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
微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條件:一定的營養物質:主要有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和水.一定的自然環境:溫度、酸鹼度、氧化還原點位等.一定的生存空間:有氧或無氧.
Ⅱ 微生物的最佳生存環境是什麼為什麼
最佳生存環境就是營養和外界環境都達到最佳狀態。首先要滿足微生物的營養:
1
水和無機鹽
2
碳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質
3氮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周圍環境中得有機
無機含氮物質
作用: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謝產物
4
能源:能為微生物生命活動提供最初能源來源的營養物質或輻射能
5生長因子:微生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
還有微生物培養過程還需要將微生物放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有一些需要光照,有一些需要避光處理。
Ⅲ 微生物的生存環境是怎樣的
微生物本領可真大,上得了冰山,下得了火海,躲在酒桶里,藏在人的肚腸中,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不用說別的地方,單是看看我們的手掌,可不是危言聳聽,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好多好多的微生物。就是在人的糞便中,竟然也有1/3是微生物的菌體。一個成年人,在24小時內排出的微生物就有400萬億之多,真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要不,我們再來學學虎克先生,刮一點齒垢,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哇,真是可怕,一點點齒垢里竟然生活著那麼多的微生物,有一些像柔軟的桿棒,來來往往,以君主的堂皇氣派,列隊而行;還有一些螺旋狀的,在水裡疾轉,像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勇士……正是它們中的變形鏈球菌在我們的牙齒中搗鬼,讓我們牙疼難忍!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將零用錢和紙巾混放在一起,這是非常不衛生的習慣,紙幣上有很多的細菌和病菌,據測,一張半新的紙幣上就沾有30萬~40萬個細菌呢!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水,濁浪濤濤的黃河水、長江水,陽春三月綿綿的雨絲,炎炎夏日的滂沱大雨……哪一處沒有微生物的身影。
連澄清透明的水中都包含有微生物,就不用說平常看起來臟兮兮的土壤了。土壤是微生物的家鄉,也是微生物的工廠,那裡活動著的微生物,據估計,每一克重的土塊竟有數億個!即使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一克沙土中也有10多萬個微生物存在,比我們的某些城市所擁有的人口還要多!
Ⅳ 微生物怎麼存活/微生物住在哪裡/微生物喜歡什麼樣的生存環境
大部分微生物都不會自己製造食物,比如真菌、細菌。它們只會從其他動植物身上獲取食物。這些微生物吃東西時,會發 生很大的變化。 真菌和細菌會製造一種叫「酶」的物 質,幫助它們吃東西。酶可以把食物分解成很好吸收的物質。
比如真菌會先讓麵包腐爛,再吃掉麵包,所以說雖然腐爛的食物對我們人類不利,但是對微生物是有益的。原生動物不像黴菌和細菌,它能直接把食物吞下去,而不需要先把食物分解成比較簡單的物質。
微生物永遠都在改變自己的環境,在改變環境的同時,獲得食物,繼續生長和繁殖。有些微生物,會對人或植物造成破壞,但大多微生物是對我們有益的!
大多數微生物喜歡潮濕、陰暗的環境。 它們不喜歡太熱和太冷。所以我們把食物冷凍起來,就可以減緩微生物的生長速度。 微生物喜歡甜食!糖分會讓微生物 生長得更快。含酸的物質,比如檸檬汁和 腌漬泡菜的醋,可抑制微生物生長。
查看更多《神奇校車·走近微生物》
Ⅳ 微生物是怎樣生存的
微生物是自然界中許多有機物的分解者,如果沒有它們的作用,自然界中各類元素及物質就不可能被周而復始地循環利用,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整個生命世界就會絕滅,人類自然也就無法生存。微生物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簡單,但菌群的構成卻十分復雜。菌群數量比目前地球總人口數還要超出100倍之多。在這樣的環境中,微生物必須具備評估周圍嘈雜和緊張環境的能力,過濾出什麼條件生死攸關、什麼條件無足輕重,並最終作出有利於整個菌群生存的決策。
Ⅵ 微生物能在什麼特殊的環境下生存
一般微生物很難在高壓下生存。但喜壓微生物在1個大氣壓下不能生存,只在高壓下才能生存。這種微生物可在3800米以下的深海中生活,這一環境處於高水壓和低溫狀態。由於技術上存在一些問題,目前人類尚無法分離喜壓微生物。但研究人員認為,未來深海微生物和宇宙微生物將會成為喜壓微生物的來源。
一般微生物受到10萬拉德—15萬拉德放射線的照射,就會死亡。但是,有一種微生物即使在100萬拉德—200萬拉德放射線照射下,也能生存。這種抗放射線照射的微生物已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目前,許多國家都在研製用於食品和醫療器械等方面的放射線殺菌。在迄今已發現的微生物中,最高的可耐500萬拉德放射線照射。
一般說來,微生物總是在有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繁殖。但有一類微生物卻可在營養貧乏的環境中生存。這類微生物可在一般微生物無法繁殖的,高倍率稀釋的培養基中,即有機碳濃度為10的-4次方%的環境中繁殖。大多數低營養微生物屬於假單胞菌,可有效地利用空氣中揮發的有機物。日本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低營養微生物在除去有機物的再蒸餾水中,可穩定地繁殖,而且可以傳宗接代。
Ⅶ 微生物如何生存的
1、寄生於其他生物體內,如大腸桿菌
2、利用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細菌
3、自身發酵作用,如酵母菌
它們大多是異養生物,自身不能生成有機物(硝化細菌除外),而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
就像人類要吃飯一樣!!!!
呼吸作用:
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來自生物體內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等有機物的氧化分解。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並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
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類型。
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動物和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一般說來,葡萄糖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時最常利用的物質。
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質分解成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於高等植物、高等動物和人來說,稱為無氧呼吸。如果用於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則習慣上稱為發酵。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蘋果儲藏久了,為什麼會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短時間的無氧呼吸,將葡萄糖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並且釋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適應缺氧的環境條件。高等動物和人體在劇烈運動時,盡管呼吸運動和血液循環都大大加強了,但是仍然不能滿足骨骼肌對氧的需要,這時骨骼肌內就會出現無氧呼吸。高等動物和人體的無氧呼吸產生乳酸。此外,還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進行無氧呼吸時也可以產生乳酸,如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等。無氧呼吸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與有氧呼吸的第一個階段完全相同;第二個階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成乳酸。以上兩個階段中的各個化學反應是由不同的酶來催化的。在無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時所釋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釋放出的要少得多。例如,1mol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後,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餘的能量都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
在遠古時期,地球的大氣中沒有氧氣,那時的微生物適應在無氧的條件下生活,所以這些微生物(專性厭氧微生物)體內缺乏氧化酶類,至今仍只能在無氧的條件下生活。隨著地球上綠色植物的出現,大氣中出現了氧氣,於是也出現了體內具有有氧呼吸酶系統的好氧微生物。可見,有氧呼吸是在無氧呼吸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盡管現今生物體的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有無氧呼吸的能力。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明顯的不同。
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過程雖然有明顯的不同,但是並不是完全不同。從葡萄糖到丙酮酸,這個階段完全相同,只是從丙酮酸開始,它們才分別沿著不同的途徑形成不同的產物:在有氧條件下,丙酮酸徹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全過程釋放較多的能量;在無氧條件下,丙酮酸則分解成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成乳酸,全過程釋放較少的能量。
硝化細菌是兼性呼吸
現在知道了吧,其實呼吸作用並不是非得有氧氣才行的哦,呼吸作用只是生物們獲得能量的方式,只要有能量,夠他們生存就可以了!!
就像牛奶中的乳酸菌,他們的呼吸就是無氧呼吸,呼吸產物就是乳酸、水、二氧化碳和他們所需的能量!!!
Ⅷ 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需要什麼條件
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的所需條件如下:
1、適宜的營養條件(充足的碳源、氮源);
2、適宜的氧含量(好氧的要震盪培養,厭氧的要厭氧培養,兼性的可以靜止培養);
3、合適的pH值(一般指培養基的pH值);
4、合適的環境溫度(細菌37度,真菌28度);
5、合適的接種量(一般接種量是1%)。
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還有微生物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參考資料:微生物_網路
Ⅸ 微生物的生存機制有哪些
溫度升高以後,微生物有些可以復甦,並不能排除變異的可能,因為有些嗜冷微生物存活的機制和常溫生存機制不一樣。許多微生物是通過風的傳播,留在了青藏高原冰川里。同樣的,從逐漸融化的冰川里顯露的微生物,也會通過風的流動傳播和擴散;或者它會進入一條受傷的魚體內,游向下游,被一隻鳥或其他動物捕食,病毒便會擴大種群,在宿主的種群中傳染開來。另外,人類活動的增加,增加了病毒遺傳變異的幾率。
Ⅹ 微生物在哪裡存活 微生物除了在水中生活還能在哪裡生活答案越多越好,本人做科學作業
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肯定有微生物!有寄生在動植物體內的,有與動植物共生的,還有更多的微生物生活在各種環境中,包括土壤、水、空氣,以及在一些高溫、高鹽、強酸鹼的環境中!其中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最多的,是微生物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