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學設計探究實驗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實驗設計的原則如下:Ⅱ 幼兒教學 課本多樣的生物世界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生物教學中,保護生物多樣性是重點內容。本節內容是上一節《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後續,目的是讓學生在認識了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去了解許多瀕危動植物的生存現狀,促使學生從內心產生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並且知道如何採取措施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為此,上課前一天我首先布置各小組學習任務:收集珍稀動植物的照片及相關資料、收集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的文字圖片資料、收集有關生物資源保護的法規、調查當地重要的生物資源並提出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建議等等。學生很容易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等途徑獲得資料,上課時就通過學生取得的這些資料去實現本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舉例說明生物的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2.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說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二、能力目標: 1.參與一種珍稀動物或植物保護的辯論和協商活動,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民意識。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使命感,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 學習重點、難點: 1.了解生物的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2.樹立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並能夠落實到行動中。 3.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准備: 1.學生准備:5個學習小組分別收集和整理珍稀動植物的照片及相關資料、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生物資源保護的法規、當地生物資源的破壞及合理開發利用的建議。 2.教師准備:有關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自然界里多種多樣的生物讓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生機,但目前很多生物的生存正面臨很大的威脅。下面讓我們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及這種美被破壞時的無奈。(播放多媒體課件里的影視資料並配以音樂) 二、學習新課: (一)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和整理的資料 教師: 不知道大家對剛才看到的視頻資料有何感想?我 相信很多同學都熱愛大自然、關心動物,課前我們也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下面請各小組把准備好的資料和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小組: 我們組收集和整理了珍稀動植物的有關資料,(出示大熊貓的圖片)在我國四川盆地西部一帶的高山深谷中和青藏高原東部生活著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大熊貓,它雖然是我國特有的野生動物,但卻是全世界的動物明星,是全球野生生物保護的標志和旗幟。據調查如今有不到1000隻大熊貓分別在幾個不同的山系中,並且被分割成近20塊孤立的種群。由於森林不斷被砍伐,大熊貓的棲息地被吞噬,這對大熊貓的生存構成了極大的威脅,這是我們人類濫砍亂伐的結果。不止在陸地上,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展示圖片)的生存現狀也令人擔憂,大鯢又叫娃娃魚,它的祖先比我們人類還古老,至今在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和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區人跡罕至的山林溪流中,娃娃魚依然以王者的姿態盤踞在水域生態食物鏈的頂端。它是水生到陸生過度的典型兩棲動物,在生物進化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並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正因為它有如此多的功用,所以它的命運就比較悲慘了,人類的濫捕濫殺使它的數量急劇減少。不僅如此,藏羚羊(展示藏羚羊生活的圖片)是我國青藏高原特有的動物,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現存種群數量約在7——10萬只,由於它獨特的棲息環境和生活習性,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動物園或其它地方人工飼養過,是瀕危動物的典型。但在可可西里藏羚羊卻飽受人類慾望的蹂躪,(展示藏羚羊被屠殺的圖片)那裡似乎已經變成了野生動物的屠場,如果再不採取得力措施,藏羚羊的滅絕就在眼前!藏羚羊的悲慘命運正在得到世人的關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捕殺野生動物,讓美麗的可可西里變成了藏羚羊等生物的地獄。 第二小組: 我們小組收集的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這方面的資料。其實剛才第一小組的資料里我們已經看到了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兩個原因,那就是人類亂砍濫伐和濫捕濫殺的貪欲造成了生物多樣性面臨巨大的威脅。除此之外,環境污染也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又一大原因,比如中華白鰭豚這一海中的大熊貓,(展示圖片)它是世界范圍內瀕危的一類海洋生物。香港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聯合會指出,近年來漁船捕撈,海上工程以及水質污染等原因對白鰭豚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使白鰭豚每年的死亡數目介於9至11條之間,這個結果不能說不是人類影響帶來的。除了這些原因,外來物種的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像水葫蘆、薇甘菊、歐洲鰻等
Ⅲ 運用組織行為學相關原理,分析黨政組織為什麼要設計各自的旗幟,徽章
組織行為學是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性的科學。它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綜合運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生理學、生物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等知識,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的規律性,從而提高各級領導者和管理者對人的行為預測和引導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實現組織預定的目標。組織行為學的性質與特點是 (1)邊緣性、綜合性;(2)兩重性;(3)實用性。組織行為學的理論主要依據(既源於)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倫理學、生物學、生理學等學科。
組織行為學是一個研究領域,它探討個體、群體以及結構對組織內部行為的影響,以便應用這些知識來改善組織的有效性。組織行為是一個具有大量普通知識的獨立的技能領域。它研究什麼呢?它研究組織中行為的決定因素:個體、群體和結構。另外,組織行為學把研究個體、群體和結構對行為的影響所獲得的知識用到實際中,使組織的運作更有效。
總之,組織行為學關心人們在組織中做什麼,這種行為如何影響組織的績效。因為組織行為學特別關注與就業有關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將會發現這一領域強調的是與工作崗位、缺勤、員工流動、生產率、績效和管理有關的行為。人們對於構成組織行為學主題領域的成分或題目的看法越來越趨於一致。雖然還有孰輕孰重的大量爭論,但人對於組織行為學研究的核心題目基本上達成了共識,這些題目包括激勵、領導行為和權威、人際溝通、群體結構與過程、學習、態度形成與知覺、變革過程、沖突、工作設計、工作壓力。
一、個體行為的基礎
傳記特點。對管理者來說傳記特點非常易於得到。大部分情況下,每個人的人事檔案中都有這些資料。在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得到的最重要的結論是:年齡似乎與生產率不存在關系;員工年齡越大,任職時間越長,則流動的可能性越低;已婚員工相比未婚員工缺勤率更低,流動率更低,對工作的滿意度更高。
能力。能力通過能力--工作的適應性直接影響到員工績效水平和滿意度水平。如果管理者希望在二者之間進行合理匹配,該如何來做呢?
第一,有效的選拔程序能提高這種適應性。工作分析可以提供兩方面的信息:該工作目前在做些什麼以及個體需要具備什麼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然後,通過測驗、面試和評估方式了解申請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第二,組織中在職者的晉升和調職決策應該反映出候選人的能力。應與新員工一樣,評估任職者在具體工作中應具備什麼關鍵能力,並將這些要求與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相匹配。第三,通過對工作進行微小調整使其與在職者的能力更為匹配而改善這種適應性。這種調節常常是在對工作的基本活動方面不造成明顯影響的條件下進行的改變,以更好地適應在職者的工作潛力。這方面的例子有:在員工群體中,改變所使用的設備、重新安排任務等。這種方法可以於新員工中,也可應用於現任的在職者中。對於後者,還可以採取培訓方式,使其在時間和條件變化時,依然有足夠充分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
人格。對人格文獻的考察為有效的工作績效提供了總體的指導方針,以此為根據可以提高聘用、調職和晉升決策的有效性。由於一個人的人格特點限制了他的行為,它為我們提供了預測行為的框架。比如,在社會情境中,害羞、內向、不自然的個體可能不適於做推銷人員;一個具有服從、循規蹈矩人格特點的人可能在廣告策劃方面不會有太大的作為。僅僅靠人格特點一個方面能夠預測各行各業的高成就者嗎?顯然不能。但是,了解個體的人格特徵確實能幫助我們減少不匹配性,從而保證員工的流動率降低和工作滿意度提高。我們已經知道某些人格特質與工作的成功有高度的相關。對這些特質進行測驗,並在選拔過程中利用這些數據將會使工作更為有效。一個接受規則、遵從權威、依賴性得分高而經驗的開放性得分低的個體可能更適合從事的工作是:高結構化的裝配線工作,醫院的保衛人員或大型公共機構的行政官員;而不適合於做研究人員或從事需要創造性的工作。
學習。根據定義,任何行為中可觀察到的變化都是學習已經發生的初步證據。在這里,我們希望確定的是,學習概念對解釋和預測行為方面提供了什麼見解。積極強化是行為改變的有力工具。通過對與工績效相關的行為進行肯定和獎勵,管理層可以提高這種行為重復出現的概率。在學習方面的有關研究還表明,強化比懲罰更有效。對行為進行懲罰常常傾向於只能獲得暫時的抑制效果而不能發生長期的轉變,而且受懲罰的對象也容易對懲罰實施者產生反感。盡管懲罰比消極強化更迅速地消除了不良行為,但其效果常常只是暫時的,而後還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如士氣低落、高缺勤率和高流動率。因此,我們建議管理者使用強化而不是懲罰。最後,管理者應知道員工把他視為榜樣。如果自己經常上班遲到,要用兩小時吃午飯,將公司的辦公用品挪為私用,則員工必定會接收到這些信息,並相應模仿他的行為。
二、群體行為基礎
群體績效。要預測群體績效,必須認識到,任何一個工作群體都是更大的組織的一部分,組織戰略、權力結構、招聘程序、獎酬體系
Ⅳ 生物學標志有哪些
不是很清楚你的問題
是這個嗎? 希望對你有幫助滿意謝謝採納
定義生物學標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學物通過生物學屏障並進入組織或體液及其代謝產物後,對該外源化學物或其生物學後果的測定指標。是食品毒理學的范疇。
分類1:接觸生物學標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測定組織、體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學物、其代謝物或與內源性物質的反應產物,作為吸收劑量或靶劑量的指標,提供關於接觸外源化學物的信息。
2:效應生物學標志(biomarker of effect)指機體中可測出的生化、生理、行為或其它改變的標志,包括反映早期效應生物學標志、結構和/或功能改變效應生物學標志及疾病效應生物學標志,提示與不同靶劑量的外源化學物或其代謝物有關聯的對健康有害效應的信息。
3:易感性生物學(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關於個體對外源化學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標,包括反映機體先天具有或後天獲得的對接觸外源性物質產生反應能力的指標。意義通過動物體內試驗和體外試驗研究生物學標志並推廣到人體和人群研究,生物學標志可能成為評價外源化學物對人體健康狀況影響的有力工具。接觸標志用於人群可定量確定個體的接觸量;效應標志可將人體接觸與環境引起的疾病提供聯系,可用於確定劑量—反應關系和有助於在高劑量接觸下獲得的動物實驗資料外推劑量接觸的危險度;易感性標志可鑒定篩選易感個體和易感人群,,保護高危人群。
生物學標志(biological markers,biomarkers)是宿主生物材料(如人類的組織,細胞與體液)中可測量的細胞的,生物化學的,免疫的或分子的結構,性狀和數量及其變換。這種可測量的物質是信息實體,具有一定的標識作用,代表著從暴露到疾病過程的一個個信導。
Ⅳ 生物學標志各自的含義是什麼有哪些應用
生物標志物是從生物學介質中可以檢測到的細胞、生物化學或分子改變.
生物學介質包括各種體液(如血液、尿液)、糞便、組織、細胞、頭發、呼氣等.
為什麼要用生物標志物暴露測量:精確研究對象選擇:減少錯分機體反應:提前發現個體易感性:健康損害:有助於闡明機理
易感性標志物舉例
標志物 暴露 疾病
α 1 抗胰蛋白酶 吸煙 肺氣腫
N-乙醯轉移酶 芳香胺 膀胱癌
芳香烴羥化酶 吸煙 肺癌
個體易感性
暴露內部劑量生物學有 早期反應 機體結構/ 疾病
效劑量 機能改變
Ⅵ 生物實驗設計有哪些原則
1、對照性原則:
空白對照(即不給對照組以任何處理因素)
條件對照(給對照組以部分實驗因素,但不是要研究的處理因素)
自身對照(實驗和對照都在同一研究對象上進行,可以是不同時間或部位)
相互對照原則(不單獨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相互對照)
2、單因子變數原則;
3、隨機性原則;
4、平行重復性原則。
(6)如何設計有關生物學的標志性旗幟擴展閱讀:
生物實驗的好處:
生物實驗運用一定的儀器、材料和葯品,通過科學方法,有目的地觀察研究一般情況下不易觀察到的生物體結構和生命活動現象的過程。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生物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學的概念和規律,真正學好生物學基礎知識,而且有利於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進行科學方法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Ⅶ 發現一個基因如何研究它可能具有的生物學功能
有很多方法
1、敲除:看造成了什麼影響。
2、過表達:很多基因的表達強度取決於它的重復次數,,將一個片段大量重復後,看哪個性狀有明顯增強。
3、轉移:將基因轉移到大腸桿菌等細菌內,檢測是否表達了新的蛋白質,然後研究新蛋白的功能。
4、反義抑制:這個和第一個相似,就是合成出反義RNA加入到細胞內,使基因表達沉默,來探究
總之,方法很多~
Ⅷ 如何繪制生物學精美示意圖
就愛看短的版:
專業正確;通過清楚布局、平衡的顏色明確表達出要點;用心設計,簡潔明確。
===================================
超長啰嗦版
===================================
突然看到一個我也很想了解的話題。
雖說我回答這個問題談不上多夠格,但是我愛生物也喜歡藝術,便檢索了一些資料,也學習了。
不過首先不太清楚繪制的是手繪筆記版的還是高端論文型的。網路上主要是關於論文內圖表給出討論的,不過我想肯定也有相近之處。這是我在知乎搜到的部分看法:
論文插圖終歸是內容導向,數據少/邏輯簡單很難畫出炫酷的圖;
專業圖盡量用對應的專業軟體畫;
大力出奇跡,插圖最終效果跟投入的時間成本(學習軟體+繪制+調試)成正比,只要耐心好學多嘗試,哪怕MS的Office系列也不會讓你失望;
繪圖最重要的是專業性,其次關注「矢量+配色+字體+布局」;
有時瓶頸在於思路而非工具,做科研的多瀏覽Nature和Science,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繪圖方案;
有精力就再去學學AI和PS吧,後期如虎添翼。
作者:隱生宙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1664179/answer/52278440
我歸納對於配圖的要點大致這幾點:
科學性,准確性,專業性(把繪圖方式也歸進來吧~電子版合適地使用繪圖工具,手繪的話,尺子和筆,嗯)
邏輯清晰,想法明確,認真設計
文字、布局的合理性
色彩的合理搭配
前兩點我覺得不用刻意學習了,關鍵信息要正確、准確地表達,這些都是一個好圖的內部主要決定因素。
後兩點屬於藝術設計方面的學習,算是美麗配圖的外部附加點,我也查閱了相關資料。
手繪、教材、板書的圖不好找,就不粘了。
Ⅸ 生物學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及其主要標志事件是什麼
生命科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一、描述生物學:20世紀以前主要是對自然的觀察和描述,是關於博物學和形態分類的研究。二、實驗生物學:1900年孟德爾遺傳規律的重新發現。三、分子生物學:1953年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
Ⅹ 現代生物學的創立標志是什麼
現代生物學的創立標志是DNA重組技術。
現代生物技術是在傳統生物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DNA重組技術的建立為標志,以現代生物學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基因或基因組為核心,生物技術產業以基因產業為核心,並輻射到各個生物科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