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安全防護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一、生物安全的目的是:
1、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防控重大人類傳染病、動植物疫情,防止人類遺傳資源失衡,防範微生物耐葯,防範生物襲擊,防禦生物威脅。
2、保障生物技術安全,管理研究、開發、應用生物技術。
3、保障生態安全,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二、廣義上來說生物安全是指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現代生物技術,在研究、開發、應用及產業化過程,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對人類健康及生態環境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各類轉基因活生物體釋放到環境中可能對生物多樣性構成潛在風險與威脅。
三、狹義上生物安全是指致病微生物的實驗室安全防護與管理,主要目的是防止實驗室工作人員感染、意外泄露導致環境污染。
❷ 豬場生物安全最重要,那生物安全到底該怎麼做好呢
內部生物安全,豬群單向流動,批次化或者全進全出模式,消毒計劃,舍內舍外消毒流程,不同人員的工作服顏色標識,便於區分,防止交叉,豬舍單元式在圈舍建設上也要讓豬舍設計符合豬的生長發育,比如說圈舍地面要有一定的斜度,容易清掃避免糞便長期的停留。而且圈舍要有一定的通風口,能夠及時換氣,保持清潔的空氣。
❸ 如何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管理機構及管理職責
(1)設立(校級)實驗室安全管理委員,負責全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2)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全校生物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和生物安全應急處置工作。
(3)各院系、醫院或從事相關工作的其他二級機構,設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實行領導小組領導下的實驗室管理負責制。
(4)各二級單位的法人代表,對該單位生物安全負有完全責任。
(5)實驗室主任、教學實驗中心主任、課題負責人、實驗教學主講老師為所在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負責人,負責確保實驗室設施、設備、個人防護設備、材料等符合國家安全有關安全要求,評估實驗室生物材料、樣本、葯品、化學品、化學品和機密資料被丟失或不正當使用的危險,並對其定期檢查、維護和更新,以保障實驗室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正常運轉。
生物安全級別與實驗室設置
具有感染威脅的生物危險度分為四級,級別越高,潛在危險越大。一般高校或研究所所涉及的是一級或二級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礎實驗,更高級別生物安全威脅的實驗很少開展,如需要進行更高級別生物安全威脅的實驗,必須向學校相關領導機構通報,實驗室相關設施及操作必須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第三版)執行。
(1)危險度1級(無或極低的個體和群體危險)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動物致病的微生物。
(2)危險度2級(個人危險中等,群體危險低)病原體能夠對人或動物致病,但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社區、牲畜或環境不易導致嚴重危害。
(3)危險度3級(個體危險高,群體危險低)病原體通常能引起人或動物的嚴重疾病,但一般不會發生感染個體向其他個體的傳播,並且對感染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4)危險度4級(個體和群體的危險均高)病原體通常能引起人或動物的嚴重疾病,並且很容易發生個體之間的直接或間接傳播,對感染一般 沒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根據國家對實驗室生物安全分類管理規定,將實驗室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實驗室的設置應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確定實驗室級別,取得相應資格證書。
生物安全工作
(1)實驗室應制定意外事故的應對程序和突發事件德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報學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2)實驗室安全管理負責人有責任監督實驗室工作人員對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物品和病原體微生物等進行確認,分類管理,安全存放,隨時監控。
(3)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應記錄實驗室危害評估的結果及所採取措施,發現問題應及時上報實驗室管理領導小組。
(4)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對本實驗室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為進行全過程監督和記錄,提供生物安全指導。
(5)對於高風險核污染材料應嚴密控制,專人管理,並有采購、使用記錄等,防丟失或遺失。
(6)所有廢棄物用使用可靠方法處理。
(7)實驗室安全管理負責人有義務督促使其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
(8)不得擅自改建實驗室或改動實驗室設置,確需改建或變更設置的,要對生物安全影響進行評估,經相關部門批准後,報學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9)定期向公眾進行不同形式的生物安全教育,對相關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分級培訓。
答案來自
❹ 如何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措施
各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的實驗對象和防護措施簡單介紹如下: (一)一級生物安全防護(BSL-1)適用實驗對象和防護措施 已知對健康成年人無致病作用,對實驗室工作人員和環境的潛在危害很校防護措施: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應穿工作服,實驗操作時應戴手。
❺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維護生物安全
日常生活中我們維護生物安全要做到:
1、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這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內容。要充分認識生物安全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立法確立維護生物安全的基礎性制度,突出風險防範,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依法劃定生物技術發展邊界,保障和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
2、風險預防原則,它是絕大多數國家普遍採用的生物安全監管原則,是首要原則,是成本最低也是最為有效的管理原則。
3、科學證據原則,它是對風險預防原則的合理制衡,以防止風險預防原則的濫用。
4、分級管理原則,它是根據生物安全威脅程度不同而採取的區別管理對策。
(5)如何做好生物安全防護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並借鑒發達國家治理經驗,盡快出台國家生物安全發展規劃,加快生物安全戰略布局,加快建立全國范圍的、完善的監測與預警系統;要加強健全生物安全監管制度,實現發展與管控相協調。
2、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提升生物威脅應對能力;要推動生物安全法律政策的健全和實施,保障生物科技健康發展。
❻ 實驗室生物安全措施有哪些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1、一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健康成年人已知無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於教學的普通微生物實驗室等。
2、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人或環境具有中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
3、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主要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預防傳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學實驗除外)應在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
4、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人體具有高度的危險性,通過氣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尚無有效的疫苗或治療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與上述情況類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須在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待有充分數據後再決定此種微生物或毒素應在四級還是在較低級別的實驗室中處理。
❼ 鄉村獸醫人員如何做好自身的生物安全防護
鄉村獸醫人員要嚴格按照動物防疫要求,進出畜禽飼養場(戶)要消毒,更衣、更帽、更鞋、每次使用過的工作服都要進行有效的消毒(如用有效的消毒水浸泡);對解剖、采樣要嚴防病原體的擴散,要及時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針對某些特定的人獸共患病要接種疫苗。同時,鄉村獸醫人員要注意合理的休息和營養,增強自身抵抗力。
❽ 生物安全防護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阻隔生物劑擴散。
用有效物理手段阻隔生物劑擴散以避免生物危害的安全防護措施。
生物安全櫃是防止實驗室工作人員與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接觸最重要的安全設備,形成最主要的防護屏障。實驗室應按要求分別配備1、Ⅱ、Ⅲ級生物安全櫃。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濺出或產生氣溶膠的操作,都必須在生物安全櫃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