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與人類友好的微生物分別有那些,各有什麼作用。
與人類友好(對人類來說有用或有益)的微生物有:
細菌:乳酸菌,可以做酸奶。醋酸菌,用來釀造醋。谷氨酸棒桿菌,可以用來生產味精。枯草芽孢桿菌,可以用來生產蛋白酶。。。
酵母菌:酒精酵母,可以用來生產酒精和甜酒釀(醪糟)。葡萄酒酵母,可以用來生產葡萄酒。啤酒酵母,可以生產啤酒,麵包酵母,可以用來蒸發面饅頭。。。
黴菌:青黴菌,用來生產青黴素。黑麴黴和米麴黴,可以用來生產蛋白酶和澱粉酶,還可以用來生產醬油。。。
放線菌:除青黴素外,幾乎所有的抗菌素都是由放線菌生產出來的,而且每一種放線菌產生的抗菌素都不相同。
B. 請列舉說出微生物對人類生活的作用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
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
(2)哪些微生物對人類有益擴展閱讀
主要特徵:
1、體小面大。一個體積恆定的物體,被切割的越小,其相對表面積越大。微生物體積很小,如一個典型的球菌,其體積約1mm,可是其表面積卻很大。
2、吸多轉快。微生物通常具有極其高效的生物化學轉化能力。據研究,乳糖菌在1個小時之內能夠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產朊假絲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3、生長繁殖快。相比於大型動物,微生物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
C. 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有益,例如:______、______等,少數微生物對人有害如:______、______等
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大多數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對人類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發酵在食品的製作中有重要的意義,甲烷菌可以凈化污水,乳酸菌可以製作酸奶、泡菜等.少數微生物對人類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可見題中的敘述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乳酸菌、酵母菌、甲烷細菌等;肺炎雙球菌;SARS病毒;黴菌等.
D. 有什麼對人類有益的微生物
有好多啊,喝的酸奶中就有,保加利亞乳酸菌,在我們的腸道中有大腸桿菌作為我們的腸道清道夫,還有在其他發酵中起作用的菌,釀酒釀醋等都有起作用的菌
E. 微生物對人有利有哪些方面
(1)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生物也叫益生菌,包括酸奶中的乳酸鏈球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還有幫助消化的酵母菌.(2)工業和醫葯領域,一些微生物可以為人類生產很多產品,比如生產醫葯,釀酒,生產食品添加劑:檸檬酸、味精、乳酸等.(3)環境保護領域,微生物可以降解或轉化污染物.(4)農業領域,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農葯是發展綠色農業必不可少的農資,益生菌也可以添加到飼料里,用於畜禽養殖.(5)微生物在生物能源領域中也有很大的用處,如:生產燃料乙醇、沼氣、氫氣等.
F. 哪些細菌對人體有益
乳酸菌、酵母菌、啤酒片球菌、釀酒酵母菌、乳酸鏈球菌等。
1、乳酸菌: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類能利用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大量乳酸的細菌的統稱。這類細菌在自然界分布極為廣泛,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至少包含18個屬,共200多種。除極少數外,其絕大部分都是人體內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廣泛存在於人體的腸道中。
用於發酵食品中的細菌,主要有醋酸桿菌、非致病棒桿菌和乳酸菌3種。
G. 有什麼對人類有益的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有些人誤將真菌當作細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過系統生物學教育者。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葯、診斷試劑和應用於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於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後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於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並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葯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於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並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晶元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於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後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於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鹼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葯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H. 列舉對人類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
有益的:蠟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乳酸球菌、糞鏈球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纖維素菌等。
有害的:破傷風桿菌,肉毒桿菌,肺炎雙球菌,鼠疫桿菌,霍亂弧菌等。
I. 有哪些對人體有利的微生物
種類很多。
這類微生物也稱「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體腸胃生長的、對人體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細菌或真菌。它們大多存在於人的腸道里。
人的腸胃中多達500多種細菌,總體分為3類:
1、有益菌,對身體健康有益處的細菌,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
2、條件性有害菌,在正常情況下,對人體稍微有點好處,如大腸桿菌;
3、致病菌,對人產生危害的細菌,如產氣莢膜桿菌、綠膿桿菌等。
具體說,有益菌對人體健康有以下一些好處:
1、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有益菌能降低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阻止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利用等。
2、合成維生素我們從膳食中攝入的維生素量遠遠不能滿足人體所需,因此,部分維生素是由有益菌群在腸道中合成的,尤其是維生素K,在食物中含量非常少,有益菌群的減少,將會導致維生素K缺乏症,產生腹瀉和凝血障礙性疾病等。
3、促進鈣、鐵、維生素D的吸收乳酸桿菌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酸,酸會提高鈣的可溶性,並直接刺激胃腸道最大限度地吸收鈣、鐵、鋅等。實驗結果顯示,在普通情況下,我們僅能吸收消化鈣的1/3,通過攝入mamiai活性益生菌,鈣的吸收能提高到攝入量的2/3。因此,有益菌的繁殖有利於減緩老年人骨質疏鬆的過程,促進嬰兒的發育。
4、提高免疫力腸道裡面存在有益菌和有害菌,如果有益菌占據了腸道的表面,有害菌就沒有了生存的位置,這叫「站位性保護」,位置就那麼多,有益菌佔得多了,有害菌在營養競爭上就處於失敗狀態,生長發育受到抑制。因此,當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將阻止外面的病原體入侵腸道,構築成一個生物屏障。而且腸道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質,激活並強化腸道的免疫系統。
5、抗癌益生菌能降解亞硝胺,消除亞硝胺的致癌性,而且促進腸道蠕動,像老年人經常便秘,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就滯留在腸道並威脅腸道表面,誘發腸道腫瘤,引起癌變。蠕動加快後,這些有害菌就隨著糞便排出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