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防止微生物對管道的腐蝕

如何防止微生物對管道的腐蝕

發布時間:2022-04-22 18:48:29

⑴ 工業循環水經常在金屬管中起水垢.有沒有什麼化學葯劑加入水中可以不使金屬管腐蝕又可以防止水垢

有專用的金屬清洗劑可以清除;也可以買些除垢劑(粉末狀的,類似食鹽狀)用溫水沖化,灌到金屬管里10-15分鍾就會清理的乾乾凈凈。

看一下他的說明,實在不行,你咨詢一下廠家

⑵ 腐蝕微生物的控制微生物腐蝕的主要措施

由於微生物腐蝕涉及的金屬構件種類多,所處的環境及腐蝕的菌類又不盡相同,因此在防護工作中,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一種或幾種措施配合使用。歸納起來防止微生物對金屬腐蝕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物理法主要是採用紫外線、超聲波等物理手段來殺滅腐蝕微生物的方法;生物法主要是採用生物防治和遺傳工程改變危害菌的附著力來達到控制目的的方法。例如日本研製開發的利用能吞食海水中腐蝕微生物的噬菌體清除金屬管件表面的有害微生物,以達防止微生物腐蝕的方法,效果就較好,而且該法利用的是病毒,它們能有選擇地殺死附著微生物,而不會象其它方法那樣影響其他生物。
另外在金屬材料外加防護層等,也可控制微生物對金屬的腐蝕。

⑶ 牙椅水路消毒用什麼不會腐蝕管路

用DCW次氯酸不會腐蝕管路,這種DCW次氯酸是鹽和水電解生成的高濃度次氯酸,無毒、對人體無害,殺菌後可降解成鹽和水,無殘留、無腐蝕。使用這種DCW次氯酸投加到牙椅水路中,不僅可以殺滅水路中的各種細菌微生物,同時可以徹底清除管路內壁的生物膜,持久保持水質安全。

⑷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是

做好滅菌工作.對於好氧類微生物,注意與空氣的接觸.水分是微生物生長的一條件,所以注意防水.還有溫度.

⑸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來源:互聯網 冷卻循環水系統的清洗: [實施目的] 空調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後,該系統內部表面產生一定量的水垢、微生物粘泥。油垢及銹蝕等沉積物,影響系統的製冷效果,阻礙冷卻水中緩蝕劑和預膜劑分布在設備和管道金屬表面,為垢下腐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故清洗的目的是除去系統內部設備及管道中形成的水垢、微生物粘泥、油污及銹泥等沉積物,使系統表面潔凈,有利於下一步的預膜。 [施工方法] ① 用高壓水槍沖洗冷卻塔外表面、填料、內壁、塔盤並清除塔盤上的灰塵、微生物粘泥及其它雜物。 ② 洗完塔後,投加YJN―102污泥剝離劑,補滿水後開冷卻泵循環16~24小時,作全系統殺菌剝污泥處理。 ③ 排放清洗液,再補水投加YJN―172和YJN―173和YJN―532高分子銹垢清洗劑,開冷卻泵循環24~48小時,對系統進行除垢、除銹處理,使金屬表面潔凈。 ④ 拆洗Y型過濾器,將濾網上的污泥等雜物清除,並將其清洗干凈。 ⑤ 裝好Y型過濾器,系統補滿水後再循環30分鍾,排水。如此操作,直至水清為止。 二、 冷卻循環水系統的預膜: [實施目的] 預膜的目的,是在經過化學清洗後的設備及管道處於活化狀態下的新鮮金屬表面上,在投入正常運行之前預先生成一層完整而耐腐蝕的保護膜。 [施工方法] ① 向冷卻塔內投加YJN―902AB預膜劑,開冷卻泵循環48-72小時,使系統表面生成一層均勻緻密的防銹膜。 ② 預膜好後,排放部分預膜液,補水,投加YJN-90X系列殺菌滅藻劑,系統進入正常運行階段。 ③ 取水樣進行水質檢測,並送甲方水質分析報告書一份。 三、 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日常維護 [實施目的] 日常維護的最終目的是使冷卻循環水達到國家標准GB50050-95,延緩系統金屬腐蝕的速度,提高熱交換效率,降低能耗,延緩系統的使用壽命。 [施工方法] ① 定期投加YJN-999緩蝕阻垢劑。由於該系統使敞開的,水分大量蒸發,水中離子濃度越來越高,容易形成水垢,並且運行過程中水分的散失造成葯物的流失,因此必須定期補充緩蝕阻垢劑以控制系統的結垢和腐蝕。 ② 定期投加-9系列殺菌滅藻劑。由於冷卻塔受到陽光的照射,極易滋長青苔,細菌繁殖亦很嚴重,故應投加YJN-10X系列葯劑用於殺滅、控制系統中的微生物和藻類,防止菌藻產生的粘泥影響系統的散熱效果。 ③ 洗塔:大氣中的灰塵、泥沙、污染物會進入冷卻塔,因此,我方每月清洗一次冷卻塔。 ④ 排污:循環冷卻水在空調運行過程中往往濃縮倍數較高,因此有必要進行排污工作,使循環水濃縮倍數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以保證葯物的阻垢效果。 ⑤ 水質分析:開機階段,每月取水樣分析一次,並提供水質分析報告,隨時掌握水質的變化情況,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調整水質使其達到國家循環冷卻水水質標准(GB50050-95)。 ⑥ 濕保:停機階段對循環冷卻水系統進行濕保處理。

⑹ 如何防止建築給水系統的水質被二次污染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規模的擴大,建築物越來越高。供水企業已無法滿足人們對給水系統壓力的需求。二次供水設施相繼出現,同時人民的生活質量日益提高,衛生意識不斷增強,有關水質的話題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備受關注。

通常,二次供水設施包括高、低位水箱、水泵、輸水管道等設施。自來水首先進入低位水箱,然後通過水泵輸送到高位水箱,再通過重力作用供給高層的各住戶或者由水泵變頻加壓直接供給用戶。二次供水水質污染的直接結果是影響用戶感官,使飲用者感到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嚴重的甚至發病,危害人體健康。

一. 生活飲用水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1. 採用優質新型管材
積極推廣使用新型給水管材。目前新型給水管材有鋼管、塑料管(如UPVC管、PE管)、耐腐蝕金屬管(如球墨鑄鐵管、鋼筒混凝土管、銅管、不銹鋼管)、復合管(如鋁塑復合管)等幾類。基於新型給水管材各自不同的特點,建議建築物內供水管道採用塑料管或復合管。居住區內DN300以下供水管道採用塑料管,DN300以上管道採用球墨鑄鐵管,大口徑管材使用鋼筒混凝土管,
2. 對水池(箱)採取有效的水質污染防治措施
(1). 水池(箱)材料嚴格採用防污染衛生材質
地下貯水池宜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需內襯處理,以防止水泥中有害成分溶出;地面水箱可以採用衛生級玻璃鋼、搪瓷鋼板、熱浸鋅鋼板或衛生級環氧樹脂塗襯處理鋼板等具有較好防污染效果的材料。
(2). 確保消毒效果的持續性
生活用水長期滯留,導致水質惡化,可採取生活用水從水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內設溢流牆(板)等措施,使生活用水不斷更新。也可採用簡易加氯消毒法進行二次加氯消毒。用銅管製作加葯管,管內加入含氯緩釋劑,管周邊均勻分布若干直經為3~5mm的小孔,加葯管設置於進水孔處,利用水流的沖擊,使葯物慢慢滲析開來。具體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3). 水池(箱)的位置要合理
設立在室外的蓄水池,不要布置在易受污染處,應盡量保證其與化糞池之間不小於10m的凈距,當凈距不能保證時,可採取提高飲用水池標高或化糞池採用防滲漏材料等措施。入孔應高出地面5cm,防止污水流入水池。
(4). 合理設置水池(箱)的管、孔進、出水管的設置要避免短路,出水管應設在最低處,進水管出口要設置水位控制閥,如液壓閥、浮球閥等,並在進水端設檢修用的閥門。水池(箱)頂部應設兩個以上通氣管,以使水池(箱)空氣流通,並在管口處設置既能防蟲、鼠、塵埃進入,又能使空氣流通的裝置。
3. 供水系統之間採取適當的連接措施
分質供水系統、不同供水系統的管道不能直接連接,當必須用飲用水作為工業備用水源時,應在兩種管道連接處控制閥門之間增設防污隔斷閥,以防非飲用水水壓過高時對飲用水造成迴流污染。
4. 加強管網的管理工作
建議在管網管理工作中採取以下措施和制度:加強防護,對設施進行必要的檢修,蓄水池(水箱)、管道不得滲漏。管內死水區和管線終端等部位的定期放水、沖洗制度;新管線投產和舊管線檢修或換管後的沖洗、消毒制度;管線全面巡查和管道檢漏及修理工作;定期進行清管、刮管、除垢、塗襯的制度;對老住宅的老管應進行全面檢查和更新改造工作,更新時應採用新型、高質量的管材。
5. 加強供水衛生管理與監督
為了解決生活飲用水二次污染問題,應依法對生活飲用水二次污染進行監督,並明確城市供水單位、二次加壓設施產權單位、專業清洗和維修單位以及衛生管理部門的職責,形成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從而將生活飲用水二次污染的防治納入法制化、科學化、有序化的管理軌道,為廣大居民飲用合格水、優質水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
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水質本身的性質有關,又與同水接觸的截面性質有關,也與外界許多條件相聯系。從目前調查的情況來看,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1. 微生物繁殖對水質的污染
微生物的過度繁殖對水質的危害,除了直接造成細菌學指標的下降外,還會加速管道的銹蝕、結垢。因為這些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機物為能源進行新陳代謝所需要的各項活動,其產物反過來又會促進金屬表面的惡化,形成對管道的腐蝕。
2. 管道腐蝕、結垢對水質的污染

水在流經未經塗襯的金屬管道、配件、水箱的過程中,由於pH值、溶解氧等作用,會對管道內壁造成較嚴重的腐蝕,產生大量的金屬銹蝕物。管道內壁的銹蝕、結垢必將導致水中余氯量迅速減少,色度、濁度等指標明顯增大。當管道內水流速度、水壓突然變大或方向突然改變時,就會造成短時間的水質惡化,甚至出現「紅水」「黑水」等水質事故。
3. 余氯消毒副產物對水質的污染
余氯具有很好消毒效果,但同時又會產生消毒副產物,如氯仿、四氯化碳等,這些副產物對人體也是有害的。
4. 二次加壓供水設施出現的污染
加壓水箱容積設計不合理,使水在設備中的停留時間過長,影響飲用水水質,泄水管與下水管連接不合理,溢、泄水管與下水或雨水管線直接聯通;水設備的位置選擇不合適,周圍環境臟、亂、差;貯水設備的配套不完善,如通氣孔無防污染措施、蓋板密封不嚴密、埋地部分無防滲漏措施,溢泄水管出口無網罩等;給二次污染留下安全隱患。
5. 供水衛生管理上的原因
水質二次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衛生管理不當造成的,主要表現在:
(1). 管理不善,產權單位未定期進行水質檢驗,按規范進行清洗、消毒,有的水池水面上還漂浮著雜質,有的水池內壁長滿青苔,池底積滿厚厚的淤泥,致使水質逐步惡化。
(2). 未履行建設程序,主要是二次加壓供水系統建設中的設計、選材、施工、驗收往往不經衛生管理部門審查。
(3). 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與監督法規的執行力度不夠;監督管理機制不合理。

⑺ 管道為什麼要防腐

避免管道,遭受土壤、空氣和輸送介質(石油、天然氣等)腐蝕的防護技術。輸送油、氣的管道大多處於復雜的土壤環境中,所輸送的介質也多有腐蝕性,因而管道內壁和外壁都可能遭到腐蝕。

一旦管道被腐蝕穿孔,即造成油、氣漏失,不僅使運輸中斷,而且會污染環境,甚至可能引起火災,造成危害。

管道的用途很廣泛,主要用在給水、排水、供熱、供煤氣、長距離輸送石油和天然氣、農業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種工業裝置中。

(7)如何防止微生物對管道的腐蝕擴展閱讀:

管道是Linux支持的最初UnixIPC形式之一,具有以下特點:管道是半雙工的,數據只能向一個方向流動;需要雙方通信時,需要建立起兩個管道;只能用於父子進程或者兄弟進程之間(具有親緣關系的進程);單獨構成一種獨立的文件系統:管道對於管道兩端的進程而言,就是一個文件,

但它不是普通的文件,它不屬於某種文件系統,而是自立門戶,單獨構成一種文件系統,並且只存在與內存中。數據的讀出和寫入:一個進程向管道中寫的內容被管道另一端的進程讀出。寫入的內容每次都添加在管道緩沖區的末尾,並且每次都是從緩沖區的頭部讀出數據。

⑻ 建築給排水工程中,水質的污染原因及防止方法有哪些

建築給排水工程中,水質的污染現象和原因有5點:
1.管網污染:管道老化腐蝕、滲透造成污染;
2.迴流污染:非飲用水等液體倒入生活給水系統,污染水質;
3.貯水過程污染:貯水池製作材料、防腐材料選擇不當;
4.微生物污染:水在貯水池中停留時間過長,余氯耗盡,微生物繁殖使水變質;
5.建築內部的給水系統設計不合理、施工安裝管使用、維護不當容易造成水質污染
水質污染防止辦法:
1.飲用水管道與貯水池(箱)不得布置在易受污染處,非飲用水管不得從貯水設備中穿過。設在建築物內的貯水池(箱),不得利用建築本體結構如基礎、牆體、地板等,作為池底、池壁、池蓋,其四周及頂蓋上均應留有檢修空間。埋地飲用水池周圍10m以內,不得有化糞池、污水處理構築物、滲水井、垃圾堆放點等污染源,周圍2m以內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當達不到要求時,應採取防污染的措施。
2.貯水池(箱)若需防腐,應採用無毒塗料;若採用玻璃鋼製作時,應選用食品級玻璃鋼為原料。其溢流管、排水管不能與污水管直接連接,均應有空氣隔斷裝置。通氣管和溢流管口要設銅絲或鋼絲網罩,以防污物、蚊蠅等進入。
3.貯水池(箱)要加強管理,池(箱)上加蓋防護,池(箱)內定期清洗。飲用水在其中停留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應採取加氯等消毒措施。在生活(生產)、消防共用的水池(箱)中,為避免平時不能動用的消防用水長期滯留,影響水質,可採用生活(生產)用水從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內設溢流牆(板)等措施,使消防用水不斷更新。
4.生活飲用水管道應避開毒物污染區,當受條件限制不能避開時,應採取防護措施。
5.非飲用水管道工程驗收時,應逐段檢查,以防飲用水管道與非飲用水管道誤接;非飲用水管道上的放水口(水龍頭等)應有明顯標志,並應採取防止誤用和誤飲的措施。

⑼ 管道防腐有什麼作用

管道防腐作用是防止管道發生化學或電化學反應發生腐蝕。
管道防腐(corrosion prevention of pipes)指的是為減緩或防止管道在內外介質的化學、電化學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而被侵蝕和變質的措施。
防腐方法
塗層防腐
用塗料均勻緻密地塗敷在經除銹的金屬管道表面上,使其與各種腐蝕性介質隔絕,是管道防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70年代以來,在極地、海洋等嚴酷環境中敷設管道,以及油品加熱輸送而使管道溫度升高等,對塗層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管道防腐塗層越來越多地採用復合材料或復合結構。
1、外壁防腐塗層:管道外壁塗層材料種類和使用條件。
②內壁防腐塗層:為了防止管內腐蝕、降低摩擦阻力、提高輸量而塗於管子內壁的薄膜。常用的塗料有胺固化環氧樹脂和聚醯胺環氧樹脂,塗層厚度為 0.038~0.2毫米。為保證塗層與管壁粘結牢固,必須對管內壁進行表面處理。70年代以來趨向於管內、外壁塗層選用相同的材料,以便管內、外壁的塗敷同時進行。
③防腐保溫塗層:在中、小口徑的熱輸原油或燃料油的管道上,為了減少管道向土壤散熱,在管道外部加上保溫和防腐的復合層。常用的保溫材料是硬質聚氨脂泡沫塑料,適用溫度為-185~95℃。這種材料質地松軟,為提高其強度,在隔熱層外面加敷一層高密度聚乙烯層,形成復合材料結構,以防止地下水滲入保溫層內。

電法保護
管道防腐(圖3)
改變金屬相對於周圍介質的電極電位,使金屬免受腐蝕的方法。長輸管道電法保護僅指陰極保護和電蝕防止法。
①陰極保護:將被保護金屬極化成陰極來防止金屬腐蝕的方法。這種方法用於船舶防腐已有 150多年的歷史;1928年第一次用於管道,是將金屬腐蝕電池中陰極不受腐蝕而陽極受腐蝕的原理應用於金屬防腐技術上。利用外施電流迫使電解液中被保護金屬表面全部陰極極化,則腐蝕就不會發生。判斷管道是否達到陰極保護的指標有兩項。一是最小保護電位,它是金屬在電解液中陰極極化到腐蝕過程停止時的電位;其值與環境等因素有關,常用的數值為- 850毫伏(相對於銅-硫酸銅參比電極測定,下同)。二是最大保護電位,即被保護金屬表面容許達到的最高電位值。當陰極極化過強,管道表面與塗層間會析出氫氣,而使塗層產生陰極剝離,所以必須控制匯流點電位在容許范圍內,以使塗層免遭破壞。此值與塗層性質有關,一般取-1.20至-2.0伏間。實現地下管道陰極保護有外加電流法和犧牲陽極法兩種。
外加電流法是利用直流電源,負極接於被保護管道上,正極接於陽極地床。電路連通後,管道被陰極極化。當管道對地電位達到最小保護電位時,即獲得完全的陰極保護。其接線如圖3。 常用的直流電源均可使用,其中尤以整流器居多。直流輸出一般在60伏、30安以下。新型的直流電源有溫差發電器、太陽能電池等,多用於缺電地區。陽極地床是與直流電源正極相連的,與大地構成良好電氣接觸的導電體,或稱為陽極接地裝置;常用材料有碳鋼、高硅鐵、石墨、磁性氧化鐵等。陽極地床設置在土壤電阻率低、保護電流易於分布、又不幹擾鄰近地下構築物的地方。陽極與管道埋設位置相對應,有淺埋遠距離陽極和深陽極兩種。為測定陰極保護參數,鑒定管道陰極保護效果,沿管道需設置檢測點和檢查片。配套使用的檢測儀表有高阻伏特計、安培計、硫酸銅電極等。70年代以來,開始採用與管道航空巡線相結合的陰極保護參數遙測系統,配以電子計算機,對所測數據進行處理。外加電流陰極保護單站保護距離一般可達幾十公里,長輸管道陰極保護多用此法。
犧牲陽極法是採用比被保護金屬電極電位更負的金屬與被保護金屬連接,兩者在電解液中形成原電池。電位較負的金屬(如鎂、鋅、鋁及其合金)成為陽極,在輸出電流的過程中逐漸損耗掉,被保護的管道金屬成為陰極而免遭腐蝕,所以稱電位較負的金屬為犧牲陽極。其接線如圖4。 地下管道採用犧牲陽極保護,其決定要素是陽極發生電流、陽極數量和保護長度等。當陽極種類確定後,影響上述參數的是陽極接地電阻和與該陽極保護管段區間的漏泄電阻。前者取決於土壤電阻率,後者取決於管道塗層電阻和塗層的施工質量。犧牲陽極使用壽命與重量有關,視需要可用幾年至幾十年。犧牲陽極具有投資省、管理簡便、不需要外電源、防止干擾腐蝕效果好等優點,所以在地下金屬管道防腐中得到普遍應用。
②電蝕防止法:一是在雜散電流源有關設施上採取措施,使漏泄電流減小到最低限度;二是在敷設管道時盡量避開雜散電流地區,或提高被干擾管段絕緣防腐層質量,採用屏蔽、加裝絕緣法蘭等措施;三是對干擾管道作排流保護,即將雜散電流從被干擾管道排回產生漏泄電流的電網中,以消除雜散電流對管道的腐蝕。根據應用范圍和排流設備的不同性能,分直接排流、極性排流、強制排流三種。對交流干擾電壓的防護,不少國家都制定有技術規定,主要是採用安全距離和管道泄流兩類方法使管道免遭損害。

閱讀全文

與如何防止微生物對管道的腐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