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增加魚塘微生物
這個應該有菌劑吧。
『貳』 污水處理微生物菌種如何培養
1、甘度復合菌種: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助力新老系統快速啟動。
復合菌種主要是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復合菌種是一個復合型菌種,屬於兼性菌種,主要成分硝化細菌屬、反硝化細菌屬、芽孢桿菌屬、假單胞菌屬和活化酶以及多糖等等。同時應用於新老系統啟動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 甘度硝化細菌:主要降解氨氮
氨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屬於好氧菌種,主要應用於好氧池,其成分主要是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組成。
3、 甘度反硝化細菌:主要降解總氮
總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反硝化細菌,屬於厭氧菌,主要應用於厭氧池或缺氧池,其主要成分是假單胞菌屬、芽孢桿菌科等等。
硝化階段
硝化階段:含氮有機物(有機氮)在有氧貨無氧環境中被氨化為氨氮,改部分污水進入有氧的處理構築物後,在亞硝酸細菌和硝化菌的做一下轉化為硝酸鹽氮,為後續反硝化提供准備。
控制條件:
1、溶解氧: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間,溶解氧低於0.6mg/l硝化過程將受到較大抑制,
2、水溫:硝化菌比較合適的水溫25~35℃之間。通常低於5℃時,細菌的活性會受到抑制,硝化菌就很難發揮它的作用。
3、PH值:硝化菌選擇在的PH值7.5~8.5之間
4、底物濃度:硝化細菌是自養型好氧菌,底物濃度對於硝化菌不是其生產的必要因素。
5、污泥齡:需要保證好氧系統的微生物有足夠的硝化菌,提供硝化菌的濃度,通常將污泥齡控制在10d左右。
反硝化階段
反硝化階段:承接硝化段的產物硝酸鹽氮,對其進行反硝化反應,使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排出水體。
PH值:反硝化過程合適的PH值6.5~7.5,PH值控制不當,將影響反硝化細菌的生長速率及反硝化酶的活性。
水溫:反硝化菌和硝化菌對水溫的要求基本相同,反硝化菌耐受高水溫較硝化菌強,一般在20~40℃。
底物濃度:底物濃度對於反硝化的進行至關重要,BOD5/RKN>4.0,否則需要補充底物(投加碳源)。
溶解氧:反硝化進行需要嚴格控制溶解氧,一般控制在DO>0.5mg/l,反硝化菌屬於兼性菌,有氧和無語條件下皆可生存,我們需要利用的是反硝化菌無氧代謝。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已低於0.1mg/l,好氧菌生長緩慢,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低和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叄』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條件,在這種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活性污泥形成,並且在數量上逐漸增長,並最後達到處理廢水所需的污泥濃度。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是目前污水處理技術中最先進的幾種方式之一。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第一代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發性細菌進行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將有機污染物降解,使水體恢復氮循環的自凈能力,由於菌種不全或數量不足,已經應付不了現代化高濃度與高復雜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處理技術則是利用專業的微生物菌劑結合好氧、缺氧、厭氧等各種手段與設施來處理特定污水,由於環境適應能力與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決污水中的高復雜污染成分與頑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處理菌技術是新一代的復合性微生物菌群,結合污水處理菌微生物研發經驗與全球先進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術,遴選萃取多種微生物中對水體污染物具有優秀降解性的菌種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馴化,再運用專用配方將多種微生物構成生物鏈,最終馴養成為專治復雜污水的復合菌群,使能處理各種高難度的廢水。
(3)如何增加水中微生物擴展閱讀: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其過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質,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種處理法稱為好氧性處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厭氧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脫氮反應,使其產生氮氣,此種方廣泛運用於含有氮氣的廢水處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厭氧性微生物)常用於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應。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
『肆』 怎樣從水中富集微生物
用微孔濾膜過濾,微生物就截留在濾膜上面,再進行培養。
『伍』 怎麼讓水裡長微生物
讓水裡長微生物可以水體富營養化。大量的生活污水排放、過度發展水體養殖等,都會使大量有機營養物質進入水體,稱為水體富營養化,如果水體不能及時稀釋或轉化這些營養物質,就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使水中微生物和藻類植物大量暴發式增殖,在消耗水中營養物質的時同時,也會迅速消耗,待水中營養物質消耗殆盡時,水中的微生物和藻類植物又會在短時間內大量死%亡,最終形成既無動物,也無植物,發臭發黑的一潭死水。
水體中微生物的來源
水體中固有的微生物,水體中固有的微生物有熒光桿菌、產紅色和產紫色的靈桿菌、不產色的好氧芽孢桿菌、產色和不產色的球菌、絲狀硫細菌、浮游球衣菌及鐵細菌等。
來自土壤的微生物,由於雨水沖刷地面,將土壤中的微生物帶到水體中。來自土壤的微生物有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氨化細菌、硝化細菌、硫酸鹽還原菌、蕈狀芽孢桿菌、黴菌等。
水體微生物生態是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由微生物的個體、種群、群落與它們所在的水體環境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所組成的一個自然體。水體有天然水體和人工水體兩種。天然水體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溪流等,人工水體有水庫、運河、下水道、各種污廢水處理系統。
『陸』 在水體中怎樣培養微生物
微生物和你一樣,需要各種養分才能生長,主要包括糖,蛋白質,維生素。一般的水中多多少少會有些微生物,但由於養分不足,長不起來。你給水中放點糖(糖不能太多,太多就抑制生長了),再放塊肉。然後放到合適溫度下,大於25度,第二或第三天你看,一定有些東西長起來。當然你看不見,要顯微鏡才行。但你可以聞出,可以看肉的腐敗程度。
『柒』 怎麼讓水中有大量微生物和藻類
應該是「水體富營養化」讓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和藻類。
大量的生活污水排放、過度發展水體養殖等,都會使大量有機營養物質進入水體,稱為「水體富營養化」。
如果水體不能及時稀釋或轉化這些營養物質,就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使水中微生物和藻類植物大量暴發式增殖,在消耗水中營養物質的時同時,也會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中魚蝦大量死%亡。待水中營養物質消耗殆盡時,水中的微生物和藻類植物又會在短時間內大量死%亡,最終形成既無動物,也無植物,發臭發黑的「一潭死水」。
『捌』 當水中的微生物不夠多時我們可以用什麼來培養微生物
如果是從自然界的水體中取來的水,加點淤泥就可以了,或者是加點葡萄糖之類的速效營養物就可以了。
『玖』 魚塘怎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微生物
一些養魚戶用豬糞養魚時,常將新鮮豬糞直接喂魚,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未經過處理的豬糞一方面帶有大量的病菌和寄生蟲,另外一方面,豬糞投入池塘會二次發酵,分解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氧氣,容易造成翻糖,事實證明,將豬糞用農富康糞便發酵劑發酵後直接喂魚效果好。
豬糞發酵方法:
將豬糞(佔50%左右)與一定比例的玉米粉、豆餅、菜籽餅和麩皮混合攪拌後,加入一定量的豬糞發酵劑(可以提前將農富康糞便發酵劑加入適量水中稀釋,更利於其攪拌均勻)。把水分調至60%左右,)。其簡單判斷辦法為 :即用手緊抓物料一把能成團,鬆手落地能散開為宜,水分過高過低均不利。然後裝入塑料袋或能密封的池子(缸或者做個小發酵池),如果在菌糠上澆施稀薄的人畜糞便,效果更佳。其上覆蓋塑料薄膜,密封發酵3-7天(冬天時間稍微長一些),當豬糞呈黃綠色無臭味而略帶酒酸味時(發酵時間過長酒味過濃),發酵基本完成,即可飼喂。或加工製成顆粒飼料喂養。
注意事項:
1、豬糞必須經過發酵以後才能投喂,因為沒有發酵的豬糞裡面含有大量的雜菌,直接投喂容易引起魚病,而且未經發酵的木質素、纖維素含量過大過多易造成魚採食後食而不化,在排入水體,造成二次污染和爭養翻塘死魚死蝦等嚴重後果。
2、發酵好的粗飼料一次性投喂不宜過多,必須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則。
3、新發酵好的粗飼料,應放置1~2天,以釋放掉對魚類生長有害的氣體。
4、用發酵好的糞便粗飼料作飼料喂養的魚塘,建議水位不宜過深,應控制在1~1.5m,過深不利於魚類對發酵飼料的採食。
5、發酵好的粗飼料如起培肥水質的作用,魚塘宜放濾食性魚類,以白、花鰱為主,可占投放量的70%左右。適當搭配一些羅非魚、鯉鯽魚等雜食性魚類,可充分利用物料資源,更生態環保。
6、若將發酵好的粗飼料製成顆粒飼料投喂,宜放養吃食性魚類,以草、鯿魚為主,占投入量50%左右,再搭配其它的魚類。
『拾』 「怎麼培養水生微生物
培養水生微生物主要是要有最佳的生長環境及生長條件,目前實驗室使用最多的是生化培養箱及人工氣候培養箱,生化培養箱主要起到控制溫度、光照的作用,人工氣候培養箱不僅控制溫度、光照還對氧氣量及二氧化氮含量進行控制,模擬好水生微生物的液體培養基質將其放到培養箱內進行培養並不定期進行觀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