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因子是什麼

生物因子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4 19:34:12

⑴ 生物的生物因子是什麼

生物因子是生態因子中的一種,組成環境的因素就稱為環境因子,也就是我們說的「生態因子」。生態因子通常分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兩類。非生物因子包括溫度、光、濕度、pH、氧等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則包括同種生物的其他有機體和異種生物的有機體,前者構成種內關系,後者構成種間關系。

⑵ 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做什麼它分為什麼和什麼

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做生態因子。
生態因子分為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人為因子三大類。非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氣候因子(如光照、溫度等)、水分因子和土壤因子等。生物因子主要指植物之間的機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動物對植物的攝食、傳粉和踐踏等。人為因子包括人類的墾殖、放牧和採伐,環境污染等,是一類非常特殊的因子。

⑶ 什麼叫做生物因子

它包括空間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有機體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生 態 因子—— 組成環境的因素就稱為環境因子,也就是我們說的「生態因子」。
Top二、生態因子的分類
生態因子通常分為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和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兩類。
非生物因子包括溫度、光、濕度、pH、氧等理化因子;
生物因子則包括同種生物的其他有機體和異種生物的有機體,前者構成種內關系,後者構成種間關系;Top三、生態因子的作用方式
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作用—— 環境的非生物因子對有機體的影響。
反作用 —— 有機體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和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捕食、寄生等。
Top四、限制因子的概念
定義:在眾多的環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過某種生物的耐受性極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長、繁殖或擴散的因素,叫限制因子。
2. 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
利比希是19世紀德國的農業化學家,他是研究各種因子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先驅。他提出:「植物的生長取決於那些處於最少量狀態的營養成分」。他的基本思想是,每種植物都需要一定種類和一定量的營養物質。如果環境中缺乏其中的一種,植物就會死亡,如果這種營養物質處於最少量狀態,植物的生長就最少。這就是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
3.謝福爾德的「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只是提出因子處於最小量時可能成為限制因子。但事實上,因子過量時同樣可以成為限制因子。因此,每種生物對每一種環境因素都有一個能耐受的范圍,一個生態上的最低點和一個生態上的最高點。最低點和最高點(或稱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間的范圍,就稱為生態幅或生態價。
耐受性定律 ——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不足或過多,即當其接近或達到某種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時,就會使該種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物種的耐受性限度圖解*
4、限制因子概念的意義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時極端復雜的,要弄清所有的生態因子的作用是不可能也是不切實際的。從限制因子的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某種特定生物來說,各種可能的生態因子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生態學家就可以從眾多的生態因子中找到可能的「薄弱環節」,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那些可能是限制因子的環境條件上。(例如)
一般來說,若某生物對某種生態因子有較寬的耐受限度,而在環境中這種特定因子又相當穩定,量也適中,那麼,這個生態因子對該種生物就不大可能成為限制因子。相反,若某生物對某種生態因子的耐受能力有限,而在環境中又變化較大,它就有可能成為限制因子而應加以認真研究。
Top五、生態因子的其他作用
因子補償作用
除了能適應環境外,在一定程度范圍內,生物還能改變自然環境,減少溫度、光、水等生態因子的限製作用,這就是生物對因子的補償作用。這種補償作用常見於群落水平中,但在種內同樣可以見到。
群落水平上的因子補償作用的例子很多。例如在一個實驗微宇宙中,整個群落的呼吸(如以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為指標)隨環境溫度的變化很小,而微宇宙中的一個種(例如水蚤)的呼吸則明顯隨溫度而改變。原因是群落中生物種類很多,它們的最適溫度各不相同。但通過不同種間的生理調節和適應,整個群落就得到補償,從而使群落整體的CO2釋放量變動很小。這里就是生物(各個種)對環境因子(CO2釋放量)的補償作用(使群落整體CO2釋放量變動很小)。
信號作用生物還能利用一些生態因子的周期性變化,以作為確定時間,調節其生理節律和生活史中的各種節律的線索。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光照周期。
光照周期在一定地理緯度和一定季節是不變的,年年如此。例如,白晝延長意味春、夏的來臨,白晝縮短表示秋、冬來臨。於是,光照周期的變化就成為一個季節變化的信號,動物就依據這個信號調節自己的活動。
Top六、一些重要的非生態因子及其生態作用
早期的生態學教科書,主要是分章詳細敘述各種環境因子,尤其是生物因子對動物生活的作用。但近年來,由於生態系統生態學和種群生態學的發展和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環境分析的篇幅便日益減少。考慮到這種情況,這里我們對於非生物因子的作用只作概述性的介紹。

⑷ 生物因素是指什麼

生物因素是指影響生物生長、形態、發育和分布的任何其它動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動,屬生態因素中的一類因素。生物因素可分為種內因素和種間因素,或者叫作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
一、種內(因素)關系
種內關系指的是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的關系,叫做種內關系。生物在種內關繫上,既有種內互助,也有種內斗爭。
1、種內互助。種內互助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種內關系,表現為同一種群內部個體之間相互幫助,共同抵抗不利因素。具有明確社會分工的動物(如螞蟻、蜜蜂、獅子、狼等)往往集群生活,群體中有的負責捕食、有的負責防衛,共同維系種群的存在,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常見的種內互助。沒有社會分工的動物種群內互助關系也是常見的,例如食草動物羚羊、斑馬等通常集中取食,發現捕食者後通過叫聲、警惕行為等向其他同伴報警。
2、種內斗爭。種內斗爭(有時也表述為「種內競爭」)是另一個種內關系,是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為爭奪光照、食物、空間、配偶、權利等發生的個體相互對抗的關系。例如,植物為了爭奪陽光、水分、營養物質,個體間相互制約甚至某些植物會釋放有毒化學物質,抑制周圍個體的生長。種內斗爭激烈程度是由種群的密度決定的,這是因為在資源一定的前提下,種群密度越大個體平均資源越少,更易造成對資源的爭奪。
3、其餘關系。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種內關系:①同類相食:肉食性鱸魚在水體中沒有其他獵物存在時,會以本種幼魚為食;雄螳螂在完成交配後往往是雌螳螂的一頓美餐,這些現象被稱作「同類相食」。②種內寄生:生長在大海深處的鮟鱇,其雄性發育至一定程度,就會選擇一條合適的雌魚,咬破雌魚腹部的組織並貼附在上面,而雌魚的組織生長迅速,很快就包裹住雄魚。最後,雌魚帶著自己體內的雄魚一齊遨遊海底,雄魚一生的營養也由雌魚供給,這被稱作「種內寄生」。
二、種間(因素)關系
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正相互作用和負相互作用。所謂正相互作用就是生物之間彼此有利或其中一方有利另一方無害,按其作用程度分為偏利共生、原始協作和互利共生三類。而負相互作用是一方的存在對另一方有不利,包括競爭、捕食、寄生和偏害等。
1、偏利共生。偏利共生對共生的一種生物有益而另一種生物無大的影響。如鯊魚和向導魚,向導魚以鯊魚吃剩的食物為食,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躲到鯊魚的嘴裡。但是,向導魚的存在對鯊魚幾乎沒什麼影響,人們所說的「鯊魚視力不好,向導魚為鯊魚識途」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鯊魚的嗅覺十分靈敏,鯊魚追蹤獵物主要依賴嗅覺。藤壺附生在鯨魚或螃蟹背上,也是典型的偏離共生關系。
2、原始協作。原始協作也稱作協作共生、互惠,共生的兩種生物彼此皆獲利,但二者分開均可獨立生存。如某些食蟲鳥以有蹄類動物身上的外寄生蟲為食,遇敵時又為有蹄類報警;海葵和寄居蟹,海葵固著在寄居蟹的螺殼上,被寄居蟹帶來帶去,使其能夠捕食食物,而海葵則用有毒的刺細胞為寄居蟹提供保護,使其不易遭受天敵的攻擊。
3、互利共生。共生的兩種生物彼此皆獲利,但二者分離後至少一方不能正常生存。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地衣,它是單細胞藻類和真菌的共生體。真菌的菌絲已經深深地長入藻類細胞的原生質體中,使二者結合為一體。在地衣中,單細胞藻類分布在內部,形成光合生物層或均勻分布在疏鬆的髓層中,進行光合作用為整個生物體製造有機養分;菌絲纏繞並包圍藻類,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為光合生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4、競爭。生物學中「競爭」特指種間競爭,是不同種群或不同種生物個體間為爭奪空間、食物等資源而產生的相互對抗的現象。常常是獲勝方占據資源,另一方被消滅或被迫離開,但也可能是二者共存,但都受到抑制。兩種生物競爭激烈程度受二者生態位(一種生物在群落中占據的位置,包括食物和棲息地兩方面)重疊程度大小的影響,重疊程度大意味著二者擁有更多的共同食物來源、棲息地,那麼競爭就會更激烈。
5、捕食。捕食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常見的捕食關系如狼與羊,獅子與野豬等,注意的是食草動物與草的關系也是捕食,前者成為捕食者,後者稱為被捕食者。然而,捕食關系中捕食者並非永遠是動物,有些特殊的植物也可捕食動物。
6、寄生。寄生,是指兩種生物一種生活(寄生生物)在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表或體內,通過汲取寄主的養分存活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普遍存在,幾乎每一種生物均被其他生物寄生。在寄生關系中寄生生物是受益方,寄主是受害方。根據寄生生物最終會不會將寄主殺死,可以分為寄生和擬寄生。寄生一般不會導致寄主死亡,而擬寄生往往造成寄主死亡。
7、偏害。當兩個物種在一起時,一個物種的存在對另一物種起抑製作用,而自身卻無影響。多存在於植物類群中,很多植物可以分泌特殊的化學物質抑制其他植物生長。另外,有些微生物會合成並釋放抗生素來抑制其他生物生長。
 

⑸ 什麼是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同種生物的其他有機體和異種生物的有機體

⑹ 生物因素包括什麼

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其他生物的影響,它們之間存在著捕食、寄生、共生、競爭、合作等關系。
①捕食關系: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的現象。如羊吃草、青蛙捕食昆蟲 。
②寄生關系: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並且從這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攝取營養物質維持生存的現象。如菟絲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③共生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離開後一方或雙方都難以生存的現象。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④競爭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爭奪資源、空間等的現象。如雜草和農作物爭奪養料和生存空間。
⑤合作關系: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為有利的生活關系.兩者彼此分開後仍能獨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在自然狀態下,影響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各種生物,如影響某一株小麥生活的生物因素不僅包括它周圍的雜草、農業害蟲、鼠類等,還有它周圍的其他小麥植株。

⑺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什麼

由生物本身引起生態變化的叫生物因素,如:動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等
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叫生態因素, 如:光, 水, 溫度, 空氣, 土壤等,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屬於生態因素.

⑻ ST因子是什麼

1、ST因子是生物因子中的一種。因子與因子之間能發生各種相互關系,這種相互關系既表現在種內個體之間,也存在於不同的種間。生物因子在動物有機體的存活和數量消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ST因子在控制血壓上,向來都有不錯的效果。有些高血壓患者食用了ST因子後,血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說是最天然的改善方式。

3、關於口服補充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是由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構成,經口服後在胃內會被人的胃液(包括稀鹽酸、蛋白酶)破壞,進行腸道後還會被胰腺分泌的胰液(包含胰的相關酶,可以分解蛋白)破壞,最終水解為氨基酸,所以其它生物的內因子、激素等不會在人體內起作用。

(8)生物因子是什麼擴展閱讀:

ST因子長期含服效果:

1、增強免疫系統,增進內分泌平衡。

2、幫助減緩更年期帶來的不適。

3、改善皮膚粗黑、暗沉、青春痘困擾。

4、含有精神不佳、失眠、視力不佳者所需之營養素。

5、平穩情緒、振奮精神。

6.、促進肌膚光澤亮麗、養顏美容。

7、男女過了二十五歲以後,內分泌及身體機能到達顛峰,接著就需要照顧及保養,所以二十五歲以上的人,不論男女,都適合食用ST因子。

⑼ 什麼是生物因子危險度等級區分之有何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19489--2004《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根據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為4級:1.危害等級Ⅰ(低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不會導致健康工作者和動物致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因子。2.危害等級Ⅱ(中等個體危害,有限群體危害)能引起人或動物發病,但一般情況下對健康工作者、群體、家畜或環境不會引起嚴重危害的病原體。實驗室感染不導致嚴重疾病,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並且傳播風險有限。3.危害等級Ⅲ(高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能引起人或動物嚴重疾病,或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觸而在個體間傳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蟲葯治療的病原體。4.危害等級Ⅳ(高個體危害,高群體危害)能引起人或動物非常嚴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癒,容易直接、間接或因偶然接觸在人與人,或動物與人,或人與動物,或動物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病原體。

閱讀全文

與生物因子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