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蘑菇是不是生物,是什麼生物,並說說理由
蘑菇是生物
蘑菇是生物里的真菌
原因: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這是互相相反的兩個過程,並且可以繁殖下去, 這是生命現象的基礎。
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的。有生命特徵的有機體叫做生物,無生命的包括物質和能量叫做非生物。(註:新陳代謝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所以蘑菇是生物。
(1)蘑菇為什麼是生物擴展閱讀:
生物的共性
錯綜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我們可以找到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徵:
①除病毒外,均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
②生命表現出嚴謹的結構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③具有新陳代謝作用;
④具有應激性,能適應環境並影響環境。
⑤具有生長、發育、生殖的特性;
⑥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徵。生物是指能獨立、自主生存的生命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
⑦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⑧生物能進行呼吸;
2. 蘑菇為什麼是生物,理由是什麼
理由是:它具有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徵。會生長 繁殖 死亡,具有應激性和新陳代謝。
老師說的,不會錯的。
3. 蘑菇是菌類嗎 蘑菇為什麼是菌類
蘑菇是常見的真菌類植物,不開花,又不結果,所以沒有種子繁殖下一代,它是通過孢子繁殖。在蘑菇傘背面的皺褶中,生長著很多粉末一樣細小的細胞,叫做孢子。
蘑菇一般被稱為雙孢蘑菇,又叫白蘑菇、洋蘑菇,它隸屬於傘菌目、傘菌科、蘑菇屬,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較廣泛、產量較高、消費量較大的食用菌品種,很多國家都有栽培,其中我國的蘑菇總產量為世界第2位。
從真菌的定義出發,真菌是植物界中較低等的一門。菌體為單細胞或由菌絲組成均不具有葉綠素、腐生或寄生生活。
有些種類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廣布於自然界。同細菌共同分解有機物質,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和綠色植物的營養起著重要作用。蘑菇的細胞均無光和作用,故屬於菌類都是真核生物,故屬於真菌。
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自古以來被列為上等佳餚,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多糖等營養成分的健康食品。 而且經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進人體對其他食物營養的吸收。
4. 生物學中蘑菇屬於生物嗎為什麼
屬於.因為蘑菇是真菌,有應激性,可以繁殖(就是那6條)有生物有的一切特質
5. 蘑菇屬於植物、動物還是其他生物
蘑菇屬於其他生物,蘑菇是真菌。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類,即擔子菌的子實體。子實體是擔子菌長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樣子很像插在地里的一把傘。地下還有白色絲狀,到處蔓延的菌絲體,這是擔子菌的營養體部分,即非繁殖器官。
在一定溫度與濕度的環境下,菌絲體取得足夠的養料就開始形成子實體。子實體初期像個雞蛋露出地面,迅速發育成子實體,有菌蓋、菌柄、菌托、菌環等。
成熟子實體的形狀、大小、高低、顏色、質地等差別很大。大的直徑可達40厘米左右,高可達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徑不過半厘米,高不過1厘米。
(5)蘑菇為什麼是生物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蘑菇給人體提供了大量的營養,增強了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我們似乎並不太清楚蘑菇到底含有哪些營養成分,而且很多蘑菇吸附能力強,在生長過程中會吸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自古以來被列為上等佳餚,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多糖等營養成分的健康食品。而且經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協調人體對其他食物的吸收、轉運,增加食物的營養效率。
蘑菇富含18種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研究發現,蘑菇的營養價值僅次於牛奶。人們一般認為,肉類和豆類食品中才分別含有較高的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其實蘑菇中的蛋白質含量也非常高。
6. 蘑菇為什麼是動物
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Kingdom Monera 【原核生物是一種無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它們的細胞內沒有任何帶膜的細胞器。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以前稱作「藍綠藻」的藍細菌,是現存生物中最簡單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後代。原核生物曾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們獨佔地球長達20億年以上。如今它們還是很興盛,而且在營養鹽的循環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原核生物界至少包括4000種生物】
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ista 【真核原生生物界(Protista)的生物都是有細胞核的,且幾乎是單細胞生物。某些真核原生生物像植物[如矽藻diatom)],某些像動物[如變形蟲(amoeba)、纖毛蟲(ciliate)],某些既像植物又像動物[如眼蟲(euglena)]。】
真菌界
真菌界 Kingdom Fungi【生物的一界。本界成員均屬真核生物,它是真菌的最高分類階元。】
蘑菇是真菌
生物分為下面幾列:
植物界
植物界 Kingdom Plantae【生物的一界。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其所需要的食物的生物的總稱。】
動物界
動物界 Kingdom Animalia【生物的一界。該界成員均屬真核生物,包括一般能自由運動、以(復雜有機物質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為食的所有生物。動物界作為動物分類中最高級的階元,已發現的共35門70餘綱約 350目,150 多萬種。】蘑菇(學名:Agaricus campestris)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是營養器官,子實體是繁殖器官。由成熟的孢子萌發成菌絲。菌絲為多細胞有橫隔,借頂端生長而伸長,白色、細長,綿毛狀,逐漸成絲狀。菌絲互相綴合形成密集的群體,稱為菌絲體。菌絲體腐生後,濃褐色的培養料變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實體在成熟時很象一把撐開的小傘。由菌蓋、菌柄、菌褶、菌環、假菌根等部分組成。
7. 蘑菇為什麼屬於生物
真菌是一個很大的生物類群,大約有10萬種,其中包括各種黴菌、酵母菌和蘑菇傘菌等,在整個生物界中佔有十分特殊的地位。雖然它們很早就被科學家們勉強地歸入到植物界中,但關於真菌究竟是植物還是動物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br>
有關真菌的最早論述應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著名的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首次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了真菌的特性。大約過了300年後,著名科學家達普林尼開始把蘑菇分為可食蘑菇和有毒蘑菇兩種。然而,人們對真菌的認識,長久以來一直徘徊在十分幼稚的水平,僅僅知道它是一類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常常依靠腐生和寄生的生物。科學家們甚至無法確定真菌究竟是植物還是動物,沒有一個人能為它下一個權威性的確切定義。<br>
隨著對真菌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學者紛紛對它的正確歸屬提出了各自的論點。在較早的時期,植物學家尼克爾認為,真菌的形態雖然多種多樣,面貌各異,但都是植物組織分泌出的產物,它們就像植物身上的廢料一樣,不能劃入到生物的范疇之中,因此他認為真菌更接近於礦物,而不是接近於植物。雖然尼克爾當時注意到菌絲的形態,但他卻錯誤地以為,那些蛛絲般的物質僅僅是植物的分泌物,實際上,這恰恰就是真菌本身。<br>
在這個問題上,就連赫赫有名的植物分類學家、瑞典自然學家林奈也感到迷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他認為真菌是動物,因為他在真菌中發現了一種與水螅相似的小動物。以後,法國生物學家瓦揚針對學者們一籌莫展的情況,十分有趣地把真菌稱為「破壞了自然界普遍和諧性的魔鬼傑作」。他說,真菌是植物,可又沒有花,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似乎就是為了刁難最有天才的研究者。<br>
盡管在真菌的分類上有種種不同的看法,但大部分植物學家認為真菌是植物性的有機體。比如巴黎植物園的植物學家杜爾涅福爾認為,真菌和地衣應歸為一類,並把它們合稱為「無花無果的草藻木」。在真菌研究的歷史上,義大利科學家密凱利首次打開了通往真菌生活史迷宮的大門。他以出色的研究證明了,真菌是由十分微細的孢子來傳播繁殖的。從此以後,人類結束了對真菌盲目猜想的階段,使研究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更高領域之中。<br>
到了18世紀,林奈把真菌列為與藻類相鄰的另一個特殊類目。但是,就在大多數人認為真菌是植物的時候,不少植物學家又提出一個強有力的新觀點。他們認為,真菌在地球生命史的早期就已經誕生,再加上沒有葉綠素,不能自我製造食物,所以不應該屬於植物界,而應當處於與植物界、動物界相並列的第三個獨立的特殊的界——真菌界。但是,這一新觀點沒有受到同行們的支持,經過反復多次的激烈爭論,最後還是把真菌列入到植物界。<br>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以前一度被忽視了的觀點又漸漸得到了重視。1909年,俄國科學家曼萊日柯夫斯基再次提出:在動物界和植物界之外成立一個新的界,即真菌界,裡麵包括細菌、藍綠藻和真菌。<br>
一時間,其他科學家對這種分類法作了許多科學上的具體論證。他們指出,這互相並列的三界在生活方式上各有特點。它們分別來自於三個假設的祖先:原始的寄屍植物;原始的寄養植物;原始的動物。後來科學家們進一步提出,生物界可以分為四個界:裂殖界(細菌和藻類);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現代生物學專家們採用了最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分別從生物化學、細胞學、遺傳學等各個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真菌。他們發現,真菌確實兼有植物體和動物組織的特點。例如,真菌能直接進行氨交換,在細胞壁中有幾丁質(殼多糖),貯有肝糖。從這幾個方面來看,真菌很接近動物。但是,根據真菌的生活方式,細胞中兼有細胞壁和細胞膜的特點,它們又很接近於植物。<br>
那麼真菌究竟是植物還是動物呢?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依然眾說紛壇。在1975年召開的第12屆國際生物學會議上,動植物學家們又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試圖確定真菌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但最後還是沒有得出統一的結論。不過大部分的真菌學家認為,由於真菌具有這一系列特殊的形態特徵和生理性狀,它還是應該屬於與動物界、植物界並列的新的界——真菌界。<br>
關於真菌的歸屬問題,由古至今已爭論了2000多年,雖然到今天還沒有得出一個完全統一的結論,但在今後的研究中,對真菌的認識必然進一步加深,那時真菌的歸屬之謎就會迎刃而解了。
參考資料:http://bio.sde.net/Article_Content.asp?CID=8&ArticleID=487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539.html?fr=qrl3
8. 為什麼說磨菇屬於微生物
以下是老師的解答
根據分類學:蘑菇是屬於真菌界的擔子菌綱,是屬於真菌。
現在對微生物的定義是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還有就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
所以蘑菇是微生物。
但他是微生物中的特例大型真菌
9. 蘑菇是動物還是植物為什麼
蘑菇的生物學性狀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類,即擔子菌的子實體。子實體是擔子菌長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樣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傘。地下還有白色絲狀,到處蔓延的菌絲體,這是擔子菌的營養體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溫度與濕度的環境下,菌絲體取得足夠的養料就開始形成子實體。子實體初期象個雞蛋露出地面,迅速發育成子實體,有菌蓋、菌柄、菌托、菌環等。成熟子實體的形狀、大小、高低、顏色、質地等差別很大。大的直徑可達40厘米左右,高可達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徑不過半厘米,高不過1厘米。現將它各部分的性狀說明如下: 菌蓋是子實體最明顯的部分,好象一頂帽子。形狀多種多樣,一般常見的有鍾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蓋顏色十分復雜,雖然可以基本上辨別出白、黃、褐、灰、紅、綠、紫等顏色,但是各類顏色中又有深、淺、淡、濃的差異,更常見的是混合色澤。幼小與老熟時它們的顏色可以不同,中央與邊緣顏色更是常有差異。表面有乾燥的、有濕潤的、有粘的,有光滑的、有粗糙的,還有的具有各種附屬物:如纖毛、環紋、各種鱗片等。這些附屬物的形狀,大小、色澤又各有種種變化。菌蓋邊緣的形狀也不一樣,幼小時與成熟後的形狀可以完全不同。成熟後一般可分成內卷、反卷、上翹、延伸等。周邊有全緣而整齊的,也有呈波浪狀而不整齊或撕裂的。菌蓋表面有皮層。在皮層菌絲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菌蓋呈現各種不同色澤。皮層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長型的絲狀菌絲組成,有的則由膨大的泡囊狀菌絲組成。菌肉顏色以及受傷後顏色的變化,常因種類不同而不同。一般菌肉多呈白色或污白色,有的呈淡黃色或紅色等。例如牛肝菌菌肉受傷後多變為青藍色,稀褶黑菇先變成紅色後變黑色,卷邊網褶菌傷後變褐色,而變黑蠟傘傷後變成黑色。
子實層體是長在菌蓋下面產生子實層的部分,有的呈葉狀,叫作苗褶。有的呈管狀,叫作菌管。菌褶呈放射狀排列,向中央連接菌柄的頂部,向外到達苗蓋邊緣、子實層就排列在苗褶兩側,或存在於菌管裡面的周圍。
1 菌褶 經常看見的菌褶顏色,一般是孢子的顏色。幼嫩時一般是白色,老熟後變成各種不同的顏色。菌褶的形狀有寬的、窄的,三角形的。有等長的、不等長的、分叉的等。苗褶與菌褶間,有的有橫脈連接,有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交織成網狀等。菌褶的邊緣通常完整平滑,但有呈波浪狀或鋸齒狀的,也有邊緣粗糙有顆粒狀物的。菌褶與菌柄連接的方式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通常有以下幾種。
(1) 離生:菌褶不與菌柄連接,因而在菌褶與菌柄之間有距離。
(2) 彎生:菌褶與菌柄連接處稍微向上彎。
(3) 直生:菌褶直接與菌柄連接,不向下延長,也不向上彎曲。
(4) 延生:菌褶沿菌柄向下延伸。
2 菌管 菌管可長可短,與菌柄連接的方式一般與菌褶與菌柄連接方式相似。也有離生、彎生、直生和延生等方式,有的容易和菌肉剝離,菌管間也極容易相互分離。但那些不成放射狀排列而類似菌褶的,就不容易相互分離。它們的顏色多樣,與菌管口部的顏色相同或不相同。
3.子實層 菌褶的兩側和菌管的裡面布滿子實層。子實層中有擔子、囊狀體等。擔子通常棒狀,有四個小梗,上面各生一個擔孢子。有時只生兩個小梗,產生兩個擔孢子。擔孢子簡稱孢子。它的形狀、顏色、大小、花紋是蘑菇分種的重要依據之一。其形狀有圓的、卵圓的、橢圓的、圓筒形的、多角形的、星狀的等。它們的外面有一層或兩層膜,膜光滑或粗糙,有小疣、小刺、網紋、棱紋等。囊狀體生在擔子間,它們的起源多數如同擔子,分布在菌褶的整個表面,因為它著生位置不同,又給以不同名稱。生在菌褶兩側的叫囊狀體,生在菌褶邊緣的叫褶緣囊體。它們通常沒有顏色,但在有些種內部有顏色,它的形狀有多種,如棒狀、紡錘狀、梭狀、瓶狀、洋梨狀等。頂端有尖細呈尾狀的、有頭圓的、有角狀的、也有頂端有結晶體的,等等
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稱為蘑菇,學名為雙孢蘑菇。從野生種類中進一步篩選馴化優質生產菌種大有潛力。中國曾在世界上首次馴化並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銀耳、草菇、金針菇、猴頭菌、竹蓀等,現已馴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麗蘑、鉚釘菇、粘蓋牛肝菌、正紅菇等也可以大量採集,供銷於國內外市場。
葯用蘑菇
目前中國葯用及包括試驗有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餘種,除了傳統葯用的茯苓、冬蟲夏草、靈芝外,近些年新發現並作為葯用的有雲芝、樹花、古尼蟲草等,以及假蜜環菌、安絡小皮傘、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葯用部分主要是子實體,但有一些是通過現代發酵工業技術大量反制菌絲體來加工制葯。國內外研究試驗表明,天然的葯用真菌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目前在尋找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的葯物方面,從包括真菌在內的中葯中篩選,無疑是前景看好的。
毒蘑菇
中國的毒蘑菇(毒菌)種類多,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在廣大山區農村和鄉鎮,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較普遍,幾乎每年都有嚴重中毒致死的報告。曾經被作為多發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長期以來鑒別毒蘑菇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事。有關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識宣傳工作,但誤食中毒者仍屢有發生。因為鑒別毒菌並不容易,所以唯一的辦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輕易嘗試不認識的蘑菇,同時不偏聽偏信。必須在分辨清楚或請教有實踐經驗者之後,證明確實無毒時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發生了身體不舒服的感覺,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千萬不可大意。
我們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種類型:
(1)胃腸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狀是強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毒粉褶菌、臭黃菇和毛頭乳菇,黃粘蓋牛肝菌和粉紅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類型中毒,已知有80餘種。
(2)神經精神型:已知有60餘種。中毒症狀是精神興奮,精神錯亂或精神抑制等神經性症狀。如毒蠅鵝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後可引起幻覺反應。
(3)溶血型:主要症狀是在1-2天內發生溶血性貧血,症狀是突然寒戰,發熱,腹疼頭疼,腰背肢體疼,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全身虛弱無力,煩躁不安和氣促。此類中毒症狀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臟損害型:引起這類中毒有關的種約20餘種。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傘肽的種類外,如環柄菇屬的某些種。
(5)呼吸與循環衰竭型:引起這種類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亞稀褶黑菇。死亡率較高。
(6)光過敏性皮炎型:我國目前發現引起此類症狀的是葉狀耳盤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現代高科技發展中,人們發現鵝膏菌毒肽對真核生物細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專一性抑製作用,而鬼筆毒肽對肌動蛋白具有束縛作用。它們被用於現代生命科學的研究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木腐菌
中國比較明確記述為木腐菌的有500種左右。使本材發生白色腐朽的主要有多孔菌屬、雲芝屬、層孔菌等等,引起木質褐色腐朽的有牛舌菌、樺剝管菌等,另外常見的傘菌類木腐菌有側耳屬、香菇屬、猴頭菌屬等等。
白腐菌或褐腐菌所引起樹木或木材腐朽,可以說是有害的大型真菌,然而有害和有益往往是相對的。木腐菌和許多真菌被視力森林清潔工,它們能使枯枝、落葉分解歸還於大自然,參與物質循環,同時促使森林樹木天然的新陳代謝,維持生態平衡。而白腐菌是目前己知能夠將木質素徹底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的唯一生物。人們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它們來降解木質素。白腐菌產生的漆酶能降解造紙廢液中的難分解物質。
外生菌根菌
中國有極為豐富的外生菌根菌,已知600種以上,例如傘菌類中的紅菇屬、乳菇屬、鵝膏菌屬、牛肝苗屬、腹苗類的硬皮馬勃菌屬、豆包菌以及子囊菌類的塊菌屬等。外生菌根菌的研究應用,對於發展林業育苗,促進林木生長發育以及綠化荒山、礦廠廢地有重要意義。
試驗表明;利用外生菌根可使樹木提前4~5年成材。另外,對外生菌根菌及其菌根關系的研究對進一步馴化野生食用菌,擴大優質食用菌栽培生產也具有實際意義。
【別名】雙孢蘑菇、洋蘑菇、洋蕈、洋菌、洋茸、西洋草菇
【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 Sing,以子實體入葯。
【生境分布】於秋季雨後發生在菜園、田野、庭園等處。分布於各地。
【栽培】室內栽培在馬糞稻草培養料上。
【葯理作用】子實體含胰蛋白酶、麥芽糖、酶、解朊酶、及酪氨酸酶,前三者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後者為降血壓劑。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消食,清神,平肝陽。主治消化不良,高血壓。
【用法用量】
每日鮮品8兩,炒、煮食均可。
治高血壓:每天鮮品10兩,分2次食用。
10. 蘑菇是不是生物
蘑菇是生物,屬於真菌界,擔子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蘑菇屬。生活方式是腐生,代謝方式為異養有氧型,一般在生態系統里充當分解者的角色。
蘑菇稱為雙孢蘑菇,又叫白蘑菇、洋蘑菇,隸屬於傘菌目,傘菌科,蘑菇屬,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較廣泛、產量較高、消費量較大的食用菌品種,很多國家都有栽培,其中我國總產量佔世界第二位。近年來,隨著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雙孢蘑菇的產量也在逐年增加,成為許多地區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蘑菇周年消費需求不斷增加,雙孢蘑菇的工廠化栽培也已開始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