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物分界的根據是什麼,如何理解生物分界的意義為什麼五界系統被廣泛採用
1、生物分界的根據:
生物分界是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按照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分布、生態等等特點而劃分成一個個比較接近的各種生物類型集體的過程,生物分界是一項不斷進行中的工作,隨著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林奈時代,對生物主要以肉眼所能觀察到的特徵來區分,以生物能否運動為標准明確提出動物界和植物界的兩界系統。
顯微鏡廣泛使用後,在發現許多單細胞生物兼有動、植物的特性時,霍格、赫克爾將這種進化而來的中間類型的生物——原生生物另立為界,提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動物界三界系統。
電子顯微鏡技術的發展,使生物學家揭示與其他生物有顯著不同的細菌、藍藻細胞的細微結構,將原核生物另立為一界,提出了四界系統。
1969年,惠特克又根據細胞結構的復雜程度及營養方式提出了五界系統,將真菌從植物界中分出另立為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2、意義:生物分界顯示了生命歷史所經歷的發展過程,明確了生物劃分的幾個系統,揭示了生物從原核到真核、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的進化方向。
3、因為五界系統反映了生物進化的三個階段和多細胞生物階段的三個分支,所以被廣泛採用。
生物分界的發展
1、由王大耜於1977年提出。在魏特克五界系統之下加了一個病毒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再加病毒界的六界系統。
2、70年代由我國學者陳世驤及國外一些學者提出三總界六界系統
分類:原核生物總界(內含細菌界和藍藻界)、真核生物總界(內含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和非細胞生物總界(內含病毒界)
陳世驤等認為,原五界分類系統把原生生物界列為一個中間階段,削弱了原核與真核兩個基本階段的對比性;在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內,也沒有考慮生態關系,故提出更為完善的三總界六界系統。
3、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特別是rRNA 和rDNA的序列分析為整個生物界系統發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分子系統發育學已經表明,整個生物界可以區分為三個獨立起源的大類群,傳統的魏泰克五界系統並不完全代表生物的五個進化譜系。
伍斯(Woese)和伍夫(Wolfe)提出原核生物在進化上有兩個重要分支,應將原核生物分為二界:古細菌原界和真細菌原界,真核生物歸為一原界,提出了三原界系統。
㈡ 病毒屬於哪一界
病毒不屬於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的五界分系統。
1967年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了五界分系統。他首先根據核膜結構有無,將生物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兩大類。
原核生物為一界。
真核生物根據細胞多少進一步劃分,由單細胞或單細胞群(團藻)組成的某些生物歸入原生生物界(Protista)。餘下的多細胞真核生物又根據它們的營養類型分為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動物界(Animalia)。
而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不歸屬於五界分系統。
由於原五界分類系統中未能給病毒一個定義,因此70年代我國學者陳世驤以及特勞巴等學者提出六界系統,即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2)生物分類五界法病毒在哪個界擴展閱讀
兩界系統
提出者:卡爾·林耐
分類:植物界和動物界
傳統的分類認為界是最高級的分類單位。在林奈時代,他以生物能否運動為標准,提出兩界系統,即植物界和動物界,將細菌、真菌等都歸入植物界。
三界系統
提出者:赫克爾
分類: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19世紀前後,由於顯微鏡的發明和使用,人們發現許多單細胞生物是有動、植物兩種屬性的中間類型的生物。如裸藻、甲藻等既可自養,有的也可異養生活。因而,赫克爾將原生生物(包括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黏菌等)另立為界,提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動物界的三界系統。
三原界系統
提出者:伍斯(Woese)
古細菌原界(內含古細菌界,包括產甲烷細菌、極端嗜熱細菌和極端嗜鹽細菌)、真細菌原界(內含真細菌界,包括細菌和藍藻)和真核生物原界(內含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㈢ 生物有幾個域和幾個界病毒屬於哪個域、哪個界
3域 9界 3域 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 、原核生物域, 9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病毒在生物學是非細胞生物域,病毒界.
㈣ 病毒屬於生物五大界的哪一大界
生物五大界是對細胞生物而言的,病毒不具備細胞結構,所以不屬於五界之列。
科學家將病毒單列一界,因此又有「六界」之說。
㈤ 病毒在生物學中的分類 什麼域 什麼界
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但是在界之上還有更高的分類就是域,現在主流說法是 3域 9界
3域 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 、原核生物域,
9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病毒在生物學是非細胞生物域,病毒界。
㈥ 病毒在五界說中屬於哪一界
原核生物界
㈦ 病毒 在五界系統中屬於什麼界
五界系統中沒有病毒的位置,在以後提出的六界系統才加入了病毒。
㈧ 病毒的生物學分類是什麼
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但是在界之上還有更高的分類就是域,現在主流說法是
3域
9界
3域
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
、原核生物域,
9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病毒在生物學是非細胞生物域,病毒界。
㈨ 細菌、真菌和病毒屬於哪一界
現在的分類系統很多…
病毒一般不提及
比較主流的是五界分類系統和三域分類系統
五界分類系統中真菌屬於真菌界,細菌屬於原核生物界
三域分類系統中有細菌域與古生菌域,真菌屬於真核生物域
㈩ 生物分類學中,病毒屬於哪個界\門\綱\目的東西
生物界分界有好幾種分法
兩界系統(1753林奈):植物界、動物界
三界系統(1886[德]haeckel):植物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1939conard提議第三界稱菌物界(包括真菌和細菌);1971dodson建議稱菌界(包括病毒、細菌和藍細菌)
四界系統(1938copeland):植物界、動物界(除原生動物)、原始生物界(原生動物、真菌、部分藻類)、菌界(細菌、藍細菌)
五界系統(1969whittaker):植物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動物、單細胞藻類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細菌、藍細菌等)
六界系統(1949jahn等):後生動物界、後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三總界物界系統(1979陳世驤等)1、非細胞總界。2、原核總界a、細菌界;b、藍細菌。3、真核總界 a、植物界;b、動物界;c、真菌界
其實說分類本來就是一個人為的東西,為的只是方便,怎麼說都是有理的,在對待細菌和病毒來說科學家也有很大爭議。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學習他們。對於邊緣的東西,比如某些原生生物在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都要學的。高中課本好像只講了三界系統,是個很死板的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