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飯店用的生物燃油怎麼製作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生物柴油多提煉自植物或動物的油脂。油脂與醇類化合物經催化作用,通過酯交換反應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酯,後者即為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
制備方法主要有:
化學法生產
生物柴油的化學法生產是採用生物油脂與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並使用氫氧化鈉(占油脂重量的1%) 或醇甲鈉 (Sodium methoxide) 做為觸媒,在酸性或者鹼性催化劑和高溫(230~250℃)下發生酯交換反應(transesterification),生成相應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經洗滌乾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產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生產設備與一般制油設備相同,生產過程中產生10%左右的副產品甘油。
但化學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點:反應溫度較高、工藝復雜;反應過程中使用過量的甲醇,後續工藝必須有相應的醇回收裝置,處理過程繁復、能耗高;油脂原料中的水和游離脂肪酸會嚴重影響生物柴油得率及質量;產品純化復雜,酯化產物難於回收;反應生成的副產物難於去除,而且使用酸鹼催化劑產生大量的廢水,廢鹼(酸)液排放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等。
化學法生產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成本問題:生產過程中使用鹼性催化劑要求原料必須是毛油,比如未經提煉的菜籽油和豆油,原料成本就占總成本的75%。因此採用廉價原料及提高轉化從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實用化的關鍵,因此美國己開始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研究高油含量的植物(見下文「工程微藻」法),日本採用工業廢油和廢煎炸油,歐洲是在不適合種植糧食的土地上種植富油脂的農作物。
生物酶合成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人們開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用動物油脂和低碳醇通過脂肪酶進行轉酯化反應,制備相應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條件溫和、醇用量小、無污染排放的優點。2001年日本採用固定化Rhizopus oryzae細胞生產生物柴油,轉化率在80%左右,微生物細胞可連續使用430小時。
2005年6月4日,《中國環境報》報道:清華大學生物酶法制生物柴油中試成功,採用新工藝在中試裝置上生物柴油產率達90%以上。中試產品技術指標符合美國及德國的生物柴油標准,並滿足中國0號優等柴油標准。中試產品經發動機台架對比試驗表明,與市售石化柴油相比,採用含20%生物柴油的混配柴油作燃料,發動機排放尾氣中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煙度等主要有毒成分的濃度顯著下降,發動機動力特性等基本不變。
由於利用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反應條件溫和、醇用量小、無污染物排放等優點,具有環境友好性,因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利用生物酶法制備生物柴油目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脂肪酶對長鏈脂肪醇的酯化或轉酯化有效,而對短鏈脂肪醇(如甲醇或乙醇等)轉化率低,一般僅為40%-60%;甲醇和乙醇對酶有一定的毒性,容易使酶失活;副產物甘油和水難以回收,不但對產物形成一致,而且甘油也對酶有毒性;短鏈脂肪醇和甘油的存在都影響酶的反應活性及穩定性,使固化酶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這些問題是生物酶法工業化生產生物柴油的主要瓶頸。
酶法生產生物柴油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有
1.採用固定床式酶反應器,以植物油及廢油等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轉化率均可達到95%以上,最高轉化率可以達到96%。
2.建立了生物柴油精餾裝置,分離精製收率高於86%,分離後產品中甲酯含量大於97%,分離後產品各項指標完全符合德國生物柴油生產標准(DIN5160697)。
3.建立了年產500t的生物柴油中試生產裝置。反應器內固定化酶使用壽命超過20天。
4.以地溝油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成本約為3058元/t,以普通菜籽油為原料生產生物燒油,成本約為4300元/t。
5.燃燒性能明顯優於0號柴油。在0號柴油中添加20%生物柴油的燃燒試驗表明,燃燒尾氣中有毒物質的排放降低35%以上。
「工程微藻」法
「工程微藻」生產柴油,為柴油生產開辟了一條新的技術途徑。美國國家可更新實驗室(NREL)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建成「工程微藻」,即硅藻類的一種「工程小環藻」。在實驗室條件下可使「工程微藻」中脂質含量增加到60%以上,戶外生產也可增加到40%以上,而一般自然狀態下微藻的脂質含量為5%-20%。「工程微藻」中脂質含量的提高主要由於乙醯輔酶A羧化酶(ACC)基因在微藻細胞中的高效表達,在控制脂質積累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研究選擇合適的分子載體,使ACC基因在細菌、酵母和植物中充分表達,還進一步將修飾的ACC基因引入微藻中以獲得更高效表達。利用「工程微藻」生產柴油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和生態意義,其優越性在於:微藻生產能力高、用海水作為天然培養基可節約農業資源;比陸生植物單產油脂高出幾十倍;生產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燒時不排放有毒害氣體,排入環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環境,發展富含油質的微藻或者「工程微藻」是生產生物柴油的一大趨勢。
生物柴油的問題
雖然生物柴油的開發作為一種替代能源被業界看好,但是卻鮮有生產商業化的例子。這主要來自植物油的成本。植物油的采購、運輸、儲存以及提取佔了生物柴油生產的大部分成本。但是也有觀點認為,由於生產生物柴油,需要大量的植物油原料,因此勢必需要興建種植園,因而可以帶動相關的農業生產。
生物柴油也存在一些技術限制,不適應很多地區。由於它比普通柴油粘度高,因此在低溫下會降低可用性。如同雞湯、紅燒肉放到冰箱冷藏,油脂會凝結成白色黏稠狀,學術上的名詞就叫做「雲化(cloud)」,凝結的溫度則叫做「雲點(cloud point)」。石油基柴油的雲點大約在攝氏零下15度,而100%生質柴油B100在攝氏零度時便會開始雲化,低溫時很容易堵塞汽車油路。在冬天使用生物柴油必須加入添加劑或者其他的保溫措施。而在濕熱環境下,長期儲存生物柴油還需要考慮到抑制微生物和細菌的滋生。在台灣,由於有車主反應使用B2生質柴油常有油路堵塞及引擎容易熄火的問題,雖然還無法證實與生質柴油的製造或儲運過程還是與氣候或車主保養有關,但經濟部能源局仍決定下令台灣中油及台塑石化從2014年5月起逐步停供B2生質柴油,以後待問題解決後再重新供應生質柴油。
生質柴油另一個劣勢,是(B100)的蘊含能量比石油基的柴油燃料低11%,最大馬力輸出大約會減少5~7%。但這個差距並不大,如果是使用5%生質柴油更幾乎沒有差別。反而是生質柴油的黏性大於石油基柴油,對燃噴射料系統和引擎元件能提供較好的潤滑性,延長引擎系統壽命。許多車主指定使用(B2)柴油,2%生質柴油,98%石油基柴油,目的就是在幫助潤滑引擎。而前面提到美國小學生乘坐的這些大豆動力車,則是使用(B5)到(B30)的柴油。
道德及環保爭議性
生物柴油的大量使用會讓許多原本生產食品的農地改種植經濟作物,很可能造成糧價上漲,威脅貧窮人口:而開墾新的農地則會破壞生態,而一些研究顯示,開墾新農地所製造的二氧化碳可以提供這塊農地上的作物吸收數十年,換句話說就是在環保上不值得。
可能避免負面效應的方法是採用痳瘋樹提供油脂(痳瘋樹生產的油脂有毒、不可食用),痳瘋樹不但產油效率佳,而且可以在貧瘠缺水的環境生存,換句話說就是可以利用無法種植作物的土地。但有些人認為就算是採用具有類似痳瘋樹特性的植物生產生質柴油,還是有降低糧食生產的可能性,因為有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會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將原本用來種植作物的土地給拿來改種痳瘋樹。另一種可行方案是種植辣木。
未來發展
未來可能利用藻類(如海藻) 生產生質柴油,以增加生質能源效率,和減輕生質能源可能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但除了技術上還需突破外,由於生產的藻類很可能是基因改造品種,因此預防這些藻類混入生態系統也是個課題。
B. 生物柴油的生產原理是什麼
【生物柴油的生產原理】生產方法有物理合成與化學合成兩種方法,
1、生物柴油的化學合成方法:
化學合成法是用低碳醇(主要是甲醇或乙醇)與天然油脂進行酯交換,酯交換後得到長鏈脂肪酸的低碳醇酯,相對分子質量便降到300左右,接近柴油的相對分子質量,理化性質接近於柴油,燃油性能同柴油無多大差別。在溫和的條件下,催化劑的作用對酯交換反應時很重要的。
在無水的情況下,鹼性催化劑酯交換活性通常比酸催化劑高。傳統的生產過程是採用在甲醇中溶解度較大的鹼金屬氫氧化物作為均相催化劑,它們的催化活性與其鹼度相關。用KOH作催化劑進行酯交換反應典型的條件是:甲醇用量是8%~21%,KOH用量是0.3%~1%,反應溫度35~60℃,而用NaOH作催化劑時通常要在60℃下反應才能得到相應的反應速率。
鹼催化劑不能使用在游離酸較高的情況,游離酸的存在會使催化劑中毒。油脂中含有游離脂肪酸時,游離脂肪酸與甲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脂肪酸甲酯,
即R-COOH→R-COOCH3+H2O該反應適應於酸作催化劑,以鹼作催化劑時游離脂肪酸易於鹼反應生成皂,即
R-COOH+NaOH(KOH)-
→R-COOHa(K)+H2O其結果使反應體系變得更加復雜,皂在反應體系中起到乳化劑的作用,產品甘油可能與脂肪酸甲酯發生乳化而無法分離,水常常也是鹼催化劑的毒物,水的存在還會促使油脂水解而與鹼生成皂。因此,以KOH、NaOH或甲醇鈉(鉀)等鹼作催化劑時,常常要求原料油的酸值低於
1mgKOH/g,水分低於0.06%。對於含水或含自由脂肪酸的油脂,可以進行兩次酯化。
對於含游離脂肪酸較高的油脂,如回收的廢棄油脂(地溝油等),可以直接使用酸作催化劑。用酸作催化劑同樣需要對含水量加以限制,通常在小於0.5%,由於游離脂肪酸酯化反應過程中會產生水,也會使酸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降。
甲醇或乙醇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循環使用,生產設備與一般的生產油脂設備基本相似,生產過程中可產生5%~10%左右的副產品甘油。
2、生物柴油的物理生產方法:
物理法包括直接混合法和微乳化法。其原理均是將植物油與石化柴油及改良劑等按比例混合,但長期使用會導致氣閥積碳等不良效應,因此物理法生產的柴油不能稱之為合格的生物柴油。
C. 地溝油提煉生物柴油原理
油脂的兩種化學反應:(催化劑前提下)
1、脂肪酸與甲醇發生反應生產生物柴油和水:即酯化反應
2、甘油酯與甲醇發生反應生產生物柴油和甘油:即酯交換反應,也叫醇解反應。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餐飲行業日益發達,由此導致餐廚廢油不斷增多,而這些數量眾多的餐飲廢油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更有少數無良從業人員將廢油提煉後混合甚至偽裝成食用油,迴流餐廳和食用油市場,嚴重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
那麼人們深通惡絕的地溝油是如何華麗轉身成為綠色能源進入加油站的呢?
我們知道餐飲廢水中存在主要污染物為油脂、食物纖維、澱粉、各種佐料、洗滌劑和蛋白質等有機物,同時由於就餐人員的復雜性,還存在病源菌污染的問題。
如果直接排放至河道或者排入市政排污管道,會嚴重污染環境,油脂更是容易凝結在市政管道內壁,減少過水能力,甚至堵死。所以必須經過處理之後,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標准,才能排入城市管網或者其他水體中。
富克林環保一體化密閉隔油器有除渣、除油、污水提升為一體的功能,高效減少餐飲廢水中的油脂。將分離出來的油脂也就是地溝油交由專業單位處理。
地溝油通過酯化和酯交換反應可以轉化成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和石油柴油的主要成分有本質區別是酯與烴。
轉化成的生物柴油與石油柴油性能非常接近,但是更環保,更實惠。生物柴油用作汽車燃料可降低尾氣中(CO2二氧化碳)的排放量80%,硫氧化物排放100%。
據了解,已經用上超過200座的B5生物柴油加油站(5%生物柴油,95%礦物柴油),每天加註生物柴油的社會車輛超過3000輛。在上海,由餐廚廢棄油脂製成的生物柴油,已走向市場。
D. 生物柴油的生產方法有哪幾種
1.一種利用油菜籽發酵法製取生物柴油的生產工藝;本發明製取方法
(1)、原材料預處理:油菜籽的預處理:將油菜籽洗去泥土、去雜,後用烘烤爐將油菜籽烘烤至發黃,烘烤溫度110℃-115℃,時間2-2.5分鍾,將烘烤好的油菜籽用粉碎機磨成細度70目左右的油菜粉備用
(2)、對發酵沒備及無菌過濾系統滅菌:
(2-1)管道火菌;打開各個進出料管道的閥門及無菌過濾系統各個管道閥門,通入0.15兆帕的蒸汽,排氣40分鍾左右關閉各個排氣閥門,管道蒸汽壓力保持在0.15兆帕,30分鍾以上;
(2-2)無菌過濾系統的滅菌:打進各進出閥門,通入0.15兆帕的蒸汽,讓各閥門排出蒸汽30分鍾以上,把冷空氣排除滅菌,關閉閥門,讓無菌系統裡面的蒸汽壓力保持0.15兆帕和1小時,然後開動空氣壓縮機,打開總過濾器底部排污閥,把過濾器裡面的棉花吹乾;有利於空氣通過,約用空壓機吹1.5小時即可,關閉排污閥門,讓無菌系統保持0.01兆帕的正壓備用;
(3).使用菌種的培養:
(3-1)、培養液配製:預處理的油菜籽粉8%,,蛋白腖0.1%,2
萬單位的玉米漿0.15%,口服葡萄糖粉3%,含氮最45以上的農用尿素0.2%,自來水88.55%;
(3-2)、設備:生物顯微鏡,大容量回轉式搖瓶機,5000毫升以上的三角瓶高壓滅菌鍋;
(3-3)、具體操作:按用量取配方中的材料放入容器內攪拌均勻,然後分裝於5000毫升的三角瓶內,每個瓶裝500毫升,瓶口用
6-8層紗布扎緊,放置高壓鍋內滅菌,當鍋內蒸汽壓力達到0.15
兆帕時,保持30分鍾即可,讓高壓鍋離開加熱源自然降溫到零;打開高壓鍋取出三角瓶,讓其自然降溫到28℃-30℃,然後將三角瓶移到超凈工作台上,打開紗布,每個三角瓶接入試管菌二環,再將三角瓶用紗布紮好,放入搖瓶機內進行培養,溫度30℃-31℃,PH
值4.5-5,當茵體濃度達到每毫升培養液含3億-3.5億個菌為合格備用;
(3-4)、一級、二級菌種的培養工段
(3-4.1).一級種子原材料的配方比:預處理的油菜籽粉10%,葡萄糖粉2%,2萬單位的玉米漿0.25%,含氮45%以上的農用尿素0.35%,蛋白腖0.15%,自來水87.25%具體操作,先將配方中的自來水投入到一級種子罐內,然後再依次加入其他材料,開動攪拌機通過蒸汽進行實罐滅菌,當罐內蒸汽壓力達到0.15兆帕,然後保持一小時後降溫到28℃-30℃,在無菌條件下用吸料管將無菌室培養好的大三角瓶菌種加入到一級種子罐內,菌種用量是一級種子罐料的1.5%,然後在不停的攪拌下通入無菌空氣開始培養,罐壓是0.01-0.015兆帕,溫度30℃-31℃,培養6小時左右測定菌體濃度,每毫升種子培養液當中3.5億-4
億個菌為合格,在整個培養過程中PH值保持4.5-5之間,否則加酸、鹼調整,整個培養過程不得超過10小時,時間長菌種老化,不利於發酵,無菌空氣的用量為每噸種子培養液每分鍾用
0.012-0.014立方;
(3-4.2)二級菌種培養原材料的配比預處理的油菜籽粉14%,葡萄糖粉2%,2萬單位玉米漿0.3%,含氮量45%以上的農用尿素0.4%,蛋白腖0.2%,自來水83%;具體操作:按用量先將自來水加入到二級種子罐內,開動攪拌機,然後再依次加入配比中的其它材料,同時打開蒸汽閥通入蒸汽升溫進行實罐滅菌,當蒸汽壓力達到0.15兆帕時,保持滅菌1小時,然後關閉蒸汽,使罐中溫度降到28℃-30℃,然後將培養好的一級種子液抽到二級種子罐內進行培養,一級種子該的用量是二級種子液的5%-6%為宜,完畢後,通入無茵空氣在不停攪拌下進行培養,罐壓是0.01-0.015兆帕,溫度30℃-31℃PH值4.5-5之間,無菌空氣用量為每噸種子培養液每分鍾0.012-0.014立方,培養到
6小時左右測定菌體濃度應為每毫升種子培養液含有4.5億-5億個菌,出芽率為18%-22%為合格,在整個培養過程中PH值保持4.5
-5之間,否則用酸、鹼調整,整個培養過程不得超過8小時,否則菌種老化,不利後道發酵;
(4).發酵
(4-1)、原材料配
E. 怎樣將地溝油製成生物柴油
通過酯化和酯交換反應可以將地溝油轉化成生物柴油。
為了提高柴油生產效率,採用酶固定化技術,並在反應過程中分段添加甲醇,更有利於提高柴油的生產效率。這種固定化酶(脂酶)是來自一種假絲酵母(Candidaantaretica),由它與載體一起製成反應柱用於柴油生產,控制溫度30℃,轉化率達95%
地溝油是一種質量極差、極不衛生的非食用油,往往呈渾濁的黑褐色,並有酸腐臭味。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類劣質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復使用的炸油等。地溝油最大來源為城市大型飯店下水道的隔油池。
生物柴油是一種較為潔凈的合成油,普遍用於拖拉機、卡車、船舶等。它是指以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棉、棕櫚等,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動物油脂、餐飲垃圾油等為原料油通過酯交換或熱化學工藝製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
(5)如何產生物油擴展閱讀:
國際上對生物柴油的開發形勢看好,而製造生物柴油的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利用食用油生產生物柴油;二是利用甘蔗渣發酵生產柴油;三是利用"工程微藻"生產柴油。
上述生物柴油製造方法--酯化、酯交換,所生產的生物柴油應該稱為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和石化柴油的主要成分有本質區別是酯與烴。目前商丘有相關生物柴油企業可以用廢棄的油脂生產出達到歐盟標準的生物柴油。
大力發展生物柴油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推進能源替代、減輕環境壓力、控制城市大氣污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F. 如何自己生產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制備方法:
利用油脂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用動物油製取的生物柴油及製取方法;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料油的添加劑;廢動植物油脂生產的輕柴油乳化劑及其應用;低成本無污染的生物質液化工藝及裝置;低能耗生物質熱裂解的工藝及裝置;利用微藻快速熱解制備生物柴油的方法;用廢塑料、廢油、廢植物油腳提取汽、柴油用的解聚釜,生物質氣化制備燃料氣的方法及氣化反應裝置;以植物油腳中提取石油製品的工藝方法;用等離子體熱解氣化生物質製取合成氣的方法,用澱粉酶解培養異養藻制備生物柴油的方法;用生物質生產液體燃料的方法;用植物油下腳料生產燃油的工藝方法,由生物質水解殘渣制備生物油的方法,植物油腳提取汽油柴油的生產方法;廢油再生燃料油的裝置和方法;脫除催化裂化柴油中膠質的方法;廢橡膠(廢塑料、廢機油)提煉燃料油的環保型新工藝,脫除柴油中氧化總不溶物及膠質的化學精製方法;阻止柴油、汽油變色和膠凝的助劑;廢潤滑油的絮凝分離處理方法。
化學法生產:
生物柴油的化學法生產是採用生物油脂與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並使用氫氧化鈉(占油脂重量的1%) 或醇甲鈉 (Sodium methoxide) 做為觸媒,在酸性或者鹼性催化劑和高溫(230~250℃)下發生酯交換反應(transesterification),生成相應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經洗滌乾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產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生產設備與一般制油設備相同,生產過程中產生10%左右的副產品甘油。
但化學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點:反應溫度較高、工藝復雜;反應過程中使用過量的甲醇,後續工藝必須有相應的醇回收裝置,處理過程繁復、能耗高;油脂原料中的水和游離脂肪酸會嚴重影響生物柴油得率及質量;產品純化復雜,酯化產物難於回收;反應生成的副產物難於去除,而且使用酸鹼催化劑產生大量的廢水,廢鹼(酸)液排放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等。
化學法生產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成本問題:生產過程中使用鹼性催化劑要求原料必須是毛油,比如未經提煉的菜籽油和豆油,原料成本就占總成本的75%。因此採用廉價原料及提高轉化從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實用化的關鍵,因此美國己開始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研究高油含量的植物(見下文「工程微藻」法),日本採用工業廢油和廢煎炸油,歐洲是在不適合種植糧食的土地上種植富油脂的農作物。
生物酶合成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人們開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用動物油脂和低碳醇通過脂肪酶進行轉酯化反應,制備相應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條件溫和、醇用量小、無污染排放的優點。2001年日本採用固定化Rhizopus oryzae細胞生產生物柴油,轉化率在80%左右,微生物細胞可連續使用430小時。
生物柴油(Biodiesel)提煉自動植物油,普遍用於拖拉機、卡車、船舶等。它是指以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棉、棕櫚等,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動物油脂、餐飲垃圾油等為原料油通過酯交換或熱化學工藝製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生物柴油是生物質能的一種,其在物理性質上與石化柴油接近,但化學組成不同。生物柴油是含氧量極高的復雜有機成分的混合物,這些混合物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的有機物,幾乎包括所有種類的含氧有機物,如:酯、醚、醛、酮、酚、有機酸、醇等。 復合型生物柴油是以廢棄的動植物油、廢機油及煉油廠的副產品為原料,再加入催化劑,經專用設備和特殊工藝合成。
G. 急求地溝油提煉生物柴油的方法或過程
1、直接混合:粘度高,所含的酸性組分、游離脂肪酸以及在貯存和燃燒過程中,因氧化和聚合而形成的凝膠、炭沉積和潤滑油粘度增大等不可避免的嚴重問題。 2、裂解法:生產工藝復雜,設備昂貴,產物中不飽和烴含量較高,並且熱解後氧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損失掉(生產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3、用鹼酯交換法:用精煉植物油,中和游離脂肪酸易皂化,含酸值較高的油(地溝油)不適合。 4、生物酶法主要問題是:轉化率低,短鏈醇對酶有一定毒性,酶易失活,酶催化劑價格貴,生產周期長。 而用酸酯交換法:就非常適合用在廢油上,擺脫了以上的缺點。因此我們選擇用酸酯交換法。 而且我告訴你合格的生物柴油並不是那麼好生產出來的,必須要有一個先進的生物柴油成套設備。我公司聯合浙江大學、天津大學、江南大學、等著名教授攻關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可移動式小型連續生產生物柴油成套設備取得成功技術非常成熟,經過一年的調試生產出的生物柴油產品達到國家BD100標准,可加工各種動植物廢油、地溝油、魚油、酸化油、脂肪酸等。此設備操作非常簡單,只需一名操作工接上220V電源和自來水管即可生產。此設備運輸方便,是環保型,生產無三廢排放。生產1噸生物柴油的加工成本只需480元。
H. 生物柴油的生產流程是怎樣的
生物柴油的生產工藝流程
生物柴油是由從植物油或動物脂的脂肪酸烷基單酯組成的一種可替代柴油燃料。目前,大多數生物柴油是由大豆油、甲醇和一種鹼性催化劑(膽鹼酯酶)生產而成的。然而還有大多數的不易被人體消化的廉價油脂能夠轉化為生物柴油。
(1)物理精煉:首先將油脂水化或磷酸處理,除去其中的磷脂,膠質等物質。再將油脂預熱、脫水、脫氣進入脫酸塔,維持殘壓,通入過量蒸汽,在蒸汽溫度下,游離酸與蒸汽共同蒸出,經冷凝析出,除去游離脂肪酸以外的凈損失,油脂中的游離酸可降到極低量,色素也能被分解,使顏色變淺。各種廢動植物油在自主研發的DYD催化劑作用下,採用酯化、醇解同時反應工藝生成粗脂肪酸甲酯。
(2)甲醇預酯化:首先將油脂水化脫膠,用離心機除去磷脂和膠等水化時形成的絮狀物,然後將油脂脫水。原料油脂加入過量甲醇,在酸性催化劑存在下,進行預酯化,使游離酸轉變成甲酯。蒸出甲醇水,經分餾後,無游離酸的分出C12-16棕櫚酸甲酯和C18油酸甲酯。
(3)酯交換反應:經預處理的油脂與甲醇一起,加入少量NaOH做催化劑,在一定溫度與常壓下進行酯交換反應,即能生成甲酯,採用二步反應,通過一個特殊設計的分離器連續地除去初反應中生成的甘油,使酯交換反應繼續進行。
(4)重力沉澱、水洗與分層。
(5)甘油的分離與粗製甲酯的獲得。
(6)水份的脫出、甲醇的釋出、催化劑的脫出與精製生物柴油的獲得。
整個工藝流程實現閉路循環,原料全部綜合利用,實現清潔生產。大致描述如下:原料預處理(脫水、脫臭、凈化)------反應釜(加醇+催化劑+70℃)------攪拌反應1小時-------沉澱分離排雜-------回收醇------過濾--------成品。
生物柴油是一種優質清潔柴油,可從各種生物質提煉,因此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在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望取代石油成為替代燃料。
I. 「生物柴油」是怎樣生產的
生物柴油的生產方法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學法生產,即用動物和植物油脂與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酸或者鹼性催化劑和高溫(230-250℃)下進行轉酯化反應,生成相應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經洗滌乾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產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生產設備與一般制油設備相同,生產過程中可產生10%左右的副產品甘油。
J. 製造生物柴油的原料有哪些
用動物和植物油脂與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酸或者鹼性催化劑和高溫(230-250℃)下進行轉酯化反應,生成相應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經洗滌乾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產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生產設備與一般制油設備相同,生產過程中可產生10%左右的副產品甘油。