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其它原生動物有哪些
原生生物是一種微小的單細胞生物,數量繁多,種類豐富,生活於池塘、湖泊、海洋和土壤中。原生生物至少有5萬種。有孔蟲
有孔蟲是一類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它們長有偽足,大多具有礦物質形成的硬殼,殼上多有口,殼壁上還有許多小孔。有孔蟲的身體由一團細胞質構成,細胞質分化為兩層,外層又薄又透明,叫作外質;內層顏色較深,叫作內質。外質圍繞著殼並且伸出許多根狀或絲狀的偽足,主要功能是運動、取食、消化食物、清除廢物和分泌形成外殼的物質。內質包在殼里,有一個或幾個細胞核,且還含有食物泡。絕大多數有孔蟲都是海生的。有孔蟲通常有兩種生殖方式,在發育過程中交替進行,即世代交替。無性生殖是由成熟的有孔蟲向外放出大量的配子母體,配子母體成熟後又大量放出帶鞭毛能游動的配子,有性生殖是兩個配子結合成合子,合子再發育,長大成為新的有孔蟲。
眼蟲
身體呈梭形,能分出前後來,前端有一根鞭毛,靠其攪動能在水中游泳,它最明顯的特徵是有一個能感光的「眼點」,故叫作眼蟲。它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尋找泥里的有機物為食;另一種依靠自己體內有葉綠素,和植物一樣可進行光合作用為自己製造食物。後一種生活方式反映了在某些環境下它是植物,這說明在原始最低等動物中,動、植物之間的界線還並不明顯。
紡錘蟲
紡錘蟲是一種已經絕滅的動物,生活在大約100米深熱帶或亞熱帶海底。它有鈣質殼,殼體隨著蟲子的長大不斷增多,並隨著它的演化而不斷增大,從發現的化石來看,最小的它不足1毫米,而大者可達20~30毫米。它最早出現在早石炭紀晚期,早二疊紀時極盛,不僅數量豐富且種類繁多,構造也變得復雜,但到了二疊紀末期就全部絕滅了。此類動物分布時間短、演化迅速、地理分布十分廣泛,更因其體形小,在二疊紀地層劃分上已成為十分重要的標准化石。放線蟲
放線蟲是一種具有硬質骨骼的原生動物,它的身體呈放射狀,體內有囊和氣泡,可以增加身體的浮力,使其適應浮游生活,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分布於全世界各個不同深度的海域。當放線蟲死亡時,它們的骨骼沉於海底,能形成海底軟泥。
赤潮
赤潮指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時間和范圍內水體變色的現象。通常水體顏色因赤潮生物的數量、種類而變成紅、黃、綠和褐色。赤潮會給海洋環境、海洋魚業和海水養殖業造成嚴重危害,對人類的健康也有影響。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一般指體型微小,沒有或僅有微弱游動能力,可隨水流而移動的水生動、植物。它們包括一些體型微小的原生生物,也包括某些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其他動物的幼體。浮游生物可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兩種。浮游生物是水域中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礎,由於它們分布廣,繁殖力強,所以可能會成為未來世界的主要食源。
浮游生物能「呼風喚雨」
最近,科學家們利用計算機模型來研究海洋浮游生物和大氣的關系,結果顯示,浮游生物數量的改變能引起海水溫度的改變,從而影響雲的形成。雲能阻擋陽光進入水中,並干擾從水中折返回大氣的能量,進而影響天氣的穩定性,甚至能夠明顯地影響從天晴到下雨的轉變過程。
Ⅱ 原生動物有哪些呢
原生動物有:綠眼蟲、角鞭蟲、衣藻、草履蟲、小瓜蟲、鍾形蟲等。
1、綠眼蟲
綠眼蟲是長梭形綠色的單細胞動物。它的前端略圓,後端尖削,體表被覆有彈性帶斜紋的表膜。綠眼蟲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池沼、水溝或緩流中,溫暖的季節能大量繁殖,常使池水呈現為綠色。
Ⅲ 原生生物的定義是什麼
原生生物是包含於最簡單的真核生物。全部生活在水中,沒有角質。
原生動物能分布在海洋、陸地、空氣中。寄生的種類,幾乎所有的多細胞動物和植物都能被寄生。此外,還有附生、共生、重寄生的類型。目前已描述的原生動物約6.8萬種,其中一半是化石種類 ,現生種類中,營自由生活的佔2/3,寄生生活的佔1/3。
從細胞結構上看,原生動物的單細胞相似於多細胞動物身體中的一個細胞。從機能上看,原生動物的這個細胞又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它能完成多細胞動物所具有的生命機能。
例如營養,呼吸,排泄,生殖及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這些機能由細胞或由細胞特化而成的細胞器(organelles)來執行。
所以不同的細胞器在機能上相當於多細胞動物體內的器官及系統。它們是在不同的結構水平上執行著相同的生理機能。構成原生動物的這個細胞在結構與機能上分化的多樣性及復雜性是多細胞動物中任何一個細胞無法比擬的。
所以從細胞水平上說,構成原生動物的細胞是分化最復雜的細胞。極少數原生動物是由幾個或許多個細胞組成,細胞之間可能沒有形態與機能的分化,也可能出現了初步的形態機能的分化,但每個細胞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
原生動物的形狀和生命周期
原生動物的形狀變化很大。有原生質隨意流動、形狀不定的變形蟲,有結構精巧的放射蟲和有孔蟲。
原生質體外面有一層細胞膜,有些鞭毛蟲,肉足蟲、纖毛蟲有硅質、鈣質、纖維質的外殼。細胞質中含有各種顆粒(油滴、澱粉、副澱粉、色素等)和各種細胞器。具有維持生命和延續後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動、營養、呼吸、排泄和生殖等。
與鞭毛蟲、肉足蟲、纖毛蟲相應的運動胞器有鞭毛、偽足和纖毛。孢子蟲是寄生的,借身體的屈曲、滑動等方式移動。
原生動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生殖期和孢囊。生殖期可分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大多數原生動物無性生殖用二分裂法。有性生殖有融合、接合、自體受精和假配3種。
寄生原生動物的大多數孢子生活史包括3個時期:裂體生殖期、配子生殖期和孢子生殖期。有明顯的無性世代與有性世代的交替。
Ⅳ 原生生物有哪些
原生生物有草履蟲、綠眼蟲、夜光蟲、太陽蟲等。原生生物,包含於最簡單的真核生物。全部生活在水中,沒有角質。可分為三大類,藻類、原生動物類、原生菌類。它們的細胞內具有細胞核和有膜的細胞器。比原核細胞更大、更復雜。有些原生生物可以
Ⅳ 原生動物有哪些常見種類
【營養】
(1)類似植物的藻類,含有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
(2)類似菌類的原生菌類,可分泌酵素,以分解外界的食物為小分子而吸收。
(3)類似動物的原生動物類,從外界攝取食物,進行體內消化,以獲得養分。另有些原生生物的營養方式兼具有植物和動物的特性,如眼蟲,在有光的環境下可行光合作用而自製養分,但在黑暗中則攝取環境中的養分,是一種混合式的營養方式。
【污水中】
原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人類發現的共有65000種以上,而現存的約有30000種。根據地區環境以及污水種類的不同,污水中的原生動物種類非常多,除非是極度不利於生物生存的工業污水,其他水體中的原生動物種類在30~100種上下浮動,而且不同地區的種類往往重合較少。最具代表性的,也就是初中生物都提過,隨便去哪家水池都可以採取的「草履蟲屬」的兩種大家——草履蟲和尾草履蟲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Ⅵ 原生生物都有哪些
原生生物包括4個大的綱:鞭毛蟲綱、纖毛蟲綱、肉足綱、孢子蟲綱。下面我分別就各綱舉幾種例子,如:鞭毛蟲綱里包括綠眼蟲、群體鞭毛蟲、夜光蟲、領鞭毛蟲、利氏曼原蟲、錐蟲、披發蟲等;纖毛蟲綱包括喇叭蟲、草履蟲、四膜蟲、鍾形蟲、櫛毛蟲等;肉足綱包括放射蟲、衣殼蟲、沙殼蟲、太陽蟲、變形蟲、有孔蟲等;孢子蟲綱就一種典型的,是瘧原蟲。這些已經夠用了吧!
Ⅶ 原生動物有哪些主要類群
大變形蟲 原生動物,肉足綱,變形蟲科。
生活在淡水溝渠、荷塘及水流緩慢、藻類較多的淺水中,以細菌、藻類及其他小原生動物為食。體無定形,直徑一般為200-400微米,原生質呈透明膠液狀,可分成兩層,外層均勻透明,滯性大,稱外質。內層色暗呈顆粒狀,流動性大,稱內質,內質含細胞核、伸縮泡及食物泡等細胞器。借細胞質流動,能從體表任何部位伸起突出稱偽足,故身體可改變形狀,稱變形蟲運動(最原始的運動方式)。速度極慢,在20℃時,每分鍾只能移動0.5-1微米。當遇到食物時(如細菌、藻類等),偽足即可伸出把食物包圍並裹入體內,形成食物泡,逐步進行消化。食物殘渣隨身體的運動從後部排出。代謝廢物及多餘的水,藉助伸縮泡經體表排出體外。當變形蟲長到一定大小時(約需三天),開始進行二分裂的無性方式繁殖,全過程約需30分鍾,於是一個變形蟲便分裂成兩個小變形蟲。在不利環境中,例如水池乾涸,食料不足時,能形成保護性胞囊,當環境適宜時,胞囊外膜破裂,大變形蟲便脫出活動。除大變形蟲外,還有一些類型的變形蟲與人關系密切,有的可直接危害動物和人,如痢疾形蟲,寄生在人體腸內,可穿過腸壁引起赤痢,若鑽入血管和淋巴管,則可旅行到肝、腦,在那裡生殖發育,引起潰瘍。急性患者如不及時醫治,往往在十天左右可以致死。鮭裂殖變形蟲能對經濟魚類造成嚴重危害。由於變形蟲結構簡單,容易培養,也是研究生命科學的好材料。有孔蟲 原生動物,肉足綱。多生活於海洋中,以底棲為主,僅幾種漂浮於海水表面。很少生活於淡水,均以矽藻及其他單細胞生物為食。它們是極古老的動物,自寒武紀至今均有遺跡,而且數量很大。有孔蟲死後,它的殼並不溶解,漸漸沉積海底成為軟泥,經不斷堆積,年久形成岩石,由於地殼變遷露出水面。據說,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由有孔蟲化石為主體的石灰岩砌成。現在,海底約有35%是被有孔蟲殼沉積的軟泥所覆蓋,地中海某海岸的沙中每克竟含5萬個有孔蟲的殼。有孔蟲不僅化石多而且演變快,不同時期有不同有孔蟲,因此可根據有孔蟲的種類,來確定地層的地質代和沉積相,對油層的發現與開發有重要指導作用。利什曼蟲 原生動物,鞭毛蟲綱。一種身體微小的營寄生生活的鞭毛蟲。因英國醫師利什曼而得名。它是對人體危害極大的寄生蟲。我國流行的是杜氏利什曼蟲,是黑熱病的病原體,故又稱「黑熱病原蟲」,被列入我國五大寄考蟲之一。主要流行於長江以北各省,特別是黃河故道。寄生於人體的利什曼蟲,除杜氏利什曼蟲外,還有熱帶利什曼蟲、非洲利什曼蟲,墨西哥利什曼蟲,並有很多亞種。
Ⅷ 什麼是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
(學名:Protista),是由原核生物發展而來的真核生物,並是植物、動物、真菌的祖先。原生生物大部分是單細胞生物,比原核生物更大、更復雜。有些原生生物可以藉助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原生生物界至少包含5萬種的生物,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藻類:後發展為植物界
原生動物類:後發展為動物界
原生菌類:後發展為真菌界
原生生物的特徵:
原生生物是簡單的真核生物,多為單細胞生物,亦有部份是多細胞的,但不具組織分化。這個界別是真核生物中最低等的。
製造養分的方式,有的跟真菌一樣,吸收外間的營養;有的能行光合作用,亦能捕食,例如裸藻。
所有原生生物都生存於水中。
常見的原生生物包括纖毛蟲(ciliates)、變形蟲、瘧原蟲、粘菌、浮游生物、海藻,也有光自營的單細胞游動微生物,如眼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