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生物安全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生物技術的進步,生物安全已成為一個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等諸多領域的世界性安全與發展的基本問題。許多國家高度重視生物安全,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戰略,作為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的戰略制高點。
生物安全的內容主要有:危險性病原物與人類健康、外來有害生物與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生物安全、實驗室生物安全、生物防恐等。
其中每一項內容都可擴展為一個宏大的課題,如基因技術的安全性、遺傳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生物武器的控制、外來生物入侵、重大突發性疾病的防控等。
Ⅱ 什麼是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於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 並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基於生物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人們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所謂生物安全 通常是指由於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 以及對它們採取的一系列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生物安全與公共衛生 社會穩定和國家戰略安全有關 國際生物安全形勢的發展正處於大動盪 大變革的重要轉折點 從短期來看 生物安全風險通常是可控制的 但它們面臨棘手的問題 例如生物攻擊的威脅 新出現的緊急情況和雙重用途技術風險 從長遠來看 戰略安全風險增加 迫切需要戰略指導和技術突破
Ⅲ 生物安全等級第三,四級的病毒都有哪些
隨著信息交流溝通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於“生物安全”也有一定的了解跟關注,生物安全指的是生物性的傳染媒介通過直接感染或間接破壞環境並且對人類、動植物產生危險。由此,現在一般分等級對生物安全進行界限,其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第三、第等級的病毒。
Ⅳ 什麼是生物安全
1.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地球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以及與其所生存自然環境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豐富的生物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由於食物鏈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種植物,往往有10~30種依附於這種植物的動物和微生物也隨之消失。每一物種的消失,必然會減少自然和人類適應變化條件的選擇餘地。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不僅惡化了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而且限制了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和發展機會的選擇,甚至嚴重威脅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與發展。
2.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外來物種給當地生物和環境造成的危害,而這種危害常常是災難性的。
3.轉基因生物。人類為了自身的生活並獲得足夠的食物,大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來改造目前人類栽培、養殖的生物和基因,出現了轉基因生物。這對於一個地區和全球生態系統是福是禍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因此就存在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地球上的生物經過千百萬年的演變進化,各自擁有區別於其他物種生物並且相對穩定的遺傳物質基礎——基因。在自然規律下,交叉繁殖只會在相同的物種之內發生,使得物種的變化速度相對緩慢。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在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基因技術的進步對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種群也帶來了基因雜交、漂移、變異的風險。大量的轉基因生物形成了特殊的生命形式,以超過自然進化千百萬倍的速度介入到自然界中來。這是否會打破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從而導致對環境的危害,還不得而知。轉基因生物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威脅可能造成農作物品種單一化,形成害蟲害草的抗葯性,威脅生物多樣性及其生物遺傳。轉基因生物還可能導致野生生物種類資源缺失,並極有可能使變異後的基因或轉基因通過生態和遺傳渠道影響整個地球的生物和生存環境。
Ⅳ 涉生物安全單位包括哪些
摘要 親,生物安全涉及公共衛生安全、農業生物安全、生物資源安全、資源環境安全、防禦生物恐怖襲擊等多個領域。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有力維護生物安全,需要在加強科技保障和制度保障方面積極努力。
Ⅵ 生物安全都有那些
能說具體點嗎?就目前生物安全方面分類還是比較多的,就高中生物方面可以說,基因安全,生物種類的多樣化,轉基因動植物等等都是生物安全方面的
Ⅶ 生物安全六個原則包括什麼
法律分析:生物安全的六個原則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三條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生物安全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
Ⅷ 生物安全防護措施有哪些
生物安全防護措施主要是指生物實驗室的防護措施。我國生物安全實驗室是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而進行分級,一共分為四級。
一級: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危害較低,不具有對健康成人、動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這類的實驗室可以處理較多種類的普通病原體,例如犬傳染性肝炎、 非感染性的埃西里氏大腸桿菌,以及對於非傳染性的病菌與組織進行培養。 在這個水平中需要的防範問題的生物危害性的措施是微乎其微的,手套和一些面部防護。在一般情況下,被污染的材料都留在開放(但分別註明)廢棄物容器。實驗後洗凈程序與我們在許多方面對現代日常生活對於微生物的預防措施皆相同。實驗室環境中使用的所有細胞和/或細菌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須經過高壓釜的滅菌消毒處理。實驗室人員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程序中必須經由普通微生物學或相關科學訓練的科學家監督且必須事先訓練之。
二級: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潛在危險的致病因子,對健康成人、動物和環境不會造成嚴重危害。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這類實驗室較能處理較多種的病菌,且該病菌僅造成輕微的疾病給人類,或者是難以在實驗室環境中的氣溶膠中生存。適合它的病原體包括各種細菌和病毒但僅造成輕微的疾病給人類,或者是難以於實驗室環境中的氣溶膠存活,如艱難梭菌、大部分的衣原體門、A;B與C型肝炎、 A型流感、萊姆病、沙門氏菌、腮腺炎病毒, 痳疹病毒、艾滋病毒,羊搔癢症, 抗葯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與VRSA。實驗人員與處理病原體人員需為特定培訓和高級培訓的科學家;實驗時限制特定人士的出入;採取極端的防治污染物品預防措施; 在生物安全櫃或其他物理遏制設備進行可以創建;在可能造成傳染性氣融膠或噴霧被製造時必須在二級生物安全櫃進行。
三級: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主要通過氣溶膠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對動植物和環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預防治療措施。該級別適用於臨床、診斷、教學、科研、或生產葯物設施,這類實驗室專門處理本地或外來的病原體且這些病原體可能會藉由吸入而導致嚴重的或潛在的致命疾病。這些病原體包括各種細菌,寄生蟲和病毒可能導致人類嚴重的致命性疾病,但已經有治療法包含炭疽桿菌、結核桿菌、利什曼原蟲、鸚鵡熱衣原體, 西尼羅河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 東部馬腦炎病毒, SARS冠狀病毒、傷寒桿菌、貝納氏立克次體、裂谷熱病毒、立克次氏體與黃熱病毒。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在對於致病性和潛在的致命或致病性病原體的具體培訓,且必須被對於此方面有經驗之適任科學家之監督。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過程是在生物安全櫃,專門設計的通風櫃,或備有其他物理抑制裝置/穿著適當的個人防護衣物和設備的人員進行。該實驗室具有特殊的工程和設計特點。
四級: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通過氣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或未知的、危險的致病因子。沒有預防治療措施。此級別需要處理危險且未知的病原體且該病原體可能造成經由氣溶膠傳播之病原體或造成高度個人風險,且該病原體至今仍無任何已知的疫苗或治療法,如阿根廷出血熱與剛果出血熱、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拉薩熱,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天花,以及其他各種出血性疾病。當處理這類生物危害病原體時必須且具強制性地使用獨立供氧的正壓防護衣。生物實驗室的四個出入口將配置多個淋浴設備、真空室與紫外線光室,及其他旨在摧毀所有的生物危害的痕跡安全防範措施。多個氣密鎖將被廣泛應用並被電子保護以防止在同一時間打開兩個門。所有的空氣和水的服務,將和來自生物安全實驗室將進行類似的消毒程序,以消除意外釋放的可能性。 當一個病原體被懷疑或可能有抗葯性時都必須在BSL-4實驗室進行處理,直到有足夠的數據得到確認必須在此規格實驗室持續工作,或移交至一個較低水平的實驗室。 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對於他們在處理極其危險的傳染性有具體和深入的培訓並且理解的標准和特殊的措施、抑制配備與設計特色。他們將會受到受過訓練與實地處理這些病原體的合格科學家的監督且實驗室的出入受到實驗室主管的嚴格控制。實驗室必須建立防止污染的協議,經常使用負加壓設備並准備或採用一個特定設備操作手冊,如此一來即使實驗室受到損害,會嚴重抑制透過氣溶膠傳播之病原體的爆發,而工作領域內的所有活動只限於III級生物安全櫃,或II級生物安全櫃一且只有配有生命支持系統與正壓通風的人才能使用。
Ⅸ 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工作主要有哪些
生物安全實驗室(biosafety laboratory ),也稱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通過防護屏障和管理措施,能夠避免或控制被操作的有害生物因子危害,達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實驗室和動物實驗室。
基礎實驗室——一級生物安全水平[1]
這種類的適用於已經確定不會對於成年人立即造成任何疾病或是對於實驗人員及實驗室的人員造成最小的危險(美國疾病管制局,1997).這類的實驗室可以處理較多種類的普通病原體,例如犬傳染性肝炎、 非感染性的埃西里氏大腸桿菌,以及對於非傳染性的病菌與組織進行培養。 在這個水平中需要的防範問題的生物危害性的措施是微乎其微的,手套和一些面部防護。不像其他種類的特殊實驗室,這類的實驗室並不一定需和大眾交通分隔出來,而在這類實驗室中僅需要再開放實驗台上依循微生物學操作技術規范(GMT)即可。在一般情況下,被污染的材料都留在開放(但分別註明)廢棄物容器。除此之外,這類型的實驗後洗凈程序與我們在許多方面對現代日常生活對於微生物的預防措施皆相同(例如:用抗菌肥皂洗滌一個人的手,以消毒劑清洗實驗室的所有暴露表面等)類似。實驗室環境中使用的所有細胞和/或細菌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須經過高壓釜的滅菌消毒處理。實驗室人員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程序中必須經由普通微生物學或相關科學訓練的科學家監督且必須事先訓練之。
基礎實驗室——二級生物安全水平
這類實驗室與生物安全級別1水平類似但其的病原體為中度對於人員和環境具有潛在危險。這類實驗室較能處理較多種的病菌適,且該病菌僅造成輕微的疾病給人類,或者是難以在實驗室環境中的氣溶膠中生存。適合它的病原體包括各種細菌和病毒但僅造成輕微的疾病給人類,或者是難以余實驗室環境中的氣溶膠存活,如艱難梭菌、大部分的衣原體門、A;B與C型肝炎、 A型流感、萊姆病、沙門氏菌、腮腺炎病毒, 痳疹病毒、艾滋病毒,羊搔癢症, 抗葯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與VRSA. BSL-2 BSL-1不同之處在於:
實驗人員與處理病原體人員需為特定培訓和高級培訓的科學家
實驗時限制特定人士的出入
採取極端的防治污染物品預防措施; 在生物安全櫃或其他物理遏制設備進行可以創建
在可能造成傳染性氣融膠或噴霧被製造時必須在二級生物安全櫃進行
防護實驗室——三級生物安全水平
該級別適用於臨床、診斷、教學、科研、或生產葯物設施,這類實驗室專門處理本地或外來的病原體且這些病原體可能會藉由吸入而導致嚴重的或潛在的致命疾病。這些病原體包括各種細菌,寄生蟲和病毒可能導致人類嚴重的致命性疾病,但目前已經有治療法包含 炭疽桿菌、 結核桿菌、 利什曼原蟲、 鸚鵡熱衣原體, 西尼羅河病毒, 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 東部馬腦炎病毒, SARS冠狀病毒、 傷寒桿菌、 貝納氏立克次體、 裂谷熱病毒、 立克次氏體 與 黃熱病毒.
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在對於致病性和潛在的致命或致病性病原體的具體培訓,且必須被對於此方面有經驗之適任科學家之監督。這被認為是中性或暖區(neutral or warm zone)。
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過程是在生物安全櫃,專門設計的通風櫃 ,或備有其他物理抑制裝置/穿著適當的個人防護衣物和設備的人員進行。該實驗室具有特殊的工程和設計特點。 雖然上述配備是被公認為必須設施,然而,一些現有的設施可能沒有所有的設施都符合生物安全3級(例如:雙門進入區和密封零滲透力配備(sealed penetrations))建議。在這種情況下,在可供接受的安全水平下進行例行程序的行為(例如:涉及鑒定病原體與人傳播的診斷程序、分類,葯物過敏試驗等),可在生物安全2級(P2)設施中實施,提供實驗室里過濾後的廢氣排放到室外,實驗室的通風平衡提供定向氣流進入室內,工作正在進行時限制進入實驗室的人士,嚴格遵循推薦的標准微生物的實踐與特別的做法,並配有生物安全3級安全設備。但實施這一生物安全水平3建議修改的決定只能由實驗室主任進行之。
最高防護實驗室—— 四級生物安全研究水平
此級別需要處理危險且未知的病原體且該病原體可能造成經由氣溶膠傳播之病原體或造成高度個人風險,且該病原體至今仍無任何已知的疫苗或治療法,如阿根廷出血熱與剛果出血熱 、 埃博拉病毒 , 馬爾堡病毒 , 拉薩熱 ,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 天花 ,以及其他各種出血性疾病。當處理這類生物危害病原體時必須且具強制性地使用獨立供氧的正壓防護衣。生物實驗室的四個出入口將配置多個淋浴設備、真空室與紫外線光室,及其他旨在摧毀所有的生物危害的痕跡安全防範措施。多個氣密鎖將被廣泛應用並被電子保護以防止在同一時間打開兩個門。所有的空氣和水的服務,將和來自生物安全4級(或P4)實驗室將進行類似的消毒程序,以消除意外釋放的可能性。 當一個病原體被懷疑或可能有抗葯性時都必須在BSL-4實驗室進行處理,直到有足夠的數據得到確認必須在此規格實驗室持續工作,或移交至一個較低水平的實驗室。 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對於他們在處理極其危險的傳染性有具體和深入的培訓並且理解的標准和特殊的措施、抑制配備與設計特色。他們將會受到受過訓練與實地處理這些病原體的合格科學家的監督且實驗室的出入受到實驗室主管的嚴格控制。該工廠是在一個單獨的建築物或在控制區域內的建築物,且與該區域內其他建築物完全隔離。且該實驗室必須建立防止污染的協議經常使用負加壓設被並准備或採用一個特定設備操作手冊,如此一來即使實驗室受到損害,會嚴重抑制透過氣溶膠傳播之病原體的爆發,而工作領域內的所有活動只限於III級生物安全櫃,或II級生物安全櫃一且只有配有生命支持系統與正壓通風的人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