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工程做過哪些實驗

生物工程做過哪些實驗

發布時間:2022-04-26 02:10:44

『壹』 生物工程專業主要學哪些課程

本科期間生物工程專業的同學涉及的專業課還是很多的,畢竟現在不管想學好什麼專業,都需要對其他一些專業有所了解。具體哪個學期學哪門課程確實有些記不清了,所以就按照印象把學過的課程歸為幾類吧,如果確實對課程安排有詳細了解的需求,可以去你想要報考學校或者說你的學校官網里查閱一下,因為每個學校相同專業設置的課程也會有所出入,只能說是根據我所了解的現狀進行回答,這一點應該還是可以理解滴吧。

第一類:通用類

這個是我自己命名的,哈哈。意思就是不管你學什麼專業,基本都有這些課程。主要包括英語課、體育課、計算機課、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軍事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政治類課程名字記不清了,總之還有其他思政課)。

其中高等數學課會根據專業區分課程難度,像我有的同學只需要修一學期的高等數學課,但生物工程專業修了兩學期,另外不是所有專業同學都需要修線性代數。英語課程應該也是有些不一樣的,選修課程可以根據自己興趣來。

總之就是很多生物類分支課程可供選擇。另外,有些學校為了提升學生整體素質,還開設其他選修課,如果你是想讀這個專業的話,可以進一步了解一下。

『貳』 生物工程是學什麼的

天津大學的生物工程是相當不錯的哦!恭喜LZ了先!下面是生物工程專業的簡介:
生物工程的學生主要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學習課程包括: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生物工藝學、發酵設備

『叄』 生物工程技術的內容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按照人類的需要進行設計,然後按設計方案創建出具有某種新的性狀的生物新品系,並能使之穩定地遺傳給後代。基因工程採用與工程設計十分類似的方法,明顯地既具有理學的特點,同時也具有工程學的特點。
生物學家在了解遺傳密碼是RNA轉錄表達以後,還想從分子的水平去干預生物的遺傳。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教授,把兩種質粒上不同的抗葯基因裁剪下來,拼接在同一個質粒中。當這種雜合質粒進入大腸桿菌後,這種大腸桿菌就能抵抗兩種葯物,且其後代都具有雙重抗菌性,科恩的重組實驗拉開了基因工程的大幕。
DNA重組技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重組,顧名思義,就是重新組合,即利用供體生物的遺傳物質,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經過體外切割後與適當的載體連接起來,形成重組DNA分子,然後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到受體細胞或受體生物構建轉基因生物,該種生物就可以按人類事先設計好的藍圖表現出另外一種生物的某種性狀。 (1)目的基因
基因工程是一種有預期目的的創造性工作,它的原料就是目的基因。所謂目的基因,是指通過人工方法獲得的符合設計者要求的DNA片段。在適當條件下,目的基因將會以蛋白質的形式表達,從而實現設計者改造生物性狀的目標。
(2)載體
目的基因一般都不能直接進入另一種生物細胞,它需要與特定的載體結合,才能安全地進入到受體細胞中。目前常用的載體有質粒、噬菌體和病毒。
質粒是在大多數細菌和某些真核生物的細胞中發現的一種環狀DNA分子,它位於細胞質中。許多質粒含有在某種環境下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基因。
噬菌體是專門感染細菌的一類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中心的核酸組成。在感染細菌時,噬菌體把DNA注入到細菌里,以此DNA為模板,復制DNA分子,並合成蛋白質,最後組裝成新的噬菌體。當細菌死亡破裂後,大量的噬菌體被釋放出來,去感染下一個目標。
質粒、噬菌體和病毒的相似之處在於,它們都能把自己的DNA分子注入到宿主細胞中並保持DNA分子的完整,因而,它們成為運載目的基因的合適載體。因此,基因工程中的載體實質上是一些特殊的DNA分子。
(3)工具酶基因工程需要有一套工具,以便從生物體中分離目的基因,然後選擇適合的載體,將目的基因與載體連接起來。DNA分子很小,其直徑只有20埃(10-10米)。基因工程實際上是一種「超級顯微工程」,對DNA的切割、縫合與轉運,必須有特殊的工具。
1968年,科學家第一次從大腸桿菌中提取出了限制性內切酶。限制性內切酶最大的特點是專一性強,能夠在DNA上識別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並在特定切點上切割DNA分子。70年代以來,人們已經分離提取了400多種限制性內切酶。有了它,人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DNA分子長鏈切割了。表4-3是一些限制性內切酶的識別位點
1976年,5個實驗室的科學家幾乎同時發現並提取出一種酶,作DNA連接酶。從此,DNA連接酶就成了 「粘合」基因的「分子粘合劑」。 一個典型的DNA重組包括五個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取
目前,獲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反向轉錄法、從細胞基因組直接分離法和人工合成法。
反向轉錄法是利用mRNA反轉錄獲得目的基因的方法。現在用這種方法人們已先後合成了家兔、鴨和人的珠蛋白基因、羽毛角蛋白基因等。
從細胞基因組中直接分離目的基因常用鳥槍法,因為這種方法猶如用散彈打鳥,所以又稱散彈槍法。用鳥槍法分離目的基因,具有簡單、方便和經濟等優點。許多病毒和原核生物、一些真核生物的基因,都用這種方法獲得了成功的分離。
化學合成目的基因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應用化學合成法,可在短時間內合成目的基因。科學家們已相繼合成了人的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胰島素、干擾素等蛋白質的編碼基因。
(2)DNA分子的體外重組
體外重組是把載體與目的基因進行連接。例如,以質粒作為載體時,首先要選擇出合適的限制性內切酶,對目的基因和載體進行切割,再以DNA連接酶使切口兩端的脫氧核苷酸連接。於是目的基因被鑲嵌進質粒DNA,重組形成了一個新的環狀DNA分子(雜種DNA分子)。
(3)DNA重組體的導入
把目的基因裝在載體上後,就需要把它引入到受體細胞中。導入的方式有多種,主要包括轉化、轉導、顯微注射、微粒轟擊和電擊穿孔等方式。轉化和轉導主要適用於細菌一類的原核生物細胞和酵母這樣的低等真核生物細胞,其他方式主要應用於高等動植物的細胞。
(4)受體細胞的篩選
由於DNA重組體的轉化成功率不是太高,因而,需要在眾多的細胞中把成功轉入DNA重組體的細胞挑選出來。應事先找到特定的標志,證明導入是否成功。 例如,我們常用抗生素來證明證明導入的成功。
(5)基因表達
目的基因在成功導入受體細胞後,它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必須要通過合成新的蛋白質才能表現出來,從而改變受體細胞的遺傳性狀。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要表達,需要滿足一些條件。例如,目的基因是利用受體細胞的核糖體來合成蛋白質,因此目的基因上必須含有能啟動受體細胞核糖體工作的功能片段。
這五個步驟代表了基因工程的一般操作流程。
人們掌握基因工程技術的時間並不長,但已經獲得了許多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成果。基因工程作為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將在社會生產和實踐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於細胞工程的定義和范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一般認為,細胞工程是根據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原理,採用細胞培養技術,在細胞水平進行的遺傳操作。細胞工程大體可分染色體工程、細胞質工程和細胞融合工程。1、細胞培養技術
細胞培養技術是細胞工程的基礎技術。所謂細胞培養,就是將生物有機體的某一部分組織取出一小塊,進行培養,使之生長、分裂的技術。細胞培養又叫組織培養。近二十年來細胞生物學的一些重要理論研究的進展,例如細胞全能性的揭示,細胞周期及其調控,癌變機理與細胞衰老的研究,基因表達與調控等,都是與細胞培養技術分不開的。
體外細胞培養中,供給離開整體的動植物細胞所需營養的是培養基,培養基中除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外,一般還含有刺激細胞生長和發育的一些微量物質。培養基一般有固態和液態兩種,它必須經滅菌處理後才可使用。此外,溫度、光照、振盪頻率等也都是影響培養的重要條件。
植物細胞與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包括如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從健康植株的特定部位或組織,如根、莖、葉、花、果實、花粉等,選擇用於培養的起始材料(外植體)。
第二步,用一定的化學葯劑(最常用的有次氯酸鈉、升汞和酒精等)對外植體表面消毒,建立無菌培養體系。
第三步,形成愈傷組織和器官,由愈傷組織再分化出芽並可進一步誘導形成小植株。
動物細胞培養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非貼壁培養:也就是細胞在培養過程中不貼壁, 條件較為復雜, 難度也大一些,但是容易同時獲得大量的培養細胞。這種方法一般用於淋巴細胞、腫瘤細胞和一些轉化細胞的培養。另一種培養方式是貼壁培養:也稱為細胞貼壁,貼壁後的細胞呈單層生長,所以此法又叫單層細胞培養。大多數哺乳動物細胞的培養必須採用這種方法。
動物細胞不能採用離體培養,以人的皮膚細胞培養為例,動物細胞培養的主要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無菌條件下,從健康動物體內取出適量組織,剪切成小薄片。
第二步,加入適宜濃度的酶與輔助物質進行消化作用使細胞分散。
第三步,將分散的細胞進行洗滌並純化後,以適宜的濃度加在培養基中,37℃下培養,並適時進行傳代。(圖4-31)
在細胞培養中,我們經常使用一個詞——克隆。克隆一詞是由英文clone音譯而來,指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而得到的細胞群體或生物群體。細胞克隆是指細胞的一個無性繁殖系。自然界早已存在天然的克隆,例如,同卵雙胞胎實際上就是一種克隆。
基因工程中,還有稱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的,是科恩等在 1973年提出的。分子克隆發生在DNA分子水平上,是指從一種細胞中把某種基因提取出來作為外源基因,在體外與載體連接,再將其引入另一受體細胞自主復制而得到的DNA分子無性系。
2、細胞核移植技術
由於克隆是無性繁殖,所以同一克隆內所有成員的遺傳構成是完全相同的,這樣有利於忠實地保持原有品種的優良特性。人們開始探索用人工的方法來進行高等動物克隆。哺乳動物克隆的方法主要有胚胎分割和細胞核移植兩種。其中,細胞核移植是發展較晚但富有潛力的一門新技術。
細胞核移植技術屬於細胞質工程。所謂細胞核移植技術,是指用機械的辦法把一個被稱為「供體細胞」的細胞核(含遺傳物質)移入另一個除去了細胞核被稱為「受體」的細胞中,然後這一重組細胞進一步發育、分化。核移植的原理是基於動物細胞的細胞核的全能性。
採用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動物的設想,最初由一位德國胚胎學家在1938年提出。從1952年起,科學家們首先採用兩棲類動物開展細胞核移植克隆實驗,先後獲得了蝌蚪和成體蛙。1963年,我國童第周教授領導的科研組,以金魚等為材料,研究了魚類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成功。到1995年為止,在主要的哺乳動物中,胚胎細胞核移植都獲得成功,但成體動物已分化細胞的核移植一直未能取得成功。
1996年,英國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伊恩·維爾穆特研究小組成功地利用細胞核移植的方法培養出一隻克隆羊——多利,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成年哺乳動物的體細胞進行細胞核移植而培養出的克隆動物。圖4-33克隆羊示意圖。
在核移植中,並不是所有的細胞都可以作為核供體。作為供體的細胞有兩種:一種是胚胎細胞,一種是某些體細胞。
研究表明,卵細胞、卵母細胞和受精卵細胞都是合適的受體細胞。
2000年6月,我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利用成年山羊體細胞克隆出兩只「克隆羊」,這表明我國科學家也掌握了哺乳動物體細胞核移植的尖端技術。
核移植的研究,不僅在探明動物細胞核的全能性、細胞核與細胞質關系等重要理論問題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而且在畜牧業生產中有著非常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應用前景。
3、細胞融合技術
細胞融合技術屬於細胞融合工程。細胞融合技術是一種新的獲得雜交細胞以改變細胞性能的技術,它是指在離體條件下,利用融合誘導劑,把同種或不同物種的體細胞人為地融合,形成雜合細胞的過程。細胞融合術是細胞遺傳學、細胞免疫學、病毒學、腫瘤學等研究的一種重要手段
動物細胞融合的主要步驟是:
第一步,獲取親本細胞。將取樣的組織用胰蛋白酶或機械方法分離細胞,分別進行貼壁培養或懸浮培養。
第二步,誘導融合。把兩種親本細胞置於同一培養液中,進行細胞融合。動物細胞的融合過程一般是:兩個細胞緊密接觸→細胞膜合並→細胞間出現通道或細胞橋→細胞橋數增加擴大通道面積→兩細胞融合為一體。
植物細胞融合的主要步驟是:
第一步,制備親本原生質體。
第二步,誘導融合。
微生物細胞的融合步驟與植物細胞融合基本相同。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已經有許多種細胞融合成功,有植物間、動物間、動植物間甚至人體細胞與動植物間的成功融合的新的雜交植物,如 「西紅柿馬鈴薯」、「擬南芥油菜」和「蘑菇白菜」等。(圖4-36是利用細胞融合培育雜交植物)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人們還不能把許多遠緣的細胞融合後培養成雜種個體,尤其是動物細胞難度更大。 現代的發酵工程。又叫微生物工程,指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的功能,為人類生產有用的產品,或直接把微生物應用於工業生產過程。發酵是微生物特有的作用,幾千年前就已被人類認識並且用來製造酒、麵包等食品。20世紀20年代主要是以酒精發酵、甘油發酵和丙醇發酵等為主。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抗菌素工業興起,大規模生產青黴素以及日本谷氨酸鹽(味精)發酵成功,大大推動了發酵工業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基因重組技術、細胞融合等生物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發酵工業進入現代發酵工程的階段。不但生產酒精類飲料、醋酸和麵包,而且生產胰島素、干擾素、生長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種醫療保健葯物,生產天然殺蟲劑、細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劑等農用生產資料,在化學工業上生產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維生素和單細胞蛋白等。
從廣義上講,發酵工程由三部分組成:上游工程,發酵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優良種株的選育,最適發酵條件(pH、溫度、溶解氧和營養組成)的確定,營養物的准備等。發酵工程主要指在最適發酵條件下,發酵罐中大量培養細胞和生產代謝產物的工藝技術。下游工程指從發酵液中分離和純化產品的技術。
發酵工程的步驟一般包括:
第一步,菌種的選育。
第二步,培養基的制備和滅菌。
第三步,擴大培養和接種。
第四步,發酵過程。
第五步,分離提純。
發酵工程在醫葯工業、食品工業、農業、冶金工業、環境保護等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酶工程是指利用酶、細胞或細胞器等具有的特異催化功能,藉助生物反應裝置和通過一定的工藝手段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產品。它是酶學理論與化工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技術。
酶工程,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如何生產酶,一部分是如何應用酶。
酶的生產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最初從動物內臟中提取酶,隨著酶工程的進展,人們利用大量培養微生物來獲取酶,基因基因工程誕生後,通過基因重組來改造產酶的微生物,近些年來,酶工程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熱門課題,那就是人工合成新酶,也就是人工酶。
酶在使用中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如遇到高溫、強酸、強鹼時就會失去活性,成本高,價錢貴。實際應用中酶只能使用一次等。利用酶的固定化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它被稱為是酶工程的中心。
60年代初,科學家發現,許多酶經過固定化以後,活性絲毫未減,穩定性反而有了提高。這一發現是酶的推廣應用的轉折點,也是酶工程發展的轉折點。如今,酶的固定化技術日新月異。它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固定的方法。目前固定的方法有四大類:吸附法、共價鍵合法、交聯法和包埋法。
二是被固定下來的酶,具有多種酶,能催化一系列的反應。
與自然酶相比,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具有明顯的優點:
1.可以做成各種形狀,如顆粒狀、管狀、膜狀,裝在反應槽中,便於取出,便於連續、反復使用。
2.穩定性提高,不易失去活性,使用壽命延長。
3.便於自動化操作,實現用電腦控制的連續生產。
如今已有數十個國家採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進行工業生產,產品包括酒精、啤酒、各種氨基酸、各種有機酸以及葯品等等。

『肆』 生物工程專業平時都學哪些專業課

生物工程專業主要學習生物科學基本知識和較系統的生物工程原理,課程分為通識類課程,生物類課程,化學類課程,工程技術類課程。

根據年級劃分,大一除了數學英語等通識類課程外,主要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工程制圖、物理,有實驗課和理論課,理論課主要學習教材知識點,無機化學實驗是酸鹼滴定,用滴定管測待測物的濃度;有機化學實驗是制備各種有機物,比如茶葉提取咖啡因;物理實驗是光學、電學實驗。

大四課程相對較少,主要是一些綜合性實驗,一般集中上幾天或者幾周。比如微生物學綜合實驗,發酵工程綜合實驗等等。大部分都是技能性強,主要學習實際操作。

上面說的主要是必修課,還有一類課程是專業推薦選修課,可以在大二大三自由選課,完成規定學分即可,這些課程也是偏應用方向,比如生物技術制葯、發酵工廠設計,當然這些選修課的設置也會因學校而異。

『伍』 生物工程技術包括哪些具體的內容

生物工程技術包括基因工程、DNA重組技術的物質基礎、DNA重組技術的一般操作步驟、細胞工程。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按照人類的需要進行設計,然後按設計方案創建出具有某種新的性狀的生物新品系,並能使之穩定地遺傳給後代。基因工程採用與工程設計十分類似的方法,明顯地既具有理學的特點,同時也具有工程學的特點。

生物學家在了解遺傳密碼是RNA轉錄表達以後,還想從分子的水平去干預生物的遺傳。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教授,把兩種質粒上不同的抗葯基因"裁剪"下來,"拼接"在同一個質粒中。當這種雜合質粒進入大腸桿菌後,這種大腸桿菌就能抵抗兩種葯物,且其後代都具有雙重抗菌性,科恩的重組實驗拉開了基因工程的大幕。

DNA重組技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重組,顧名思義,就是重新組合,即利用供體生物的遺傳物質,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經過體外切割後與適當的載體連接起來,形成重組DNA分子,然後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到受體細胞或受體生物構建轉基因生物,該種生物就可以按人類事先設計好的藍圖表現出另外一種生物的某種性狀。

2、DNA重組技術的物質基礎

(1)目的基因

基因工程是一種有預期目的的創造性工作,它的原料就是目的基因;所謂目的基因,是指通過人工方法獲得的符合設計者要求的DNA片段。在適當條件下,目的基因將會以蛋白質的形式表達,從而實現設計者改造生物性狀的目標。

(2)載體

目的基因一般都不能直接進入另一種生物細胞,它需要與特定的載體結合,才能安全地進入到受體細胞中。目前常用的載體有質粒、噬菌體和病毒。

質粒是在大多數細菌和某些真核生物的細胞中發現的一種環狀DNA分子,它位於細胞質中。許多質粒含有在某種環境下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基因。

噬菌體是專門感染細菌的一類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中心的核酸組成。在感染細菌時,噬菌體把DNA注入到細菌里,以此DNA為模板,復制DNA分子,並合成蛋白質,最後組裝成新的噬菌體。當細菌死亡破裂後,大量的噬菌體被釋放出來,去感染下一個目標。

質粒、噬菌體和病毒的相似之處在於,它們都能把自己的DNA分子注入到宿主細胞中並保持DNA分子的完整,因而,它們成為運載目的基因的合適載體。因此,基因工程中的載體實質上是一些特殊的DNA分子。

(3)工具酶基因工程需要有一套工具,以便從生物體中分離目的基因,然後選擇適合的載體,將目的基因與載體連接起來。DNA分子很小,其直徑只有20埃(10-10米)。基因工程實際上是一種「超級顯微工程」,對DNA的切割、縫合與轉運,必須有特殊的工具。

1968年,科學家第一次從大腸桿菌中提取出了限制性內切酶。限制性內切酶最大的特點是專一性強,能夠在DNA上識別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並在特定切點上切割DNA分子。70年代以來,人們已經分離提取了400多種限制性內切酶。有了它,人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DNA分子長鏈切割了。表4-3是一些限制性內切酶的識別位點

1976年,5個實驗室的科學家幾乎同時發現並提取出一種酶,作DNA連接酶。從此,DNA連接酶就成了 「粘合」基因的「分子粘合劑」。

3、DNA重組技術的一般操作步驟

一個典型的DNA重組包括五個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取

目前,獲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反向轉錄法、從細胞基因組直接分離法和人工合成法。

反向轉錄法是利用mRNA反轉錄獲得目的基因的方法。現在用這種方法人們已先後合成了家兔、鴨和人的珠蛋白基因、羽毛角蛋白基因等。

從細胞基因組中直接分離目的基因常用"鳥槍法",因為這種方法猶如用散彈打鳥,所以又稱"散彈槍法"。用"鳥槍法"分離目的基因,具有簡單、方便和經濟等優點。許多病毒和原核生物、一些真核生物的基因,都用這種方法獲得了成功的分離。

化學合成目的基因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應用化學合成法,可在短時間內合成目的基因。科學家們已相繼合成了人的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胰島素、干擾素等蛋白質的編碼基因。

(2)DNA分子的體外重組

體外重組是把載體與目的基因進行連接。例如,以質粒作為載體時,首先要選擇出合適的限制性內切酶,對目的基因和載體進行切割,再以DNA連接酶使切口兩端的脫氧核苷酸連接。於是目的基因被鑲嵌進質粒DNA,重組形成了一個新的環狀DNA分子(雜種DNA分子)。

(3)DNA重組體的導入

把目的基因裝在載體上後,就需要把它引入到受體細胞中。導入的方式有多種,主要包括轉化、轉導、顯微注射、微粒轟擊和電擊穿孔等方式。轉化和轉導主要適用於細菌一類的原核生物細胞和酵母這樣的低等真核生物細胞,其他方式主要應用於高等動植物的細胞。

(4)受體細胞的篩選

由於DNA重組體的轉化成功率不是太高,因而,需要在眾多的細胞中把成功轉入DNA重組體的細胞挑選出來。應事先找到特定的標志,證明導入是否成功。 例如,我們常用抗生素來證明證明導入的成功。

(5)基因表達

目的基因在成功導入受體細胞後,它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必須要通過合成新的蛋白質才能表現出來,從而改變受體細胞的遺傳性狀。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要表達,需要滿足一些條件。

例如,目的基因是利用受體細胞的核糖體來合成蛋白質,因此目的基因上必須含有能啟動受體細胞核糖體工作的功能片段。

這五個步驟代表了基因工程的一般操作流程。人們掌握基因工程技術的時間並不長,但已經獲得了許多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成果。基因工程作為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將在社會生產和實踐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細胞工程

關於細胞工程的定義和范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一般認為,細胞工程是根據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原理,採用細胞培養技術,在細胞水平進行的遺傳操作。細胞工程大體可分染色體工程、細胞質工程和細胞融合工程。

細胞培養技術是細胞工程的基礎技術。所謂細胞培養,就是將生物有機體的某一部分組織取出一小塊,進行培養,使之生長、分裂的技術。細胞培養又叫組織培養。近二十年來細胞生物學的一些重要理論研究的進展,例如細胞全能性的揭示,細胞周期及其調控,癌變機理與細胞衰老的研究,基因表達與調控等,都是與細胞培養技術分不開的。

體外細胞培養中,供給離開整體的動植物細胞所需營養的是培養基,培養基中除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外,一般還含有刺激細胞生長和發育的一些微量物質。培養基一般有固態和液態兩種,它必須經滅菌處理後才可使用。此外,溫度、光照、振盪頻率等也都是影響培養的重要條件。

(5)生物工程做過哪些實驗擴展閱讀:

生物工程,是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興起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

所謂生物工程,一般認為是以生物學(特別是其中的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和細胞學)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結合化工、機械、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工程技術,充分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最新成就,自覺地操縱遺傳物質,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內創造出具有超遠緣性狀的新物種,再通過合適的生物反應器對這類「工程菌」或「工程細胞株」進行大規模的培養,以生產大量有用代謝產物或發揮它們獨特生理功能一門新興技術。

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即遺傳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和蛋白質工程。

在這五大領域中,前兩者作用是將常規菌(或動植物細胞株)作為特定遺傳物質受體,使它們獲得外來基因,成為能表達超遠緣性狀的新物種——「工程菌」或「工程細胞株」。

後三者的作用則是這一有巨大潛在價值的新物種創造良好的生長與繁殖條件,進行大規模的培養,以充分發揮其內在潛力,為人們提供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陸』 大學生物相關實驗都有哪些

網友您好!目前的生物工程專業,可能會因各個學高等院校開設的生物專業發展方向不同,而設置的本科實驗項目家也就不盡相同了。如果您是著重於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專業的話,我了解的到的學院主要開設了一下幾個實驗項目:
1.顯微鏡的使用
2.細菌的培養
3.基因組DNA的提取,質粒DNA提取
4.PCR反應
5.酶切反應
6.轉化

『柒』 生物選修3中有什麼生物工程及例子

目的基因導入受細胞後,是否可以穩定維持和表達其遺傳特性,只通過檢測與鑒定才能知道。在檢測與鑒定時我認為有以下五種檢測鑒定:
1、
檢測受體細胞中的標記基因是否表達,即是否表現出標記基因的性狀,從而判斷受體細胞中是否已導入含有目的基因的運載體。如果檢測出標記基因表達的性狀,說明運載體已導入受體細胞。
2、
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這是目的基因能否在真核生物中穩定遺傳的關鍵。
檢測方法是:採用dna分子雜交技術。先將轉基因生物的基因組提取出來;把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標記做成探針;使探針與基因組dna雜交,如果出現雜交帶,就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染色體dna中。
3、
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這是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發揮功能作用的第一步。採用dna與rna分子雜交技術。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出mrna,把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標記做成探針;使探針與mrna雜交,如果出現雜交帶,就表明目的基因轉錄出了mrna。
4、
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質,用相應的抗體(對抗進行同位素標記)進行抗原——抗體雜交;如果出現雜交帶,表明目的基因已形成蛋白質產品。
5、
個體生物學水平的鑒定。如:一個抗蟲或抗病的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後,是否具有了抗蟲或抗病特性,需要做抗蟲或抗病的接種實驗,觀察害蟲的存活情況或植物的患病情況以確定是否具有抗性及抗性的程度。又如:有的基因工程產品需要與天然產品的功能進行活性比較,以確定轉基因產品的功能中否與天然產品相同,甚至超過天然產品。
抗原抗體雜交利用抗體特異性
western雜交——蛋白質分子(抗原—抗體)之間的雜交。它是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表達出蛋白質的一種方法。
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將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出蛋白質;
第二步,將表達出的蛋白質注射動物進行免疫,產生相應的抗體,並提取出抗體(一抗);
第三步,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質,走凝膠電泳;
第四步,將凝膠中的蛋白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上;
第五步,將抗體(一抗)與硝酸纖維素膜上的蛋白雜交,這時抗體(一抗)與目的基因表達的蛋白(抗原)會特異結合。
由於這種抗原—抗體的結合顯示不出條帶,所以加入一種稱為二抗的抗體,它可以與一抗結合,二抗抗體上帶有特殊的標記。如果目的基因表達出了蛋白質,則結果為陽性。

『捌』 生物工程

我是蘭州理工大學生物工程的學生,現已畢業,看到你的提問比較有興趣,交流交流。
我上生物工程主要是由於報志願的時候一時心血來潮,啥都沒考慮,第一學期就後悔了。但到上完大學的時候覺得除了就業問題,其他的換個角度是可以想通的。
其他學校的我不是很清楚,我學的生物工程主要做了一些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實驗,比如,生物活性物質的提取,比如做基因(不容易,機會少,按理說應該是生物工程的本質,實際上,直到畢業的時候,能做到基因的不多,我是比較幸運的,我覺得)學的東西還是比較有趣的,但不是很多,說實話,覺得有點理論,不太現實,畢業了,誰給你一個基因去做?大多數人去賣葯了,或是買什麼核酸,我覺得,騙子。
學生物工程,我覺得,一條路,考研,拿了碩士考博士,這是出路。我沒有考,實在是對我的英語水平很傷心,另外對我的自製力、恆心很傷心,所以,我覺得不是那塊料。
到目前為止,我認為報生物工程是一種失誤。當然,人和人不一樣,性格差異,或是其他的,導致各異的結果,通常,結果這個詞彙變得很現實,直到現實的含義嗎?殘酷,不是空話

『玖』 生物工程要做哪些實驗啊

生物工程做發酵,培養菌種的比較多,血腥的很少,工作可以做制葯,酵母培養,酒麴等!

閱讀全文

與生物工程做過哪些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