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學家有哪些並簡單介紹其中一位生物科學家以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林奈,法國學者,成果:提出生物分類學,提出生物命名法.
袁隆平,中國科學家,成果:雜交水稻.
Ⅱ 生物學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有哪些
A、亞歷山大?弗萊明(公元1881-1955年),英國細菌學家.是他首先發現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並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是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葯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不符合題意. B、李時珍是明代著名中醫葯學家,撰《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等,《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不符合題意. C、袁隆平,北京人,漢族,運用生物科學技術,培育出舉世聞名的雜交水稻,是著名的雜技水稻之父.符合題意. D、羅伯特?虎克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生物學等方面也有貢獻.它曾用自己製造的望遠鏡觀測了火星的運動.1663年虎克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現,他用自製的復合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構,發現它們看上去像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命名為細胞,至今仍被使用.不符合題意.故選:C.
Ⅲ 生物學家有哪些
著名生物學家姓名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喬治·約翰·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林奈(Carolus Linnaeus)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
歐文頓(E.Overton)
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羅伯特·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s)
霍華德·馬丁·特明(Howard Martin Temin)
羅薩琳·富蘭克琳(Rosalind Elsie Franklin)
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
劉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s)
卡米洛·高爾基(Camillo Golgi)
以生命為研究對象的成功人群就可以稱之為生物學家。
生物學可以分為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所以生物學家又可以細為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微生物學家等。根據研究生命活動的內容,又分為生態學家、生理學家、遺傳學家、細胞生物學家、分子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學家等。
Ⅳ 生物科學家有哪些
部分著名
生物學家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喬治•約翰•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林奈(Carolus
Linnaeus)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
歐文頓(E.Overton)
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羅伯特•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s)
霍華德•馬丁•特明(Howard
Martin
Temin)
羅薩琳•富蘭克琳
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
劉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s)
卡米洛•高爾基(Camillo
Golgi)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頓•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艾弗里(Oswald
Theodore
Avery)
施萊登(M.J.Schleiden)
施旺(Theodor
Schwann)
歐內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伽伐尼(Luigi
Galvani)
瓦爾德爾(H.W.G.Von
Waldeyer)
斯圖爾德(F.C.Steward)
斯帕蘭扎尼(L.Spallanzani)
薩姆納(J.B.Sumner)
切赫(T.R.Cech)
奧特曼(S.Altman)
S.J.Singer
童第周、張立、
李振聲、李義、
饒毅
、
何琳
、
陳楨、
談家楨
、朱洗、楊長輝
Grendel
G.L.Nicolson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
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Greider)
傑克•紹斯塔克(Jack
W.Szostak)
阿達•約納什(Ada
E.Yonath)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斯泰茨(Thomas
A.Steitz)
錢永佑(Richard
Tsie)
錢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
曾邦哲(B.
J.
Zeng/Tseng)
尼古拉•齊金
莉莎•蓋勒格斯
加里•史密斯
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
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
貝時璋
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李約瑟(Joseph
Needham)
羅伯特•布朗(Robert
Brown)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Gottfriend
Wilhelm
von
Leibniz)
Philipp
Jakob
Cretzschmar
洛佩斯-科洛梅
蒂爾曼
馬吉德
納特
奧斯本
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
讓-克洛德•謝爾曼
亥姆霍茲(Hermannvon
Helmholtz)
哈金斯(Charles
Brenton
Huggins)
艾米•韋戈斯
薩基斯•馬茲曼尼亞
邁克爾•伊洛維茲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施泰茨(Thomas
A.Steitz)
阿達•約納斯(Ada
E.Yonath)
泰森•赫德里克
卡爾文(Melvin
Calvin)
泰森•赫德里克
吳瑞
羅賓-艾貝爾
Lynn
Margulis
Wladyslaw
Taczanowski
霍爾敦
鄒承魯
拉馬克
薩克斯
楊向中,王曉東,
蒲慕明
海克爾
Ⅳ 著名的生物學科學家有哪些
一、格雷戈爾·孟德爾
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奧地利帝國生物學家。出生於奧地利帝國西里西亞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爾諾)的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二、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1],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
三、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英文名: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及神經科學家。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詹姆斯·沃森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
四、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男,1822年12月27日出生於法國東爾城,畢業於巴黎大學,信仰天主教,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1895年9月28日逝世。
五、童第周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Ⅵ 著名的生物學家有哪些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生物學家是:達爾文、林奈、拉馬科、哈維、法布爾、海克爾、布爾班克、孟德爾、瓦維洛夫、澳森和克里克。
達爾文 (1809-1882),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里。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裡希望他將來繼承祖業,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 但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他放棄了待遇豐厚的牧師職業,依然熱衷於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這年12月,英國政府組織了「貝格爾號」軍艦的環球考察,達爾文經人推薦,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船,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環球考察活動。 1832年2月底,「貝格爾」號到達巴西,達爾文上岸考察,向船長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當他們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時,達爾文意外地在山頂上發現了貝殼化石。達爾文非常吃驚,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貝殼怎麼會跑到高山上了呢?」經過反復思索,他終於明白了地殼升降的道理。達爾文腦海中一陣翻騰,對自己的猜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客觀條件的不同而相應變異!」 後來,達爾文又隨船橫渡太平洋,經過澳大利亞,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於1836年10月回到英國。在歷時五年的環球考察中,達爾文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回國之後,他一面整理這些資料,一面又深入實踐,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為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1842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59年11月達爾文經過20多年研究而寫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終於出版了。在這部書里,達爾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說明物種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 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物種起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代表作,標志著進化論的正式確立。 《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它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群起攻之,誣蔑達爾文的學說「褻瀆聖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 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為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指出: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緊接著,達爾文又開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的寫作,以不可爭辯的事實和嚴謹的科學論斷,進一步闡述他的進化論觀點,提出物種的變異和遺傳、生物的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的重要論點,並很快出版這部巨著。晚年的達爾文,盡管體弱多病,但他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堅持進行科學研究和寫作,連續出版了《人類的由來》等很多著作。達爾文本人認為「他一生中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事業」,是他的科學著作。還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如:達爾文本人所寫的著名的《考察日記》和《貝格爾號地質學》、《貝格爾號的動物學》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別重大歷史意義的是《物種起源》,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和自然選擇理論的逐步發展過程。《物種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因為《物種起源》的出版標志著十九世紀絕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物種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論者和具有目的論情緒的科學家們(而這些人卻是占絕大多數)對達爾文學說的猛烈攻擊,也引起維護達爾文主義的相應斗爭,積極參加這一斗爭的除達爾文本人外還有進步的博物學家;他們到處都成為達爾文學說的熱烈擁護者。 1882年4月19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病逝世,人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旁,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仰。
Ⅶ 世界上有哪些生物科學家
著名生物學家姓名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喬治·約翰·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林奈(Carolus Linnaeus)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
歐文頓(E.Overton)
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羅伯特·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s)
霍華德·馬丁·特明(Howard Martin Temin)
羅薩琳·富蘭克琳(Rosalind Elsie Franklin)
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
劉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s)
卡米洛·高爾基(Camillo Golgi)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頓·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艾弗里(Oswald Theodore Avery)
施萊登(M.J.Schleiden)
施旺(Theodor Schwann)
歐內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伽伐尼(Luigi Galvani)
瓦爾德爾(H.W.G.Von Waldeyer)
斯圖爾德(F.C.Steward)
斯帕蘭扎尼(L.Spallanzani)
薩姆納(J.B.Sumner)
切赫(T.R.Cech)
奧爾特曼(S.Altman)
S.J.Singer
童第周、張立、
李振聲、李義、饒毅、何琳、
陳楨、談家楨、朱洗、楊長輝
Grendel
G.L.Nicolson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
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Greider)
傑克·紹斯塔克(Jack W.Szostak)
阿達·約納什(Ada E.Yonath)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斯泰茨(Thomas A.Steitz)
錢永佑(Richard Tsie)
錢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
曾邦哲(B. J. Zeng/Tseng)
尼古拉·齊金
莉莎·蓋勒格斯
加里·史密斯
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
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
貝時璋
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李約瑟(Joseph Needham)
羅伯特·布朗(Robert Brown)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Gottfriend Wilhelm von Leibniz)
Philipp Jakob Cretzschmar
洛佩斯-科洛梅
蒂爾曼
馬吉德
納特
奧斯本
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
讓-克洛德·謝爾曼
亥姆霍茲(Hermannvon Helmholtz)
哈金斯(Charles Brenton Huggins)
艾米·韋戈斯
薩基斯·馬茲曼尼亞
邁克爾·伊洛維茲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施泰茨(Thomas A.Steitz)
阿達·約納斯(Ada E.Yonath)
泰森·赫德里克
卡爾文(Melvin Calvin)
泰森·赫德里克
吳瑞
羅賓-艾貝爾
Lynn Margulis
Wladyslaw Taczanowski
霍爾敦
鄒承魯
拉馬克
薩克斯
楊向中,王曉東,蒲慕明
海克爾
Ⅷ 請問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生物學家
歷史上著名的生物學家可實在是太多了:達爾文、孟德爾、巴普洛夫、巴斯德,要是我們國家的話,還有童第周、談家楨等等。生物學家讓我們更加了解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生物的本質,他們對我們了解世界的推動力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的尊敬這些生物學家們。接下來我就列舉幾個特別著名的人吧!
第一個應該被提到的就是達爾文了。就像法拉第是電磁學的祖師爺,拉瓦錫是化學界的祖師爺一樣,達爾文就是生物學界的祖師爺。在達爾文以前,世界上所有的人們都認為人是由上帝創造的,可是自從達爾文著作了《物種起源》這本書之後,人們就慢慢的開始顛覆了對自身的認識。在人類歷史上,達爾文是第一個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自然法則的人。其貢獻不論在生物界還是在整個世界上都是十分巨大的。
接下來我們要提的就是孟德爾了,相信我們在初中課本上都見到過孟德爾的大名,畢竟這可是提出了遺傳理論的大牛人。孟德爾通過著名的豌豆雜交實驗清晰地揭示出了遺傳和變異這兩大遺傳學理論,為後世對遺傳學的研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最後我們再來提一提巴斯德。「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這句名言就是巴斯德說出的,目前全世界廣泛應用的巴氏消毒法也是巴斯德研製出的。巴斯德是近代微生物學理論的奠基人,他的一生都致力於微生物學的研究,為人類解決細菌、病毒等帶來的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雖然不是學生物學專業的,但是我對生物學一直都比較感興趣,這些偉大的生物學家也一直都讓我十分的憧憬,畢竟人類的進步與他們的貢獻是密切相關的。
Ⅸ 生物學家的著名生物學家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喬治·約翰·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林奈(Carolus Linnaeus)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
歐文頓(E.Overton)
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羅伯特·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s)
霍華德·馬丁·特明(Howard Martin Temin)
羅薩琳·富蘭克琳(Rosalind Elsie Franklin)
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
劉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s)
卡米洛·高爾基(Camillo Golgi)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頓·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艾弗里(Oswald Theodore Avery)
施萊登(M.J.Schleiden)
施旺(Theodor Schwann)
歐內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伽伐尼(Luigi Galvani)
瓦爾德爾(H.W.G.Von Waldeyer)
斯圖爾德(F.C.Steward)
斯帕蘭扎尼(L.Spallanzani)
薩姆納(J.B.Sumner)
切赫(T.R.Cech)
奧爾特曼(S.Altman)
S.J.Singer
童第周、張立、
李振聲、李義、饒毅、何琳、
陳楨、談家楨、朱洗、楊長輝
Grendel
G.L.Nicolson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
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Greider)
傑克·紹斯塔克(Jack W.Szostak)
阿達·約納什(Ada E.Yonath)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斯泰茨(Thomas A.Steitz)
錢永佑(Richard Tsie)
錢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
曾邦哲(B. J. Zeng/Tseng)
尼古拉·齊金
莉莎·蓋勒格斯
加里·史密斯
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
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
貝時璋
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李約瑟(Joseph Needham)
羅伯特·布朗(Robert Brown)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Gottfriend Wilhelm von Leibniz)
Philipp Jakob Cretzschmar
洛佩斯-科洛梅
蒂爾曼
馬吉德
納特
奧斯本
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
讓-克洛德·謝爾曼
亥姆霍茲(Hermannvon Helmholtz)
哈金斯(Charles Brenton Huggins)
艾米·韋戈斯
薩基斯·馬茲曼尼亞
邁克爾·伊洛維茲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施泰茨(Thomas A.Steitz)
阿達·約納斯(Ada E.Yonath)
泰森·赫德里克
卡爾文(Melvin Calvin)
泰森·赫德里克
吳瑞
羅賓-艾貝爾
Lynn Margulis
Wladyslaw Taczanowski
霍爾敦
鄒承魯
拉馬克
薩克斯
楊向中,王曉東,蒲慕明
海克爾 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FRS ,1809.2.12 — 1882.4.19)1809年2月12日誕生在英國的一個小城鎮。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書中用大量資料證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斗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
其後,1872年發表了同樣重要的《人類的由來與性選擇》,「性選擇」作為「自然選擇」的一個補充理論提出,「性選擇」是一個未完成的理論。最著名的一個關於「性選擇」的爭論就是孔雀的長尾巴。
1.細胞學說 19世紀30年代 ,由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
2. 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可以說是多人研究的結果。1842年,德國的青年醫生邁爾(J.R.Mayer,1814-1878),寫成了他的第一篇關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論文:《論無機自然界的力》;1847年,英國釀酒商焦耳、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分別發表各自有關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講演或論文;不過,焦耳被認為是最先用科學實驗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人,但焦耳和赫爾姆霍茨也承認邁爾發現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優先權。1953年,威廉·湯姆生幫助焦耳終於完成了關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精確表述。至此,自然科學中的三大發現之一的能量轉化和能量守恆定律宣告得到公認。
3.生物進化論 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闡述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主要內容的生物進化理論,給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以沉重的打擊。這也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他所提出的天擇與性擇,在生命科學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論。除了生物學之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以及哲學來說也相當重要。Gregor Johann Mendel (貴閣亞 壯男·孟德爾)(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現代遺傳學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是遺傳學的奠基人。1865年發現遺傳定律。
孟德爾
喬治·孟德爾(Groegor Mendel,1822-1884)出生於捷克摩拉維亞(當時屬奧地利)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在家裡幫助父親嫁接果樹,在學習上已經表現出非凡的才能。1844-1848年,孟德爾在布隆大學哲學院學習神學,曾選修迪博爾(Diebl,1770-1859)講授的農學、果樹學和葡萄栽培學等課程。1848年在維也納大學期間,孟德爾先後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多普勒(C·Doppler,1803-1853)、物理學家埃汀豪生(A·Ettinghausen)和植物生理學家翁格爾(F·Unger,1800-1870),這三個人對他的科學思想無疑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大多數科學家所慣用的方法是培根式的歸納法,而多普勒則主張,先對自然現象進行分析,從分析中提出設想,然後通過實驗來進行證實或否決。埃汀豪生是一位成功地應用數學分析來研究物理現象的科學家,孟德爾曾對他的大作《組合分析》仔細拜讀。孟德爾後來做豌豆實驗,能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成功地將數學統計方法用於雜種後代的分析,與這兩位傑出物理學家不無關系。翁格爾當時正從事進化學說的研究,他認為研究變異是解決物種起源問題的關鍵,並且用這種觀點去啟發他的學生孟德爾。通過翁格爾,孟德爾了解了蓋爾特納的雜交工作。蓋爾特納是一位經濟富裕的科學家,他能不受拘束地在自己的花園內實施有性雜交的宏偉計劃,曾用80個屬700個種的植物,進行了萬余項的獨立實驗,從中產生了258個不同的雜交類型,這些成果都記錄在1849年出版的蓋爾特納的著作《植物雜交的實驗與觀察》中,雖然這本書寫得既單調又重復,但涉及的范圍很廣,包含著一些極有價值的觀察結果。達爾文和孟德爾都曾仔細地讀過這本書。孟德爾讀過的書至今還保存在捷克布隆的孟德爾紀念館內,書中遍布記號和批註,有的內容正是以後孟德爾的實驗計劃里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一個偉大的科學思想的形成絕非偶然。
1854年以後,在布隆修道院做神甫的孟德爾同時還在布隆國立德文高級中學代課,講授物理學和博物學,為時長達14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完成了著名的豌豆實驗,並成為摩拉維亞農業協會自然科學分會的會員。1867年,布隆修道院老院長納普(Napp)去世,孟德爾繼任。從此,孟德爾為宗教職務所累,告別了教學和研究工作,直至1884年去世。奧爾特曼(S.Altman) (1939-)
奧爾特曼(S.Altman) 美國人,因發現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獲1989年化學獎.
1978年和1981年奧爾特曼與切赫分別發現了核糖核酸(RNA)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這項研究不僅為探索RNA的復制能力提供了線索,而且說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質是同時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遺傳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質是生物起源的定論。
切赫(T.R.Cech) (1947-)
切赫(T.R.Cech)美國人,因發現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與奧爾特曼共同獲得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
他們獨立地發現核糖核酸(RNA)不僅像過去所設想的那樣僅被動地傳遞遺傳信息,還起酶的作用,能催化細胞內的為生命所必需的化學反應.在他們的發現之前,人們認為只有蛋白質才能起酶的作用.他最先證明RNA分子能催化化學反應,並於1982年公布其研究結果.1983年證實RNA的這種酶活動.
史密斯(M.Smith) (1932-2000)
加拿大科學家史密斯由於發明了重新編組DNA的「寡聚核苷酸定點突變」法,即定向基因的「定向誘變」而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獎。該技術能夠改變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是生物工程中最重要的技術。
這種方法首先是拚接正常的基因,使之改變為病毒DNA的單鏈形式,然後基因的另外小片斷可以在實驗室里合成,除了變異的基因外,人工合成的基因片斷和正常基因的相對應部分分列成行,猶如拉鏈的兩條邊,全部戴在病毒上。第二個DNA鏈的其餘部分完全可以製作,形成雙螺旋,帶有這種雜種的DNA病毒感染了細菌,再生的蛋白質就是變異性的,不過可以病選和測試,用這項技術可以改變有機體的基因,特別是穀物基因,改善它們的農藝特點。
利用史密斯的技術可以改變洗滌劑中酶的氨基酸殘基(橘紅色),提高酶的穩定性。
穆利斯(K.B.Mullis) (1944-)
美國科學家穆利斯(K.B.Mullis) 發明了高效復制DNA片段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方法,於1993年獲獎。利用該技術可從極其微量的樣品中大量生產DNA分子,使基因工程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工具。
85年穆利斯發明了「聚合酶鏈反應」的技術,由於這項技術問世,能使許多專家把一個稀少的DNA樣品復製成千百萬個,用以檢測人體細胞中艾滋病病毒,診斷基因缺陷,可以從犯罪的現場,搜集部分血和頭發進行指紋圖譜的鑒定。這項技術也可以從礦物質里製造大量的DNA分子,方法簡便,操作靈活。
整個過程是把需要的化合物質倒在試管內,通過多次循環,不斷地加熱和降溫。在反應過程中,再加兩種配料,一是一對合成的短DNA片段,附在需要基因的兩端作「引子」;第二個配料是酶,當試管加熱後,DNA的雙螺旋分為兩個鏈,每個鏈出現「信息」,降溫時,「引子」能自動尋找他們的DNA樣品的互補蛋白質,並把它們合起來,這樣的技術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基因工程。
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用PCR方法對一個2000萬年前被埋在琥珀中的昆蟲的遺傳物質進行了擴增。
童第周(Tung TC)
男,1902年5月28日出生,1979年3月30日逝世,浙江省鄞縣人,是中國卓越的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共黨員。生前曾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動物研究所所長。他是卓越的實驗胚胎學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
卡爾文
Calvin,Melvin (1911~1997) 美國生物化學家,植物生理學家。1911年4月8日生於明尼蘇達州。1931年畢業於密歇根礦業技術學院,1935年獲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1937年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工作,1947年為教授。歷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化學生物動力學組組長、化學生物動力學室主任、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副主任等職。並任美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1963~1964)和美國化學學會理事長(1971)。
薩克斯
德國生物學家(植物學家)
貢獻:1.發現綠葉中的色素在葉綠體
⒉1864年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綠葉放在暗處數小時,消耗葉片中部分營養物質,然後把葉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經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汽處理葉片,結果遮光的部分葉片無顏色變化,而照光的一部分葉片顯示深藍色:證明了綠葉光合作用產生了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