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原因:
1、社會性是生物作為集體活動中的個體、或作為社會的一員而活動時所表現出的有利於集體和社會發展的特性。社會性是個體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立生存的屬性。人並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會性的生物。自然界中,還有很多生物看起來比人更具有社會性,如螞蟻、蜜蜂等。在螞蟻社會中個體的螞蟻無論是當「工人」還是當「皇帝」都是天生的。
2、社會屬性是社會性動物作為在集體活動中的個體,或作為社會的一員而活動時所表現出的特性。社會性動物的社會屬性中有一部分是對本物種整體發展有利的基本性質(社會性),也有一部分是對社會不利的性質(反社會性)。
人的社會性的確比螞蟻的社會性具有更強、更高級的在自然界繼續生存的能力,因為人具有違背社會的能力——反社會性。不過反社會性也並不是人類特有,許多其他哺乳動物都具有反社會性,比如動物園里的狼王爭霸、鹿王爭霸、獅王爭霸等等就是其他哺乳動物反社會性的體現。
人的社會性和人類智能之間的關系很容易解釋:人的智能的發展程度決定人在社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人的認識能力,而這樣的一些能力決定人和他人之間是否會產生嚴重沖突,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識能力越高,個體間的沖突就小,人與他人之間的社會性就會自然顯現;
㈡ 人的社會性和社會關系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人的社會性,是指人作為集體活動中的個體、或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而活動時,所表現出的有利於集體和社會發展的特性。人的社會性,是個體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立生存的根本屬性。
人的社會關系,是指人在集體活動、或社會生活中,與其他個體、或者集體之間的作用和聯系。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的社會關系的必然性。
人的社會關系,是人的社會性最直接表現。
離開了人的社會性,人的社會關系就無從談起。
離開了人的社會關系,人類也就失去了自己社會屬性。
㈢ 人是具備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物種。在生物性上,人和其他物種有什麼異同
人是具備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物種生物性和其他物種上沒有什麼
㈣ 社會性這一概念怎樣理解
社會性網路名片
人的社會性就是:人的社會屬性中符合人類整體運行發展要求的基本特性。人的社會性主要包括這樣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從性、依賴性、以及更加高級的自覺性等。
目錄
概念
具有社會性的生物
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社會性和反社會性
詳細介紹
編輯本段概念
社會性是生物作為集體活動的個體,或作為社會的一員而活動時所表現出的有利於集體和社會發展的特性。是人的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立生存的屬性。
編輯本段具有社會性的生物
人並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會性的生物。自然界中,還有很多生物比人更具有社會性,如螞蟻、蜜蜂等。在螞蟻社會中個體的螞蟻無論是當「工人」還是當「皇帝」都是天生的。螞蟻天生的有組織性,有奉獻精神,努力而且安心於社會的分工,這些「高貴的品質」真正讓我們這些高貴的人欽佩不已。
編輯本段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所有的個人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種種特性經過抽象和歸納為人的本性,為了便於研究人的本性,一般把它分成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方面。 人的自然屬性,也稱為人的生物性,它是人類在生物進化中形成的特性,主要由人的物質組織結構、生理結構和千萬年來與自然界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特性,如食慾,性慾,自我保存能力等等。 人的社會屬性是人作為集體活動的個體,或作為社會的一員而活動時所表現出的特性。人的社會屬性中有一部分是對人類整體發展有利的基本性質(社會性),也有一部分對社會不利的性質(反社會性)。
編輯本段社會性和反社會性
通常把一些對人類整體運行發展有利的基本特性稱為人的社會性,如利他性、服從性、依賴性、以及更加高級的自覺性等。 通常把對人類整體運行發展不利的基本特性稱為人的反社會性。一般人的反社會性是由於把人的自然屬性發揮到對社會發展不利的地步。如利己發揮到損人、損害公眾、損害社會;自我保護發揮到殘害其它生物,甚至其他的人等等。 可見,人的社會屬性包括了社會性和反社會性兩個方面。 在人類進化的現階段,人的社會屬性基本上是後天形成的。為了使得人更具有社會性,主要依靠教育(包括各種社會影響的廣義教育)、宗教和國家機器三方面的因素。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把人類看成整個自然界發展、運動中一個構成部分,而不僅僅是人類社會中一份子,那麼人類也有一些共同的社會屬性,它是具有自然屬性的人作為集體活動的個體,或作為社會的一員而活動時所表現出的特性。一般,人的社會屬性包括多個方面的特性,其中有些特性是對符合人類整體發展要求的特性;有些是阻礙人類整體發展的特性。我們所討論的人的社會性就是:人的社會屬性中符合人類整體運行發展要求的基本特性。人的社會性主要包括這樣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從性、依賴性、以及更加高級的自覺性等。人的社會屬性中也有一些是阻礙人類整體發展的特性的反社會性的,反社會性的屬性一般是把人的自然屬性發揮到對社會發展不利的地步時表現出的特性,如利己發揮到損人、損害公眾、損害社會;自我保護發揮到殘害其它生物,甚至其他的人等等。所以人的社會屬性包括了社會性和反社會性兩個方面的特性。社會屬性是在自然屬性的基礎上形成的。離開人的自然屬性,人也就不成為人了,更談不上其社會屬性。其實,從總體上來看,無論處於什麼社會階層的人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例如:利他性、服從性、依賴性、以及更加高級的自覺性等。人的社會性往往與人的自然屬性是矛盾的、是相斥的,但也是相容的。人是自然界最復雜、最高級的生物,所以具體某個社會屬性往往不能簡單地歸於社會性或反社會性的,而可能需要根據具體的歷史環境、表現情況等多個因素來劃分。如民族性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是社會性的特性,但是狹隘的民族性卻是反社會性的。歷代以來,任何一個社會和國家都會對其社會成員的社會性提出很具體的要求,如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信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次序;西方資本主義信奉「自由、平等、博愛」的規則;現在我們國家實施的《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這些都對人的社會性提出了具體的規則和要求。所以人的社會性( 符合人類整體發展要求的基本社會屬性 )是社會正常運行與繼續發展的需要,無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都一樣,只不過不同的社會中具體的社會性標准不同。而且,無論是哪種社會都會採取一系列措施來保證和培養社會成員的社會性。 其實人並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會性的生物。自然界中,還有很多生物比人更具有社會性,如螞蟻、蜜蜂。你可能會憤然,你把我們如此高級的人和螞蟻、蜜蜂這些低等生物共同討論,是不是太無聊了。且慢,我們就來看一看螞蟻的社會性吧,可能除了在 Disney 的動畫片中才可以看到螞蟻的工作動員大會,在實際的螞蟻社會中,它們是天生的有組織性,有奉獻精神,努力而且安心於社會的分工,無論是當「工人」還是當「皇帝」都是天生的。這些「高貴的品質」真正讓我們這些高貴的人欽佩不已。當然,一般的社會性,在一些集體行為的動物群中也會表現出來,如狼群有頭狼,其他的狼有服從頭狼的行為,有對狼群的依賴性。當然,這些特性與人的社會性相比是較低級的,如人可以服從上級指派的領導者,可以有廣泛的利他性等這些比較高級的社會性。人是自然界中唯一(或許只是「最」)會思考自己的社會性,並且會主動地改善自己的社會性的生物。而在人類發展的現階段,人的社會性多半是後天形成的,是通過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形成的,其中在人類社會中的宗教、教育和國家組織是對人的社會性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的幾個方面。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人類以有組織的集體和社會進行活動的時間僅僅只有 1~2 萬年,比起從人類產生進化的整個時間 100 多萬年是非常短的,更不用說與生物進化的幾億年歷史來比較了。而人類文明社會採取主動的措施來保證和培養社會成員的社會性的時間更是短得多,至多隻有幾千年時間。 所以,人的社會性比起人的那些由自然屬性而引發的反社會性要脆弱得多。人的社會性在現階段還需要很多的外部條件,比如宗教信仰(往往是強制性的)、教育說教、國家機器的約束等方面的外部條件來保證和培養。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對人的社會性要求越來越高,那麼如何才能使得人類後天得到的社會性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研究人的社會性的生成、發展的歷史,發揮人主動改善社會性的能力來使得人類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的需要。
㈤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人與普通動物的區別有:
一、人與普通動物生物理論的定義不同:
人:
1、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2號染色體和猩猩甲條染色體著絲粒融合(平衡易位)締合模式接近度超過16N,並臂間多次倒位,其餘染色體都有很強的同源性,是一種高級動物。
動物:
1、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但是不同於微生物。動物是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為食物,會並且靠吃東西,由細胞構成,細胞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會動,基質,的一類生命體。
2、因此動物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生命活動。
3、動物學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發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徵,將特徵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同一類。
二、中國古代對人的定義上區別:
1、有歷史典籍,能把歷史典籍當作鏡子以自省的是人與動物的區別。
三、馬克思主義定義的區別:
1、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能使用和製造生產工具來進行勞動。
(5)如何理解生物的社會性與人的不同擴展閱讀:
1、人類並非在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動物,由於人類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審美的觀念,再加之人類自我表達的慾望和相對大的大腦,人類創造了語言、宗教、藝術、以及科學。
2、與其他高等靈長類動物一樣,人類是社會性的。人尤其擅長用口語、手勢與書面語言來表達自我、交換意見以及組織。自從語言產生以後,為了辨別個體之間的差異,認知不同的個體,姓名便隨之產生了。
3、人類創造了復雜的社會結構,從家庭到國家。人類個體之間的社會交際創立了廣泛的傳統、習俗、宗教制度、價值觀以及法律,這些共同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礎。
4、人類希望能夠理解並改造環境,試圖用哲學、藝術、科學、神話以及宗教來解釋自然界的現象。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導致了高級工具和技術的發展。雖然人類不是唯一使用工具的物種,但是人類是已知的唯一會用火、會穿衣、會烹調食物以及其他高級技術的物種。
㈥ 人類和動物的區別是什
1、人類與動物的大腦不同
人類:大腦重量僅占體重的2-5%。人類大腦完全發育成熟後大約只有3磅,卻賦予我們只有人類才具有的敏捷的推理和思維能力,並使莫扎特、愛因斯坦和很多其他天才人物在各個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動物:大腦最大的動物是抹香鯨。與體型相比,人類的大腦也算不上最大,很多鳥類的大腦重量竟占體重的8%還多。
2、定義不同
人類:人,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
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2號染色體和猩猩甲條染色體著絲粒融合締合模式接近度超過16N,並臂間多次倒位,其餘染色體都有很強的同源性,是一種高級動物。
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
動物: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3、思想不同
人類:人類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審美的觀念,再加之人類自我表達的慾望和相對大的大腦,人類創造了語言、宗教、藝術、以及科學。
動物:大多數以肢體語言進行交流,或者發出特定的聲音,音色簡單不復雜。沒有思想或思想低下,只為繁殖生存。
㈦ 人的本質,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什麼,此文說的明白
導讀:人的本質,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什麼,此文可以參考。這個問題很深奧,歷來人類試圖回答。
比如中國古代對於人,有善惡之分。但這顯然不具有說服力。以下是馬克思哲學關於人本質的思考。如果你沒有讀過,應該好好讀讀。如果你度過,再讀讀,我問你一個問題:「人和機器人的區別是什麼?」如果讓你再好好思考這個理論,你會怎麼說?後期我會給出我的答案。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讓大家先了解馬克思的思考。
總之,人的本質不能到現實生活之外去尋找,人的本質就存在於現實的、可感知的、發展變化著的社會關系之中:離開了人的實踐活動,離開了社會關系的變化和發展,就抓不住人的本質,就不能理解現實的人。
獨立學者靈遁者整理提供。
㈧ 如何理解「人的生命具有社會性」
人的生命是具有社會性的。所謂「社會」,是指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地域中,說同一種語言,有共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人類共同體,即一般所說的部落、部族和民族。按本質來說,人是社會的動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人就必須共同地與自然力進行斗爭,取得生活資料。動物僅僅利用外界的存在,利用自然界現成的賜予,因此在自然狀態中,沒有一種動物因不會說話而感到不便。而人要迫使自然界服從於自己的目的,要支配和改造自然界。這樣的任務顯然不是任何單個人所能完成得了的。此時語言就成了社會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靠著語言來維持。有了語言,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才能傳遞和交換信息,共同生活、生產和斗爭。由此足以見出人的社會性。人的本質是在實踐基礎上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人的本質:
第一,人的生物的自然屬性不是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在於他的社會性。自然屬性表現了人和其他動物的共同性,只有人的社會屬性才能把人和其他動物區別開來。人的社會屬性是指人在社會生活方面的特點,如人的經濟、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傾向、需要和慾望。它是一定社會關系的產物。
第二,人的本質是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決定人的本質的社會關系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有經濟、政治和思想關系,還有家庭親屬關系等等。而生產關系是全部社會關系中最本質的關系。在階級社會,人們的社會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人的社會性主要表現為階級性。全面把握人的本質,必須把人放在以生產關系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系中進行綜合考察。
第三,人的本質是具體的、歷史的。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歷史變動性,決定了人的本質的具體歷史性。總之,不能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之外去尋找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就存在於現實的、可感知的、發展變化著的社會關系之中。以科學的歷史觀觀察社會,對人的本質問題做出科學的解釋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所實現的一項革命性變革。 幸福觀雖然是個人的,但它決不僅僅是個人的事,因為現實的人都是社會人,「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系」。當馬克思論述到人的「交換」活動時寫道:「不論是生產本身中人的活動的交換,還是人的產品的交換,其意義都相當於類活動和類精神——它們的真實的、有意識的、真正的存在是社會的活動和社會的享受」,「人在積極實現自己本質的過程中創造、生產人的社會聯系、社會本質,而社會本質不是一種同單個人相對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個單個人的本質,是他自己的活動,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感受,他自己的財富。」盡管幸福感是個人的自然感官的體驗,但在馬克思看來,「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歷史的產物」。人只有作為「社會的人」才能獲得解放和幸福。
㈨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具有社會性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具有社會性,社會化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人在社會化進程中同時發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為方式。
社會化涉及社會及個體兩方面。從社會視角看,社會化即社會是對個體進行意識形態的教化過程;從個體視角看,社會化即個體與其他社會成員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取長補短,漸進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