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底世界有什麼生物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有將近四千多種的海底生物,普通品種和珍稀品種都有。最占數量優勢的就是熱帶魚,種類多,而且顏色、形態各異,看得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海洋館里最受遊人歡迎的就是讓遊客可以更近距離觀賞水中動物的隧道,有一百多米長,而且是電動人行道。遊人可以隨著電動人行道的緩緩前行,透過玻璃罩看各個角度的海底生物游動情景,彷彿和魚兒在同一個水域里,真是非常神奇。還有一處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危險魚類走廊,很多對人或者動物造成生命威脅的魚類在這里集中展出,像電鰻、水虎魚等。這里,多了一些緊張的氣氛,但是也撩撥起人們尋找刺激的興趣!
另外,海洋館里最可愛的去處算是海豚館了,無論是戀人還是一家人,都喜歡到海豚館里看可愛的小海豚們表演的節目。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在透明的海底隧道里,可以清楚觀察到250種、2500隻,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儲水量為310萬公升。海底世界共耗資2700萬新元建成,於1991年開放。
隧道長100米,遊人站在電動行人道上環游一周,透過隧道的玻璃纖維罩可盡情觀賞多種海魚在「天空」中飛翔,珊瑚樹和海草在水波里盪漾,巨大的海龜在游動以及每天兩次的由潛水員喂鯊魚的情形
Ⅱ 海底世界很美,其中漂亮的海洋生物你知道哪些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它聚焦於凡爾納科幻小說的諸多特徵並取得成功。看書時,讀者不自覺地跟隨作者的神思游歷於世界各地的海洋,感受大自然的魔力與科學的力量。
鸚鵡螺是海洋軟體動物,殼薄而輕,呈螺旋狀捲曲,殼的表面呈白色或乳白色,從殼的臍部向外放射,光滑細膩,多為紅褐色。整隻螺旋槳的螺旋度和盤狀螺旋度都很好,所以被稱為「鸚鵡螺」。盡管在地球上已有上億年的歷史,但由於其外形、習性等方面的微小變化,被稱為「海洋活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古生物學等方面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在現代仿生科學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海豚是一種與鯨魚和小鼠海豚關系密切的水生哺乳動物,一千萬年前左右發展成中新世界,廣泛生活在大陸架附近的淺海,偶爾生活在淡水。多吃魚和軟性動物。
Ⅲ 海底世界有什麼動物
1、鯊魚
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中的魚類。鯊魚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五億年,它們在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鯊魚,在古代叫作鮫、鮫鯊、沙魚,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以號稱「海中狼」。
傳統觀念認為鯊魚的軟骨(即魚翅)中蛋白質很高,但這是錯誤的。雞蛋的蛋白質遠遠超過魚翅。此外,研究顯示,由於鯊魚體內易於富集汞,同時鯊魚翅中含有一定量的神經毒素,故對人體有潛在危害。因為幾十年來的大量獵殺,鯊魚存在滅絕風險。
2、海龜
隸屬龜鱉目、海龜科、海龜屬。廣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海龜北起山東、南至北部灣近海均有分布。長可達1米多,壽命最大為150歲左右。頭頂有一對前額鱗。四肢如槳,前肢長於後肢,內側各有一爪。頭、頸和四肢不能縮入甲內。
主要以海藻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陸地上產卵,孵出幼體。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龜適應在水中生活,四肢變成鰭狀,利於游泳。一般僅在繁殖季節離水上岸。雌龜將卵產在掘於沙灘的洞穴中。
3、水母
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屬於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就像一頂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
4、海豚
具有齒鯨類典型的形態學性狀:紡錘形的身體;單個新月形的呼吸孔;頭骨套疊,上頜骨向後擴展與額骨重疊;顱頂偏左的不對稱;圓錐形或釘狀的齒等。各種間最明顯的變異與喙、上下頜、牙齒等攝食器官有關。喙的長短和大小,牙齒的多少和大小,反映了不同物種所佔有的生態位的范圍。
如牙齒總數從僅10枚左右(里氏海豚)到共有250枚(長吻原海豚)。外形也呈大幅度的變異。只有少數種類如虎鯨和領航鯨為顯著性二型,更多種類則可為身體大小、形狀、顏色,和背鰭形狀的輕微性二型。身體大小從小於1.5米(矮海豚屬的一些種)到超過9米。
5、海鰻
經濟魚類,兇猛肉食性魚類。硬骨魚綱鰻形目、海鰻科、海鰻屬。體呈長圓筒形,尾部側扁。尾長大於頭和軀干長度之和。頭尖長。 眼橢圓形。口大, 舌附於口底。上頜牙強大銳利,3行;犁骨中間具10~15個側扁大牙。體無鱗,具側線孔140~153個。
背鰭和臀鰭與尾鰭相連。體黃褐色, 大型個體沿背鰭基部兩側各具1暗褐色條紋。脊椎骨142~154個。廣泛分布於非洲東部、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中國沿海均產,東海為主產區
Ⅳ 海洋館里有什麼海洋生物
展區一般有:深海奇觀、海藻缸、珍品缸、淡水世界、熱帶雨林、觸摸池、鯊魚池、海龜池、企鵝館、海洋劇場、海獅樂園等展示區
形態怪異的魔鬼魚、色彩鮮艷的神仙魚、會發射「水珠炮彈」來覓食的炮彈魚……總之魚類很多基本每個海洋館都有鯊魚 海馬 海龜 各種魚類 『北京太平洋海底世界 還有 企鵝 水母 海獅表演
Ⅳ 海底世界到底有些什麼
以南京海底世界為例,有200餘種,10000多尾海洋魚類,6隻來自南極的帝企鵝,20餘只溫帶企鵝,並有北極熊、北極狐、海豚海獅等海洋哺乳動物30餘只。
南京海底世界分為地上展示區和地下展示區兩個部分。地上展示區主要由6個展示亭和聯廊組成,每個亭內部設有現代化的水族展櫃,人們邊走邊能欣賞到千姿百態的魚群、碩大無比的海龜及兇猛的鱷魚。
地下展示區是南京海底世界級精彩的部分,運用日本進口的亞克力玻璃製作的180度拱形隧道,長達74米、高2.4米、寬3米,儲水量4000多噸,左、右、中三面環水,皆可觀賞。
它消除了人們在視覺上的物理障礙,一改過去只能通過玻璃櫥窗觀賞海洋生物的慣例,置身於「海底隧道」五光十色的珊湖、海藻、種類繁多的海魚游大在眼前,不時還有潛水員、大鯊魚及海鰻等游來。
南京海底世界內還採用了許多高科技系統,如淡水鹽化系統,海底生命自動維持系統,由電腦自動維持人造海水的溫度、氧氣量和鹽量,使海洋魚生活在南京海底世界就同生活在海洋里一樣舒適自在。
(5)海底世界有什麼生物擴展閱讀:
具體景點如下:
一、大型海洋標本展區:
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將大型海洋生物的標本栩栩如生地集中展示在面前,彷彿置身於海洋深處欣賞到一些如鯨魚、鯊魚、翻車豚、劍魚等的珍貴標本。
二、貝殼化石展區:
展示了一些非常美麗的貝殼和極為珍貴的化石,其中就有熟知的一億三千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一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還有距今3億年的貴州龍化石等。
三、極地展區:
海洋的概念是很大的,極地是遊客容易忽略的一個方面,在這里將有極地風景體驗,如置身極地環境。南京海底世界還在中國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根據中國的極地科考活動而設計了「極地科普長廊」,其中包括了許多非常珍貴的極地科考圖片。
四、電腦互動區域:
讓遊客在多媒體的世界中遨遊海底,寓教於樂。
五、巨蟲公園:
引進了美國巨蟲公園的部分展品,運用電腦模擬出巨大的昆蟲以及他們的生活環境。身邊的昆蟲都變得巨大無比。
Ⅵ 海底有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評比中,箱形水母憑借獨一無二的致命性問鼎最危險頭銜。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種類繁多,雖然沒有正式記錄,但大量軼事證據顯示,每年有數十人甚至100多人命喪箱水母之手。
2、虎鯊
但最可怕的鯊魚並非大白鯊,而是虎鯊,更多的人實際上命喪它們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夠讓人天生恐懼的動物並不多見,鯊魚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熱帶和溫帶水域,都能發現虎鯊的蹤跡,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島嶼周圍。有記錄顯示,大白鯊每年襲擊人的次數確實要高於虎鯊,但致人死亡的事故發生數量則不及虎鯊。
3、石魚
石魚之所以躋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它們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魚;另一個則是,它們是動物王國的偽裝高手,能夠像石頭一樣靜靜在「潛伏」在海床上,等待獵物主動上門。
雖然石魚不會主動發起攻擊,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險與之親密接觸。石魚背上的棘刺能夠抵禦鯊魚或其它捕食者的進攻。所釋放的毒液能夠導致暫時性瘓症,不經治療便會一命嗚呼。
4、河豚
有一種動物,即使被製成美食擺到餐桌上也能置人於死地,它就是河豚。河豚又被稱之為「氣鼓魚」,體內攜帶的毒素毒性超過氰化物。經過特殊培訓的日本廚師會將安全的部位製成美食,但用餐者中毒身亡的悲劇卻也屢有發生。
5、海蛇
人類對蛇擁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正是這種恐懼讓海蛇順利躋身榜單之列。雖然也像陸上同類一樣釋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個「海洋隱士」,因此並不具有很高的危險性。
在提到毒性的時候,人們經常將海蛇與眼鏡蛇進行比較。它們釋放的毒液能夠在短短數秒鍾之內讓獵物癱瘓並最終走向死亡之路。慶幸的是,它們很少攻擊人類,更喜歡捕殺鰻魚、貝類以及小蝦。
(6)海底世界有什麼生物擴展閱讀:
一、海洋動物分類:
1、按生活方式劃分
海洋動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動物、海洋游泳動物和海洋底棲動物三個生態類型。
2、按分類系統劃分
海洋動物共有幾十個門類,可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等三大類。
海洋無脊椎動物,占海洋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最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紐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腕足動物、毛顎動物、須腕動物、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等。
海洋原索動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動物,包括尾索動物和頭索動物等。
海洋脊椎動物,包括依賴海洋而生的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二、演化歷史
海洋為最古老的棲地,生命源於海洋。早在寒武紀諸多高階分類單元如門、綱的代表種就已同時出現,但後來有很多類別滅絕,僅留下化石或少數的活化石種,例如鸚鵡螺、鱟、海豆芽等等,有的綿延子孫,眾多分歧成許多品種。
就現生動物門而論,概略可分為30多門(分類學家對此最高階分類單元仍時有新發現並修正、綜合),其中自由生活棲息在海洋的有8門之多,又有14門動物只分布於海洋;分布於淡水的有14門,但沒有整個門的動物都只產於淡水的。
陸地產的則只有10門,其中有一門動物只產於陸地,顯見海洋為生命之母。此外,海洋無脊椎動物諸門中,有許多動物門的種類很少,而且型態又特異,這些物種本身就是演化天擇的成果。
Ⅶ 海底世界資料有什麼生物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有將近四千多種的海底生物,普通品種和珍稀品種都有。最占數量優勢的就是熱帶魚,種類多,而且顏色、形態各異,看得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海洋館里最受遊人歡迎的就是讓遊客可以更近距離觀賞水中動物的隧道,有一百多米長,而且是電動人行道。遊人可以隨著電動人行道的緩緩前行,透過玻璃罩看各個角度的海底生物游動情景,彷彿和魚兒在同一個水域里,真是非常神奇。還有一處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危險魚類走廊,很多對人或者動物造成生命威脅的魚類在這里集中展出,像電鰻、水虎魚等。這里,多了一些緊張的氣氛,但是也撩撥起人們尋找刺激的興趣!
另外,海洋館里最可愛的去處算是海豚館了,無論是戀人還是一家人,都喜歡到海豚館里看可愛的小海豚們表演的節目。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在透明的海底隧道里,可以清楚觀察到250種、2500隻,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儲水量為310萬公升。海底世界共耗資2700萬新元建成,於1991年開放。
隧道長100米,遊人站在電動行人道上環游一周,透過隧道的玻璃纖維罩可盡情觀賞多種海魚在「天空」中飛翔,珊瑚樹和海草在水波里盪漾,巨大的海龜在游動以及每天兩次的由潛水員喂鯊魚的情形
Ⅷ 海底世界有什麼動物和植物越快越好!!
有一些海洋動物是不會「運動」的,當我們潛入海洋深處考察海底岩石,可看到一種艷麗奪目的「鮮花」-海葵,它那潔白如玉或鮮紅似火的「花瓣」向四周怒放著,真像是生長在海底的葵花。葵花是陸生的植物,那麼海葵也是植物嗎?只要你細心觀察它的行為,你會發現它是動物。
原來海葵是一種腔腸動物,它和我們常吃的海蜇是近親。它那貌似嬌嫩的「花瓣」,是用來捕捉食物的觸手。觸手上暗藏著肉眼看不見的武器-刺細胞。刺細胞里長著有毒的刺絲。要是沒有經驗的小動物碰到它的觸手,觸手便會射出一根根有毒的刺絲,刺得小動物混身麻林,動彈不得,海葵便輕而易舉地把它吞食掉。
在很深的海底還有類似海葵的「植物」,它那挺拔的「莖桿」節節生枝,頂端是一枚含苞欲放的「花朵」。由於它的形狀像百合花,人們就稱它為「海百合」。科學家早已剝去了海百合的偽裝,原來它和海葵一樣也是動物。它那頂端「花朵」也是捕食的「武器」。海百合屬於棘皮動物,它和海參是近親。
珊瑚,自古以來人們把它當作植物。只是到了18世紀以後,科學家才確認它是動物。即使在今天,初次見到珊瑚叢的人,還很可能認為它是「海底森林」呢!
在神秘莫測的海洋底部,棲息著許許多多動物。有的動物色彩艷麗、婀娜多姿,猶如嬌嫩的花卉,它們確實也曾經被誤認為是植物。
美麗的「海菊花」
陸地上的菊花,只有秋季開放。而在浩瀚的海洋中,卻有一種四季盛開不敗的「海菊花」,它就是海葵。
海葵屬於腔腸動物,與其說是動物,倒不如說它更像嬌艷的花朵。海葵形態繁多,有上千種,一般呈圓筒狀,體色艷麗。它靠強有力的底部吸盤附著於海底泥沙或岩石上。在它的管腔上部有數條至上千條菊花瓣似的觸手,在海中伸展時,一張一合,如花似錦。生活在溫帶海域里的海葵,體型較小,管腔的直徑不超過5厘米。但是,熱帶海洋里的海葵體型很大,有的口盤直徑有1米多。
海葵很貪食,它以單細胞藻類為主要食物,還捕食小魚、蝦、蟹和其他動物。海葵的觸手上有一種刺細胞,小魚和小蝦一旦碰到觸手,刺細胞即射出一種有刺激作用的液體,使小魚蝦麻醉,繼而被觸手捲入口中,成為海葵的美餐。
有些生物學家認為,海葵的壽命長達300年,所以這「海菊花」可長開300年而不凋謝。陸上菊花則望塵莫及。
Ⅸ 海底有哪些動物。
海底有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事實上,目前最深的海底,是馬里亞納海溝,深度達到了11000多米,比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多了近3000米。而目前人類下潛海洋的最高深度是10929米,這一記錄是由年近60歲的卡梅隆創下的。但很明顯,這還不是真正的海底。所以,真正的海底到底有些什麼,我們真心不知道。目前我們已知的,是接近海底的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
那麼,在更深的深海溝底部,還會有生物存在嗎?還真有,但由於這里長年沒有陽光直射,生物眼睛大多都退化,甚至都還沒有進化成型,只是一些初級的腸腔動物,它們基本上呈透明或半透明。在燈光照射下還會發出熒光,相當奇特,宛若太空生物。
Ⅹ 海底有哪些動物
種類繁多的游泳動物
冷血、有脊椎骨、有鰓和鰭是區別海洋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的主要特徵。海洋魚類有25000多種。
善於游泳是魚類又一重要特徵。而魚在海水中游泳是輕松自如、姿態台優美,令人羨慕不已。人們希望也能像魚兒那樣,在水中生活。有些魚長有像鳥兒一樣的翅膀,可以飛到水面上空,滑翔數百米。如果你有機會到中國的南沙群島海域去航行,在船頭便會不斷地有成群的飛魚飛翔兩側,就像馬車走在田野里不斷哄起成群的麻雀一樣。有些魚類生長著燦爛的七色花紋,在海水裡優雅地跳著舞步。有些魚能夠發光,為自己在黑暗中照明。
海洋魚類的生存區域遍布海水的各個層次。生活在海洋中上層的魚是人類捕撈的主要對象。底棲魚類在海底爛泥上覓食,漁民的網具不易捕捉到它們。深海底層的魚類必須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寒冷、黑暗以及食物缺乏等嚴酷的環境。有些魚從生到死整個生命周期分成海洋和內陸淡水區域兩部分。鰻魚又細有長,像蛇一樣,沒有鱗甲。但是,鰻魚實實在在是魚類大家族的一員。雌雄成年鰻在海洋里交配產卵並雙雙死在那裡。鮭魚(大馬哈魚)正好相反,它們在江河、湖泊淡水中產卵並孵化出幼魚,再游到海洋中生長。我國東北黑龍江、松花江、圖們江、烏蘇里江、興凱湖都是北太平洋鮭魚的產卵地。
海洋魚類繁殖(產卵、育幼)、覓食和越冬需要追逐適宜的海水溫度環境,而作有規律的遠距離遷徒的現象叫做"洄遊"。魚類洄遊的時間、路線和目的很有規律。魚類洄遊是成群結隊,大量成魚集中在一起,便於捕撈獲得豐收,形成"漁汛"。因此,掌握魚類洄遊規律,對於捕撈生產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