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目前我國有哪些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
第一個就是我國的國寶,熊貓,目前熊貓居住在四川、陝西、甘肅等40個縣內,過著屬於他們自己的隱居生活第二個是金絲猴,目前存活下來的金絲猴只有200多隻了第三個就是白鰭豚,小編個人非常喜歡它,因為它長得很可愛而且很漂亮,但是它的數量更愛稀少,它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大家都知道長江中下游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由此可知,它的生存環境是非常惡劣的;第四個是華南虎,雖然說人類害怕老虎的兇殘,但是人類依然還會去吃老虎,正是因為如此,華南虎也處於了瀕危狀態,目前野外的數量大約只有20隻,且能夠捕食的動物也很少;
第五個就是朱䴉,是一種鳥類動物,被人們稱為東方之珠,20世紀60年代之後就找不到了,直到70年代才在陝西找到7隻;
第六個是揚子鱷,它也生存在長江地區,由於人們圍湖造田,導致它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很有可能就要消失了,目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第七個是黑頸鶴,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目前在西藏還有一個種群,大概4000隻,這個數量也是瀕危的啊。
⑵ 截至現在,世界上有哪些生物瀕臨滅絕
在我們的地球上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物種,但是有很多物種目前已經瀕臨滅絕。比方說澳大利亞的標志性動物鴨嘴獸、蘇格蘭的吸蜜鸚鵡等等,這些物種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並且比例滅絕,如果人類再不加以節制的話,這些動物可能今後就只能在書本上才能見到了。
據有關組織,估計在我們過去的500年裡,大約有1000個物種在陸陸續續的消失。據估算得知,大約每天都會有10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不過也有一些生物可能會重新被發現,這項發現也引起了不少動物愛好者以及生物學家的關注。不管如何,大家還是要保護環境,不然早晚都會遭到大自然的反噬。
⑶ 我國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1.白鱀豚,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
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白鱀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滅絕。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滅絕。
(3)哪些頻臨滅絕的生物擴展閱讀:
紅皮書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是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寫的;詳細、全面地論述了中國瀕危動物的瀕危狀況、致危因素、保護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門、科學界和公眾較為清楚地了解中國的動物物種現狀,提高政府官員及公眾對中國瀕危物種的保護意識,並針對現狀制定和實施相應的保護措施。為中國物種的保護和持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其採用的物種瀕危等級分為:野生絕跡、絕跡、瀕危、漸危、稀有、易危等。全書共分4卷: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及獸類。
此外,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資料庫收集了中國592個瀕危動物物種的詳細描述,包括了瀕危的魚類、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的動物。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卷。論述了中國鳥類瀕危物種的分類地位、瀕危等級、種群現狀、致危因素、現有保護措施、飼養繁殖狀況等。
參考資料
網路-瀕危動物
⑷ 瀕臨滅絕的生物有哪些
我國瀕危或滅絕的生物的詳細資料 滇金絲猴Pygathrixbieti 別名黑金絲猴,黑仰鼻猴,雪猴,花猴 英文名Yunnansnub-nosedmonkey 分類等級靈長目,猴科 瀕危等級IUCN瀕危 分布區域 僅分布在我國雲南雲嶺山脈兩側的德欽、維西、麗江、劍川、蘭坪及西藏芒康的高山峽谷中。 致危因素 主要是獵殺它們供毛皮用。據在雲南德欽縣霞若區調查,70年代估計不下1000隻,但1971-1981年獵殺統計數達430隻,到現在僅剩下200餘只。同時,還由於森林不斷砍伐、毀林開荒以及放牧,嚴重地破壞了它們的棲息環境而導致社群分割,一些小的社群最後遭到蠶食絕滅。 亞洲象Elephasmaximas 別名印度象,大象,野象 英文名Asianelephant,lndianorAsiaticelephant 分類等級長鼻目,象科 瀕危等級IUCN瀕危 分布區域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緬甸、泰國、越南,我國雲南南部。 致危因素 大象生活的森林被人類非法砍伐,森林火災使它們的棲息地越來越小;為了獲取大象的牙、皮、骨、膽而被人類獵殺;人口的增長及移民現象對大象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亞洲象的性格比較溫順,馬戲馴象及狩獵象也多用它們,使大象的數量下降。估計現存量不超過5萬頭。 雪豹Patherauncia 別名艾葉豹 英文名Snowleopard,Onuca,Rockleopard 分類等級食肉目,貓科 瀕危等級IUCN瀕危 分布區域 伊朗北部、阿富汗北部、巴基斯坦北部、蒙古、印度、不丹、尼泊爾。我國西藏、青海、新疆、四川西部、甘肅以及內蒙古均有分布。 致危因素 雪豹致危的原因主要有四個:一是人為活動、經濟開發致使它們的生境縮小;二是動物園的野外活捕,但飼養的雪豹繁殖率低;三是非法偷獵;四是非法貿易。
⑸ 瀕臨滅絕的物種有哪些
我國瀕臨滅絕的動物:糜鹿(全世界3000頭)、華南虎(50頭)、雪豹(100-2000頭)、揚子鱷(1500隻)、白暨豚(100隻)、大熊貓(1000隻)、黑犀牛(3500頭)、指猴(9隻)、絨毛蛛猴(100隻)、滇金絲猴(1000隻)、野金絲猴(700隻)、白眉長臂猴(70隻)
藏羚羊 東北虎 朱䴉、亞洲象、白鶴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資料表明,遠古時代500年才有一種獸類滅絕。但20世紀以來,4年就有一種哺乳動物滅絕,是正常滅絕速率的125倍,而且這一趨勢還在加劇。科學家們統計,在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中,有5025種野生動物瀕臨滅絕邊緣,其中我國已達390多種,新疆在100種左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介紹說,新疆列入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品種名錄的共有115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28種,分別是獸類:紫貂、貂熊、虎、雪豹、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馬、野駱駝、野氂牛、普氏原羚、高鼻羚羊、北山羊、河狸;鳥類:白鸛、黑鸛、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鷲、黑頸鶴、白鶴、大鴇、小鴇、波斑鴇;爬行類:四爪陸龜;魚類:新疆大頭魚等。
此外,新疆還有18種獸類、68種鳥類和1種昆蟲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藍鯨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藍鯨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於保持恆定的體溫。
藍鯨又叫剃刀鯨、藍長須鯨,是須鯨中的一種。它的口中沒有牙齒,卻長著許多櫛齒般的三角形的須。除了黝黑色的鯨須外,背部幾乎都是青藍色,體側鑲有白色的斑點,腹部淺灰色,上面有70—180皺褶,可以膨脹,也會收縮。
不可思意的是,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藍鯨要維持那巨大身軀的需要,每天吞吃的食物就很多。它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飢餓的感覺。當藍鯨覓食的時候,張開大嘴,吞進大量海水,而海水中的大量磷蝦也就隨著海水一起被吞進去。藍鯨閉上嘴,用舌把海水排出。由於鯨須的後側像掃帚一樣,使海水篩過流出,而磷蝦卻被攔住了。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為1500一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這種「海上怪物」,產出的幼仔也是大得驚人的,剛出生時體長就達6—8米,體重約為6000千克,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獸要將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氣,以後它就能自己呼吸了。藍鯨乳汁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發育得很快,8個月以後,可增加到15米,體重增長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張嘴吃各種浮游生物了。到了2歲半至3歲時,體長即可超過20米。性成熟的年齡約為8一10歲,壽命一般都在50歲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歲。
這個龐然大物,力大無窮,游得也快。一頭藍鯨的拉力相當於一台中型火車頭的拉力,約1700馬力。它的游速每小時平均27千米,短時間內可達37千米。據報道,曾經有一頭藍鯨,將一條800馬力的捕鯨快艇曳行了8個多小時,平均時速9千米多,當時這條快艇是開足馬力向後退行,卻仍舊被這條藍鯨拉著向前行駛了74千米多。由此可見,藍鯨的力量多麼巨大!
據估計,20世紀初時藍鯨在海洋中還有30萬頭,但由於一些國家濫肆捕獵,數量銳減,現在估計只剩下幾千頭了。即使嚴禁捕獵得以實現,由於藍鯨在茫茫大海之中,很難同配偶相遇,繁殖後代困難,正瀕臨滅絕的命運。
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動物種類正在急劇減少,一個接一個,一種接一種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鏈而互相依存.有人問如果這世界上只剩下人類,人類還能支撐多久?請看令人憂心的近年動物滅絕記載:渡渡鳥(印度,1781),藍馬羚(南非,1799),馬里恩象龜(舌塞爾,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歐洲野馬(歐洲,1876),斑驢(亞洲,1883),白臀葉猴(中國,1893),旅鴿(北美,1914),佛羅里達猴(北美,1917),卡羅萊那鸚鵡(北美,1918),中國犀牛(中國,1922),高加索野牛(歐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紅鴨(印度,1942),普氏野馬(中國,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鴨(亞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談到我國頻臨滅絕的動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頭),華南虎(50頭),雪豹(1*!000~2*!000頭),揚子鱷(1*!500隻),白暨豚(100隻),大熊貓(1*!000隻),黑犀牛(3*!500頭)指猴(9隻),絨毛蛛猴(100隻),滇金絲猴(1*!000隻),野金絲猴(700隻),白眉長臂猴(70隻).
1 動物有益於人類
地球上人類起源與動物起源在茫茫歷史長河中時間相隔不算太長.人類形成後依賴林果漁獵以生存和進化.後來發展了農業(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和畜牧業(第二次社會大分工),生產上去了,有剩餘價值可以剝削,於是原始社會進步到奴隸社會.
人類和動物的關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復雜.人和動物在地球食物鏈中互爭口糧又互相依存,接觸頻繁.一般按人類需要分其為6類:
1.1 食品動物(Food Animals) 供應人類豐富營養來源的肉、乳、禽、蛋、魚等.
1.2 役用動物(Labor Animals) 馬、驢、騾、駱駝等.騎、馱、拉,被譽為"不要能源」的動力,有戰略意義.
1.3 經濟動物(Economic Animals) 生產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綿羊、長毛兔、海狸鼠、黃鼬、藍狐等.
1.4 實驗動物(Laboratory Animals) 以科學實驗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種動物,有嚴格遺傳學和生物學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倉鼠為代表.
1.5 醫用動物(Medical Animals) 生物製品原料如血清馬、雞胚等;檢測工具如家兔;中葯原料如鹿(茸)、熊(膽)、牛(黃)、馬(寶)、虎(骨)等.
1.6 觀賞動物(寵物,Pet) 貓、狗、鸚鵡、金絲雀、金魚等.動物園、馬戲團動物皆屬之.
2 動物對人類也有有害一面
動物約有200種傳染病、80種寄生蟲病,其中半數可以感染給人.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這類在動物和人之間傳播的疾病定名為Zoonoses,原意是"動物源性病」,其後WHO/FAO聯合專家委員會又把它界定為"在人類與脊椎動物之間可以自由傳播的疾病」.
⑹ 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生物,是因為人類對環境的破壞造成的
索求與饋贈——地球與人類地球母親孕育著時間萬物,而人類作為有思想的靈長在萬物中尤其顯眼,在享受著地球帶來的巨大資源的好處之後,部分人類露出了貪婪的一面,在對地球母親的饋贈中愈演愈烈,以致其他生物瀕臨滅絕,如下就列舉一下在人類的不斷發展中那些走出世界版圖的生物。
最為人知道的應當是北美旅鴿了,在19世紀初期,北美旅鴿的身影遍布在北美洲各大地區的天空上,他們成群結隊數量比全美民眾的數量還多幾千萬,但隨著人類的大肆捕殺僅僅十幾年的時間里這么大一批的北美旅鴿居然滅絕了,當最後一隻旅鴿的哀嚎聲穿透蒼穹時,它們傳遞的信息應當是對自身被屠殺的悲壯與決絕吧!
受害者越無助,施虐者越罪過。世間是講因果的,很多人堅信我們對地球所做的一系列壞事最終有一天都會反饋到我們身上,現如今的病越來越新奇,越來越難治,天災發生的愈加頻繁何嘗不是老天的懲告。
⑺ 全球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眾所周知,大熊貓、北極熊等動物都是全球瀕臨滅絕的物種,但它們是瀕臨滅絕物種中具有代表性的種類,還有許多外形奇特的瀕臨滅絕物種都鮮為人知。比如:牙齒中釋放毒液的溝齒鼠、像大黃蜂般大小的蝙蝠、臉部可以「充氣」的海豹、常年生活在地下的紫色青蛙等。以下是美國媒體列舉的全球二十種鮮為人知的奇特瀕臨滅絕物種。
1、無毛猿
世界上還有許多奇特外形的動物,在這里很難逐一進行列舉,最後一種奇特的瀕臨滅絕物種應當是無毛猿,這種猿類身體上不長毛發,而且是半水棲生活,目前全球范圍內它們的數量非常稀少。
2、大黃蜂蝙蝠
大黃蜂蝙蝠體型最大隻有1英寸,這種微型哺乳動物可以像蜂鳥一樣在空中盤旋飛行,它們像所有蝙蝠一樣喜歡棲息在洞穴環境中,喜歡以昆蟲為食。由於體型很小,它們可以很容易地棲息在拇指尖上。
3、鴞鵡
鴞鵡是一種生活在紐西蘭地面上的鸚鵡,它們不僅是非常罕見的鸚鵡種類,而且是外形最為奇特的。這種主要在夜間活動的鸚鵡不會飛行,但它們會在夜晚長途穿越森林數英里。鴞鵡是體重最重的一種鸚鵡,重達8磅。
它們主要生活在紐西蘭境內,紐西蘭是許多罕見鳥類生存的天堂,目前紐西蘭境內只有62隻鴞鵡。在紐西蘭生存著許多不同尋常的動物,鴞鵡就是其中一種。
⑻ 瀕臨滅絕的動物都有哪些
1、大熊貓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2、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針葉林帶,活動范圍可從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主食松蘿針葉樹的嫩葉和越冬的花苞及葉芽苞,食植物嫩芽及幼葉。嬰猴的出生多集中3-4月,雌猴兩年生一胎,孕期約為7個月。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系的雲嶺山脈當中,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一個狹小地域 。
3、中華白海豚
中國的最早的發現紀錄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青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4、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
5、北極熊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⑼ 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1.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
因此,揚子鱷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中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中國還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揚子鱷屬於爬行動物,卵生。
2.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3.藏羚羊
藏羚羊(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i):體長135厘米,肩高80厘米,體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頭形寬長,吻部粗壯,鼻部寬闊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長角。
棲息於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早晚覓食,善奔跑。可結成上萬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線向北遷徙。由於常年處於低於零度的環境,通體被厚密絨毛,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於中國以羌塘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區(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見於印度拉達克地區。
4.黑頸鶴
黑頸鶴(學名:Grus 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頭頂前方裸區呈暗紅色,三級飛羽的羽片分散,當翅閉合時超過初級飛羽。
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主要以植物葉、根莖、荊三棱、塊莖、水藻、玉米、砂粒為食。繁殖於拉達克,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越冬於印度東北部,中國西藏南部、貴州、雲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飛過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飛行高度可達10000米。
5.娃娃魚
中國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鯢屬的一種,俗名娃娃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特產的一種珍貴野生動物,因其夜間的叫聲猶如嬰兒啼哭,所以俗稱為「娃娃魚」,但它卻並非魚類,而是體形最大的一種兩棲動物,體長一般為1米左右,最長的可達2米,體重為20-25千克,最大的達50千克。體色隨棲居環境色彩而有差異,背面呈棕色、紅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顏色較深的不規則斑點,腹面淺褐色或灰白色。
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於中國內蒙古,距今約1.65億年。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之列為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中國的國寶之一。新華社華盛頓2018年5月21日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俗稱「娃娃魚」的瀕危物種中國大鯢並非一個種,可能存在5-8個種。
參考資料網路-黑頸鶴
網路-娃娃魚
網路-藏羚羊
網路-大熊貓
網路-揚子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