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地球上生物的歷史大概多少年

地球上生物的歷史大概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4-25 08:19:00

❶ 地球上的生命大約起源於多少年前

46億年到35億年之間。

迄今為止,我們發現了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來自澳大利亞西部,距今約三十五億年前的岩石,這些化石類似於現在的藍藻,它是一些原始的生命,是肉眼看不見的.它的大小隻有幾個微米,到幾十個微米,因此我們可以說,生命起源它不晚於三十五億年.

同時我們知道地球的形成年齡大約在46億年前,有這兩個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到生命起源的年齡,大致可以界定在46億年到35億年之間.

拓展資料:

一假說提倡「一切生命來自宇宙」的觀點,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宇宙間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飛來」。這一假說認為,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種」可以隨著隕石或其他途徑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為最初的生命起點。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在已發現的星球上,自然狀況下是沒有保存生命的條件的,因為沒有氧氣,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又充滿具有強大殺傷力的紫外線、X射線和宇宙射線等,因此任何「生命胚體」是不可能保存的。

這個假說實際上把生命起源的問題推到了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去了,同時這個假說對於「宇宙中的生命又是怎樣起源」的問題,仍是無法解釋的。

❷ 地球上現存的生物是經過多少年進化來的

目前地球生物種類有數百上千萬種,各自分別起源的時間有所不同。說到所有的地球生物,最終都是起源於約40億年前出現的原始生命,種群的分化和獨立演化形成現代生物。

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最好材料就是化石,化石能夠記錄從地球誕生後不久到現代的信息,只是由於化石的分布問題,人類目前發現的化石大概只有一丟丟,目前科學家發現了幾種數十億年前的古老生物化石,2013年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澳大利亞發現了30多億年前的古老浮游生物化石,這種生物體長大約為20至60微米。

地球生命的起源問題將會是很長時間的一個謎題,現代科學家雖然通過實驗驗證了有機物可以在自然界由小分子物質碰撞反應產生,卻沒能解釋為什麼生物選擇了蛋白質和核酸為主要的構成物質,這兩種物質最終是怎樣聯系在一起的也沒能搞明白。

❸ 地球上大約多少年前就有了生物

生物學家告訴我們,大約在 36 億年前,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產生。
生命的起源和細胞的起源的研究不僅有生物學的意義,而且有科學的宇宙觀的意義。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應當追溯到與生命有關的元素及化學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過程應當從宇宙形成之初、通過所謂的「大爆炸」產生了碳、氫、氧、氮、磷、硫等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談起。
大約在66億年前,銀河系內發生過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凝集,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了太陽系。作為太陽系一員的地球也在46 億年前形成了。接著,冰冷的星雲物質釋放出大量的引力勢能,再轉化為動能、熱能,致使溫度升高,加上地球內部元素的放射性熱能也發生增溫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狀態。高溫的地球在旋轉過程中其中的物質發生分異,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為地核,較輕的物質構成地幔和地殼,逐漸出現了圈層結構。這個過程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大約在38億年前出現原始地殼,這個時間與多數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齡一致。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密切相關的。生命的構成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等是來自「大爆炸」後元素的演化。資料表明前生物階段的化學演化並不局限於地球,在宇宙空間中廣泛地存在著化學演化的產物。在星際演化中,某些生物單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於星際塵埃或凝聚的星雲中,接著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條件下產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過若干前生物演化的過渡形式最終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統,即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至此,生物學的演化開始,直到今天地球上產生了無數復雜的生命形式。
38億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穩定的陸塊,各種證據表明液態的水圈是熱的,甚至是沸騰的。現生的一些極端嗜熱的古細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於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謝方式可能是化學無機自養。澳大利亞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億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證據。
原始地殼的出現,標志著地球由天文行星時代進入地質發展時代,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也開始逐漸形成。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尚無較多的生物出現,一直到距今5.4億年前的寒武紀,帶殼的後生動物才大量出現,故把寒武紀以後的地質時代稱為顯生宙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時期。從生物界看,這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錄。從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個地殼薄、地熱梯度陡、火山—岩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岩層普遍遭受變形與變質、大氣圈與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也是一個硅鋁質地殼形成並不斷增長的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時期。
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現了一些范圍較廣、厚度較大、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因此,在岩石圈構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顯示了較為穩定的特點。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氣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隨著植物的日益繁盛與光合作用的不斷加強,大氣圈的含氧量繼續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類植物已十分繁盛,明顯區別於太古代。
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後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後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徵是後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後生動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體古植物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於繁盛,後期數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再從岩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震旦紀時地表上已經出現幾個大型的、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之上已經是典型的蓋層沉積,與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1977年10月,科學家再南非34億年前的史瓦濟蘭系的古老沉積里發現了200多個古細胞化石,便將生命起源的時間定在34億年前。不久,科學家又在35億年的岩石層中驚詫地找到最原始的生物藍藻,綠藻化石,不得不將生命源頭繼續上溯。
因為8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真核生物,那時候是震旦紀。而只有地球上有了充足的氧氣之後,真核細胞才可能出現.
而在此之前都是厭氧的原核生物 :)

❹ 地球生命的最初誕生 大概在多少億年前

地球生命的最初誕生 大概在多少億年前呢

46億年前


先是有機物大分子——單細胞生物——藻類——
生命的起源
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後,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了一段漫長的化學演化,就是說大氣中的有機元素氫、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種能源(如閃電、紫外線、宇宙線、火山噴發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機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氫、氨、磷酸等等).這些有機分子進一步合成,變成生物單體(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這些生物單體進一步聚合作用變成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質、多糖、核酸等.這一段過程叫做化學演化.蛋白質出現後,最簡單的生命也隨著誕生了.這是發生在距今大約36億多年前的一件大事.從此,地球上就開始有生命了.生命與非生命物質的最基本區別是:它能從環境中吸收自己生活過程中所需要的物質,排放出自己生活過程中不需要的物質.這種過程叫做新陳代謝,這是第一個區別.第二個區別是能繁殖後代.任何有生命的個體,不管他們的繁殖形式有如何的不同,他們都具有繁殖新個體的本領.第三個區別是有遺傳的能力.能把上一代生命個體的特性傳遞給下一代,使下一代的新個體能夠與上一代個體具有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特性.這個大致相同的現象最有意義,最值得我們注意.因為這說明它多少有一點與上一代不一樣的特點,這種與上一代不一樣的特點叫變異.這種變異的特性如果能夠適應環境而生存,它就會一代又一代地把這種變異的特性加強並成為新個體所固有的特徵.生物體不斷地變異,不斷地遺傳,年長月久,周而復始,具有新特徵的新個體也就不斷地出現,使生物體不斷地由簡單變復雜,構成了生物體的系統演化.
地球上早期生命的形態與特性.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態很簡單,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個體,它沒有細胞核,我們叫它為原核生物.它是靠細胞表面直接吸收周圍環境中的養料來維持生活的,這種生活方式我們叫做異養.當時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缺乏氧氣的,這種喜歡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生活的叫做厭氧.因此最早的原核生物是異養厭氧的.它的形態最初是圓球形,後來變成橢圓形、弧形、江米條狀的桿形進而變成螺旋狀以及細長的絲狀,等等.從形態變化的發展方向來看是增加身體與外界接觸的表面積和增大自身的體積.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細菌和藍藻都是屬於原核生物.藍藻的發生與發展,加速了地球上氧氣含量的增加,從20多億年前開始,不僅水中氧氣含量已經很多,而且大氣中氧氣的含量也已經不少.細胞核的出現,是生物界演化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原核植物經過15億多年的演變,原來均勻分散在它的細胞裡面的核物質相對地集中以後,外麵包裹了一層膜,這層膜叫做核膜.細胞的核膜把膜內的核物質與膜外的細胞質分開.細胞裡面的細胞核就是這樣形成的.有細胞核的生物我們把它稱為真核生物.從此以後細胞在繁殖分裂時不再是簡單的細胞質一分為二,而且裡面的細胞核也要一分為二.真核生物(那時還沒有動物,可以說實際上也只是真核植物)大約出現在20億年前.性別的出現是在生物界演化過程中的又一個重大的事件,因為性別促進了生物的優生,加速生物向更復雜的方向發展.因此真核的單細胞植物出現以後沒有幾億年就出現了真核多細胞植物.真核多細胞的植物出現沒有多久就出現了植物體的分工,植物體中有一群細胞主要是起著固定植物體的功能,成了固著的器官,也就是現代藻類植物固著器的由來.從此以後開始出現器官分化,不同功能部分其內部細胞的形態也開始分化.由此可見,細胞核和性別出現以後,大大地加速了生物本身形態和功能的發展.
生命的起源
關於生命起源的問題,很早就有各種不同的解釋.近幾十年來,人們根據現代自然科學的新成 就,對於生命起源的問題進行了綜合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根據科學的推算,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早期的地球是熾熱的,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氣體狀態,那時候是絕對不會有生命存在的.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目前,這種關於生命起源是通過化學進化過程的說法已經為廣大學者所承認,並認為這個化學進化過程可以分為下列四個階段.
從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根據推測,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開始進行的.當時,地球表面溫度已經降低,但內部溫度仍然很高,火山活動極為頻繁,從火山內部噴出的氣體,形成了原始大氣(下圖).一般認為,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氨 原始地球的想像圖
(左)原始大氣(右)有機物形成
(NH3)、水蒸氣(H2O)、氫(H2),此外還有硫化氫(H2S)和氰化氫(HCN).這些氣體在大自然不斷產生的宇宙射線、紫外線、閃電等的作用下,就可能自然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單糖等一系列比較簡單的有機小分子物質.後來,地球的溫度進一步降低,這些有機小分子物質又隨著雨水,流經湖泊和河流,最後匯集在原始海洋中.
關於這方面的推測,已經得到了科學實驗的證實.1935年,美國學者米勒等人,設計了一套密閉裝置(下圖).他們將裝置內的空氣抽出,然後模擬原始地球上的大氣成分,通入甲烷、氨、氫、水 米勒實驗的裝置
蒸氣等氣體,並模擬原始地球條件下的閃電,連續進行火花放電.最後,在U型管內檢驗出有氨基酸生成.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因此,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產生是有重要意義的.
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模擬原始地球的大氣成分,在實驗室里製成了另一些有機物,如嘌識、嘧啶、核糖,脫氧核糖,脂肪酸等.這些研究表明:在生命的起源中,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化學過程,是完全可能的.
從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的有機高分子物質 蛋白質、核酸等有機高分子物質,是怎樣在原始地球條件下形成的呢?有些學者認為,在原始海洋中,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經過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如吸附在粘土上),通過縮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就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
現在,已經有人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製造出了類似蛋白質和核酸的物質.雖然這些物質與現在的蛋白質和核酸相比,還有一定差別 ,並且原始地球上的蛋白質和核酸的形成過程是否如此,還不能肯定,但是,這已經為人們研究生命的起源提供了一些線索;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產生這些有機高分子的物質是可能的.
從有機高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 根據推測,蛋白質和核酸等有機高分子物質,在海洋里越積越多,濃度不斷增加,由於種種原因(如水分的蒸發,粘土的吸附作用),這些有機高分子物質經過濃縮而分離出來,它們相互作用,凝聚成小滴.這些小滴漂浮在原始海洋中,外麵包有最原始的界膜,與周圍的原始海洋環境分隔開,從而構成一個獨立的體系,即多分子體系.這種多分子體系已經能夠與外界環境進行原始的物質交換活動了.
從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 從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過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復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發生.目前,人們還不能在實驗室里驗證這一過程.不過,我們可以推測,有些多分子體系經過長期不斷地演變,特別是由於蛋白質和核酸這兩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終於形成具有原始新陳代謝作用和能夠進行繁殖的原始生命.以後,由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階段進入到生命出現之後的生物進化階段.
關於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的研究,雖然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實驗,但是絕大多數實驗只是集中在第一階段,有些階段還僅僅限於假說和推測.因此,在對於生命起源,問題還必須繼續進行研究和探討.
蛋白質和核酸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物質.沒有蛋白質和核酸,就沒有生命.196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一種含有51個氨基酸的蛋白質).1981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又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運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一種).這些工作反映了我國在探索生命起源問題上的重大成就!

❺ 地球最早生物在幾億年前

地球的誕生,已有45-46億年,但我們今天僅對它近6億年來的這段歷史了解得比較清楚。
為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主要是靠當時形成的岩層和所含的古生物化石記錄下來的;地球上的生物雖然早在30幾億年前就已出現,但長期停滯在很低級的階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植物,它們留下的化石,說明的情況不多,而且保存這些化石的岩層,又大多經過程度不同的變質,這就使地球這段早期歷史更加不易了解。只是到了距今約6億年前,較高級的生物大量出現了,並有大量未經變質的沉積岩層和動物化石保留下來,從而提供了許多比較可靠的材料。所以,現在關於地球的6億年以來的這一段歷史,闡述得比較詳細和可信

❻ 地球上的生物有多少年歷史大神們幫幫忙

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由宇宙中的灰塵,氣體凝聚而成。開始它只是一個粘糊似的火球,後來逐漸冷卻,其表面凝固形成地表,且漸漸地產生海洋。具科學家推測,直到40億年前,海洋中才有生命的誕生。

麻煩採納,謝謝!

❼ 地球上生物進化了多少年

2011年一個由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地質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8月20日對外界稱,他們在澳大利亞的西澳地區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單細胞生物化石,距今約有34億年。
最早可以被明確歸類於植物界的化石是在寒武紀時的綠藻化石。寒武紀是距今5.4億至5.1億年的時間段
化學進化→原核單細胞生物→真核單細胞生物→植物、真菌、動物分化→單細胞動物→多細胞動物之無脊椎動物→原索動物→頭索動物→脊索動物→脊椎動物→魚類動物→兩棲類動物→爬行動物→溫血動物分化→似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之原獸→後獸→真獸→靈長目之原猴→猿猴→猿人→智人。

❽ 自地球誕生以來,地球上的生物經歷過哪幾個時期

埃迪卡拉紀
前寒武紀
寒武紀
奧陶紀
志留紀
泥盆紀
石炭紀
二疊紀(至此為古生代)
三疊紀
侏羅紀
白堊紀(至此為中生代)
第三紀
第四紀(至今為新生代)
地球是人類的發源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行星。詩人們常常親切地把大地比作自己的母親。的確,地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關系太密切了。地球不僅以它那無盡的寶藏養育著我們,為我們提供生殖繁衍的環境,而且可以說連人類本身也是地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在辛勤探索著地球的奧秘。
地球史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重復的,有著自己的演化史,正像世間一切事物一樣,地球也有自己的孕育時期、童年時期、現階段的青壯年時期,未來的地球也必將走向其衰老和死亡。
地球總的歷史已有46億年,但人類產生才300萬年左右,人類文明史卻只有6000年左右,只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一瞬。人類對漫長早期史的了解是不能直接觀測到的,但是,地球史有其本身的發展規律及其周期系統,因而地球史呈現明顯的階段性,根據各種類型的岩石、化石、岩層變形的跡象、岩層或岩體之間關系等地質紀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測定法、氨基酸消旋測定法、古地磁法等現代科技手段的探測研究,可把地球演變發展史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地球的誕生和它的童年
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個成員,它跟太陽系的起源有密切的關系。這樣,要認識地球形成和早期的演變歷史,當然離不開探索整個太陽系的起源,而太陽系是眾多恆星中的一員,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恆星演變的一般規律推測太陽系以至地球的起源了。
一顆恆星的演化可以大體上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引力收縮階段,即彌漫星雲間的相互引力而集中成一團團星雲;第二階段為核反應階段,原始星雲間相互碰撞發熱,內部進行劇烈核反應;第三階段是衰老階段,即作為核聚變燃料氫和氮等逐步耗盡。
根據恆星演化一般規律,可推測大約在距今50~60億年以前,一團星雲開始集中,在引力收縮的過程中,這團星雲的大部分物質進入中心,形成原始太陽,開始有了形體,並開始發光。之後,由內部核反應產生的巨大能量,使它每時每刻都在放射光和熱。
地球最早可能是由大大小小的星雲團集聚而成的,一般認為在距今47億年前它已經增長到現代地球質量相近了。這時候的地球還只是許多微星的集合體,叫原地球,原地球在引力收縮和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熱的作用下,不斷受熱,當原地球內部溫度達到足以使鐵、鎳等元素熔融時,鐵、鎳等元素迅速向地心集中,在46億年前左右形成地核和地幔,地殼初步分異作用。原始地殼比較薄弱,而地球內部溫度又很高,因此,火山頻繁活動,從火山噴出的許多氣體,構成原始大氣,如CH4、NH3、H2、H2O(水蒸氣)、H2S、HCH等,但無游離的氧(現在大氣中的氧是光合生物藍藻和綠色植物出現後長期積累起來的)。這種還原性大氣在閃電、紫外線、沖擊波、射線等能源下,形成一系列有機小分子化合物,有氨基酸、核苷酸等(這已被美國科學家米勒設計的模擬雷鳴閃電的火花放電裝置使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這個實驗得到證實)。這些有機小分子化合物或直接落入原始海洋,或經由湖泊、河流匯集到原始海洋,在海洋中層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進一步縮合成結構原始、功能不專一的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積累,濃度不斷增加,凝聚成小滴狀,形成多分子體系。在一定的進化概率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再經過長期不斷進化,大約在35億年前終於形成了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體。此為生命演化的第一階段,即非細胞生命階段,實現了從非生命到生命轉變的過程。
地球的童年,從距今46億年形成時期起,大約延續到距今30億年左右,一共15.16億年。當然,對於地球的童年,現在知道的還不多,仍然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❾ 地球上的生命已經存在了多少年

地球約在45.4億年前形成。最早的生命至少約在35億年產生。[當時是始太古代,冥古宙熔化的地殼已經固化。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證據是在西格陵蘭發現的37億年前變質岩中的生物物質石墨,及西澳洲34.8億年前砂岩中的遠古生物化石。不過很多研究推測地球在更早之前就已有生命。根據其中一種研究,可能在42.5億年前就已有生命,另一個研究則認為是44億年前。目前仍不確定地球上產生生命的機制,不過已有許多的生命起源假說。生命形成後,變成許多不同的形式,生物學家則將其分類成許多分類單元的體系。生命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條件下生存。

❿ 人類到現在已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人類是由古猿中的一支進化而來的,古猿早在3000多萬年以前就已出現在地球上,體形較現代猿類小。考古學通常講的「臘瑪古猿」,大約生活在1400萬一1000萬年前,身高僅1米多一點,體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謂的「南方古猿」,大約生活在距今500萬—100萬年以前。我們人類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來的。大約200萬—300萬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脫離了古猿類,朝著人類的方向演化。根據化石發現,現在一般將人類脫離古猿後的發展歷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猿人階段,大約開始於距今200萬—300萬年以前,這時的猿人會製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腦量大約在630—700毫升,會狩獵。晚期猿人化石發現較多,我國發現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以及在坦尚尼亞發現的利基猿人,都是這個時期的化石代表。這時的猿人已經很接近現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較多樣化,有用於狩獵和劈裂獸骨的砍砸器,用來剖剝獸皮和切割獸肉的刮削器。最有進步意義的是,此時的猿人已經懂得了使用火,並知道如何長期保存火種。猿人階段一般認為到大約30萬年前結束。
第二階段是占人階段,或稱早期智人階段。我國已經發現的馬壩人(廣東)、資陽人(湖北)、丁村人(山西)也都是這一時期發掘的化石代表。古人的特徵是腦量進一步增大,已經達到現代人的水平,腦結構比猿人復雜得多,其打制的石器也比猿人規整,有石球和各種尖狀的石器,能人工生火,開始有埋葬的習俗,並且不知是為了遮羞還是為了保溫,已經開始穿所謂的衣服,不再是赤身裸體。並且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古人的體質也開始了分化,出現明顯差異。古人生活於大約20萬一5萬年前。
第三階段為新人階段,又稱晚期智人階段。大約開始於5萬年以前,新人化石在體態上與現代人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其打制的石器相當精緻,器形多樣,各種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並且出現了骨器和角器。新人甚至已會製造裝飾品,進行繪畫、雕刻等藝術活動。大約在皿萬年以前,已經出現了磨製石器

閱讀全文

與地球上生物的歷史大概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