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身邊有哪些生物鍾現象(動植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個奇特的農場,100多匹毛驢是這個農場的職工,它們承擔了那兒所有的農活。有趣的是,正午時所有的毛驢都會自動停止工作,到了中午12點,誰也無法強迫它們繼續幹活。而到了下午6點,它們又會重新干起活來。
除此之外動物還懂得日程,燕子每年都要進行一次「長途旅行」。冬天,燕子南飛,到南洋群島、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地「避寒」;春暖花開的時節,它們又成群結隊地北上,早春二月,它們飛到我國的廣東,3月間到達福建、浙江及長江下游,4月初就可以在秦皇島看到它們的蹤跡。
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沿海,一年一度總有一群來自北冰洋的灰鯨前來「拜訪」。北半球漫長的冬天開始後,成百頭灰鯨告別北冰洋,以每小時6.4千米的速度南遊,穿越白令海峽,橫渡浩瀚的太平洋,在2月初到達墨西哥,旅程長達1萬千米。它們從不「失約」,每年到達的時間,最多相差四五天。
最奇妙的要算一種叫琴師蟹(也叫招潮小蟹)的動物了,這是生活在海灘上的一種小蟹,它的雄蟹有一隻巨大的螫,使雄蟹看上去就像一位正在拉小提琴的琴師,為此人們就把它叫做琴師蟹。白天,琴師蟹藏在暗處,這時它們身體的顏色會變深;夜晚,它們四齣活動,身體的顏色又會變淺。引人注目的是,琴師蟹體色最深的時間,每天會推遲50分鍾。要知道,大海漲潮和落潮的時間,每天也恰好推遲50分鍾。看來,動物與大海之間也有著某種默契。
每年5月,在月圓以後,美國太平洋沿岸會出現一次最大的海潮。閃閃發光的銀魚,就是被這一年一次的巨大海潮沖上海岸的。在海岸上,銀魚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又被海浪卷回大海。
究竟動物們的時間觀念來自何處?原來,在動物的體內有一種類似時鍾的結構,這就是生物鍾,正是它使動物的活動顯示出了極強的規律性。
科學家用蟑螂做了一個實驗。每當傍晚時分,它們都顯得特別活躍。科學家把蟑螂關在一個黑暗的籠子里,發現它們的活動周期是23小時53分,和地球的自轉周期非常相近!那麼蟑螂的生物鍾在哪裡呢?科學家在蟑螂的食道下方,終於找到了這個生物鍾,它是一種神經組織,這一組織能在體內有節律地產生控制蟑螂活動的激素。
如果把一種綠蟹的眼柄摘除,它們的體色隨晝夜變化的規律就會消失,這說明綠蟹控制這一規律的生物鍾就在眼柄內。
近年來發現,鳥兒的生物鍾就在它腦子的松果腺細胞里。一到黑夜,雞的松果腺細胞便分泌一種叫黑色緊張素的激素,使雞知道該去睡覺了;如果把一隻麻雀的松果腺摘除,這只麻雀每天的活動周期就消失了,這時若將別的麻雀的松果腺移植進去,活動周期便恢復了。
現在已經知道,生物鍾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有和晝夜相適應的日鍾,有和潮汐相適應的潮汐鍾,還有和地球公轉、季節變化相適應的年鍾。正是這些生物鍾,使動物能在大自然中,正常地生活、覓食和活動。
2. 你知道哪些動植物身上的"生物鍾" 越多越好
牽牛花總是早晨開花.
貓的眼睛中午是一條縫,晚上是圓的.
公雞總是早晨打鳴.
3. 動植物的生物鍾是怎樣的
在自然界里,很多生物的活動都受到「生物鍾」的影響。如雄雞黎明報曉,貓頭鷹晝伏夜出,在潮水到來時招潮蟹就出現在洞口,都是生物鍾在起作用。
有一種琴師蟹的動物。白天,琴師蟹藏在暗處,這時它們身體的顏色會變深;夜晚,它們四齣活動,身體的顏色又會變淺。
有些植物也是按照自己的生物鍾來活動的,如牽牛花在太陽出來之前就打開了喇叭,蒲公英在清晨6時才綻出花蕊,該中午開的花就中午開,該晚上開的花就晚上開。
4. 生物鍾有哪些種類
生物鍾學(Chronobiology 希臘語:Chronos = 時間;Biology = 生物學)是一門科學,它的任務是研究生物體內與時間有關的周期性現象,或曰這些現象的時間機制。生物節律是憑經驗總結得出的,但有其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基礎。生物鍾學與所謂的生理節律無關。 概述 生物鍾學的研究目的,是生物體內生理和行為的時間機制。在這種機制中,生物體內部的時鍾系統所產生的節律是主要的。 三大中心問題: 生物節律有哪些類型?它們是怎樣影響生物的生理過程的? 節律是內在的嗎?如果是,哪裡是產生節律的發生器,哪裡是起搏點,它們怎麼運作? 哪些是外源性的,周期性的因素,即是所謂的時間伺服器,它們又是怎樣作用於生物時鍾的? 生物時間機制對所有的生物都很重要,而且在目前所有被研究的生物里科學家都找到了其時間節律現象。生物體內有很多過程雖然彼此相關,但在時間上都是有所區別的。還有一些過程不但受到內在因素制約,還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時間上的區別之一就是各種行為各具其規律性——在一個大范圍內觀察這種規律性,就可以稱之為生物節律。周期的長度由毫秒到年不等。細胞分裂,呼吸,心跳和行為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生物鍾學對人的意義在近年來越來越重要,因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頻繁地逆這種生物鍾而行。在醫學方面已經確定,服葯時間對葯效影響甚大。在化療中,若因就節律給病人服用細胞抑制劑的話,調制葯物的濃度就可以比其他給葯時間所採用的濃度降低很多。 生物節律的例子 在下面的表格中列舉了一些人體生理功能的每日周期性變化。 體溫在晚睡醒來之前就已經開始升高。就是說人體已經為快要到來的活動做准備。 就是在黃昏或夜行性的動物,甚至是植物,都存在這種「做准備的」的現象。 植物在日出之前就會激活光合作用相關器官,為光合作用做准備,以最長時間的利用光能。 很多植物在日間某些時候會展開或合上其花朵。還有一些植物,在一段日子裡花朵相繼開放,只在特定的鍾點合成香料和花蜜。蟲媒如蜜蜂就在會恰在此時到訪。 鍾點 (小時) 高潮 2:00 惰性 3:00 出生率 4:00 死亡率 6:00 尿液體積 9:00 睾酮生成 11:00 尿液的酸性 12:00 血蛋白 13:00 健康,體溫 14:00 心跳,麻木狀態 16:00 體重 18:00 血壓 19:00 牙疼 22:00 白細胞 24:00 外科手術死亡率 生物節律的種類 根據周期長度,將生物節律分為四種: 超晝夜的(亞日的)節律(Infradian Rhythmus),該詞源於拉丁語:「infra」為「底下」,「dies」為「日」,亦即周期比一天長的節律。 例如鳥類的遷徙;季節性的(大概 365.25天長)冬眠;還有與退漲潮相關的半月周期,如在滿月、新月出現大潮,而半月時出現小潮(大概 14.25 天),銀漢魚只在漲潮時在岸上產卵;或者太陰日節律的,以28.5為周期(磯沙蠶屬)。 近潮汐節律(Circatidal Rhythmus),跟隨12.5小時的潮汐節律。一些海岸線的動物有這種節律,例如水生的蟹類動物漲潮時才會活動,而生長在岸上的蟹則會在退潮時覓食。 次晝夜(超日)的節律(Ultradian Rhythmus)源於拉丁語的「ultra」(超)和「dies」(天、日),其頻率超過日頻率,就是說一天出現兩次以上(嚴格來說是整數次,這是與近潮汐節律的區別)。這些短於24小時的節律的例子有蝙蝠的捕食周期、成人90分鍾睡眠循環、垂體的間歇性荷爾蒙分泌等。 近晝夜節律(Circadiane Rhythmus)來自拉丁語「circa」(大約)和「dies」,為接近24小時長的節律,如人類睡眠和蘇醒、植物的葉運動等。 研究得最徹底的是近晝夜節律,當然有歷史的原因——近晝夜節律比周年節律更明顯,但更重要的是近晝夜節律對人類來說更有現實意義。以下講解若無特別說明,都是指近晝夜節律。 生物鍾的位置 首先說明:生物體內並沒有日常意義的「時鍾」,它不會告訴生物體鍾點日期。生物鍾在哪裡?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因物種而異的。因為很多節律與光有關,所以人們可以優先在與光感受器相聯系的器官中尋找生物鍾的位置。
5. 那些動植物也具有生物鍾。
很多植物都擁有自己的生物鍾,人也有自己的生物鍾,舉幾個簡單例子:
在南非有一種大葉樹,它的葉子每隔兩小時就翻動一次,因此當地居民稱其為「活樹鍾」;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種野花能報時,每到初夏晚上8點左右便紛紛開放,被稱為「花鍾」。
哺乳動物的皮膚組織里存在生物鍾,而且與腦內的生物鍾步調一致
牽牛花一定要在清晨開,葫蘆和夜來香的花一定要在晚上開,另外還有許多種花也在特定的時間開放。假如我們調查一下各種植物的開花時間,就可能做出一個由花卉指示時間的鍾來。
6. 自然界中動植物的「生物鍾」表現在哪
牽牛花大約在清晨四點打開喇叭。
五點鍾,野薔薇綻開笑臉。
六點鍾,蒲公英向你點頭。
到了太陽當頂的中午,美麗的午時花才展現它的美貌。
夜幕降臨,夜來香不聲不響地散發出它的香味。
東方欲曉,百鳥就開始啼鳴了。
日落西山,躲在地洞里的田鼠開始活動了。
貓頭鷹白天睡覺,夜間到田野中巡邏捕鼠,不用小鬧鍾,到時候它自然就醒了。
辛勤的蜜蜂一早飛向牽牛花,中午飛向午時花。
至於夜蛾,它們是夜來香的客人。每天晚上,總是准時去拜訪它。
7. 舉例說說自然界中動植物的「生物鍾」表現在哪些地方
舉例說說自然界中動植物的「生物鍾」表現在哪些地方
豬、牛和羊:在白天活動.夜晚開始入睡。
貓:在白天睡大覺。夜晚開始活躍。
鼯鼠:白天呆在樹洞里,夕陽西下後才鑽出來活動。
鳥兒們也都是按時「起床」的。
東方欲曉,公雞就一躍而起,首先「引吭高歌」。
接著,鴨群蘇醒了,爭先恐後地發出「嘎嘎」聲;
沒多久,早起的麻雀也吱吱喳喳地喧鬧開了;
白頭翁是喜歡睡懶覺的,金色的陽光早已普照大地,它們才慢騰騰地放開歌喉。
琴師蟹白天藏在暗處,這時它們身體的顏色會變深;夜晚,它們四齣活動,身體的顏色又會變淺。
蟑螂每當傍晚時分,它們都顯得特別活躍。科學家把蟑螂關在一個黑暗的籠子里,發現它們的活動周期是23小時53分,和地球的自轉周期非常相近!
8. 生物鍾有哪些動物最少50種
報時蟲。
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種報時蟲,每過一小時就變換一種顏色,於是在那裡生活的家家戶戶就把這種小蟲捉回家,看它變色以推算時間。鳥類對燈光和各種各樣的化學干預尤其敏感。如果你發現籠子里的鳥兒第二天無精打采,沒有精力去吸引異性或者撫養幼鳥,那可能是因為它在夜間暴露在燈光之下,體內的生物鍾因此被打亂。發光單細胞藻膝溝藻的發光量有晝夜變化,近午夜時達到高峰。
動物生物鍾又稱動物生理鍾。它是動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鍾」,實際上是動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是由動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科學家在探索動物的秘密中,發現不少動物的習性和生理功能,都受到大自然節律的支配。動物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在大自然的光照、氣溫、濕度、氣壓、潮汐等各種因素不斷影響下,生理上不斷調節,逐漸形成了動物的晝夜和季節性的節律
9. 哪些動植物有生物鍾
1、含羞草的葉片會在白天張開、到晚上閉合,這是植物內源性晝夜節律性振盪的最早記錄。在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都具有預測環境中即將發生的事件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於生物鍾。
2、南非有一種大葉樹,它的葉子每隔兩小時就翻動一次,因此當地居民稱其為「活樹鍾」。
3、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種野花能報時,每到初夏晚上8點左右便紛紛開放,被稱為「花鍾」。
4、蛇床花花期 4~7月開花。凌晨三點開花。蛇床花(學名:Cnidium monnieri)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莖直立,中空,有分枝,稍具棱,有疏柔毛。基生葉有長柄,莖生葉柄較短,具鞘,抱莖;花白色;花萼有不明顯5齒裂;花瓣5,倒卵形,先端凹陷,內彎,雄蕊5枚,花絲細長。
5、自古道「花開花落自有時」,在中國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里,隨處可見一種黃色小花,每到開花季節,每天早晨太陽升起時,大約九點鍾左右,花朵就綻放,下午太陽落山時,大約六點鍾左右,花朵就閉合,每朵小花每天都是這樣,大約要持續一星期左右才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