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立生化分析儀中標准曲線K值如何算
個人理解,K值是由檢測系統決定的,對於一個測定項目,一旦儀器,試劑和相關的試驗參數(如樣本量,試劑量,波長)確定之後,K值就是固定的(如果,試劑性質穩定,儀器光源燈,比色杯無改變的話)。
用已知確定值的標准品進行定標,查看定標曲線,結合儀器說明書的相關計算公式,例如 終點法項目 Cx=[K*(Ax-B)+C1]*IFa+IFb 其中IFa 和IFb是儀器校正系數,默認為IFa=1 IFb=0 這樣計算公式可簡化為 Cx=K*(Ax-B)+C1 ,其中C1為標准1的濃度,一般2點定標,第一點為水空白,那麼C1應為0,公式又簡化為 Cx=K*(Ax-B) 其中 B為標准1的吸光度變化量,為減小誤差,一般用平均值,日立生化分析儀定標一般自動測兩次(STD(1)1ST <標准1第一次> STD(1)2ST<標准1第二次> STD(2)1ST <標准2第一次> STD(2)2ST<標准2第二次> ) ,為計算K值,可以反推,CX用標准2的值代入,Ax用標准2的反應曲線即STD(2)1ST 和STD(2)2ST分別紅色標記分段的吸光度變化量的均值代入,B用標准1的反應曲線同理算出代入,即可推導出k值,但要注意,反應曲線上的吸光度顯示值是放大了10000倍的,代入計算時要還原為原倍代入。
② 高中生物k值
就S型增長而言
應在k/2到k之間,即(k/2,k),捕撈後應盡量靠近k/2
因為k/2時增長速度最快,若此時捕撈會降低種群增長速度
而k時增長速度已趨於0,增長停滯
③ 關於生物K值和K/2值的問題
K/2對應的是生物生長速度最快點,在控制害蟲時要消滅這個點(在短期內不讓害蟲迅速增長);同樣的原理,保護珍稀動物就是要讓她的數量接近k/2這個點,讓他們迅速繁殖。然後通過各種手段將動物保護起來。
④ 生物K值的問題
選D
A:錯。環境阻力出現於C點。
B:錯。害蟲的防治應該越早越好,K/2時增長速率最快,這時才防治晚了
C:錯。要看這個物種是否適應當地氣候,如果把熱帶植物引入南極,直接凍死
D:正確。到達K值後,種群數量穩定(不是不變),增長率基本為0。
哪裡不明白請追問,滿意請採納,希望對你有幫助~
⑤ 高中生物里邊環境容納量,也就是k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1.含義
環境容納量是指長時期環境所能容許的種群數量的最大值。
2.特點
在一個處於平衡狀態的自然生態系統中,種群的數量在環境容納量水平上下波動,這個平均水平就是所謂的合理的環境容納量。
種群數量大於合理的環境容納量時,資源壓力增大(如食物、配偶、棲息地等),資源的數量、質量降低、天敵和疾病等因素的抑製作用增強,種群數量回落;當種群數量小於合理的環境容納量時,資源壓力降低、資源狀況得到改善,天敵和疾病等因素的抑製作用減弱,種群數量回升。
3.影響因素
環境容納量既然是環境對生物制約的具體體現,那麼只要生物或環境因素發生變化,環境容納量也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它是環境資源狀況(數量、質量、分布和波動等)、生物對資源的利用狀況(數量、形式、效率和波動等)以及生態調節機制(種內、種間關系等)等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環境容納量是一個動態的變數。
⑥ 生物:同一種群的K值(環境容納量)是固定不變的嗎求詳解,謝謝
環境容納量(K值)它不是固定不變的 (1)同一種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在環境不遭受破壞的情況下,K值會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動。(2)當環境遭受破壞時,K值下降;當生物生存環境改善時,K值上升。
(3)應用:當環境中種群數量大於K/2值時,即可採取適當捕撈等手段合理利用,但捕撈後數量應為K/2值,因為此時種群增長率最大,有利於提高生物利用的總量。
滿意請採納謝謝
⑦ 怎麼求生物種群K值
怎麼求生物種群K值
種群中的K值是環境容納量,
也就是該環境中所能承載的該種群的最大個體數目.
⑧ 生物學中的K值的含義
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護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即為K值。
當K值最大時,種群的增長率和死亡率相同,而不是所謂的增長率為0.
⑨ k值是什麼(高中生物)
在S型的種群增長曲線中,K值為在環境條件不受到破壞的條件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生存的種群的最大數量,即最大環境容納量。
⑩ k值是什麼(高中生物)
摘要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生物K值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