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核心素養是什麼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為: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
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傳統上一直是農學和醫學的基礎,涉及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醫療、制葯、衛生等等方面。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
學科起源
在自然科學還沒有發展的古代,人們對生物的五光十色、絢麗多彩迷惑不解,他們往往把生命和無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沒有聯系的兩個領域,認為生命不服從於無生命物質的運動規律。
不少人還將各種生命現象歸結為一種非物質的力,即「活力」的作用。這些無根據的臆測,隨著生物學的發展而逐漸被拋棄,在現代生物學中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
約公元前15000年在隨後的5000年中,法國人在拉斯考克斯(Lascaux)製作了山洞畫,這些畫表明我們的祖先已在觀察生物世界。這些畫上有野牛、鹿和其他動物。
B. 生物學核心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具有扎實數、理、化基礎和生物學宏觀與微觀領域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
同時系統掌握生物科學及其重要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技術,對生物科學的學科發展和生物技術新的進展也有相當深入的了解,並具有一定的從事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的能力。
主要培養具有在不同部門和領域從事生物科學及有關學科的理論研究、應用研究、教學工作、科學管理及實際工作的能力,具備繼續深造(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知識潛力,能在科研機構、高中等學校和相關企業等單位中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及商業服務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2)生物學學科素養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物學的意義:
人們更深入地研究生物圈中物質和能的循環的生態學規律,並在人類的經濟生活以及其他社會生活中,正確的運用這些規律,使生物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對人口、食物、環境、能源等問題進行綜合研究,開創各種綜合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的農業生態工程的興起,最終將發展新的、大規模的近代化農業。
可以看到,生物學的發展和人類的未來息息相關。
C.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後的觀點,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或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
由此看出,「生命觀念」不是具體的知識,不是具體的生物學事實,而是指認識主體在了解事實的基礎上形成概念後,進一步提煉和升華,內化在頭腦中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是如何看待生命世界的態度和價值取向。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課堂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但是課堂並不是僅局限於教室,而應該帶領學生走出去,開發更多資源,利用更多手段,來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D. 生物學科的學科素養是什麼
(1)生命觀念
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了生物學概念性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以生物學內容概念性知識的學習為基礎。如: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營養物質,生物體的遺傳信息會一代代傳遞下去,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生物體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
(2)理性思維
崇尚並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3)科學探究
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開展不同的工作中,都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4)社會責任
學生應能夠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
生物科學主幹課程
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等。主幹學科:生物學、醫學、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核心知識領域:生命的化學分子基礎、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及其重要生命活動、動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植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微生物的特徵與代謝、生物多樣性與進化、生物與環境。
E. 生物核心素養是什麼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為: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
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傳統上一直是農學和醫學的基礎,涉及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醫療、制葯、衛生等等方面。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
生物科學的研究,包括一個基礎廣泛的的課程和廣泛的科學設計准備以及全面的健康護理專業人員的培訓。培養學生的書面和口頭的溝通技巧,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並理解和尊重倫理和道德問題。
學科起源
在自然科學還沒有發展的古代,人們對生物的五光十色、絢麗多彩迷惑不解,他們往往把生命和無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沒有聯系的兩個領域,認為生命不服從於無生命物質的運動規律。不少人還將各種生命現象歸結為一種非物質的力,即「活力」的作用。這些無根據的臆測,隨著生物學的發展而逐漸被拋棄,在現代生物學中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
約公元前15000年在隨後的5000年中,法國人在拉斯考克斯(Lascaux)製作了山洞畫,這些畫表明我們的祖先已在觀察生物世界。這些畫上有野牛、鹿和其他動物。
F. 生物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是什麼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四個維度,即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
生物學(Biology)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
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幾千年來,人類在農、林、牧、副、漁和醫葯等實踐中,積累了有關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體的豐富知識。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確立了唯物主義生物進化觀點,推動了生物學的迅速發展。
研究對象
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估計有200萬~450萬種;已經滅絕的種類更多,估計至少也有1500萬種。從北極到南極,從高山到深海,從冰雪覆蓋的凍原到高溫的礦泉,都有生物存在。它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結構,它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化多端。
G. 什麼是生物科學素養 詳細
科學素養是指了解並能夠進行個人決策、參與公民和文化事務、從事經濟生產所需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過程。科學素養最基本的含義是指學生能夠合理地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及個人生活中。科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必備的、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素養。生命科學是科學的一部分,因此,生物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生物學教師應該努力讓所有的學生經過課程的學習都有機會使自己成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人。 期望學生通過生物課的學習能夠在以下四方面得到發展:
一是科學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科學態度是人基於對科學知識的正確理解和對科學發展的認識而形成科學的信念和科學習慣,包括好奇心、誠實(實事求是的思維品質)、合作、創造力(獨立思考和創造性學習)。科學的世界觀體現科學家對科學的一些基本的信念和態度,主要包括:第一,認為世界是能夠被認知的;第二,科學知識是不斷變化的;第三,科學知識的主體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第四,科學不能為一切問題提供全部答案。
二是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
1、科學探究不是僅僅屬於科學家的方法和技能
如果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親身經歷了科學探究活動,那麼,當他離開學校時,對生物學所形成的印象可能會深。新的初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教材都有一些給定選題的探究實驗,這些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了解科學探究的性質。在參與探究時,學生們應該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更重要的是它的過程而不完全是結果。學生進行探究的真正意圖,不僅在於掌握生物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讓他們親身體會科學家是如何困惑於問題,如何假設問題的「答案」,考慮從哪些途徑去解決問題,並以此漸漸地養成探究的態度、方法和思維的品質。
2、科學思維的方式包括形式邏輯思維、辯證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等
三是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生物學課程對學生進行STS的教育,目的在於突出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即教育、教學內容的出發點不僅限於科學知識本身,也強調三者之間的關系。
四是生物學知識和技能:生物學知識包括基本的生物學概念、原理和規律。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學知識也是生物課程所規定的基本任務之一。學生在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應獲得有關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命活動、生物與環境、生物進化以及生物技術等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和規律,對生物學的整體畫面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生物學課程應該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了解現代生物學的進展,了解現代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包括正面的影響,也包括負面的影響。讓學生在研究型學習或實踐活動中利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的問題,使學生具有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是知識領域中的另一個重要目標。
H. 中學生物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哪些基本素養
1、善於傾聽,培養科學的生命觀念
生命是源於自然隨機事件且能在與環境互作中保留下來的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復制特徵的物質形態,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無貴賤之分。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有助於理解或解釋較大范圍的相關事件和現象。
2、耐心示範,訓練科學思維方式
科學思維,指崇尚並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3、啟發科學探究的熱情
科學探究,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開展不同的工作中,都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8)生物學學科素養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學生物學教學方法:
生物學圖解教學法,顧名思義,是以生物學圖解為主要教學手段的教與學的方式與方法。生物學圖解一般由生物圖形、符號、指示線或箭頭和說明文字等用實虛線條組合而成。
種類多種多樣,由圖鑒、圖譜、插圖、掛圖、幻燈片、錄影片、影片等。總的特點是側重於用圖來進行解釋和分析。圖解的形象和整體特點超出了文字。第一,許多生物學信息,單用文字是不能表達清楚地的,還需用圖解來表達。第二,圖解的容量大,整體認讀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