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然維生素與合成維生素都有什麼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維生素制劑,有些是從食物中提取並加以純化、濃縮製造出來的天然維生素,有些是由人工合成方法生產的,如維生素B1是人工合成的硫胺、丙硫硫胺和呋喃硫胺等,葯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K3、K4等也是人工合成品。無論是天然產品,還是人工合成品,它們在效果上沒有什麼差別,但在生物活性上卻有所區別。
以維生素E為例,可分為由小麥胚芽萃取的天然產品及加工合成的產品兩種。
其天然產品中所含的高效α-葉紅素成分比例高,而合成產品所含α-葉紅素的比例低,其生物活性只有天然產品的70%,因此效果還是天然維生素E好。因為葉紅素有α、β、γ、δ等四種成分,這四種成分中只有α-葉紅素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最長。可發揮最好的效果。
由於維生素的天然產品是直接從食物中提取的,因而成本較高,且產量有限。
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當前市場上銷售的維生素制劑還是以人工合成的產品為主。
B. 哪種維生素可以在體內進行合成
維生素D是可以在體內轉化合成的,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因為是脂溶性維生素所以補充點油脂效果就非常不錯,適當曬曬太陽是有利於這過程的轉移的!
C. 動物體內能合成維生素嗎
不可以的,需要從外界攝取
D. 動物可以合成維生素嗎比如說牛,牛肉中富含的維生素是牛自己合成的,還是從食物中獲取的呢
維生素是參與生物生長發育和代謝所必須的一類微量有機物.維生素都是小分子有機物.這類物質由於
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所以雖然需要量很少,每日僅以mg或μg計算,但
必須由食物供給.
維生素在生物體內的作用不同於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它
不是作為碳源、氮源或能源物質,不是用來供能或構成生物體的組成部分
,但卻是代謝過程中所必需的.已知絕大多數維生素作為酶的輔酶或輔基的組成成分,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在微生物中也有和動物相似的情況,即它們本身不能合成所需要的維生素
,而要外界供給.
但也有一些微生物能合成某些維生素
,如大腸桿菌能合成維生素K、生物素等,核黃菌能合成維生素B2.
一般來說植物體內能合成維生素.高等動物不能合成維生素也不是絕對的,例如人體能合成VD;大小白鼠能合成VC.
E. 人能合成的維生素有哪些
維生素D:人體皮膚可通過曬太陽合成維生素D3
維生素K:人腸道中的大腸桿菌,比菲德氏菌(乳酸菌的一種)可合成
維生素PP(煙酸和煙醯胺):體內色氨酸可轉變成維生素PP
維生素B1,B2,B6,B12: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
泛酸: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
葉酸:腸道細菌
其中,已知比菲德氏菌能製造的維生素有維生素B1、B2、B6、H及K,維生素H即生物素。
F. 人體能夠合成的維生素有哪些
維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人體內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因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以及性質雖然不同,但它們卻有著以下共同點:
①維生素均以維生素原(維生素前體)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
②維生素不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組成成分,它也不會產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
③大多數的維生素,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經常通過食物中獲得;
④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計算,但一旦缺乏就會引發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幾個特例說明人體自身能夠合成一些維生素,相對而言人體很少缺乏維生素K、生物素、膽鹼。
(1). 日光與紫外線照射能夠促進人本皮膚合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D調節機體對鈣磷的吸收。
(2). 人體通過膳食攝取的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
(3). 機體內的甲硫氨酸可在體內轉化為膽鹼。因此人體是否缺乏膽鹼,與攝取必需脂肪酸與甲硫氨酸多少直接相關。
(4). 人體能夠通過體內的色氨酸轉化為煙醯胺。
(5). 腸道有益菌群可合成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K、生物素、泛酸、葉酸,由此可見調節人體腸道菌群具有十分很需要的作用,當然有些合成量有限,還不能夠完全滿足人體自身需要。然而,新生兒體內尚無腸道菌群,加上母乳中也缺乏維生素K,因此可造成新生兒體內缺乏相應的維生素,應適量給予補充
參考資料: http://www.shenhexinli.com.cn/list_a_news.php?num=10354
G. 人體內有哪幾種維生素各有什麼作用
水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脂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維生素A、D、E、K等。
維生素A:維生素A有兩種。一種是維生素A醇(retionl),是最初的維生素A形態(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另一種是胡蘿卜素(carotene),在體內轉變為維生素A的預成物質(provitaminA,可從植物性及動物性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A的效用 防止夜盲症和視力減退,有助於對多種眼疾的治療(維生素A可促進眼內感光色素的形成);有抗呼吸系統感染作用;有助於免疫系統功能正常;生病時能早日康復;能保持組織或器官表層的健康;有助於祛除老年斑;促進發育,強壯骨骼,維護皮膚、頭發、牙齒、牙床的健康;外用有助於對粉刺、膿包、癤瘡、皮膚表面潰瘍等症的治療;有助於對肺氣腫、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治療。
維生素A缺乏時的表現: 乾眼症,夜盲症。長期對脂肪的吸收不良往往會導致缺乏維生素A,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5歲以下的小孩身上,主要是因為飲食的攝取量不足所致。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魚肝油、動物肝臟、胡蘿卜、黃綠蔬菜、蛋類、牛奶、奶製品、奶油、黃色水果。
維生素A副作用: 成人連續幾個月每天攝取50000 IU以上會引起中毒現象;幼兒如果在一天內攝取超過18500 IU則會引起中毒現象。中毒徵兆有脫發、胃痛、嘔吐、腹瀉、皮疹、骨痛、生理功能紊亂、疲勞、頭痛、肝臟腫大、皮膚剝落、視力模糊等。
B族維生素:
B1: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或抗神經炎素。由嘧啶環和噻唑環結合而成的一種B族維生素。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種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麩皮中含量很豐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極豐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較豐富。目前所用的維生素B1都化學合成的產品。在體內,維生素B1以輔酶形式參與糖的分解代謝,有保護神經系統的作用;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慾。
維生素B1缺乏時,可紀起多種神經炎症,如腳氣病菌。維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炎,患者的周圍神經末梢有發炎和退化現象,並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縮、心力衰竭、下肢水腫等症狀。
B2:又叫核黃素。核黃素(維生素B2)為黃素酶類的輔酶組成部分,在生物氧化的呼吸鏈中起遞氫作用,對神經細胞、視網膜代謝、腦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和胎兒的生長發育亦有影響;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謝與核黃素密切相關。若缺乏時,可出現舌炎、口角炎、脂溢性皮炎和陰囊炎、眼結膜炎、畏光等。核黃素的缺乏主要是因為機體攝取維生素B2量不足所致,成人每天需要量是15~20mg,腸道細菌雖能合成維生素B2,但量少,故主要靠食物提供。機體貯存有限,多餘部分隨尿排出。
b3:又稱煙酸、尼克酸、維生素PP。在體內轉化為煙醯胺後,發揮葯理作用,後者是輔酶Ⅰ和輔酶Ⅱ的組成部分,參與體內脂質代謝,組織呼吸的氧化過程和糖無分解的過程。煙酸還可降低輔酶A的利用;通過抑制密度蛋白的合成而影響膽固醇的合成,大劑量尚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濃度,且有周圍血管擴張作用。
尼克酸缺乏病又叫煙酸缺乏病(nicotinic acid deficiency),也稱糙皮病。臨床上以皮膚、胃腸道、神經系統症狀為主要表現。本病的發生與尼克酸的攝入、吸收減少及代謝障礙有關,尤其在以玉米等谷類為主食,又缺乏適當付食品地區,有時可以地方性疾病表現。本病同時可有色氨酸和其他維生素的缺乏。在消化道吸收障礙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中,例如類癌綜合征等也可見到。 【臨床表現】尼克酸缺乏患者在早期階段臨床表現可不明顯,往往有食慾減退、倦怠乏力、體重下降、腹痛不適、消化不良、容易興奮、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非特異性病徵。當病情進展時,可以出現較典型症狀表現為夏秋季日光照射時發作,有時也可因輻射及皮膚物理性損傷而誘發。
B4:又稱膽鹼。膽鹼和肌醇(另一種維生素B)一起合作來進行對脂肪與膽固醇的利用;
膽鹼是少數能穿過「腦血管屏障」的物質之一。這個「屏障」保護腦部不受日常飲食的改變的影響。但膽鹼可通過此「屏障」進入腦細胞,製造幫助記憶的化學物質。膽鹼似乎可以乳化膽固醇,避免膽固醇積蓄在動脈壁或膽囊中。
效用 控制膽固醇的積蓄;幫助傳送刺激神經的信號,特別是為了記憶的形成而對大腦所發出的信號;有防止年老記憶力衰退的功效(每天服用1~5g); 因為有促進肝臟機能的作用,可幫助人體的組織排除毒素和葯物; 有鎮定作用;有助於治療老年痴呆症。 缺乏症
可能引起肝硬化、肝臟脂肪的變性、動脈硬化,也可能是引起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原因。富含膽鹼的食物 蛋類、動物的腦、動物心臟與肝臟、綠葉蔬菜、啤酒酵母、麥芽、大豆卵磷脂。
B5:泛酸是B族維生素的一種,又名「遍多酸」,也稱為維生素B5。這個名稱來源自希臘語,意思是無所不在的酸類物質。 其無所不在,是指:①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②生物無不需要,缺乏時會生病致死;③體內參與廣泛的代謝活動。
幫助細胞的形成,維持正常發育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對於維持腎上腺的正常機能非常重要;是脂肪和糖類轉變成能量時不可缺少的物質; 在抗體的合成、人體利用對氨基苯甲酸和膽鹼的必需物質; 效用 有助於傷口痊癒; 可製造抗體抵抗傳染病; 治療手術後休克; 防止疲勞; 緩解多種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缺乏症 低血糖症,十二指腸潰瘍、血液和皮膚異常症狀。 富含泛酸的食物 肉、未精製的谷類製品、麥芽與麩子、動物腎臟/心臟、綠葉蔬菜、啤酒酵母、堅果類、雞肉、未精製的糖蜜。
B6:維生素B6實際上是由幾種物質——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的集合,彼此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和相互的作用。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啤酒酵母、小麥麩、麥芽、動物肝臟與腎臟、大豆、美國甜瓜、甘藍菜、廢糖蜜(從原料中提煉砂 糖時所乘的糖蜜)、糙米、蛋、燕麥、花生、胡桃。 維生素B6效用:能適當地消化、吸收蛋白質和脂肪。防止各種神經、皮膚的疾病。緩解嘔吐(為防止早晨起床時的嘔吐感,醫生的處方中都開有維生素B6)。可促進核酸的合成,防止組織器官的老化。減緩夜間肌肉的痙攣、腳的抽筋、手的麻痹等各種手足神經炎的病症。維生素B6的缺乏症:可引起貧血、脂溢性皮膚炎、舌炎等。
B7:又稱生物素、輔酶 R、維生素 H。是合成維生素C的必要物質;對於脂肪和蛋白質的正常代謝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物質。
防止白發;對謝頂症有預防治療作用;緩解肌肉的疼痛;減輕濕疹、皮炎症狀
缺乏症 臉部和身體的濕疹、極度疲勞、有礙於脂肪的代謝、食慾不振、脫發、抑鬱。
富含生物素的食物 牛奶、水果、啤酒酵母、牛肝、蛋黃、動物腎臟、糙米。
B11:亦稱為葉酸、維生素BC或維生素M
葉酸是由喋啶,對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殘基組成的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為機體細胞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質。並與維生素B12共同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成熟。在體內葉酸以四氫葉酸的形式起作用,四氫葉酸在體內參與嘌呤核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轉化。葉酸缺乏時,脫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變受阻,細胞內DNA合成減少,細胞的分裂成熟發生障礙,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葉酸缺乏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二:一是巨幼細胞貧血,一是舌炎。這些表現與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貧血須加區別。葉酸引起者沒有神經系統的症狀、體征;胃液中鹽酸也可消失,但經葉酸治療後可再出現;胃液中內因子存在。
B12:又稱鈷胺素。維生素B12間接參與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合成。在體內需轉化為甲基鑽胺和輔酶B12使其具有活性,甲基鑽胺參與葉酸代謝。缺乏時可致葉酸缺乏,而葉酸參與DNA的合成,因而導致DNA合成受阻,導致巨幼細胞貧血。本品還促使甲基丙二酸轉變為琥珀酸,參與三羧循環,故缺乏時亦可影響神經髓鞘脂類的合成,維持有鞘神經纖維的正常功能。促進紅血球的形成和再生,防止貧血;促進兒童發育,增進食慾; 增強體力;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能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適宜地為體內所利用;消除煩躁不安; 促使注意力集中,增進記憶力與平衡感。
維生素B12缺乏時,主要影響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這是因為造血系統的敏感性與細胞更新速率高。特別是紅細胞系統表現得最為明顯。主要特徵是在外周血液中出現許多細胞碎片,變形細胞和高色素性巨大細胞。此外神經系統表現在脊髓和腦皮層中皆可見到有髓神經元的進行性腫脹,脫髓鞘的細胞死亡,從而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如手足感覺異常,振動和體位感覺減退,以致站立不穩,深部腱反射減弱,晚期可出現記憶喪失,神志模糊,憂郁,甚至中樞視力喪失等。表現為妄想,幻覺,以至發展成一種明顯的精神病。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
維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是:①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保護酶的活性;②對鉛化物、砷化物、苯以及細菌毒素等,具有解毒作用;③使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有利於鐵的吸收,並參與鐵蛋白的合成;④參與膠元蛋白合成羥脯氨酸的過程,防止毛細血管脆性增加;⑤促進心肌利用葡萄糖及心肌糖元的合成,有擴張冠狀動脈的效應。
維生素C在膠原質的形成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膠原質對於人體的組織細胞、牙齦、血管、骨骼、牙齒的發育和修復是一種重要的物質; 幫助人體內鐵的吸收;常被推薦為預防嬰兒猝死症(SIDS)物質;抽煙者和老人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一支香煙可以破壞25~100mg的維生素C)。
效用 治療受傷、灼傷、牙齦出血; 增強治療尿道感染的葯物之療效; 加速手術後的恢復; 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預防濾過性病毒和細菌的感染,並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具有抗癌作用;有助防止亞硝基胺(致癌物質)的形成;可當做天然的瀉葯;減少靜脈中血栓的發生; 可治療普通的感冒,並有預防效果;可使蛋白質細胞互相牢聚,從而能延長壽命;增加對無機鐵的吸收;可減弱許多能引起過敏症的物質的作用;預防壞血病。
過量使白細胞的抗病能力明顯下降。 服用過量的維生素C可能會引起草酸及尿酸結石的形成(攝取鈣、維生素B6及每天喝充足的水可以予以調整)。攝取過量時,會引起一些不舒服的副作用,如腹瀉、多尿、皮疹等。有以上症狀時,必須減量。 正在接受放射線或化學葯物治療的癌症患者不宜服用維生素C。
維生素C缺乏
維生素C缺乏可以引起壞血病。主要表現是全身有廣泛的出血點,毛囊角化,關節腫脹。重者還有皮下、肌肉、關節出血及血腫形成,粘膜部位也有出血現象,常有鼻鈕、月經過多以及便血等。牙齦也可腫脹、萎縮而引起牙根外露,甚至脫落。還可導致骨鈣化不正常及傷口癒合減慢等。嚴重的維生素C缺乏可以出現內臟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主要食物來源為蔬菜與水果,如青菜、韭菜、塌棵菜、菠菜,柿子椒等深色蔬菜和花菜,以及柑桔、紅果、柚子等水果含Vit C量均較高。野生的莧菜、苜蓿、刺梨、沙棘、獼猴桃、酸棗等含量尤其豐富
維生素D:又稱鈣化醇,麥角甾醇,麥角骨化醇,「陽光維生素」,抗佝僂病維生素。脂溶性。種類很多,以維生素D2(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較為重要。 來自食物和陽光(紫外線可以作用於皮膚中的油脂以製造出維生素D,然後被吸收入人體內)。 從口中所攝取的維生素D由小腸壁與脂肪一起吸收。 煙霧會遮斷製造維生素D的太陽光線;在強烈的日曬灼傷後,皮膚將停止製造維生素D。
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其代謝活性物促進腎小管重吸收磷和鈣,提高血鈣,血磷濃度,或維持及調節血漿鈣,磷正常濃度。一般認為,只有鈣與磷酸鹽的血漿濃度適宜理,才呈現骨形成的正常速率。維生素D缺乏時人體吸收鈣,磷能力下降,鈣,磷不能在骨組織內沉積,成骨作用受阻。在嬰兒和兒童,上述情況可使新形成的骨組織和軟骨基質不能進行礦化,從而引起骨生長障礙,即所謂佝僂病。鈣化不良的一個後果是佝僂病患者的骨骼異常疏鬆,而且由於支撐重力負荷和緊張而產生該病的特徵性畸形。 在成人,維生素D缺乏引起骨軟化病或成人佝僂病,最多見於鈣的需要量增大時。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該病特點是骨質密度普遍降低。它與骨質疏鬆症不同,該病骨骼的異常在於包含過量未鈣化的基質。而骨骼的顯著畸形反見於疾病的晚期階段。
維生素E:又名生育酚或產妊酚,在食油、水果、蔬菜及糧食中均存在。維生素E最突出的化學性質是抗氧化作用,它能增強細胞的抗氧化作用,有利用維持各種細胞膜的完整性;參加整體的某些細胞組織的多方面的代謝過程;保持膜結合酶的活力和受體等作用。有人認為,維生素E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譬如:抗衰老作用、抗凝血作用、增強免疫力、改善末稍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維持紅細胞、白細胞,腦細胞、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從而保持肌肉、神經血管和造血系統的正常功能等。經研究還發現,維生素E有類似人參的生理作用,如對胃潰瘍有保護作用;能促進DNA和蛋白質的合成;延長紅細胞壽命;增強免疾活性;延緩血管和組織的衰老等,尚待研究。
人類長期缺乏維生素E可發生巨細胞性溶血性貧血,病人血液中維生素E含量降低。
長期服用大劑量維生素E可引起各種疾病。其中較嚴重的有:血栓性靜脈炎或肺栓塞,或兩者同時發生,這是由於大劑量維生素E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壓升高,停葯後血壓可以降低或恢復正常;男女兩性均可出現乳房肥大;頭痛、頭暈、眩暈、視力模糊、肌肉衰弱;皮膚豁裂、唇炎、口角炎、蕁麻疹;糖尿病或心絞痛症狀明顯加重;激素代謝紊亂,凝血酶原降低;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小板增加與活力增加及免疫功能減退。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 麥芽、大豆、植物油、堅果類、芽甘藍、綠葉蔬菜、菠菜、有添加營養素的麵粉、全麥、未精製的谷類製品、蛋。 無機鐵(硫酸亞鐵)會破壞維生素E,所以不能同時服用。假如服用含有少量硫酸亞鐵的營養補品而又服用維生素E時,必須前後相隔8小時
維生素F:不飽和脂肪酸——亞麻油酸,花生油酸
脂溶性;從食物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製造而成; 效用 防止動脈中膽固醇的沉積; 助長健康的皮膚和毛發; 在某種程度上,可防止X光線的有害影響; 幫助腺體發揮作用,並使鈣能被細胞所利用,從而增進健康和成長;治療心臟病;能轉化飽和脂肪酸,可幫助減肥。
過量 攝取過量時易肥胖。
缺乏症 濕疹、粉刺。
食物來源 富含維生素F的食物 植物性油(由麥芽、亞麻種子、向日葵、紅花、大豆、花生等榨取的油)、花生、葵花子、胡桃、美洲胡桃、核桃、鱷梨
維生素K:又叫甲萘醌
維生素K是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因子Ⅱ)的必需物質。還參與凝血因子Ⅶ,Ⅸ,Ⅹ以及蛋白C和蛋白S的合成。缺乏維生素K可致上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影響凝血過程而引起出血,此時給予維生素K可達到止血作用。維生素K2尚具有鎮痛作用,其鎮痛作用機制可能與阿片受體和內源性阿片樣物質介導有關。維生素K是機體必需營養素之一,也是臨床用於止血的葯物之一。此外,它還可以對抗血管平滑肌痙攣,對抗組胺、腎上腺素及乙醯膽鹼引起的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從而使得偏頭痛症狀改善,有效控制其發作。
一般作用 是促進血液凝固的化學物質之一,是形成凝血酶原不可缺的物質。 效用 防止內出血和痔瘡;治療月經過量; 促進血液正常的凝固
缺乏症 小兒慢性腸炎、熱帶性腹瀉、結腸炎。維生素K缺乏症 維生素K作為凝血因子,有天然與人工合成之分。天然的為脂溶性,存在於苜蓿,菠菜之中的稱為維生素K1(phylloquinone);由動物腸道內細菌合成的為維生素K2(menaquinone)。人工合成的為水溶性,即維生素K3與K4。一旦維生素K吸收,利用出現障礙,將影響一系列凝血因子生成。嚴重時出現出血症狀,此系維生素K缺乏症。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輕重不一的出血症狀。常見有鼻衄、牙齦滲血,皮下青紫,黑糞,月經過多,痔瘡出血,創面與術後滲血等。深部組織血腫與關節腔積血較少見。偶可見顱內出血危及生命。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狀常常很突然,無預兆。
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 酸乳酪、紫花苜蓿、蛋黃、紅花油、大豆油、魚肝油、海藻類、綠葉蔬菜。
維生素P
由黃酮(flavones、flavonals、citrin)、芸香素(rutin),橙皮素(hesperidin)所構成;水溶性。
在對維生素C的消化、吸收功能上是不可缺少的物質;黃酮在柑橘類中提供黃色和橙色的物質;
一般作用
是維持毛細血管通透性的要素。(P是通透性的意思,Permeability的第一個字母。)生物類黃酮(Bioflavonoids)主要的機能是增強毛細血管壁、調整其吸收能力;幫助維生素C維持結締組織的健康;
效用 防止維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壞;增強毛細血管壁,防止瘀傷; 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有助於牙齦出血的預防和治療;增加維生素C的效果; 有助於對因內耳疾病所引起的浮腫或頭暈的治療。
缺乏症 毛細血管變弱。
富含維生素P的食物 柑橘類(檸檬、橙、葡萄柚)的白色果皮部分和包著果囊的薄皮。杏、蕎麥粉、黑莓、櫻桃、玫瑰果實等都含有維生素P。
維生素T
關於這種維生素,至今的了解仍然有限。只知道它能夠幫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因為有這種作用,維生素T對貧血症和血友病的預防是很重要的。建議每日攝取量尚未確定。市面上沒有維生素T出售。維生素T存在於芝麻和蛋黃中。未發現有副作用。
維生素U
對於維生素U的了解,比對維生素T更少。聽說這種維生素在治療潰瘍上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這點,有的醫生有異議。生甘藍菜中含有維生素U。維生素U沒有副作用。
H. 人體中有哪些維生素分別有什麼作用
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D、E、K。後者包括維生素B族(B1、B2、B6、B12)、維生素C、生物素,葉酸、煙醯胺、泛酸。 維生素是保障人體生長發育、維持生命和增強抗病能力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人體缺乏維生素,就會直接影響到人體各種生理活動以及對物質的代謝作用,並會罹患各種代謝性疾病。造成維生素缺乏的原因很多,歸納可分為攝入的減少以及需要的增加。前者包括:或因為食物品種過於單一造成維生素攝入不全、或烹調加工不當造成維生素流失或破壞;還有的因患腹瀉或肝膽疾病而影響對某些維生素的吸收;或因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而影響腸道細菌的合成,(如維生素K);或因維生素與其他葯物的相互作用而影響維生素本身的吸收。後者包括:高分解代謝患者、妊娠期婦女、兒童、駕駛員與從事高溫作業以及特殊化工作業等特殊工種的人群等。維生素對人體生長發育以及生理代謝十分重要,但並不是補充得越多越好。補充過多會隨人體尿液排出體外,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加重腎臟負擔;另外某些維生素補充過多(VitA)還會加重肝臟負擔,VitC攝入過多會引起溶血、結石、腹瀉。所以若長期大量使用,結果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引起不良反應,甚至導致中毒。
滿意請採納
I. 請問,哪些生物不能自身合成VC
大多數動物體內可自行合成維生素c,但是人類、猿猴、天竺鼠等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J. 人體能自身合成維生素嗎
維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人體內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因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簡介:
維生素(vitamin)又名維他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以及性質雖然不同,但它們卻有著以下共同點:
①維生素均以維生素原(維生素前體)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
②維生素不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組成成分,它也不會產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
③大多數的維生素,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經常通過食物中獲得;
④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計算,但一旦缺乏就會引發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1)維生素A 它是1913年美利堅合眾國化學家台維斯從鱈魚肝中提取得到的。它是黃色粉末,不溶於水,易溶於脂肪、油等有機溶劑。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但易為紫外線破壞,應貯存在棕色瓶中。維生素A是眼睛中視紫質的原料,也是皮膚組織必需的材料,人缺少它會得乾眼病、夜盲症等。通常每人每天應攝入維生素A2~4.5mg,不能攝入過多。近年來有關研究表明,它還有抗癌作用。動物肝中含維生素A特別多,其次是奶油和雞蛋等。胡蘿卜、番茄等蔬菜中含多量胡蘿卜素,它是維生素A的前體,在人體中易變為維生素A,因此食用蔬菜同樣可補充維生素A。
每天的需求量:婦女需要0.8毫克。即80克鰻魚65克雞肝,75克胡蘿卜,125克皺葉甘藍或200克金槍魚(罐頭)。
功效:增強免疫系統,幫助細胞再生,保護細胞免受能夠引起多種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腸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損害,維生素A還可明目。
副作用:每天攝入3毫克維生素A,就有導致骨質疏鬆的危險。長期每天攝入33毫克維生素A會使食慾不振、皮膚乾燥、頭發脫落、骨骼和關節疼痛,甚至引起流產。
(2)維生素B 它是一類水溶性維生素,大部分是人體內的輔酶,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維生素B1
B1是最早被人們提純的維生素,1896年荷蘭王國科學家伊克曼首先發現,1910年為波蘭化學家豐克從米糠中提取和提純。它是白色粉末,易溶於水,遇鹼易分解。它的生理功能是能增進食慾,維持神經正常活動等,缺少它會得腳氣病、神經性皮炎等。成人每天需攝入2mg。它廣泛存在於米糠、蛋黃、牛奶、番茄等食物中,目前已能由人工合成。
②維生素B2
B2又名核黃素。1879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化學家布魯斯首先從乳清中發現,1933年美利堅合眾國化學家哥爾倍格從牛奶中提取,1935年德國化學家柯恩合成了它。維生素B2是橙黃色針狀晶體,味微苦,水溶液有黃綠色熒光,在鹼性或光照條件下極易分解。熬粥不放鹼就是這個道理。人體缺少它易患口腔炎、皮炎、微血管增生症等。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4mg,它大量存在於穀物、蔬菜、牛乳和魚等食品中。
③維生素B5
B5又稱泛酸。抗應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術後腹脹。
④維生素B6
1930年由美利堅合眾國化學家柯列格發現。它有抑制嘔吐、促進發育等功能,缺少它會引起嘔吐、抽筋等症狀。成年人每天攝入量為2mg,它廣泛存在於米糠、大豆、蛋黃和動物肝臟中,目前已能人工合成。
每天的需求量:婦女需要1.2毫克。兩片全麥麵包加100克熏火腿和一個辣椒,120克鮭魚片,150克雞肝或一個鱷梨,100克烤火腿足矣。
功效:我們的身體需要維生素B6來製造大腦遞質血清素,會帶來「好情緒」的激情。此外,它還是重要的止痛劑。
副作用:日服100毫克左右就會對大腦和神經造成傷害。過量攝入還可能導致所謂的神經病,即一種感覺遲鈍的神經性疾病。最壞的情況是導致皮膚失去知覺。
⑤維生素B12
1947年美利堅合眾國女科學家肖波在牛肝浸液中發現維生素B12,後經化學家分析,它是一種含鈷的有機化合物。它化學性質穩定,是人體造血不可缺少的物質,缺少它會產生惡性貧血症。目前雖已能人工合成,但成本高昂,因此仍用生物技術由細菌發酵製得。人體每天約需12μg(1/1000mg),人在一般情況下不會缺少。
抗脂肪肝,促進維生素A在肝中的貯存;促進細胞發育成熟和機體代謝;治療惡性貧血。
⑥維生素B13
(乳酸清)。
⑦維生素B15
(潘氨酸)。主要用於抗脂肪肝,提高組織的氧氣代謝率。有時用來治療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⑧維生素B17
劇毒。有人認為有控制及預防癌症的作用。
(3)維生素C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1907年挪威化學家霍爾斯特在檸檬汁中發現,1934年才獲得純品,現已可人工合成。它是無色晶體,熔點190~192℃,易溶於水,水溶液呈酸性,化學性質較活潑,遇熱、鹼和重金屬離子容易分解,所以炒菜不可用銅鍋和加熱過久。維生素C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人體完成氧化還原反應,提高人體滅菌能力和解毒能力。長期缺少維生素C會得壞血病,成人每天需攝入50~100mg。多吃水果、蔬菜能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據諾貝爾獎獲得者鮑林研究,服大劑量維生素C對預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
每天的需求量:100毫克。即半個番石榴,75克辣椒,90克花莖甘藍,2個獼猴桃,150克草莓,1個柚子,半個番木瓜,125克茴香,150克菜花可200毫升橙汁。
功效:維生素C能夠捕獲自由基,在此能預防像癌症、動脈硬化、風濕病等疾病。此外,它還能增強免疫和,對皮膚、牙齦和神經也有好處。
副作用:迄今,維生素C被認為沒有害處,因為腎臟能夠把多餘的維生素C排泄掉,美國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體內有大量維生素C循環不利傷口癒合。每天攝入的維生素C超過1000毫克會導致腹瀉、腎結石的不育症,甚至還會引起基因缺損。
(4)維生素D
維生素D於1926年由化學家卡爾首先從魚肝油中提取。它是淡黃色晶體,熔點115~118℃,不溶於水,能溶於醚等有機溶劑。它化學性質穩定,在200℃下仍能保持生物活性,但易被紫外光破壞,因此,含維生素D的葯劑均應保存在棕色瓶中。維生素D的生理功能是幫助人體吸收磷和鈣,是造骨的必需原料,因此缺少維生素D會得佝僂症。人體每天應攝取維生素D25μg,但不宜過量,否則易產生副作用。在魚肝油、動物肝、蛋黃中它的含量較豐富。人體中維生素D的合成跟曬太陽有關,因此,適當地光照有利健康。
每天的需求量:0.0005至0.01毫克。35克鯡魚片,60克鮭魚片,50克鰻魚或2個雞蛋加150克蘑菇。只有休息少的人,才需要額吃些含維生素D的食品或制劑。
功效:維生素D是形成骨骼和軟骨的發動機,能使牙齒堅硬。對神經也很重要,並對炎症的抑製作用。
副作用:研究人員估計,長期每天攝入0.025克維生素D對人體有害。可能造成的後果是:惡心、頭痛、腎結石、肌肉萎縮、關節炎、動脈硬化、高血壓。
(5)維生素E
維生素E於1922年由美利堅合眾國化學家伊萬斯在麥芽油中發現並提取,本世紀40年代已能人工合成。1960年我國已能大量生產。它是無臭、無味液體,不溶於水,易溶於醚等有機溶劑中。它的化學性質較穩定,能耐熱、酸和鹼,但易被紫外光破壞,因此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維生素E是人體內優良的抗氧化劑,人體缺少它,男女都不能生育,嚴重者會患肌肉萎縮症、神經麻木症等。近年來,科學家還發現它有防老、抗癌作用。維生素E廣泛存在於肉類、蔬菜、植物油中,通常情況下,人是不會缺少的。
每天的需求量:婦女需要12毫克。4匙葵花油,100毫克橄欖油,100克花生或30克杏仁加70克核桃含有婦女一天所需的維生素E。
功效:維生素E能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預防癌症的心肌梗死。此外,它還參與抗體的形成,是真正的「後代支持者」。它促進男性產生有活力的精子。
副作用:每天攝入200毫克的維生素E就會出現惡心,肌肉萎縮,頭痛和乏力等症狀。每天攝入的維生素E超過300毫克會導致高血壓,傷口癒合延緩,甲狀腺功能受到限制。
另外;感冒增加vc的攝入,月經期間增加鉀的攝入。
參考資料:生活中來食話食說
(6)維生素K
維生素K於1929年丹麥化學家達姆從動物肝和麻子油中發現並提取。它是黃色晶體,熔點52~54℃,不溶於水,能溶於醚等有機溶劑。維生素K化學性質較穩定,能耐熱耐酸,但易被鹼和紫外線分解。它在人體內能促使血液凝固。人體缺少它,凝血時間延長,嚴重者會流血不止,甚至死亡。奇怪的是人的腸中有一種細菌會為人體源源不斷地製造維生素K,加上在豬肝、雞蛋、蔬菜中含量較豐,因此,一般人不會缺乏。目前已能人工合成,且化學家能巧妙地改變它的「性格」為水溶性,有利於人體吸收,已廣泛地用於醫療上。
(7)維生素H
維生素H又稱生物素、輔酶R,是水溶性維生素,也屬於維生素B族。它是合成維生素C的必要物質,是脂肪和蛋白質正常代謝不可或缺的物質。維生素H具有防止白發和脫發,保持皮膚健康的作用。成人每天建議攝取量為100微克~300微克。如果將生物素與維生素A、B2、B6、煙酸(維生素B3)一同使用,相輔相成,作用更佳。在牛奶、牛肝、蛋黃、動物腎臟、水果、糙米中都含有生物素。在復合維生素B和多種維生素的制劑中,通常都含有維生素H。
(8)維生素P
維生素P是由柑桔屬生物類黃酮、芸香素和橙皮素構成的。在復合維生素C中都含有維生素P,也是水溶性的。它能防止維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壞,增強維生素的效果。能增強毛細血管壁,防止瘀傷。有助於牙齦出血的預防和治療,有助於因內耳疾病引起的浮腫或頭暈的治療等。許多營養學家認為,每服用500毫克維生素C時,最少應該同時服用100毫克生物類黃酮。以增強它們的協同作用。在橙、檸檬、杏、櫻桃、玫瑰果實中及蕎麥粉中含有維生素P。
(9)維生素PP
也稱煙酸。在細胞生理氧化過程中起傳遞氫作用,具有防治癩皮病的功效。
(10)維生素M
也稱葉酸,抗貧血;維護細胞的正常生長和免疫系統的功能,防止胎兒畸形。
(11)維生素T
幫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12)維生素U
治療潰瘍上有重要的作用。
水溶性維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s)
一類能溶於水的有機營養分子。其中包括在酶的催化中起著重要作用的B族維生素以及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
在理想狀態,人們從膳食中獲得需要的維生素。在下面情況造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缺乏。
1.食物匱乏,食物運輸、儲藏、加工不當,造成食物中的維生素丟失,結果造成維生素攝入不足。
2.當人們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咀嚼不足、胃腸功能降低、膳食中脂肪過少、纖維素過多等會造成維生素消化吸收率下降。
3.不同生理期的人群,如妊娠授乳期的婦女,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疾病、手術期的人群對維生素的需要量相對增高。
4.特殊環境下生活、工作的人群,由於精神壓力或環境污染的緣故,對維生素的需要量相對增高
每種維生素,人們對它的認識,初期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往往是由於某種維生素的缺乏症引起人們的注意,接著發現補充某種食物後,症狀就消失了,再從此種食物種提取出有效成分,接著以化學合成的方法得到這種物質,並加以更加深入的研究。
能量的匱乏馬上表現出飢餓,而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匱乏,往往是極度缺乏,出了症狀後才知道。人體維生素的缺乏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最初是組織中維生素的存儲量降低,然後出現亞健康狀態,繼續發展下去引起組織病理改變出現臨床症狀和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