果菌落的硬度較大,乾燥緻密,且與基質緊密結合,不易被針挑起,這就是放線菌菌落。
④挑取放線菌菌落,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上。
3.從土壤中分離黴菌
①製作豆芽汗葡萄糖培養基,並添加80%乳酸數滴,以抑制細菌生長。將培養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稱取10克土壤,按上述分離放線菌的方法製成10-4或10-5的菌懸液。
③取0.1毫升菌懸液注入培養皿內培養基上,用玻璃刮刀塗抹均勻。然後將培養皿倒置於25~30℃溫箱內培養3~4天。培養基上會出現微生物菌落。黴菌菌落常長成絨狀、棉絮狀或蜘蛛網狀,可根據這一特徵尋找黴菌菌落。
④挑取培養皿內的黴菌菌落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上。
4.從飲水中分離大腸桿菌
①製作伊紅美藍培養基,趁熱注入培養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用滅過菌的錐形瓶盛取河水或溝水,按1:10稀釋。
③取0.1毫升稀釋液接種於伊紅美藍培養基上。用平板劃線分離法進行分離。
④將劃線後的培養皿倒置37℃溫箱中培養18~24小時。培養基中會出現大腸桿菌菌落,菌落中心呈暗藍黑色,發金屬光澤。
⑤將菌落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上(由營養瓊脂培養基製成)。
Ⅳ 請問:怎樣分離提純微生物
1. 稀釋塗布平板法
(1) 倒平板 將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 高氏Ⅰ號瓊脂培養基;馬丁氏瓊脂培養基加熱溶化,待冷至55~60℃, 高氏Ⅰ號瓊脂培養基加入10%酚數滴,馬丁氏瓊脂培養基加入鏈黴素溶液。混勻後分別倒平板,每種培養基倒三皿;
(2) 制備土壤稀釋溶液 稱取土樣10g,放入盛有90ml無菌水並帶入玻璃珠的三角燒瓶,振動約20min,使土樣與水分混合,將細胞分散.用一支1ml無菌吸管從中吸取1ml土壤懸液加入盛有9ml無菌水的大試管中充分混勻,然後用無菌吸管從此試管中吸取1ml加入另一個盛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混合均勻,以此推製成10-1,10-2,10-3,10-4,10-5,10-6不同稀釋的土壤溶液;
(3) 塗布 將上述每種培養基的三個平板地面分別用記號筆寫上10-4,10-5,10-6三種稀釋度,然後用無菌吸管分別由10-4,10-5,10-6三管土壤稀釋液中各取0.1ml對號放入已寫好室溫下靜置5~10min,使菌液吸附進培養基;
(4) 培養 將高氏Ⅰ號瓊脂培養基平板;馬丁氏瓊脂培養基平板倒置於28℃溫室中培養3~5day,肉膏蛋白腖平板倒置於37℃溫室中培養2~3day;
(5) 挑菌落 將培養後長出的單個菌落分別挑取少許細胞接種到上述三種培養基的斜面上,分別置28℃和37℃溫室培養,大菌苔長出後,檢查其特徵是否一致,同時將細胞塗片染色後用顯微鏡檢查是為單一的微生物。若發現有雜菌,需要再一次進行分離、純化,直到獲得純培養。
2.平板劃線分離法
(1)倒平板 按稀釋塗布平板倒平板,並用記號標明培養基名稱,土樣編號和實驗日期;
(2) 劃線 在近火焰處,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種環,挑取上述的土壤懸液一環在平板上劃線.劃線的方法很多,但無論採用那種方法,其目的都是通過劃線將樣品在平板上進行稀釋,使之形成單個菌落;
(3) 挑菌落 同稀釋塗布平板法,一直到分離的微生物認為純化為止。
Ⅵ 如何從環境中分離純化微生物
1、先根據目的菌株的生長特性從環境中採集樣品
2、將樣品加入無菌水中,振盪使菌均勻分布
3、採用梯度稀釋法,選取合適的梯度值於平板上培養
4、挑取目的菌進行平板劃線分離即可
Ⅶ 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分離:
稀釋倒平皿法
平板劃線法
單細胞挑取法
利用選擇培養基分離法
純化:
1、若是你不知道你所要純化的微生物的特徵,最簡單的不知道它的菌落特徵和形態大小,那現根據你要分離菌的特性,找適合的初篩培養基,找到你要純化的菌。如纖維素菌,你在培養基中加纖維素粉或CMC-Na作碳源,這樣就可以篩選出分解纖維素的菌。然後再用下面的方法繼續純化。
2、若你知道目標菌的形態,可以直接挑混合菌劃平板,直到長出當個菌落,並且在鏡下沒有雜菌即可;或者挑菌稀釋塗布得到當個菌落也行。
Ⅷ 微生物各種分離方法的優缺點
最常用的兩種方法:
1.平板劃線分離法
把混雜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體中的不同細胞用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通過分區劃線稀釋而得到較多獨立分布的單個細胞,經培養後生長繁殖成單菌落,通常把這種單菌落當作待分離微生物的純種
優點:可以觀察菌落特徵,對混合菌進行分離。
缺點:不能計數,一般用於從菌種的分離純化。
例如:篩選大腸桿菌菌種。
2.稀釋塗布平板法
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然後將不同稀釋度的菌液分別塗布到瓊脂固體培養基的表面,進行培養。在稀釋度足夠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將被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
優點:可以計數,可以觀察菌落特徵。
缺點:吸收量較少,較麻煩,平板不幹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一般用於平板培養基的回收率計數。
例如:測定純凈水中大腸桿菌的含量。
Ⅸ 微生物純種分離的方法有哪些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總是雜居在一起 即使一粒土或一滴水中也生存著多種微生物 要研究其中某一種微生物 首先必須將它分離出來 下面介紹幾種純種微生物的分離方法
平板劃線分離 將已經熔化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製成平板 用接種環沾取少量待分離的材料 在培養基表面平行或分區劃線(圖5-5)然後 將培養皿放入恆溫箱里培養 在線的開始部分 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 隨著線的延伸 菌數逐漸減少 最後可能形成純種的單個菌落
液體稀釋法 將待分離的樣品經過大量稀釋後 取稀釋液均勻地塗布在培養皿中的培養基表面 培養後就可能得到單個菌落
利用選擇培養基進行分離 不同的微生物對不同的試劑 染料 抗生素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利用這些特點可配製出適合某種微生物生長而限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選擇培養基 用這種培養基來培養微生物就可以達到純種分離的目的
菌絲尖端切割 這種方法適於絲狀真菌 用無菌的解剖刀切取位於菌落邊緣的菌絲的尖端 將它們移到合適的培養基上培養後 就能得到新菌落
Ⅹ 微生物分離純化的原理
1、選擇適合於待分離微生物的生長條件,如營養,酸鹼度,溫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種抑製造成只剩於該微生物生長,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從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形成的單個菌落可以是由一個細胞繁殖而成的集合體。
(10)如何進行微生物的分離擴展閱讀:
分離技術主要是稀釋和選擇培養。稀釋是在液體中或在固體表面上高度稀釋微生物群體,使單位體積或單位面積僅存留一個單細胞,並使此單細胞增殖為一個新的群體。
最常用的為平板劃線法。如果所要分離的微生物在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數量極少或者增殖過慢而難以稀釋分離時,需要結合使用選擇培養法,即選用僅適合於所要分離的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特殊培養條件來培養混雜菌體,改變群體中各類微生物的比例,以達到分離的目的。為保證分離到的微生物是純培養,分離時必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